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高中
高中高中
高中公民與社會
公民與社會公民與社會
公民與社會Ⅰ
ⅠⅠ
Ⅰ、
、、
、Ⅱ
ⅡⅡ
Ⅱ教學綱要
教學綱要教學綱要
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高中公民與社會 I、II
二、科目屬性:一般科目(一般科目、專業科目、實習科目三選一)
群共同修習科目 技能領域修習科目
三、學分數:2/2
四、建議開課學期:第一學年第一學期、第二學期
五、先修科目:無
六、教學目標:
(一)帶領學生思考這個「自我」究竟是誰?為何會帶著發展任務?社會與文
化對於自我的期待又為何?提供何種機會?進而探索自身生涯規劃。
(二)從「自我」延伸「人己關係」,包含家庭、同儕與性別間之發展,並了
解其界限分際,了解他人及自己之權利意識,並培養尊重他人及自己之
生命個體。
(三)根據發展心理學之階段發展原理,以及「自我」、「社會」、「文化」相關
知識,整合成以「後期青少年」為主體的學習主體。
(四)培養能負責任、有權利意識的成熟行動主體,為成年公民進行準備。透
過「自我成長」、「人己關係」、「人權」、「公益」、「公民參與」、「媒體識
讀」、「文化位階」及「多元文化」等主題的學習,增進公民知識、社會
關懷與實踐能力。
(五)帶領學生思考及探討政治相關議題。
(六)透過「國家的形成與目的」、「民主政治與憲政主義」、「政府的體制」、「政
府的運作」、「政治意志的形成」、「人民的參政」、「國際政治與國際組織」
及「台海兩岸關係的演變」等主題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與國際
視野,並且關心國家的發展與國際關係的動態發展,增進公民知識、社
會關懷與實踐能力。
(七)培養生公民參與的意願與能力,成為能負責任、有權利意識的成熟行動
主體。
七、教學大綱:
單元一
單元一單元一
單元一:
::
:自我
自我自我
自我、
、、
、社會與文化
社會與文化社會與文化
社會與文化
單元主題 內容項目 分配節數
備註
主題一、自我的
成長與準備成為
公民
1.自我的成長
2.成年禮與通過儀式
3.對成為成年公民的期待 3 第一學年
第一學期
主題二、人己關
係與分際
1.家人與同儕關係
2.性別關係與平等 尊重
3.情愛關係與自主
3 第一學年
第一學期
主題三:人與人
權
1.人權理念的發展歷程
2.日常生活中的人權議題
3.人權保障與立法
3 第一學年
第一學期
主題四、公共利
益
1.認識「公益」
2.與公共利益相關的重要議題
3.公共利益的代表者
3 第一學年
第一學期
主題五、公民社
會的參與
1.公民結社
2.非政府組織與社會運動
3.公民不服從
3 第一學年
第一學期
主題六、媒體識
讀
1.媒體、資訊與閱聽人
2.媒體資訊的生產
3.媒體監督與「近用權」
3 第一學年
第一學期
主題七、文化與
位階
1.由語言、生活風格與自我的關係
來認識文化
2.文化形式與身分區別
3 第一學年
第一學期

2
3.文化位階與不平等問題
主題八、多元文
化社會與全球化
1.「多元文化」的基本主張
2.認識多元文化的現象
3.多元文化與全球視野
3 第一學年
第一學期
單元二
單元二單元二
單元二、
、、
、政治與民主
政治與民主政治與民主
政治與民主
單元主題 內容項目 分配節數
備註
主題一、國家的
形成與目的
1.主權國家的形成與國家認同
2.統治的正當性與目的 2 第一學年
第二學期
主題二、民主政
治與憲政主義
1.民主政治的意義
2.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
3.憲政主義
4.我國憲法的變遷
4 第一學年
第二學期
主題三、政府的
體制
1.民主國家的政府體制(一)
2.民主國家的政府體制(二)
3.我國的中央政治體制
4.我國的地方政治 體制
4 第一學年
第二學期
主題四、政府的
運作
1.行政機關的運作
2.效能政府 2 第一學年
第二學期
主題五、政治意
志的形成
1.政黨政治
2.我國的政黨政治
3.利益團體
3 第一學年
第二學期
主題六、人民的
參政
1.選舉制度
2.我國的選舉活動
3.直接民主與公民投票
3 第一學年
第二學期
主題七、國際政
治與國際組織
1.國際政治的基本認識
2.國際組織的功能與運作
3.我國與國際社會的關係
3 第一學年
第二學期
主題八、台海兩
岸關係的演變
1.台海兩岸各自相對政策的依據
2.台海兩岸政治交流中的重要議題
3.影響台海兩岸關係的國際因素
3 第一學年
第二學期
八、實施要點:
(一)教材編選
1.選用教育部審定合格之教科書。
(二)教學方法
1.以課堂講授為主,除講解相關之課程內容外,隨時補充相關知識與資
料,以幫助學生了解課程內容。
2.以生活學習經驗,結合實際應用,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3.視內容及需要運用各項教學媒體,以求教學活潑化,吸引學生專注
力,增加教學效果。
(三)教學評量
1.總結性評量、形成性評量並重;配合期中考、期末考實施測驗,搭配
隨堂測驗、習題及作業。
2.掌握學生學習成效,作為教學改進參考。
(四)教學資源
1.配合運用學校各項教學設備如投影機、多媒體、網路教材資源庫以支
援教學。
2.視需求採取協同教學方式,老師間互相支援觀摩。
(五)相關配合事項
1.本課程隨時補充各項相關資料,以幫助學生熟悉課程,學習知識及提
昇教學效果。
2.辦理相關教學參觀活動,擴展學生視野。

