
請考生依指示
填寫准考證末兩碼 
數學科試題本
請不要翻到次頁!
讀完本頁的說明,聽從監試委員的指示才開始作答!
  ※請先確認你的答案卷、准考證與座位號碼是否一致無誤。
請閱讀以下測驗作答說明:
測驗說明:
這是國中教育會考數學科試題本,試題本採雙面印刷,共 12 頁,第一部分
有26 題選擇題,第二部分有 2 題非選擇題。測驗時間從 10 
: 30 到 11 
: 50, 
共80分鐘。作答開始與結束請聽從監試委員的指示。
注意事項:
1.試題本的最後一頁附有參考公式可供作答使用。
2.試題本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選擇題,第二部分為非選擇題。
3. 試題中參考的附圖,不一定代表實際大小。
4. 作答時不可使用量角器,如有攜帶附量角器功能之任何工具,請放在
教室前後方地板上。
5. 依試場規則規定,答案卷上不得書寫姓名座號,也不得作任何標記。
故意汙損答案卷、損壞試題本,或在答案卷上顯示自己身分者,該科
考試不予計列等級。
作答方式:
 第一部分選擇題:
1. 作答選擇題時,可利用試題本中空白部分計算,切勿在答案卷上計算。
2. 請依照題意從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正確或最佳的答案,並用2B鉛筆
在答案卷上相應的位置畫記,請務必將選項塗黑、塗滿。如果需要修
改答案,請使用橡皮擦擦拭乾淨,重新塗黑答案。例如答案為B,則
將  選項塗黑、塗滿,即: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1. 不必抄題。
2. 請依題意將解答過程及最後結果,用黑色墨水的筆清楚完整地寫在答案
卷上相應的欄位內,切勿寫出欄位外。若解答過程使用了題目敘述中沒
有出現的符號,則必須說明。如果需畫圖說明時,請用黑色墨水的筆,
將圖形畫在該題的欄位內。如需擬草稿,請使用試題本空白處。
3. 更正時請使用修正帶(液)修正後,重新書寫解答過程。
110 年國中教育會考
請聽到鐘聲響起,於試題本右上角方
格內填寫准考證末兩碼,再翻頁作答
 

請翻頁繼續作答
1
第一部分:選擇題 (1 ~ 26 題)
1. 圖(一)的坐標平面上有 A、B、C、D四點。根據
  圖 (一)中各點位置判斷,哪一個點在第二象限?
(A) A
(B) B
(C) C
(D) D
2.  算式 (−8) + (−2) × (−3)之值為何?
(A) −14
(B) −2
(C) 18
(D) 30
3.  若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 
       的解為 x = a, y = b,則 a + b 之值為何?
(A) −15
(B) −3
(C) 5
(D) 25
4.  如圖(二) , 矩形 ABCD、  ∆ BDE 中 , A點在 BE 上 。若矩形 ABCD 的面積
為 20 , ∆BDE 的面積為 24 , 則 ∆ADE 的面積為何?
(A) 10
(B) 12
(C) 14
(D) 16
A
y
D
BO
C
 x = 4y
 6y − x = 10
圖(一)
圖(二)
 

2
5.  56 是 53的多少倍?
(A) 2
(B) 3
(C) 25
(D) 125
6.  下列等式何者不成立?
(A) 4 3 + 2 3 = 6 3
(B) 4 3 − 2 3 = 2 3
(C) 4 3 × 2 3 = 8 3
(D) 4 3 ÷ 2 3 = 2
7.  已知纜車從起點行駛到終點需花費  8 分鐘 , 圖(三)表示行駛過程中纜車的
海拔高度與行駛時間的關係。
根據圖 (三)判斷 ,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終點的海拔高度比起點高 300 公尺,行駛時間的前 4 分鐘都在上升
(B) 終點的海拔高度比起點高 300 公尺,行駛時間的末 4 分鐘都在上升
(C) 終點的海拔高度比起點高 350 公尺,行駛時間的前 4 分鐘都在上升
(D) 終點的海拔高度比起點高 350 公尺,行駛時間的末 4 分鐘都在上升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0
012345
( )
(        ) 
ܘଯࡋϦЁ
ՉᎭ໔ ϩ
圖(三)
 

