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27. ( ) 關於菌根菌的描述,下列何項應該較為不妥?
(A) 菌根菌能協助植物抵抗乾旱環境 (B) 菌根菌細胞應該具有細胞壁,但無葉綠體
(C) 菌根菌能協助植物吸收需要的礦物質 (D) 菌根菌能兼行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
VIII. 榕果中的動物很多,就像一個小小世界。榕果小蜂吃住都在榕果裡頭,不過他用幫忙榕果授粉來付租金,不像也住在裡
頭的寄生蜂白吃白住。除此之外,鞘翅目的昆蟲、線蟲、介殼蟲等也會聚集過來,吃榕果飽餐一頓,可是得小心眼尖的紅
嘴黑鵯,一嘴逮到腹中。不過榕樹要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還得靠也吃榕果的麻雀之類的饕客,協助傳播種子。試根據本
文回答下列問題。
28. ( ) 已知金龜子屬於鞘翅目昆蟲,則紅嘴黑鵯和金龜子的利害關係為何?
(A) 對前者有利,對後者有害 (B) 對前者有害,對後者有利 (C) 對兩者都有利 (D) 對兩者都有害。
29. ( ) 試問榕果和榕果小蜂的關係稱為何? (A) 捕食 (B) 寄生 (C) 互利共生 (D) 競爭。
IX. 我們經常聽到熱帶雨林這個名詞,但很多人卻不知道溫帶也有雨林,溫帶雨林是特殊的海洋性氣候所造成的,因為稀少
且生物多樣性豐富而彌足珍貴。不過因為溫帶雨林地處沿海,交通便利,人類活動頻繁,所以更容易被破壞。世界上一半的
溫帶雨林已經毀滅,現存面積最大的一片,位於 加拿大 卑詩省沿海,佔全世界溫帶雨林的四分之一,森林中最具代表性的
野生動物就是大熊,也因此得到大熊雨林的稱號。
大熊雨林每平方公里的生物量,比熱帶雨林還高兩倍,森林中有高達百公尺、樹齡千年的參天古木,氣勢恢弘,這些中
上層的喬木樹幹附生許多的地衣和苔蘚,是溫帶雨林的一大特色。由於環境潮溼,所以這裡的植物根系通常不深,雨林中可
見許多被強風吹倒的朽木。不過,這些有機的腐植質,不但提供了小生物許多躲藏處,也為其他植物提供了養分,這也是為
什麼溫帶雨林充滿無限生機的祕密之一。
美國 國家科學院學報發表了關於世界森林碳儲量的最新研究:「溫帶雨林比熱帶雨林能儲存更多的碳」。這對通過保
護森林、努力減輕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30. ( ) 從上文中可以知道,溫帶雨林的形成與特色應該不包括何者?
(A) 溫帶雨林環境潮溼,許多植物的根系相當紮實且廣又深
(B) 溫帶雨林多半在中緯度的沿海地帶,受海洋性氣候調節
(C) 該生態系雨量豐富,以樹木為主要植被
(D) 溫帶雨林高大樹木的樹幹上附著許多蘚苔類與地衣。
31. ( ) 下列關於溫帶雨林生態系的描述何項錯誤?
(A) 溫帶雨林生態系緯度較高,較少人為破壞 (B) 全球面積最大的溫帶雨林在加拿大
(C) 保護溫帶雨林,對氣候變化有所助益 (D) 溫帶雨林生態系的生物量比熱帶雨林還高
X. 在海洋生物群落中,從細菌或藻類開始,經草食動物至各級肉食動物,依次形成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營養關係稱為食物
鏈。食物鏈的結構有些像金字塔:第一級是由數量驚人的海洋浮游藻類構成的,是食物鏈金字塔的最基礎部分,通過光合作
用生產出碳水化合物和氧氣,是海洋生物生長的物質基礎;食物鏈的第二級是海洋浮游動物,他們以海洋浮游藻類為食;第
三級是攝食浮游動物的海洋動物;第四級則是海洋中的食肉類動物例如金槍魚和鯊魚等,他們處在金字塔的最高層。
食物鏈每升高一個層次,有機物質和能量就有很大的損失。食物鏈的層次越多,總體效率就越低。因此,處於食物鏈層
次越高的動物,其相對數量越少;相反地,處於食物鏈層次越低的動物,其相對數量越多。這就構成了生物量和能量的金字
塔。生態學中有所謂的 1/10 定律,也就是食物鏈每傳一層能量就會散失 9/10,聽起來很可怕;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吃下去
的食物,並無法完完全全地被轉換成可利用的能量,但最大宗被損失掉的原因是變成散亂的熱能。
32. ( ) 磷蝦算是海洋生態系大宗的浮游動物,你認為他可能的生態角色為何?
(A) 生產者 (B) 初級消費者 (C) 次級消費者 (D) 分解者。
33. ( ) 一般說來,矽藻、南極蝦、鮭魚、鯊魚四種生物,何者在海洋中的數量最少?
(A) 矽藻 (B) 南極蝦 (C) 鯊魚 (D) 鮭魚。
34. ( ) 閱讀本文後,我們可以得到的訊息應該不包括下列何項?
(A) 海洋中的含氧量,跟浮游藻類有直接相關 (B) 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關係連起來稱作食物鏈
(C) 攝食浮游動物的動物,可稱為次級消費者 (D) 海洋所有區域的生態系,生產者皆為藻類。
XI. 目前科學家在海底發現最豐富的生態系,幾乎都在海底熱泉的噴口(又稱海底煙囪)附近。像是在西元 1977 年間於加
拉巴哥群島外海的海底煙囪附近,就發現了令人震驚的大型生物群,其中有長度超過三公尺的管蠕蟲、寬度超過 30 公分的
蚌殼、大量的蝦和貽貝,以及不停擺動的麵條蟲。這麼豐富的生態系,竟然全靠巨量的嗜熱細菌,這個人類前所未聞的養分
製造機制,即利用化學合成作用支撐起來的。
這些細菌利用不斷從熱泉口湧出的硫化物(對人類和很多生物來說是具有毒性的化合物),從中分離出硫原子,把硫原
子與環境中的二氧化碳、氧和水結合,然後再把這個「初級產物」重新接到氧原子上,形成一種硫酸鹽,進而產生能量。接
著細菌再利用這些化學反應釋放出來的能量,製造碳水化合物,供養食物鏈上的消費者。換句話說,這群細菌利用從硫化物
轉變成硫酸鹽所產生的能量,取代日光能,來支撐深海熱泉附近的生命。
35. ( ) 支持這個生態系的能量是來自於何?
(A) 陽光 (B) 地磁 (C) 地熱 (D) 風能。
36. ( ) 每個生態系都有最基層的生產者,此類生態系的生產者應該為下列何者?
(A) 藻類 (B) 藍綠菌 (C) 細菌 (D) 蚌殼類。
37. ( ) 海底熱泉生態系噴發出大量的何種物質,使得巨量的嗜熱細菌得以行化學作用產生能量?
(A) 硫酸鹽 (B) 二氧化碳 (C) 硫化物 (D) 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