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由資料可知,關於台灣藍鵲的資料何者錯誤? (A)鴷形目
(B)鳥綱 (C)脊索動物門 (D)動物界。
29. 由資料可知,與台灣藍鵲同目不同科的生物有幾種? (A)
一種 (B)兩種 (C)三種 (D)四種。
下表是家榕為同學們準備的植物家族四大成員特徵比較表,試參
考表格回答下面的問題:
30. 何者具有”花粉管”,使有性生殖中的受精作用不受水的限
制,得以成功在陸地上生存? (A)甲 (B)乙丙 (C)丙丁
(D)丁。
31. 關於植物甲的描述,何者正確?
(A)因為缺少角質層,所以還無法完全適應陸地環境
(B)因為缺少維管束,所以運水方式是靠擴散作用
(C)因缺少種子,故利用孢子度過惡劣環境,稱霸新生代
(D)因為不會結果實,故有毬果協助傳播子代。
「發酵食物」早已充斥在我們日常飲食中,但發酵究竟有什
麼好處?為什麼要將食物發酵呢?來看微生物們的傑作吧!
發酵是人類從生食到加熱之後才掌握的料理方法,藉由它,
我們能延緩食物腐敗的時間,確保更多的食物來源。儘管發酵是
比較晚才出現的料理方式,但也有相當的歷史了,例如:根據考
古的調查發現,酒至少在西元前一萬年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存在
了。
現今,發酵食物與我們的飲食生活已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了,
像是優酪乳、醬 油、豆腐乳、火腿、臘腸、泡菜、臭豆腐、酒、
醋、麵包……等,都是發酵食物,甚至連巧克力也是發酵食物喔!
不相信?巧克力是先將可可豆從豆莢取出後,經過十幾天的發酵
成為深褐色的豆子,才能做為製作巧克力的原料,再進行加工, 所
以巧克力當然也算是發酵食物嚕!
在食品領域裡,發酵是以有機物為原料,經過特定細
菌、酵母或黴菌等微生物作用而產生新物質的過程,比如
說,酵母菌會把葡萄糖轉變成酒精與二氧化碳;;醬油裡的
發酵作用則比較複雜,是經過多種微生物作用下才有的結
果。
微生物為什麼要發酵?答案是為了要活下去。微生物藉
由酵素把有機物轉化成能量。
在食物的發酵過程中,若是環境條件沒控制好,而讓其
他的雜菌或腐敗細菌混入攪局,就可能會發酵失敗,最後以
腐敗收場。其實食物的「發酵」與「腐敗」 很像,都是經
過微生物的作用,只是發酵產生的東西對人體無害,甚至可
能有益,而腐敗產生的則可能讓我們食物中毒。
32. 以下何者不是發酵食物? (A)酒 (B)巧克力 (C)臭豆
腐 (D)鮮乳
33. 以下有關「發酵」的敘述何者錯誤?
(A)發酵對微生物的主要意義是獲取能量
(B)發酵產生的物質對人類無害
(C)「發酵」是透過細菌及酵母作用而成,而「腐敗」則
是黴菌所造成
(D)發酵環境沒控制好,酒可能變成醋
34. 何者不是發酵食物的好處?
(A)發酵食物健康又營養
(B)食用發酵食物可以節能減碳
(C)發酵食物可增進食物的新鮮度
(D)發酵食物可以延長保存期限
三、綜合題(15 分)
請詳細閱讀以下文章。
弘傑、琛杭、婕安三位在做生態調查,他們選擇校園桑樹下
的養鴨區執行任務,他們將這段任務觀察紀錄如下:
a.會攝食桑葉的動物有蝗蟲、蛞蝓與可愛的蠶寶寶等,在結
桑葚的季節這些動物會大量出現。
b. 寶媚老師、高靚老師與浥杰把鴨子養在桑樹下,讓鴨子有
涼蔭,鴨子會啄食蝗蟲、蛞蝓與蠶寶寶等,而附近水窪中的
蝌蚪與小澤蛙也是鴨子的食物。
c. 晚上澤蛙的鳴叫聲響亮,附近鄰居說:「這裡有很多澤蛙,
澤蛙會吃蟲,而青蛙多的地方通常會有蛇,這附近的草叢間
偶爾會見到攝食澤蛙的鎖鏈蛇出沒,要小心!」
d. 綠繡眼成群飛來飛去,白天會飛到樹葉間吃蟲,等到桑樹
成桑葚時,牠們也會吃一些桑葚,這點讓喜愛採桑葚吃的浥
杰有點生氣!此時高靚老師卻告訴浥杰說:「桑葚是綠繡眼
應分享的紅利。」
35. 佑其、旻澤、浥杰、暐翔也在做生態調查,他們選擇籃球
場邊的草地,但他們的觀察中並沒有太多生物,這是關於
生物多樣性中哪一層次的描述? (A)基因多樣性 (B)
物種多樣性 (C)生態系多樣性。(2 分)
36. 將桑樹、蛞蝓、蝗蟲、蠶、鴨子、澤蛙、綠繡眼與鎖
鏈蛇等 8種生物,依食性關係填入答案卷上的食物網中。
(6 分)
37. 此水稻田食物網中哪一條食物鏈於能量傳遞的過程中,所
散失的能量最少?(2 分)為什麼?(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