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民族國中 七年級 108 下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459.04 KB
頁數
3
作者
teach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04-21,离现在 5 19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4
民族國中 108 年第三學季七年級歷史科試題
姓名:
一、單選題
( )1. 「十日總統」是譏笑「臺灣民主國」的棄職總
統,不顧臺民的安危只顧自己性命的作為。此
諷刺對象為下列何者? (A)余清芳 (B)劉永
(C)唐景崧 (D)丘逢甲
( )2. 美玲為了做歷史報告便上網查詢「唐景崧」
「藍地黃虎旗」「劉永福」等人名。她的報告
標題最有可能為何? (A)中法戰爭中的抗法英
(B)抗拒日軍的臺灣民主國 (C)臺灣抗荷
事件 (D)勇敢對抗國民政府的臺灣英雄
( )3. 由於不滿日人占有臺灣,以致抗日行動層出不
窮。下列抗日事件,依發生時間先後排列,何
者正確?()社事件()苗栗事()西來庵
事件 (A)甲丙乙 (B)甲乙丙 (C)乙丙甲 (D)
丙乙甲
( )4. 西元 1915 發生了具有宗教性質的抗日事件
西來庵事件此事件是由何人所領導? (A)
羅福星 (B)莫那魯道 (C)劉永福 (D)余清芳
( )5. 有一首描寫日治時期某一事件的新詩:「兄弟
們!來!來!來!和他們一拼!憑我們有這一
身,我們有這雙腕,休怕他們毒氣、機關槍!
休怕他飛機!爆裂彈!來!和他們一拼!」這
個事件造成了何種影響? (A)導致臺灣民主國
抗日失敗 (B)促使臺灣知識分子投入社會運動
(C)讓總督府對臺灣舊有習俗進行全面的調查
(D)促使殖民政府重新檢討原住民的政策
( )6. 「我家犯法,鄰居亦難逃株連。」這是日治時
期,除了警察制度外,另一項維持社會秩序的
有力制度,也使得日治期間戶口普查甚為完
上述應是下列哪種制度? (A)保甲制 (B)
結首制 (C)九族制 (D)警備制
( )7. 以原住民的觀點研究臺灣歷史的發展,下列敘
述何者為非? (A)荷蘭人協助平埔族發展文字
系統
新港文字 (B)日治時期原住民的小孩
進入「蕃人公學校」學習 (C)原住民因為參與
漢人的武裝抗日行動而導致霧社事件 (D)日本
人曾經藉口原住民殺害琉球人而發動戰爭攻打
臺灣
( )8.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臺灣的最高長官稱為什
麼? (A)總統 (B)總督 (C)巡撫 (D)警察
( )9. 「我家犯法,鄰居亦難逃株連」,這是日治時
期,除了警察制度外,另一項維持社會秩序的
有力制度,也使得日治期間戶口普查甚為完
上述是指哪種制度? (A)保甲制 (B)結首
(C)九族制 (D)警備制
( )10. 曾艾孝是日治時期的臺灣人他平常主要的工
作是監督修橋鋪路宣達政策救災等他的
身分應是下列何者? (A)保正 (B)教師 (C)
警察 (D)憲兵
( )11. 日本統治時期,小林躋造總督曾說:「臺灣無
論在政治、經濟和國防上都與我國有重大關
倘若此地居住的日本人(指臺灣人)沒有
作為日本人應有的精神思想惜力謀私僅披
著日本人的假面具,政治、經濟方面暫且不
國防上便如坐在火山口上於是全力推
動哪項政策要求臺人在精神和生活層面都要
變成純粹的日本人? (A)無方針主義 (B)
進政策 (C)內地延長主義 (D)皇民化運動
( )12.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對臺政策開始有了轉
改派文官出任臺灣總督並採行內地延長
主義。上述「內地」是指哪裡? (A)中國大
(B)日本 (C)滿洲國 (D)臺灣本地
( )13. 有一首歌曲《榮譽的軍伕》是日治時期日本為
激發臺灣人「愛國」情操所改編的時代歌曲,
其中部分的歌詞是「獻給天皇我的生命
了國家,不會憐惜……如要凋謝,必做櫻花;
我的祖父榮譽軍伕……這應該是日本統
治臺灣的哪個階段? (A)鎮壓抗日階段 (B)
同化政策時期 (C)內地延長主義階段 (D)
民化運動時期
