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3
南投縣新豐國民小學114學年度彈性學習課程計畫
【第一學期】
課程名稱 | 安全教育 | 年級/班級 | 一年級/甲、乙班 | ||
彈性學習課程類別 |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其他類課程 | 上課節數 | 2 | ||
設計教師 | 張麗娟、陳姿羽編修 | ||||
配合融入之領域及議題 (統整性課程必須2領域以上) | □國語文 □英語文(不含國小低年級) □本土語文□臺灣手語 □新住民語文 □數學 ■生活課程 ■健康與體育 □社會 □自然科學 □藝術 □綜合活動 □資訊科技(國小) □科技(國中) |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科技教育 □資訊教育 □能源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閱讀素養 □家庭教育 □戶外教育 □原住民教育□國際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請於學習表現欄位填入所勾選之議題實質內涵※ ※交通安全請於學習表現欄位填入主題內容重點, 例:交A-I-3辨識社區道路環境的常見危險。※ | |||
對應的學校願景 (統整性探究課程) | 健康 | 與學校願景呼應之說明 | 學童能平平安安上學放學,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成長。 | ||
設計理念 | 認識學校和社區的步行環境探索,體驗常見的危險狀況與處理應注意事項,具備是非判斷的能力。 | ||||
總綱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 E-A2 具備探索問題的思考能力,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處理日常生活 問題。 E-C1 具備個人生活道德的知識與是非判斷的能力,理解並遵守社會道德規範,培養公民意識,關懷生態環境。 | 領綱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 生活-E-A2 學習各種探究人、事、物的方法並理解探究後所獲得的道理,增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E-C1 健體-E-C1 具備生活中有關運動與健康的道德知識與是非判斷能力,理解並遵守相關的道德規範,培養公民意識,關懷社會。 | ||
課程目標 | A-Ⅰ-3 辨識社區道路環境的常見危險 Ca-Ⅰ-1 知道使用行人設施安全通行 D-Ⅰ-2 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標線與號誌 |
教學進度 | 學習表現 須選用正確學習階段之2以上領域,請完整寫出「領域名稱+數字編碼+內容」 | 學習內容 可由學校自訂 若參考領綱,至少包含2領域以上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 | 評量方式 | 教材 學習資源 自選/編教材須經課發會審查通過 | |||||||||||||||||||
週次 | 單元名稱 /節數 | ||||||||||||||||||||||||
一 | 安全上學我注意/1 | 生 2-I-1 以感官和知覺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覺察事物及環 境的特性。 生 2-I-3 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並體會彼此之間會相互影響。 生 2-I-4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歷程中,學習探索與探究人、事、 物的方法。 生 6-I-3 覺察生活中的規範與禮儀,探究其意義,並願意遵守。 健 2b-I-1 接受健康的生活規範。 安全教育概論 安 E2 了解危機與安全。 