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頁/共3頁
11. ( )這個制度通過各種測試將士人分為九個等級,然後再由朝廷選派中正官員考查這些士人。九個等級之中,被評為
上等的士人將被推薦到朝中做官。發展到後來,演變出犯有以下四種罪名者:(1)贓污淫盜,即犯偷盜姦淫等罪
(2)婚姻失類,即與不同階級通婚往來 (3)感恩乘錯,即重要禮制往來文件烏塗含混 (4)內亂,即破壞家庭倫常
,就被直接踢出品第。請問開始推行上述這個制度的朝代是?(A)西周 (B)東周 (C)漢代 (D)曹魏
12. ( )科舉為中國歷朝發掘、培養了大量人材。一千三百年間科舉產生的進士接近十萬,舉人、秀才數以百萬。當然其
中並非全是有識之士,但能過五關斬六將,通過科考成為進士者,多數都非等閒之輩。宋、明兩代以及清朝漢人
的名臣能相、國家棟樑之中,進士出身的佔了絕大多數。明朝英宗之後的慣例更是「非進士不進翰林,非翰林不
入內閣」,科舉成為高級官員必經之路。利瑪竇在明代中葉時到中國,所見負責管治全國的士大夫階層,便是由
科舉制度所產生。請問在中國,科舉最早源自下列哪個朝代?(A)西周 (B)漢代 (C)隋代 (D)秦代
13. ( )農耕與遊牧,不僅是生產方式上的差別,它們還代表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農耕,面朝黃土背朝天,春種秋收年
復一年,長此以往,人也像莊稼一樣,在固定的土地紮下了根,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背井離鄉;遊牧,逐水草而
居,有牧草的地方就是家,偌大的蒼穹下草原蒼茫,形影不離的是胯下的駿馬,而人和馬一樣,也有一顆四處為
家的心,詩與遠方,永遠在路上。請問農耕與草原游牧以何者為分界?(A)長城 (B)秦嶺 (C)黃河 (D)天山
14. ( )一個十幾二十歲的中國細君公主,因為國家和親而嫁給外族一個六、七十歲的老頭,而且語言不通,習俗不同,
可以說是一樹梨花壓海棠。細君公主的處境是何等的艱辛,心中的苦楚無處投訴,只能在心酸之餘,以歌唱方式
,細說心中的苦悶,這首歌是這樣子的:吾家嫁吾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
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請問是下列哪一個朝代開始這個「和親」風氣的?(A)西周
(B)漢代 (C)曹魏 (D)隋代
15. ( )絲綢之路是指漢唐以來以中國首都為核心,向世界呈網狀分佈的交通路線。作為古代世界的交通網絡,絲綢之路
很早就存在,但是,作為一種正式的學術命名,卻是近代以後在學術研究中逐步確立的。1877 年,德國地理學家
李希霍芬首次使用了絲綢之路這個概念,用以描述從中國到中亞兩河流域和印度之間的交通。絲綢之路的名稱自
此被普遍接受,含義也愈發廣泛,其中包括陶瓷之路、佛教之路等概念。請問上述最有可能與下列哪位歷史人物
事蹟有關?(A)張騫 (B)秦始皇 (C)商鞅 (D)唐太宗
16. ( )福建自古即有「八姓入閩」傳說,意思是指林、陳、黃、鄭、詹、丘、何、胡這八姓的祖先在古代一場事件後,
從北方中原大規模遷徙進入福建開發。其中有部分後代子孫,後來移民進入台灣,成為台灣現今這幾個姓氏的先
祖。請問上述「八姓的祖先在古代一場事件後,從北方中原大規模遷徙進入福建開發」,與下列何者最有關係?
(A)焚書坑儒 (B)尊王攘夷 (C)永嘉之禍 (D)絲路出現
17. ( )承上,這場歷史事件主要是由下列哪個民族所造成?(A)大食 (B)突厥 (C)鮮卑 (D)匈奴
18. ( )在遷都已成定局時,這位皇帝開始採取一系列更徹底的漢化措施,而反對派也不放過每一個對抗的機會。太和十
八年十二月初二,皇帝下令禁止士民穿「胡服」,大多數原本胡人都不樂意,很多人都沒有執行命令,如太傅拓
跋丕就公然一身胡服,拒不換裝。請問上述這位皇帝是指?(A)秦始皇 (B)北魏孝文帝 (C)漢武帝 (D)唐太宗
19. ( )《資治通鑑》第 198卷:
君上至靈州,敕勒諸部俟斤遣使相繼詣靈州者數千人,咸云:「願得天至尊為奴等天可汗,子子孫孫常為天至尊
奴,死無所恨。」
請問上述中國史書《資治通鑑》所描寫的內容「君上」是指?(A)秦始皇 (B)齊桓公 (C)漢武帝 (D)唐太宗
20. ( )承上,最主要是因為他擊敗下列哪個民族所造成?(A)匈奴 (B)突厥 (C)鮮卑 (D)吐蕃
21. ( )有關佛教最早傳入中國地區的記載,史書有云:「天竺有神人,名沙拉。昔□□哀帝元壽元年,博士弟子景盧受
大月氏王使者伊存口受《浮屠經》曰復立者其人也。」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佛教是公元前 2年由大月氏人傳入中
國的。請問□□最有可能是指下列何時?(A)西漢末年 (B)東漢末年 (C)曹魏時期 (D)西晉末年
22. ( )承上,傳入中國後,何時成為民眾的精神寄託,佛教廣為流傳?(A)西漢 (B)東漢 (C)魏晉南北朝 (D)隋唐
23. ( )唐代有位歷史人物自幼就聰慧好學,而且家學淵源,少年出家後更是勤奮用功,十三歲就能登座於大眾前覆講經
論。但在博覽各家宗論典籍時,發現各宗所說,彼此不一,於是與兄長參訪四方宿德耆臘,想要解開心中的疑惑
;可是終究未能於論辯當中釋疑。於是他發願西行天竺,以求法取經:「唯有將原典精確譯出,以釋眾疑,佛法
才能繼續在東土弘傳,利益世人!」。請問上述這位歷史人物是指?(A)張騫 (B)唐太宗 (C)商鞅 (D)玄奘
24. ( )著名詩人元稹曾留有詩篇,對當時社會景況有精彩描寫:「自從胡騎起煙塵,毛毳腥膻滿咸洛。女為胡婦學胡妝
,伎進胡音務胡樂」。請問上述所呈現的社會景況,最有可能是從下列哪個朝代最早開始?(A)西周 (B)漢代
(C)魏晉南北朝 (D)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