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A)聯金滅遼 (B)廣設驛站 (C)開通大運河 (D)發行紙幣。
( )24.14 世紀以後,中國的朝代輪替發生重大變遷,也牽動周邊國家政治局勢的演變。從下圖的對話判斷,
這應該是在描述下列何者與中國的往來情形? (A)日本 (B)朝鮮 (C)琉球 (D)暹羅。
詠翔:想當初蒙古勢力退出中國時,究竟要持續「親蒙古」,還是「轉而親明」,兩派人馬嚴重對峙。
馬克:後來親明派獲得勝利,從政治到教育都以儒學為中心。他們學得很澈底,說是中華文化的分身,
一點都不為過。
語寧:即使明朝最後還是滅亡了,他們雖然必須對清朝進貢,但前往中國的使節仍穿著明朝衣冠。
( )25.艾嘉為撰寫歷史報告,到圖書館收集相關資料,關於明朝朝貢體制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中國維持地區穩定,但不介入他國內政 (B)暹羅透過陸路前往中國朝貢和貿易
(C)1609 年,日本為與中國朝貢貿易而入侵朝鮮 (D)琉球於 19 世紀進入中日兩屬時期。
( )26.在「□□□□」之後,日本廢除琉球藩,結束琉球中日兩屬時期。「□□□□」所指,為下列何者?
(A)日本戰國時代 (B)豐臣秀吉統一日本 (C)牡丹社事件 (D)大化革新。
( )27.中國歷史上首次將臺灣本島納入版圖的是哪個朝代?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 )28.語慕為了繪製鄭和下西洋的航線圖到圖書館收集文獻,她能在下列哪一份資料中找到相關資訊?
(A)《夢溪筆談》 (B)《瀛涯勝覽》 (C)《清明上河圖》 (D)《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
( )29.「船隊由劉家港出發,航程遠達非洲麻林。今日東南亞一帶仍可見紀念鄭和的地名,如:三寶瓏、三
寶港、三寶山等名稱。」關於上述航線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引進美洲的番薯、馬鈴薯等物種 (B)經由阿拉伯商人來華的路線航行
(C)使大量白銀流入中國 (D)鼓勵東南亞各國向清朝朝貢。
( )30.明太祖為改善日益嚴重的倭寇問題,而採取海禁政策。關於此政策及東亞當時的貿易概況,下列敘述
何者正確? (A)許多走私商人兼具海盜身分 (B)沿海居民為求生計改為務農 (C)官方朝貢貿易因海禁
而中止 (D)歐人東來後,取代中國海商,獨佔東亞海上貿易。
( )31.家家星期天參加了一場演講,演講內容以玄奘、張騫、利瑪竇等人的事蹟為主,請由此判斷,這次的
演講主題最可能是下列哪一項?
(A)中西交通與文化交流 (B)宗教信仰與傳教活動 (C)中國文學的時代精神 (D)科技發展與文明變遷。
( )32.文森參加博物館闖關集點遊戲,主題是 16~17 世紀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的航海路線與貿易概況。他在
活動手冊上填寫的資料,何者錯誤?
(A)葡萄牙人在東亞的貿易據點為澳門 (B)西班牙人在東亞的貿易據點為馬尼拉
(C)中國海商前往大西洋一帶與歐人貿易 (D)美洲與亞洲之間,跨太平洋的貿易活絡。
( )33.柳永為中國著名詞人,其作品流傳甚廣,相傳「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其作品:「東南形勝,
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收錄於《樂章集》中,描述杭州的風光景色。柳永
所處的朝代其首都原為汴京(今開封),後因「甲事件」,遷都杭州,重建政權。上述的「甲事件」為下列
何者? (A)契丹建遼 (B)蒙古西征 (C)澶淵之盟 (D)金國入侵。
( )34.《貿易打造的世界》一書說:「歐洲與東亞貿易的歷史已有千百年,但一直是透過中間人,後來阿拉伯
人勢力崛起,走陸路經中亞輸入歐洲的絲、香料隨之銳減;這些商品轉而經由海路、陸路輾轉運到埃及北
方大港亞歷山卓。……直到○○○人後來一統中亞,北方貿易路線才重啟。」上述資料提到的○○○人應
是下列何者? (A)党項人 (B)契丹人 (C)蒙古人 (D)滿洲人。
( )35.以下是小兵以行政法為主題所寫的筆記。請問:內容錯誤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甲、行政法是一本具體的法典
乙、 是法律中有關國家行政權運作的總稱
丙、涉及到行政機關執行職務時所適用之各項法律
丁、公平交易法、勞動基準法都是屬於行政法的範圍
( )36.關於我國監察院職權的描述,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可對施政不當的行政機關提出糾舉,要求行政
機關改善 (B)可對違法失職的公務人員、總統等提出彈劾 (C)由審計部負責審查預算 (D)被監察院彈劾
的公務人員,可以交由公務員懲戒委員會懲戒。
( )37.我國的政府體制是根據西方三權分立的架構而來。請問:下列關於我國政府體制的描述,何者正確?
(A)我國多了立法與監察兩權 (B)行政權、立法權專屬於中央政府 (C)我國從立法權中分出監察權,是為
了防止政府濫用私人 (D)從行政權中分出考試權,是希望能公正的為國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