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103學年度高階中等以下學校防災教育實施計畫

格式
doc
大小
649 KB
頁數
25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4-04-09,离现在 11 19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嘉義縣高級中等以下各級學校103學年度防災教育

實施計畫













嘉義縣政府教育處



壹、計畫源起

臺灣位在西太平洋颱風的主要侵襲路徑上,侵略性的強風不只威脅人民的生命安全,伴隨的豪雨更會造成重大的淹水或坡地災害,平均每年因颱風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竟然高達約新臺幣200億元(何興亞、王聖文,2007)。以民國9888日中颱莫拉克來襲為例,當時陸地上的風勢並不大,但颱風所引進的西南氣流所挾帶豐沛的雨量,卻造成本縣嚴重的水患、土石流與人員傷亡災情。此外,臺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太平洋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處,屬於世界上有感地震最頻發的地區之一。回顧民國88921日凌晨147分,臺灣發生芮氏規模七點三的大地震,造成2,500多人不幸死亡或失蹤、11,000 多人受傷及10,000多棟房舍倒塌的慘劇,直接財物損失超過新臺幣3,600億元,在環境、經濟及其他間接的損失更難以估計,對社會造成重大的衝擊。

依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謝信良、王時鼎、鄭明典、葉天降,1996),從西元18971996年中侵襲臺灣的颱風共計374次,年平均值為3.7次;西元1900年以前有紀錄可考的致災地震約有50多次,而西元1900年以後所發生的成災地震也高達83次之多,幾乎平均每年都會發生一次地震災害。而在歷年的統計中,因地震災害而死亡的人數也超過5,000人。所以颱風與地震是臺灣最常見的,也是最嚴重的天然災害。另外,水災、土石流、雷擊和旱災等,也是國人常見的天然災害。

雖然天然災害並非人力可以制止,但仍可經由有效的事前規劃及適當的措施來減少民眾生命財產的損失;而人為災害卻是由於疏忽或不瞭解所造成的,所以大多可以經由教育訓練的加強來加以防制。雖然我國民眾對於天然災害或人為災害的問題都非常關心,政府相關部門也很重視災害防救的工作,歷年來投入相當多的人力與物力在相關的議題上。

但是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與社會的急速變遷,使得防災教育仍顯不足。因此,為了防患於未然,更應加強平時災害預防的教育訓練與宣導工作,尤其是在各級學校中落實防災教育。所以加強學生對災害的認識、事前的災害預防及災害發生時的應變處理是目前推動防災教育的首要工作。另外,防災教育也是終身教育的一環,所以國人從小就應該培養正確的防災意識,並針對中、小學的學習階段規劃積極有效的防災教育課程,以提升國人的防災水平。

因此,本計畫以「整合防災教育組織、建構教育專業團隊、輔導學校災害防救、結合地區防災資源」為目標,以提升中、小學生的防災素養及學校面對災害的應變能力,進而強化社會整體的抗災能力。

貳、依據

一、災害防救法第二十二條第二項。

二、教育部99419日台軍(二)字第0990050406C號修訂「各級學校校園災害管理要點」。

三、教育部97718日台軍(二)字第0970140705號函修訂教育部校園安全及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作業規定。

四、嘉義縣政府103年度嘉義縣地區災害防救計畫。

五、教育部針對各地方政府推動「防災教育」之統合視導評鑑項目辦理。

、本縣災害潛勢分析

由於嘉義縣地理環境及地形特性等因素,歷年來飽受颱風災害、坡地災害、土石流災害侵襲,又因受到兩大板塊擠壓的影響,亦不斷遭受地震災害威脅。同時,由於台灣地區土地高度開發,都市人口與機能密集,除大規模天然災害外,火災、爆炸、化災等重大人為災害亦頻頻發生,導致人民生命財產嚴重傷亡與受損。而嘉義縣政府致力於推動災害防救工作,透過投入相關的人力及設備與建立互助合作機制等,不斷強化災害防救工作,期使災害防救工作能更科技化及更有效率,以減低災害對人民及政府所帶來的損失,並期望防災工作能永續發展。以下針對本縣目前之災害潛勢分述其特性,說明如下:

一、天然災害:以下就嘉義縣之地質災害、氣象災害、洪災分別加以說明。

(一)地質災害

1、地震

茲將二十世紀(1900-1999)嘉義地區災害性地震整理如下表:

