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石門國中 七年級 110 上學期 自然科學領域 自然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南一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387.5 KB
頁數
4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7-05,离现在 3 11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桃園市立石門國民中學 110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段考七年級自然科試卷
班級: 座號: 姓名:__________
一、單選題:(每個答案 2分,共 72 )
1. )右表中有四組膳食配製,每一組均為 400 克重。下列
哪一組膳食的熱量是最低的?(A) (B) (C)
(D)丁。
2. )巧民向朋友說:「我都不敢吃飽,我覺得自己是屬於
只喝白開水就會胖的體質。」從科學的角度解釋,「只
喝白開水就會胖」的敘述是否合理? (A)合理,但是
只限於有肥胖基因的人 (B)合理,因為水是生命之母,可以提供能量 (C)不合理,因為水不能作為能
量來源 (D)不合理,雖然水可提供能量,但人類缺乏適當的消化酵素。
3. )下列作用中何者不需酵素參與? (A)散作用 (B)消化作 (C)光合作用 (D)代謝作用。
4. )於甲、乙、丙三支試管中各加 3毫升的澱粉液與 3毫升的新鮮唾液,均勻混合後,
再將三支試管分別置於 0℃、40℃、100℃的水中,如右圖,三十分鐘後將碘液滴入
管中,何者可能為藍黑色?(A)只有甲 (B)只有丙 (C)只有乙 (D)甲和丙。
5. )植物葉片是會行光合作用的主要構造,葉片上的各個組織,都有各自的功能,關於組
織和功能的配對,下列何者正確? (A)葉肉:水分蒸發的通道 (B)葉脈:輸送水分 (C)表皮細胞
光合作用 (D)保衛細胞:保護葉片不受物理性傷害。
6. )右圖為甲、乙、丙三種酵素在不同 pH(酸鹼性)環境下之最大活動情形,則在
pH13 時,何種酵素具有活性? (A) (B) (C) (D)甲乙丙。
7. )下列液體的流動方向,何者有誤?()微血管;()淋巴管;()組織;()淋巴
結。 (A)血漿:甲→丙 (B)組織液:丙→ (C)淋巴:乙→丁→乙
(D)淋巴:乙→甲
8. )對於植物而言,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目的為何? (A)放出氧氣供人類使用 (B)減少環境中二氧化碳的濃
(C)將土中的水分吸乾 (D)製造葡萄糖。
9. )「清晨空氣新鮮,這和綠色植物有關」,若空氣新鮮的程度取決於空氣中氧氣的多寡,試問關於此
述,下列何者正確? (A)對的,由於綠色植物整夜行呼吸作用,產生大量的氧氣 (B)對的,由於綠色
植物整夜行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 (C)不對的,綠色植物夜間不會產生氧氣 (D)不對的,綠
色植物夜間不會行呼吸作用。
10. )右圖為四種植物在不同光強度下的光合作用效率示意圖,則由圖可判斷何種
植物適合生活在最陰暗的環境中? (A) (B) (C) (D)丁。
11. 曉菁將楓樹及變葉木的紅葉各一片,置於熱水中煮沸 2分鐘,再置於酒精中
隔水加熱,10 鐘後取出,用熱水漂洗,滴加碘液,結果楓樹紅葉呈黃褐
色,變葉木紅葉呈藍黑色。試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楓樹紅葉及變葉木紅葉對酒精的反應不同
(B)楓樹的紅葉無法行光合作 (C)葉木的紅葉無法行光合作用 (D)碘液可測知呼吸作用的產物。
12. )目前流行的高纖食品,其所含纖維素對人體的作用為何? (A)提供身體所需養分 (B)增加香味
(C)促進消化道蠕動 (D)消滅體內細菌。
13. )唾液中的甲物質可催化澱粉的分解,胃液中的乙物質則可催化蛋白質的分解,若推測甲、乙兩物質本身
的主要成分,下列敘述何者最合理? (A)甲、乙成分皆為澱粉 (B)甲、乙成分皆為蛋白質
(C)甲成分為澱粉,乙成分為蛋白質 (D)甲成分為葡萄糖,乙成分為胺基酸
14. )正在節食的右玲晚餐吃了一塊燙雞肉、一碗白飯、一塊清蒸魚、一小塊豆腐。
右圖為某種食物主要養分含量在右玲消化管的變化,試問此食物不可能為下列
何者? (A)燙雞肉 (B)白飯 (C)清蒸魚 (D)豆腐。
15. )在鄉間,為了養一群乳牛,量三伯種了滿山的青草,乳牛吃下的青草(纖維素)
最後轉變成乳牛體內的肝糖。從陽光的能量進入青草,轉變成養分開始,一直
到乳牛將其轉為肝糖儲存,試問在此過程中進行的作用,其正確的順序為何?
