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大樹國中 八年級 110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277.44 KB
頁數
3
作者
Joseph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10-15,离现在 4 1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3
高雄市立大樹國民中學 110 學年度第 1學期歷史科八年級第一次段考試題卷
班座號 姓名
一、單一選擇題,共 30 題,每題 3
1. ( )中國大約在 1萬年前就已進入新石器時代。由於地域遼闊,各地自然地理環境很不相同,新石器文化的面貌也有
很大區別,可大致分為三大類經濟文化區:黃河流域、海河與遼河等流域形成的「栗黍農業經濟文化區」;長江
流域形成的「稻穀農業經濟文化區」;兩大流域以外的「狩獵採集經濟文化區」。三大類經濟文化區底下合計共
19 個分區,各自有自己的發展特色。根據上述內容判斷,請問中國古代文化具有下列何種特色?()多元並立
()東西融合 ()一脈相承 ()南北對立
2. ( ) 3700 多年前,中國首個有歷史記載的朝代商朝,首都殷墟在□□中游(河南安陽)。那時的□□流域已出現了
具有規模的城市,對文明發展有重大意義的文字「甲骨文」,也已被廣泛使用,而青銅器工具和禮器的出現,更
標誌着□□流域一帶生產力和文化的蓬勃發展。中華文明發展的基業那時已在□□流域生根開花,生命力旺盛。
請問上述□□指的是下列哪條大河?()長江 ()黃河 ()淮河 ()珠江
3. (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會的父家長制發展而來,為了保障家天下的穩固。實行『封邦建國的分封制。天子對王庭以
外的土地實行「授民授土」,即把土地、人民封賜給各諸侯,各諸侯又把自己封國的部分土地』封賜給士大夫,
士大夫再把自己部分土地給其臣屬「士」,這樣層層分封,形成了天子、諸侯、士大夫、士之間嚴密的等級結構
。由此構成了以天子為中心的家天下的宗法制度。請問上述這種社會現象的形成最可能存在於下列哪一個時代?
()西周 ()東周 ()秦代 ()漢代
4. ( )請從以下這段網路維基百科的說明,判斷是指下列哪位君王?()秦始皇 ()漢武帝 ()齊桓公 ()唐太宗
《春秋公羊傳》說:「南夷北狄交,中國不絕如線,攘夷狄而救中國。」他作為春秋時代的第一位霸主,一向是
被高度評價的。當時在夷狄的逼迫之下,中原各國的確遭到了極大的威脅,而通過改革而強盛起來的他,此時充
當起了中原各國的保護神,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號。作為霸主,他又是會盟諸侯,又是插手別國事務,又是
安定王室,又是征伐夷狄,可謂風光一時。
5. ( )在他的勸說下,秦孝公決定在秦國國內進行變法,但變法遭到以甘龍、杜摯為代表的守舊派的反對,雙方產生激
烈的爭論。變法之爭結束後,秦孝公於前 359 年命他在秦國國內頒布《墾草令》,作為全面變法的序幕。主要內
容有:刺激農業生產、抑制商業發展、重塑社會價值觀,提高農業的社會認知度、削弱貴族、官吏的特權,讓國
內貴族加入到農業生產中、實行統一的稅租制度以及其他措施。請問上述他是指下列何人?()張騫 ()秦始皇
()商鞅 ()玄奘
6. ( )明末清初文人顧炎武曾著有《郡縣論》,目的是要批判當時專制的君主制度,並結合封建與郡縣的優點,尋找出
另一個更完善的地方制度來。他在其中提到:「知封建之所以變而為郡縣,則知郡縣之弊而將復變。然則將復變
而為封建乎?曰,不能。」。請問他提到的「知封建之所以變而為郡縣」是指下列哪位歷史人物所為?()唐太宗
()齊桓公 ()漢武帝 ()秦始皇
7. ( )政府下令「書同文」,由政府官員等人整理文字,以簡化文字「小篆」作為標準字體,用於公文法令,通行全國
,並廢除了其它各種異體文字。如「馬」這個字,原先的寫法有很多種,統一後寫為「馬」。又命人編寫了小篆
字斗頒行全國,作為標準文字的範本供人學習。此外,君主出巡所到之處都要立碑刻字以示天下。請問上述最有
可能是指下列哪個時代?()秦代 ()漢代 ()唐代 ()魏晉南北朝
8. ( )漢初推行無為政治,如漢惠帝即位之初,採取宰相曹參的「寬刑簡政」主張,廢除族誅法、妖言令兩項嚴酷法令
。同時針對當時的人心思定,漢惠帝繼續減輕田租稅率,增加勞動人口與民休息,以穩定社會。請問漢初朝廷政
府最有可能是受到下列哪一派學術思想影響而提出上述政策?()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9. ( )學者易白沙在 1916 215 日《青年雜誌》第 1卷第六號發表《孔子評議》,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利用
孔子為傀儡,壟斷天下之思想,使失其自由」,第一次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個名詞,指出這一政策正
是帝王以孔子為傀儡奴役人民的手段。請問上述學者易白沙所指這位「以孔子為傀儡奴役人民的手段」帝王是?