日期

緯度

經度

地點

震源深度

規模

死亡人數

房屋全毀

備註

1904/04/24

23.5

120.3

嘉義附近


6.1

3

66


1904/11/06

23.6

120.3

嘉義附近

7

6.1

145

661

斗六地震

1906/03/17

23.6

120.5

嘉義縣民雄

6

7.1

1258

6769

梅山地震

1931/01/24

23.4

120.1

八掌溪中流

20

5.6




1941/12/17

23.4

120.5

嘉義縣中埔

12

7.1

358

452

中埔烈震

1993/12/16

23.2

120.5

嘉義縣大埔

12.5

5.7



大埔地震

1998/07/17

23.5

120.7

嘉義縣瑞里

3

6.2

5

18

瑞里地震

1999/10/22

23.5

120.4

嘉義市

12.1

6.4


7

嘉義地震

活動斷層分布如下:

1)觸口斷層:為一大逆掩斷層,出露於觸口附近,狀至明顯,由觸口向北延伸,小梅油田所稱之大尖山斷層即是,向南經凍子腳、關子嶺以迄檳榔樹;斷層面向東南傾斜,斷線之東南為昇側,最大之層位落差達3,000公尺以上。

2)梅山斷層:梅山斷層包括主斷層梅子坑斷層及支斷層陳厝寮斷層兩部分。根據大森(Omori)的記載,梅子坑斷層為一右移斷層,在山子腳附近與陳厝寮地震斷層相會。陳厝寮斷層為一東西走向的右移斷層,至民雄附近即消失不見。

3九芎坑斷層:位於西部濱海平原與丘陵山地間的交界帶,斷層以西為嘉南平原,以東為雲林至嘉義間丘陵,斷層前緣具一系列的台地階面,為古沖積扇遺跡,其分佈範圍自古坑斷層南側沿著平原與麓山帶交界往南延伸至嘉義竹崎北側,並於竹崎北側轉變為背斜的形式,全長約15公里,為早期發育的南北走向東傾的逆衝斷層。

4)崙後斷層:亦為一大逆斷層,斷線之東南為昇側,最大之層位落差亦達3,000公尺。

5)雞籠斷層:為一走向逆斷層,向南延伸,斷層兩側地層層位之差,逐漸減少,以致於消失,其北端層位落差最大處,斷線以西為南莊煤系,以東為十六份頁岩,使關刀山砂岩完全缺失。

6)馬頭山斷層:為一逆斷層,斷線兩側層位之落差,北段甚小,中段漸增至1,000公尺,至南段三腳南山山嶺之下,已達2,000公尺以上。

7)二凍湖斷層:本斷層將草山向斜西翼之十六份頁岩截斷。

8)獺頭斷層:乃一橫斷層,斷線之走向與地層幾成直交,斷線西南之草山向斜,已於小公田附近圈合,地層屬關刀山砂岩以上至大窩細砂岩,而斷線東北之地層,則為南莊煤系,走向為北40度東,傾斜向東南,兩者顯然不相連續。斷線西南之南港層,止於公田溪,斷層線東北之南莊煤系及關刀山砂岩亦止於公田附近,斷線兩側之地層,雖位於同一走向延長線上,但地層互異,觸口以東之南莊煤系未能延至大湖方面,該處地層乃屬卓蘭層,大湖方面之大坑向斜及大湖背斜,皆於石腳桶以東傾沒消失,未見南延,桃子社以東之錦水頁岩,忽於桃子社東南消失,顯然為斷層所截,有以上諸事實,乃如是推定。

9)茄冬斷層:為本調查區北部之一大逆斷層,向北延至阿里山鐵路以北地區,最大層位落差2,000公尺。

10)虎窟斷層:在阿里山鐵路以北,又稱為鹿屈子斷層,為一大逆斷層。

11)長絲坑斷層:兩側地層之層位落差,由南向北漸減,北端越過大埔溪後,為草山向斜東翼內一局部背斜之背斜軸。

根據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工程地質與防災科技研究室斷層調查及編制之嘉義縣市活斷層分佈圖如下:



2、山崩

嘉義縣自民國60年至80年間,發生過21件的崩山災害,而災害性崩坍地多集中於人類活動較頻繁的淺山丘陵地,該處若有崩坍,易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之財產損失。地質因素為控制崩坍之主力,由於丘陵區主要為上新世的卓蘭層及更新世的頭嵙山層,此二地層分佈於人跡易達之淺山帶,在地形上表現出層階地形,有廣大之低緩順向坡可供耕作,而此順向坡之地形面與其鬆軟之岩性使其成為易於發生平面型地滑之問題地層,可見岩性與邊坡穩定性間之密切關係。

