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籍船員 José 的海上日記:
在
1628 年
7
月的航程中,我們正準備從巴達維亞回到臺灣,竟然碰上剛結束馬尼拉貿易季的中國帆船,當時
船長推測這艘中國帆船上極可能載有美洲白銀,加上這艘船並無武裝,看來一場掠奪即將在海上展開。
不料,兩艘船遭遇了暴風雨,船長暫時打消掠奪中國帆船的念頭,決定改變航向,希望可以搶得葡萄牙船上
的中國絲。精心盤算的海商們守株待兔,誰能夠預料到眼前的葡萄牙商船早已改裝成軍備精良的戰船,偽裝成普
通商船在海上航行,想要引誘不知情的海商們上鉤,我們成為這場掠奪戰的輸家,船長和我與其他
32
名船員均遭
俘虜,我們的商船被拖往中國焚毀,性命更是堪憂,接下來該如何是好? 【請回答 11-13 題】
( )11.日記中提及「我們的商船」,裡頭最有可能載著什麼樣的商品?(A)瓷器 (B)稻米(C)鹿皮(D)香料。
( )12. José 後來成功脫困逃回臺灣,他接下來的日記中所敘述的事,那些「錯誤」?(ㄅ)我逃回臺灣時,因抵達
的西南沿海多為沙洲,船隻不好停靠,費了很大的勁才登岸成功。(ㄆ)上岸後,我很幸運地遇到當地原住
民西拉雅族族人的款待,餓了好幾天的肚子才得以飽足。(ㄇ)一回到臺灣,
我立刻向派駐在普羅民遮城的政府官員求救,希望可以奪回失去的商品。
(ㄈ)我平時未隨船隊出海時,便與夥伴們就地開墾從事農耕,農閒時則進
行軍事訓練。(A)ㄇㄈ (B)ㄅㄈ (C)ㄆㄇ(D)ㄆㄇㄈ。
( )13.José 根據他多年隨行商船的經驗,畫了一張〈1624-1630 年商船貿易路線
圖〉,如右所示。根據此圖,了解當時的貿易情形,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A路線是輸出香料 (B)B路線是輸入絲綢、瓷器 (C)C路線是輸出蔗糖
和鹿皮 (D)D路線是輸入白銀。
( )14.西元 17 世紀,有多方勢力在臺灣競逐,下圖中的相關提示,依時間發生先
後順序排列,何者正確?(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丙乙甲丁 (D)丙甲乙丁。
( )15.圖左為〈17 世紀歐洲人在東亞的重要貿易據點〉,
圖右為〈某國家在台灣的勢力範圍圖〉,請問:該國
在占領臺灣前,曾先占領何處作為在亞洲的根據
地? (A)甲 (B)乙 (C)丙 (D)丁 。
( )16.承第 15 題,該國在東亞貿易的情形如何?(A)曾因
課稅問題與來臺日商爆發衝突,日本關閉其商館作
為報復。 (B)在日本下令實施鎖國政策後,也減少
對臺灣貿易的經營。(C)鄭成功攻取臺灣後,將其勢
力驅離臺灣。(D)曾兩度占領澎湖,在明朝軍隊驅趕
下,轉進臺灣,成為最早佔領臺灣的外國勢力。
( )17.有關鄭氏政權在臺灣的發展,何者敘述「錯誤」? (A)高鐵左營站的地名由來和鄭氏時期的「軍屯制」有關,
可見得當時的土地拓墾範圍集中在南部。(B)鄭氏政權以承天府為行政中心,歷經三代,最後因鄭克塽投降,
結束了在臺灣的統治權。(C)鄭氏政權為了對抗清朝,積極和英國、日本、荷蘭等國通商,轉賣中國商品,
以取得打仗需要的軍用物資。(D)現今許多台灣地名和學校都可見以「成功」、「延平」、「國姓」等命名,是
為了紀念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