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大灣國中 七年級 110 下學期 自然科學領域 自然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1017.09 KB
頁數
4
作者
ChiaHui HSIAO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6-12,离现在 3 13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第一頁-
高雄市大灣國民中學 110年度第二學期第 3次段考一年級自然科試
※在電腦卡畫卡作答 一年____ 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一、 單一選擇題 :每題 2 70
1.( )蚯蚓活動時會翻鬆土壤,有助於農作物的生長,下列關於蚯蚓的敘述何者正確? ()蚯蚓的身體柔軟細長屬於軟體動
()蚯蚓身體由頭、胸、腹三種體節構成 ()農夫可藉由有機栽種法與蚯蚓建立良好的共生關係 ()蚯蚓以土壤
中的腐植有機物為食,因此屬於分解者。
2.( )毛毛跟朋友到小琉球浮潛,看到了可愛的小魚穿梭在海葵之間,還有鮮豔的海星、會吐出內臟的海參以及海膽,四種生
物中,請問哪種與其他三種生物的親緣關係最疏遠 ()海星 ()海參 ()海葵 ()海膽。
3.( )毛毛浮潛完又餓又累,教練推薦他們一家海產店,他們馬上點了一份生魚片、三杯魷魚、炸鮮蚵、川燙鮮蝦、香蒜奶油
紅蟳、薑絲蛤蜊湯,以上幾道菜中的生物分類配對,何者正確?()魷魚-刺絲胞動物 (B)蛤蜊-軟體動物 ()-環節
動物 ()紅蟳-棘皮動物。
曉涵將脊索動物門的動物特徵資訊用表格做成筆記,試回答 4~6 題:
受精方式
生殖方式
呼吸器官
卵的
型態
體溫調控
體內
卵生
胎生
外溫
內溫
V
V
V
有殼
V
V
V
V
有殼
V
V
V
V
無殼
V
V
V(幼體)
V(成體)
無殼
V
V
V
無殼
V
4.( )依此表判斷,下列敘述何者錯誤()鴨嘴獸應屬於表中的甲這種生物 ()白耳畫眉應屬於表中的乙這種生物
()鯨魚應屬於表中的丙這種生物 ()臺灣山椒魚應屬於表中的丁這種生物。
5.( )表中戊應為下列哪一種動物? ()企鵝 ()鱷魚 ()彈塗魚 ()蝙蝠。
6.( )曉涵因翻倒水導致表中有兩處筆跡無法辨別,請問 1.2.處的正確資訊應如何?()體內受精;卵無殼 ()體內受
精;卵有殼 ()體外受精;卵無殼 ()體外受精;卵有殼。
7.( )()體內受精;()卵生;()肺延伸出許多氣囊;()骨骼中空且質輕堅硬;()內溫動物;()體表有羽毛,上述
鳥類的各項特徵,有哪些利於鳥類飛行? ()乙戊己 ()丙丁己 ()甲丙丁 ()甲乙戊。
8.( )下列特徵中,哪些是爬蟲類比兩生類更能適應陸生環境的原因?()具有肺;()體表有鱗片或骨板;()具有脊椎
骨;()產出體外的卵具有硬殼。 () ()乙丁 ()甲乙丙 ()乙丙丁。
9.( )關於哺乳類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蝙蝠是會飛行的卵生哺乳類 ()無尾熊具有育兒袋 ()鴨嘴獸是為胎盤
不發達的哺乳類 ()台灣也有原生種的卵生哺乳類和有袋類。
10.( )某生物最初由少數個體進入一個適合繁衍的生存環境,直到該族群達飽和狀態為止(即達最大負荷量),則該種生物於
此生活環境中的生長曲線最有可能為何? ()
()
()
()
11.( )有關族群的敘述,下列何者有誤 ()在自然開放的環境中,族群的大小會受生物以及非生物因素影響 ()當族群
