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頁,共 5頁
6.( )下列選項中的讀音,何者與「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樂」字讀音相同? (A)賞心
「樂」事 (B)知者「樂」水 (C)升旗奏「樂」 (D)敬業「樂」群。
7.( )「凡被認為是垃圾的那些東西出現在他們的防區,他們便予以清除」、「也從沒有一寸路面會在
她們的掃把底下漏掉」,上述情形和下列選項的例子,所表現的精神,何者相近? (A)明代
中期吳門四家之一的仇英,創作態度十分認真,「一絲不苟」,所畫人物、山水,精工具體,設色
清麗,構圖繁密 (B)民間故事中的開封府尹包拯廉潔公正、「嫉惡如仇」,敢於為平民百姓
伸張正義,不惜得罪權貴,故有包青天的美譽。 (C)〈馬關條約〉簽訂後,當時年僅 14 歲的
林獻堂,帶領家族遷往泉州避難,整個過程「有條不紊」、指揮若定,已嶄露領導特質 (D)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為了卸責,指控我國對其人身攻擊,國人聞此莫不「同仇敵愾」。
8.(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個問句的答案在問題反面。下列問句,何者也使用相同的問法?
(A)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B)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C)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D)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9.( )差不多先生臨終前說:「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此處刪節號表示斷斷續續的
聲音,下列何者也運用此種表現方式? (A)我那天在文化路吃了豆花、煎虱目魚肚、粿仔
湯……,差點撐破肚皮。 (B)我每次讀到林臥雲〈畫中八仙歌〉:「澄波作畫妙入神,名標
帝展良有因。玉山下筆見天真,匠心獨運巧調均……」便欣羨起那個追求文明、藝術的美感時
代。(C)秀賢上課偷吃糖果,老師質問他嘴巴裡的東西是什麼,他吞吞吐吐地說:「沒……
沒……沒有啊!」 (D)一隻、兩隻……,無論幾隻聚在一起,牠們都是相親的,和睦的。
10( )以上文章和〈那默默的一群〉所描述清道婦的職業精神相契合。下列文句,何者最符合這種精
神? (A)對一個人來說,所期望的不是別的,而僅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獻身於事業的美好
(B)聰明的人只要能掌握自己,便什麼也不會失去 (C)最初所擁有的只是夢想,以及毫無
根據的自信而已。但是,所有的一切就從這裡出發。 (D)幸福的感受取決於曾經歷過的痛
苦,一個吃苦耐勞慣了的人就不可能不幸。
11( )胡適以許多事例,點出差不多先生的問題,下列關於事例的說明,何者正確? (A)陝西同山
西,不是差不多嗎?/聲調、內外不分 (B)紅糖同白糖,不是差不多嗎?/味覺、大小不分
(C)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專長、男女不分 (D)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
不多嗎?/數目、筆畫不分
12(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下列選項何者與此相差最遠? (A)孔子向郯子、萇弘、師襄、老
聃等人學習,而這些人賢能均不及孔子 (B)贏得師資就贏得教育,贏得教育就贏得孩
子和國家的未來。 (C)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
是而已 (D)任何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之處。
一位到東京帝國飯店打工的女大學生,被分配去洗廁所。她實在無法忍受必須伸手進馬桶刷洗,
因此決定請辭。離去前卻發現一位老清潔工,居然在工作之後,從馬桶裡舀了一杯水喝。老清潔工自
豪地表示,經他清理過的馬桶,保證乾淨得連裡面的水都能喝!女大學生霎時了解到所謂的敬業精
神,就是不論工作性質為何,都有理想、境界,與品質可以追尋;而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在於從事的
人,能否把重點放在工作本身,去挖掘或創造其中的樂趣和積極性。自此,女大學生將打掃馬桶視為
自我磨練與提昇的道場,不斷自問:「我可以從這裡面舀一杯水喝下去嗎?」憑著這簡直匪夷所思的
敬業精神,三十七歲以前,她是帝國飯店最出色的員工和晉升最快的人。三十七歲以後,她步入政
壇,成為日本內閣大臣!她就是立志成為日本第一位女首相的野田聖子。(改寫自網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