(A)光合作用合成作用消化作用合成作用
(B)光合作用分解作用消化作用合成作用
(C)合成作用光合作用消化作用分解作用
(D)光合作用消化作用合成作用消化作用。
16. )植物根部的根毛與小腸內壁的絨毛均是和吸收有關的構造,試問根毛或絨毛呈現突起狀,其意義為何?
(A)有效保護內部 (B)便於分泌化學物質 (C)增加吸收的表面積 (D)無特殊生理意義。
17. )玉米、水稻等植物莖內因缺乏什麼構造,致使莖無法逐年加粗? (A)韌皮部 (B)維管束
(C)木質部 (D)形成層
2
18. )松鼠的門牙會愈長愈長,所以牠會有啃咬樹皮磨牙的行為。但是樹皮被環狀咬掉一圈後,以下哪一個部
位會被破壞,導致樹木死亡? (A)韌皮部 (B)形成層 (C)木質部 (D)木材
19. 將芹菜插入紅墨水中,並置於通風處,30 分鐘後取出,觀察紅色溶液在葉柄及
葉片分布的情形,將芹菜葉柄用刀片橫切及縱切,並在顯微鏡底下觀察,可以看
見橫切面上有些組織變成紅色,如右圖所示,為何要將芹菜插入紅墨水中,而
插入清水內? (A)提供養分 (B)加快液體輸送的速度 (C)為了美觀
(D)方便觀察
20. )下列何種環境將會阻礙植物蒸散作用的進行速度()乾爽宜人的秋天;()陰雨綿綿的雨季;()
剛下過雨的午後()豔陽高照的夏天。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21. )下列關於維管束植物體內水分和養分的運輸,何者正確? (A)水分只可由上
往下運輸 (B)養分只可由下往上運輸 (C)水分可由上向下,也可由下向上
運輸 (D)養分可由上向下,也可由下向上運輸
22. )右圖為植物體的物質運輸示意圖,甲、乙、丙為植物體所運輸的物質,下列
相關敘述何者錯誤 (A)甲可能為二氧化 (B)乙不可能為 (C)可能
為礦物質 (D)丙不可能為葡萄糖
23. )榕樹莖內維管束含有形成層,不斷增生新的木質部細胞和新的韌皮部細胞,
使莖加粗,此時莖內所含有的細胞由內而外的排列順序為何?甲.新的木質
細胞;乙.的木質部細胞;丙.新的韌皮部細胞;丁.老的韌皮部細胞。 (A)
(B) (C) (D)丙。
24. )右圖為松樹樹幹橫切面的模式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這段樹幹的年齡約有六
(B)甲區運送養分,乙區運送水 (C)區的細胞比乙區的小,生長也較快
(D)乙區的細胞是在氣候溫暖,雨量豐富的季節生長
25. )右圖為某種植物莖部橫切面的構造示意圖。已知蚜蟲是以此種植物韌皮部中的
液為食,若分析蚜蟲所吸取的成分,則可以對圖中哪一部分有更多的了解?
(A) (B) (C) (D)
26. )農夫在菜園灑了一些肥料,請問肥料大多如何從根部送到植物體各處?