3、地層下陷

本省西部沿海地區因土地貧瘠,農作物收成偏低,又屬水源末端,灌溉水源不足,近年來復因經濟之發展,養殖漁業之利潤高,遂紛紛改變土地使用發展養殖事業,漁塭面積逐年擴增,且因地表水短缺,並為抽取淡水調和海水以增加生產量,然其抽水量已超過區域性的天然補注量,過度抽用地下水結果,造成彰化、雲林、嘉義、屏東等沿海地區地層下陷。

(二)氣象災害

1、颱風

台灣地區每年受颱風侵襲大多集中於789

月,尤以8月為甚。近百年來,侵台的颱風路徑

分為10類(如右圖)。











2、異常降水

每年的五~六月為台灣地區之梅雨季節,鋒面系統因滯留徘徊於台灣及其附近海域,梅雨鋒面上的中尺度低壓擾動,很容易在台灣地區引發異常降水,造成嚴重的水災。根據中央氣象局之統計,自19611985年來,台灣地區因異常降水造成農業災害共77次,其中嘉義地區即佔22次,導致約達二十億元之損失。而又以6月份異常降水災害的損失最為嚴重,達十六億元左右,所受災害損失僅次於雲林縣。此外,異常降水也造成漁業及道路、電力、電信等公共設施的損失,尤以85年的賀伯颱風為最,故其災害亦具威脅性。

3、其他

主要有乾旱、寒害、強風災害、龍捲風災害及冰雹災害等,其中以乾旱最值得注意,本縣雨量雖豐,但四季相差懸殊、夏潦冬旱、雨量不均,每年10月至翌年3月為乾旱期,有時甚至持續至45月始解除旱象。鰲鼓在民國53年曾有連續102天不降一滴雨之紀錄。乾旱之災害程度雖不及颱風和異常降水嚴重,但其對農業生產有相當大影響。而在寒害方面,雖然台灣平地地區出現10以下低溫日數並不多,但低溫對於養殖漁業和農作物造成的危害卻不容忽視。

(三)洪災

過去數十年來,本縣已遭多次洪災,多為颱風所引起,造成本縣許多生命及財產的損失,所以針對洪災之發生原因加以分析瞭解是必要的,以利未來研擬適當之解決方法及改善對策。根據分析的結果顯示,本縣各集水區之洪災發生原因可分為自然及人文二方面,分述如下:

1、自然因素:包括颱風、自然沖蝕、河道沖刷等因素。

1)颱風頻繁

本省屬西太平洋上的小島,夏季颱風頻繁,嘉義縣雖非本島受颱風災害最嚴重之縣,但颱風侵襲時所挾帶之大量豪雨常引起山洪暴發、山崩、房舍、交通阻斷等,尤以對農作物的損害最為嚴重。本縣自1961年至1985年間,除19641974197619781983年沒有遭受颱風災害外,其他各年皆遭受颱風災害,此所造成的農業損失可見一般。

2)自然沖蝕

由於本縣地處熱帶與亞熱帶,夏秋雨量充沛,加上河川坡陡流急,水土保持極為困難,導致河川附近平原及山林土壤大量沖蝕,以致坡陡地及河床兩岸常見崩塌地存在,對集水區水土之平衡具有重大之不良影響,尤其是北港溪之坡降大,在暴雨來時極易造成土石流失,其中以民國48年八七水災受災程度最為嚴重。

3)河道沖刷

本縣之各集水區中,河川之坡降、輸砂能力大,造成土石極易被沖刷至下游淤塞河道。加上非農業土地之開發,河川上游之森林遭砍伐,致使土質鬆軟,易生沖刷崩落,產生兩岸河床淘刷、亂流發生而使兩岸農地流失。

2、人文因素:包括山坡地不當使用、林木砍伐、土地利用不當等因素。

1)山坡地不當使用

本縣係以農業為主,然近年來在工商業快速發展、經濟結構急劇轉變下,山坡地遭非農業開發使用日增,高山茶、檳榔、高冷蔬菜等厚利作物亦持續擴大發展,造成部分山坡地過度及不當開發利用,自然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成為治山防洪的重要課題。

2)林木砍伐

森林為一包含複合資源之生態系,除了具有優美景觀外,並兼具水土保持、調節氣溫及水源涵養等功能。然在面臨人口成長之壓力下,平原地區之土地利用已漸趨飽和,因此轉而向山區發展,衍生林木之砍伐、伐木便道及遊樂區之開發等環境問題。林地經砍伐作業,將破壞地表覆蓋、產生地表裸露,於降雨時易造成地表沖蝕,對環境造成莫大之衝擊。

