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考公民與社會考科考試說明(99課綱適用)

pdf
285.06 KB
12 頁
jywu2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指定科目考試
公民與社會考科考試說明
(適用於 99 課綱)
中華民國 100 9
版權所有
版權所有版權所有
版權所有
指定科目考試公民與社會考科考試說明
指定科目考試公民與社會考科考試說明指定科目考試公民與社會考科考試說明
指定科目考試公民與社會考科考試說明
壹、測驗目標 ....................................................................................................... 1
貳、測驗內容 ....................................................................................................... 2
參、試題舉例 ....................................................................................................... 2
指定科目考試考試說明 公民與社會考科
1
指定科目
指定科目指定科目
指定科目考試
考試考試
考試
公民與社會
公民與社會公民與社會
公民與社會考科考試說明
考科考試說明考科考試說明
考科考試說明
民國 102 年開始,「指定科目考試公民與社會考科」將依據 99 學年度實施之「普通
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簡稱「99 課綱」)命題1
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級中學「公民與社會」課程綱要修訂了 95 暫綱的內容大幅
調整了課程的順序將原本 95 暫綱第二三單元互換順序另外也刪除了部分內容
加了公民活動時間,並且也強化了公民素養與教育的精神。
為了配合課綱內容與精神的改變,公民與社會學測與指考的測驗方向,亦稍有調整,
除了延續過去 95 暫綱的大致方向外,也會增加一些有關公民素養、教育與反思的試題。
以下提供測驗目標、測驗內容與試題舉例以為參考。
壹、
、測驗目標
測驗目標測驗目標
測驗目標
指定科目考試公民與社會考科的測驗目標共分成三大項六小項,說明如下:
一、測驗考生人文社會科學與公民教育的知識
1a 能深入理解課程範圍內的主題知識
1b 能掌握各單元不同主題知識的關聯
二、測驗考生解釋與探討社會現實議題的能力
2a 能運用人文社會科學各領域知識解釋與探討社會現實議題
2b 能解釋與分析人文社會科學慣見的資料
三、測驗考生對現代公民素養的認知與思辯
3a 能判斷出最符合公民素養的選項
3b 能深入理解並反思具公民內涵的知識基礎
1 99 學年度實施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於民國 97 124 日發布,係由 95 學年度實施之「普通
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簡稱「95 暫綱」)修訂而成。
公民與社會考科 定科目考試考試說明
2
貳、
、測驗內容
測驗內容測驗內容
測驗內容
指考的測驗範圍為高一與高二的必修課程四大單元,以及高三選修課程的兩大單元,
內容分述如下:
必修部分:單元一:自我、社會與文化;單元二:政治與民主;單元三的道德與法律
規範,以及單元四的經濟與永續發展。
選修部分:單元一:現代社會與法律;單元二:民主政治與經濟。
此六大單元的具體內容以及重要概念可參照〈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公民與社會」
課程綱要〉,以及〈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公民與社會」課程綱要〉。
參、
、試題舉例
試題舉例試題舉例
試題舉例
【例題 1
測驗目標:1a 能深入理解課程範圍內的主題知識
高中生張美從小學至今成績優異。她的父母都是醫生,從小就鼓勵、甚至要求她也走上學
醫的路,學校有些老師也認為張美學醫前途無量。但是張美自己並不喜歡學醫,反而特別
喜歡文學寫作與舞台表演,內心有很多掙扎。以下敘述何者符合高中生張美「自我形成」
的認識?
