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大灣國民中學 108學年度第二學期第 3次段考一年級自然科試題
★請用 2B 鉛筆畫卡 ★每題 2.5 分,共 40 題 年 班 姓名: 座號:
1.( )演替是指自然環境裡隨時間的經過,生物族群內的組成變化。 A(O) B(X)
2.( )同種生物個體間的競爭關係較不同種生物個體間的競爭關係較小。 A(O) B(X)
3.( )負荷量為一個環境的資源能供養的所有族群的最大數量。 A(O) B(X)
4.( )能量不能在生態系中被再循環利用。 A( O) B( X)
5.( )太陽能是地球上所有生態系主要的能量供應來源。 A(O) B(X)
6.( )墾丁國家公園為我國第一座以珊瑚礁生態系保護為主的海洋國家公園。A(O) B(X)
7.( )台灣位於亞熱帶,具有高山草原,但缺乏沙漠生態系。 A(O) B(X)
8.( )生物間的互動關係不僅能維持生態平衡,也被科學家運用來控制生物族群的大小,此作法
稱為生物防治。 A(O) B(X)
9.( )河口生態系多為候鳥棲息地,消費者都以枯枝落葉為食。 A(O) B(X)
10.( )以生物放大作用觀點來看,肉食性動物體內不易分解的汙染物濃度會較草食性動物高。
A(O) B(X)
11.( )下列哪一種生物族群最不適合利用捉放法進行生物族群個體數量估算?
(A)魚塭的虱目魚 (B)校園內的松鼠 (C)操場上的蒲公英 (D)高雄柴山的獼猴。
12.( )大灣國中校園生態池內有 2隻巴西龜、8隻青蛙、7隻小金魚、3種水生植物和睡蓮,
請問生態池內有多少個生物群集? (A)21 個 (B)5 個 (C)4 個(D)1 個。
13.( )影響族群大小的因素有 (甲)出生 (乙)死亡(丙)遷入 (丁)遷出。
下列何種情況下族群個體數量能維持平衡 ?
(A)甲+乙 = 丙+丁 (B)甲+丙= 乙+丁 (C)甲+丁 = 乙+丙 (D)甲 = 乙+丙+丁
14.( )下列改善河川水質優養化的策略,何者最為有效?
(A)改變河川兩側農作物的種類 (B)河川內養殖大量的魚
(C)在河中種植能吸磷肥的植物 (D)防止附近住家、農田磷肥流入河中。
15.( )有關海洋生態系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淺海區和大洋區主要依海水深度作為區分
(B)潮間帶的生物必須適應潮汐的變化與海浪的衝擊。
(C)昆布等大型藻類為大洋透光區主要的生產者
(D)大洋區下層的消費者以上層水域沉降下來的生物殘骸為食。
16.( )小花蔓澤蘭是? (A)生產者 (B)初級消費者 (C)次級消費者 (D)分解者
17.( )下列何者會增加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含量?
(A)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氣體 (B)植物行光合作用
(C)植物行蒸散作用,水氣凝結成雨水 (D)海洋中珊瑚的造礁作用。
18.( )下列何種作用可讓生物體內的碳元素排至自然界中循環?
(A)蒸散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消化作用。
19.( )下列何者不是生物界的分解者? (A)香菇 (B)黏菌 (C)酵母菌 (D)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