的大小長時間來都在穩定範圍改變,代表該族群已達到環境負荷量 ()族群為同一時期,生活在同一地區的同種生物
()族群中的生物一定是和平相處,不會發生競爭關係。
12.( )若甲、乙兩種生物同時生活在同一棲地,其族群量變化如圖所示,則可能為哪兩種生物組合?其
之間的交互關係為何?()小花蔓澤蘭與本土種植物;競爭 ()稻禾鴨與福壽螺;掠食 ()
蚤與寵物狗;寄生 ()槍蝦與蝦虎魚;互利共生。
13.( )海洋中某掠食者與其獵物族群大小隨時間變化的關係如附圖所示。下列相關的敘述,何
者正確?()總能量:掠食者>獵物 ()掠食者與獵物數量會互相影響 ()獵物數量
增加時,掠食者數量受到威脅而減少 ()掠食者數量最多時,此時獵物的數量為最少。
14.( )生態系中的三種角色,負責將自然元素帶入和帶出生命世界的分別是哪兩種? ()生產
者與分解者 ()生產者與消費者 ()消費者與分解者 ()分解者與生產者。
1
2
Created by free version of DocuFreezer
-第二頁-
15.( )關於能量金字塔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愈接近塔頂的生物,生物的數量愈多 ()愈接近塔頂的生物,所含的
總能量愈多 ()在能量塔中,每高一個階層,就有能量會散失,只有約
10
的能量能傳遞上去 ()一般說來,愈接
近金字塔底部的生物個體,得到能量較多,因此體型較大。
16.( )如圖為某生態系的食物網,關於此食物網內生物間的關係,下列敘述何者最合理? ()甲和乙
屬共生關係 ()丙的數量增加,有利於戊生存 ()丁的數量減少,不影響戊生存 ()戊和
庚同時為掠食和競爭關係。
17.( )承上題,此食物網是由多少條食物鏈所組成?() 4 () 5 () 6 () 7
18.( )16.題,若甲、乙為生產者,哪種生物既是初級消費者也是次級消費者?
A)丙 B)己 C)庚 D)戊。
19.( )16.題,食物網中各類生物總能量的比較,何者不正確()甲的總能量>己的總能量 ()己的總能量>丙、戊相
加的總能量 ()庚所含總能量最少 ()乙的總能量>丁的總能量
20.( )若將這個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總重量,依食物鏈階層往上堆積,形成的食物塔的圖形將類似下列何者?
()
()
()
()
21.( )2009 8月,台灣南部發生嚴重水災,山區很多的樹木被土石流沖毀都死亡了,原本居住在山林中鳥類、昆蟲與其
他哺乳類等消失了,許多山頭變成一片黃土。不久後,慢慢的草出現了,漸漸的雜草叢生,昆蟲回來了,一段時間後,
灌木回來了,雜草也漸漸被灌木所取代,多年後再訪,喬木也回來了,生物們也回來了,大家都回來了,這曾被大水沖
掉的森林又復活了……」以上為某登山客的隨手雜記,請問這段文章是在描述下列何種現象? ()族群的遷移 ()
群集中生物間的關係 ()消長或演替 ()森林景象四季的變化。
22.( )阿呆跟著學校校外教學來到台灣的一處風景區,他聽著導覽介紹此地的生物有紅樹林、蝦、招潮蟹、彈塗魚、候鳥等。
試問其最可能出現在臺灣的哪一個生態區? ()台江曾文溪口濕地 ()花蓮七星潭 ()墾丁海邊 ()澄清湖。
23.( )承上題,阿呆聽著導覽覺得相當有趣,看似單調的環境卻隱藏著各種不同的生物,尤其此處更是許多候鳥重要的渡冬繁
殖地,請問此現象屬於生物多樣性中的哪一種層次? ()遺傳多樣性 ()物種多樣性 ()生態系多樣性 ()生物
圈多樣性。
24.( )22.題,學校發下的學習單中,請同學都必須完成一項簡易的生物族群估算,阿呆與組員們決定使用「樣區法」來計
