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 )25.北伐統一後到抗戰爆發前,中國情勢仍然不穩定,內憂外患交迫,其中「內憂」與「外患」主要是指
下列何者? (A)軍閥、俄國 (B)中共、日本 (C)軍閥、英國 (D)滿清、美國。
( )26.中國的近代歷史,是一部國民黨與共產黨競爭的縮影,對東亞局勢的影響深遠。請問:國共關係得到
改善,雙方開始聯合抗日,讓共產黨得到了絕處逢生的機會,是在哪一事件之後?
(A)七七事變 (B)九一八事變 (C)西安事變 (D)一二八事變。
( )27.文化大革命是影響中國至深的一大浩劫。請問:文化大革命對中國傳統社會倫理的影響與下列哪一事
件最為相似? (A)太平天國 (B)實施訓政 (C)平民教育 (D)寧漢分裂。
( )28.「從形式來看,1989 年的天安門事件很像七十年前的五四運動,都是以(甲)為中心,然後擴向全國各
大城市;也都是以(乙)為中心,然後吸引社會其他各階層參加。……事件的發生,是兩個因素的互動所
致。一方面是鄧小平改革政策的內在矛盾;另一方面則是中共內部的繼承人問題,不同的繼承人對(乙)
運動有不同的看法;有主張強硬鎮壓的,也有主張溫和互動的……。」請問:文中的(甲)、(乙)所指為
何? (A)南京,學生 (B)北京,學生 (C)南京,農民 (D)北京,農民。
( )29.美國曾因為黑奴問題引發「南北戰爭」的內戰,民國
6
年中國也因為何種問題而引發「南北分裂」?
(A)參加一戰 (B)護法運動 (C)五四運動 (D)溥儀復辟。
( )30.民國初年何人死後,造成政局動盪、軍閥割據的局面?
(A)袁世凱 (B)段祺瑞 (C)黎元洪 (D)曹錕。
( )31.國共內戰期間,國民政府由掌握優勢變成退守臺灣,下列何者不是國民政府潰敗的原因?
(A)國民政府官員貪汙腐敗 (B)國民政府無力阻止通貨膨脹
(C)共產黨獲得蘇聯大力支持 (D)共產黨實施改革開放。
( )32.東北軍原為民初位於東北的奉系軍閥武裝軍隊,是當時中國唯一海、陸、空編制齊備的軍隊,但東北
軍主力軍隊在下列哪一事件爆發後,被迫遠離東北故鄉?
(A)中共展開長征 (B)張作霖被日人炸死 (C)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 (D)蔣中正全力剿共。
( )33.從北伐到抗日戰爭結束,國民政府首都不斷遷移,其遷移順序下列何者正確?
(A)廣州→武漢→南京→重慶 (B)南京→廣州→武漢→重慶
(C)廣州→武漢→重慶→南京 (D)廣州→南京→重慶→武漢。
( )34.民初某政治人物發覺國民黨難以取得實質的軍事和經濟援助,卻時常被各地軍閥盟友背叛;再者,西
方列強或日本亦不願提供實質援助。他於是決定轉與蘇聯結盟。請問:此政治人物是誰?
(A)毛澤東 (B)張作霖 (C)孫傳芳 (D)孫中山。
( )35.為了追查犯罪,一般是由被害人向警察機關報案並提出【甲】,由警察機關為初步的調查,將調查結果
移送【乙】進行偵查,若認為被告犯罪,則會向法院提起【丙】。請問:上述【甲】、【乙】、【丙】依序
為何?
(A)自訴、律師、公訴 (B)告訴、檢察官、公訴 (C)公訴、律師、自訴 (D)告訴、檢察官、自訴。
( )36.當刑事訴訟案件發生,在判決未確定前,被告就算有犯罪嫌疑,也要推定為無罪,這是指下列何種原
則? (A)權力濫用禁止原則 (B)罪刑法定原則 (C)無罪推定原則 (D)誠實信用原則。
( )37.行政訴訟採三級二審制,交通裁決事件的第一審法院為下列何者?
(A)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 (B)高等行政法院 (C)最高行政法院 (D)地方法院民事法庭。
( )38.林小姐跟朋友聊天時提到:「我於上班途中與人發生車禍糾紛,採取【?】途徑,透過公正第三人居中
協調,終於解決了糾紛,取得調解書。」上述【?】途徑應是指下列何者? (A)雙方當事人自行協議
和解 (B)透過調解委員會居中調解 (C)在法官面前進行和解 (D)以書面訂立仲裁協議交由法官仲裁。
( )39.下列關於民事訴訟的敘述,何者正確? (A)最高只可上訴到高等法院 (B)訴訟的提起由當事人決定,
國家不主動干涉 (C)請求民事給付的金額若超過 100 萬元,最高可上訴到最高法院 (D)財產權訴訟案
件的所得利益若超過 150 萬元,由高等法院進行一審判決。
( )40.下列各種行為及其尋求解決之法律途徑的組合,何者正確? (甲)買東西不給錢
─
民事訴訟 (乙)不小心
毀損他人物品
─
刑事訴訟 (丙)恐嚇取財
─
刑事訴訟 (丁)偷窺帳號密碼進入他人遊戲,盜取遊戲中之寶
物
─
民事訴訟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 )41.建華和家人出去用餐,但因停車糾紛和他人大打出手,造成頭手多處受傷。建華心有不甘,決定委由
律師向法院提告。請問:建華此種提告方式稱為下列何者? (A)自訴 (B)告發 (C)公訴 (D)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