(A)由韌皮部來運送 (B)由木質部來運送 (C)由形成層來運送
(D)由表皮細胞來運送
27. )右圖為人體心臟示意圖,圖中何處之血液是充氧血?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28. )關於血液與淋巴,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血液中有血小板可以吞噬細菌,
巴中有抗體可以抵禦病原體 (B)心臟的收縮使血液在血管內奔流,肌肉的收
讓淋巴在淋巴管內流動,二者各成系統、不相往來 (C)血液中的血漿、淋巴管中的淋巴,均負有運送
養分、廢物、激素等之功用 (D)血液中白血球數目劇增,淋巴系統中的淋巴結腫大:均顯示可能有病
原體入侵
29. )下列有關人體淋巴結的敘述,何者錯誤 (A)淋巴結可以過濾病原體 (B)許多紅血球會聚集在淋巴結
(C)淋巴結分布於脖子、腋下、內臟等處 (D)人體遭受病原體感染時,淋巴結可能會腫大
30. )中醫師看診時常會把脈,醫師是用按壓的方式探測哪一個部位的脈搏?(A)動脈 (B)靜脈 (C)微血管
(D)淋巴管。
31. )右圖為人體注射藥劑的部位示意圖,關於藥劑從甲部位或乙部位注入人體的靜
後,經由血液循環最先進入心臟腔室的敘述,下列何者最合理?(A)甲、乙部位的藥
劑皆先進入右心 (B)甲、乙部位的藥劑皆先進入左心房 (C)甲部位的藥劑先進
入右心房,乙部位的藥劑先進入左心房 (D)甲部位的藥劑先進入左心房,乙部位的
藥劑先進入右心房。
32. 老王突然心臟麻痺,急需進行心臟按摩,試問這時應按壓哪一個部位來做
按摩的動作? (A)胸腔右方 (B)胸腔左 (C)腔右方 (D)腹腔左方。
33. )右表為人體的動脈和靜脈的比較,則哪幾項是正確的? (A)乙、丙、戊
(B)甲、丙、丁 (C)、丁、戊 (D)乙、丁、戊。
比較項目
.管壁
壁厚富彈性
壁薄彈性差
.與心臟的
連接
最粗的動脈
與心房相連
最粗的靜脈
與心室相連
.血流方向
帶領血液離
開心臟
帶領血液返
回心臟
.血流速度
.血液的含
氧量
3
34. )醫護人員在幫阿傑抽血前,先用橡皮軟管綁住他的手臂上端,如右圖所示。
此時,橡皮軟管與手掌之間的部分靜脈會因此浮現而利於抽血,有關此時靜
脈浮現的解釋,下列敘述何者最合理? (A)血液流向手掌的途徑受阻,使
靜脈血量增多 (B)血液流向手掌的途徑受阻,使靜脈血量減少 (C)血液
流向心臟的途徑受阻,使靜脈血量增多 (D)血液流向心臟的途徑受阻,使
靜脈血量減少。
35. )右圖為人體內肺泡()及微血管()之間進行氣體交換的示意圖。關於此圖,下
列敘述哪一項是正確的?(A)二氧化碳及氧的濃度,甲均大於乙 (B)二氧化碳及
氧的濃度,甲均小於乙 (C)二氧化碳的濃度,甲大於乙;氧的濃度,甲小於
(D)二氧化碳的濃度,甲小於乙;氧的濃度,甲大於乙
36. )比較小腸絨毛模式圖中甲、乙兩血管,如附圖所示,當小腸吸收養分時,下列敘
述何者正確?(血管旁的箭頭表示血管內的血流方向)
(A)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甲血管<乙血管 (B)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甲血管>乙血管
(C)血液中氧氣濃度:甲血管<乙血管 (D)甲血管帶領血液返回心臟,乙血管帶領血液
離開心臟。
二、題組:(每個答案 2分,共 28 )
() 根據下列所提供的資料,回答 3738 題:愛莉絲夢境中見到桌上有四瓶
不明溶液及一瓶水,如右圖,旁邊有一張紙條,內容如下:若想變小必須喝含
有葡萄糖的液體;若想變大必須喝酸性的液體;若想隱形必須喝含葉綠素的液
體;若同時喝了兩種或多於兩種溶液,則會中毒。另外,櫃子裡有四籃東西如
右下表:
37.( ) 在夢境中,愛莉絲想變小,需喝含葡萄糖的液體。她應利用哪一籃的器材測定出含葡萄糖的液體?
(A) (B) (C) (D)丁。
38.( ) 在夢境中,愛莉絲想隱形,需喝含葉綠素的液體,下
列方法中,何者可找出含葉綠素的液體?