( )14. 日治時期,日本治臺的三大基礎方針為:()
武力鎮壓()內地延長主義()皇民化運動
上順序為何? (A)甲→乙→丙 (B)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 )15. 研究生阿欽想要了解日治時期臺灣風俗法制
習慣與原住民文化圖書館查詢資料時
現許多日本學者所留下的紀錄日治時期
本人調查臺灣風俗習慣的原因為何? (A)
完成一本「臺灣走透透」的旅遊書籍 (B)了解
臺灣舊有習慣有助總督府施政參考 (C)純粹
為了學術研究 (D)尊重並了解異國文化的表
( )16. 日治時期,總督府為了配合殖民政策的需要,
積極推動哪些經濟政策?()調查人口與土地
()統一貨幣度量衡()完成鐵路電氣化()
擴建港口 (A)甲乙丙 (B)甲乙丁 (C)乙丙丁
(D)甲乙丙丁
( )17. 臺灣歷史上重大的「交通建設」,下列敘述何
者正確? (A)清領時期沈葆楨架設安平至旗
後之間的電報線 (B)丁日昌在臺北設郵政總
各要地設站 (C)劉銘傳開始在臺灣興築鐵
通車範圍可由基隆至臺中 (D)日本殖民
統治時期總督府整建基隆港和高雄港成為現
代化的大港
( )18. 力宏參加「橋仔頭文化工作室」的活動參觀
糖廠,解說員告訴大家:「這是臺灣第一座新
式製糖廠此後臺灣製糖業篷勃發展成為糖
2/4
業王國……製糖業成為日治時期最具代表
性的產業與下列哪項政策有關? (A)公地放
領,士地重畫 (B)南進政策,工農並重 (C)
農業臺灣工業日本 (D)農地農有農耕農享
( )19. 清領時期與日治時期其共同擁有的農業建設
之一為何? (A)建立現代化糖業 (B)進行林
野調查 (C)改良稻作 (D)興修水利
( )20. 日治時期哪項水利設施的興建為嘉南平原
的農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A)日月潭水
力發電所 (B)嘉南大圳 (C)桃園大圳 (D)
堡圳
( )21. 日治前期的臺灣物產「大甲帽」「福爾摩
沙茶」都馳名海外而此時日本對臺灣的經濟
政策口號為何? (A)農業南洋工業臺灣 (B)
南進政策 (C)工業日本,商業臺灣 (D)農業
臺灣,工業日本
( )22. 日本治臺之初經濟政策採取「農業臺灣
業日本」的方針何以後期轉變為「農業南洋
工業臺灣」的發展策略? (A)擴大武力鎮壓動
(B)臺灣農業升級的衝擊 (C)為臺灣民眾
的未來著想 (D)配合日本南進政策的需要
( )23. 「二林事件」的發生是因為二林蔗農與林本源
製糖會社爆發衝突所致這是因為當時日本政
府實施了什麼措施? (A)指定蔗農人數
(B)指定原料採收區域 (C)指定會社雇用農工
(D)指定糖廠監督蔗農
( )24. 臺灣史上何時開始實施義務教育規定學齡兒
童皆須入學? (A)鄭氏治臺時期 (B)清領時
(C)日治時期 (D)中華民國時期
( )25. 阿謙的爺爺是日據時代的人一心夢想能在臺
北帝國大學念書可惜事與願違只好將這個
多年的心願寄託在阿謙身上而今年大學指考
他果然沒有辜負爺爺的期待順利考上阿謙
今年將成為哪所大學的新鮮人? (A)臺灣師
範大學 (B)臺灣大學 (C)臺北大學 (D)東京
帝國大學
( )26. 林秋子是日治時期即將進入中學的學生為了
將來能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所以她想報考的
學校應是下列何者? (A)中央研究所 (B)
北帝國大學 (C)高等女學校 (D)師範學校
( )27. 1913 年,臺北縣「土城公學校」自板橋公學
校獨立出來就讀該校的學生多為何人? (A)
日本人 (B)原住民 (C)臺灣人 (D)外國人
( )28. 臺北帝國大學的設立目的為何? (A)滿足臺
灣人繼續深造的心願 (B)大學為教育體制之
(C)滿足在臺灣的日本人的升學需求 (D)
地方建設的項目之一
( )29. 下列有關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制度的描述何者
正確? (A)臺灣人民和日人的教育機會平等
(B)初等教育以私立學校為主 (C)中等教育重
視實用原則 (D)蕃童教育修業期限為六年
( )30. 臺灣早期以陰曆記日,並做為日常活動的依
直到何時才開始改用陽曆推動星期制?
