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友善健康照護自我評估手冊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目錄
前言…………………………….…….……………………..4
合作同意書………………………………………………….2
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申請書……………………….3
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導入架構與自我評估表……….…4
標準一管理政策..………………….….…….……………6
標準一之綜評與行動規劃..……….….………………...9
標準二溝通與服務….………..…….…..…….…………10
標準二之綜評與行動規劃………..……..………….….12
標準三照護流程.………………..…………..…………..13
標準三之綜評與行動規劃…………..….….……….….19
標準四物理環境…………………..…..….….…………..20
標準四之綜評與行動規劃….………..….………….….23
自我總評……………………….……..…..….……………24
附錄
健康照護機構高齡友善表現指標(例) ………………….25
高齡友善計畫成效指標(例).. ……..…………………….26
高齡友善健康照護自我評估手冊
前言
世界衛生組織(WHO)預估到2025年60歲以上人口將達12億,是2006年的2倍,到2050年將達20億,屆時老年人口將超過15歲以下的孩童,而在臺灣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總人口的10.6%。為在台灣邁向高齡化的過程及早準備,把握醫療保健服務的界面,增進長輩的身心健康與復健,並給予有尊嚴的適切照護,國民健康署將「高齡友善健康照護」列為重要的健康促進新議題。
WHO在2004年出版了「Toward Age-friendly Primary Health Care」,提出高齡友善健康照護原則,作為基層健康照護(Primary Health Care,簡稱PHC)因應老人身心社會健康需求所應注意之調整重點。我國不論是醫院、衛生所、診所、精神衛生機構、長期照護機構,皆有機會直接提供長者第一線之服務,且過去已有推動健康促進醫院之經驗,為進一步協助國內各類型健康照護機構及早邁向高齡友善,本人特參考WHO高齡友善照護三大原則以及WHO之健康促進醫院標準,訂出這份以健康(health)、人文(humanity)與人權(human rights)為核心價值,以提昇長者健康、尊嚴與參與為願景,涵蓋管理政策、溝通與服務、物理環境、照護流程等四大面向的臺灣高齡友善照護導入架構,其目的在協助各機構創造一符合長者特殊需要的友善、支持、尊重與可近的療癒環境,有計畫的提供一套安全、增進健康、有效、全人、以病人為中心且具協調性的照護,促進長者與其家庭對自身健康與照護的掌控能力,以預防及延緩老年失能的發生,並提供長者在老化過程獲致最大健康的機會。
臺灣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架構之內容包括:願景、價值、任務、四大標準、11個子標準以及60個項目,可作為各健康照護機構導入整個組織的高齡友善計畫之依據,並可透過內部與外部的定期評量,對高齡友善活動之進展進行評估、追蹤及改善。
我們也鼓勵從事品質改善工作的機構共同檢視這些指標,並將它們整合到現行的品質評估系統中。
說明:
本評估架構係綜整WHO 2004年發表之高齡友善照護三大原則「Active Ageing:Toward Age-friendly Primary Health Care」以及2006年發表之健康促進醫院標準「Implementing health promotion in hospitals: Manual and self-assessment forms」所發展而來,其英文版曾刊登於參考資料1(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49 Suppl. 2, S3–S6.)。
自我評估表之用意,係作為有心推動高齡友善健康照護之醫療院所正確導入、追蹤及改善之基礎,其精神在於自我檢視、學習與持續成長。
成為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是一個長期發展歷程,由於各機構之人力、時間與經費狀況不同,可自行設定優先順序與合理期程,逐步提昇。自我評估及申請認證是一個有效學習的起點,而非展現成果的終點。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局長
參考資料:
Chiou, ST., Chen, LK. (2009) Towards age-friendly hospitals and health services.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49 Suppl. 2, S3–S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2) Active Ageing: a Policy Framework. WHO,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4) Towards Age-friendly Primary Health Care. WHO,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8) Age-friendly Primary Health Care Centres Toolkit. WHO, Geneva. At: http://www.who.int/ageing/publications/Age-Friendly-PHC-Centre-toolkitDec08.pd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8) Age-friendly Primary Health Care Centres Toolkit, Trainer guide for normal ageing and communication. WHO, Geneva. At: http://www.who.int/ageing/publications/TrainerGuideLast.pdf
Groene, O. (ed) (2006) Implementing Health Promotion in Hospitals: Manual and Self-assessment Forms. WHO Regional Office of Europe, Copenhagen.