日常生活安全 安 E4 探討日常生活應該注意的安全。 安 E5 了解日常生活危害安全的事件。 交Ca-I-1知道使用行人設施安全通行。 | 生 A-I-2 事物變化現象的觀察。 生 C-I-3探究生活事物的方法與技能。 生 E-I-2生活規範的實踐。 生 E-I-3 自我行為的檢視與調整。 健 Ba-I-1遊戲場所與上下學情境的安全須知。 | 1.以感官和知覺辨識社區、學校道路周邊環境,以及車輛周遭的危險區域。 2.探索並察覺自身生理限制對交通行為的影響,以及步行時容易發生事故與危險的行為。 3.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歷程中,知道遵循號誌、標誌、標線,以及運用行人設施安全通行的方法。 4.能覺察周遭環境及自身危險行為會對生活中的人、事、物產生嚴重的影響,並以行動實踐課堂中所學的正確交通行為。 | 【第一節 安全上學我注意 -1】 引起動機 活動一 走路上學去(10 分鐘) (一)教師講述:小蘋果是一位小學二年級的女生,每天媽 媽都會帶她走路上學,我們一起來看看,她上學經過 哪些地方。 (二)教師展示「走路上學去」故事圖(附件1-1)講述故事,或點選 https://tinyurl.com/26v2yn5m 播放有聲故事。
(三)教師進行提問討論。 1.教師提問:媽媽帶小蘋果走路上學,她們經過哪些地方? 2.學生自由回答:小巷子、騎樓、路口、斑馬線、人 行道……。 3.教師提問:小朋友,你上學時會經過哪些地方呢? 請分享你的經驗。 (低年級學童通常會以店家來回答,如:經過超商、 餐廳、飲料店等,要以學童的答案引導到主題) 4.學生自由回答。 5.教師將學生的回答內容,逐一寫在黑板上。 發展活動 活動二 安全和危險的地方 (20 分鐘) (一)教師展示社區、學校附近步行區域的照片(附件 I-2), 並介紹各區域的名稱。如:人行道、騎樓、天橋、地 下道、十字路口、路口、無人行道之小巷弄、停車場 出入口、公車站、路口轉彎處、斜坡轉彎道路等。 (二)進行「安全!不安全!」活動。 1. 教師說明活動規則:教師展示「交通環境」照片(附件 I-2),或「活動一」中學生發表之地點, 如果學生覺得是「安全」的區域,雙手高舉比出大 圈圈;如果學生覺得是「不安全」的區域,雙手在 胸前畫叉叉。 2.教師逐一展示照片,並統計各區域「安全」與「不安全」的得票數。 3.教師利用統計結果,引導學生將社區、學校附近步行區域分為「安全」與「不安全」兩類。 4.教師依據統計結果提問:為什麼你們覺得這些地方 是「安全」的呢?為什麼你們覺得那些地方是「不 安全」的呢? 5.學生自由回答 6.教師運用分類及學生回答的結果,引導學生思考,哪些因素會影響步行區域的安全(如:是否為行人 專用?車流量多少?是否有號誌及標誌設施?是否有人員指揮交通?),歸納班級對於安全與不安全 行走的的定義。 統整活動 活動三 交安小偵探 - 尋找安全區域 (10 分鐘) (一)教師展示「尋找安全區域」情境圖(附件 I-3)並提問: 接下來,老師會給小朋友看一些圖片,是小蘋果和她 的同學阿吉走在路上的情形,大家看一看,誰走在比 較安全的地方呢? 學生選擇答案並說明理由。 1.情境一:人行道 vs. 車道 2.情境二:枕木紋行人穿越道線 vs. 無標線路段 3.情境三:騎樓 vs. 車道 4.情境四:天橋 vs. 無標線路口 5.情境五:有導護 vs. 無導護 6.情境六:鄉間道路走路中間vs.鄉間道路靠邊行走 (二)師生歸納: 1.道路是大家共同使用的地方,不是個人專用的空間,所以存在一定的危險,如果又有人不遵守大家共同的用路規矩,不用安全的方式通行或走路,危險隨時就可能出現。 2.走路時,應該走在騎樓和人行道區域才安全。 3.過馬路時,應該走斑馬線(行人穿越道線)通過。 4.在學校附近有導護爸爸、媽媽及學校老師時,要遵守指揮行走。 | 實作評量: 能參與活 動並分辨 安全與危 險的道路 環境。 口語評量: 能說出在 各區域行 走的經驗, 以及影響 道路是否 安全的因 素。 | 教育部交通安全教案手冊-國小篇 | ||||||||||||||||||
