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103學年度現代水墨技法新探教師專業成長研習實施計畫

格式
doc
大小
87 KB
頁數
3
上傳者
Ausu-PC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5-03-27,离现在 10 21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臺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國中藝術與人文領域輔導小組

103年度2學期教師專業成長研習

『現代水墨技法新探實施計畫

  1. 依據:臺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國中藝術與人文領域輔導小組103學年度第2學期輔導

工作計畫辦理。

  1. 目的:

    1. 培養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師教材教法交流,提升教學品質。

    2. 增進國中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師之專業能力,提供教師專業成長機會。

  2.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民教育輔導團國中藝術與人文領域輔導小組

  3. 承辦單位:臺北市蘭雅

  4. 研習對象:臺北市各公私立國中(含完全中學) 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參加。

  5. 研習日期:10447(星期二)

  6. 研習時間:上午9時至1150

  7. 研習地點臺北市士林區蘭雅國中二樓會議室。本校車位有限,研習期間恕無法提供停車,請盡量搭乘大眾公共交通工具。

  8. 研習方式課程以分享、示範、實作、反饋、提問、討論方式進行。

  9. 課程內容:

時間

課 程 內 容

課程講師

8:50-9:00

報到領取資料

蘭雅國中

劉慧貞 主任

9:00-11:50

現代水墨技法新探

莊連東 先生

11:50-

賦歸



  1. 報名方式:

    1. 請於10443(星期五)前逕行登入臺北市教師在職研習網站報名。

http://insc.tp.edu.tw

    1. 報名表經學校行政程序核准後,再由學校研習承辦人進入系統辦理薦派報名,為簡化作業程序無須再傳回報名表;完成報名程序之研習學員,倘因特殊緊急事件無法參加者,應於研習前3日告悉本校,並依程序辦理取消研習。

  1. 經費來源:由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中藝術與人文領域輔導團相關經費項下支應。

  2. 研習時數:本研習全程參加教師核發研習時數3小時。

  3. 附則為響應節能減碳,參與人員請自備環保杯。

  4. 本計畫核可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5. 講座簡介


講座:莊連東 先生


介:1964出生,臺灣省彰化縣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博士

經 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專兼任教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兼任教授

中華民國國際藝術協會常務理事

:臺灣中部美術協會理事臺灣彩墨畫家聯盟秘書長

評審經歷:大墩美展屏東美展桃源美展磺溪美展全省公教美展全國學生美展

覽:臺北、臺中、彰化、嘉義個展17

獎:中部美展國畫第一名全省公教美展國畫第三名全國美展國畫 第三名

作:《莊連東畫集》《莊連東繪畫創作集-2000《生態美學-莊連東繪畫創作

-2004《圖像.演繹-2009莊連東水墨創作集》《莊連東繪畫評論集》

《穿透.游移─時間感應中圖像與空間對話的水墨創作思考》

說 明

50年代出生的莊連東,學習水墨畫的階段正值懷鄉主義如火如荼展開之際,筆墨運用,寫生造境、土地關懷,水墨已然脫離文人的孤芳自賞。

沒有40年代出生的一代歷經傳統水墨與抽象現代之爭的風風雨雨,少了尋找水墨邊界的迷惘徬徨。卻在解嚴之後,驀然回首,已經跨越傳統水墨邊際的框架,就此順應技巧與觀念逐步成熟、時代思想豁然解放的優勢開始嘗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以建構灣水墨的新面貌。

審視莊連東創作歷程的思維脈絡,尋找水墨與異質性元素相融以推衍出新的創作策略是他始終堅持與貫徹的準則。行動實踐力與創意爆發力兼具的他,或從材料複合的試驗尋求技法的豐富,或以觀念思想的探索超越水墨語彙的範疇。在拉大異質效應以檢視水墨本質,貼近水墨思維以接續傳統精神的擺盪之間,莊連東作品面貌的多變性體現了水墨處在標準鬆綁的時代必然面對的樣態。

從他所累積的成果顯示當代水墨不斷向前邁進的能量何其飽滿,正如他對自己藝術的歸趨永遠充滿無限可能的情況一樣。始終堅持把創作視點投向對這塊土地的關懷,創作方法採取開放異質並蓄的觀念,一如兼容多樣文化形態的台灣島嶼風采,本身就是眾多異質的匯聚。如今異質逐漸轉化為一種共生的新品種,莊連東用作品印證了台灣水墨的新美學觀。







附件一

臺北市立蘭雅國中交通位置圖

一、地理位置

地址:北市士林區忠誠路二段51

二、乘車資訊

捷運:【淡水線】"芝山站"下捷運改搭公車或大葉高島屋百貨公司免費專車

公車:蘭雅國中公車站下車

      267()     279      280(中山線)    616     645 285

      280 (承德線)        216()        206     606      

      646        12     15


3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