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大同國中 八年級 109 下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450.17 KB
頁數
3
作者
Joseph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03-25,离现在 4 21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彰化縣立大同國中109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段考歷史科考卷 八年 座號: 姓名:
本試卷 1-50 題,每題 2
一、 單一選擇題
1. 宣統 3年,革命黨人趁著清廷調動軍隊前往四川
時,發動武昌起義,是最後革命成功的重要因素
。請問:當時清廷派軍隊前往四川的原因為何?
(A)對抗英法聯軍 (B)對抗八國聯軍 (C)打擊革
命運動 (D)鎮壓保路運動。
2. 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一職,受到《中華民國臨
時約法》的限制,此法由臨時參議院制定,為國
家行憲前的根本大法。請問:《臨時約法》採取
哪種制度以避免袁世凱濫權? (A)總統制 (B)
內閣制 (C)君主制 (D)君主立憲。
3. 「聯俄容共」是孫中山於民國 12 年起,審酌當時
國內外情勢的發展,毅然採取的一種政治策略。
請問:當時的國內情勢不包括下列何者? (A)
民黨組織需要再改造 (B)軍閥問題尚未解決 (C)
袁世凱企圖謀畫帝制 (D)國民黨需要建立軍隊。
4. 「橫空出世非一般,繼往開來濟世觀。奮舞德賽
自由劍,撥雲現日整乾坤。」這首詩是在稱頌北
京大學。由詩的內容判斷,作者稱頌北京大學原
因為何? (A)清末革命的發源地 (B)新文化運
動的重鎮 (C)北伐軍成立所在 (D)北伐誓師典
禮的地點。
5. 五四運動最早是由學生發起的愛國運動,但之後
影響的層面廣及思想文化、政治發展、社會潮流
各方面。下列何者屬於此運動的影響? (A)白話
文運動興起 (B)破壞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C)有助
於中國國民黨的北伐 (D)促使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6. 西元 1911 10 10 日武昌起義後,長江以南各
省在立憲派與革命派的合作下,相繼宣告獨立,
請問下列哪個省分沒有宣布獨立? (A)福建
(B)湖北 (C)北京 (D)四川。
7. 有一文獻內容如圖一所示,從這份文獻的內容判
斷,其與下列何事有關? (A) 二十一條要求
(B)迫清帝退位 (C) 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D)
復帝制聲名。
本全權委員在北京議訂關於
山東省之條約及關於南滿洲
及東部內蒙古之條約……。
中華民國 461
圖一
8. 以下敘述何者不正確? (A)黃興被人稱「九指將
軍」 (B)同盟會於 1911 年籌謀「廣州三二九之
役」 (C)革命初期除興中會外,華興會也曾策動
起義行動 (D)黃興與孫中山交好,他們共同在日
本籌組同盟會。
9. ()提倡君主立憲 ()排斥西方文化 ()引入共
產主義思想 ()提倡白話文學 ()介紹「德先生
」、「賽先生」的觀念。請問:以上敘述哪些與
新文化運動有關? (A)甲乙丙 (B)甲丙戊 (C)
乙丙丁 (D)丙丁戊。
10. 「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為民國初年重要
的文化與愛國運動,對近代中國的發展影響亦至
為深遠。關於兩個運動的比較,下列何者
正確
(A)兩者皆得到新知識分子的支持 (B)五四運動
比新文化運動還要早發生 (C)兩個運動都偏重於
制度層面的改革 (D)五四運動僅由學生參與。
11. 清末面對各項救亡圖存的改革運動中,主張「君
主立憲」與「共和體制」的人士曾經為此爭執不
休。下列對於這兩個不一樣的做法敘述,何者
(A)君主立憲僅流於空想未曾實施 (B)
和體制在英法聯軍刺激下產生 (C)孫中山所堅持
的主張是「君主立憲」 (D)推動共和體制的過程
是透過武力手段推翻滿清政權。
12. 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國民黨在國會選舉中
獲勝,他憂心自己的大位無法坐久,乃派人暗殺
國民黨領袖,主要原因為何? (A)進步黨主張約
束總統 (B)宋教仁極力主張政黨政治 (C)張勳擁
立溥儀復辟 (D)黎元洪與段祺瑞的政爭。
13. 民國 13 年,國民政府為培養北伐軍力,設立某個
軍校,開學時孫中山致詞:「三民主義,吾黨所