The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Health Promoting Hospitals and Health Services.(2007) The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Health Promoting Hospitals and Health Services: Integrating Health Promotion into Hospitals and Health Services. WHO Regional Office of Europe, Copenhagen.
Parke, B., Brand, P. (2004) An elder-friendly hospital: translating a dream into reality. Nursing Leadership, 17(1), 62-76.
Parke, B., Stevenson, L. (1999) Creating an elder-friendly hospital. Healthcare Management Forum, 12(3), 45-48.
合作同意書
本院所同意申請「102年度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並充分了解「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作業說明」內容須配合事項,同意配合辦理。
此致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同意書簽署人:
(機構)
(院長簽章)
本合作同意書簽署日期:年月日
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申請書
院所名稱 | 地址 | ||
電話 | |||
負責人/職稱 | 成立日期 | ||
類別 | 醫院,診所,長期照護機構,精神衛生機構,其他 | ||
許可字號 | 許可機關 | ||
病床數 | (含一般與特別病床) | 員工數 | |
聯絡人 | 部門/職稱 | ||
聯絡電話/手機 | 傳真 | ||
網 址 |
臺灣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導入架構
與自我評估表
願景:成為一個能提昇長者健康、尊嚴與參與的健康機構
價值:健康(health),人文(humanity),人權(human rights)
任務:
-創造一符合長者特殊需要的友善、支持、尊重與可近的療癒環境;
-有計畫的提供一套安全、增進健康、有效、全人、以病人為中心且具協調性的照護;
-促進長者與其家庭對自身健康與照護的掌控能力
標準一、管理政策
建立院所高齡友善政策
1.1.1
院所當前的品質與營運計畫中,將高齡友善列為優先議題之一
【現況】(檢視院所之品質或營運計畫相關文件中,是否將高齡友善列為優先議題之一。)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1.1.2
院所有一書面的高齡友善政策,致力於提昇長者之健康、尊嚴與參與
【現況】(可參考本自評之架構與結果,擬訂院所之書面政策或計畫;並選出院所自認最有特色或想與其他院所分享的2個子計畫,以及訂出至少一句高齡友善標語。鼓勵醫院於擬訂過程,亦將長者意見納入,例如滿意度調查結果。)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1.1.3
院所有指定人員負責高齡友善政策之協調與執行
【現況】
協調人姓名: ,單位: ,職稱: ;
推動架構(召集人,成員,分工):
各主要計畫之工作小組名單: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資源與支持
1.2.1
院所有相關經費以落實高齡友善政策及服務
【現況】(檢視高齡友善專屬的或散布在不同部門或業務中的人事、業務與資本門等預算,加以彙總並檢討其額度與分配。)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1.2.2
院所資訊系統功能,足以支持高齡友善政策之執行、協調與評估
【現況】(指出院所資訊系統能否支持各項目的執行,特別是對標準三的照護流程與項目1.3.1的成效評估。)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1.2.3
院所有具高齡照護專業的工作人員
【現況】(例如:是否有完整的高齡專業團隊,或有多位或1位高齡科醫師,或有受過高齡訓練的護理人員。)
□0%(無此類人員),□25%(僅有非醫師人員受過高齡照護專業訓練),□50%(有1位高齡科醫師),□75%(有多位高齡科醫師), □100%(有完整高齡專業團隊)
1.2.4
所有員工均獲得關於年齡、性別與文化敏感性照護之基本訓練,包括知識、態度與技巧的層面
【現況】(例如:有多少員工受過至少2小時基本訓練?有哪些訓練活動、資源或課程?)(課程內容設計可參考附件1)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1.2.5