3
高
高高
高中公民與社會
中公民與社會中公民與社會
中公民與社會 III、
、、
、IV 教學綱要
教學綱要教學綱要
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高中公民與社會 III、IV
二、科目屬性:一般科目(一般科目、專業科目、實習科目三選一)
群共同修習科目 技能領域修習科目
三、學分數:2/2
四、建議開課學期:第二學年第一學期、第二學期
五、先修科目:高中 公民與社會 I~II 冊
六、教學目標:
(一)培養學生參與公共生活所需要的思考、判斷、選擇、反省、溝通、解決
問題、創新與前瞻等行動能力。
(二)培養能負責任、有權利意識的成熟行動主體,為成年公民進行準備。透
過「道德與社會規範」、「道德與個人發展」、「法律基本理念與架構」、「憲
法與人權」、「行政法與生活」、「民法與生活」、「刑法與生活」、紛爭解決
機制等主題的學習,增進公民知識、社會關懷與實踐能力。
(三)帶領學生思考經濟與永續發展在公民與社會課程中的定位,簡介各主題
間的關係與重要內涵。
(四)培養學生參與公共生活所需要的思考、判斷、選擇、反省、溝通、解決
問題、創新與前瞻等行動能力。
(五)培養能負責任、有權利意識的成熟行動主體,為成年公民進行準備。透
過「經濟學基本概念」、「市場機能」、「全球化與地球村」、「永續發展的
經濟課題」、「外部效果」、「公共財與租稅」等主題的學習,增進公民知
識、社會關懷與實踐能力。
七、教學大綱:
單元三
單元三單元三
單元三、
、、
、道德與法律規範
道德與法律規範道德與法律規範
道德與法律規範
單元主題 內容項目 分配節數
備註
主題一、道德與
社會規範
1.社會規範的意義與功能
2.社會生活中的道德
3.道德的變遷與多元觀
3 第二學年
第一學期
主題二、道德與
個人發展
1.道德議題與衝突
2.反思個人的道德價值觀
3.道德發展與實踐 3 第二學年
第一學期
主題三、法律基
本理念與架構
1.法律特質及有限性
2.法治國家的意義:法律的最高性
3.憲政主義下的基本法律架構
3 第二學年
第一學期
主題四、憲法與
人權
1.憲法所保障的人權理念與內容
2.自由權的保障及界限
3.平等與差別待遇
3 第二學年
第一學期
主題五、行政法
與生活
1.行政法的基本理念
2.行政程序 3 第二學年
第一學期
主題六、民法與
生活
1.民法與私有財產權的保障
2.交易安全的保障與法律
3.婚姻、家庭制度與法律
3 第二學年
第一學期
主題七、刑法與
生活
1.犯罪的構成
2.刑罰的目的
3.犯罪的追訴及處罰
3 第二學年
第一學期
主題八、紛爭解
決機制
1.民事紛爭的解決
2.公法上的權利救濟制度
3.法律專業人員的角色與功能
3 第二學年
第一學期

4
單元四
單元四單元四
單元四、
、、
、經濟與永續發展
經濟與永續發展經濟與永續發展
經濟與永續發展
單元主題 內容項目 分配節數
備註
主題一、經濟學
基本概念
1.經濟學簡介
2.經濟制度
3.比較利益
3 第二學年
第二學期
主題二、市場機
能
1.家庭與廠商的互動
2.需求
3.供給
4.市場均衡
5.經濟效率
6.政府干預
6 第二學年
第二學期
主題三、全球化
與地球村
1.國際貿易
2.經濟全球化
3.地球村與反思
3 第二學年
第二學期
主題四、永續發
展的經濟課題
1.國民所得
2.國家競爭力
3.經濟發展的要素
4.永續的經濟發展
4 第二學年
第二學期
主題五、外部效
果
1.外部效果造成的市場失靈
2.外部效果的原因
3.台灣的環境與生態問題
4.政府的對策
4 第二學年
第二學期
主題六、公共財
與租稅
1.公共財
2.政府支出
3.政府收入
4.政府效能與失靈
4 第二學年
第二學期
八、實施要點:
(一)教材編選
1.選用教育部審定合格之教科書。
(二)教學方法
1.以課堂講授為主,除講解相關之課程內容外,隨時補充相關知識與資
料,以幫助學生了解課程內容。
2.以生活學習經驗,結合實際應用,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3.視內容及需要運用各項教學媒體,務必求教學活潑化,以吸引學生專
注力,增加教學效果。
(三)教學評量
1.總結性評量、形成性評量並重;配合期中考、期末考實施測驗,搭配
隨堂測驗、習題及作業。
2.掌握學生學習成效,作為教學改進參考。
(四)教學資源
1.配合運用學校各項教學設備如投影機、多媒體、網路教材資源庫以支
援教學。
2.視需求採取協同教學方式,老師間互相支援觀摩。
(五)相關配合事項
1.本課程隨時補充各項相關資料,以幫助學生熟悉課程,學習知識及提
昇教學效果。
2.辦理相關教學參觀活動,擴展學生視野。