3)土地利用不當

河岸兩旁之住宅、工廠林立,部分河段甚至成為垃圾、廢土之堆棄處,致易受洪水沖毀、崩塌或流失,造成嚴重損失。

4)土石採取不當

由於經濟成長,各項建設計畫所需砂石需求量增加,然業者多缺乏水土保持之觀念,以及吝於投入水土保持之經費,於開採時期沒有做好植生覆蓋工作,致使豪雨期間極易挾帶大量土石流失。另亦有部分濫採、盜採非法行為,導致開發地無法做好妥適之復舊工作,造成河道沖刷成災。

5)地勢低窪

沿海地區因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之現象,遇豪雨季節易發生水位暴漲、決堤、海水倒灌等災害。

6)污水下水道設施不足

本縣除了民雄、頭橋工業區及太保縣治所在地外,其餘地區均無污水下水道之設施。都市計畫區內若未設置污水下水道,將造成原有排水路之逕流量增加,逢豪雨便氾濫成災,且排水挾帶泥沙及廢物,沈積渠底,淤積排水路,嚴重影響排水機能。

二、人為災害

以下就嘉義縣之水污染、空氣污染、噪音污染、廢棄物污染、土壤污染、毒性化學物質污染及觀光災害加以說明。

(一)水污染

以下就嘉義縣境內主要河川分別加以說明:

1、北港溪:其評定的等級在嚴重污染者為多,可見北港溪水體污染情形相當的嚴重,其中斗山橋至土庫大橋水質呈現嚴重污染。依「台灣地區環境保護統計年報」之資料,北港溪嚴重污染的河段佔85.8%,為嘉義縣河川中污染最嚴重者。

2、朴子溪:松竹大橋至二高便道橋之間皆呈現未()受污染,其他橋段均為中度污染。據推估可能因河川上游,水質污染較輕微,故水中溶氧量的值均能保持5mg/L以上;除東石大橋可能因受感潮稀釋作用,污染物濃度不高外,其餘河段水質惡化,雖由歷年水質監測資料可發現其水質略有改善,但由評分等級來看仍不盡理想。

3、八掌溪:其水質狀況為嘉義縣三條溪中較佳者,尤其觸口橋至軍輝橋段僅屬未()受污染及輕微污染,而八掌溪橋及厚生橋為八掌溪污染較嚴重河段,由歷年水質監測資料維持在中度污染。

(二)空氣污染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於民國82年在嘉義縣轄內設置2座一般空氣品質監測站,分別為朴子及新港測站,其監測內容包括環境與氣象監測,環境監測項目為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臭氧(O3)、懸浮微粒(PM10)、氮氧化物(NOx)、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及細顆粒懸浮微粒(PM2.5)等;氣象監測項目為溫度、溼度、風速、風向及雨量等。另96年又於縣境內朴子國小增設1座光化測站,主要為監測56種臭氧前驅物揮發性有機物(VOCs)物種。

(三)噪音污染

環境噪音管制部分,本縣一般地區環境音量監測計6點,道路交通音量監測計7點,合計13點,並依規定每季實施各點音量監測乙次。而依照環保署「中華民國臺灣地區環境保護統計年報」對嘉義縣各類管制區監測均能音量之結果顯示,在各類管制區所進行的音量監測中,不符合標準的比率為0.00

(四)廢棄物污染

嘉義垃圾處理方式為垃圾焚化爐處理,衛生掩埋僅見於民雄鄉、新港鄉,其他大部分都將於民國90年以前陸續飽和封場而停止使用。在中央以補助費用的方式鼓勵各地方以焚化方式處理垃圾的政策下,嘉義縣於鹿草馬稠後設置垃圾焚化廠;截至100年止,本縣僅剩新港及民雄2個鄉繼續衛生掩埋場操作工作,並於99年開始底渣再利用,本(100)年則規劃本縣未來垃圾處理方向及再利用廠設置可能。

(五)土壤污染

本縣土壤污染至1009月底止,共81.74公頃,其中整治場址30.94公頃,控制場址20.262公頃,75改善場址30.539公頃。目前各場址皆正依改善計畫執行污染改善或提出污染改改善計畫或污染調查評估計畫中。而嘉義地區普遍地下水砷含量較高之成因應為自然地質背景所致,民雄鄉江厝店段興中小段與頭橋段農地土壤含砷量偏高的污染來源為使用地下水灌溉所造成。

