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域/科目 | 國語 | 設計者 | 鄭淑玲 | ||||||
實施年級 | 一年級 | 總節數 | 共 1 節, 40 分鐘 | ||||||
單元名稱 | 第六課山坡上的學校 | ||||||||
設計依據 | |||||||||
學習重點 | 學習表現 | 1-I-1養成專心聆聽的習慣,尊重對方的發言。 2-I-1以正確發音流利的說出語意完整的話。 3-I-1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3-I-3 運用注音符號表達想法,記錄訊息。 4-I-4養成良好的書寫姿勢,並保持整潔的書寫習慣。 5-I-1以適切的速率正確地朗讀文本。 | 核心 素養 | 國-E-A1認識國語文的重要性,培養國語文的興趣,能運用國語文認識自我、表現自我,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 國-E-B1理解與運用國語文在日常生活中學習體察他人的感受,並給予適當的回應,以達成溝通及互動的目標。 國-E-B3 運用多重感官感受藝文之美,體驗生活中的美感事物,並發展藝文創作與欣賞的基本素養。 | |||||
學習內容 | Aa-I-1聲符、韻符、介符的正確發音和寫法。 Aa-I-2聲調及其正確的標注方式。 Aa-I-3二拼音和三拼音的拼讀和書寫。 Aa-I-4結合韻的拼讀和書寫。 | ||||||||
議題融入 | 學習主題 | 【人權教育】增強對人權的感受與評價。 【環境教育】執行綠色、簡樸與永續的生活行動。 【品德教育】養成知善、樂善與行善的品德素養。 【戶外教育】開啟學生的視野,涵養健康的身心。 | |||||||
實質內涵 | 戶E6豐富自身與環境的互動經驗,培養對生活環境的覺知與敏感,體驗環境處處是美。 | ||||||||
與其他領域/ 科目的連結 | 生活-E-A3樂於學習:對生活事物充滿好奇與喜好探究之心,體會與感受學習 的樂趣,並能主動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持續學習。 | ||||||||
教材來源 | 翰林版國語首冊 | ||||||||
教學設備/ 資源 | 翰林版國語首冊教學CD、電子書、課本、習作、符號卡 | ||||||||
學習目標 | |||||||||
(一)能觀察學校裡的景物與活動。 (二)能正確認念課文。 (三)能正確認讀並書寫本課注音符號。 (四)能熟練拼音的基本方法。 (五)能正確使用四個聲調。 | |||||||||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備註 | |||||||
第一節:聽說教學 一、看圖說話 (二)教師提問: 1.兩張情境圖有什麼一樣和不一樣的地方? (兩張圖都有風。第一張圖的風往學校的方向吹,第二張圖的風,在窗外看著小朋友上課。) 2.想一想兩張圖裡的風想說什麼話呢? (學生自由回答。如:風想說:「我讓小草、小花跟你揮揮手。」「我想和你一起在教室裡讀書。」) ※本課兩張情境圖的提問,延續第五課比較圖意的做法,先讓學生透過比較,找出主要人物,再引導學生發揮聯想,想想看主要人物間可能的對話。 ※討論第二題時,教師應提醒學生注意圖意,以免回答過於天馬行空。 (三)教師指導學生串聯提問的回答,一邊指著圖片,一邊把整篇故事說出來。 二、認念課文 (一)教師一句一句領讀,指導學生以手指字跟讀課文。 (二)教師依課文提問: 1.課文裡的學校在哪裡?(課文裡的學校在山坡上。) 2.小草為什麼會笑彎腰?(因為風在說話。) 3.風說了什麼話? (風說他要和小朋友一樣背著書包到學校。) (三)教師範讀課文,並請學生跟讀。 | 20分 20分 | 口頭評量:能觀察課本圖片,並用完整語句回答問題 實作評量:能專心聆聽教師範讀並跟讀。 口頭評量:能依課文回答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