算眼前小排水溝中的大彈塗魚,他們把小溝渠劃分為九小區,其中第 5區有 11 隻大彈塗魚,第 9區有 8隻,第 2區也有
8隻,請問以他們調查的結果,整條小溝渠約有多少隻大彈塗魚? ()
11
()
81
()
99
()
117
隻。
25.( )老張退休後在四草橋下擔任水鳥義務保育及解說員,他想知道有多少高蹺鴴生活在此濕地,於是使用捉放法研究,他捉
200 隻高蹺鴴做記號後野放,十天後再捉了
500
隻高蹺鴴,結果 80 隻有記號,由此可知高蹺鴴的總數應大約為多少
隻? ()
100000 ()12500
()
1250 ()
3000
隻。
26.( )金門景點-建功嶼,又被稱作為金門版摩西分海,往海中有一條可連結到建功嶼的礁石道路,此道
路每日都會因海水漲落而露出或淹沒。下列有關此道路與此生態系的描述何者正確?()此道路是
在潮間帶的範圍內 ()此區的生產者為浮游藻類 ()此道路受潮汐變化影響,生物種類稀少
()此區退潮後露出的部分稱為大陸棚。
27.( )大雄想將美麗的寶島台灣推薦給國外的好友傑夫,關於他對台灣國家公園的描述,下列哪一項有錯()在陽明山國家
公園可觀賞火山景觀並享受泡溫泉的樂趣 ()在墾丁國家公園可經常欣賞到跳出水面的鯨豚 ()在玉山國家公園擁
有台灣美麗的高山森林生態系,可看見許多特有種生物,例如山椒魚 ()在金門國家公園可看到歷史古蹟外,也能欣
賞到許多鳥類。
28.( )遠在美國的傑夫聽到台灣國家公園的美,因此開始搜尋台灣森林的資料,而從資料中了解到台灣也存在著許多盜伐珍貴
樹種的不肖人士(山老鼠),他們將盜採來的木頭私下進行交易,這樣的作為是違反哪一個公約的規定? ()拉姆薩公約
()生物多樣性公約 ()華盛頓公約 ()京都議定書。
29.( )金寶螺與小龍蝦這些好聽的名稱,其實也就是常見的外來種「福壽螺」和「美國螯蝦」,他們的引進起先是養殖作為食
用,然而國人普遍不喜愛,因此也就造成養殖業大量放生,下列關於福壽螺和美國螯蝦對台灣環境的影響,何者錯誤
()可增加當地的物種數量 ()成為優勢的水生動物 ()對原來生活在水田、池塘和河溝中的其他生物造成嚴重威
()使原有生態系發生改變。
-第三頁-
阿土伯一退休,他決定要來一趟環遊世界旅行,請跟著阿土伯的遊記,試回答下列 30~34
30.( )首先他來到了南非
克魯格國家公園進行生態旅遊,因為他怕之後這些草原物種可能會越來越少,一日在公園某處發現
草原中有一大群斑馬與牛羚,一群大象在河邊喝水玩耍,身上還跟著一些鳥類,幾隻長頸鹿躲在樹叢中吃葉子,而附近
的草叢中也有獅群慵懶的休息,正好有隻獵豹正盯著這群動物,準備進行捕獵。根據上述,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停在象群中的鳥類可組成
1
個族群 ()這草原中的動物可組成
7個族群 ()這草原中的動物可組成
1
個群集 ()
這草原中的動物可組成 7個群集。
31.( )看完草原生物,阿土伯繼續往北非沙漠區旅行,經由導覽解說,才知道原來這裡的生物為了克服沙漠艱困的環境,都演
化出一套生存法則,下列哪一種適應機制不屬於 ()小型哺乳類多穴居 ()植物有肥厚根、莖或葉儲水 ()
蟲類有堅厚的角質層來防止水分流失 ()多產尿來排除多餘鹽分。
32.( )遊完了非洲,下一站阿土伯要來一趟豪華郵輪之旅,從地中海出發到外海後,一眼望去四面全是無止境的藍色大海,根
據此處大洋區上、下兩層水域生態系,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大型藻類例如昆布是上層的主要生產者 ()下層的
消費者以上層水域沉降下來的生物屍體為食 ()大洋區下層水域為陽光不易到達的無光區 ()鯨豚多生活在上層水
