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3(國中小各年級適用)
【第一學期】
課程名稱 | 新豐看世界 | 年級/班級 | 六年級/甲乙丙班 | ||
彈性學習課程類別 |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其他類課程 | 上課節數 | 21節 | ||
設計教師 | 張惠怡編修 | ||||
配合融入之領域及議題 (統整性課程必須2領域以上) | ■國語文 □英語文(不含國小低年級) □本土語文□臺灣手語 □新住民語文 □數學 □生活課程 □健康與體育 ■社會 □自然科學 □藝術 ■綜合活動 □資訊科技(國小) □科技(國中) |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科技教育 □資訊教育 □能源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閱讀素養 □家庭教育 □戶外教育 □原住民教育■國際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請於學習表現欄位填入所勾選之議題實質內涵※ ※交通安全請於學習表現欄位填入主題內容重點, 例:交A-I-3辨識社區道路環境的常見危險。※ | |||
對應的學校願景 (統整性探究課程) | 產出不斷創新的學習歷程 | 與學校願景呼應之說明 | 透過多元的學習方式,以本土教材出發,帶領學生逐步學習相關技能,由學生不斷創新,產生具有創造性的計畫。 | ||
設計理念 | 為開闊學生國際視野,透過各國幣值、建築、美食、節慶之異同,讓學生理解地球上有許多種族文化與風俗,必須具備國際觀,彼此理解接納。 | ||||
總綱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 E-A1具備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身心健全發展,並認識個人特質,發展生命潛能。 E-C1具備個人生活道德的知識與是非判斷的能力,理解並遵守社會道德規範,培養公民意識,關懷生態環境。 E-C2具備理解他人感受,樂於與人互動,並與團隊成員合作之素養。 E-C3具備理解與關心本土與國際事務的素養,並認識與包容文化的多元性。 | 領綱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 國-E-A1 認識國語文的重要性,培養國語文的興趣,能運用國語文認識自我、表現自我,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 國-E-C3 閱讀各類文本, 培養理解與關心本土及國際事務的基本素養,以認同自我文化,並能包容、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 社-E-A1 認識自我在團體中的角色,養成適切的態度與價值觀,並探索自我的發展。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理解並遵守社會規範,參與公共事務,養成社會責任感,尊重並維護自己和他人的人權,關懷自然環境與活動,關懷自然生態與人類永續發展,而展現知善、樂善與行善的品德。 社-E-C3 了解自我文化,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關心本土及全球議題。 綜-E-C2 理解他人感受,樂於與人互動,學習尊重他人,增進人際關係,與團隊成員合作達成團體目標。 綜-E-C3 體驗與欣賞在地文化,尊重關懷不同族群,理解並包容文化的多元性。 |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透過影片、故事、圖片及實物等教材,教導學生理解、尊重與欣賞不同文化,接觸並認識各國的文化特色,從而學習跨文化溝通的知識與技巧。 |
教學進度 | 學習表現 須選用正確學習階段之2以上領域,請完整寫出「領域名稱+數字編碼+內容」 | 學習內容 可由學校自訂 若參考領綱,至少包含2領域以上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 | 評量方式 | 教材 學習資源 自選/編教材須經課發會審查通過 | |
週次 | 單元名稱 /節數 | ||||||
一至二 | 「鈔」集國際觀(2) | 【國語】 1-III-2 根據演講、新聞話語情境及其情感,聽出不同語氣,理解對方所傳達的情意,表現適切的回應。 2-III-1 觀察生活情境的變化,培養個人感受和思維能力,積累說話材料。 【社會】 2b-III-2 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欣賞並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 【國語】 Bc-III-3 數據、圖表、圖片、工具列等輔助說明。 【社會】 Cb-Ⅲ-1 不同時期臺灣、世界的重要事件與人物,影響臺灣的歷史變遷。 | 一、能說出台灣紙鈔的特色與文化。 二、能比較其他國家紙鈔的不同與差異。 三、創作具有台灣特色的紙鈔。 | 《「鈔」集辨!辨!辨!》 準備活動: 老師準備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大張圖片或電腦上可投影的圖片 一、引起動機 (一)老師拿出1000元的圖片或投影機顯示圖片 1.老師問學生知不知道新台幣1000元上,有幾個小朋友? 2.通常一般學生會回答4個 3.但是央行的說明,其實千元鈔票的圖片裡是有6位小朋友 二、發展活動 (一)老師開始介紹台灣各鈔票的圖樣、特色、辨別真偽
2002年7月1日發行。
2000年7月3日發行。
2000年12月15日發行。
2002年1月2日發行。
2001年7月2日發行。 三、綜合活動 老師說出幾種圖案 學生回答出所在的正確鈔票 統整回顧台灣鈔票的特色 <第一節結束> 《「鈔」集比一比》 準備活動: 先將學生分組 讓學生分組報告其他主要貨幣 一、引起動機 (一)出國經驗 1.是不是有出國經驗呢? 2.是不是有看過其他國家的鈔票? 二、發展活動 (一)老師分別說明各組要介紹的鈔票
(100、50、20、10、5、2、1元)
(€5、€10、€20、€50、€100、€200和€500)
(¥1000、¥5000、¥10000)
(5鎊、10鎊、20鎊、50鎊) 三、綜合活動 (一)老師幫助學生統整本節課認識的鈔票特色 1. 美金的圖樣與特色。 2. 歐元的圖樣與特色。 3. 日幣的圖樣與特色。 4. 英鎊的圖樣與特色。 學習單填寫 <第二節結束> |
| |
三至八 | 國際交流 (6) | 【社會】 1a-III-2 舉例說明在個人生活或民主社會中對各項議題做選擇的理由及其影響。 2b-III-2 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欣賞並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綜合】 3c-III-1 尊重與關懷不同的族群,理解並欣賞多元文化。 2d-III-2 體察、分享並欣賞生活中美感與創意的多樣性表現。 | 【社會】 Bc-Ⅲ-1 族群或地區的文化特色,各有其產生的背景因素,因而形塑臺灣多元豐富的文化內涵。 【綜合】 Ab-III-1 學習計畫的規劃與執行。 Cc-III-3 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經驗和感受。 | 一、能瞭解國際教育的意涵。 二、透過討論與分享來認識各國文化。 三、能尊重與欣賞不同的國家文化。 四、能參與製作異國美食。 五、能探討各國文化的起源與內涵。 六、能省思國際教育與國際交流的意涵。 | 準備活動: 請小朋友蒐集世界文化遺產的相關資料 影片《世界文化遺產 UNESCO World Heritage》 影片《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與Q&A》 影片《談國際教育 教長:多看新聞-民視新聞》 影片《【TVBS】「世界即校園」 國際化教育從小培養「移動人才」》 一、引起動機 (一)教師引導,說明國際教育的內涵。 (二)教師帶領學生欣賞影片《世界文化遺產 UNESCO World Heritage》。從中了解世界各國主要的文化遺產。 二、發展活動 (一) 教師帶領學生欣賞影片《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與Q&A》、《談國際教育 教長:多看新聞-民視新聞》及《【TVBS】「世界即校園」 國際化教育從小培養「移動人才」》。 (二)教師請學生分組,針對國際教育議題作探討。 <第一節結束> (三)教師進行引導提問。 1.問題一:有哪些方式可以幫 助我們了解國際教育呢? 2.問題二:要如何從自身做起 來成為地球村的一份子? 3.問題三:舉出一個你最近在 新聞中看到關於國際間發生 的事件。 4.問題四:你認為這個事件對 於台灣有什麼影響? (四)教師總結說明。 三、綜合活動 (一)教師統整:幫助學生認識國際教育及多元文化,培養對於各國歷史、地理與人文能夠欣賞、學習的態度與精神。 <第二節結束> 準備活動: 漫畫《尋寶記》系列 影片《2016親子天下國際教育年會│親子天下》 影片《遠見2014年6月號 — 以色列,教育就是不一樣》 一、引起動機 (一)教師引導: 1.引發舊經驗,熱身討論。 2.複習上一節課關於國際教 育的內容。 (二)影片欣賞及教師說明:欣賞影片《2016親子天下國際教育年會│親子天下》及《遠見2014年6月號 — 以色列,教育就是不一樣》。本節課將從幾個國家的特色做介紹。 (三)教師引導提問: 1.對你來說,世界各國中印象最深刻的國家是哪一國呢?為什麼? 2.若給你選擇,你會希望下輩 子成為哪一國人?為什麼? 二、發展活動 (一)分組依據漫畫《尋寶記》系列討論世界各國之文化特色內容。 (二)各組討論完後,上台報告所分配之國家之文化特色。包括:歷史、地理、人文等。 <第三節結束> (三)教師進行引導提問。 1.問題一:你認為哪一個國家 有最特殊的地理景觀? 2.問題二:你認為哪一個國家 有最特別的歷史人文故事? 3.問題三:請問各國的的歷史 人文為什麼會有所差異呢? (四)教師總結說明。 三、綜合活動 (一)教師統整:世界各國皆有屬於自己特殊的地理人文風情,藉由本堂課討論分享的過程,我們可以學習到更多元的國際教育知識。預告請各組小朋友準備異國美食及其背後文化之說明。 <第四節結束> 準備活動: 準備異國美食 影片《小朋友吃世界各地的早餐》 影片《【味全TV】環遊世界四大料理圈》 國際交流學習單《異國美食展》 (附件3-1) 一、引起動機 (一)教師引導: 1.引發舊經驗,熱身討論。 2.經過前面兩節課,同學們應該對國際教育與交流有初步的瞭解,這節課將藉由異國美食,實際體驗各國飲食文化。 (二)影片欣賞及教師說明:欣賞影片《小朋友吃世界各地的早餐》及《【味全TV】環遊世界四大料理圈》。教師補充說明為何世界各國的飲食會有所差異。 二、發展活動 (一)教師協助學生分組,準備各組的異國美食。例如:日本(壽司)、美國(漢堡)、越南(生春捲)、德國(香腸)、印度(咖哩)等。 (二)請各組交流品嘗各國美食,想想看,這些食物與各國文化的關係。 (三)各組發表其所準備的食物及其背後的文化背景。 (四)教師總結。 <第五節結束> 三、綜合活動 (一)請小朋友完成國際交流學 習單《異國美食展》(附件3-1)。 (二)教師統整:教師總結說明國際交流的課程內容,經由三節課的設計,我們能夠完整的了解國際交流與國際教育,並藉由最後一堂課的實際體驗品嘗,從更多元的角度進行學習與交流。 <第六節結束> | 上課參與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 |
九至十四 | 國際美食展(6) | 【社會】 1a-III-2 舉例說明在個人生活或民主社會中對各項議題做選擇的理由及其影響。 2b-III-2 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欣賞並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綜合】 3c-III-1 尊重與關懷不同的族群,理解並欣賞多元文化。 2d-III-2 體察、分享並欣賞生活中美感與創意的多樣性表現。 | 【社會】 Bc-Ⅲ-1 族群或地區的文化特色,各有其產生的背景因素,因而形塑臺灣多元豐富的文化內涵。 【綜合】 Ab-III-1 學習計畫的規劃與執行。 Cc-III-3 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經驗和感受。 | 一、藉由國際美食認識不同國家的文化。 二、能對各國文化表現關懷,並能主動探索不同的文化。 三、能瞭解各國文化中與我們相同與差異的地方。 四、能在生活中尊重多元文化,並與其他文化互相交流成長。 | 準備活動: 影片《2017國際教育年會 3分鐘版字幕》 影片《新加坡教育系列:南洋小學生的一天|親子天下》 影片《Vlog 15|台北美國學校國際美食節》 影片《2018年台北國際食品五合一展 參展規模創高峰》 一、引起動機 (一)教師引導,說明國際教育的意義,以及本堂課如何從國際美食來認識不同國家的歷史及飲食文化。 (二)教師帶領小朋友一起欣賞影片《2017國際教育年會 3分鐘版字幕》及《新加坡教育系列:南洋小學生的一天|親子天下》。 (三)教師引導提問: 1.看完影片後,對於國際教育有什麼想法? 2.在影片中,看到了那些與我們相同或不同的景象? 3.從影片中,我們想想看,台灣教育還有哪些可以再進步或改進的地方? 4.教師說明:國際教育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不同國家的歷史文化、風土民情,因為我們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而展現不同的特色。 二、發展活動 (一)教師引導:從剛剛影片中我們我們對國際教育有了初步的認識,接下來,要進入本堂課的主題國際美食展。 (二)欣賞影片《Vlog 15|台北美國學校國際美食節》及《2018年台北國際食品五合一展 參展規模創高峰》。 (三)教師協助小朋友進行分組討論教學活動。 1.問題一:剛剛影片中,你看到了哪些不同國家的美食? 2.問題二:一個國家的美食發展,是否與他們的歷史文化有關呢?請舉例說明。 3.問題三:說說看你最喜歡的異國美食是什麼?為什麼? 三、綜合活動 (一)教師統整:從認識國際美食及文化的課程中,讓孩子們能夠瞭解不同的文化,並養成尊重、包容的態度與精神。 (二)下節課程預告:全班分成四大組,下次上課請各組攜帶關於德國、法國、西班牙及日本美食的相關資料,請各組分配工作後進行資料蒐集。 <第一節結束> 準備活動: 影片《食尚玩家【德國】小市場才吃得到!德國庶民美食》 影片《【法國】全巴黎第一名法式薄餅「Breizh Café」鹹甜都好吃!食尚玩家》 影片《食尚玩家【西班牙】馬德里嚐鮮不思議!西班牙人的血液Sangria、西班牙火腿、佛朗明哥餐廳》 影片《【銀座名廚教路】6 個不可不知的壽司店用餐禮儀》 一、引起動機 (一)教師引導: 1.引發舊經驗,熱身討論。 2.複習上一節課國際教育與國際美食的內容。 (二)教師說明:本節課將從四個國家的美食及文化出發,透過分組報告發表,深刻的認識它們的內涵。 二、發展活動 (一) 欣賞影片《食尚玩家【德國】小市場才吃得到!德國庶民美食》、《【法國】全巴黎第一名法式薄餅「Breizh Café」鹹甜都好吃!食尚玩家》。教師引導提問。 (二)影片欣賞後,分組進行問題討論。教師引導提問。 1.問題一:從影片中,可以發現德國與法國有哪些傳統美食? 2.問題二:這些美食背後代表的文化及歷史意涵可能有哪些?舉例說明。 3.問題三:說說你對德國與法國的印象為何? (三)欣賞影片《食尚玩家【西班牙】馬德里嚐鮮不思議!