(六)毒性化學物質污染

嘉義縣境內毒性化學物質運作廠家共計94家,管制的毒性物質有鄰苯二甲酐、丙烯腈、二甲基甲醯胺、二異氰酸甲苯、三氧化二砷、氯、苯、甲醛、三氧化鉻及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以民雄鄉數量41家最多,太保市數量14家次之;其中新港鄉之中洋工業區雖列管3家廠商,但皆為大規模毒性化學物質運作量之廠家,其他如水上鄉12家、朴子市8家、大林鎮5家、新港鄉及竹崎鄉4家、中埔鄉2家,另義竹鄉、溪口鄉、鹿草鄉、六腳鄉分別各有1家等,另皆有小型工廠與學校單位的少量運作,因此,高潛勢地區主要集中於民雄、太保及新港三個鄉鎮。

(七)觀光災害

嘉義縣境內有數個觀光景點,而其中以阿里山沿途景點最為人所熟知,由於假日上山旅客眾多,故也常發生火害、交通等災害,以下就火害及交通災害分別加以說明:

1、火害:

森林火災是阿里山山區最常見的火災類型,最容易發生的季節是乾燥的冬季,2002年春天時,曾發生一大火災。有時連部落也會遭祝融的吞噬,過去,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鄒族的新美都曾經遭遇火災。而在2005年的二月一日也曾發生過森林火災。

2、交通災害:

由於假日上山遊客眾多,所以有些遊客選擇搭乘火車或公車等大眾運輸工具做為上山的方式,但是卻傳出多起小火車翻覆的意外。根據紀錄,阿里山小火車歷年發生重大意外的紀錄如下:

199665日,阿里山小火車第一次發生事故,工程列車輾斃一名民眾。

20011223日,眠月線列車在十字岔道出軌,八個人受傷。

2002112日,工程列車發生事故,一名工程承包商死亡。

2002227日,17公里處,機車和火車的機關車碰撞,一人受傷。

2002331日,26公里附近,編號211次列車跟自小客車發生擦撞,兩名婦人受傷。

200331日,阿里山小火車出軌翻覆,共造成十七人死亡,三十七人重傷,一一九人輕傷。

20101212日,阿里山公路嘉縣156線鄉道達邦段發生嘉義縣消防局婦女宣導隊自強活動重大車禍,死亡4人、重傷7人、輕傷17人。

2011427號,阿里山小火車神木線區間列車第111車次第7節車廂遭左方上邊坡樹木(森氏櫟)突然傾倒擊中,造成56784節車廂翻覆,共造成5人死亡、18人重傷、47人中傷、48人輕傷。

本縣鄰近災害潛勢區學校分析如附件一。

肆、計畫目標

建立本縣教育體系災害防救教育系統,強化學校進行防災與安全教育;當偶突發重大災害發生時能統籌行政支援力量,防救及處理,俾使災害損失減低至最小,並及早完成善後復舊工作,實施目標分述如下:

一、近程目標

(一)擬訂本縣教育處防災教育實施計畫:使符合本縣災害潛勢。

(二)編列相關防災教育經費:針對本縣防災教育實施計畫需求提列,並落實執行。

(三)組織本縣教育處防災教育輔導小組:成員廣納局處人員、專家學者、防災績優學校校長及防災教育承辦人,整合相關資源,進行災害防救教育規劃防災教育專家顧問團隊如附件二

