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北 市 崇 林 國 中 1 0 9 學 年 度 第 一 學 期 第 一 次 段 考 社 會 科 八 年級試題
八年 班 號 姓名:
※考試說明:請同學務必於卡片上填寫班級、座號、姓名,並小心畫卡,有錯誤者扣社會總成績 5 分。
歷史部分(第 1~20 題,每題 2 分,共 40 分)
1.( ) 相傳蚩尤面如牛首,背生雙翅,天賦神力,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有「千古第一戰神」之稱。根據神話
,蚩尤部落於涿鹿之戰中敗於黃帝、炎帝的部落聯盟。部落族人四散。其中一部分族人歸附炎黃部落的華夏族,一部
分南遷。而我們今日所說的炎黃子孫,則代表著當初黃帝和炎帝部族的融合。請問:上
文探討的主題為何? (A)遠古部落如何走向封建 (B) 遠古部落的攻伐與合作
(C)國家如何從封建走向中央集權 (D)封建制度的瓦解。
2.( ) 右圖為中國新石器時代重要遺址分布圖。請問:從圖中這些史前文化遺址分布,可知中
國文化起源有何特色?(A)只有起源於黃河流域 (B)只有起源於長江流域 (C)為一
元文化 (D)多元並立。
3.( ) 關於商朝的敘述下列者有誤?(A) 18thB.C 商族日益強大,傳說其領袖湯成為新的共主(
B)因為在殷墟(河南安陽)發現甲骨文,證實商已進入有冊有典的信史時代 (C)商代已經有相當成熟的封建體制
,只是商王與諸侯的關係並不密切 (D)商出土的青銅器有可作祭祀的禮器與作戰的兵器,從青銅器的出土可知
商具有相當程度的國家規模。
4.( ) 西周的各級貴族按身分等級受封土地與爵位,此制度是透過土地的分割達到權力的分化,請問此制度指的是西周
的哪項制度?(A)封建制度 (B)禮樂制度 (C)井田制度 (D)宗法制度。
5.( ) 【春秋時,楚莊王至洛,觀兵於周郊。周定王使王孫滿勞楚王。楚王問鼎小大輕重,對曰:「在德不在鼎。」莊
王曰:「子無九鼎,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史記》】請問此現象代表何歷史意義?(A)中央集權
的郡縣制度瓦解(B)宗法血緣關係強化了周天子與諸侯的親疏關係(C)禮樂制度崩壞封建制度瓦解 (D)齊桓公
隨之提出尊王攘夷。
6.( ) 關於郡縣制的敘述下咧者有誤?(A)郡縣長官皆由國君任免不再世襲 (B)由始皇帝聽從商鞅的建議而實行 (C)
確立了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 (D)若國君勢弱也容易變成地方割據。
7.( ) 秦始皇統一戰國混亂的局勢之後為了國家的統一進行了一連串的措施,請問以下哪一項並不是他所做的?(A)統
一語言貨幣車軌度量衡 (B)控制言論思想 (C)把人民編入戶籍避免逃漏稅 (D)連結修建燕趙秦三國的長城。
8.( ) 關於帝國的人才選拔制度下列敘述正確者有哪幾項?(甲)漢武帝推崇法家思想,之後依此思想建立起一套選拔人
才的方式即為推舉孝廉(乙)曹魏時期改採九品任官制,原本是依家世才能德行選拔人才,但之後卻只考量家世,
形成上品無寒門的現象(丙)隋朝時開始實行科舉制度,士人報名參加考試,考取者得任官(丁)唐朝科舉制度完備
,平民任官機會增加,提升了社會階層的水平流動(A)甲乙丙 (B)甲乙丙丁 (C)甲丁 (D)乙丙。
9.( ) 「是以家族為基礎,以門第為標準,在社會上形成的地主階級中的特權階層(享有很高的政治、經濟特權的豪門
大族)。世族又稱門閥士族,是地主階級中的一個特權階層」請問以上所述特權階級因為哪種制度而日漸勢微?
(A)九品官人法 (B)中央選官任派 (C)察舉孝廉 (D)科舉制度。
草原民族與農業民族的互動一直存在在歷史之中。請根據下列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皇帝冊封他為中郎將,再度出使西域,執行聯合烏孫以「斷匈奴右臂」的外交政策,隨行人員約 300,牛
羊以萬計,絲綢、漆器、玉器和銅器等貴重物品成千上萬。平安抵達伊犁盆地的烏孫國,烏孫王昆莫歡迎來
訪,並收下了豐厚的禮物。
資料二:今天開始禁止說胡語,三十歲以上者,因積習難改,故不強求。三十歲以下又在朝廷任官者,如不遵守
,則降職或免除官位。
資料三:永嘉
5
年,北方草原民族紛紛進入中原,數度騷擾晉室,最後攻破洛陽城,倖存宗室南遷建立新政權。
10.( ) 資料一、二、三的發生時代背景依序為何?(A) 資料二→資料一→資料三
(B)資料三→資料二→資料一 (C) 資料一→資料三→資料二
(D)資料一→資料二→資料三。
11.( ) 右圖何者是資料三發生的時間點?(A)甲(B)乙(C)丙(D)丁。
12.( ) 承上題,哪件事情是其所帶來的影響?(A)中國的經濟重心和文化重心南移 (B)北方草原民族入主中原與長江
流域 (C)南方帶來了豐沛的人力與造紙技術 (D)唐太宗被稱為天可汗。
13.( ) 請問資料二,是哪位君主所規定?(A)唐太宗 (B)漢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