二 | 安全上學我注意/1 | 生 2-I-1 以感官和知覺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覺察事物及環 境的特性。 生 2-I-3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並體會彼此之間會相互影響。 生 2-I-4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歷程中,學習探索與探究人、事、 物的方法。 生 6-I-3覺察生活中的規範與禮儀,探究其意義,並願意遵守。 健 2b-I-1接受健康的生活規範。 安全教育概論 安 E2 了解危機與安全。 日常生活安全 安 E4 探討日常生活應該注意的安全。 交A-I-3 辨識社區道路環境的常見危險。 交D-I-2 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標線與號誌。 | 生 A-I-2事物變化現象的觀察。 生 C-I-3探究生活事物的方法與技能。 生 E-I-2生活規範的實踐。 生 E-I-3 自我行為的檢視與調整。 | 1.以感官和知覺辨識社區、學校道路周邊環境,以及車輛周遭的 危險區域。 2.探索並察覺自身生理限制對交通行為的影響,以及步行時容易 發生事故與危險的行為。 3.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歷程中,知道遵循號誌、標誌、標線,以 及運用行人設施安全通行的方法。 4.能覺察周遭環境及自身危險行為會對生活中的人、事、物產生嚴重的影響,並以行動實踐課堂中所學的正確交通行為。 | 【第二節 安全上學我注意 -2】 引起動機 活動一 安全的地方不安全!(8 分鐘) (一)教師展示「安全的地方不安全」故事圖(附件 I-4) 講述故事,或點選 https://tinyurl.com/26v2yn5m 播 放有聲故事。 (二)教師展示「人行道和騎樓被占用」照片(附件 I-5)。 (三)問題討論 1.教師提問:故事中或照片中的人行道和騎樓有什麼 狀況?行人走在這樣的人行道和騎樓安全嗎?可能會發生什麼問題? 2.學生討論及回答。 (四)教師講述:如果身邊的大人占用行人走路的空間,可 以提醒他們這個行為會造成行人的不方便和危險,要保護行人的安全。如果小朋友走路時,沒有人行道、 騎樓可以走或被占用,必須走在道路旁時,應該「靠邊行走」且隨時「觀察來車」。 發展活動 活動二 車子前後,要小心(22 分鐘) (一)教師接續前述「注意車輛移動」講述:小蘋果一家人 吃完晚餐後,在客廳一起看電視新聞,他們看到一則貨車倒車撞倒小朋友的報導,這個交通意外讓小蘋果 覺得很可怕,爸爸媽媽溫柔的拍拍她,但很嚴肅的告 訴小蘋果,車子的周圍是不安全的區域,走路時,一定要注意停在路旁的車子,保持適當的距離。接下來,老師要播放這個新聞報導,看完後,我們再一起來討論。 (二)教師播放影片。 影片來源:東森新聞 CH5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8PV9SElAjg 影片時間:00:59-01:44 (三)問題討論 教師提問:影片中,發生了什麼意外?小女孩為什麼 被貨車撞呢?司機坐在駕駛座上看得見小女孩嗎? 學生討論及回答。 (四)進行「司機看得見嗎?」體驗活動。 1.請 4-5 位學生上臺,搭成一列火車(車頭學生雙手插腰,中間學生手搭前面同學肩上,車尾學生向後轉。 2.教師交給車尾學生一樣物品(教室內容易取得的物品皆可),要避免車頭學生事先看到。 3.由車頭學生擔任司機,可轉頭向左後方、右後方查看。 4.請車頭學生說一說,車尾學生手裡拿的物品是什麼。 5.各組學生輪流上臺體驗。 6.教師請學生發表活動心得。 (五)教師視情況可播放影片補充。 POLI 安全小將 | #05. 小心死角影片來源:Robocar POLI T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VIdkPTPh5z8&list=PLfb-FdPrWSlgY2zoYbNXd5hQC660AQgp3 影片時間:02:50-05:17 (六)師生歸納:走路時要注意停放在路邊的車輛,注意車輛有沒有發 動,不要蹲在車輛的「前面、後面」或逗留在車輛四周,因為這些是司機不容易看見的地方 ( 死角 )。 統整活動 活動三 我看得見您,您看得見我(10 分鐘) (一)教師講述:許多交通意外發生,是因為小朋友和司機雙方,沒有完全看清楚對方,所以,要避免車禍發生,司機要能清楚的看見你,還有,你能清楚看見車子。 (二)進行「讓自己被看見」危險預測活動。 