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署國民健康局民國 98 年公布之青少年統計資料,青少年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年齡普遍降
低,男生平均為 16.0 歲,女生平均 16.2 歲。且容許有性交行為的比率,男生為 43%,女
生 25%,明顯較過去增加。初次性行為未避孕者男生高達 58.7%,女生則為 55.1%。由此
可見青少年的性教育應提早實施,內容包括安全性行為及避孕方式。
此外,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及臺北市統計年報的資料顯示,民國 98 年臺北市共有 19,513 位
新生兒,其中 15-19 歲未成年少女所生之嬰兒數為 129 位,占所有新生兒的 0.66%。15-
歲未成年少女之年齡別生育率臺灣地區由民國 89 年的千分之 14 下降至 98 年的千分之
4 ,臺北市則由 89 年的千分之 5 下降至 98 年的千分之 2 。由此可見,青少女的懷孕
問題仍必須持續關注並提供協助。最有效預防性接觸傳染病或是避免青少女懷孕的方法,
有所謂的兩性交往 ABC三原則,要避免發生性行為( Abstinence )、避免高危險性行為,也
就是要有固定單一的性伴侶( Be-faithful )、以及萬一真的有性愛時,也要全程正確使用保險
套( Condom )。
至於在青少年時期的預防保健服務方面,以疫苗接種的接種建議為例:美國青少年醫學會建
議於個案 11-12 歲時重新評估疫苗接種史,可參考美國疾病管制局或是美國青少年醫學暨
保健學會每年提供的建議時程提供給青少年及他們的家長做選擇。包括:
1. 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Tdap) (青少年期追加) ;
2. 人類乳突瘤病毒疫苗(HPV vaccine)( 9-26 歲間接種) ;
3.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雙球菌疫苗( Meningococcal vaccine ) (高危險群策略) ;
4. 肺炎鏈球菌疫苗( Pneumococcal vaccine ) (高危險群策略) ;
5. 流感疫苗( Influenza vaccine ) (每年一劑) ;
6. A 型肝炎疫苗( Hepatitis A vaccine )(高危險群策略) ;
7. B 型肝炎疫苗( Hepatitis B vaccine )(醫師評估需要) ;
8. 去活化小兒麻痺疫苗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 (IPV) (旅遊需要) ;
9.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MMR) (高危險群策略) ;
10. 水痘疫苗(Varicella vaccine) (高危險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