西班牙人的血液Sangria、西班牙火腿、佛朗明哥餐廳》、《【銀座名廚教路】6 個不可不知的壽司店用餐禮儀》。教師引導提問。 (四)影片欣賞後,分組進行問題討論。教師引導提問。 1.問題一:從影片中,可以發現西班牙與日本有哪些傳統美食? 2.問題二:這些美食背後代表的文化及歷史意涵可能有哪些?舉例說明。 3.問題三:說說你對西班牙與日本的印象為何? 三、綜合活動 (一)教師統整:讓學生從美食出發,認識不同國家多元的歷史文化。 (二)下節課程預告:各組攜帶國際美食展所需材料。 <第二節結束> 準備活動: 德式布丁派食譜 西班牙海鮮燉飯食譜 日式壽司食譜 法式可麗餅食譜 相關食材、工具 國際教育學習單(附件3-1) 一、引起動機 (一)教師引導說明: 1.引發舊經驗,熱身討論。 2.教師說明今日要做的各國料理,提醒安全事項。 (一)學生分組報告: 1.分享各組所準備的食材。 2.料理前準備。 二、發展活動 (一)分組動手做 1.各組安排工作,處理食材。 2.進行國際美食料理。 (二)分享與討論 1.在完成各組的國際美食料理後,各組上台分享。 2.介紹各組國際美食的作法、特色及背後的故事。 3.各組分享品嘗國際美食。 (三)教師引導提問 1.問題一:從各組中選出你最喜歡的一種料理,並說說看為什麼? 2.問題二:比較看看,上述料理跟台灣的哪種料理相似? 三、綜合活動 (一)請小朋友完成國際教育學習單《國際美食展》(附件3-1)。 (二) 教師統整:教師總結說明各國之間各種文化多元的性質,我們除了要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外,也要能欣賞其他國家的文化,培養國際觀,擁有多元的視野。 <第三節結束> <本節課程實際執行約需2-3小時,教學時間部分由任課老師自行彈性調整> | 上課參與 專注聆聽 口語表達 | |
十五至二十一 | 世界各國慶新年(7) | 【綜合】 3c-III-1 尊重與關懷不同的族群,理解並欣賞多元文化。 【社會】 2b-III-2 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欣賞並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 【綜合】 Cc-III-3 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經驗和感受。 Cc-III-4 對不同族群的尊重、欣賞與關懷。 【社會】 Af-Ⅲ-1 為了確保基本人權、維護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全球須共同關心許多議題。 | 一、藉由各國新年認識不同的國家文化。 二、能對各國文化表現關懷,並能主動探索不同的文化。 三、能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不同的文化特色。 四、能尊重多元文化,並與其他文化互相交流成長。 五、能培養多元文化的國際觀與世界觀。 | 準備活動: 影片《全球跨入2020年 世界地標煙火秀比精彩絢爛》 影片《新年的傳說》 影片《各國新年禮俗大不同 20170202 100秒show世界》 一、引起動機 (一)教師引導,提示國際教育及本課如何從各國慶祝新年的節慶來了解該國文化。 (二)教師帶領學生觀賞影片《全球跨入2020年 世界地標煙火秀比精彩絢爛》。 (三)教師引導提問: 1.看完影片後,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個國家的跨年煙火,他們有哪一個代表性的建築? 2.你知道影片中為何各國進入新年時間不太一樣嗎? 3.教師說明:從各國跨年煙火帶我們環遊世界,認識不同國家,並說明我國農曆新年與各國新年時間的差異。 二、發展活動 (一)教師引導:從影片《新年的傳說》認識華人過年的由來,包括:年獸的故事,以及放鞭炮、貼紅紙及互道恭喜等,請學生想想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過年文化。 <第一節結束> (二)欣賞影片《各國新年禮俗大不同 20170202 100秒show世界》。 (三)教師協助小朋友進行分組討論教學活動。 1.問題一:世界上過新年的活動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個? 2.問題二:想想看,那些國家的新年禮俗可能會比較類似,為什麼? 3.問題三:想想看,各國新年禮俗與他們的文化有什麼關係呢?發表你們的看法。 (四)教師說明:透過影片及小組討論,我們對世界各國的新年禮俗有初步的認識,藉由了解來欣賞不同的文化。 三、綜合活動 (一)教師統整:透過本課讓學生初步認識各國新年節慶。 (二)下節課程預告:下節課將透過影片及小組討論分享,更深入了解各國新年文化。教師協助學生分組分別針對日本、泰國、德國、西班牙,蒐集各國新年節慶文化。 <第二節結束> 準備活動: 影片《日本人如何過新年? 御節料理的菜餚有什麼含意? | 日本節日》 影片《GTV新聞 除舊迎新年! 泰國潑水節》 影片《新年快樂,我們醉了😆~德國跨年的傳統好豐富好好玩》 影片《西班牙人竟然这样庆祝新年?奇葩传统源于一场意外?》 一、引起動機 (一)教師引導: 1.引發舊經驗,熱身討論。 2.複習上一節課國際教育的相關內容。 二、發展活動 (一)欣賞影片《日本人如何過新年? 御節料理的菜餚有什麼含意? | 日本節日》,小組上台發表日本新年節慶文化。 (二)欣賞影片《GTV新聞 除舊迎新年! 泰國潑水節》,小組上台發表泰國新年節慶文化。 (三)欣賞影片《新年快樂,我們醉了😆~德國跨年的傳統好豐富好好玩》,小組上台發表德國新年節慶文化。 (四)欣賞影片《西班牙人竟然这样庆祝新年?奇葩传统源于一场意外?》,小組上台發表西班牙新年節慶文化。 (五)問題討論。 1.問題一:你認為哪個國家的新年節慶文化跟我們比較相似?為什麼? 2.問題二:你最喜歡哪個國家的新年節慶活動,為什麼? 3.問題三:各國不同的節慶文化產生的歷史背景及原因可能是什麼? (六)教師說明:教師總結各組的發表,提出問題與省思。 三、綜合活動 (一)教師統整:從本課各組發表及影片欣賞認識日本、泰國、德國、西班牙的新年節慶文化,期望學生們能了解世界上不同國家的節慶文化,並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二)下節課程預告:下次上課將透過影片與小組發表分享,了解各國新年節慶美食。 <第三節結束> 準備活動: 影片《AmazingTalker 文化⎢各國新年快樂怎麼說?9大國家新年習俗差很大!》 日本新年節慶美食《年糕》 泰國新年節慶美食《波羅蜜》 德國新年節慶美食《德國結》 西班牙新年節慶美食《葡萄》 一、引起動機 (一)教師引導說明: 1.欣賞影片《AmazingTalker 文化⎢各國新年快樂怎麼說?9大國家新年習俗差很大!》。 2.教師說明影片中各國新年的飲食文化及新年習俗。 (二) 教師引導提問: 1.看完影片後,你認為哪個國家的新年飲食文化最特別?為什麼? 2.看完影片,你有學會哪一個國家的新年快樂說法嗎?請試試看囉。 二、發展活動 (一)教師展示各國新年節慶美食,並說明其背後的意義。 1.日本新年美食《年糕》:新年吃年糕是日本的傳統,象徵著堅韌與希望。 2.泰國新年美食《波羅蜜》:波羅蜜的泰文和泰文中意 指幫助、支持的發音相近,所以有吃了可以讓事業更上層樓,會有貴人來幫忙的意思。 3.德國新年美食《德國結》:德國結麵包代表著揮別舊年迎向新年更有著圓滿的意義,它的形狀就像祈禱時雙手交叉,德國的孩子在新年時會把麵包一圈掛在脖子上來慶祝新年。 4.西班牙新年美食《葡萄》:起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班牙東南部葡萄大豐收,農民為了把滯銷的葡萄賣出去,發明了「好運葡萄」概念,並結合新年的到來在新年鐘響時吃下12顆葡萄。 (二)請各組小朋友討論分享。 1.問題一:你最喜歡哪一種新年美食?為什麼? 2.問題二:這些食物背後代表的意義為何? (三)教師說明:總結各國因年節慶與美食文化的關係。 (四)教師將學生分組,各組找一個國家,準備該國的美食,數量已足夠全班品嘗為原則,種類則不限一種。 <第四節結束> 三、綜合活動 (一)各組將事先準備的異國料理進行介紹,其他小組則對於報告予以互評。 (二)分享與討論:各組分享品嘗各國新年節慶美食。 (三)下節課程預告:體驗泰國新年習俗。請同學準備水槍、水桶及一套便服。 <第五節結束> 準備活動: 影片《潑水節由來?為何要潑水.抹白粉?2019泰國潑水節好玩地點在哪及舉辦時間?泰國政府禁止潑水節做什麼事?》 水桶、小水瓢。 學生準備:換洗衣物。 國際教育學習單(附件4-1) 一、引起動機 (一)教師引導說明: 1.欣賞影片《潑水節由來?為何要潑水.抹白粉?2019泰國潑水節好玩地點在哪及舉辦時間?泰國政府禁止潑水節做什麼事?》。 2.教師補充說明泰國新年潑水節的由來。 (二)教師說明:泰國的傳統新宋干節,又稱潑水節,除了向宋干女神灑水祈求新年如意、風調雨順之外,在這段期間內人們還會互相潑水慶祝,水在佛教傳統儀式中代表淨化和祝福,藉由潑水清除厄運和罪惡,開始新的一年。 二、發展活動 (一)進行教學活動,泰國新年潑水節體驗。 (二)各組小朋友到操場,準備好水桶、小水瓢。在開始潑水前,每個人想好一句祝福的話。 1.全班分組到操場,兩兩一組面對面排好。 2.將祝福的話語向對方大聲的說出來。 3.教師下令開始,可以拿起手中的水,潑向對方。 4.回到教室,換好乾的衣物。 <第六節結束> (三)分組想想看,你對潑水節活動的感想。 1.問題一:你覺得潑水節活動能夠在台灣舉辦嗎?為什麼? 2.問題二:假設今天遇到缺水或旱災的情況,你認為還是應該舉辦潑水節嗎?為什麼?或者有其他替代的方案呢? 三、綜合活動 (一)教師說明:藉由本課程的體驗,理解不同節慶、文化的特色,進一步達到學習尊重多元文化的目標。 (二)請小朋友完成國際教育學習單《世界各國慶新年》(附件4-1)。 <第七節結束> | 口語評量 口語評量 能對其他組別的報告內容提出摘要或回饋 口語評量 口語評量 口語評量 能對其他組別的報告內容提出摘要或回饋 實作評量 口語評量 |
【第二學期】
課程名稱 | 新豐看世界 | 年級/班級 | 六年級/甲乙丙班 | ||
彈性學習課程類別 |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其他類課程 | 上課節數 | 18節 | ||
設計教師 | 張惠怡編修 | ||||
配合融入之領域及議題 (統整性課程必須2領域以上) | ■國語文 □英語文(不含國小低年級) □本土語文□臺灣手語 □新住民語文 □數學 □生活課程 ■健康與體育 ■社會 □自然科學 □藝術 ■綜合活動 □資訊科技(國小) □科技(國中) |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法治教育 □科技教育 □資訊教育 □能源教育 □安全教育 □防災教育 ■閱讀素養 □家庭教育 □戶外教育 □原住民教育■國際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請於學習表現欄位填入所勾選之議題實質內涵※ ※交通安全請於學習表現欄位填入主題內容重點, 例:交A-I-3辨識社區道路環境的常見危險。※ | |||
對應的學校願景 (統整性探究課程) | 產出不斷創新的學習歷程 | 與學校願景呼應之說明 | 透過多元的學習方式,以本土教材出發,帶領學生逐步學習相關技能,由學生不斷創新,產生具有創造性的計畫。 | ||
設計理念 | 經過校本課程新豐看世界的一系列學習後,希望即將畢業學生,能具備世界觀,友善待人、凡事理解,生活努力,成為終身學習者。因此透過SDGS議題,再探國際上的許多現象,透過老師引導反思,使成為和善的世界公民。 | ||||
總綱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 E-A1 具備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身心健全發展,並認識個人特質,發展生命潛能。 E-A2 具備探索問題的思考能力,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處理日常生活問題。 E-A3 具備擬定計畫與實作的能力,並以創新思考方式,因應日常生活情境。 E-B1 具備「聽、說、讀、寫、作」的基本語文素養,並具有生活所需的基礎數理、肢體及藝術等符號知能,能以同理心應用在生活與人際溝通。 E-B2 具備科技與資訊應用的基本素養,並理解各類媒體內容的意義與影響。 E-C1 具備個人生活道德的知識與是非判斷的能力,理解並遵守社會道德規範,培養公民意識,關懷生態環境。 E-C2 具備理解他人感受,樂於與人互動,並與團隊成員合作之素養。 | 領綱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 國-E-A1 認識國語文的重要性,培養國語文的興趣,能運用國語文認識自我、表現自我,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 社-E-A2 敏覺居住地方的社會、自然與人文環境變遷,關注生活問題及其影響,並思考解決方法。 健體-E-A2 具備探索身體活動與健康生活問題的思考能力,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處理日常生活中運動與健康的問題。 社-E-A3 探究人類生活相關議題,規劃學習計畫,並在執行過程中,因應情境變化,持續調整與創新。 國-E-B1 理解與運用國語文在日常生活中學習體察他人的感受,並給予適當的回應,以達成溝通及互動的目標。 國-E-B2 理解網際網路和資訊科技對學習的重要性,藉以擴展語文學習的範疇,並培養審慎使用各類資訊的能力。 綜-E-C1 關懷生態環境與周遭人事物,體驗服務歷程與樂趣,理解並遵守道德規範,培養公民意識。 綜-E-C2 理解他人感受,樂於與人互動,學習尊重他人,增進人際關係,與團隊成員合作達成團體目標。 | ||
課程目標 | 經過校本課程新豐看世界的一系列學習後,希望即將畢業學生,能具備世界觀,友善待人、凡事理解,生活努力,成為終身學習者。因此透過SDGS議題,再探國際上的許多現象,透過老師引導反思,使成為和善的世界公民。 |
教學進度 | 學習表現 須選用正確學習階段之2以上領域,請完整寫出「領域名稱+數字編碼+內容」 | 學習內容 可由學校自訂 若參考領綱,至少包含2領域以上 | 學習目標 | 學習活動 | 評量方式 | 教材 學習資源 自選/編教材須經課發會審查通過 | |
週次 | 單元名稱 /節數 | ||||||
一至三 | 夥伴向前走(3) | 【社會】 2a-III-2 表達對在地與全球議題的關懷。 3c-III-1 聆聽他人意見,表達自我觀點,並能與他人討論。 3c-III-2 發揮各人不同的專長,透過分工進行團隊合作。 【綜合活動】 2b-III-1 參與各項活動,適切表現自己在團體中的角色,協同合作達成共同目標。 【健康與體育】 2c-III-1 表現基本運動精神和道德規範。 2c-III-2 表現同理心、正向溝通的團隊精神。 2c-III-3 表現積極參與、接受挑戰的學習態度。 | 【社會】 Af-III-1 為了確保基本人權、維護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全球須共同關心許多議題。 Ba-III-1 每個人不同的生活背景與經驗,會使其對社會事務的觀點與感受產生差異。 【綜合活動】 Bb-III-2 團隊運作的問題與解決。 Bb-III-3 團隊合作的技巧。 【健康與體育】 Fa-III-3 維持良好人際關係的溝通技巧與策略。 | 一、能覺察「夥伴關係」之重要性。 二、能表達自己在活動中的心得感想。 三、能與夥伴完成兩人三腳的活動。 四、能說出三個以上,團隊合作的概念。 五、能說出三個以上團隊合作的好處。 | 準備活動: 教師準備「團結力量大」之省思影片(螞蟻、螃蟹、企鵝)、Understand Goal 17: Partnerships for the Goals (Primary)影片 一、引起動機 (一) 老故事-折筷子 1. 教師詢問學生是否有聽過「折筷子」團結力量大的故事。 2. 故事說明 (1) 教師請知道的學生簡單說明故事。 ※若無學生知道,則由老師說明故事的內容。 ※若學生對「折筷子」之故事有疑慮,教師可近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好比學生提出「為何要折筷子」,教師可進行說明,「折筷子」是比喻遇到一個難題的時候,並連結後續課程內容。 二、發展活動 (一)團結-螞蟻、螃蟹、企鵝 1. 教師播放省思短片「團結力量大」-螞蟻、螃蟹、企鵝。 2. 教師針對影片提出問題。 (1) 大家覺得影片中,想跟大家傳遞什麼訊息? 3. 教師藉由學生的回答,加以延伸「團結力量大」的觀念,並引導學生思考、覺察「團結」的重要性。 (1) 有時,一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大家團結一起便能解決。 (2) 影片中的小動物們,除了團結在一起,也發揮了靈活的想法,一起想出解決辦法,才能突破困境。 (3) 小企鵝,也許一隻小企鵝就可以想到同樣的方法,但是一隻小企鵝的重量不夠,而且在很多時候,許多方法可能是在討論後想出來的。 (4) 完成一件事情、一件計畫,有時候會需要很多人的幫助,並不是自己一個人就做不好,而是事情的性質不一樣。 (5) 人與人應該如何跟他人進行溝通、表達自我的想法,又或是在過程中,與他人團隊合作,都是相當值得大家學習的。 三、綜合活動 (一) 一起往前走1 1. 教師說明: (1) 許多事情需要大家一同努力才能完成,但是團結的意思,並不是指少數服從多數。 (2) 團結是為了解決問題,或是幫助有需要的人。 (二) 一起往前走2 1. 教師播放Understand Goal 17: Partnerships for the Goals (Primary)影片。 2. 教師配合影片進行解說。 ※教師可視學生情況,事先準備文字或中文版,以利學生理解與吸收。 3. 教師針對影片提問,並補充相關概念,好比不拋下任何人。 <第一節結束> 準備活動: 教師準備綁腳帶、接力棒、三角錐、夥伴向前走學習單 一、引起動機 (一) 夥伴向前走1 1. 教師提問: (1) 什麼是SDGs17夥伴關係? 二、發展活動 (一) 夥伴向前走2 1. 教師說明兩人三腳規則。 (1) 老師將學生分成兩大隊(A、B),兩大隊內再分成兩兩一組(第一組、第二組……)。 (2) 綁腳帶將兩人靠近的左右腳綁緊固定。 (3) 每一大隊(A、B)會有一隻接力棒,將由大組內之第一組手持接力棒出發。 (4) 聽到老師說「出發」,兩人同心協力向前,到老師的指定地點(三角錐)後折返,回到起點,將接力棒給同隊的下一組。 (5) 如果比賽進行的過程中,綁腳帶或接力棒掉落,要回到掉落地點,準備好再出發。 (6) 每隊最後一組的隊員完全通過終點時,計算時間長短,時間最短之隊伍獲勝。 (7) 過程中,大家應遵守規則,並由老師判斷為主。 (8) 過程中,可幫同學加油,但不可以對其他隊、組,有不好之言論。 (9) 競賽過程中,請大家特別注意自己與他人的安全,小心受傷。 (10) 如果有人犯規,由老師判斷確定後,加三秒,好比偷跑等。 (11) 如果有人有嚴重口角,或是有人嚴重受傷,則依老師當下判斷比賽是否取消。 (12) 遇到上述之外的問題,請先詢問老師。 ※ 教師視學生人數,可選擇兩人三腳或三人兩腳,或增加或減少相關規則。 2. 教師進行分組。 ※ 依班上學生人數,進行兩大隊、兩兩一組。 3. 教師說明兩人三腳之要領。 (1) 喊口號(一二、左右)。 (2) 前進速度、步伐需要兩人相互配合。 (3) 多多練習,訓練默契。 4. 教師帶領學生至操場。 5. 教師提供學生練習時間,並適時給予協助。 三、綜合活動 (一) 夥伴向前走3 1. 教師確認學生的練習狀況,並視情況判斷是否需要延長練習時間。 2. 教師再次提醒學生規則與安全等注意事項。 3. 學生競賽。 4. 教師帶領學生回到教室。 5. 教師公布成績,並鼓勵表揚每個學生的努力。 6. 教師發下心得學習單,請學生回家完成,並說明下次上課會請學生分享。 <第二節結束> 準備活動: 教師準備SDGs17個議題各自的相關文章或圖樣、海報紙、美宣用品(圖紙、著色用具、安全剪刀……)。 一、引起動機 (一) 心得分享 1. 教師請學生拿出上節課的回家作業-心得學習單。 2. 教師請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單/心得。 (1) 合作的意義。 (2) 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3) 人際溝通、表達想法。 3. 教師給予學生回饋。 二、發展活動 (一) 我們做得到1 1. 教師帶領學生共同設計出SDGs的海報: (1) 教師拿出SDGs17各項議題的相關文章或圖樣。 (2) 教師帶領學生,找出各項議題的關鍵訊息。 (3) 教師發下可繪製之圖紙,使學生可自由使用。 (4) 教師引導學生創造關於「標語」、「關鍵字」,或圖案。 (5) 教師鼓勵並協助學生進行各項設計,並與學生一同思考,如何轉製於海報上。 三、綜合活動 (一) 我們做得到2 1. 教師帶領學生共同繪製出關於SDGs議題之海報。 (1)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設計以不同的方式,繪製於海報上,好比剪貼、繪畫。 (2)教師在過程中,請學生表達自己的設計理念,並強化學生的正確觀念,以及鼓勵學生,以增進學生的自信心。 2.教師協助將學生的不同創意融合於海報中。 3.教師視學生製作的實際情形,給予學生協助,並鼓勵每個學生發揮創意。 4.教師展示大家共同協力完成的作品。 4.教師結語:大家憶起努力才完成作品,如果缺少一個人都不行,並肯定每個人的作品。 ※ 若課程時間有限,教師事後可將作品補強,並展示出來。 <第三節結束> | 口語評量 課堂參與 實際操作 | |
四 至 六 | 響起和平正義之聲(3) | 【國語】 1-III-1 能夠聆聽他人的發言,並簡要記錄。 1-III-2 根據演講、新聞話語情境及其情感,聽出不同語氣,理解對方所傳達的情意,表現適切的回應。 1-III-3 判斷聆聽內容的合理性,並分辨事實或意見。 2-III-1 觀察生活情境的變化,培養個人感受和思維能力,積累說話材料。 2-III-2 從聽聞內容進行判斷和提問,並做合理的應對。 2-III-5 把握說話內容的主題、重要細節與結構邏輯。 2-III-7 與他人溝通時能尊重不同意見。 6-III-2 培養思考力、聯想力等寫作基本能力。 6-III-5 書寫說明事理、議論的作品。 【社會】 1a-III-2 舉例說明在個人生活或民主社會中對各項議題做選擇的理由及其影響。 2b-III-1 體認人們對社會事物與環境有不同的認知、感受、意見與表現方式,並加以尊重。 3c-III-1 聆聽他人意見,表達自我觀點,並能與他人討論。 3c-III-2 發揮各人不同的專長,透過分工進行團隊合作。 | 【國語】 Ab-III-8 詞類的分辨。 Ac-III-1 標點符號在文本中的作用。 Ac-III-2 基礎句型結構。 ◎Bb-III-1 自我情感的表達。 ◎Bb-III-2 人際交流的情感。 【社會】 Ba-Ⅲ-1 每個人不同的生活背景與經驗,會使其對社會事務的觀點與感受產生差異。 | 一、能認識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的相關知識。 二、能了解如何達成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三、能擬定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的相關計畫。 四、能促進和平多元的社會。 五、能了解司法平等的意涵。 六、能說明何謂具公信力且廣納民意的體系。 七、能與同儕合作共同完成小組討論。 | 準備活動: 影片《SDG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影片《【SDG 16 和平正義與有力的制度】兒童生活教育動畫五國語版22不喜歡,怎麼辦》 一、引起動機 (一)教師引導,說明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的意涵。 (二)教師帶領學生觀賞影片《SDG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三)教師引導提問: 1.看完影片後,你覺得為何這些內容與社會科學院較有關呢?請說明。 2.說說看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的內涵是什麼?請舉例說明。 3.教師說明:聯合國為了促進和平且包容的社會,以落實永續發展,提供司法管道給所有人,並能在所有的階層建立有效的、負責的且包容的制度。 二、發展活動 (一)教師引導:從影片《【SDG 16 和平正義與有力的制度】兒童生活教育動畫五國語版22不喜歡,怎麼辦》學習關於和 平正義與制度的內容。 (二)教師協助小朋友進行分組討論教學活動。 1.問題一:當你遇到不喜歡的事情時該怎麼辦呢? 2.問題二:從影片中你可以學習到哪些事情呢? 3.問題三:為什麼我們不應該隨便干涉別人的生活呢?你知道什麼是包容心嗎? (三)教師說明:雖然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尊重你說話的權利,這是本課程中重要的概念,我們應該學會尊重他人。 三、綜合活動 (一)教師統整:本課從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出發,讓我們一起促進和平且包容的社會,以落實永續發展,並能夠尊重他人,提供更多司法資源給所有人,在所有的階層,都能建立有效的、負責且包容的制度。 (二)下節課程預告:以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為主題,討論達成此項目標應有的條件。 <第一節結束> 準備活動: 影片《SDG16 和平正義與有力的制度》 影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16: 制度的正義與和平》 一、引起動機 (一)教師引導說明: 1.欣賞影片《SDG16 和平正義與有力的制度》。 2.教師引導說明本節課的目標,和平正義與有力的制度要具備哪些條件。 (二)教師說明:影片中我們知道,我們應該尊重他人的想法,學習正確的應對態度,了解背後的法律責任,從而用正確的方式面對問題。 二、發展活動 (一)教師引導說明: 1.欣賞影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16: 制度的正義與和平》。 2.討論與分享影片內容,我們為何要達成制度的正義與和平呢? 3.我們生活的世界中,為何許多地方仍然充滿高度暴力及不安全呢?請舉例說明。 4.教師說明:世界各國應該持續努力,尋找衝突和不安全的解決方案,加強法治、減 少非法武器的流動等,是可以努力的目標。 (二)請分組討論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可能面臨的挑戰。 1.為何許多國家無法達成和平的目標?請以俄烏戰爭舉例說明。 2.司法制度在這裏面具有什麼樣的功能?我們該如何增進司法的效能? 3.要如何才能促進和平多元的社會,強化社會安全網與完善兒少保護呢? 三、綜合活動 (一)教師說明:透過本課程,我們學習如何建立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並以此來幫助世界上更多的人。 (二)教師統整:討論與分享自己的經驗。 <第二節結束> 準備活動: 影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16: 制度的正義與和平 - 2》 影片《〖公民叮x南一新課綱#2〗公平正義與社會安全:個人或群體可能面臨哪些不公平處境?》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學習單(附件3-1) 一、引起動機 (一)教師引導說明: 1.欣賞影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16: 制度的正義與和平 - 2》及《〖公民叮x南一新課綱#2〗公平正義與社會安全:個人或群體可能面臨哪些不公平處境?》。 2.教師引導說明,你期望未來的世界是怎麼樣的呢?它還有哪些我們應該努力的部分呢? (二)教師說明:同學們可以從自己身邊出發,努力促成和平與正義的目標。 二、發展活動 (一)請小朋友完成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學習單《小故事》(附件3-1)。 (二)教師引導說明: 1.各組討論學習單上這四張圖片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2.請分享自己的想法給小組成員。 3.尊重他人的想法,並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習良好的互動溝通交流。 (三)請分組討論並上台發表。 1.小朋友們以各組分享為例,說明各組編排的小故事。 2.請說明該故事中與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有關的概念。 三、綜合活動 (一)教師說明:透過本課程,我們學習認識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並深入了解相關知識及概念。 (二)教師統整:討論與分享自己的作品。 <第三節結束> | 口語評量 課堂參與 實際操作 | |
七至十 | 公民排排站(4) | 【社會】 1a-III-2 舉例說明在個人生活或民主社會中對各項議題做選擇的理由及其影響。 1c-III-1 評論社會議題處理方案的優缺點,並提出個人的看法。 2a-III-2 表達對在地與全球議題的關懷。 3c-III-1 聆聽他人意見,表達自我觀點,並能與他人討論。 3d-III-3 分享學習主題、社會議題探究的發現或執行經驗,並運用回饋資訊進行省思,尋求調整與創新。 【綜合】 3d-III-1 實踐環境友善行動,珍惜生態資源與環境。 | 【社會】 Ab-III-3 自然環境、自然災害及經濟活動,和生活空間的使用有關聯性。 Af-III-1 為了確保基本人權、維護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全球須共同關心許多議題。 Ca-III-1 都市化與工業化會改變環境,也會引發環境問題。 Da-III-1 依據需求與價值觀做選擇時,須評估風險、結果及承擔責任,且不應侵害他人福祉或正當權益。 【綜合】 Cd-III-1 生態資源及其與環境的相關。 Cd-III-2 人類對環境及生態資源的影響。 Cd-III-3 生態資源與環境保護行動的執行。 Cd-III-4 珍惜生態資源與環境保護情懷的展現。 | 一、認識SDGs永續發展目標的整體概念。 二、理解「公民」的概念及其對應的責任。 三、判斷生活中的選擇,並做出符合SDGs目標的行為。 | 準備活動: 一、引起動機 (一)公民前哨站 1.觀看影片: (1)影片:SAVE PLANET | Global Warming - Climate Change (2)教師引導 →影片中你最有印象的畫面是什麼? →這些災害多久會重新上演一次? →臺灣需要擔心這些災害嗎? 2.完成學習單 二、發展活動 【組內共學】 (一)地球公民的老大──聯合國 1.閱讀文章(節錄): 1.SDGs到底是什麼?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17大重點,除了環保在台灣的我們還能怎麼做? 2.