1.教師講述:現在,我們來玩一個「讓自己被看見」的交通安全小遊戲,小朋友要注意看影片,想一想,畫面中有什麼危險呢? 2.教師選用並播放影片中適合的情境,在危險情境出現時暫停播放,讓學生思考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進行危險預測。我看得見您,您看得見我 讓兒童被清楚看見 影片來源:靖娟基金會 https://youtu.be/oLE2zoco6fA 影片時間:01:53-11:23 3. 教師總結:小朋友要記住影片中,介紹的「如何被清楚看見」的方法,也要提醒爸爸媽媽騎車、開車要專心看清楚其他人,要記得在生活中真正的做到唷! | 口語評量: 能參與討 論並說出 交通事故 發生的原 因。 實作評量: 能參與活 動並了解 車輛周圍 是危險區 域的原因。 |
【第二學期】
課程名稱 | 交通安全停看聽 | 年級/班級 | 一年級/甲、乙班 | ||
彈性學習課程 類別 |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其他類課程 | 上課節數 | 2 | ||
設計教師 | 張麗娟、陳姿羽編修 | ||||
配合融入之領域及議題 (統整性課程必須2領域以上) | □國語文 □英語文(不含國小低年級) □本土語文□臺灣手語 □新住民語文 □數學 ■生活課程 ■健康與體育 □社會 □自然科學 □藝術 □綜合活動 □資訊科技(國小) □科技(國中) |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科技教育 □資訊教育 □能源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閱讀素養 □家庭教育 □戶外教育 □原住民教育□國際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 |||
對應的學校願景 (統整性探究課程) | 健康 | 與學校願景呼應之說明 | 學童能平平安安上學放學,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成長。 | ||
設計理念 | 認識學校和社區的步行環境探索,體驗常見的危險狀況與處理應注意事項,具備是非判斷的能力。 | ||||
總綱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 E-A2 具備探索問題的思考能力,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處理日常生活 問題。 E-C1具備個人生活道德的知識與是非判斷的能力,理解並遵守社會道德規範,培養公民意識,關懷生態環境。 | 領綱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 生活-E-A2 學習各種探究人、事、物的方法並理解探究後所獲得的道理,增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E-C1 健體-E-C1 具備生活中有關運動與健康的道德知識與是非判斷能力,理解並遵守相關的道德規範,培養公民意識,關懷社會。 | ||
課程目標 | A-Ⅰ-3 辨識社區道路環境的常見危險 Ca-Ⅰ-1 知道使用行人設施安全通行 D-Ⅰ-2 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標線與號誌 |
教學進度 | 學習表現 須選用正確學習階段之2以上領域,請完整寫出「領域名稱+數字編碼+內容」 | 學習內容 可由學校自訂 或參考領綱。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 | 學習評量 | 教材 學習資源 自選/編教材須經課發會審查通過 | ||||||||||||||||
週次 | 單元名稱 /節數 | |||||||||||||||||||||