()秦始皇 ()北魏孝文帝 ()唐太宗 ()漢武帝
10. ( )孝廉之設,始於□□,最初時候是每郡歲舉二人,但因各郡大小不等,人口相差懸殊,多的上百萬,小的僅幾萬
,故後改按人口比例舉人,大致是每二十萬人歲舉一人,不足二十萬每兩年舉一人,不足十萬每三年舉一人。當
然這是一般情況,邊郡少數民族雜居地區另有優待。□□指?()秦始皇 ()齊桓公 ()唐太宗 ()漢武帝
2/3
11. ( )這個制度通過各種測試將士人分為九個等級,然後再由朝廷選派中正官員考查這些士人。九個等級之中,被評為
上等的士人將被推薦到朝中做官。發展到後來,演變出犯有以下四種罪名者:(1)贓污淫盜,即犯偷盜姦淫等罪
(2)婚姻失類,即與不同階級通婚往來 (3)感恩乘錯,即重要禮制往來文件烏塗含混 (4)內亂,即破壞家庭倫常
,就被直接踢出品第。請問開始推行上述這個制度的朝代是?()西周 ()東周 ()漢代 ()曹魏
12. ( )科舉為中國歷朝發掘、培養了大量人材。一千三百年間科舉產生的進士接近十萬,舉人、秀才數以百萬。當然其
中並非全是有識之士,但能過五關斬六將,通過科考成為進士者,多數都非等閒之輩。宋、明兩代以及清朝漢人
的名臣能相、國家棟樑之中,進士出身的佔了絕大多數。明朝英宗之後的慣例更是「非進士不進翰林,非翰林不
入內閣」,科舉成為高級官員必經之路。利瑪竇在明代中葉時到中國,所見負責管治全國的士大夫階層,便是由
科舉制度所產生。請問在中國,科舉最早源自下列哪個朝代?()西周 ()漢代 ()隋代 ()秦代
13. ( )農耕與遊牧,不僅是生產方式上的差別,它們還代表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農耕,面朝黃土背朝天,春種秋收年
復一年,長此以往,人也像莊稼一樣,在固定的土地紮下了根,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背井離鄉;遊牧,逐水草而
居,有牧草的地方就是家,偌大的蒼穹下草原蒼茫,形影不離的是胯下的駿馬,而人和馬一樣,也有一顆四處為
家的心,詩與遠方,永遠在路上。請問農耕與草原游牧以何者為分界?()長城 ()秦嶺 ()黃河 ()天山
14. ( )一個十幾二十歲的中國細君公主,因為國家和親而嫁給外族一個六、七十歲的老頭,而且語言不通,習俗不同,
可以說是一樹梨花壓海棠。細君公主的處境是何等的艱辛,心中的苦楚無處投訴,只能在心酸之餘,以歌唱方式
,細說心中的苦悶,這首歌是這樣子的:吾家嫁吾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
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請問是下列哪一個朝代開始這個「和親」風氣的?()西周
()漢代 ()曹魏 ()隋代
15. ( )絲綢之路是指漢唐以來以中國首都為核心,向世界呈網狀分佈的交通路線。作為古代世界的交通網絡,絲綢之路
很早就存在,但是,作為一種正式的學術命名,卻是近代以後在學術研究中逐步確立的。1877 年,德國地理學家