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此為國歌歌詞的由來
。關於這項政策,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
校的首任校長是蔣中正 (B)此校學生後來成為北
伐軍的主力 (C)此軍校最初設立於南京 (D)
間軍校為陸軍軍官學校。
14. 民國初年,有位作家創作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暗喻中國傳統思想規範,是吃人的禮教。請問
:此人是下列何者? (A) 魯迅 (B)陳獨秀 (C)
胡適 (D)蔡元培。
15. 民國初年,北京大學生發起抗議活動,舉起訴求
來爭取國家的尊嚴。請問:圖二提及的「主權」
,是指哪個地方的主權? (A)山東 (B)琉球
(C)臺灣 (D)遼東半島。
圖二
16. 西元 1911 12 3日,各省代表會議通過《中
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即日由全體省代表
簽名宣布,同時決定臨時政府的所在地。請問:
臨時政府所在地設在何處? (A)北京 (B)南京
(C)武昌 (D)上海。
17. ()辛亥革命 ()清帝退位 ()中華民國臨時政
府成立 ()袁世凱就任為臨時大總統;上列史事
依其發生時間先後順序排列,何者
正確
(A)
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丙甲丁乙 (D)丁乙甲
丙。
18. 民國 15 年北伐軍誓師北伐,至民國 17 年完成全
國統一,這期間發生下列哪些事件? ()府院之
()清黨 ()濟南慘案 ()二次革命 (A)
(B)乙丙 (C)乙丁 (D)丙丁。
2
19. 陳獨秀在《文學革命論》一文中提倡三大主義:
「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
抒情的國民文學。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
;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推倒迂腐的、
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瞭的、通俗的社會文學
。」請問: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此文可能
刊載於《新青年》雜誌中 (B)此文發表於新文化
運動時期 (C)陳獨秀支持白話文運動 (D)陳獨
秀著有《狂人日記》一書,諷刺傳統社會。
20. 一份民國初年的報紙《每週評論》中,內容談論
到中國在戰爭後成為戰勝國,但北京政府居然未
能取回山東的利權,引起廣泛的學生群眾不滿。
請問:這件事情與何者強占山東權益有關? (A)
法國 (B)美國 (C)英國 (D)日本。
21. 武昌起義成功後,革命軍得到各地的響應與支持
,於是由各省推派代表組織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當時被推派為臨時大總統的是誰? (A)李鴻章
(B)康有為 (C)梁啟超 (D)孫中山。
22. 關於時事畫報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明末時
期出現 (B)同盟會成員創辦 (C)創辦地點在廣州
(D)常以漫畫的形式表達對時局的看法。
23. 曉華在整理歷史筆記時發現民國 14 年到 17 年,
中國國民黨分別在廣州、武漢及南京設立了國民
政府,為了釐清這三個國民政府的成立時間及成
立用意,曉華在筆記本上寫下了有關三個國民政
府的敘述。下列有關曉華寫的敘述中,哪個是不
正確的? (A)廣州國民政府成立時間早於武漢及
南京國民政府 (B)蔣中正為了清共,在南京成立
國民政府 (C)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時間早於武漢國
民政府 (D)為了打敗各地軍閥,蔣中正將國民政
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24. 近代中國社會邁向現代化的過程中,經過多次的
變革,其變革層面依序為何? (A)器物思想
制度 (B)思想制度器物 (C)器物制度
(D)制度器物思想。
25. 西元 1918 年,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劇本在中國
社會引起巨大效應,有一段丈夫郝爾茂與妻子娜
拉的經典對話如下:
娜拉:你以為我的最神聖的責任是什麼?
郝爾茂:還等我說嗎?可不是你對於你的丈夫和
你的兒女的責任嗎?
娜拉:我還有別的責任同這些一樣的神聖。
郝爾茂:沒有的。你且說,那些責任是什麼?