(四)輔導各校落實校園防災教育,強化師生災害防救應變能力,並針對辦理狀況不佳之學校予以後續追蹤輔導。

二、中程目標

(一)擬定防災教育實施計畫:協助各校制訂符合學校災害潛勢特性的防災教育計畫。

(二)建置防災教育校園:針對校園災害潛勢特性及需求,充實防災教育設備,規劃多元疏散避難路線。

(三)提升學生正確防災避難素養:加強轄屬學校師生防災避難疏散演練、教學與宣導,使其具備正確防災避難觀念,當災害發生時能確實做出防災避難行為。

三、遠程目標

(一)整合防災教育組織:凝聚防災教育共識、落實防災減災規劃。

(二)建構教育專業團隊:增進校園防災觀念、發展防災教育課程。

(三)輔導學校災害防救:建立災害應變系統、降減各種災害損失。

(四)結合地區防災資源:整合防災教育網絡、發揮防災資源效益。

伍、實施對象

嘉義縣高級中等以下各級學校(含私立幼稚園)。

陸、工作推展重點

一、撰擬本縣教育處防災教育計畫,推動縣級防災教育輔導團運作。

二、充實本縣防災教育網站平台,協助學校撰擬校園災害防救相關計畫。

三、推動本縣防災教育課程及鼓勵研發防災教材。

四、培育防災師資,鼓勵教師同仁參加防災教育相關師資培訓課程。

五、辦理本縣防災示範活動,推動學校各項防災教育宣導活動。

、推動本縣各級學校申辦教育部補防災教育計畫專案經費及防災校園建置及實驗專案

七、落實各級學校(含私立幼稚園)執行防災教育及防災綜合演練等成效檢核評估。



















柒、推動架構

為推動本縣防災教育輔導工作及建置各級學校防災教育深耕,並加入本縣環境教育輔導團,其推動組織架構如下







































捌、103主要工作項目及內容  

一、成立103年度縣級防災教育輔導團

    本縣防災教育輔導團由教育處處長擔任召集人,其餘各專家委員由教育處依專長遴聘之如附件103年度防災教育輔導團任務編組名冊如附件,辨理本年度縣級防災教育輔導團團員增能研習。103年度增能研習如子計畫一、外縣市參訪計劃如計畫二。

二、充實本縣防災教育網站平台,訂定(修訂)校園災害防救計畫

本縣防災教育網站平台:http://www.cyc.edu.tw/

訂定(修訂)符合當地特色及災害特性之校園災害防救計畫,營造健康與安全的校園環境;有關校園災害防救計畫可連結至下列網址:http://disaster.edu.tw/sdps/home_page.htm後,依各校屬性、環境、現況等加以編修、增刪後即可完成。

三、推動防災教育課程教學、研發防災教材

()依照不同年級自行設計防災教育教案、教材,並普及運用教育部編訂的防災教育助教材、教案及多媒體,融入相關領域進行教學活動。(相關資料可連結至「防災教育數位學習平台」http://disaster.edu.tw/content/resources01.htm 參考)

()辦理各級學校防災教育教案、教材設計競賽,辦法另訂並給予獎勵。

()建置防災教育網頁及宣導專欄,以供防災教育資源分享。

()持續發展學校「具當地特色之防災教育教案、教材」,並建立專家學者資料庫,以提供爾後校內教學參考運用。

()善用校園環境,規劃校園環境教學及防救災設施相關指引,以供教學及宣導。

四、培育防災師資,鼓勵各校教育人員參加防災教育相關師資培訓課程

()鼓勵學校同仁踴躍參與學術及民間團體辦理的多元化防災課程(研習會、演講、工作坊、研討會)

()配合辦理防災相關在校級或縣市級防災教育種子師資培育課程,每校至少1名防災教育種子教師

() 103年度全縣總務主任業務2場研習,宣導防災教育。

()建立防災教育合格師資人員名冊(自101年起,各校至少需有1名防災教育合格師資人員)

()辦理本縣防災教育網各校資料填報及活動成果更新師資培訓研習3場(分全縣學校山、海、屯三區,三場次,每場次四個小時)。如子計畫三

()針對學校教師及行政同仁辦理有關防災素養研習課程或活動,並定期實施「防災教育素養」測驗,藉此檢視教職員工及學生素養程度,做為未來推動防災教育時之參考。(相關資料可連結至「防災教育素養檢測資訊網」

http://disaster.edu.tw/content/resources04.htm。)

五、辦理各項防災教育宣導、體驗活動

() 配合年度防災宣導實施計畫,辦理各項防救災宣導及演練活動,本年度全縣性綜合型防災示範活動預計兩場:

       ○○國小:地震、海嘯、核災之綜合型示範演練。

       ○○國中:地震、火災、核災之綜合型示範演練。

() 針對鄰近順向坡之學校進行清查與現勘,並針對有災害潛勢學校辦理監測,另辦理1場次之順向坡防治演練。山區學校校長暨總務主任防災增能研習如子計畫四。

() 學校所有教職員工及學生每年至少參與2小時以上之防災教育(以環境保護及災害防救相關之課程、演講、討論、網路學習、體驗、實驗(習)、戶外學習、參訪、影片觀賞、實作及其他活動)

() 鼓勵學校舉辦校園環境及防災地圖繪製、主題競賽活動(如環境及防災相關主題的徵文、繪畫()、展覽、戲劇、網頁、短片、海報、有獎徵答、闖關遊戲等動態、靜態活動)及教學觀摩等活動,寓教於樂,並提供必要協助。