一 | 交通安全停看聽/1 | 生 2-I-1以感官和知覺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覺察事物及環 境的特性。 生 2-I-3 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並體會彼此之間會相互影響。 生 2-I-4 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歷程中,學習探索與探究人、事、 物的方法。 生 6-I-3 覺察生活中的規範與禮儀,探究其意義,並願意遵守。 健 2b-I-1接受健康的生活規範。 【安全教育概論】 安 E2 了解危機與安全。 【日常生活安全】 安 E4 探討日常生活應該注意的安全。 安 E5 了解日常生活危害安全的事件。 | 生 A-I-2事物變化現象的觀察。 生 C-I-3探究生活事物的方法與技能。 生 E-I-2生活規範的實踐。 生 E-I-3自我行為的檢視與調整。 健 Ba-I-1遊戲場所與上下學情境的安全須知。 | 1.以感官和知覺辨識社區、學校道路周邊環境,以及車輛周遭的危險區域。 2.探索並察覺自身生理限制對交通行為的影響,以及步行時容易發生事故與危險的行為。 3.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歷程中,知道遵循號誌、標誌、標線,以及運用行人設施安全通行的方法。 4.能覺察周遭環境及自身危險行為會對生活中的人、事、物產生嚴重的影響,並以行動實踐課堂中所學的正確交通行為。 | 引起動機 活動一 生活中的紅黃綠(8 分鐘) (一)教師展示「生活中的紅黃綠」故事圖(附件 I-6)講 述故事,或點選 https://tinyurl.com/26v2yn5m 播放 有聲故事。 (二)進行「尋找紅黃綠家族」活動。 1.教師提問:小朋友的日常生活中,在哪裡會發現紅色、黃色和綠色呢? 2. 學生自由回答: ⑴紅色:三角錐、鞭炮、警示燈、消防車、滅火器。 ⑵黃色:蜜蜂、輻射告示牌、工地帽、防滑告示牌、警戒線、黃色雨衣。 ⑶綠色:緊急出口指示、草地、樹木、蔬果等。 3.教師將學生的答案依照紅色、黃色和綠色分類,記錄在黑板上。 4.教師提問:紅色、黃色和綠色的物品給你什麼感覺? 5.學生自由回答: ⑴ 紅色:危險、禁止。 ⑵ 黃色:注意、小心、警告。 ⑶ 綠色:安全舒適、健康、有益處。 (三)教師依據學生的回答,歸納重點:在生活中,小朋友 可以多觀察,許多紅色的交通設施,如紅燈、閃紅燈、 三角錐、紅色的標誌,都是在告訴我們「不可以」或 「很危險」;黃色的交通設施,如:黃燈、閃黃燈、 警戒線,都是在提醒我們「有危險」或「要注意」; 而綠色的交通設施,如綠燈、標線型人行道,通常是 表示「允許」或「相對比較安全」的時間或區域。 發展活動 活動二 誰能來幫忙?(10 分鐘) (一)教師提問:在道路上,我們最常看到的交通設施就是 紅綠燈和斑馬線,它們通常出現在哪裡呢?為什麼道 路上要有紅綠燈和斑馬線呢?接下來,老師要播放一 個影片,讓我們來看一看、想一想。 (二)教師播放影片。 小康軒小班主題故事 阿丹王子救公主影片來源:小康軒幼教 ( 康軒文教集團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0tFMldEEFw 影片時間:04:12 (三)教師提問並引導學生思考交通設施的功能。 1.教師提問:阿丹王子用什麼辦法才順利走出亂亂國,救回公主呢? 2.學生自由回答:在路上畫斑馬線,在路旁放紅綠燈,訂定出交通規則。 3.為什麼紅綠燈、斑馬線和交通規則,能讓亂亂國的交通變得有秩序呢? 4.學生自由回答。 5.教師依據學生的回答,歸納重點: ⑴紅綠燈來幫忙:能幫助我們將不同方向人與車 可以走的時間分出來,所以,人車才能有秩序的在 路上通行。 ⑵斑馬線來幫忙:能幫我們把人可以走的地方用 線畫出來,車子才知道那裡有行人會出現,要 注意,行人也能知道在哪裡通過。 ⑶交通規則來幫忙:我們要在路上安全又順利的 行走,只有紅綠燈、斑馬線還不夠,還需要大 家「遵守」交通規則。 活動三 守護交通安全小幫手(17 分鐘) (一)教師講述:生活中有一些「交通安全小幫手」可以幫 助行人安全行走,它們就是「交通標誌、號誌和標線」,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它們吧! (二)介紹生活中常見的交通號誌:行人專用號誌、紅綠燈。 1.行人專用號誌:教師介紹小綠人、小紅人,並說明 其意義。 (1)教師播放影片。 Fight!Fight! 