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座號: 姓名:
八年級社會科第2頁,共 4頁
11. 1978 年後,中國於沿海成立經濟特區,吸引外商進駐。
請問何者為中國當年吸引外國廠商的主要優勢?
(A)薪資低廉、交通便利 (B)資金充足、礦產豐富
(C)教育普及、人口眾多 (D)技術先進、交通便利。
12. 中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吸收經濟特區經驗後,促進不同
地區發展,其中「環渤海經濟圈」除傳統重工業外,近期
哪個城市聚集許多高科技研發部門,有「中國矽谷」之
稱?
(A)上海市 (B)深圳市 (C)廣州市 (D)北京市。
13. 中國的人口數目前為世界第一,為避免人口爆炸成長甚至
祭出一胎化政策抑制。其人口增加的主因與下列哪一種選
項符合?
(A)自然增加多、社會增加多
(B)自然增加多、社會增加少
(C)自然增加少、社會增加多
(D)自然增加少、社會增加少。
14. 中國從
2008
年開通第一條高速鐵路,至
2016
年總營運里
程共
2
萬公里,其中時速達
300
公里的路線超過
1
萬公里
以上(如下圖),占了全世界的
60
%,中國高鐵在短短幾
年間,已成為世界最大規模的高鐵網。請問:造成中國高
鐵分布東部較西部密集的現象與下列哪一因素較不相關?
(A)地勢低平 (B)人口密集 (C)礦產豐富 (D)工商繁榮。
◎下圖為華人移民遷移圖,中國人口眾多且資源分布不均,快
速增加的人口可能造成糧食不足,促使人們離開家鄉尋找耕地
或工作機會,而向國外遷移,請回答 15-16 題:
15. 在明清時期的華人主要是順應哪一個季節的季風,乘船移
民到東南亞才能順風抵達目的地?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6. 印尼最大的唐人街位於雅加達的草埔(Glodok)。草埔知
名的建築物金德院,便是當地最早的華人寺廟之一。除印
尼之外,許多東南亞國家也有不少華人居住,如新加坡、
馬來西亞等地。這些華人的祖先原鄉最可能居住在哪種中
國地理環境?
(A)水草豐美的蒙古草原 (B)山多平原少的的福廣地區
(C)群山環繞的四川盆地 (D)氣候乾燥的塔克拉瑪干沙漠
17. 商周建立統治政權以來,統治者為了管理新取得的疆土,
便賜予宗室、姻親、功臣土地及治理地方的權力,藉此穩
固統治,上述所推行的制度應該是下列何者?
(A)察舉制度(B)封建制度(C)郡縣制度(D)科舉制度
18.周王朝的貴族依據身分差異可分為不同階層,各階
層使用的音樂、舞蹈及儀仗隊等方面,都有明確的
限制及規定,不同身分的人也遵守不同的規範,請
問:周王朝制訂此規範的目的何在?
(A)提供貴族享樂的機會 (B)解決地方封土的爭議
(C)確保封建秩序的穩固 (D)避免地方動亂的爆發
19.戰國時代以來,國與國之間兼併激烈,出現幾個實
力較為強大的國家。各國都力求變法圖強,以避免
國勢衰微被他國兼併,其中尤以何人的變法最為成
功,使其國家成功統一天下?
(A)管仲 (B)商鞅 (C)孔子 (D)齊桓公
20.一本傳記中寫道:「他曾在齊國實行了一系列的改
革使其趨於富強,並要求各地諸侯應該共尊周天子
的共主地位,協助小國攘除夷狄等族群的威脅,終
於幫助齊桓公成就霸業。」上述傳記應該是下列何
者?(A)莊子 (B)孔子 (C)商鞅 (D)管仲
21.一則資料中提到:「中國在貴族掌政的階段,平民沒有受
教育的機會,但隨著貴族階層沒落,被迫流落民間依靠講
學維生,造成私人講學風氣盛行,國與國之間因為競爭激
烈,更競相爭取人才,能力傑出者甚至可位居卿相之位⋯⋯
」上述的變化應該出現在下列何時期?
(A)商周時代(B)春秋戰國(C)秦漢時代(D)魏晉時代
22.「此一制度由地方長官在轄區內考察及選取人才,
並將符合倫理道德規範者,如『孝子』、『廉吏』
,推荐給上級長官或者中央,通過考核者便可任命
官職。」上述的選才制度應該是在下列何時期?
(A)商周時代 (B)秦代 (C)漢代 (D)隋代
23.隋朝統一全國後,為了適應政治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滿
足平民參與政權的要求,加強中央集權,於是把選拔官吏
的權力收歸中央,採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考試合
格者便可做官,這是哪一選才制度實施的背景?
(A)科舉制度(B)禮樂制度(C)封建制度(D)九品官人
24.中國歷代選用人才的方式各有不同,「九品官人法」在魏
晉南北朝實施了三百多年,它對當時造成何種影響?
(A)出現布衣卿相,平民百姓獲得重用
(B)鞏固世族地位,社會階層缺乏流動
(C)建立書院制度,名儒講學蔚為風尚
(D)形成士紳階級,文人競相考取功名
25.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的洛陽龍門石窟與大同
雲岡石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兩處世界文化
遺產具有下列何項共同特色?
(A)帝王陵寢的經典建築 (B)佛教藝術的代表古蹟
(C)抵禦強敵的軍事工程 (D)隋唐城市建築的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