域,角色為次級或高級消費者。
33.( )途中阿土伯感到有些餓了,來到餐廳裡看著菜單上各種美味的料理,若考量生物放大作用及對海洋資源的永續利用,建
議阿土伯點下列哪道料理呢? ()頂級厚切黑鮪魚上腹生魚片套餐 ()極品海鮮鮑魚鯊魚魚翅羹套餐 ()特選時
令肥美烤秋刀魚套餐 ()純淨無毒的磷蝦銀魚(吻仔魚)丼套餐。
34.( )阿土伯搭乘的郵輪繼續前往北歐三國與冰島,因為他想親眼目睹旅遊節目介紹的極光到底有多美,但觀賞極光爆量的時
間都必須在冬季晚上,風大又冷,平均氣溫都在攝氏零度以下,根據阿土伯當前所在的環境與生態系描述,下列何者
()溫度極低,凍原區降水稀少,地表多為矮小的蘚苔類植物與地衣 ()多數哺乳動物有很厚的皮毛與脂肪層
()水氣充足的區域可形成裸子植物為主的針葉林生態系 ()此區兩生類與爬蟲類物種豐富。
35.( )有關人類與自然環境,下列何者錯誤()自然資源的開發,應與生態保育並重 ()自然資源有限,不可予取予求
()人定勝天,人類可改變自然生態原有運作方式,使環境更適合人類生存 (D須有效控制人口問題方能與其他生物和
平共存。
二、 閱讀題組 :每題 3 30
() 自然界的碳元素在大氣、陸地、海洋和生物之間不停的循環,其主要途徑如圖所示。(註:CO2
為二氧化碳)
36.( )生產者將二氧化碳轉換合成養分的過程,可用來表示附圖中哪一途徑的化學反應? ()途徑甲 ()途徑乙 ()
徑丙 ()途徑丁。
37.( )根據附圖,下列何種化學反應可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燃燒化石燃料 ()植物的光合作用 ()動物的呼吸
作用 ()細菌分解有機物。
38.( )由於人類大量燃燒化石燃料,使得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急遽上升,不僅增強了溫室效應也造成暖化及極端氣候等問題,
近年來環境教育不斷鼓勵民眾一同參與「綠色行動」愛地球,下列何者為不適當的環保行為? ()自備環保餐具、購
物袋,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袋與免洗餐具 ()垃圾不分類 ()購買貼有節能環保標章的家電 ()多搭乘大眾交通
工具減少碳足跡。
() 不管你對昆蟲是喜歡還是恐懼,有件事你非認清不可:其實,你一直都跟昆蟲們住在一起。
蚊子的幼蟲、蛹都是在水中度過,家中室內的花瓶、冰箱底下的水盤,或者放很久的積水容器,都有機會看到!尤其是
白線斑蚊、埃及斑蚊,牠們偏愛選擇在人工的積水容器內產卵。近年來氣候變遷和全球化共同加劇了蚊子帶來的威脅,經由
-第四頁-
蚊子傳播的疾病在許多地方變成越來越普遍的問題。曾經有一度人類似乎快要戰勝蚊子,一種無色無味的強效殺蟲劑 DDT
(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烷) 被許多住家、農場及軍事基地大量噴灑,在某些瘧疾嚴重肆虐的地區成就了瘧疾消失的奇蹟。然而,
DDT 會累積在魚類、植物以及哺乳類的脂肪組織,在整個食物鏈肆虐。白頭海鵰、魚鷹和隼等鳥類吃了受 DDT 污染的魚後所
產下的蛋變得脆弱,使得這些鳥類的數量大為減少,影響程度令人驚心。
蜚蠊瘦蜂:是一種寄生性的蜂類,雖然大小類似蒼蠅,但假若在家裡發現了牠們,怕蟑螂的你,請善待牠們,因為蜚蠊
瘦蜂是不折不扣的蟑螂殺手!這種蜂專門以蟑螂卵為寄生對象,因此能夠減少蟑螂的數量。牠們生著一對藍色具光澤的眼
睛、纖細的「腰部」,扁扁的腹部總是隨時擺動著。覓食時,時而飛行,時而於地面爬行。已知蜚蠊瘦蜂的寄主有澳洲蜚
