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修業規定之
民國100年06月08日所務會議通過
民國100年11月23日所務會議通過
民國101年03月28日所務會議通過
民國100年04月11日所務會議通過
民國101年10月16日課程委員會通過
民國102年01月09日課程委員會通過
民國102年12月11日課程委員會通過
民國103年05月07日課程委員會通過
民國104年02月25日課程委員會通過
民國105年01月18日課程委員會通過
民國105年10月19日課程委員會通過
民國106年06月07日課程委員會通過
民國107年01月03日課程委員會通過
民國107年06月13日課程委員會通過
民國108年01月16日課程委員會通過
民國108年06月27日課程委員會通過
民國109年10月05日課程委員會通過
民國109年12月31日課程委員會通過
民國110年03月11日課程委員會通過
民國110年05月13日課程委員會通過
台灣史研究所修業規定之學群規定
第二章修習學分
第四條(學群選修規定)
本所碩、博士課程分為三大學群,除必修課外,學生修習課程應跨此三學群,以俾基礎與專業訓練之完善。
史學理論與方法學群最少需選修一門課程;
東亞與世界學群最少需選修一門課程;
專題史學群最少需選修一門課程。
碩博士班選修課程所屬學群,由所辦公告。
未歸屬學群學分之課程不列入學群學分計算,但列入畢業修習學分。
※史料與史學方法學群
近三年課程 | |||||
台灣史學研究專題(博修) | 史料與研究專題(博修) | 「臺灣史」史學史 | |||
日文史學名著選讀 | 英文史學名著選讀 | 臺灣原住民史文獻選讀 | |||
口述歷史理論與實務 | 檔案應用與歷史學實務專題 | 地方學研究與實務專題 | |||
日治時代重要史料解讀專題 | 明清時代台灣史料選讀 | 近代東亞的史料與史學(跨東亞) | |||
台灣政治經濟發展與美國政策(跨東亞) | 近代東亞文明發展:檔案文獻(跨東亞) | 近代初期台灣史料選讀 | |||
人文科學的諸問題(I) | 人文科學的諸問題(II) | 傳播研究與社會理論 | |||
明治維新、殖民統治與歷史認識:史料解讀為中心(跨東亞) | 歷史、身體、記憶(跨專題) | 二十世紀史學思潮導論 | |||
早期課程 | |||||
台灣方志理論與實務專題 | 戰後台灣史學史研究 | 經濟史日文名著選讀 | |||
清代臺灣中英文史料選讀 | 日文研究論文選讀 | 史料解析 | |||
台灣史田野調查研究 | 台灣史英文名著選讀 | 文化史日文名著選讀 | |||
台灣史研究導論 | 台灣史研究的知識傳統(跨專題) | ||||
社會學理論與歷史學 | 歷史學經典名著選讀 | 清代台灣中英文史料選讀 | |||
歷史學與台灣研究 | 戰後國民黨檔案史料專題 | 總督府檔案選讀 | |||
史料解析專題 | 臺灣大家族及其史料 | 臺灣族群史文獻選讀 | |||
歷史檔案數位化與詮釋(跨專題) | 台灣總督府行政組織與檔案運用專題(跨專題) |
※東亞與世界學群
近三年課程 | |||||
日本的中國論:日中關係史與中國近現代史研究 | 東亞危機時代下的知識份子與思想 | 近代台灣歷史與文化 | |||
近代東亞文明新秩序 | 日本大眾文化研究 | 戰後日台關係史 | |||
近代東亞的歷史認識 | 近代東亞的歷史認識與歷史書寫 | 台灣政治經濟發展與美國政策(跨史料) | |||
憲政史專題(跨專題) | 東亞的征服王朝與殖民 | 國民黨研究專題 | |||
台灣國際關係史專題 | 明治維新、殖民統治與歷史認識:史料解讀為中心(跨史料) | 近代東亞文明發展:檔案文獻(跨史料) | |||
近代東亞人權與政治經濟發展 | 戰後東亞人權發展論 | 當代日本台灣思潮專題 | |||