李希霍芬首次使用了絲綢之路這個概念,用以描述從中國到中亞兩河流域和印度之間的交通。絲綢之路的名稱自
此被普遍接受,含義也愈發廣泛,其中包括陶瓷之路、佛教之路等概念。請問上述最有可能與下列哪位歷史人物
事蹟有關?()張騫 ()秦始皇 ()商鞅 ()唐太宗
16. ( )福建自古即有「八姓入閩」傳說,意思是指林、陳、黃、鄭、詹、丘、何、胡這八姓的祖先在古代一場事件後,
從北方中原大規模遷徙進入福建開發。其中有部分後代子孫,後來移民進入台灣,成為台灣現今這幾個姓氏的先
祖。請問上述「八姓的祖先在古代一場事件後,從北方中原大規模遷徙進入福建開發」,與下列何者最有關係?
()焚書坑儒 ()尊王攘夷 ()永嘉之禍 ()絲路出現
17. ( )承上,這場歷史事件主要是由下列哪個民族所造成?()大食 ()突厥 ()鮮卑 ()匈奴
18. ( )在遷都已成定局時,這位皇帝開始採取一系列更徹底的漢化措施,而反對派也不放過每一個對抗的機會。太和十
八年十二月初二,皇帝下令禁止士民穿「胡服」,大多數原本胡人都不樂意,很多人都沒有執行命令,如太傅拓
跋丕就公然一身胡服,拒不換裝。請問上述這位皇帝是指?()秦始皇 ()北魏孝文帝 ()漢武帝 ()唐太宗
19. ( )《資治通鑑》第 198卷:
君上至靈州,敕勒諸部俟斤遣使相繼詣靈州者數千人,咸云:「願得天至尊為奴等天可汗,子子孫孫常為天至尊
奴,死無所恨。」
請問上述中國史書《資治通鑑》所描寫的內容「君上」是指?()秦始皇 ()齊桓公 ()漢武帝 ()唐太宗
20. ( )承上,最主要是因為他擊敗下列哪個民族所造成?()匈奴 ()突厥 ()鮮卑 ()吐蕃
21. ( )有關佛教最早傳入中國地區的記載,史書有云:「天竺有神人,名沙拉。昔□□哀帝元壽元年,博士弟子景盧受
大月氏王使者伊存口受《浮屠經》曰復立者其人也。」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佛教是公元前 2年由大月氏人傳入中
國的。請問□□最有可能是指下列何時?()西漢末年 ()東漢末年 ()曹魏時期 ()西晉末年
22. ( )承上,傳入中國後,何時成為民眾的精神寄託,佛教廣為流傳?()西漢 ()東漢 ()魏晉南北朝 ()隋唐
23. ( )唐代有位歷史人物自幼就聰慧好學,而且家學淵源,少年出家後更是勤奮用功,十三歲就能登座於大眾前覆講經
論。但在博覽各家宗論典籍時,發現各宗所說,彼此不一,於是與兄長參訪四方宿德耆臘,想要解開心中的疑惑
;可是終究未能於論辯當中釋疑。於是他發願西行天竺,以求法取經:「唯有將原典精確譯出,以釋眾疑,佛法
才能繼續在東土弘傳,利益世人!」。請問上述這位歷史人物是指?()張騫 ()唐太宗 ()商鞅 ()玄奘
24. ( )著名詩人元稹曾留有詩篇,對當時社會景況有精彩描寫:「自從胡騎起煙塵,毛毳腥膻滿咸洛。女為胡婦學胡妝
,伎進胡音務胡樂」。請問上述所呈現的社會景況,最有可能是從下列哪個朝代最早開始?()西周 ()漢代
()魏晉南北朝 ()隋代
3/3
25. ( )《資治通鑑》第 216 卷:
仙芝聞之,將蕃、漢三萬眾擊□□,深入七百餘里,至怛羅斯城,與□□遇。相持五日,葛羅祿部眾叛,與□□