小組討論(使用平板找資料+紀錄) (1)17項永續發展目標是怎麼來的? (2)各國要怎麼知道如何執行? (3)誰監督?怎麼監督?誰有強制力? 3.教師引導(行間巡視) 【組間互學】 (二)老大的任務 1.小組輪流分享 2.各組別給予回饋與建議 3.完成學習單 三、綜合活動 【教師導學】 (一)引導思考 1.教師回饋 2.想法分享(學生自由分享) 3.分派作業 <第一節結束> 準備活動: 一、引起動機 1.觀看影片: (1)影片:用 3 分鐘瞭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2)教師引導 →執行與不執行的差別是什麼? →多久可以看出差別? →請就SDGs其中一項目標討論上述的 →兩個問題。 2.完成學習單 3.小組討論(時限:3分鐘) 4.學生分享。 二、發展活動 【組內共學】 (一)地球公民組長──國家 1.閱讀文章: 1.2021年極端氣候災損逾1700億美元,國際糧價創10年新高、亞太飢餓人口增加1.5億人 2.小組討論(使用平板找資料+紀錄) (1)極端氣候所造成的影響是什麼? (2)上述影響對應了哪些SDGs目標? (3)政府如何帶動全國執行SDGs目標? 3.教師引導(行間巡視) 【組間互學】 (二)組長的任務 1.小組輪流分享 2.各組別給予回饋與建議 3.完成學習單 三、綜合活動 【教師導學】 (一)引導思考 1.教師回饋 2.想法分享 3.分派作業 <第二節結束> 準備活動: 一、引起動機 1.觀看影片: (1)影片:【社會公益】到底什麼是ESG? What is ESG?|3分鐘懶人包快速全解每一間公司的永續測驗卷 (2)教師引導 →「E」、「S」、「G」分別是什麼? →為什麼現在的公司需要推動ESG? →你有看過哪些公司行號做出符合SDGs的行為? 2.完成學習單 3.小組討論 二、發展活動 【組內共學】 (一)地球公民的團體──公司組織 1.閱讀文章: 1.ESG 是什麼?何謂 ESG?企業永續關鍵字 CSR、ESG、SDGs 一次學 2.小組討論(使用平板找資料+紀錄) (1)除了賺錢,企業應該還要追求什麼目 (1)標?請列出3點並說明原因。 (2)什麼是公司的「社會責任」? (3)公司應該要對誰/什麼負責? 3.教師引導(行間巡視) 【組間互學】 (二)團體任務 1.小組輪流分享 2.各組別給予回饋與建議 3.完成學習單 三、綜合活動 【教師導學】 (一)引導思考 1.教師回饋 2.想法分享 3.分派作業 <第三節結束> 準備活動: 一、引起動機 【學生自學】 1.觀看影片: (1)影片:IKEA FY21全球永續發展影片 (2)教師引導 →影片中你最有印象的畫面是什麼? →自己可以完成哪些事情? →你在意SDGs嗎?(詳細說明原因) 2.小組討論 3.完成學習單 二、發展活動 【組內共學】 (一)地球公民──個人 1.閱讀文章: 1.SDGs 永續行動點子大蒐羅,在家滑手機也能救地球 2.小組討論: (1)從SDGs的17項目標裡,選出一項作為組別討論主題。 (2)生活中可以透過哪些方法達成這個目標? (1) (每位成員都需要想出一個方法) (3)組內投票,投出最懶/新奇/有趣的方法,並由得票最高的小組成員著手準備,與其他組別分享。 3.教師引導 【組間互學】 (二)個人任務 1.小組輪流分享 2.各組別給予回饋與建議 3.完成學習單 三、綜合活動 【教師導學】 (一)引導思考 1.教師回饋 2.想法分享 3.分派作業 <第四節結束> | 口語評量 課堂參與 實際操作 | |
十一 至 十四 | 珊瑚島(4) | 【國語】 5-III-11 大量閱讀多元文本,辨識文本中議題的訊息或觀點。 【社會】 1b-III-1 檢視社會現象中不同的意見,分析其觀點與立場。 3c-III-1 聆聽他人意見,表達自我觀點,並能與他人討論。 | 【國語】 Ad-III-3 故事、童詩、現代散文、少年小說、兒童劇等。 【社會】 Aa-Ⅲ-3 個人的價值觀會影響其行為,也可能會影響人際關係。 | 一、能說出本課的大意及表達印象深刻的地方。 二、能尊重不同的文化的差異性,並且願意去了解與接納。 三、能了解一個人的外表並不足以表達其內心的深度。 四、能關懷及敬重生活週遭環境以及認真生活的人們。 五、能培養同理心,去關懷及幫助生活周圍需要幫忙的人。 六、能培養方向感,及依循指示找到答案的能力。 七、能培養互助合作的觀念。 八、能培養利用現有狀況,解決問題的能力。 | 一、引起動機 (一)教師引導學生將故事大意敘說一遍。如:故事主角是誰?做了什麼事情?地點在哪裡?建構出學生對故事的大綱。 二、小小計者 (二)教師提問,並請兒童自由發表: 1. 請你就菲力浦對提摩西外觀的描述,想像他的樣子,並將他的樣子畫下來。 2. 菲力普和提摩西是兩個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人,經過不斷的接觸、摩擦修正而成為互相依賴的生死之交,當你遇到和你背景文化完全不同的人時,你將如何對待他,和他相處? 3. 為什麼菲力普開始時覺得提摩西是個很醜的老頑固,後來卻覺得他是位仁慈、堅強的人,一點也不醜? 4. 如果你身邊有一位像提摩西一樣的人,你會有什麼感覺,如何對待他? 5. 你認為菲力浦能獲救的原因有哪些? (三)教師以問題條的方式,引導學生依序回答問題,並且說出故事內容。 「在(時間)有(人物)在(地方)用(東西)做(事)」 (四)指導學生完成學習單。單。 -------第一、二節結束------- 三、你我大不同 (一)引起動機: 以故事引起學生學習動機,並請學生說明其中不合理的地方,並提出解釋。 「有一個黑人,他一直懷疑他的孩子不是親生的,因為他的孩子頭髮不像他是捲的,皮膚也比他白,於是他就懷疑孩子是隔壁白人的小孩,可是他一直忍耐著,直到有一天他終於不再懷疑那個孩子不是他的,因為有一天小孩削甘蔗時不小心削到手指,黑人爸爸看了之後猛流淚,因為他看到,學生手指的骨頭是黑色的…」 (二)澄清觀念 教師可上網蒐集黑人的照片展示給學生們看, 然後分組討論黑人與黃種人間的不同,各組發表五個最佳的答案於黑板上,此時不用特別引導學生注意外表上的不同。例如學生可能會有「黑人比較笨」的答案,此時就當場舉例澄清這個答案的錯誤。 (三)討論與比較 帶領學生討論「一樣」的地方,如果學生只侷處於身體的器官方面,老師要適時的將之引導於情意的方面,例如:關懷、尊重、愛心、親人間的愛等…。最後將學生的討論帶到外表和內心的一致性與否上。例如:面善=心善? 面惡=心惡? (四)歸納結論: 教師歸納結論,我們看任何一個人是不是好人,看的不是這個人看起來帥不帥,或是美不美,重要的是他的『心』 -------第三節結束------- 四、瞎子摸象 (一)課前準備: 上課請學生帶乾淨的紙板 到學校(20x8CM),請學生 另外再帶兩條橡皮筋,將 之做成簡易的眼罩。 (二)愛的體驗活動: 盲人體驗:將學生分組,請學生排成一條長龍,後面的同學搭在前一人的肩上,每一組的排頭不帶眼罩外,其餘都要帶上,另外每組還要選一位安全警察,隨時在隊伍兩側保護同學。 (三)隨堂分享 回教室後請學生分享剛才模擬盲人行走的心得,並以情境方式引導學生表達。例如請一位學生扮演不知如何過街的盲人,如果你是盲人,你的心裡會怎麼想?;如果你是經過的路人,你會不會去幫他忙? (四)體驗活動 引導學生像故事主角菲力普一樣分辨出大自然各種的聲音嗎?請學生閉上眼睛仔細聽聽,將所聽到的聲音寫下來,並且描述所想到的狀況,與大家分享。 (五)歸納 藉由學習單讓學生去感受觸覺和視覺的差異,也同時讓學生去感受視障者世界的不同,並且練習「如果‥‥,我會‥‥」的句型。 -------第四節結束------- | 口語評量 課堂參與 實際操作 | |