所有照護長者之臨床人員均應獲得關於高齡照護核心能力之基本訓練
【現況】(例如:有多少員工受過至少2小時核心能力之基本訓練?有哪些訓練活動、資源或課程?)(課程內容設計可參考附件2)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1.2.6
院所對高齡友善的最佳作法與創新給予鼓勵
【現況】(院所有什麼機制來發現、選拔及鼓勵此方面的最佳作法或創新?)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1.2.7
工作人員能參與院所高齡友善政策的制定、稽核與修訂
【現況】(提出工作人員參與之佐證,例如會議紀錄、照片或其他)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持續監測與改善
1.3.1 | 院所將性別與年齡別分析適切地納入品質、安全與病人滿意度測量中;且工作人員可取得這些資料以進行評估 |
【現況】(例如: 關於這些測量的電腦畫面或表單、分析結果。) | |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 |
1.3.2 | 院所應建立一套針對高齡友善政策及其相關活動的品質評估計畫,並將組織文化的發展、長者與照護提供者的觀點、資源的發展、服務的表現以及照護結果,納入評估及改善 |
【現況】(說明院所對於「健康照護機構高齡友善的導入」與2個「子計畫」,如何評估其進展,例如:多久做一次,如何收集資料,評估內容可包括:以本架構進行自評、組織敬老文化發展狀況、長者滿意度與觀點、照護提供者(工作人員)觀點、相關資源之發展狀況、服務表現以及照護結果等,並針對表現欠佳事項訂定改善計畫。) 【註: 可參考本手冊附錄所提供之高齡友善表現指標與計畫成效指標,選用或設計自己機構的指標】 | |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
標準一之綜評與行動規劃
項目 | 得 分 | 行動與時程 | 主辦者 | ||||
0 | 25 | 50 | 75 | 100 | |||
高齡友善政策 | |||||||
3項 | |||||||
資源與支持 | |||||||
7項 | |||||||
監測與改善 | |||||||
2項 | |||||||
綜合 | |||||||
12項 |
標準二、溝通與服務
溝通
2.1.1
院所工作人員以尊敬的態度、易懂的語言和文字對待長者
【現況】(例如:院所對工作人員有哪些要求?或現場觀察工作人員與病人之互動。)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2.1.2
關於院所的作業資訊,包括服務時間、收費標準與掛號手續及交通資訊等,應該以適合長者的方式提供
【現況】(例如:照片,或現場觀察。)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2.1.3
提供給長輩的衛教工具或印刷品有以適合長者的方式設計
【現況】(例如:請列出針對長者設計的衛教工具或印刷品;提供照片,或現場展示。)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2.1.4
在照護的所有階段皆提供充分的資訊並使長者與其家人參與
【現況】(說明在門診、急診、住院的具體作法。)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2.1.5
院所尊重長者在照護上作決定的能力與權力
【現況】(說明對於長者之診斷、檢查、治療等,是如何告知或徵求其同意,例如是否有於入院評估時,詢問長者對其病情之主要告知對象為本人?或家屬?對於困難決定如DNR等,是否提供資訊或倫理諮詢服務。)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服務
2.2.1 | 院所盡力調整行政程序以因應長者之特殊需要,包括教育程度較低或有認知功能異常之長者等 |
【現況】(例如:廣播、警衛協助、志工輔助等。) | |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 |
2.2.2 | 院所能發現及支持有經濟困難的長者獲得適當的照護 |
【現況】(例如:如何發現及可給予哪些經濟上的減免或援助。) | |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 |
2.2.3 | 院所在門診與住院部門有志工計畫以適切的協助病人與訪客的接待、導引、交通、閱讀、書寫、陪伴或其他服務 |
【現況】(說明志工服務狀況。) | |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 |
2.2.4 | 院所鼓勵長者(包括社區長者、病人與家屬)參與院所的志工服務 |
【現況】(呈現志工的年齡分布以及說明如何招募長輩參加志願服務工作。) | |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
標準二之綜評與行動規劃
項目 | 得 分 | 行動與時程 | 主辦者 | ||||