(A)利用甲籃器材從不明溶液中測出葉綠素
(B)利用丙籃器材從不明溶液中測出葉綠素
(C)利用甲及乙籃器材溶出葉綠素
(D)利用丙及丁籃器材溶出葉綠素。
() 右圖是光合作用的實驗裝置,在實驗之前先將植物盆栽放在暗室中 3天,
再拿一長條鋁箔包住其中一片葉片,放置在陽光下 23天後,取下此葉片以
水加熱數分鐘,再用酒精隔水加熱。然後在葉片上滴上數滴碘液,觀察葉片的
色變化。試根據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39.( )為何活動中需要將葉片置於沸水中加熱數分鐘? (A)溶解葉綠
(B)增加葉綠素中酵素的活性 (C)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 (D)軟化葉
片表面的角質層
40.( )在此活動中,將葉片放入酒精中加熱的目的是什麼? (A)洗掉葉片上
的灰塵,方便觀察顏色變化 (B)破壞葉片的表皮層,讓碘液可以滲
入葉片中 (C)溶掉葉內的色素,方便觀察顏色變化 (D)使氣孔打開,讓碘液可以滲入葉片中。
41.( )在此活動中,將處理過的葉片滴上碘液一段時間後,葉片的顏色會如何變化?
(A) (B) (C) (D)
4
()升上國一的第一學期,國一新生依規定要進行全身健康檢
查,其中包含抽血檢查,附表為四位同學的血液檢驗報
告,請根據表中數據回答問題:
42.( )請問表中哪一位同學可能有貧血的問題?(A)甲同學
(B)乙同學 (C)丙同學 (D)丁同學
43.( )當人體被病原入侵,白血球會大量增生以抵禦病
原,請問表中哪一位同學可能被細菌或病毒感
染? (A)甲同學 (B)乙同學 (C)丙同學
(D)丁同學
()茂伯最喜歡周末了,不用趕著叫唸七年級的孫女(簡稱茂孫)早起,還可以一起輕鬆用早餐。看他愜意地舀
起一瓢稀飯,配上豬油炒高麗菜、香煎蛋皮,還有小魚乾、花生。請根據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各題:
44.( )如右圖所示,之後這口早餐在茂伯體內的旅行途徑是:
(A)乙辛丁戊己庚 (B) 壬辛己戊 (C)辛乙丙丁戊己
(D)辛丁戊己
45.( )可是前陣子茂伯膽囊發炎,已經割除膽囊。茂孫提醒茂伯不要吃
太多豬油,因為 (A) 茂伯已經喪失勇氣不敢一個人去上廁
所,萬一拉肚子會很麻煩 (B) 茂伯的脂質分解受影響
(C) 茂伯的身體已經無法分解豬油 (D)以上皆正確
46.( )桌上的花生好像已經在冰箱裡放很久?茂孫擔心細菌孳生,要
伯少吃。下列選項為茂伯的回應,請根據所學,有關茂伯的說
法,哪一項最不合理? (A)冰箱可以殺菌。別擔心啦 (B)從冰
箱拿出來時有用微波爐熱一下,應該已經把細菌殺 (C)就算
有些細菌沒被煮死,胃裡的鹽酸也可以把它殺死 (D)不然,小
腸絨毛裡有淋巴管,也有抵禦細菌的功能
47.( )「可是萬一細菌到了絨毛,不去淋巴管而是進了微血管,那怎麼
辦?」茂孫仍擔心。茂伯要怎樣回答,比較合理? (A)我們血液中有白血球,會穿過微血管壁去
吞噬細菌 (B)有些白血球可以產生抗體,來對抗細菌 (C)淋巴循環還是可協助消滅不在淋巴管
內的細菌 (D)以上皆合理
48.( )飽餐一頓後,茂伯四處走走幫助消化,然後喝了一大杯開水清清嘴。這一大杯水,將主要由茂伯
體的何處吸收? (A) (B)小腸 (C)大腸 (D)腎臟
49.( )茂孫也沒忘記飯後要吃感冒藥,免得待會兒又頭痛。試問,感冒藥在孫女體內的循環途徑,何者正
確: (A)胃部微血管→心→肺部微血管→心→頭部微血 (B)小腸微血管→心→肺部微血管→
心→頭部微血管 (C)小腸微血管→心→頭部微血管 (D)胃部微血管→心→頭部微血管
50.( )兩人的心、血管裡,何者不可能有「瓣膜」? (A)動脈心室間 (B)靜脈 (C)微血管 (D)心臟
正常值
甲同學
乙同學
丙同學
丁同學
白血球(/微升)
5500
15000
8000
4800
紅血球
(106/微升)
4.3
5.5
3.0
6.0
血紅素
(g/分生)
13
15
8
16
血小板
(103/微升)
100
200
250
300
淋巴球(%)
25
30
20
33
B肝表面抗原
B肝表面抗體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