夾攻唐軍,仙芝大敗,士卒死亡略盡,所餘才數千人。
請問上述史書《資治通鑑》所描寫戰役內容,□□是指下列哪個民族?()匈奴 ()大食 ()鮮卑 ()突厥
26. ( )承上,這場戰役讓中國下列哪樣工藝技術外流?()造紙術 ()印刷術 ()火藥 ()羅盤
27. ( )這個國家房屋建築、使用的器具、服飾、官名,有些是效仿中國的。在治理國家方面,他們制定嚴厲的法律約束
下面的民眾,所以民眾很少有犯法的情況出現,國家道不拾遺。他們嫁娶都不使用金錢作為聘禮。人們知書識禮
,喜愛學習,即使是奴僕家庭,也努力上進。鄉里設有學校,學校懸掛寫著「局堂」的匾額。在學習知識和射藝
的都是未婚男子。三年考一次選拔舉人。學校設有進士科、算學科等各種科目,所以這個國家又被稱為君子國。
請問這個國家是指?()新羅 ()日本 ()大食 ()吐蕃
28. ( )新政伊始,群臣宣誓效忠君主,對高句麗之使節,君主亦以「明神御宇」自稱,以示權威,並倣效唐朝制度取年
號為「大化」,成為這個國家的第一個年號。請問這個國家是指?()新羅 ()日本 ()大食 ()吐蕃
29. ( )文成公主嫁入,為當地的大事,當地人民把許多地名與公主的故事串聯起來,流傳著許多傳說。例如當地有一座
「日月山」,據說是文成公主行此向西眺望,感到過了這座山又是一重天,思鄉之情油然而生,中國皇帝為寬慰
她,特地用黃金鑄造日月寶鏡遠道送來,從此這座山被當地人稱為「日月山」。過日月山有一條「倒淌河」,傳
說是公主過了河就要棄轎乘馬進入高原,她想到離家日漸遙遠,不禁失聲哭泣。這一哭,竟使「天下江河皆東去
,唯有此水向西流」,「倒淌河」由此得名。請問上述這個故事最有可能是在下列哪個朝代發生?()西周 ()
漢代 ()魏晉南北朝 ()唐代
30. ( )承上,請問文成公主最有可能是前往下列哪個國家?()新羅 ()日本 ()大食 ()吐蕃
二、題組,共 5題,每題 2
由漢至魏,人才的登進途徑有所變革。漢末三國之際,漢代選才制度窒礙難行。請問:
31. ( )曹魏時期乃創立何種方法來選拔官員?()宗法制度 ()科舉考試 ()九品任官法 ()推舉孝廉措施
32. ( )承上,此種制度有何影響?()選才制度趨向公平 ()仕途被皇帝壟斷 ()仕途被世族壟斷 ()可選拔出道
德高潔的官員
一位生長在北方的胡族青年,自從響應其政府實施漢化運動的號召而南遷洛陽以後,人生際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請問:
33. ( )做為一個支持朝廷運動的胡族青年,他應有哪些行為表現?()喜愛中原文物典籍 ()堅持原有姓氏 ()穿著漢
服並改說漢語 ()只會和胡族女子交往 ()甲乙 ()甲丙 ()乙丙 ()丙丁
34. ( )由上文可得知,這位胡族青年最有可能是下列哪個朝代的人士?()西晉 ()東晉 ()北魏 ()曹魏
35. ( )再承上,這位胡族青年最有可能是隸屬下列那一個民族的()鮮卑 ()突厥 ()匈奴 ()吐蕃
【試題結束,共 3頁】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