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清朝官員朱景英撰寫的《海東札記》中描述:「關渡門從淡水港東入……番民往來,俱用蟒甲;蟒甲者,獨
木為舟也,大者可容十三、四人,小者三、四人,伐雙槳以濟,蠻奴習焉。雞籠內海所製最大。於獨木之
外,另用藤束板,輔以木之兩旁,可容二十五、六人。」請問:書上描述操槳的原住民可能是下列哪個族
群?(A)邵族(B)泰雅族(C)西拉雅族(D)馬賽族。
( )36.下列內容為麻豆社原住民與○○人訂定的條約項目:「1.麻豆人不再對抗○○人與其盟友
。2.作戰時要與○○人並肩作戰。3.不得干擾收購鹿皮的中國人,並且讓他們自由通行。
4.若被召喚,部落長老要到熱蘭遮城聆聽長官的政策。」請問:○○人是指下列哪國統
治者?(A)荷蘭(B)西班牙(C)日本(D)葡萄牙。
( )37.右圖《雙語新約聖經-馬太福音》呈現古荷蘭語和新港語的雙語對照,此類文獻紀載,因
為新港社保存的最多,因此被稱為新港文書。請問:新港文書拼寫的是哪一個族群的語
言?(A)凱達格蘭族(B)西拉雅族(C)馬賽族(D)排灣族。
( )38.《番社采風圖》是巡臺御史六十七命畫工繪製而成,其中〈捕鹿〉畫中可以看到平埔族「出草」捕鹿的景象
。下列關於臺灣梅花鹿的敘述:(甲)17 世紀以後,荷蘭、日本、鄭氏商人從事鹿皮貿易,造成鹿群遭到大
量捕殺 (乙)鹿肉是原住民主要食物來源之一,因此遭到大量捕殺而滅亡 (丙)鹿隻的減少使原住民以狩獵、
游耕的生活受到影響,慢慢減少狩獵轉以耕種為主 (丁)梅花鹿對於原住民生活非常重要,全身上下都可以
被使用。請問:上面選項敘述正確的有幾項?(A)1項(B)2項(C)3項(D)4項。
( )39.〈恭陳臺灣棄留疏〉寫到:「臣奉旨征討,親歷其地,備見野沃土膏,物產利薄,耕桑並耦,魚鹽滋生,滿
山皆屬茂樹,遍處俱植修竹。硫磺、水藤、糖蔗、鹿皮,以及一切日用之需,無所不有。……臺灣一地,
雖屬多島,實關四省之要害。……故當此地方削平,定計去留,莫敢擔承,臣思棄之必釀成大禍,留之誠
永固邊圉(邊疆)。」針對臺灣棄留爭議提出上述想法的應該是何人?(A)劉銘傳(B)沈葆楨(C)邵友濂
(D)施琅。
( )40.西元 1873 年,美國博物學者史蒂瑞(Steere) 在《福爾摩沙及其住民》中提到:「我四處物色,想找一個適合
探險、收集自然史博物的地方,最後我決定到中國的福爾摩沙島走訪一趟,至少到當地已充分開發的地區
看看。沒想到福爾摩沙是一個進行科學收集的嶄新天地,我得以深入內地,探訪眾多的
原住民部落。」請問:史蒂瑞有機會走訪臺灣是因為下列哪個事件?(A)鴉片戰爭(B
)英法聯軍(C)牡丹社事件(D)清法戰爭。
( )41.康熙年間擔任巡臺御史的黃叔璥在其著作《臺海使槎錄》書中記載:「大肚山形,遠望如
百雉高城,昔有番長名大眉。」說明 17 世紀時,臺灣確實有一個「番長」存在,而依據
蘇格蘭人大衛萊特的記載,此王國最強盛時,領導人是統治約 20 個部落的原住民部落共
主,不過接受荷蘭封賜與鄭氏武力鎮壓後,此王國勢力衰微。請問:上述內容描述的王
國應該在右圖的哪個位置?(A)甲(B)乙(C)丙(D)丁。
( )42.下列關於原住民與外來政權的競爭合作關係,描述錯誤的項目為何?(A)有些原住民部落選擇與荷蘭、西
班牙合作,因為可以藉此提升地位(B)有些則因為可以獲得西式武器,用來對付敵對部落而合作(C)原
住民會與外來政權建立穩固不易變動的關係(D)新港社原住民曾經協助荷蘭人於郭懷一事件時對付漢人。
( )43.《噶瑪蘭廳志》記載:「臺灣一種無宅無妻子,不士不農,不工不賣,不負載道路,俗指謂○○。嫖賭摸竊
,械鬥樹旗,靡所不為。曷言乎○○也?謂其單身遊食四方,隨處結黨;且衫褲不全,赤腳終生也。」上
述○○是渡台禁令實施後形成的哪一種人?(A)羅漢腳(B)馬賽人(C)荷蘭人(D)琉球人。
( )44.針對下表沈葆楨與劉銘傳在臺建設,請選出錯誤的選項。(A)甲(B)乙(C)丙(D)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