請翻頁繼續作答
3
8.  利用乘法公式判斷 , 下列等式何者成立?
(A) 2482 + 248 × 52 + 522 = 3002
(B) 2482 − 248 × 48 − 482 = 2002
(C) 2482 + 2 × 248 × 52 + 522 = 3002
(D) 2482 − 2 × 248 × 48 − 482 = 2002
9.  圖(四)為甲城市 6 月到 9 月外國旅客人數的折線圖  。根據圖 (四)判斷 , 
哪一個月到甲城市的外國旅客中 , 旅客人數最少的國家是美國?
(A) 6
(B) 7
(C) 8
(D) 9
10.  將一半徑為  6 的圓形紙片,沿著兩條半徑剪開形成兩個扇形。若其中一個
扇形的弧長為 5 π ,則另一個扇形的圓心角度數是多少?
(A) 30
(B) 60
(C) 105
(D) 210
3
2
1
67 89
Дϩ(Д)
୯Вҁ ୯
ΓኧίΓ
(        )
圖(四)
 

4
11. 動物園準備了 100 張刮刮樂,打算送給開幕當日的前 100 位遊客每人一張,其中
  可刮中獎品的刮刮樂共有 32 張,表(一)為獎品的種類及數量。若小柏為開幕
  當日的第一位遊客,且每張刮刮樂被小柏拿到的機會相等,則小柏刮中玩偶的
機率為何?
(A)
(B)
(C)
(D)
12.  美美和小儀到超市購物,且超市正在舉辦摸彩活動,單次消費金額每滿 100 元
  可以拿到 1 張摸彩券。已知美美一次購買 5 盒餅乾拿到 3 張摸彩券;小儀一次
  購買 5 盒餅乾與 1 個蛋糕拿到 4 張摸彩券。若每盒餅乾的售價為 x元,每個
  蛋糕的售價為 150 元,則 x的範圍為下列何者?
(A) 50 ≤ x < 60
(B) 60 ≤ x < 70
(C) 70 ≤ x < 80
(D) 80 ≤ x < 90
13.  已知 a1 , a2 ,……, a40 為一等差數列,其中 a1為正數,且 a20 + a22 = 0。
  判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a21 + a22 > 0
(B) a21 + a22 < 0
(C) a21 × a22 > 0
(D) a21 × a22 < 0
1
2
1
16
8
25
1
50
чཱུᅜވଽঁ
ྰηވଽঁ
ࠠଭլ݆ঁ
ۺᢄ୮ঁ
1
1
10
20
ዛࠔ ኧໆ
表(一)
 

請翻頁繼續作答
5
14.  已知 a = −    ,  b =    , c = −    , 判斷下列各式之值何者最大?
(A) a + b + c 
(B) a + b − c 
(C) a − b + c 
(D) a − b − c 
15.  已知 ∆ABC 與 ∆DEF 全等 , A、B 、  C的對應點分別
  為 D、 E 、  F , 且 E點在 AC 上 , B 、 F 、 C 、 D 四點
  共線,如圖(五)所示。若 ∠A = 40° , ∠CED = 35° , 則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EF = EC,AE = FC
(B) EF = EC,AE ≠ FC
(C) EF ≠ EC,AE = FC
(D) EF ≠ EC,AE ≠ FC
16.  圖(六)為某超商促銷活動的內容,今阿賢到該超商拿相差 4 元的 2種飯糰
  各 1個結帳時,店員說:「要不要多買 2瓶指定飲料?搭配促銷活動後 2組
  優惠價的金額,只比你買 2個飯糰的金額多 30 元。」若阿賢只多買1瓶指定
飲料,且店員會以對消費者最便宜的方式結帳,則與原本只買 2個飯糰相比,
他要多付多少元?
(A) 12
(B) 13 
(C) 15
(D) 16
5
223
6
263
7
293
D
F
E
圖(五)
圖(六)
Һঁᝦ
+
ࡰۓ
ދᐷᓰന
ѝĴĺϡ"
ಔᓬඁሽ
 