娜拉:是我對於我自己的責任。
請問這份劇本主題所引起的效應,下列何者較為
可能? (A)為國家主權發聲 (B)對傳統文化的
挑戰 (C)白話文取代文言文 (D)共產主義的理
想。
26. 西元 1911 10 10 日,潛伏在新軍內部的革命
黨人趁著清廷在湖北的駐軍大幅減少,於深夜發
動武昌起義。武昌起義成功推翻清廷統治,結束
了中國兩千餘年來的帝制。有人說武昌起義揭開
□□□□的序幕。請問:□□□□是指下列何
者? (A)保路運動 (B)戊戌政變 (C)戊戌變法
(D)辛亥革命。
27. 26 題,以下關於新軍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是甲午戰爭後出現的 (B)採用新式武器改組
軍隊 (C)張勳編練者成績最著 (D)後來稱為北
洋軍。
28. 在山東濟南市中心的趵突泉公園裡,設有五三紀
念碑;而西元 1999 年起,濟南市會在每年的 5
310 點整時,試鳴防空警報,以悼念事件中的
遇難者。關於這起事件的敘述,下列何者
正確
(A)是由蘇聯所發起的事件 (B)發生在北伐行動
之前 (C)目的為阻撓中國的統一 (D)蔣中正因
此向對方宣戰。
29. 胡適提出「八不主義」:言之有物、不摹倣古人
、講求文法、不作無病之呻吟、不用爛調套語、
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字俗語。請問:胡適
的「八不主義」較符合新文化運動的哪一訴求?
(A)引進「德先生」與「賽先生」 (B)打倒孔家
(C)推行白話文運動 (D)思考「新女性」的
意義。
30. 民國 2年國會選舉,在分屬不同政黨的立場上,
一度出現「內閣制」與「總統制」的路線爭執。
關於上述內容,下列何者說法
正確
(A)支持總
統制的為國民黨 (B)兩黨的成員基礎,一為興中
會,一為同盟會 (C)梁啟超支持內閣制 (D)
民黨支持內閣制,進步黨支持總統制。
31. 這一年的年號變了兩次,第一次是改成「宣統 9
年」,居首功的將領被封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此事遭到全國反對,北京十幾家報社停刊以示
抗議。12 天後,前國務總理帶部隊攻入北京,又
恢復原來的紀年。對上述事件的敘述何者
正確
(A)「這一年」是民國 5 (B)此事件是洪憲帝
(C)被封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是袁世凱
(D)「前國務總理」是段祺瑞。
32. 張作霖在蔣中正北伐軍進逼北京之際,決定撤兵
返回東北,但卻在瀋陽附近的皇姑屯遭到暗殺身
亡,其子張學良宣布歸順南京國民政府,使得中
華民國在形式上完成統一。請問:張作霖是遭到
哪個國家的策畫暗殺? (A)美國 (B)英國 (C)
蘇聯 (D)日本。
33. 下列選項為中華民國從建國起陸續發生的重大事
件,請依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由早至晚進行排列
()袁世凱逼溥儀退位 ()袁世凱脅迫國會選
舉他為正式大總統 ()張勳復辟 ()袁世凱稱帝
()袁世凱廢除《臨時約法》 (A)戊丁丙乙甲
(B)乙甲戊丁丙 (C)甲乙戊丁丙 (D)乙甲丁戊丙
34. 西元 1923 年,孫中山聘甲國代表為政治顧問,幫
助國民黨進行改組,孫中山為推進改組工作,多
次發表演說,總結中國革命一再失敗的教訓,反
覆強調學習甲國經驗和改組國民黨的必要性。之
後,孫中山公開聲明:「我們已經不再依賴西方
,我們將聯合甲國。」請判斷:甲國應是以下何
者? (A)蘇聯 (B)美國 (C)日本 (D)韓國。
35. 民國 5年,為時 83 天的「中華帝國」在袁世凱撤
銷帝制後結束;民國 6年,「復辟事件」中的溥
儀在 12 天後也被迫退位。兩者在位時間都不長,
而且都發生在中華民國建立之後。請問:關於上
文現象發生的原因,與下列何者最為相關? (A)
袁世凱以及溥儀沒有實權 (B)知識分子積極宣揚
民主共和的觀念 (C)軍閥割據使得帝制難以推動
(D)帝制有礙全國團結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3
36. 由於段祺瑞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孫中山便號
召部分國會議員南下,在何處另組政府,形成南
北分裂之勢,但是受到南方軍閥牽制,革命事業