0 | 25 | 50 | 75 | 100 | |||
溝通 | |||||||
5項 | |||||||
服務 | |||||||
4項 | |||||||
綜合 | |||||||
9項 |
標準三、照護流程
病人照護需求評估
3.1.1
院所訂有適合不同年齡、性別的指引,以評估病人的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需要,包括: 生活型態、營養狀態、心理-社會-經濟狀況(含與誰同住)、跌倒預防、疾病篩檢等
【現況】(院所是否有針對不同年齡、性別的老年病人,提供合適之健康檢查與評估,包括:住院病人、門診病人、急診病人,訂出應進行基本需求評估的項目,例如:是否有接受老人健康檢查;基本項目如生活型態、營養狀態、咀嚼能力、情緒狀況、社會-經濟狀況(含與誰同住、有無受虐或疏於照顧)、跌倒預防(例如對於虛弱、高風險用藥、過去一年曾跌倒之病人…)、疾病篩檢等,並有一套系統性的作法可評估每個人的需要。)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3.1.2
院所針對不同疾病或狀況的病人有訂出指引,以評估與該疾病或狀況相關的健康促進、疾病管理和復健需要,例如: 氣喘病人、糖尿病病人、中風病人、心臟衰竭病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冠心病病人、進行關節置換術之病人、進行其他手術或程序之病人、末期疾病病人等
【現況】(檢視各病人群體的照護指引中是否有關於健康促進、疾病管理和復健需要的評估。)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3.1.3
院所對住院長者有高危險篩檢指引(high-risk screening for the seniors)(包括跌倒、身體功能及心智狀況等)
【現況】(說明院所如何篩檢住院長者跌倒, 功能惡化,…之高危險個案,例如:85歲以上(含)、無法自行下床、步履不穩、瞻妄、尿失禁、失智、視力問題、高風險用藥、憂鬱)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3.1.4
在入院時及門診時,應檢視病人的用藥
【現況】(檢視入院及門診紀錄,或電子作業軟體內容,說明是否有用藥安全提示系統,例如極量管制、重複用藥、交互作用、過敏藥物、相似藥名、抗生素使用、管制藥品、健保用藥規範管制、疫苗注射管制等。)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3.1.5
對病人的需求評估應在與院所第一次接觸時進行,並依病情需要或要求而複評或調整
【現況】(例如:對住院病人是在入院護理評估中進行;對門診病人是納入初診評估項目,並有主動提示系統,每年複評。檢視門診、急診、住院紀錄,或電子作業軟體內容。)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3.1.6
評估結果應記錄於病歷中
【現況】(檢視門診、急診、住院紀錄,或電子作業軟體內容。)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3.1.7
轉介醫師或其他來源的資訊亦應納入病歷中
【現況】(檢視病歷中是否有納入先前照護單位所提供的評估資料或健康促進需要,例如有記錄:轉介醫師建議減重、戒菸或復健,注意營養狀態、跌倒預防。)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病人介入與管理
3.2.1
依評估結果,告知病人(及其照顧者,若適當的話)影響其健康的因素,並與病人(及其照顧者,若適當的話) 共同擬訂介入計畫
【現況】(說明如何告知,如何與病人及其照顧者,共同擬定介入計畫。)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3.2.2
提供給病人(及其照顧者)的資訊應記錄在病歷中
【現況】(提供給病人及其照顧者的資訊是否會記錄到病歷中,例如:記錄"給予病人血壓控制建議"、”給予病人戒菸建議”、”提供戒菸自助手冊”,”提供戒菸專線電話”、"提供低血糖之預防與處理衛教"、"給予血糖自我監測指導"等;紀錄是全面的或是針對某些重點項目,有沒有相關的欄位或軟體設計,或是視醫療人員個別習慣與時間而異)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3.2.3
介入與預期結果應記錄及評估在病歷中
【現況】(例如:有記錄與病人及其家屬共同擬定介入計畫;或記錄一行動不便之長者所接受之防跌衛教相關訊息;是否有設計適當欄位或程式供記錄之用,或是視醫療人員個別習慣與時間自行處理)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3.2.4
病人、家屬及工作人員能獲得健康老化與各種危險因子或疾病的衛教資訊
【現況】(有印刷品或線上的健康資訊,或有特別的諮詢服務櫃檯。)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3.2.5
臨床部門將健康促進、復健與風險管理適切地整合入其臨床指引/路徑之中
