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18. (圖四)為孫中山手寫之同盟會成立綱領。請問:下列敘
述何者錯誤?
(A)「驅除韃虜」是說要驅除滿清統治 (B)「創立民國」
的理想要到西元 1911 年辛亥革命成功才完成 (C)此綱領
應於光緒年間完成 (D)「平均地權」表示孫中山已關注
到民生問題。
(圖四)
19. 清末革命黨人發動革命推翻滿清政權。不久.民國二年孫
中山先生又發動二次革命。請問:二次革命的目的是想討
伐下列何人?
(A)袁世凱 (B)黎元洪 (C)段祺瑞 (D)曹錕。
20. 科舉制度曾在中國實施一千多年,影響深遠。請問:下列
哪兩個朝代,分別代表著科舉制度的開始與結束?
(A)隋朝、清朝 (B)唐朝、清朝 (C)宋朝、清朝 (D)
明朝、清朝。
21. 民國 4年,袁世凱接受某國「二十一條要求」的大部分內
容,使國家的權益受到很大的傷害。請問:對袁世凱提出
要求的是哪個國家?
(A)日本 (B)英國 (C)俄國 (D)德國。
22. 請判斷(圖五)是哪一政黨成立時的宣言?
(A)同盟會 (B)國民黨 (C)中華革命黨 (D)中國國民
黨。
……現今全歐戰雲密布,各
國自顧不暇,無力及我。且
世界金融機構已經紊亂,袁
賊財源既竭,餉糈自空。英
雄有用武之地,正吾黨努力
建功之時。凡我同志務望擔
負責任,切實進行,黃龍痛
飲,為日有期。……
中華民國三年九月 日
通訊處:日本東京市芝區南佐久
間町一丁目三番地民國社
(圖五)
23. 下列何人是中華民國第一位正式大總統?
(A)孫中山 (B)袁世凱 (C)段祺瑞 (D)黎元洪。
24. 「當時,先是段祺瑞與黎元洪彼此意見不合,繼而張勳藉
機推動復辟。段祺瑞驅逐張勳後,欲拒絕恢復國會與約
法,引發孫中山在南方號召護法。其他還有張作霖、馮國
璋等占據地盤,中國動盪不安。」這是描述下列哪一時期
的政治情勢?
(A)自強運動時期的國內紛爭 (B)洪憲帝制實施下的
紛擾 (C)清末革命與立憲的對峙 (D)民初軍閥混戰
的亂象。
25. 電影末代皇帝中有一段劇情描寫宣統皇帝在登基大典
時,面對文武百官的朝賀,竟大聲哭喊著要「回家」,跪在
一旁的生父醇親王載澧脫口而出「別哭別哭,快完了,快
完了!」沒想到一語成讖。請問:下列哪一事件的發生使
滿清政權搖搖欲墜?
(A)八國聯軍 (B)立憲運動 (C)武昌起義 (D)洪憲帝
制。
26. (甲)唐末藩鎮(乙)明末流寇(丙)清初三藩(丁)民初軍
閥。請問:以上的選項中,哪些最符合「當中央政府的權
力式微,就容易形成地方軍人割據局面」的敘述?
(A)甲丁 (B)乙丙 (C)甲丙 (D)丙丁。
27. 在五四運動以前,鼓吹西方文化的雜誌只有《新青年》等
數種,到民國 8年6月以後,新出現的刊物竟高達百餘樣,
全力宣揚各種新潮思想。從這種成長,可以看出五四運動
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A)仇視洋人,各地出現教案 (B)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擴
大 (C)中國改以「天朝」自居 (D)推行自強運動,富
國強兵。
28. 梁啟超曾經發表文章說道:「自國體問題發生以來,所謂
討論者,皆袁氏自討自論;所謂贊成者,皆袁氏自贊自成;
所謂請願者,皆袁氏自請自願;所謂表決者,皆袁氏自表
自決……。」請問:梁啟超此文討論的應該是何事?
(A)暗殺宋教仁 (B)護國軍起義 (C)迫使清帝溥儀退位
(D)洪憲帝制。
29. 中華民國建立後,共和政體曾被哪兩人竄改為帝制?
(A)袁世凱、溥儀 (B)袁世凱、段祺瑞 (C)宋教仁、黎元
洪 (D)袁世凱、張勳。
30. 民主共和制度的真諦,貴在選賢與能,使人民選出其心目
中最適當的人選,為人民謀求更高的福祉。然而,民國初
年卻有人以賄選的方式取得總統一職,除了有損民主制
度,也招致其他聲音的撻伐。這位因賄選而當選總統的人
是下列何人?
(A)袁世凱 (B)張勳 (C)黎元洪 (D)曹錕。
31. 民初一位作家在他著作的小說中這樣寫著:「這歷史沒有
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
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
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請問:這位作家的想法不可
能是下列哪一項?
(A)認為應以白話文寫作 (B)認為傳統需加以批判 (C)
認為應歌頌西方文化 (D)認為應全力維護儒家禮教。
32. 就讀於中文系的鈺馨在大學一年級時,老師曾要求一項功
課:要找一本文言文,且沒有標點符號的古書或史書,練
習以新式標點符號斷句,以訓練閱讀能力。請問:新式標
點符號的推廣,與下列哪個改革運動有關?
(A)戊戌變法 (B)新文化運動 (C)五四運動 (D)護法運
動。
33. 民國 2年,國民黨贏得國會大選的大半席次,使袁世凱深
感威脅,有傳言他密謀刺殺國民黨的實際領袖。請問:當
時國民黨的實際領袖為何人?
(A)孫中山 (B)梁啟超 (C)宋教仁 (D)黎元洪。
34. 「橫空出世非一般,繼往開來濟世觀。奮舞德賽自由劍,
撥雲現日整乾坤。」這首詩是在稱頌北京大學。由詩的內
容判斷,作者稱頌北京大學原因為何?
(A)清末革命的發源地 (B)新文化運動的重鎮 (C)國民
革命軍成立所在 (D)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地點。
35. 兆維在網路搜尋某人資料時,出現以下的名詞:「馬克思
主義」、「白話文運動」、「新青年雜誌」。請問:兆維
應該是在搜尋何人的資料?
(A)陳獨秀 (B)胡適 (C)蔡元培 (D)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