蠊、美洲蜚蠊、棕色蜚蠊、家屋斑蠊等。
(泛科學:十種一直在你身邊的昆蟲室友,2016;科學人:全球滅蚊行動,2018)
39.( )蚊子與蜚蠊瘦蜂皆為家中常客,屬於節肢動物門,是因為具有下列哪項特徵,故歸為昆蟲綱? ()有外骨骼 ()
長過程會經歷蛻皮 ()沒有脊椎骨 ()具有三對步足。
40.( )小小的蚊子卻是許多病原體的傳播者,例如瘧疾、登革熱,如果想用生物防治的方式減少蚊子的數量,下列哪一種方式
最適合? ()在水缸或是溝渠中放養孔雀魚 ()將海水引入地下水體,使水質鹽化 ()大量噴灑最快速有效的 DDT
()大量引進美國牛蛙吃蚊蟲。
41.( )文中的蜚蠊瘦蜂與蜚蠊,在生物間互動的利害關係屬於哪一組?()關係 W ()關係 X ()關係 Y ()關係 Z
42.( )承上題,此組生物間的關係與下列哪一組關係類似? ()地衣中的真菌與
藻類 ()海龜與鮣魚 ()黑殭菌與椿象 ()草蛉幼蟲與蚜蟲。
43.( )文中闡述早期大量使用的 DDT 的生態問題,在「鳥類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蝦米吃水藻。」此一食物鏈,何種生物體內累積的 DDT 濃度最高?是為何種作
用? ()鳥類;生物放大作用 ()小魚;物質循環 ()蝦米;能量流動 ()水藻;優養化。
() 一種訴求「在地生產、在地消費」,讓消費者體驗食物如何從農場上到餐桌的低碳新食尚運動,最近在台灣各地發
酵。農夫用最直接、短距離的食物旅程,讓消費者直接購買在地生產季節的食品,不但建立農民與生產者之間的信任,也是
用消費保護環境的具體展現。
其實早在北美,這種「地產地消」的運動,早如火如荼地進行著。2005 3 月,兩名住在溫哥華的加拿大人史密絲
和麥金諾即發起「百哩飲食」(100 Mile Diet)運動,下定決心要讓自己日常生活的飲食材料,來自溫哥華周圍 100
(相當 160 公里)所生產。他們引用《世界觀察》的數據,發現今日北美每個人吃的食物,都可能來自 2400 公里以外所
生產的。和 1980 年相比,餐桌上本地食物的比例,減少了 1/4,取而代之的是經過長途運輸的進口食物,這意味著每頓飯
多產生 17 倍的二氧化碳。他們推估,若消耗每公升汽油會排放 2.2 公斤的二氧化碳計算,食用由大西洋國家進口的蘋
果,每公斤排放的二氧化碳約為 400 公克,但食用 1 公斤的產地蘋果卻只會產生 20 公克。同樣地,若食用進口 250
克的歐洲奶油,會消耗 500 克的二氧化碳,但食用在地生產同樣重量的奶油,只會消耗 10 公克的二氧化碳。
在地生產與在地消費不但有助於減少食物在運輸途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若是農業生產可以採取有機方式栽種,不但
有助減少大量施用化學肥料所產生的甲烷,如果連施用的有機肥料也在地生產,更大幅減少農業生產對於溫室效應帶來的衝
擊。 (文章摘錄自 2008 環境資訊中心,作者:汪文豪)
44.( )「地產地消」的描述,何者有誤 ()在地生產季節的食品 ()最短距離的食物旅程 ()建立農民與生產者之間
的信任 ()發源地為歐洲。
45.( )2005 年與 1980 年相比較,每頓飯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差多少?() 2.2 公斤 () 17 () 500 () 1.5
【試題結束,請再次檢查。】
Created by free version of DocuFreezer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