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 )23.一篇文章中提到:「在此王朝統治下分封出去的諸侯隨著王位傳承和時間推移,與王室間的關係日漸疏遠。
原本用以藩衛王室的諸侯紛紛懷有異心,諸侯們憑藉手中的武力相互較勁,使統治者澈底失去對於諸侯的控
制。」此篇文章的主題應該是下列何者? (A)商朝的封建統治體制 (B)東周以來的稱雄爭霸 (C)秦朝締
造的統一霸業 (D)西周封建體制的成熟。
( )24.東周時,孔子周遊列國,認為「禮樂崩壞」,希望能恢復禮樂。然而孔子終其一生,都未成功恢復禮樂,
但孔子的言行,還是造成廣大的影響力,成為儒家的源頭,更被尊稱為「至聖先師」。下列關於「禮樂」的
解釋,何者最合適? (A)禮樂就是禮儀跟樂曲,規定了樂曲如何使用跟如何創作 (B)禮樂就是社會的規
範,供貴族們去遵守 (C)禮樂就是儒家的經典,所以儒家就是研究禮樂的門派 (D)禮樂就是繼承的儀式,
王公貴族都是透過禮樂來確立關係遠近,使政權順利轉移。
( )25.西周初年第二次封建如右圖:圖中魯、齊、燕等國在第一次封建時,均在
黃河中游南岸;第二次封建時則遷徙至黃河下游。其用意為何? (A)加強對
東方殷商舊地的控制 (B)犬戎入侵,導致王室東遷 (C)王室衰微,具有軍事
實力的諸侯趁勢崛起 (D)受到西方秦國威脅,無奈東遷。
( )26.商周時期以來,農業民族與草原民族多有衝突。秦以後為了防禦匈奴,建立
起一道兩萬多公里長的城牆,成為北方的防禦線。有學者認為,此城牆的作用
雖然是南方農業民族為了抵擋北方草原民族,但當兩民族合而為一時,這道
城牆就顯得毫無作用。下列哪一個朝代可能會發生長城毫無作用的情形?
(A)周代 (B)秦代 (C)漢代 (D)唐代。
( )27.唐朝文化成就於當時的世界文明中可稱為先進,以致於亞洲的新羅、日本等國家皆向唐朝學習漢字、佛教、
科技與典章制度,形成以中國為核心,向周圍散發文明。過往中國學者習慣稱為「中國文化圈」,然而這種
稱呼法近年來多被「東亞文化圈」取代。這種演變最可能的原因為何? (A)新羅與唐朝爭奪「天可汗」稱
號,雙方關係漸行漸遠 (B)「天可汗」是東亞盟主之意,故改稱為「東亞文化圈」 (C)各國自主意識興起,
排斥單方面吸收中國文化的概念 (D)造紙術對亞洲皆有影響,稱「東亞」較「中國」恰當。
※題組(一)
( )28.永嘉之禍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事件,因為朝廷的腐敗,讓外族有機可趁,
造成國家的敗亡。請問:這個事件應該處於右圖中的哪個時間點?
(A)甲 (B)乙 (C)丙 (D)丁。
( )29.承上題,永嘉之禍攻入洛陽,導致國家滅亡的「外族」為下列何者?
(A)匈奴 (B)鮮卑 (C)東突厥 (D)犬戎。
※題組(二)請依文章回答第 30~31 題
東周以來,百家爭鳴,被視為是學術思想上的黃金時代,九流十家各有自己的擁護者。各國因富
國強兵的政策,延攬各國士人效力,並且加以禮遇,平民有機會透過才能獲得晉用。秦統一天下後,
實施挾書律,直到漢朝建立後才廢除。不過隨後由於漢武帝尊崇儒術,並以精通儒家經典作為入仕當
官的標準,毫無疑問對學術又是一次打擊。漢代的選官方式,促成東漢末的累世經學,經學世家的出
現,到了魏晉之後,平民想要再透過才能當官已難如登天。
註:「挾書律」,規定對私自收藏違禁書籍的人滅族。
( )30.根據前文,中國歷史上,官方何時開始限制學術思想?
(A)東周 (B)秦統一天下後 (C)漢武帝 (D)東漢末。
( )31.根據短文,學術自由曾經促進階級流動,而學術思想在尊崇儒術後,反倒趨向一元,難以達成階級流動,
但造成「平民想要再透過才能當官已難過登天」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A)漢代平民布衣卿相 (B)官方舉辦科舉考試 (C)漢武帝尊崇儒術 (D)曹魏實施九品官人之法。
※題組(三)
瑄瑄依照時間先後記錄漢朝自高祖至武帝時期,與匈奴之間的互動情形。請依據下表回答問題:
時間
高祖 7年
高祖 9年 文帝 14 年 景帝 5年 武帝
建元 2年 武帝
元朔 2年 武帝
元狩 4年
事件 高祖親征
匈奴,遭
遇白登之
圍,不敵
匈奴。
採婁敬之
策,將宗室
女嫁給單
于,並贈與
中原物資。
匈奴攻朝那、蕭
關等地,大肆燒
殺擄掠,漢軍直
擊無果,再度和
親。
再遣公主嫁
匈奴軍臣單
于,且雙方在
邊境互通關
市。
張騫出使
西域,欲聯
合大月氏
攻打匈
奴,未果。
衛青出兵雲
中以西,得胡
首虜數千,漢
取河南地,立
朔方郡。
張騫二度出使
西域,欲聯合烏
孫孤立匈奴,未
果,遣副使通西
域諸國。
( )32.依據上表所載,下列何者不是漢朝與匈奴間的互動方式? (A)征戰 (B)和親 (C)貿易 (D)朝貢。
( )33.張騫出使西域對漢朝有何助益? (A)使漢朝認識西域諸國 (B)說服西域各國攻打匈奴 (C)與西域諸國締
約結盟 (D)以和親拉攏西域諸國。
( )34.關於漢朝與匈奴關係的變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漢代皇帝皆傾向以和平手段與匈奴平等共處 (B)西漢前期常以和親政策維繫漢匈之間的和平
(C)漢文帝時的漢匈關係開始趨向漢強、匈奴弱 (D)漢武帝時終於透過聯合西域諸國將匈奴擊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