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文文意的解釋,下列何者正確?
(A)楚太子不肯接納春申君的諫言,最後被李園殺害。
(B)朱英用「梟」比喻楚太子,暗諷他終將難有所成。
(C)春申君認為楚太子所養的梟,終究會發出鳳鳴聲。
(D)朱英認為春申君對於門下無用之客,無須太禮遇。
(二)節錄自廖鴻基〈飛魚.百合〉
「離開你的灣也將回到你的灣,你是我漂流的圓心,是我
最終的歸宿。因為你,我的漂流已經重新定義。」
或許因為海上工作而時常有的海面視角吧。發現當自己處
於更低位置時,便有了仰望及感嘆的機會。天怎麼藍成這樣、
蓊綠的山怎麼整排高成那樣;啊,如此美麗;當我仰望著陸地
與海洋折衝生成於太平洋角落的你。
一生若是一場戲,這座太平洋角落的島嶼就是我的舞臺;
時間是黑潮海流,彷若流光;這場戲的所有元素,都在黑潮的
脈絡裡漂流。
峻挺四千公尺高的主脈山脊,沉陷近六千公尺深的海盆;
我們的舞臺如此拔高放深近萬公尺。於是高山、淺山、溪流、
平地、海岸跟海域,幾乎千公尺落差就各自形成一片獨立且繽
紛的世界;而各層、各界間,又如是奧祕的默契牽涉,如此巧
妙的脈源相連互為。
動靜間,那直讓人嘆息的千年、萬年。
那麼的宏偉浩瀚,參與你的流程儘管短暫,我覺知融與你
脈流的榮耀。
將一輩子以巨碩穩固的你為中心,繞著你漂流;如衛星、
隕石或碎屑,繞成星球的碟狀光環。
(三)節錄自馮輝麗〈掛在冬霧下的春天〉
一滴水,攜著剔透的夢,穿過暗藍的夜。
萬籟俱寂中,樹,到底是不肯安分寒冬的單調,深夜裡,
猶然還做著春天的計劃,此一處純白,彼一處嫣紅,把一場花
事安排得熙熙攘攘。一夢花香裡,樹終於忍不住,「噗哧」笑
出了聲,清凌凌的笑聲,飛出樹梢,與恰巧路過的水相撞。樹
的笑,水的夢,齊齊破碎,彌散成一場霧的縹緲,細細密密鋪
陳開來。
這樣的鋪陳,真讓人錯愕。滿目之間,是接天連壤的白,
白得純淨,白得朦朧,或濃或淡。
城市,樹木,行人,這些司空見慣已不能稱為風景的風景,
無不因這一場濃淡的鋪陳而嫵媚神祕起來。鱗次櫛比的大樓,
只留下尖尖的頂,浮沉在這一片白色的海洋裡。路上的行人,
影影綽綽,亦是白茫茫的一片。
我找出久違的畫筆,試圖把這一分縹緲的美麗描摹下來。
而當我落筆時,才發現,霧,其實是最難描摹的一幅畫。著色
太多,會失了霧的靈性和朦朧,而只用一筆淡墨來勾勒的話,
又覺得不甘心。
我只好丟了筆,走進霧中。
清晨的街道是安靜的。有風吹過,霧,便輕輕柔柔地落了
下來。
霧氣凝成的水滴,掉落在草地上。草地,漸漸地溼潤和柔
軟起來,草們,飽吸著露珠,舒展著枯黃的身體。而從這些枯
黃中穿過的時候,我無意中竟發現一絲嫩綠!
我忽然有了莫名的驚喜。我知道,春,最早都是從草尖上
趕來的。我看著那株泛起生命律動的草,才知道,那一滴水攜
帶的夢裡,原本都藏著春的信息,一經散開,便落入了人間。
忽然覺得,自己原本就是一株小草,經歷過漫長寒冬裡的
蟄伏,被霧滋潤過,便也開始了新一輪的生長。離開時,我把
那一絲嫩綠銘記在了心裡。相信,在我再次遭遇寒冬的時候,
無論風有多凜冽,我依然能在草尖上找尋到那掛在冬霧下的春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