5
高中選修公民與社會上
高中選修公民與社會上高中選修公民與社會上
高中選修公民與社會上、
、、
、下
下下
下教學綱要
教學綱要教學綱要
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高中選修公民與社會上、下
二、科目屬性:一般科目(一般科目、專業科目、實習科目三選一)
群共同修習科目 技能領域修習科目
三、學分數:6/6
四、建議開課學期:第三學年第一學期、第二學期
五、先修科目:高一高二公民與社會
六、教學目標:
(一)具有進一步認識社會、法律、政治、經濟等公民知識的能力。
(二)具有進一步肯定自我、欣賞他人、關懷社區、尊重社會文化差異、認同
民主國家、培養真是法治及普世人權以及追求經濟永續發展等相關的價值
觀念。
(三)具有進一步增進餐與公共生活所需要的思考、判斷、選擇、反省、溝通、
解決問題、創新與前瞻的行動能力。
七、教學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項目 分配節數
備註
(一)社會階層化 1.社會階層化的基本概念
2.社會階層化面向
3 第三學年
第一學期
(二)社會流動 1.社會流動的基本概念
2.台灣的社會流動
3
(三)社會安全制
度 1.社會安全制度的意義
2.台灣的社會福利制度
3.台灣的社會保險制度 3
(四)勞動的意義
與參與 1.什麼是勞動
2.市場性勞動
3.家務勞動 3
(五)憲法與釋憲
制度 1.釋憲制度
2.我國的釋憲制度
3
(六)私法自治的
民法 1.契約自由原則與重要契約類型
2.侵權行為與法律
3.社會變遷與民法原則的修正
4.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4
(七)現代刑法新
趨勢 1.青少年犯罪
2.家庭暴力與性自主
3.刑法的規範作用及極限
3
(八)防止政府權
力濫用的行
政法
1.社會秩序維護與正當程序
2.不法行政行為的救濟
3.國家賠償與補償 3
(九)民意、媒體與
政治 1.民意的意義
2.民意的表達
3.媒體與政治生活
3
第三學年
第二學期
(十)國際關係與
和平安全 1.國際關係
2.國際間的衝突
3.和平安全
3
(十一) 世界主要 1.政治意識型態的意義與種類(一)
2

6
政治意識型
態 2.政治意識型態的意義與種類(二)
(十二)中國政治
與經濟 1.中國的政治制度
2.中國的政治轉型
3.中國的經濟發展
6
(十三)臺海兩岸
之經貿 1.貿易
2.投資
3.影響臺海兩岸之經貿的因素 3
(十四)貨幣與銀
行 1.貨幣
2.借貸市場
3.中央銀行 3
(十五)認識股票
與股票市場 1.股票與市場指數
2.投資股市的報酬與風險
3.泡沫經濟 3
(十六)物價與失
業 1.物價指數
2.通貨膨脹
3.失業 3
八、實施要點:
(一)教材編選
選用教育部審定合格之教科書。
(二)教學方法
1.以課堂講授為主,除講解相關之課程內容外,隨時提供相關時事,以
幫助學生了解課程內容。
2.以生活學習經驗,結合實際應用,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3.視內容及需要運用各項教學媒體,務必求教學活潑化,以吸引學生專
注力,增加教學效果。
(三)教學評量
1.總結性評量、形成性評量並重;配合期中考、期末考實施測驗,搭配
隨堂測驗、習題及作業。
2.掌握學生學習成效,作為教學改進參考。
(四)教學資源
1.充分運用學校各項教學設備如投影機、多媒體、網路教材資源庫以支
援教學。
2.視需求採取協同教學方式,老師間互相支援觀摩。
(五)相關配合事項
1.本課程隨時補充各項相關資料,以幫助學生熟悉課程,學習知識及提
昇教學效果。
2.辦理相關教學參觀活動,擴展學生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