【現況】(檢視臨床指引)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3.2.6
檢驗、檢查與治療,應考量與年齡有關的變化與耐受度
【現況】(說明有哪些檢驗、檢查、治療與其流程,有因年齡與耐受度不同而調整。)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3.2.7
對門診及住院的高風險長者,有跨領域的週全評估與介入指引
【現況】(說明如何跨領域的週全評估與介入,或出示評估與介入的書面指引。)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3.2.8
出院規劃應及早開始準備
【現況】(檢視病歷紀錄,或電子作業軟體內容。)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3.2.9
應儘量達成住院日數目標
【現況】(檢視統計資料。)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社區參與及持續性照護
3.3.1 | 提供病友團體資訊給病人 |
【現況】(例如:有提供聯絡地址。) | |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 |
3.3.2 | 有與院所合作的健康與社會照護提供者之清單 |
【現況】(例如:有已更新之清單名冊。) | |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 |
3.3.3 | 有專人負責轉介服務並訂有處理流程 |
【現況】 | |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 |
3.3.4 | 與合作夥伴間有書面的合作計畫,以增進病人照護的持續性 |
【現況】(例如:有收住院的標準、出院計畫。) | |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 |
3.3.5 | 機構之間有彼此同意的病人資訊交換作法 |
【現況】(例如:有此類程序之佐證文件。) | |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 |
3.3.6 | 在門診、轉介或出院時,提供易理解的追蹤說明給病人(與其家屬) |
【現況】(說明如何提供,或在病人調查中對病人滿意度進行評估。) | |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 |
3.3.7 | 對接受轉介的機構有適時提供關於病人病情、健康需要以及介入的書面摘要 |
【現況】(例如:有摘要複本可查。) | |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 |
3.3.8 | 對有需要的病人,應將復健計畫或(及)後續照護服務連同院所與合作夥伴的角色紀錄在病歷中 |
【現況】(例如:檢視此類病人記錄。) | |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 |
3.3.9 | 提供社區老人關懷服務 |
【現況】(例如:提供送餐,與社區關懷據點或與衛生局結合) | |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
標準三之綜評與行動規劃
項目 | 得 分 | 行動與時程 | 主辦者 | ||||
0 | 25 | 50 | 75 | 100 | |||
病人照護需求評估 | |||||||
7項 | |||||||
病人介入與管理 | |||||||
9項 | |||||||
社區參與及持續性照護 | |||||||
9項 | |||||||
綜合 | |||||||
25項 |
標準四、物理環境
硬體環境
4.1.1
在實用及可負擔的情況下儘可能採行「通用設計」之原則。(包括:1.誰都可以使用,2.滿足不同能力、喜好,3.誰都能簡單地使用,4.有效地傳達必要的訊息,5.降低危險與不良後果,6.減輕使用時的身心疲勞,7.確保使用的空間規模)
【現況】(舉出實例。)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4.1.2
院所整體環境,應保持清潔舒適
【現況】(照片或現場觀察。)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4.1.3
院所有良好照明、防滑地面、穩固的家具以及安全的走道與樓梯
【現況】(照片或現場觀察。)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4.1.4
院所之廁所、浴室及病房床頭設有緊急求救警鈴系統
【現況】(照片或現場觀察。)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4.1.5
院所設有無障礙廁所並附有簡單的沖洗設備。
【現況】(照片或現場觀察。)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4.1.6
