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 )26.清廷在澎湖一戰擊敗鄭氏,占有臺灣後,康熙皇帝曾說「臺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
損。」但下列何人強調臺灣具有戰略價值,建議保住臺灣?
(A)朱一貴 (B)施琅 (C)沈光文 (D)沈有容。
( )27.清帝國早期,清廷對臺灣原住民的管理態度為何?
(A)希望漢人與原住民和諧相處,故長期採取以漢人文化「教化」原住民的策略
(B)以立碑與劃界的方式,防止漢人侵墾原住民地區
(C)派遣高山族的勇士守住重要隘口,以免平埔族與漢人間發生衝突
(D)政府畫的「番界」以中央山脈為分界線,以東為「番人」之地,以西為漢人的生活區。
( )28.歷史課上,同學們在討論:清代海盜侵擾蛤仔難(今宜蘭)。關於此地何時開始畫入行政區有不同
的說法,何者正確?
(A)雍正時設淡水廳 (B)嘉慶時併入淡水廳 (C)嘉慶時設噶瑪蘭廳 (D)光緒時設宜蘭縣。
( )29.清帝國早期,臺灣社會有一句俗諺:「無田宅、無妻子、不士不農、不工不賈、嫖賭摸竊、械鬥樹
旗,靡所不為。單身遊食四方,隨處結黨,且衫褲不全,赤腳終生。」請問:這是描述早期臺灣哪一
種身分的生活寫照? (A)生番 (B)熟番 (C)傳教士 (D)羅漢腳。
( )30.某人於劉銘傳擔任臺灣巡撫時來到臺北發展,以下是他在臺北的生活情景,其中何者符合史實?
(A)乘坐火車至高雄遊歷 (B)在基隆參觀億載金城炮臺
(C)聽到日本出兵攻打牡丹社的消息 (D)到郵政總局寄家書回家。
※題組(31-34 題)
阿拉米是
17
世紀中期臺灣中部沙轆社的小孩,有一天他無意間聽到大人們討論漢人要求供應米糧
以解決漢人軍隊糧食不足的問題,又想要來部落的獵場打獵增加商業利潤,但統領部落的大頭目卻
不同意。隔不久,部落裡的大人們神情緊張,遠方硝煙四起越來越近,最後一群漢人衝進村莊,四
處殺戮,母親將他藏在水缸中他才得以倖存,在這場戰役中原本有五百多人的部落只剩下阿拉米與
其他五名族人,傷心的他們最後選擇永遠離開家鄉,翻過山遷徙到埔里社。請問:
( )31.根據文中敘述,阿拉米屬於哪一族原住民?
(A)凱達格蘭族 (B)巴布拉族 (C)西拉雅族 (D)噶瑪蘭族。
( )32.漢人要求來到部落獵場打獵,是希望獲得當時哪一項主要出口商品?
(A)鹿皮 (B)牛角 (C)山豬 (D)熊皮。
( )33.文中所提的漢人軍隊應該屬於下列何者? (A)明朝 (B)清帝國 (C)荷蘭 (D)鄭氏。
( )34.上文中提到的大頭目,漢人對他的稱呼為何? (A)大肚王 (B)長老 (C)倭寇 (D)紅毛番。
( )35.小艾與大中婚後生下一子,但是因為夫妻倆工作忙碌,無法照顧孩子,大中的媽媽便決定搬進來住
。請問:大中媽媽的作為是發揮家庭的哪一種功能?
(A)保護與照顧功能 (B)教育功能 (C)生育功能 (D)經濟功能。
( )36.根據政府相關部門預估,到
2017
年臺灣高齡人口將超越總人口數的
14%,成為高齡社會。針對這
樣的問題,政府的因應政策,下列哪一項無法解決問題? (A)宣導「三代同堂」 (B)設立外籍配偶
生活輔導班 (C)制定完善的社會福利政策 (D)規畫長期照護保險制度。
( )37.我國法律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保護及教養的權利義務。請問:這種權利稱為什麼?
(A)人權 (B)親權 (C)公權力 (D)父母權。
( )38.「新北市近日除了設立公立托育中心,並受理申請及發放新臺幣
2
萬元生育獎勵金。」請問:上述
新聞中所提政府的政策應該是為了針對下列何種問題而設計?
(A)家暴問題 (B)老人照顧問題 (C)離婚問題 (D)少子化問題。
( )39.阿茂看到了下列這則新聞「為慶祝建國百年,政府走訪全國各縣市
100
個新移民家庭,關懷訪視新
住民生活適應狀況……。」請問:下列阿茂的同學中,誰的家庭正是新聞中所說的新移民家庭?
(A)阿雄的爸爸再婚,家庭成員多了繼母一員 (B)小孟的爸媽在中國工作,他與爺爺奶奶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