6
17.  如圖 (七),梯形 ABCD 中, AD // BC ,有一圓 O
  通過 A 、 B 、 C 三點,且 AD 與圓 O相切於 A點。
  若 ∠B = 58°,則 BC 的度數為何?
(A) 116
(B) 120
(C) 122
(D) 128
18.  若坐標平面上二次函數 y = a(x+b)2 +c 的圖形, 經過平移後可與 y = (x+3)2 
的圖形完全疊合,則 a、 b、 c的值可能為下列哪一組?
(A) a = 1,b = 0,c = −2
(B) a = 2,b = 6,c = 0
(C) a = −1,b = −3,c = 0
(D) a = −2,b = 3,c = −2
19.  如圖 (八), ∆ABC 中, D 、  E 、  F 三點分別在 AB、BC、 AC 上,且
四邊形 BEFD 是以 DE 為對稱軸的線對稱圖形,四邊形 CFDE 是以 FE
為對稱軸的線對稱圖形。若 ∠C = 40°,則 ∠DFE 的度數為何?
(A) 65
(B) 70
(C) 75
(D) 80
C
O
D
F
C
B
E
圖(七)
圖(八)
 

請翻頁繼續作答
7
20.  已知捷立租車行有甲、乙兩個營業據點,顧客租車後當日須於營業結束前在
  
任意一個據點還車。某日營業結束清點車輛時,發現在甲歸還的自行車比
  從甲出租的多 4 輛。若當日從甲出租且在甲歸還的自行車為 15 輛,從乙出租
  且在乙歸還的自行車為 13 輛,則關於當日從甲、乙出租的自行車數量,下列
  比較何者正確?
(A) 從甲出租的比從乙出租的多 2 輛
(B) 從甲出租的比從乙出租的少 2 輛
(C) 從甲出租的比從乙出租的多 6 輛
(D) 從甲出租的比從乙出租的少 6 輛
21.  如圖(九) , 四邊形 ABCD 中 , ∠1 、 ∠2 、  ∠3 分別為 ∠A 、 ∠B 、  ∠C 的外角。
  判斷下列大小關係何者正確?
(A) ∠1 + ∠3 = ∠ABC + ∠D
(B) ∠1 + ∠3 < ∠ABC + ∠D
(C) ∠1 + ∠2 + ∠3 = 360°
(D) ∠1 + ∠2 + ∠3 > 360°
22.  若 a 、 b 為正整數,且 a × b = 25 × 32 × 5,則下列何者不可能為 a 、 b 的最大
  公因數?
(A) 1
(B) 6
(C) 8
(D) 12
A
D
1
圖(九)
 

8
23.  如圖 (十),菱形 ABCD 中, E點在 BC 上,  F點在 CD
  上, G點、 H點在 AD 上,且 AE // HC // GF。若
  AH = 8, HG = 5, GD = 4,則下列選項中的線段,何者
  的長度最長?
(A) CF
(B) FD
(C) BE
(D) EC
24.  小文原本計畫使用甲、乙兩臺影印機於 10:00 開始一起印製文件並持續到
  下午,但 10:00 時有人正在使用乙,於是他先使用甲印製,於 10:05 才開始
  使用乙一起印製,且到 10:15 時乙印製的總張數與甲相同,到 10:45 時甲、乙
  印製的總張數合計為 2100 張。若甲、乙的印製張數與印製時間皆成正比,
  則依照小文原本的計畫,甲、乙印製的總張數會在哪個時間達到 2100 張?
(A) 10:40
(B) 10:41
(C) 10:42
(D) 10:43
C
H
G
DB
圖(十)
 

請翻頁繼續作答
9
25.  如圖(十一), 銳角三角形 ABC 中, D點在 BC 上, ∠B = ∠BAD = ∠CAD。
  今欲在 AD 上找一點 P,使得 ∠APC = ∠ADB,以下是甲、乙兩人的作法:
  (甲)作 AC 的中垂線交 AD 於 P點,則 P即為所求
  (乙)以 C為圓心, CD 長為半徑畫弧,交 AD 於異於 D點
     的一點 P,則 P即為所求
  對於甲、乙兩人的作法,下列判斷何者正確?
(A) 兩人皆正確
(B) 兩人皆錯誤
(C) 甲正確,乙錯誤
(D) 甲錯誤,乙正確
26.  如圖 (十二 ),
 I為 ∆ABC 的內心,有一直線通過 I點且分別與 AB、AC 相交
於 D點 、  E點。若 AD = DE = 5,  AE = 6,則 I點到 BC 的距離為何?
(A) 
(B) 
(C) 2
(D) 3
I
E
B
D
B
D
24
11
30
11
圖(十一 )
圖(十二 )
 

