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同國民中學 110 學年度第一學期 第一次段考國文科試卷 八 年 ___班 座號: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選擇
1. ( )下列文句,何者用字有誤? (A)路旁的土芒果
樹結實纍纍,樹枝沉重,恐影響人車安全 (B)山
林野火今天在西班牙西部延燒熾烈,迫使當局不得不
從多個鄉鎮和野營區疏散 1400 人,以策安全(C)
警方處理酒後鬧事民眾,卻動則得咎,家屬甚至狀告
員警處理不當 (D)這件事的緣由眾說紛紜,讓人
難以判斷。
2. ( )下列選項「 」中的注音寫成國字後,何組字形前
後相同? (A)「ㄘㄨㄛ」跎╱切「ㄘㄨㄛ」 (B)
文不對「ㄊ一ˊ」╱「ㄊ一ˊ」神醒腦 (C)「ㄒ
ㄩㄢˊ」賞╱「ㄒㄩㄢˊ」案 (D)扶「ㄧㄠˊ」
╱「ㄧㄠˊ」言。
3. ( )下列選項「 」中的字,何組讀音前後相同? (A)
扼「腕」/「惋」惜 (B)「噤」若寒蟬/正「襟」
危坐 (C)占「卜」/顛「仆」 (D)「扎」實
/信「札」。
4. ( )下列文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肉漿散射,
腐熟的濃鬱果香也跟著四溢,煞是好聞 (B)腐熟
軟蹋的果肉,口感歉佳,不若時下珍珠芭樂的脆實
(C)但它繼續抱以芳醇之味,教人憶起兒時摘食的
快樂 (D)突然間,我對土芭樂為什麼要長得這麼
彆扭,有了盡釋前嫌的理解
5. ( )下列文句「 」中的成語,何者運用恰當? (A)
自從他發憤用功後,成績便「如魚得水」,名列前茅
(B)他仗著家裡有錢,整天過著「得魚忘筌」的生
活 (C)他們兩位在詩壇上的地位「倒吃甘蔗」,
一路順遂 (D)近年越來越多食品業者,透過臉書
社團、直播販售來源不明的組合肉,並謊稱是羊肩
排,大眾對這種「魚目混珠」的手法相當氣憤。
6. ( )小明與同學交換批改字音考卷,拿回考卷後,發現
同學改錯了。下列何者批改正確? (A)天氣「悶」
熱:ㄇㄣㄇㄣˋ (B)「拚」命揮舞:ㄆㄧㄣ
ㄆㄢˋ (C)「潛」能開發:ㄑㄧㄢˊㄑㄧㄢˇ
(D)「結實「纍纍」:ㄌㄟˊㄌㄟˇ。
7. ( )下列「盈」字的意思,何者與「馨香盈懷袖」的「盈」
字相同? (A)體態豐「盈」 (B)公司「盈」
餘 (C)熱淚「盈」眶 (D)人道惡「盈」而好
謙。
8. ( )下列選項「 」中的注釋,何組有誤? (A)東
奧小林同學以 3 比 4 敗給德國名將,無緣銅牌,令人
「扼腕」:表示內心的嘆息與惋惜 (B)綠葉發華
「滋」:生長、繁殖 (C)奪下東奧柔道銀牌的楊
勇緯,人氣「扶搖直上」:快速上升 (D)使爾悲
不「任」:承受。
9. ( )下列選項「 」中的字,何者詞性與其他三者不同?
(A)嗟哉「斯」徒輩 (B)鳥中「之」曾參 (C)
「爾」獨哀怨深 (D)「此」物何足貴。
10. ( )「啞啞吐哀音」的「啞啞」是形容烏鴉的叫聲,屬
於「狀聲詞」。下列選項「 」中的詞語,何者皆是
狀聲詞? (A)「啾啾」黃雀啄/流水「淙淙」 (B)
飢腸「轆轆」/「醍醐」灌頂 (C)興會「淋漓」
/「嘖嘖」稱奇 (D)「格格」大笑/「皎皎」明
月。
11. ( )下列文句「 」中的疊字詞,何者使用最適當? (A)
中秋烤肉的歡樂回憶,如今仍「炯炯」在目 (B)
疫情下仍不戴口罩的人,社會上「斑斑」皆是 (C)
連阿富汗 105 歲的阿嬤,都「迢迢」千里逃離戰亂,
前來歐洲 (D)師生衝突後,兩人長達 10 秒,「脈
脈」瞪著彼此。。
12. ( )下列「」字,何者詞性與其他三者不同? (A)
將以「遺」所思 (B)馨香「盈」懷袖 (C)路
遠莫「致」之 (D)經年守「故」林。
13. ( )下列文句的語氣,何者判斷有誤? (A)嗟哉斯
徒輩,其心不如禽:責備 (B)慈烏復慈烏,鳥中
之曾參:讚嘆 (C)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假
設 (D)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反詰。
14. ( )「鳥中之曾參」一句中,以「曾參」借代「孝子」,
這種修辭技巧稱為「借代」。請問下列何者不是使用
借代法? (A)「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B)
「白髮」三千丈,離愁似箇長 (C)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D)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15. ( )下列選項「 」的成語,何者使用錯誤? (A)
春天的腳步到了,「杏雨梨雲」,景色煞是美麗 (B)
古代沒冰箱,「浮瓜沉李」乃古人夏日樂事之一 (C)
看她哭得「梨花帶雨」的模樣,楚楚動人,令人心疼
(D)父母平日對我們諄諄教誨,有困難時手足間要
「投桃報李」,互相幫忙。
16. ( )下列關於古詩十九首的敘述,何者說明錯誤? (A)
內容多半反映了西漢社會的動亂不安 (B)因為作
者姓名失傳,寫作年代無法確定,所以總題為「古詩」
(C)古詩十九首最早收錄於昭明文選 (D)是早
期成熟五言詩的代表作。
17. ( )下列關於近體詩與古體詩的比較,何者說明正確?
(A)就字數、句數而言,古體詩較自由 (B)古
體詩不一定要押韻 (C)近體詩要求一定要對仗
(D)唐代之後寫的都是近體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