十五至十八 | 人生不設限(4) | 【國語】 2-III-7 與他人溝通時能尊重不同意見。 5-III-11 大量閱讀多元文本,辨識文本中議題的訊息或觀點。 【綜合】 1a-III-1 欣賞並接納自己與他人。 2d-III-1 運用美感與創意,解決生活問題,豐富生活內涵。 | 【國語】 Ad-III-3 故事、童詩、現代散文、少年小說、兒童劇等。 【綜合】 Aa-III-2 對自己與他人悅納的表現。 Ba-III-2 同理心的增進與實踐。 Ba-III-3 正向人際關係與衝突解決能力的建立。 | 1.學習運用情意陶冶培育正確的生命價值觀。 2.學習運用積極的方法去面對問題與挫折。 3.學習感恩與關懷、助人的能力。 | 主題一:接納 準備活動: 閱讀學習單(附件1-1) 一、引起動機 (一)教師利用資訊教育,播放「人生不設限 」的影片,讓全班學 童觀看。 (二)接著,教師詢問學童:該影片 的內容?主角有哪些問題? (三)鼓勵學童自由發表想法。 (四)教師說明: 人生下來並非十全十美,有的 甚至如同影片中的主角-力克,沒有雙手和雙腳,可是卻對人生充滿樂觀。相對於,我們雖擁有健全的身體,可是心靈卻不見得可以如此,值得我們借鏡與省思。因此,透過這本 書-人生不設限的閱讀活動, 一起來學習與認識。 二、發展活動 (一) 觀察:我的臉 ※教師為了讓學童體驗,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承認自己的不完美和接納他人,因此藉由觀察過程讓學童體驗。 1.教師事前幫班上的學童,用數位相機逐一拍攝臉部特寫。 2.將學童臉部表情製作成power point檔撥放,並讓學童觀察。 3.觀察後,與學童討論: (1)有沒有誰的臉和別人,長得一模一樣的呢? (2)為什麼你是獨一無二?說一說你有哪些優點?缺點?你的樣貌?現在的生活現況?你喜歡自己哪些優點?不喜歡哪些缺點? 的想法、情緒嗎? (3)除了自己以外,你喜歡別人嗎?為什麼?自己和他人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二) 書本閱讀:人生不設限 ※學童觀察後,引導學童閱讀該書中 第一、四、五、九章 。(鼓勵學童事前先閱讀) 1.閱讀後,針對文章內容一起討論: (1)力克清楚自己的身體問題後,如何看待自己?怎麼做? (2)力克愛自己的方法? (3)如何自我接納與正向的態度觀? (4)力克和人群互動的過程? (5)自由發表文章內容的想法或感受。 三、綜合活動 1.請學童完成閱讀學習單。 2.教師歸納與說明: (1)主角面對問題中,因接納自我的現狀,進而改變心態與想法,讓生命的人、事、物因此翻 轉。 3.教師統整:自己如果不接納自己的優、缺點,往往會自我否定,那麼心中的不滿和拒絕,也會影響別人難以接納自己、善待自己,不僅影響身心靈,也會阻礙人際的成長。 -------第一節結束------- 主題二:挫折 準備活動: 閱讀學習單(附件2-1) 一、引起動機 (一)教師詢問:最近有沒有遇到不 如意的事情?感覺如何?怎麼 辦? (二)邀請學童逐一上台自由分享。 二、發展活動 (二)書本閱讀:人生不設限※告訴學童力克因身體的殘缺,在生 活中遇到許多困難、挫折,大家一起來看看他的想法和做法。引導學童閱讀該書中第二、三、六章 。(鼓勵學童事前先閱讀) 1. 發表和討論:: (1)力克生活中遇到哪些挫折?(食、衣、住、行、育、樂各方 面) (2)曾經打算做什麼事呢?為什麼?後來呢? (3)面對挫折的動力是什麼? (4)如何自我接納與正向的態度觀? (5)力克和人群互動的過程? (6)自由發表文章內容的想法或感 受。 2.教師再引導與思考: (1)當你遇到問題或挫折的時候,心情是如何? (2)如何將情緒由負面轉為正向積極面? (二)美勞體驗活動:我是謝坤山 ※教師請學童重視並愛惜生命。並藉 由活動中感受力克的處境。 1.教師事前請學童調配好水彩顏料。 2.發下圖畫紙,並告知學童彩繪過程 中,只能用嘴巴含著畫筆進行,直到完成整副作品。(雙手放在背後) 3.活動結束後,作品展示與分享: (1)說說用嘴巴畫圖的感覺。 (2)彩繪中有哪些不便?為什麼? (3)分享圖畫作品。 三、綜合活動 1. 請學童完成閱讀學習單。 2. 教師歸納與說明: (1)自己或多或少都有「有形」、「無形」的缺點,無論造成生命中哪些困擾,都應該勇敢去接受它的存在。惟有正向的面 對,才可以從中找到希望的契 機。 4.教師統整:希望學童了解,當遇到不如意的時候,可以學習用更開闊的心態,接納新的變化或新的人、事、物,以渡過生命中的難關。 -------第二節結束------- 主題三:積極 準備活動: 閱讀學習單(附件3-1) 學童學習管理檢核表(附件3-2) 六六討論法(附件3-3) 一、引起動機 (一)教師詢問學童,並鼓勵上台發 表經驗想法: 1.積極是什麼?意義解釋? 2.生活中做過哪些積極的事情 或想法?為什麼? 3.事後的結果和想法。 二、發展活動 (一) 團體討論:我的積極人生 1.教師張貼學童學習管理檢核表海報,讓大家欣賞與閱讀。 2.將學童分成小組(5-6人一組),並針對檢核表的內容,分享自己的經驗及想法。 3.邀請各組派一位代表,發表與分享組內學童的經驗。 4.教師針對學童的報告內容,提醒如何將「積極」落實在生活中。 (二)書本閱讀:人生不設限 ※引導學童閱讀該書中第七、八、十 章 。(鼓勵學童事前先閱讀) 1.教師將學童分組,並上台發表該指定章節的內容摘要。 2.全班一起針對文章內容,進行發表和討論: (1)力克對於失敗的看法?和積極有什麼關係? (2)力克認為正向改變的階段,有哪五個步驟? (3)面對生活中許多的挫折和困難,力克如何積極創造機會? 3.教師再引導與思考: (1)說說看:除了過去的積極經驗外,你還有哪些事情是需要再積 極去創造或改進呢? 三、綜合活動 1.請學童完成閱讀學習單。 2.教師歸納與說明: (1)生命中會因為不如意的人、事、物,而產生許多挫折,但是 唯有正向的思考及行動,才可以創造一個喜樂的生活。 3.教師統整:積極的面對問題與生活,的確是件很好的事,可是在追求的過程中,如果太在意目標的達成,往往會忽略自己所處的環境,以及忽略週遭人的感受。所以,除了積極的追求外,還要常保持一顆平常的心。倘若可以達到固然非常好,就算沒得到,也不必灰心或喪氣,如此生活中才會感到快樂。 -------第三節結束------- 主題四:助人 準備活動: 閱讀學習單(附件4-1) 讓愛傳出去歌詞(附件4-2) 一、引起動機 (一)教師分享陳樹菊女士,賣菜捐 款助人事蹟的新聞報導,讓班 上學童認識與了解。 (二)邀請學童分享個人的看法,並 鼓勵說一說:生活中還知道有 哪些助人的事蹟,值得我們學 習和效法的精神。 二、發展活動 (一) 常識討論:我也會助人 ※教師為了讓學童認識助人的方式, 因此透過討論來進行。 1.展示其它助人事蹟的報導。如:救火英雄、救難隊、宗教機構…等。 2.鼓勵學童上台發表:說一說自己曾經助人的方式?為什麼? 3.根據學童發表的內容進行分類。(例如:實質面、情感面……)隨後並將其製成海報,供學童認識與欣賞。 (二) 書本閱讀:人生不設限 ※引導學童閱讀該書中第十二章 。(鼓勵學童事前先閱讀) 1.教師將學童分組,並上台發表該指定章節的內容摘要。 2.全班一起針對文章內容,進行發表和討論: (1)力克認為助人最重要的觀念是什麼? (2)說一說,感動並影響力克最重要的旅程有哪些事情。 4.教師再引導與思考: (1)生命中,曾經因為喜歡做哪件事情,進而去幫助過別人? (2)面對生活中的自己,如何學習力克做到不設限自己?有哪些要素?你具備哪些呢? 三、綜合活動 1.請學童完成閱讀學習單。 2.教師歸納與說明: ※希望學童在閱讀過這本圖書後,可以重新對於自己的生活,有不一樣的想法,並且主動的關心別人,關懷別人,除了可以轉移自己的視野和問題,有時在過程中還因此也解決自己的困境。讓心情也變得更加快樂呢! 3.歌曲律動分享:讓愛傳出去。 -------第四節結束------- | 口語評量 課堂參與 實際操作 |
註:
本表格係依〈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課程計畫備查作業參考原則〉設計而成。
依課程設計理念,可採擇高度相關之總綱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或各領域/科目核心素養,以敘寫課程目標。
本表格舉例係以一至五年級為例,倘六年級辦理十二年國教之彈性課程者,其上課『節數』請依照「九年一貫課程各學習領域學習節數一覽表」填寫。
計畫可依實際教學進度填列,週次得合併填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