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過去,周公在一場動亂後,採取「封建親戚」的做法,希望能夠藉此鞏固
周國的政權命脈。……重用有功、親近親人,與關係親近的國家交好,和
尊重有才幹的人,是掌握政權最重要的事啊!
( )14.中國政府為推行政策,常常會發想出各式各樣的標語,吸引民眾注意,例如:「寧添十座墳,不添一個
人。」、「少生孩子多種樹,少養孩子多養豬」、「農村想不窮,少生孩子養狗熊。」以上這些標語主要的
目的是要說明什麼概念?
(A)糧食生產的重要 (B)控制人口成長 (C)推廣農村經濟 (D)樹和豬對人類的貢獻。
( )15.春運是中國農曆春節前後,因同一時間有大批人潮由就業地返回戶籍地,而發生大規模的人口移動現
象,下列何者可能是上述的人口移動方向? (A)內陸→沿海;東部→西部 (B)沿海→內陸;東部→西
部 (C)內陸→沿海;西部→東部(D)沿海→內陸;西部→東部。
( )16.遷移到海外的華人,形成有別於當地族群發展的生活圈。下列何者可看出中國海外文化擴散的特色?
(A)舊金山唐人街 (B)菲律賓的基督教堂 (C)美國華爾街 (D)印尼清真寺。
( )17.中國由於自然環境與經濟的考量,不同時期皆有人民大量向海外移民。哪兩個省分是中國著名的僑鄉?
(A)海南省、福建省 (B)福建省、廣東省 (C)山東省、福建省 (D)山東省、廣東省。
( )18.季午是西周時期的封建諸侯,以下哪個狀況是他會遇到的? (A)鼓勵家族子弟研讀經學以任官 (B)
他的官位是經由皇帝任命 (C)諸侯領地事務由天子治理 (D)擁有世襲的領地與人民。
( )19.生活於前 4世紀戰國時期的中國農民,以下哪一種狀況是他平時會遇到的? (A)田賦徵收為非實際物
品 (B)徭役為有償勞動 (C)土地私有制尚未出現 (D)成年平民須繳交人頭稅。
( )20.韋韋參加校內書法比賽,他進一步研究中國文字沿革,並製作附表,其中只有哪一項是正確的?
選項
年代 通行文字
甲 商朝 甲骨文
乙 西周 楷書
丙 秦朝 隸書
丁 漢朝 小篆
(A)甲 (B)乙 (C)丙 (D)丁。
( )21.歷史上首位「皇帝」的施政中,以下哪一項是他統一天下後的措施?
(A)復行封建制度 (B)以隸書作為官方文字 (C)推行郡縣制度 (D)施行科舉。
( )22.小瑀在一本以中國某個朝代為背景的歷史小說中,看見一段大臣對君主的勸諫之言,內容如下圖所示。
關於其中藉以鞏固政權的方式,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A)君主將經戰爭兼併而來的土地設置為縣 (B)君主將土地賜給諸侯,使之各自建國
(C)為鞏固邊防而設立郡,其長官為郡守 (D)地方官員必須經由中央的統治者來任命。
( )23.九品官人的措施推行,起因於以往由各地地方官員推薦人才到中央任官的途徑難以實施,遂改為以家
世、品德、才能作為評斷標準,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九品。
然而這個制度被批評是世族維護權力的工具,其中可能的原因為下列何者?
(A)門第不等得以通婚 (B)負責評選的官員多為世族
(C)寒門得以另外透過科舉獲得任官的機會 (D)世族以天命說鞏固地位。
( )24.中國的文官制度向來是研究中國歷史的重要課題。從周朝開始,隨著國家領土擴張與人口增長,開始
擴大選才方式。從周朝到隋唐選才方式的演變,以下何者正確?
(A)親戚關係→推薦→考試 (B)推薦→親戚關係→考試
(C)親戚關係→考試→推薦 (D)推薦→考試→親戚關係。
( )25.芳芳到圖書館借閱中國主題新書,其中一本以「明習經學」為主題,講述某時代強調通曉《詩經》、《易
經》及《春秋》等古代經典的重要性,也因經學興盛,而在山東一帶流行「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
的民間諺語。上述內容,所指朝代,最早有可能為下列何者? (A)商朝 (B)周朝 (C)秦朝 (D)漢朝。
( )26.中國歷代非常注重人才的提拔,而九品官人制導致「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社會現象的出現,其
制度的實施與結束分別是在哪個朝代?
(A)曹魏、唐代 (B)南北朝、隋代 (C)秦代、隋代 (D)曹魏、隋代。
( )27.一個地區的飲食習慣與當地的氣候、環境有相當的關聯。例如中國黃河流域因為氣候乾燥,以小米為
主食;長江流域特色為高溫多雨,故食用稻米。然而,經由文化交流也會引進新的飲食習慣。像是中國
因為「□□□□」,便有大量來自外地的食物傳入,如:番石榴、胡瓜與胡餅等食物。「□□□□」為下
列何者?
(A)秦王嬴政統一天下 (B)戶籍制度創立 (C)漢朝積極探索絲路 (D)伊斯蘭教傳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