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頁/共4頁
業王國……。」製糖業成為日治時期最具代表
性的產業,與下列哪項政策有關? (A)公地放
領,士地重畫 (B)南進政策,工農並重 (C)
農業臺灣,工業日本 (D)農地農有,農耕農享
( )19. 清領時期與日治時期,其共同擁有的農業建設
之一為何? (A)建立現代化糖業 (B)進行林
野調查 (C)改良稻作 (D)興修水利
( )20. 日治時期,哪項水利設施的興建,為嘉南平原
的農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A)日月潭水
力發電所 (B)嘉南大圳 (C)桃園大圳 (D)八
堡圳
( )21. 日治前期的臺灣物產,像「大甲帽」、「福爾摩
沙茶」都馳名海外。而此時日本對臺灣的經濟
政策口號為何? (A)農業南洋,工業臺灣 (B)
南進政策 (C)工業日本,商業臺灣 (D)農業
臺灣,工業日本
( )22. 日本治臺之初,經濟政策採取「農業臺灣,工
業日本」的方針,何以後期轉變為「農業南洋,
工業臺灣」的發展策略? (A)擴大武力鎮壓動
亂 (B)臺灣農業升級的衝擊 (C)為臺灣民眾
的未來著想 (D)配合日本南進政策的需要
( )23. 「二林事件」的發生是因為二林蔗農與林本源
製糖會社爆發衝突所致,這是因為當時日本政
府實施了什麼措施? (A)指定蔗農人數
(B)指定原料採收區域 (C)指定會社雇用農工
(D)指定糖廠監督蔗農
( )24. 臺灣史上何時開始實施義務教育,規定學齡兒
童皆須入學? (A)鄭氏治臺時期 (B)清領時
期 (C)日治時期 (D)中華民國時期
( )25. 阿謙的爺爺是日據時代的人,一心夢想能在臺
北帝國大學念書,可惜事與願違,只好將這個
多年的心願寄託在阿謙身上,而今年大學指考
他果然沒有辜負爺爺的期待,順利考上。阿謙
今年將成為哪所大學的新鮮人? (A)臺灣師
範大學 (B)臺灣大學 (C)臺北大學 (D)東京
帝國大學
( )26. 林秋子是日治時期即將進入中學的學生,為了
將來能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所以她想報考的
學校應是下列何者? (A)中央研究所 (B)臺
北帝國大學 (C)高等女學校 (D)師範學校
( )27. 1913 年,臺北縣「土城公學校」自板橋公學
校獨立出來。就讀該校的學生多為何人? (A)
日本人 (B)原住民 (C)臺灣人 (D)外國人
( )28. 臺北帝國大學的設立目的為何? (A)滿足臺
灣人繼續深造的心願 (B)大學為教育體制之
一 (C)滿足在臺灣的日本人的升學需求 (D)
地方建設的項目之一
( )29. 下列有關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制度的描述何者
正確? (A)臺灣人民和日人的教育機會平等
(B)初等教育以私立學校為主 (C)中等教育重
視實用原則 (D)蕃童教育修業期限為六年
( )30. 臺灣早期以陰曆記日,並做為日常活動的依
據。直到何時,才開始改用陽曆,推動星期制?
(A)鄭氏治臺 (B)清領時期 (C)日治時期 (D)
中華民國在臺灣
( )31. 根據下列哪些現象,可以看出日治時期,日人
高唱「皇民化」只是一種手段,並非真正平等
對待臺灣人?(甲)各種傳染病蔓延於臺灣各地
(乙)半數議員仍由官方指定(丙)臺灣人當兵多
做軍伕(丁)高等教育上日臺未能平等共學 (A)
甲乙丙 (B)乙丙丁 (C)甲乙丁 (D)甲丙丁
( )32. 彩華利用假日和父母去北投參觀「溫泉博物
館」,得知當年殖民政府以七萬元日幣興蓋此
一壯麗的「北投溫泉公共浴場」。當初興建的
目的是為了建立什麼? (A)守法觀念 (B)衛
生觀念 (C)守時觀念 (D)學術研究
( )33. 臺灣經過日本五十年的統治,民眾在許多觀念
上發生許多變化,其中未包含哪方面的改變?
(A)審美觀 (B)時間觀 (C)守法觀 (D)家族觀
( )34. 附表為日治前後,臺灣地區的人口數變遷表。
日本統治後半期,人口增加的因素為何? (A)
打仗需要人力,政府鼓勵臺灣人多生育,以增
產報國 (B)衛生習慣提升,糧食充裕,使得死
亡率降低 (C)社會趨向安定,臺灣人不想再用
武力抗爭,所以死傷人數減少 (D)臺灣實施
「內地延長主義」後,有許多日本人移民到臺
灣
( )35. 新聞報導中常見臺灣的農民或工人因受到不
公的對待,而組織團體向政府爭取權益,並進
行罷工。上述情形最早出現於何時? (A)清領
前期 (B)日治時期 (C)清領後期 (D)戰後臺
灣
( )36. 臺灣民眾首次得以自行選出半數地方議會的
議員,是與哪個團體的努力直接相關? (A)
臺灣文化協會 (B)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C)臺
灣共產黨 (D)臺灣民眾黨
( )37. 1920 年代,臺灣的知識分子,在下列何人的領
導下進行「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A)
唐景崧、丘逢甲 (B)羅福星、余清芳 (C)八
田與一、磯永吉 (D)林獻堂、蔣渭水
( )38. 爺爺跟孫子志強說道:「日治時期,我參與臺
灣首次的地方代表選舉,用選票支持心目中理
想的候選人。」請問:此情景應發生在下列哪
個年代?(A)1900 年代 (B)1910 年代
(C)1920 年代 (D)1930 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