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避免黃河改道造成氾濫 (D)防止塞外草原民族入侵。
26. ( )歷史老師上課時提到:「這個時期的政權基本上是南北對峙,北方是胡人政權重複併吞與分裂的
紛亂局面,不少北方人民為逃避戰亂而南遷。南方的執政者配合南遷人士所帶來的技術與人力,
促成南北兩地的交流,也讓南方經濟日漸繁榮。」請問:上述描述是指下列哪個時期?
(A)春秋戰國時期 (B)隋唐時期 (C)秦漢時期 (D)魏晉南北朝時期。
27. ( )清代有一位史學家在他的著作中說:「江左諸帝乃皆出於素族,……其他立功立事,為國宣力者
,亦皆出於寒人,……所謂高門大族者,不過雍容令僕,裙屐相高,求如王導、謝安柱石國家者
,不一二數也。」請問:這位學者評論的是哪一朝代的社會現象?
(A)東晉 (B)西漢 (C)漢朝 (D)東周。
28. ( )隋唐是中國佛教的鼎盛時期,唐太宗年間赴印度求學,把西行取經的見聞寫成《大唐西域記》一
書,對中國佛教的發展有很大貢獻的是何人?
(A)張騫 (B)玄奘 (C)文成公主 (D)武媚娘。
29. ( ) 天可汗(漢語拼音:Tiān Kèhán),又譯為天至尊、登里可汗、登利可汗、騰格里汗,可汗的
尊稱之一。「天」(Tengri,騰格里)在突厥語裡具有很高尚、有權力的含義,其後九姓鐵勒、
西域諸國國王、吐火羅葉護也稱█為「天可汗」,請問:以上敘述,█填上何人最適合?
(A)秦始皇 (B)漢武帝 (C)曹魏文帝 (D)唐太宗。
30. ( )從商周到隋唐時期,定居民族與草原民族的互動發展,為歷史上重要的一頁,下列關於此議題的
敘述何者正確? (A)秦漢時期最大的外患為突厥 (B)草原民族入主中原以匈奴漢化最為積極
(C)永嘉之禍以後,北方草原民族紛紛入主中原 (D)長城興建於西周時期為了防範鮮卑族。
31. ( )甲骨文中,商王自稱:「餘一人、我一人」,代表商王為天下第一人,也是權力最高者。請問:
商王透過何種重要方法控制貴族?
(A)分封土地 (B)中央集權 (C)賞賜禮物 (D)下令進貢。
32. ( )附圖為朝鮮半島韓服的介紹,韓服的歷史主要起自於唐代,絲製長袍由中國傳到了朝鮮半島,當
時韓服與唐代的服裝幾乎是沒有差別的。請問:當時島上全力學習唐代文化,而有「君子國」之
稱的國家為何?
(A)高麗 (B)新羅 (C)日本 (D) 百濟。
33. ( ) 大雁塔,位於今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的大慈恩寺內,是一座 7層方形佛塔。該
塔是西安市內著名古蹟及標誌性建築,同時也是西安市市徽當中的主要組成部分。該塔始建於
唐朝(652 年),起初是為保存★帶回的佛經而建造的塔,後曾因年久失修和戰亂而多次遭到
損毀,至五代後唐年間才成為現在的造型。請問:此處的「★」指的是誰?
(A)文成公主 (B)唐太宗 (C)拓跋珪 (D)玄奘。
34. ( )東晉時代建康青年劉籍「託父祖餘蔭,年方雙十,已居朝中要職」,顯示當時人才進用方式的哪
一特徵? (A)「孝廉」的薦舉多偏重世族階級 (B)政府派任官職的根據是個人的才能 (C)
飽讀經書的青年才俊受朝廷特別重視 (D)政府官職被少數世家大族所獨占。
35. ( )怛羅斯之役是一場中國唐朝安西都護府的軍隊與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包含昭武九姓國在
內的中亞諸國的衝突。而怛羅斯之戰也是中國跟大食的第三次直接衝突。怛羅斯的所在地還未完
全確定,但大致在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以西、吉爾吉斯斯坦與哈薩克斯坦的相鄰邊境——塔拉
茲地區。怛羅斯之戰發生在中國唐玄宗天寶十年(公元 751 年),因大唐聯軍的葛邏祿部叛唐,
最終導致唐軍失利。有學者認為怛羅斯之戰是當時歷史上最強大的東西方帝國間的直接碰撞,也
造成下列何種結果?
(A)印刷術西傳 (B)造紙術西傳 (C)佛教東來 (D)火藥製作技術西傳。
36. ( )在唐代的文學作品中,常可見到時人的生活中所受到周邊民族的影響。例如:白居易的時世妝提
到:「圓鬟無鬢堆髻樣,斜紅不暈赭面狀」,其中的「赭面」,為吐蕃習俗,意指以紅顏料塗面
,反映出漢藏的交流互動下所受到的影響。請問:這樣的影響,可能是下列何者所造成?
(A)怛羅斯之役中,吐蕃大敗,開始派遣留學生前往唐帝國留學 (B)為聯絡周遭民族夾擊東突
厥,唐帝國交好吐蕃,打通絲路 (C)吐蕃占領唐帝國首都長安 (D)吐蕃派貴族子弟到唐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