難以展開? (A)廣州 (B)南京 (C)上海 (D)
漢。
37. 請問關於保路運動,何者不正確?(A)發生在 1912
(B)是民間集資而成的 (C)未獲合理賠償
(D)清廷宣布鐵路收歸國有引起的。
38. 胡適曾主持過「整理國故」,以科學的度區分出
「國粹」與「國渣」,進而重新估定一切價值。
他的方法是「歷史的觀念」、「疑古的態度」、
「系統的研究」和「整理」,透過這四個步驟,
讓國史上的「各家都還他一個本來真面目,各家
都還他一個真價值」。請問:我們該怎麼解釋這
段背景? (A)新文化的創造 (B)個人意識覺醒
(C)舊傳統的反思 (D)新思潮的引進。
39. )請問關於俄國共產黨與中國共產黨的敘述,何者
正確
的?(A)民國 9年,中國共產黨在俄國共產
黨扶植下成立 (B)俄國共產黨是世界上第一個共
產政權 (C)1915 年俄國發生革命建立俄國共產黨
(D)聯俄容共後,使中國共產黨「黨中有黨」。
40. )下列關於新文化運動的敘述,何者不正確?(A)
獨秀的《青年雜誌》,揭開新文化運動 (B)《青
年雜誌》後改為《新青年》雜誌 (C)民國 4年引
進西方思潮,批評傳統文化 (D)魯迅出任北京大
學校長,提倡自由學風。
41. 美琪參加一場研討會,研討會的內容提到:「他
為了個人權力的營造,不但毀棄國會與約法,並
且執意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使中華民國立國的
基礎受到破壞。」請問:美琪所聽到的應該是何
人的事蹟? (A)袁世凱 (B)段祺瑞 (C)黎元洪
(D)張勳。
二、題組
※在部分歷史學者的理解中,中華民國的成立,對於整
個亞洲歷史發展上,具有其不容抹滅的意義。
除此之外,就中國歷史上近兩千多年以來的文明演進,
中華民國亦出現了相當重要的進程。不過,若要探究中
華民國存在所肩負的最大貢獻,其實應是具體呈現、落
實了不同於舊有傳統的新理念。請問:
( )42.中華民國在亞洲歷史上具有其「不容抹滅」的
意義應為下列何者? (A)建立最早的憲政體制 (B)驅趕
異族的統治 (C)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D)成為當時
國力最強大的亞洲國家。
( )43.檢視中華民國在中國二千餘年來歷史發展上,
最重要的進程應該為何? (A) 推翻帝制 (B) 廢除科舉
制度 (C)打倒八國聯軍 (D)成為版圖最大的國家。
( )44.關於中華民國所實踐與追求下的理念,主要為
下列何者? (A)科學、民主 (B)自由、民主 (C)經濟
、政治 (D)經濟、軍事。
※民國 12 (西元 1923 )他們抵達廣州後,開始對中國
國民黨進行改造。他們陸續成立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
局、全國代表大會、青年組織,並將所有組織都至於黨
主席的領導之下,形塑以黨領政、一黨專政的基礎。請
依序回答下列各題:
( )45.前述內容應該置於哪個標題之下? (A) 蘇聯
對國民黨的改造 (B)蘇聯對共產黨的改造 (C) 蘇聯對
南京政府改造 (D)蘇聯對北京政府改造。
( )46.民國 11 (西元 1922 )中國共產黨舉行「第二
次全國代表大會」,會中決定了「黨外聯合」路線,開
啟了_______________。請問空格該填入什麼? (A)
全黨整併加入國民黨的時代 (B)以個人身分加入國民黨
的時代 (C)以階級鬥爭融入國民黨的時代 (D)以軍官學
校融入國民黨的時代。
※民國 5年,各地軍閥紛紛劃分勢力範圍,在地方上強
徵稅收,樹立自身的軍隊勢力,並且力圖爭奪地盤,拉攏
列強對其支持,造成民初政局出現紛擾不安的情勢,形成
軍閥割據時期。請問:
( )47.各地軍閥開始劃分勢力範圍,割據地方勢力,應該
與何事有關? (A)袁世凱去世 (B)二次革命展開 (C)
祺瑞掌權 (D)洪憲帝制成立。
( )48.袁世凱去世後,何人繼任為總統? (A)蔡鍔 (B)
張勳 (C)黎元洪 (D)段祺瑞。
( )49.黎元洪與段祺瑞之間的軍閥爭執,使黎元洪援引何
人的勢力來北京調停糾紛? (A)孫中山 (B)宋教仁 (C)
梁啟超 (D)張勳。
( )50.軍閥產生的原因是各地將領私募軍隊、掌控地方財
政,進而控制地方政權,請問在什麼時候產生? (A)辛亥
革命 (B)戊戌變法 (C)鴉片戰爭 (D)英法聯軍。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