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人稱「番勢李仔春」的李春生,自幼家境貧困,年少時跟隨父親到廈門經商,在當地習得英語與漢語,使他
成為漢人與西方商人溝通的橋梁,因緣際會結識來自蘇格蘭的茶商約翰‧陶德,協助他創出「臺灣烏龍茶」
(Formosa Oolong)品牌,享譽國際,促成北部製茶事業大為興盛,茶葉成為當時最大宗的出口商品,李春生因此
有了「臺灣茶葉之父」的美稱。李春生除了經營事業以外,對於傳教更是不遺餘力,他不僅是北臺灣基督教長老
教會的奠基者,更在臺灣建省後,協助劉銘傳建設大稻埕,使得各國商人在此處雲集。
( )29.請問有關林家家族來臺的敘述,「
正確
」的有幾項 ? (ㄅ)文中提及「番勢李仔春」的「番」是指李春生熟番
的身分。 (ㄆ)李春生當時是從淡水出口茶業,再銷往美國。 (ㄇ)李春生是北臺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的奠基
者,他很有可能跟馬雅各有所來往。(ㄈ)在臺灣建省後,李春生所在的地區屬於臺北府。 (A)一 (B)二 (C)三
(D)四 項。
下面四位主角均為「開港前」來臺的移民者,其基本資料如下,請回答 30 題:
資料一:姜大武廣東惠州人,來臺後定居新竹,曾在「金廣福」墾號工作。
資料二:黃長新福建泉州人,來臺後定居鹿港,後於原鄉往返做生意,生意興隆。
資料三:張大富福建漳州人,來臺後定居府城,經由考試進入府學讀書,準備日後考取功名為官。
資料四:王柏倫廣東潮州人,來臺後定居打狗,經過數年辛苦的開墾拓荒擁有了自己的田地。
( )30.有關他們的敘述,何者「
錯誤
」?(A)姜大武工作的「金廣福」墾號,是少數由閩粵人士合資開墾的例子。(B)
王柏倫開墾有成後,依地利之便,他最可能以蔗糖作為貿易商品獲利。(C)張大富所唸的府學,地點就是今
天的台南市孔廟。(D)黃長新如果參與商業貿易組織,最有可能加入的是「廈郊」。
( ) 31.道光年間,臺灣有句俗諺:「一府二鹿三艋舺」,請問有關下面的敘述,何者「
錯誤
」? (A)「艋舺」此一名稱
與曾以臺北區域為活動範圍的凱達格蘭族有關,後來因河道淤積與械鬥事件而被大稻埕取代。(B)鹿港在商
業繁盛時店鋪林立,而「會館」是當時為了商人辦公、聯絡方便而出現的場所。(C)清帝國初期,鹿耳門是
唯一合法的港口,後因台江內海淤積而被台南安平港取代。(D) 「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說法除了說明臺灣是
由南向北的開發順序,也展現了開港通商後對外貿易繁榮的景象。
( ) 32.有關於清帝國時期原住民的社會變遷,何者敘述「
錯誤
」? (A)平埔族群在漢人渡海來台後,生存空間大幅縮
減,曾多次進行遷徙,至今日的宜蘭、埔里、花東一帶。 (B)在沈葆楨、劉銘傳開山撫番的政策下,原住民
的傳統生活領域不斷被侵擾,因而發生多次的抗官事件,其中以大甲西社事件和加禮宛事件最為有名。 (C)
官方透過設置社學,積極推廣漢文化,同時下令薙髮、改穿漢服,使平埔族傳統生活方式逐漸消失。 (D)隨
著漢人對樟腦的需求量增加,番界也不斷的向內山移動,使生番的生存空間縮小。
「藍張興」(墾號)—為福建水師提督藍廷珍(來台弭平朱一貴事件)申辦之墾照名,在 1724 年申請於大肚溪以北
設立藍張興庄,後獲彰化縣官府同意,領取墾號「藍張興」。其開墾範圍約在今台中盆地南半部,而此墾號帶來的
影響是嚴重干擾平埔族的生活空間。
( ) 33.根據上文的理解,請選出敘述「
正確
」的選項:(A)藍廷珍申請「藍張興」墾號,獲官府同意的時間應為
「康熙末年」。(B)其開墾之土地所灌溉之水源應為「八堡圳」。 (C)此開墾可以說是「官方」帶頭越界開墾。
(D)當地平埔族不只生活空間被干擾,也因沉重的勞役欺壓引起反抗官府的「加禮宛事件」。
電影《阿罩霧風雲 I:抉擇》,演繹了臺灣五大家族之一的臺中霧峰林家的故事,讓我們看見漢人移民在清領時期的
時代變遷中如何在臺灣落地生根、開枝散葉。霧峰林家的第一代林石,原籍漳州,1746 年渡海到臺灣中部定居,卻因
被官方認定參與林爽文事件而被捕殺。在遺孀的帶領下,第三代子孫林甲寅開始定居阿罩霧(今霧峰),重新展開經
營。到了第五代的林文察,林家已掌控了中臺灣大量的田地,並因協助平定同治年間的臺灣民變,而獲得清廷賞賜
閩、臺地區的樟腦專賣特權。第六代的林朝棟,甚至帶著 2000 多名的鄉勇,北上基隆,積極協助劉銘傳抵抗外敵,
因功被賜為二品官;加上樟腦事業的發達,林家進而成為清領時期臺灣社會最具影響力的家族之一,當時與板橋林家
並稱為「一天下,兩林家」。
( ) 34.請問有關林家家族來臺的敘述,「
正確
」的有幾項 ? (ㄅ)林家第一代祖先移民來臺的時間應為雍正年間。
(ㄆ)林家第五代林文察所協助平定的民變是戴潮春事件。(ㄇ)第六代的林朝棟協助劉銘傳抵抗的外敵是日
本。(ㄈ)霧峰林家每年從祖產中撥出部分經費,祭祀林石以來等歷代祖先的祭祖方式,是屬於唐山祖的宗族
組織。(A) 一 (B) 二 (C) 三 (D) 四 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