(A)鄭氏治臺 (B)清領時期 (C)日治時期 (D)
中華民國在臺灣
( )31. 根據下列哪些現象可以看出日治時期日人
高唱「皇民化」只是一種手段並非真正平等
對待臺灣人?()各種傳染病蔓延於臺灣各地
()半數議員仍由官方指定()臺灣人當兵多
做軍伕()高等教育上日臺未能平等共學 (A)
甲乙丙 (B)乙丙丁 (C)甲乙丁 (D)甲丙丁
( )32. 彩華利用假日和父母去北投參觀「溫泉博物
館」,得知當年殖民政府以七萬元日幣興蓋此
一壯麗的「北投溫泉公共浴場」。當初興建的
目的是為了建立什麼? (A)守法觀念 (B)
生觀念 (C)守時觀念 (D)學術研究
( )33. 臺灣經過日本五十年的統治民眾在許多觀念
上發生許多變化其中未包含哪方面的改變?
(A)審美觀 (B)時間觀 (C)守法觀 (D)家族觀
( )34. 附表為日治前後,臺灣地區的人口數變遷表。
日本統治後半期人口增加的因素為何? (A)
打仗需要人力政府鼓勵臺灣人多生育以增
產報國 (B)衛生習慣提升糧食充裕使得死
亡率降低 (C)社會趨向安定臺灣人不想再用
武力抗爭,所以死傷人數減少 (D)臺灣實施
「內地延長主義」有許多日本人移民到臺
年代
人口數
增減率
1895
300
1896
260
13
1905
303
1965
660
154
( )35. 新聞報導中常見臺灣的農民或工人因受到不
公的對待而組織團體向政府爭取權益並進
行罷工上述情形最早出現於何時? (A)清領
前期 (B)日治時期 (C)清領後期 (D)戰後臺
( )36. 臺灣民眾首次得以自行選出半數地方議會的
議員,是與哪個團體的努力直接相關? (A)
臺灣文化協會 (B)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C)
灣共產黨 (D)臺灣民眾黨
( )37. 1920 年代臺灣的知識分子在下列何人的領
導下進行「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A)
唐景崧、丘逢甲 (B)羅福星、余清芳 (C)
田與一、磯永吉 (D)林獻堂、蔣渭水
( )38. 爺爺跟孫子志強說道:「日治時期,我參與臺
灣首次的地方代表選舉用選票支持心目中理
想的候選人請問:此情景應發生在下列哪
個年代?(A)1900 年代 (B)1910 年代
(C)1920 年代 (D)1930 年代
3/4
( )39. 日治時期,蔣渭水曾寫作一篇《臨床講義》
針對當時臺灣現狀開立一份診斷書其中部分
內容如下:
他開這個處方的目的何在? (A)要求臺灣人
參與政治 (B)希望成為真正的日本人 (C)
總督府爭取自治權 (D)希望以文化活動喚起
民智
( )40. 有關 1930 年代總督府所辦理地方民代選舉之
實際情形哪個描述與史實不符? (A)議員半
數官派半數民選 (B)選民資格受限僅有少
數男性公民有投票權 (C)是臺灣人參與的第
一次選舉 (D)臺灣達成全面的地方自治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