病房走道兩側有扶手
【現況】(照片或現場觀察。)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4.1.7
床的高度應適合長者使用
【現況】(照片或現場觀察。)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交通與行動
4.2.1
主要院區對外交通方便
【現況】(照片或現場觀察。)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4.2.2
院區範圍較大者,設有院內接駁車
【現況】(照片或現場觀察。)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4.2.3
院內主要入口設有下車處,並有人員可協助服務
【現況】(照片或現場觀察。)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4.2.4
對行動不便者,提供上下車空間,及院內行動輔具(如輪椅)
【現況】(照片或現場觀察。)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標誌與識別
4.3.1 | 院內各處設有簡單易讀的標示及措施(例如語音導引),以利定位及辨識照護者和服務 |
【現況】(照片或現場觀察。) | |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 |
4.3.2 | 院內指示標誌採用慣用標誌,方便高齡者辨識 |
【現況】(照片或現場觀察。) | |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 |
4.3.3 | 重要健康照護人員應使用識別證、名牌或告示板,方便病人辨認 |
【現況】(照片或現場觀察。) | |
□0%幾乎完全未做, □25%僅做到一些, □50%做到約一半, □75%大多做到, □100%幾乎完全做到 |
標準四之綜評與行動規劃
項目 | 得 分 | 行動與時程 | 主辦者 | ||||
0 | 25 | 50 | 75 | 100 | |||
硬體環境 | |||||||
7項 | |||||||
交通與行動 | |||||||
4項 | |||||||
標誌與識別 | |||||||
3項 | |||||||
綜合 | |||||||
14項 |
自我總評 | ||||||
標準一:管理政策 | ||||||
0% | 25% | 50% | 75% | 100% | ||
小計 |
|
|
|
|
| |
12 | 12 | 12 | 12 | 12 | (項) | |
標準二:溝通與服務 | ||||||
0% | 25% | 50% | 75% | 100% | ||
小計 |
|
|
|
|
| |
9 | 9 | 9 | 9 | 9 | (項) | |
標準三: 照護流程 | ||||||
0% | 25% | 50% | 75% | 100% | ||
小計 |
|
|
|
|
| |
25 | 25 | 25 | 25 | 25 | (項) | |
標準四: 物理環境 | ||||||
0% | 25% | 50% | 75% | 100% | ||
小計 |
|
|
|
|
| |
14 | 14 | 14 | 14 | 14 | (項) | |
0% | 25% | 50% | 75% | 100% | ||
合計 |
|
|
|
|
| |
60 | 60 | 60 | 60 | 60 | (項) | |
總體性行動 | ||||||
行動與時程 | 主辦者 | |||||
附錄:
健康照護機構高齡友善表現指標(例)
標 準 | 指 標 (例) |
管理政策 |
|
溝通與服務 |
|
照護流程 |
|
物理環境 |
|
高齡友善計畫成效指標(例)
計畫 | 指標(例) |
慢性病病人心理健康促進計畫 |
|
慢性病病人跌倒預防介入促進計畫 |
|
附件1 高齡友善健康照護基本訓練課程內容
自然老化的表現,以了解重要器官老化的表現與影響(30分鐘)
有尊嚴的照護模式,包括老年溝通技巧,含感官退化的影響與因應技巧、老年人的自主權與隱私權、避免老年歧視(40分鐘)
性別與文化的差異(20分鐘)
友善環境設計及通用設計原理(15分鐘)
本院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政策介紹(15分鐘)
附件2 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核心能力基本訓練課程內容
自然老化與疾病的分別(10分鐘)
多重共病與複雜的照護需求(10分鐘)
老年症候群與周全性老年評估,可以跌倒為例,說明老年症候群的涵義、了解周全性老年評估的意涵與使用時機(40分鐘)
團隊照護模式、組成、意涵及運作方式(20分鐘)
住院過程對長者常見的危害,以老年人常見的特性,說明住院對長者的危害、失智症患者住院時的常見問題與特需照護技巧、可以急性瞻妄為例說明(20分鐘)
生命末期照護,含倫理議題,包括尊重長者知情權與自主權、預立醫囑與末期照護(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