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成功國民中學113學年度地理科「天氣與氣候」單元教學活動設計教案

格式
docx
大小
30.8 KB
頁數
3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3-09-20,离现在 2 34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基隆市成功      國民中學  113 學年度第學期 地理科  教學活動設計

領域/科目

社會/地理

設計者

邱蘭莉

實施年級

七年級

總節數

1 節,45_分鐘

單元名稱

L5天氣與氣候(翰林版)

設計依據

學習

重點

學習表現

1a-Ⅳ-1發覺生活經驗或社會現象與社會領域內容知識的關係。

1b-Ⅳ-1應用社會領域內容知識解析生活經驗或社會現象。

1a-Ⅳ-1說明重要地理現象分布特性的成因。

1c-Ⅳ-2

反思各種地理環境與議題的內涵,並提出相關意見



核心

素養

-J-A2 

覺察人類生活相關議題,進而分析判斷及反思,並嘗試改善或解決問題。

-J-A3

主動學習與探究人類生活相關議題,善用資源並規畫相 對應的行動方案及創新突破的可能性。

-J-B1 

運用文字、語言、表格與圖像等表徵符號,表達人類生活的豐富面貌,並能促進相互溝通與理解。



學習內容

Ac-Ⅳ-1天氣與氣候



議題

融入

實質內涵

【環境教育】

J8 瞭解台灣生態環境及社會發展面對氣候變遷的脆弱性與韌性

J11 瞭解天然災害的人為影響因子

【防災教育】

J6應用氣象局提供的災害資訊,做出適當的判斷及行動。

【戶外教育】

J2擴充對環境的理解,運用所學的知識到生活當中,具備觀察、描述、測量、紀錄的能力。

所融入之學習重點

1.環境教育-問題解決能力。

2.科技教育-統合能力。

教學設備/資源

平板、電子白板

學習目標

  1. 讓學生認識天氣與氣候的定義與差異。

  2. 讓學生認識天氣因子與測量儀器。

  3. 讓學生理解三種降水類型的成因與特色。

  4. 請學生認識地面天氣圖,並能說明與理解地面天氣圖的符號含意。

  5. 請學生根據地面天氣圖的相關資料,做合理的推斷和分析。

  6. 簡單針對學生的分析做總結,並期許學生透過地面天氣圖的資料數據,瞭解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息息相關,進而培養愛護環境與珍惜資源之行動力。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分鐘)

備註

()引起動機

1.詢問同學今天的天氣狀況,如何知道或判斷。

2.請同學分享天氣預報有什麼內容?

並引導出天氣的基本要素。


()教學活動

*氣溫

1.定義:指大氣的溫度。

2.常用單位:攝氏(℃)/華氏(℉):美國使用為主。

3.說明氣溫隨緯度、高度增加而遞減。

*降水

1.定義:指空氣遇冷水氣凝結成液態或固態,從空中降落的現象,包含雨雪冰雹等型態。

2.藉由示意圖解釋降水的種類分為地形雨、對流雨、鋒面雨。

3.地形雨成因與特色

:基隆冬季因東北季風至山地產生地形雨。

4.對流雨成因與特色

:夏季常見的午後雷陣雨,又稱西北雨

5.鋒面雨成因與特色

:臺灣56 月常因雨綿綿的梅雨。

*氣壓

1.定義:地表上單位面積所承載的空氣重量。

2.單位:百帕(hPa)。

3.受高度/溫度影響之差異:

a.高度愈高氣壓愈低。

b.同一高度,氣溫愈高,氣壓愈低。

*

1.定義:空氣的水平流動。

2.特徵:風會受到地形、日夜和季節等因素影響。

3.認識地面天氣圖符號,如: 冷、暖、滯留鋒。

4.依據地面天氣圖,判讀高/低氣壓與風向等。


()均一教育平台

學生利用平板至均一教育平台學習本單元相關內容

()總結活動

請同學利用平板完成線上測驗,藉以瞭解本單元學習重點。

5





20



























10



10






電子白板
























平板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