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16.「中國人口眾多,勞力充足,工資低廉,具有節省生產成本的好處,吸引許多外商至中國設廠。但臺
商在中國設廠後,發現部分工廠有產品品質欠佳,以及工人生產失誤的問題。」上述現象的形成,與下
列哪項特色關係最密切?
(A)人數太多,容易偷懶 (B)方言複雜,不易溝通 (C)人口素質平均偏低 (D)工作易找,流動頻繁。
( )17.中國人口總數多,具有勞力充足、市場廣大等優勢,但也衍生許多社會與環境問題,請問這些問題包
括下列哪些?(甲)糧食供給不足(乙)環境汙染嚴重(丙)教育資源普及(丁)人均資源較多(戊)能源快速損耗
(A)乙丙丁 (B)甲乙戊 (C)甲丙丁 (D)乙丁戊。
( )18.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紛亂的歷史時期,也是繼春秋戰國之後,一個思想蓬勃開展的時期。試
問︰下列哪一個政權在「魏晉南北朝」中的屬於「北朝」部分?
(A)魏(曹氏) (B)齊(高氏) (C)宋(劉氏) (D)齊(蕭氏)。
( )19.南北朝時代,世家大族仍掌握了南北朝的大半政治權力,但南、北朝間世家大族的發展情形仍有所不
同。請問:下列相關敘述何者錯誤? (A)南方世族地位高漲,對皇帝政權的有影響能力 (B)北方世族
與異族胡人君主合作 (C)北方胡人君主利用政策方式讓北方胡人改用漢服、漢語 (D)南方君王政權的
維繫不需依靠世族扶持。
( )20.(甲)東漢為曹操所篡(乙)北周為楊堅所篡(丙)東晉為劉裕所篡(丁)曹魏為司馬炎所篡(戊)南朝宋為蕭衍
(梁武帝)所篡。上列導致各朝代亡國的篡位者,敘述正確的有幾個? (A)一 (B)二 (C)三 (D)四。
( )21.中國歷史上朝代的更迭,各有其原因,而西晉滅亡後演變成北方五胡十六國和南方東晉局面。試問︰
導致晉室南遷偏安江南的「永嘉之禍」與哪個胡人民族最有關係? (A)匈奴 (B)鮮卑 (C)羌 (D)氐。
( )22.永嘉之禍後中國陷入長期分裂的局面,南方與北方的歷史發展因而分道揚鑣,其中北方在歷史上被稱
為「五胡十六國」。請問:關於五胡十六國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此一時期北方便僅有十六個政權 (B)利用東晉內亂、國勢衰微而興起
(C)五胡十六國時期最後由隋朝統一 (D)所謂十六國的建國者有胡人,也有漢人。
( )23.「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閑今古同。鳥去鳥來山色裡,人歌人哭水聲中……。」這是唐朝詩人杜牧
的詩句,是在感嘆天淡雲閒古今依舊,六朝遺跡卻難以追尋,昔日繁華盡付煙雨之中。請問:關於魏晉
南北朝時期的六朝之敘述,何者正確?
(A)政權的發展較北朝來得不穩定 (B)杜牧若要訪查六朝遺跡應前往珠江三角洲地區
(C)「六朝」政權的興起帶動南北文化的連結與融合 (D)六朝當中的朝代包含「曹魏」。
( )24.「一般政府用人選才,強調的不但是人的能力,更重視道德操守,但是這個時代卻不一樣,選舉人才
看重的是家世背景,而非個人的才德。這樣一來,朝中的高官厚位都被名門貴族占據,真正的人才反而
無法被政府延攬。」上文所提,造成如此問題的選才制度為九品官人法,試問下列敘述何者最符合九品
官人法的特性? (A)貴族沒落,平民崛起 (B)王與馬,共天下 (C)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D)萬
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 )25.有關魏晉時代清談風氣的特色,請問下列何人的說法最為正確? (A)小新:「當時主政者常以各種理
由攻擊政敵,士人為明哲保身而避談政治,崇尚玄虛的言論。」 (B)正男:「有些知識分子質疑儒家倫
理的作用,經常談論《論語》、《春秋》、《孟子》等書的內容,是為玄學。」 (C)妮妮:「他們重視氣氛
的營造,在風景優美處聚會,手揮麈尾,終日飲酒,「建安七子」即為代表性人物。」 (D)風間:「重
視傳統禮法的行為,突破哲學思維,豐富文藝創作。」註:「建安」東漢獻帝年號。
( )26.唐代的國內與海外貿易非常發達,生意人至全國各地進行買賣,外商來華亦絡繹不絕。請問:下列關
於唐代經貿的敘述何者正確? (A)國內商業發達與馳道形成便捷的陸運網絡有關 (B)海上貿易以揚州
做為對外重要的港口之一 (C)初唐時期出現「飛錢」,方便長途資金調度,有助貿易發展 (D)港口設有
市舶司,功能類似今日海關,管理進出口貿易。
( )27.〈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
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描述唐代天寶年間發生的某亂事及當
時帝、妃的命運。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漁陽鼙鼓動地來」是指楊國忠與李林甫的叛亂 (B)
「千乘萬騎西南行」是指唐高宗為避禍而逃往西南 (C)「宛轉蛾眉馬前死」是指楊貴妃被視為紅顏禍
水,皇帝被迫將其處死 (D)詩中描述的戰亂是唐代由盛轉衰的關鍵,是一場因為天災導致的民亂。
( )28.「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中國的科舉制度實施了一千多年,不失為一公平的選才方式。
關於科舉制度的實施與影響,下列何者正確?
(A)隋朝期間開始實施科舉制度 (B)科舉考試的制度加重世族對官場的壟斷
(C)實施的背景是為了改革漢代察舉制度的弊病 (D)平民百姓受限身分沒有報考機會。
( )29.有關唐代中外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情形,下列哪一段記載的內容最為正確? (A)當時傳入了西方的景
教、回教與佛教 (B)法顯至印度取佛經,回國後大量翻譯,有助於佛教的中國化 (C)唐玄宗晚年,中
國軍隊遭大食軍隊俘虜,造紙術首度外傳 (D)新羅派使者與學生來華學習,並與唐代皇室和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