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桃園市立石門國民中學 110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段考七年級自然科試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一、選擇題:60%
1.小明在野外找到四種物體,請問可用何種特性來判斷是否為生物? (A)能吸收水分 (B)會隨風飄動
(C)摸起來有溫度 (D)可以分解養分,產生能量。
2.下列何種細胞通常兩兩成對,具有調節氣體進出植物體的功能? (A)表皮細胞 (B)口腔皮膜細胞 (C)保衛
細胞 (D)氣孔。
3.已知某細胞需要較多的能量才能維持其功能,可知該細胞內何種構造可能比較多? (A)粒線體 (B)葉綠體
(C)細胞核 (D)液泡。
4.小米想要觀察蟑螂的觸角,請問他應該選擇何種工具較為適當呢? (A)電子顯微鏡 (B)解剖顯微鏡 (C)望
遠鏡 (D)複式顯微鏡。
5.甲:二氧化碳 乙:蛋白質 丙:細胞 丁:氧原子。若將上述四者由小到大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A)甲丁乙丙
(B)乙丙甲丁 (C)丙乙甲丁 (D)丁甲乙丙。
6.以海水灌溉植物,植物細胞可能會發生何種狀況? (A)植物吸收大量鹽分 (B)根部細胞水分滲透出來,導致
枯死 (C)根部細胞水分過多,細胞脹破而死 (D)根部細胞水分滲入與滲出量相等,細胞形狀不變。
7.下列各種元素及其通用符號的配對,何者正確? (A)碳:C (B)氫:N (C)氧:H (D)氮:O。
8.下列關於不同生物體的組成層次,何項錯誤? (A)草履蟲:細胞→個體 (B)蝴蝶:細胞→組織→器官→個體
(C)榕樹:細胞→組織→器官→個體 (D)細菌:細胞→個體。
9.下列生物中,何者單一細胞所表現的生命現象較多? (A)蝸牛 (B)黴菌 (C)眼蟲 (D)人。
10.提出細胞學說的是 (A)布朗 (B)虎克 (C)雷文霍克 (D)許旺和許萊登。
11.下列關於以科學方法進行實驗的敘述,何者正確? (A)實驗時,各種會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稱為變因
(B)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操作變因必須相同 (C)控制變因為實驗組和對照組不同的因素 (D)要先提出結論,
之後才能分析得知實驗中的應變變因為何。
12.花媽和家人一起討論生物圈的相關知識,有關他們的討論內容,下列何者錯誤? (A)花媽:生物圈的範圍
是海平面上下共 20 公里 (B)花爸:海拔 15 公里高的大氣不在生物圈的範圍內 (C)橘子:生物圈內的生
物是均勻分布的 (D)柚子:若地球是一顆蘋果,生物圈的範圍就像果皮一樣薄。
13.北極之王~北極熊的皮毛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毛光滑而長,下層毛短而密,能鎖住空氣並防止水分滲入,
北極熊的毛其實是透明的,藉以讓陽光透過透明的毛髮到達皮膚、以有效率地在體內儲存熱能。北極熊透明
的毛髮在陽光及冰層的反射下成為白色,使牠們能夠在冰層上悄悄的跟蹤並突襲獵物。科學家觀察北極熊濃
密毛髮下的皮膚,發現牠的皮膚竟然是黑色的,你認為黑色皮膚對北極熊適應極地生活有何幫助呢?
(A)黑色可以吸熱 (B)換毛時,體色可以變明顯 (C)黑色皮膚在北極環境中是保護色 (D)和毛色形成對
比,可以有保護作用
14.有關細胞形態與功能的敘述,何者錯誤? (A)肌肉細胞細長,有收縮功能 (B)人的口腔皮膜細胞扁平且排
列緊密,有保護功能 (C)神經細胞具有許多突起,有傳遞訊息的功能 (D)植物葉片表皮細胞扁平,具有製造
養分的功能。
15.有關解剖顯微鏡及複式顯微鏡的敘述,何者有錯? (A)用解剖顯微鏡觀察到的影像是放大且正立的像
(B)用複式顯微鏡觀察到的影像是倒立且放大的像 (C)若想觀察蜻蜓的複眼,可使用解剖顯微鏡 (D)解剖
顯微鏡的放大倍率通常高於複式顯微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