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9.請問下列選項中使用的感官,何者與其他三者不同?
(A)把酒話桑麻 (B)青山郭外斜 (C)隔籬呼取盡餘杯 (D)蕭蕭班馬鳴
( )10.請問在〈過故人莊〉一詩中,下列何者無法顯現出「田家」的風光?
(A)故人 (B)桑麻 (C)場圃 (D)雞黍
( )11.請問〈過故人莊〉中哪一聯可以看出筵席的季節?
(A)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B)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C)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D)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 )12.〈背影〉一文中,作者朱自清仔細描述父親的穿著:「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
請問關於此處的寫作手法,下列選項何者說明正確?
(A)深色系的傳統服飾象徵父親是舊時代的書生,守舊迂腐、不知變通,因為不能適應時代所以才會丟了工作。
(B)因為父親當時年事已高,加上困境的打擊,已經接近生命尾聲,所以深黑色的服飾暗示父親不久於人世。
(C)父親當時的經歷慘淡,不僅母喪更碰上中年失業,作者著重描寫父親深色系的穿著,對比暖色調的橘子所代表的父愛。
(D)傳統華人社會的父親形象都是嚴肅拘謹,所以用暗色系的服飾來塑造父親一貫的威嚴莊重。
( )13.〈背影〉一文中作者記敘父親的背影共有四次,請問下列選項中哪一次的背影代表的是朱自清對父親的思念?
(A)我與父親不相見已有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B)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攀爬鐵道),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C)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D)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 )14.〈背影〉一文中,朱自清與父親四次對話,請問哪一次對話的語氣與其他三次不同?
(A)「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B)「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C)「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D)「進去吧,裡邊沒人。」
( )15.〈背影〉一文中,作者朱自清自述當天與父親共同到南京車站後,因為發生何事,自己才對父親改變了態度?
(A)父親為自己撿選一個靠門邊的窗戶,並鋪好紫毛大衣。 (B)父親辛苦地來回攀爬鐵道,只為了將買來的橘子全數交給兒子。
(C)父親原本事忙,但後來還是堅持陪同兒子到南京車站搭車。 (D)父親幫忙打點行李搬運,並囑託茶房一路上多多照顧兒子。
( )16.〈背影〉一文中,作者說到:「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請問下列對於作者使用
「倒反法」的用意,何者說明正確?
(A)諷刺舊時代的父親的行為與自己這個新時代青年沒法比 (B)自責自己當年對父親滿懷不屑導致態度不佳
(C)凸顯自己是北京大學資優生的長處,父親更顯得愚笨 (D)自豪自己社會經驗豐富,比起父親更常在外與人交涉
( )17.請問下列「」中的成語何者使用正確?
(A)霏霏 第一次參加馬拉松,在最後一段路上跌倒,最後只能讓救護車載她離開,這樣的初體驗簡直是「東奔西走」。
(B)阿賓 最近染上重感冒,一打噴嚏就「垂涎三尺」,同學們見到他都躲得遠遠的,怕被他傳染就糟了。
(C)凱弟 受到疫情影響,不但被迫中斷留學學業,還因為上不了飛機改搭郵輪,卻被困在海上漂流,真是「禍不單行」。
(D)將均 在練習英文歌唱大賽的曲目,同學紛紛稱讚他唱起歌來真是「拖泥帶水」,有如人間天籟一樣好聽。
( )18.請問下列何者在〈背影〉一文中並非象徵父愛?(A)馬褂 (B)父親背影 (C)橘子 (D)紫毛大衣
( )19.以下「」中關於親情的成語,何者使用錯誤?
(A)這幅畫作中的父母寵愛孩子而流露出「孺慕之情」,畫家的畫風自然、無可挑剔。
(B)傳統觀念裡,父母抱持著「望子成龍」的想法,要孩子樣樣都好,將來有出息。
(C)離家工作十餘年,今年他終於將父母接到北部同住,以盡「慈烏反哺」的孝心。
(D)有了孩子之後,才了解我們對父母的孝敬只是「寸草春暉」,怎樣都報答不完。
( )20.下列關於律詩格律說明,何者有誤?
(A)律詩ㄧ首八句,分為五言與七言兩種。 (B)五言律詩ㄧ首共 40 字,七言律詩ㄧ首共 56 字。
(C)頷聯頸聯需對仗,每聯平仄需相反。 (D)第2、4、6、8句可押韻,第一句絕對不押韻。
當我 7歲時,我感到我父親是天底下最聰明的人;當我 14 歲時,我感到我父親是天底下最不通情達理的人;當我 21 歲時,我
忽然發現我父親還是很聰明的。 ---- 美國作家 馬克‧吐溫
( )21.請問從馬克‧吐溫的這段話,下列說法何者較不符合語意?
(A)成年以後,面對人生較多難題,回想父親對自己的教導能幫助自己度過困境,所以感念父親的教誨。
(B)孩童時期,認識的師長、朋友較少,等到青少年時期認識的人多,就覺得父親知道的知識不值一提。
(C)孩童時期,能力尚不足以獨立,對於父親常懷抱仰慕的情感,認為父親的智慧足以為自己解答任何疑惑。
(D)青少年時期正值叛逆期,喜歡挑戰權威,容易與父親起衝突,所以認為父親是不能理解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