小綠人 影片來源:臺北市政府交通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fmqZBJ0Vo 影片時間:00:30 (2)教師講述:小綠人就是專門幫助行人過馬路的 小幫手,所以,當小朋友過馬路時,一定要注 意看小綠人唷! ⑶ 教師展示「行人專用號誌(小綠人燈)」圖片(附件 I-7),並進行介紹。 ⑷ 教師播放影片。 認識交通設施 影片來源:靖娟基金會 https://youtu.be/2Jf2QVgME-k 影片時間:01:53-03:15 ⑸ 教師講述:當我們看到小綠人「閃燈」時,就 表示快要換成小紅人了。這時,如果小朋友還 沒有開始過馬路,要等下一個綠燈才安全;如 果你已經過馬路過到一半,就需要左右觀察車 輛快步穿越。 ⑹ 教師提問:小朋友,當你過馬路時,看到倒數 秒數只剩下5秒鐘,你會通過嗎? ⑺ 學生自由回答。 ⑻ 教師解說:秒數不足時,不要強行通過,應該 要等待下一個完整的綠燈再走,才安全。 2.紅綠燈:教師介紹紅綠燈的功能、樣式和意義。 ⑴ 教師講述:小朋友,當你發現你要過馬路的路 口,並沒有小綠人、小紅人的時候,你就要請 另外一個小幫手「紅綠燈」來幫忙。 ⑵ 教師展示「行車管制號誌(紅綠燈)」圖片(附件 I-7),並進行介紹。 ⑶教師講述:紅綠燈的樣式有的是從左到右,順序為紅黃綠;也有的是從上到下,順序是紅黃綠。大家知道為什麼紅綠燈的順序不能調換呢?是因為有些人沒辦法分辨顏色,所以紅綠燈的順序要固定,他們才能從燈亮的「位置」知道是哪一種燈。 3.其他與行人相關的號誌(附件 I-7):下列號誌教師可依各校實際環境選擇介紹。 (三)介紹生活中常見的行人穿越道線:枕木紋、斑馬紋、 對角線。 1.教師展示照片(附件 I-7)並介紹行人穿越道線的樣式 2.教師提問:這些斑馬線,也都是幫忙行人安全過馬路的小幫手,但小朋友,你知道為什麼行人過馬路要走斑馬線呢? 3.學生自由回答。 4.教師解說:斑馬線能幫我們把人可以走的地方用線畫出來。所以,當司機看到斑馬線,就會被提醒,可能有行人正在穿越馬路或等候過馬路,而司機必 須停讓正走在斑馬線上的行人,但行人也要懂得保 護自己,不可以任意穿越馬路,以免發生意外。 (四)介紹生活中與行人相關的交通標誌(教師可依各校實際環境選擇介紹)。 1.教師展示「交通標誌」圖片(附件 I-7),並進行介紹和說明。 2.教師提問:小朋友在哪裡看過這些交通標誌呢? 3.學生自由回答。 統整活動 活動四 交安小偵探 - 尋找交通標誌、標線、號誌(5 分鐘) (一)教師歸納重點: 我們認識了許多「交通安全小幫手」,
例如:小綠人、小紅人、紅綠燈這些交通號誌,以及
斑馬線和交通標誌,也了解了它們的功用,小朋友可多觀察學校或家裡附近,有哪些交通號誌、標線和標誌。但最重要的還是小朋友要遵守交通規則,才能保護好自己的安全。 | 口語評量: 能說出生 活中常見 交通設施 的功能和 重要性。 口語評量: 能說出秒 數 不 足, 不要強行 通過馬路 的安全行 走原則。 口語評量: 能說出過 馬路要走 斑馬線的 安全行走 原則。 口語評量: 能說出生活 中常見的交 通標誌。 | ||||||||||||||||
二 | 交通安全停看聽/1 | 生 2-I-1 以感官和知覺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覺察事物及環 境的特性。 生 2-I-3 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並體會彼此之間會相互影響。 生 2-I-4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歷程中,學習探索與探究人、事、 物的方法。 生 6-I-3 覺察生活中的規範與禮儀,探究其意義,並願意遵守。 健 2b-I-1 接受健康的生活規範。 【安全教育概論】 安 E2 了解危機與安全。 【日常生活安全】 安 E4 探討日常生活應該注意的安全。 安 E5 了解日常生活危害安全的事件。 | 生 A-I-2 事物變化現象的觀察。 生 C-I-3探究生活事物的方法與技能。 生 E-I-2生活規範的實踐。 生 E-I-3自我行為的檢視與調整。 健 Ba-I-1遊戲場所與上下學情境的安全須知。 | 1.以感官和知覺辨識社區、學校道路周邊環境,以及車輛周遭的危險區域。 2.