(A)青少年社會化過程不完全,張美正處於反抗時期的特徵
(B)張美正處於馬斯洛的「自我發展」的「追求成就」的階段
(C)自我受「重要他人」的很大影響,但同時也具備了反思與獨立發展的能力
(D)繼承家族榮光不辜負父母與社會的期望是佛洛伊德的自我理論中的「超我」「本
我」的緊張
100 年度研究用試卷)
參考答案:C
測驗內容:自我的成長
說明:
(1) 本題評量考生是否了解公民與社會課程中「自我的成長」相關主題的知識。
(2) 部分心理、社會學者如馬斯洛、佛洛依德、米德等,以某些理論解釋、說明自我的成
長。選項(A)尚看不出「反抗」的特徵。選項(B)張美此時還在求學,不屬於「追求成
就」階段根據題幹敘述可知張美一方面受到父母老師等重要他人的影響與期待,
另一方面自己內心的掙扎則是顯示她所具備的反思與獨立發展的能力故選項(C)為正
確答案選項(D)繼承家族榮光不辜負父母與社會的期望顯示並不存在緊張關係,
故不正確。
指定科目考試考試說明 公民與社會考科
3
【例題 2
測驗目標:3a 能判斷出最符合公民素養的選項
根據世界人權宣言,請問下列陳述中,何者的基本人權受到侵犯?
(A)一位住在西門町的居民主張由於居家附近每天人潮眾多侵犯她獲得寧靜的居住權
(B)一位外籍勞工主張雇主以他不是本國勞工為由拒絕採取本國勞工適用的最低工資
標準,侵犯他的工作權
(C)一位政務官主張,行政院長突然進行內閣改組,並將其撤換,侵犯他的工作權
(D)一位潛水教練主張,在颱風警報發布期間,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阻止他從事水上活
動,嚴重侵犯他的人身自由權
100 年度研究用試卷)
參考答案:B
測驗內容:日常生活中的人權議題
說明:
(1) 本題評量考生有關公民與社會課程中「日常生活中的人權議題」相關主題的內容。
(2) 根據世界人權宣言,選項(A)為寧靜的居住權,不屬於基本人權,選(B)為工作權則
屬之選項(C)政務官原本就是政治任命任期不固定被撤換稱不上是工作權受侵犯
選項(D)人身自由不是無限上綱因此颱風警報發布期間為了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管理單位阻止水上活動的進行屬於合理範圍,不可因此主張人身自由受到嚴重侵犯。
【例題 3
測驗目標:2a 能運用人文社會科學各領域知識解釋與探討社會現實議題
我國對於捕捉到的流浪動物,如果無人認領、認養,收容機構可對其進行「安樂死」。根
據統計,安樂死的流浪狗每年都多達數萬頭。台灣各地保護動物協會都曾為此抗議政府的
作法,認為還可以有其他更經濟與合理的作法,例如對流浪動物進行結紮。從「公益」與
「私益」的討論來看,以下何者正確?
(A)政府是公益的維護者,而民間團體是私益的維護者
(B)民間團體為追求公益,可以透過立法行動或遊說,嘗試改變政府的規定
(C)在此問題上兩者都是公益的維護者,如果發生衝突時,應該優先維護政府的立場
(D)動物不是人類也不可能主張自己的權利也因為如此流浪貓狗的問題並不涉及
任何公益與私益的問題
100 年度研究用試卷)
參考答案:B
測驗內容:公共利益
公民與社會考科 定科目考試考試說明
4
說明:
(1) 本題評量考生有關公民與社會課程中「公共利益」相關主題的內容。
(2) 選項(A)政府與民間團體都可以是公益和私益的維護者,因此錯誤。選項(C)政府與民
間團體為了維護公益而發生衝突,但政府的立場不具有必然的優先性,仍必須因議題
而決定因此錯誤選項(D)雖然動物無法主張自己的權利但動物是全世界生存環境
不可或缺的一環,具備公益特質,也會與私益有關,故選項(D)錯誤。
【例題 4
測驗目標:1a 能深入理解課程範圍內的主題知識
支持民主政體的李明與支持獨裁政體的李德,二人在課堂上為了不同政體間的優劣進行比
較與辯論。雙方堅持己見但是也都同意沒有一種政體可以滿足所有的目標。請問下列敘述
何者正確?