台灣歷史、文化與人權發展(跨專題) | 日本帝國與臺灣:殖民知識與跨境人流 | 晚清到日治初期臺灣史研究專題(跨專題) | |||
台灣政治經濟發展與美國冷戰政策(一) (跨專題) | |||||
早期課程 | |||||
台美關係史專題 | 近代東亞人權與文化史議題 | 中華民國與聯合國 | |||
二戰時期台灣史專題(跨專題) | 國際政治與台灣民主化 | 國際政治與台灣民主化(二) | |||
近代初期台灣與東亞關係 | 二十世紀中國史專題 | 當代日本政治社會專題 | |||
當代日本政治社會專題(一) | 當代日本政治社會專題(二) | 日本近代史專題 | |||
臺灣海洋文化史專題研究(跨專題) | 戰後日本研究專題A:政治體制演變、政治社會議題 | 台灣國際關係史研究 | |||
日治時期台灣海外關係史專題 | 近代台海兩岸貿易史概論 | 戰後台海兩岸關係史專題(博修) | |||
東亞思潮與台灣專題 | 全球化與台灣專題 | 1950年代兩岸國家暴力比較研究 | |||
近代東亞與台灣人權專題討論(限廣大集中課程) | 近代亞洲社會與人權議題變遷(限廣大集中課程) | 台灣人權發展與日本相關研究(限廣大集中課程) | |||
台灣與亞洲人權(限廣大集中課程) | 亞洲的人權發展(限廣大集中課程) |
※專題史學群
近三年課程 | |||||
台灣民族主義發展史 | 近代企業發展史 | 戰後台灣與冷戰 | |||
日治時期臺灣政治史 | 影像、圖像與台日文化 | 台灣戰後國際政治史 | |||
歷史、身體、記憶(跨史料) | 晚清到日治初期臺灣史研究專題(跨東亞) | 祖籍信仰與族群 | |||
台灣近代政治經濟史專題 | 戰後台灣政治史專題 | 台灣民族主義發展史 | |||
台灣早期歷史研究(學年課) | 戰後台灣文化政策與政治發展 | 二二八事件專題研究 | |||
臺灣家族史 | 臺灣環境史 | 清代台灣社會文化史 | |||
戰後台灣產業發展史料解析專題 | 日治時期臺灣社會文化史專題研究 | 戰後台灣產業與社會 | |||
台灣政治經濟發展與美國冷戰政策(一)(跨東亞) | 台灣企業史 | 戰後台灣企業與社會 | |||
傳播研究的歷史脈絡與全球視野(博修) | 日治時期台灣經濟發展專題 | ||||
早期課程 | |||||
台灣新聞史專題研究 | 台灣近代經濟史專題研究 | 戰後初期台灣史專題研究 | |||
日治時期台灣史 | 近現代大眾文化史專題 | 大眾文化史專題 | |||
台灣性別史 | 台灣近現代法律史專題討論 | 台灣近現代史 | |||
二戰時期台灣史專題(跨東亞) | 台灣近代史專題(合) | 台灣農墾史 | |||
台灣考古(合) | 十九世紀臺灣史 | ||||
戰後台灣經濟史專題 | 台灣經濟史專題 | 漢人社會發展史 | |||
清代台灣族群史研究 | 台灣日治時期法律史 | 台灣日治時期法律史專題討論 | |||
清代臺灣族群與地域社會史 | 近代台灣政治社會史專題 | 臺灣史與文化實務專題研究 | |||
臺灣海洋文化史專題研究(跨東亞) | 歷史檔案數位化與詮釋(跨史料) | 專題討論 | |||
日治時期社會文化史解析 | 日治時期台灣經濟史專題 | 戰後台灣自由主義專題研究 | |||
清代台灣史專題研究 | 台灣近代思想史 | 清代台灣社會史 | |||
清代台灣經濟史 | 臺灣自然文化史 | 現代台灣政治史研究 | |||
戰後臺灣思想史專題 | 戰後台灣憲政主義史研究 | 兩蔣威權統治 | |||
台灣現代史專題 | 臺灣婦女史專題 | 戰後臺灣社會文化史專題 | |||
20世紀中期台灣地方政治與社會 | 台灣近代政治經濟史研究 | 臺灣體育運動史研究 | |||
美國對台政策與台灣民主化(一) | 台灣政治經濟發展與美國政策(一) | 清代臺灣經濟專題 | |||
戰後台灣人權史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