探索並察覺自身生理限制對交通行為的影響,以及步行時容易發生事故與危險的行為。 3.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歷程中,知道遵循號誌、標誌、標線,以及運用行人設施安全通行的方法。 4.能覺察周遭環境及自身危險行為會對生活中的人、事、物產生嚴重的影響,並以行動實踐課堂中所學的正確交通行為。 | 引起動機 活動一 過馬路危險多(8 分鐘) (一)教師展示「過馬路危險多」故事圖 (附件 I-9) 講述故事,或點選 https://tinyurl.com/26v2yn5m 播放有聲故事。 (二)教師亦可播放下列影片。 POLI 安全小將 | #01. 馬路如虎口 影片來源:Robocar POLI TV https://youtu.be/xIJ7aNd9D9M 影片時間:02:21~03:48 (三)教師依據影片內容引導學生討論和進行實作練習。 1.教師提問:影片中的大人和小朋友有什麼危險的行為?應該怎麼做才安全呢? 2.學生自由回答。 3.師生歸納重點(可搭配「馬路如虎口」影片 03:48- 05:17 片段):行人不可以任意穿越馬路,應該要走斑馬線,並遵守紅綠燈的指示;小朋友在走路和過馬路時,要請大人或大哥哥大姐姐這樣牽著你,如果你長大有機會牽比你更小的小朋友過馬路時 也要這樣牽著他們。 4.學生兩兩一組練習牽手姿勢,覺察牽手腕較不易被掙脫。 O 發展活動 活動二 安全過馬路(22 分鐘) (一)教師說明綠燈行走在斑馬線上可能的危險。 1.教師提問:行人綠燈走斑馬線過馬路就一定安全嗎? 2.學生自由回答。 (二)教師介紹行人安全過馬路的方法。 1. 教師提問:我們過馬路時,怎麼過才安全呢? 2. 教師依據學生回答,歸納並補充過馬路的原則「停看聽想」四字口訣的重點與內涵。
(三)教師進行「停看聽想」的提問和討論。 1. 教師提問:安全過馬路的第一個重點「停下來」,停在安全的地方等待。請問小朋友,什麼是安全的地方呢? 2.學生自由回答:人行道上、光線充足的地方、視野良好,沒有被樹叢、燈桿、變電箱、車輛等遮住的地方。 3.教師提問:安全過馬路的第二個重點「看」,我們在路上要看什麼呢? 4.學生自由回答:看號誌綠燈和小綠人、看車輛,左看右看再左看,四面八方一直察看。 5.教師提問:我們過馬路時,如果只看一個方向會發生什麼事呢? 6.學生自由回答。 7.教師提問:安全過馬路的第三個重點「聽聲音」,我們要仔細聽周圍的聲音在馬路上,小朋友曾經 聽過哪些交通的聲音呢?聽到這些聲音後,要怎麼 做才安全呢? 8.學生自由回答: ⑴人聲:指揮人員或導護的哨音。 ⑵車聲:車輛引擎聲、車輛警示聲(倒車聲、喇 叭聲、轉彎的蜂鳴聲、緊急救護車聲、消防車 聲等)。 9.教師提問:安全過馬路的第四個重點「想一想」。我們過馬路要做出任何動作前,先思考,這時候過 馬路安全嗎?怎麼做才安全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 「想一想」下面的問題吧! ⑴ 馬路上哪裡是安全的地方呢? ⑵ 我們在路上要注意看什麼?過馬路前注意看什 麼?過馬路時注意看什麼? (3)看到黃燈或小綠人燈號倒數時我可以怎麼做 呢? ⑷ 要怎麼做才能讓司機容易看見我呢? ⑸ 如果我們只看一個方向會發生什麼事呢? ⑹ 如果沒有左看右看再左看,會發生什麼事呢? ⑺ 我們要怎麼做才能觀察四面八方的來車呢? ⑻ 在交通環境中,我們會聽到什麼聲音呢?聽到 什麼車聲要特別注意呢? ⑼ 行人需要仔細聽哪些聲音或聽從哪些指示呢? ⑽ 為什麼我們過馬路要「停看聽」呢? ⑾ 如果用衝的過馬路,會發生什麼事呢? ⑿ 一條安全的通行路線要注意哪些事呢? (四)教師展示「穿越道路停看聽想動作」圖片 (附件 I-10), 師生共同歸納重點。 1.停:停在安全的地方 2.看:看看號誌綠燈亮、左看右看看車輛 3.聽:聽聽交通的聲音 4.想:想想安全的做法 統整活動 活動三 平安回家去(8 分鐘)
影片來源:圓仔與小鳳梨兒童
https://youtu.be/nqhF0sjWb8I
影片時間:03:51
(二)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歌曲演唱和律動。 | 實作評量: 能正確做 出「 停 看聽想」四字口訣的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