(A)民主比獨裁政治在行政上較有效率 (B)民主比獨裁政治在經濟上較有效率
(C)民主比獨裁政治在政治上較為平等 (D)民主比獨裁政治較易達成社會共識
100 年度研究用試卷)
參考答案:C
測驗內容:民主政治的意義
說明:
(1) 本題評量考生有關公民與社會課程中對於「民主政治的意義」相關主題知識的理解。
(2) 一般而言,由於民主政治的政府作為需要廣大的公民參與、討論,並且須受在野黨以
及媒體的監督因此運作起來會較無效率故選項(A)(B)錯誤民主社會有憲政秩序、
有法治精神,每個人的權利都受到基本的保障因此相對平等,故選項(C)正確選項
(D)由於民主社會人人可表達意見且也尊重包容各種意見因此共識較不易達成,
故選項(D)錯誤。
指定科目考試考試說明 公民與社會考科
5
【例題 5
測驗目標:2b 能解釋與分析人文社會科學慣見的資料
下表為 2009 年各國之平均每人所得(GDP per capita)與平均每人二氧化碳排放量
2
CO
emissions per capita。根據下表資料,以下陳述何者最符合永續發展的觀點?
菲律賓 臺灣 南韓 瑞典 荷蘭
每人 CO2排放量
Metric Tons 0.74 12.66 10.89 5.58 14.89
平均每人所得(USD
1746 16423 17074 43986 48223
(A)為追求國民所得提升,一定要掌握足夠的能源
(B)為提升國民所得,不可能同時要求減少
2
CO
排放量
(C)我國需要提升能源使用的效率,減少
2
CO
排放量
(D)國民所得的成長有止盡,但是排放沒有止盡
100 年度研究用試卷)
參考答案:C
測驗內容:永續的經濟發展
說明:
(1) 本題評量考生有關公民與社會課程中對於「永續的經濟發展」相關主題知識的理解。
(2) 選項(A)無法由表中得知國民所得提升與能源的關係。選項(B)由瑞典的情形可知,減
少二氧化碳排放與提升國民所得可以兼顧選項(C)我國每人的碳排放偏高須有效提
升能源的使用效率故正確選項(D)國民所得成長可以持續碳排放則可以限制而有
止盡。
【例題 6-7
測驗目標:2b 能解釋與分析人文社會科學慣見的資料
題組
粵語是中國廣東省、港澳地區最普遍的語言,甚至比「普通話」人口還多。2010 11
亞運會在中國大陸廣東省舉行。為迎接亞運,以及很多外地訪客的需要,廣東省一位官員
建議政府要減少當地的用粵語播報的新聞與頻道,增加普通話的新聞時間與頻道。此一提
議激發廣東各界的保護粵語的反彈聲浪,認為這是「推廣普通話、廢除粵語」的危機。因
為民意反彈聲浪很大,促使中國大陸政府不得不極力澄清,並否認存在削弱粵語的語言政
策問題。
公民與社會考科 定科目考試考試說明
6
6. 從「文化位階」的討論中,我們可以判斷以下敘述何者不正確
不正確不正確
不正確?
(A)在某一個、或某些語言被訂為官方語言(或者「國語」之前所有的語言,原來都
是「方言」
(B)政治人物為討好民眾都偏好用當地語言「方言」進行溝通因為這樣更符合「高
文化」的想像
(C)一般說來方言到官方語的壓抑,主要使用所享有的力與地位平等關係
(D)強調文化的高低位階,與促進多元平等社會的理念相矛盾
100 年度研究用試卷)
參考答案:B
測驗內容:文化與位階
說明:
1.本題評量考生有關公民與社會課程中對於「文化與位階」相關主題知識的理解。
2.選項(A)某些語言被訂為官方語言之前,原來都是方言之敘述正確官方語言是一種人
為賦予的地位,在被賦予這個地位之前,都可視為某種方言。選項(B)一般而言會把
方言視為低文化,故選項(B)錯誤。選項(C)官方語言由於具有官方地位,使用者相對
而言享有較高的權力與地位因而會壓抑方言故正確選項(D)多元社會強調各種文
化均有其獨特之處,無高低之分,因此若強調文化位階高低,自然不利於多元平等社
會之理念,故選項(D)正確。綜上所述,本題僅有選項(B)錯誤。
7. 根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符合我們對於「多元文化」公民價值意義的反省?
