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障礙的問題行為處置

pdf
1.45 MB
60 頁
家綺 梁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情緒障礙的
問題行為處置
沛田心理治療所
梁家綺臨床心理師督導
哈囉~你好嗎?
梁家綺 兒童臨床心理師督導
經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桃療兒童臨床心理師督導
桃園市特殊教育專業團隊
中原大學心理系輔導實務督導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沛田心理治療所
議程
主題一 何謂情緒障礙
主題二 如何處理
主題三 治療服務
主題四 Q&A時間
沛田心理治療所 3
主題一
何謂情緒障礙
沛田心理治療所
情緒行為障礙?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
長期情緒或行為表現顯著異常,嚴重影響學校適應者。
情緒行為障礙的症狀包括精神性疾患(如思覺失調症)、情感性
疾患(如憂鬱症、躁鬱症)、畏懼性疾患(如社交畏懼症)、焦
慮性疾患(如選擇性緘默症、強迫症、創傷後壓力症)、注意力
缺陷過動症、或有其他持續性之情緒或行為問題者(如妥瑞症、
對立反抗行為、違規行為)。
情緒行為障礙?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
其特徵可分成外向性行為、內向性行為等兩大類:
「外向性行為」是問題行為顯現於外,多為發脾氣、攻擊、衝
動、違抗等行為。
「內向性行為」是屬於較內隱性的行為,常見的是退縮、孤獨、
憂鬱以及焦慮等問題。
情緒行為問題孩子遇到的困難?
情緒起伏較大、挫折容忍度較差
人際退縮、不善社交、不說話
效率差,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
不容易被社會所理解
不適當的行為,例如:違反規則、攻擊、衝動
有睡眠或是食慾的困擾
神經發展障礙症VS不同的困難
智能不足
認知功能有限、口語表達較弱、適應能力較差、自我照顧較弱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
情緒理解與表達弱、人際情境判斷錯誤、社交溝通弱、受局限的重複性
行為、興趣、和活動卡住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分心、不注意、衝動控制差、多以行為表現之
特定的學習障礙症
臨界智商、內在能力表現落差大、口語表達較弱、邏輯性較差、學習壓
智能不足介入點
藥物治療
規律的生活作息與自我照顧為優先考量
家庭支持系統
社會福利資源
輕度以心理年齡(降兩年級)的方式教育
中重度以幼稚園的方式教育
繪本、簡單指令、視覺提示
重複訓練
學習說不
ImPACT社交溝通能力、丹佛早療模式、CST台大家長團體訓練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介入點
藥物治療
個別治療、親子諮詢治療、人際互動團體
情緒字詞的豐富度
情緒臉譜與字詞的配對
量化情緒感受、提升自我評估能力
覺察身體生理反應、提升自我覺察能力
人際情境的判斷
影片、小故事的解釋與示範
社交技巧的訓練super skillspeers group therapy
行為規範與行為治療訓練
角色扮演、家庭訓練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介入點
藥物治療
個別治療、親子諮詢治療、人際互動團體
認知行為團體
停、想、好、做、行
注意力訓練
衝動控制訓練
運動
影片、小故事的解釋與示範
社交技巧的訓練
行為規範與行為治療訓練
角色扮演、家庭訓練
學習障礙症介入點
透過優勢能力發揮劣勢能力
強化口語表達、邏輯性訓練
學習壓力調適
良好的生活習慣
運動
影片、小故事的解釋與示範
社交技巧的訓練
行為規範與行為治療訓練
角色扮演、家庭訓練
主題二
如何處理
沛田心理治療所
功能性行為分析:
了解行為背後的功能與意義
觀察情緒行為問題的頻率與強度
情緒行為問題的介入策略
正向行為支持
Positive Behavioral Support (PBS)
A:前事
B:行為
C:後果
正向行為支持-1
預防:如何讓行為不發生
替代:提供其他行為選擇
正向行為支持-2
為什麼會情緒失
?
一種焦慮的外顯化,
不知道如何溝通
正向行為支持
了解兒童
問題行為
預防
問題行為
紀錄行為
頻率與強度
教導
替代技能
正向行為支持一開始先用評估的方式來了解孩子行為的目的,接著
發展適合的計畫協助孩子用適當的行為來溝通他的情緒及需求
使用正向取向來處理行為問題,聚焦在教導新技能,並不建議使用
懲罰的方式
孩子平時在班學習狀況不穩定,
會影響到班上課堂秩序,
情緒上無法控制,時常無固定時間,
只要事情不順他的意就會哭、叫,激動時更會在地上打滾,
甚至會有危險的舉動,像是丟東西、吐口水,
使得周遭的同學與老師處於危險的狀態,
有時還會跑出教室外影響到別班的安危和秩序,
並且有脫序行為,脫褲子、露出生殖器、尿在手上
情境
想想看孩子會出現問題行為的原因,至少寫下
3-5個假設
使用正向行為支持的概念,想出3-5個預防及替
代的策略
處理兒童問題行為行為治療
史金納箱的大白鼠壓桿實驗
將老鼠關進箱內,箱內設置一個桿子,
老鼠肚子餓在內探索掙扎,誤觸了桿子
食物掉出來,接下來經過幾次壓桿、掉
食物、壓桿、掉食物,老鼠學會壓桿這
個行為,當肚子餓就會去壓桿
問題行為必定有其理由
要取得想要的東西,例如喜歡的玩具、食物、活動
要得到他人的注意(就算不是正向的也算)
要逃避、避免、延遲他們不喜歡的事情,如不喜歡的
事,或不愉悅的感官經驗
此行為會讓人感到愉悅,或協助他平靜下來。如高頻
尖叫,旋轉,撕紙
蒐集問題行為的相關資訊
要仔細,清楚的紀錄,這樣可以幫你更了解觸發因子預防發生
不清楚的描述 清楚的描述
今天小華又發作了
今天小華尖叫、躺地、跑出教室
小華假裝不知道
小華拿了別人的文具不承認
小華跟班上同學處不好
小華排隊的時候推同學,搶別人
的玩具
情境:人事時地物
觸發因子:問題行為之前所發生的特定事件描述
行為:行為的樣態,持續的時間長度,嚴重度
結果:處置及結果
透過反覆仔細的紀錄分析,觀察觸發因子,預防發生
預防問題行為發生
1. 避免觸發因子
調整環境:藉由適當安排環境、活動、工作或課程、時間或作
息,排除可能的問題引發點,或製造適宜的環境。例如孩子太
熱會打頭,則先開冷氣預防;無聊時會自我刺激,則安排密集、
有趣的活動
發現問題行為的徵兆:事先制止其發生。例如打人前會先盯著
對方,則發現此徵兆時先予以制止,或告訴他該怎麼做
2. 給予清楚的指令與期待
給指令前先獲得孩子的注意,用堅定但親切的聲音給予指令
一次只給一個指令,簡短
要用肯定句而非疑問句。例如說“收拾玩具”來取代“你要
收拾了嗎?”
告訴他要怎麽做,而不是不要做什麽。例如說 “用走的”
而不是“不要跑”
3. 簡化任務使其更有趣
提早提供協助,不要等到孩子感到沮喪才協助他
把任務簡化成好幾個步驟,讓孩子可分階段完成,增加成就感
讓活動變得有趣
4. 給予選擇權
你需要完成作業,你想要自己做還是老師幫你?
讓孩子選擇在完成他不喜歡的活動後,他要做什麽活動,作
為獎勵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