10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1 ~ 2 題)
1.  碳足跡標籤是一種碳排放量的標示方式,讓大眾了解某一產品或服務所產生
的碳排放量多寡,如圖 (十三 )所示。
碳足跡標籤的數據標示有其規定,
 以 「碳排放量大於 20 公克且不超過 40 公克」
為例,此範圍內的碳足跡數據標示只有 20、 22、 24、……、 38、 40 公克等
11 個偶數;碳足跡數據標示決定於「碳排放量與這 11 個偶數之中的哪一個
差距最小 」, 兩者對應標示的範例如表 (二)所示。
請根據上述資訊,回答下列問題,並詳細解釋或完整寫出你的解題過程:
(1) 若有一個產品的碳足跡數據標示為 38 公克,則它可能的碳排放量之最小值
  與最大值分別為多少公克?
(2) 承(1),當此產品的碳排放量減少為原本的 90% 時,請求出此產品
  碳足跡數據標示的所有可能情形。
ĴijŨ
ᅹ௨ܫໆ ᅹىၞኧᏵҢ
20.2Ϧլ 20Ϧլ
20.8Ϧլ 20Ϧլ
21.0Ϧլ 20Ϧլ܈22Ϧլࣣё
23.1Ϧլ 24Ϧլ
圖(十三 )
表(二)
 

11
2. 凱特平時常用底面為矩形的模具製作蛋糕,並以「平行於模具任一邊」的方式
進行橫切或縱切,橫切都是從模具的左邊切割到模具的右邊,縱切都是從
  模具的上邊切割到模具的下邊。用這種方式,可以切出數個大小完全相同的
  小塊蛋糕。在切割後,
 他發現小塊蛋糕接觸模具的地方外皮比較焦脆,   
  以圖 (十四 )為例, 橫切 2 刀, 縱切 3 刀, 共計 5 刀,切出 ( 2 + 1 ) × ( 3 + 1 ) = 12 個
小塊蛋糕,其中側面有焦脆的小塊蛋糕共有 10 個,所有側面都不焦脆的小塊蛋糕
共有 2 個。
請根據上述切割方式,回答下列問題,並詳細解釋或完整寫出你的解題過程:
(1) 若對一塊蛋糕切了 4 刀,則可切出幾個小塊蛋糕?請寫出任意一種可能的
蛋糕塊數即可。
(2) 今凱特根據一場聚餐的需求,打算製作出恰好 60 個所有側面都不焦脆的小塊
蛋糕,為了避免勞累並加快出餐速度,在不超過 20 刀的情況下,請問凱特
需要切幾刀,才可以達成需求?請寫出所有可能的情形。
ୁ
ୁ
ᐉϪ
ᕵϪ
圖(十四 )
試題結束
 

12
 和的平方公式: ( a + b )2 = a2  + 2ab + b2
  差的平方公式:( a − b )2 = a2 − 2ab + b2
  平方差公式: a2 − b2  = ( a + b )( a − b )
 若直角三角形兩股長為 a、b,斜邊長為 c,則 c2 = a2 + b2
 若圓的半徑為 r,圓周率為 π,則圓面積 = π r2,圓周長 = 2 π r
 凸n邊形的內角和為  (n − 2) × 180° , n ≥ 3
 凸n邊形的一組外角和為 360° , n ≥ 3
 若一個等差數列的首項為 a 1,公差為 d,第 n 項為 a n,前 n 項和為 S n,
 則 an = a1 + (n − 1) d,Sn =  n ( a1 + an)
2
一元二次方程式 ax2 + bx + c = 0 的解為 x =  −b ± b 
2 − 4 a c
2 a 
參考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