()推動學校建置學生之「家庭防災卡」,並推廣社區及家庭防災觀念。(製作範例如附件

()結合學生家長會及社區資源(如村里民辦公室、社區發展協會等),推展具當地特色之防災教育活動,如舉辦家長防災座談會、建立學校社區防災網絡等。

()結合中正大學地震博物館,辨理鄰近地震帶學校師生參訪與體驗活動,辦法另訂。

六、各級學校各項防災教育任務分工表(如附件)。

拾、經費來源:

一、教育部防災教育計畫專案經費及防災校園建置及實驗專案經費。

二、由嘉義縣政府教育編列防災校園配合款及防災教育輔導小組各項運作經費。

拾壹、配合單位:

整合本市消防局與環保局等單位辦理防災教育相關事宜。

拾貳、考核評估

一、由「嘉義縣教育處防災教育輔導」結合「嘉義縣教育處環境教育輔導團」執行成效評估檢核。

二、「嘉義縣教育處防災教育輔導」每半年定期召開會議,必要時得加開臨時會。

三、定期辦理各項計畫推廣成效考評,獎勵推廣績優學校暨工作人員。

玖、成效報告

一、各項宣導活動資料填報

()各級學校於辦理各項防災教育活動、座談會、學術研討會、防災演練及工作檢討會後,請彙整相關成果資料,透過網路上傳成效。

()填報回傳至本處國教科信公務信箱

[email protected]

二、各校自評表(如附件4)請於103127日中午12時前,以紙本免備文逕送本處國教科承辦人,本項工作已列入教育部1031月重點訪視項目,各校自評表務須送回本處核備。

幼稚園依各園屬性、環境、現況等參酌本案推行。

拾壹、本計畫如有未盡事宜,得另行修訂補充之。



















附件一

嘉義縣高級中學以下各級學校103年度校園災害潛勢區分析

一、天然災害潛勢學校

(一)鄰近地震帶學校:

萬能工商嘉南家商大吉國中忠和國中竹崎國中水上國中梅山國中水上國小大崎國小北回國小三興國小大南國小竹崎國小和陸國小忠和國小南靖國小柳林國小梅山國小鹿滿國小圓崇國小義仁國小義興國小黎明國小

(二)鄰近坡地、土石流災害:

忠和國中、中興國小、中和國小、太和國小、來吉國小、太興國小、瑞峰國小、光華國小、十字國小、豐山國小、仁和國小、龍山國小(金獅分校)、中山國小

(三)鄰近地層下陷、易淹水區:

過溝國中、布袋國中、過溝國小、下楫國小、龍崗國小、永安國小

二、人為災害潛勢學校

(一)鄰近工業區學校:

月眉國小、福樂國小

(二)鄰近機場學校:

萬能工商北回國小、大崙國小(塗溝分校)




嘉義縣防災教育專家顧問團隊

組別

姓名

服務機關

地址

防震組

陳朝輝

中正大學/地環系

62102 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168號 地環系

 

唐啟家

中正大學/地環系

62102 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168號 地環系

防洪組

陳清田

嘉義大學/土木系

60004 嘉義市鹿寮里學府路300土木系

 

陳錦嫣

嘉義大學/土木系

60004 嘉義市鹿寮里學府路300土木系

坡地組

蔡東霖

嘉義大學/土木系

60004 嘉義市鹿寮里學府路300土木系

 

陳文俊

嘉義大學/土木系

60004 嘉義市鹿寮里學府路300土木系

 

陳建元

嘉義大學/土木系

60004 嘉義市鹿寮里學府路300土木系

資訊組

李新林

中正大學/資工系

62102 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168資工系

 

洪新原

中正大學/資管系

62102 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168資管系

體制組

許繼峰

中正大學/勞工系

62102 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168勞工系

人災組

蘇崇輝

吳鳳技術學院/消防系

62153  嘉義縣民雄鄉建國路二段117 消防系

 

高賢松

吳鳳技術學院/消防系

62153  嘉義縣民雄鄉建國路二段117 消防系

 

郭昭吟

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

64002 雲林縣斗六市大學路3123環安系

辦公室

吳姝瑩

中正大學/地環系

 