(A)為了和不同族群溝通的必要,我們應該多學習不同的語言
(B)使用不同語言的人應該相互尊重,不要因為語言不同就發生政治摩擦
(C)語言不應該分高低,主要的問題在於語言是否為大多人所瞭解,為人所接受
(D)即使在強調統一的國家文化制度下我們也要尊重並協助發展少數群體的特殊語言文
化空間
100 年度研究用試卷)
參考答案:D
測驗內容:多元文化
說明:
(1) 本題評量考生有關「多元文化」概念。
(2) 本題強調的重點在於:「多元文化」公民價值意義的反省,因此正確的選項必須同時
具有這些意涵才正確。選項(A)強調學習與溝通、選項(B)強調相互尊重、選項(C)重點
在於將語言視為溝通工具選項(D)強調尊重協助發展少數群體的特殊語文空間
符合題旨,故為正確答案。
指定科目考試考試說明 公民與社會考科
7
【例題 8
測驗目標:3b 能深入理解並反思具公民內涵的知識基礎
政府為何不應該付費給民營報紙,由記者利用新聞報導的形式,替政府進行政策說明或者
宣導?以下敘述何者符合「媒體識讀」知識的要求?
(A)因為接受政府出資,媒體所擁有的言論自由空間也被政府所直接剝奪
(B)因為此項協議內容,涉及納稅人經費的使用,所以必須經過立法院的事前審查同意
(C)因為混淆了宣傳與真實製造出資訊不對等的情形進而扭曲了公共議題的討論空間
(D)因為很難避免媒體可能自行做誇大不實的報導導致政府政策的原始用意可能被扭曲
的問題
100 年度研究用試卷)
參考答案:C
測驗內容:媒體識讀
說明:
(1) 本題評量考生有關公民與社會課程中「媒體識讀」的相關內容。
(2) 選項(A)媒體雖然接受政府資金,部分言論可能被影響,但政府畢竟沒有直接經營、
管理該媒體因此媒體的言論自由空間不會被直接剝奪選項(B)政府付費給媒體的舉
動不符合民主價值無論是否經過立法機關同意均非正確做法。選項(C)政府刻意製
造的資訊,可能誤導公民,因而也扭曲公共討論空間,故選項(C)正確。選項(D)不符
合媒體識讀的意旨,故錯誤。
【例題 9
測驗目標:3b 能深入理解並反思具公民內涵的知識基礎
每當世界各國政治經濟領袖舉行高峰會議,例如世界貿易組織會議(WTOG-20 經濟與
貿長級也會國的運動團體如生
勞工女權農民等人士前來抗議主辦的都市也因此特別加強治安維護如臨大敵。
從「全球化」與「反全球化」來理解上述現象發生的原因,下列何者正確?
(A)經濟全球化也帶來「地球村」的理想價值,社會運動人士為了鼓吹「地球村」理想而
聚集
(B)許多社會運動人士認為各地方的經濟與社會壓迫起源於跨國的超大商業集團與國際
金融體系,並非一國、一地的問題,所以要選擇同時間抗議
(C)因為抗議人士往往來自全球各地語言文化不同,又不瞭解當地法律規範所以很
容易和維持治安的警察發生衝突的不幸事件
(D)因為高峰會議舉行期間國際媒體雲集社會運動人士也想利用此機會抗議各該國政府
的內政問題,藉此引起世界輿論的關注
100 年度研究用試卷)
公民與社會考科 定科目考試考試說明
8
參考答案:B
測驗內容:全球化
說明:
(1) 本題評量考生有關「全球化」的議題。
(2) 本題題旨重點在於必須同時考量「全球化」「反全球化」兩個觀點來理解此一現象,
僅選項(B)符合此一面向選項(A)側重全球化選項(C)(D)側重反全球化不符題旨,
故錯誤。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