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南榮國小113學年度教師專業評鑑 觀察前會談參考表
教學者: 許金燕 任教年級: 三年級 任教科目/學習領域: 國語
評鑑者: 楊冬吟、林思綺 會談日期/時間: 10/15 8:30
領域:國語文領域—小鉛筆大學問 節次: 1節
1.對新奇的事物有興趣,並且能熱烈討論
引起動機:利用提問方式進行課文探討 觀察筆桿、筆芯製作並請學生模擬 發展活動:分組討論
教學策略: 講述、提問
口頭發表、學習單
10/23 8:30教學資源中心 |
表3
基隆市南榮國民小學教師公開授課教學觀察紀錄表
授課教師:許金燕任教年級:三年級 任教領域/科目:國語領域
教學單元: 第六課小鉛筆大學問 本次教學為第2節
觀課教師:楊冬吟、林思綺 觀察時間:113年10 月22日9:40 至10:20
層面 | 指標與檢核重點 | 教師表現事實摘要敘述 | 評量 | |||
推薦 | 通過 | 待改進 | 未呈現 | |||
A課程設計與教學 | A-1掌握教材內容,實施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學習。 | |||||
A-1-1有效連結學生的新舊知能或生活經驗,引發與維持學生學習動機。 | 透過提問喚醒學生記憶及動機 | v | ||||
A-1-2清晰呈現教材內容,協助學生習得重要概念、原則或技能。 | 實物清楚說明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重要概念。 | v | ||||
A-1-3提供適當的練習或活動,以理解或熟練學習內容。 | 透過分組討論找出日常生活可以看到的角。習作習題練習並找出正確答案。 | v | ||||
A-1-4完成每個學習活動後,事實歸納或總結學習重點。 | 老師能針對學生答錯問題再次澄清並推論出角的構成要素。 | v | ||||
A-2運A用適切教學策略與溝通技巧,幫助學生學習。 | ||||||
A-2-1運用適切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或實作。 | 提問、舉例、看圖說故事 | v | ||||
A-2-2教學活動中融入學習策略的指導。 | 分組競賽提高學習動機。 | v | ||||
A-2-3運用口語、非口語、教室走動等溝通技巧,幫助學生學習。 | 能口頭鼓勵學生多多回答不限定一定的答案。提醒學生不隨意舉手,注意聆聽老師講解。 | v | ||||
A-3運用多元評量方式評估學生能力,提供學生學習回饋並調整教學。 | ||||||
A-3-1運用多元評量方式,評估學生學習成效。 | 用習作習題練習,以驗證學習效果 | v | ||||
A-3-2分析評量結果,適時提供學生適切的學習回饋。 | 以學生為中心,給學生時間及機會能再從課本中找解答 | v | ||||
A-3-3根據評量結果,調整教學。 | 能針對學生不理解部分再補充說明 | v | ||||
A-3-4運用評量結果,規劃實施充實或補強性課程。 | 習寫數習時,老師對學習弱勢學生再補強解釋 | v | ||||
層面 | 指標與檢核重點 | 教師表現事實摘要敘述 | 評量 | |||
推薦 | 通過 | 待改進 | 未呈現 | |||
B班級經營與輔導 | B-1建立課堂規範,並適切回應學生的行為表現。 | |||||
B-1-1建立有助於學生學習的課堂規範。 | 強調老師提問後,舉手再發言 | v | ||||
B-1-2適切引導或回應學生的行為表現。 | 口頭鼓勵學生 | v | ||||
B-2安排學習情境,促進師生互動 | ||||||
B-2-1安排適切的教學環境與設施,促進師生互動與學生學習。 | 善用教學媒體促進師生互動 | v | ||||
B-2-2營造溫暖的學習氣氛,促進師生之間的合作關係。 | 善用正向支持語言鼓勵學生 | v |
表4
基隆市南榮國民小學教師自我省思檢核表
授課教師姓名:____許金燕____ 教學班級:___三年忠班___ 教學領域:___國語領域_____
教學單元名稱:___第六課小鉛筆大學問
序號 | 檢核項目 | 優良 | 普通 | 可改進 | 未呈現 |
1 | 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 ■ | □ | □ | □ |
2 | 運用有效教學技巧 | ■ | □ | □ | □ |
3 | 應用良好溝通技巧 | ■ | □ | □ | □ |
4 | 運用學習評量評估學習成效 | ■ | □ | □ | □ |
5 | 維持良好的班級秩序以促進學習 | ■ | □ | □ | □ |
6 | 營造積極的班級氣氛 | □ | ■ | □ | □ |
7 | 其他: | □ | □ | □ | □ |
◎教學省思:
|
授課教師簽名:許金燕觀課教師簽名:楊冬吟、林思綺
表4
基隆市南榮國民小學教師公開授課觀察後回饋會談紀錄表
授課教師: 許金燕 任教年級:三年級 任教領域/科目:國語領域
教學單元:第六課小鉛筆大學問
觀課教師:楊冬吟、林思綺 回饋會談時間:113/10/23 地點:教學資源中心
與教學者討論後:
教學相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