附件二









附件三

嘉義縣政府教育處102學年度防災教育輔導團任務編組名冊

團務職別

服務單位

現職

姓 名

工作職掌內容

備註

召集人

教育處

處長

王建龍

召集全縣防災教育會議、執行巡迴輔導及研習計畫。


副召集人

教育處

副處長

張翠瑤

召集全縣防災教育會議、執行巡迴輔導及研習計畫。


執行秘書

教育處

國教科長

顏廷育

輔導編撰年度防災教育計畫、協助推動防災教育活動,執行巡迴輔導及研習計畫。


副執行

秘書

教育處

科員

洪國榮

編撰年度防災教育計畫、協助推動防災教育活動,執行巡迴輔導及研習計畫。


委 員

消防局

科長

代表人

協助編撰年度防災教育計畫、推動本縣防災教育活動


委 員

衛生局

科長

代表人

協助編撰年度防災教育計畫、推動本縣防災教育活動


委 員

警察局

科長

代表人

協助編撰年度防災教育計畫、推動本縣防災教育活動


委 員

督學室

督學

張東山

協助編撰年度防災教育計畫、推動本縣防災教育活動


委 員

督學室

督學

郭鐘麟

協助編撰年度防災教育計畫、推動本縣防災教育活動


委 員

督學室

督學

李福榮

協助編撰年度防災教育計畫、推動本縣防災教育活動


委 員

太保國中

校長

劉彥碩

協助編撰年度防災教育計畫、推動本縣防災教育活


委 員

水上國中

校長

陳瑩輝

協助編撰年度防災教育計畫、推動本縣防災教育活


委 員

鹿草國中

校長

鄭志成

協助編撰年度防災教育計畫、推動本縣防災教育活動


委 員

大崙國小

校長

楊榮鎮

協助編撰年度防災教育計畫、推動本縣防災教育活動


委 員

中山國小

校長

李明政

協助編撰年度防災教育計畫、推動本縣防災教育活動


委 員

下輯國小

校長

湯慧屏

協助編撰年度防災教育計畫、推動本縣防災教育活動


委 員

大湖國小

校長

陳玥臻

協助編撰年度防災教育計畫、推動本縣防災教育活動


委 員

下潭國小

校長

劉威志

協助編撰年度防災教育計畫、推動本縣防災教育活動


輔導員

下潭國小

主任

李豐勝

協助防災教育訓練、宣導及推動業務工作


輔導員

大崙國小

主任

劉昭志

協助防災教育訓練、宣導及推動業務工作


系統管理師

大崙國小

資訊組長

葉力儒

協助防災教育網站建置、更新及維護


系統管理師

龍港國小

資訊組長

侯奎良

協助防災教育網站建置、更新及維護




附件四:家庭防災卡



家庭防災卡填寫說明

家庭防災卡製作 
老師請利用範本說明填寫內容 
臺灣地理環境特殊,無法避免颱風與地震等天然災害之發生,屬於高災害潛勢地區。一但發生大規模災害,交通通訊往往相當混亂且可能中斷,家庭成員的團聚,常常會有所困難,此時凸顯『家庭防災卡』的重要性。透過家長、學童的共同參與討論及填寫『家庭防災卡』並攜帶於身上或書包裡,使災時便於聯絡親人,更因彼此互動及參與防災教育課題,讓防災意識向下扎根。 

災民收容所(緊急安置所)的地址電話,可經由「縣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縣市消防局)中取得,若有困難,可先不填寫,但災中應留意政府的宣佈。(本次暫不填寫) 







附件五

各級學校各項防災教育任務分工表

組別

職稱

工作執掌

備註

指揮中心

指揮官

校長

負責統籌指揮督導校園救災各項緊急應變處理事宜、決策並往上呈報災情與各項狀況。


指揮官新聞官)


負責統整各組回報狀況、通報應變中心疏散情況及災情、對外發言,若指揮官尚未到達或因故無法到達校園災害應變中心時,副指揮官則需代理指揮官之職務。


通報組

組 長


負責調度指揮後勤支援應變事宜,並向指揮中心回報災情與各項狀況。


避難引導組

組 長

負責調度指揮疏散應變事宜,並向指揮中心回報災情與各項狀況。


組員


各樓層安全狀況確認與回報、初步災害搶救避免災情擴大、清除障礙物協助逃生,緊急救護、罹難者處


搶救組

組長


引導學生安全疏散、學生人數統計及疏散人群與疏散中人員受傷時之緊急救護。


組員



組員



安全防護組

組長


專職協助現場管制,負責檢查各場所建築物安全、危險建築拉起警戒線並派員留守,禁止人車通行等安全維護事項。


組員




緊急救護組

組 長


理工作事項。


組員


支援各組各項聯絡工作,調查統計學生傷亡人數,並回報指揮中心。

協助各項物資器具調度、應變行政作業處理、疏散人員之安頓照顧與安全維護對於傷者之心理輔導與護送復原處理罹難者等事宜及支援其他應變工作。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