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腹瀉:成因、分類與併發症解析

格式
pdf
大小
763.89 KB
頁數
6
作者
vghtc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08-03,离现在 4 8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衛教編號:GI-019       

 
 

 

 

認識腹瀉

 

 

 

 

 

 
 
 
 
 

 

全人智慧

  醫療典範 

愛心品質

  創新當責 

 

經腸胃科醫師或護理專家檢視

 

臺中榮民總醫院護理部編印

 

 

2021.07.29 訂定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EPYL9Y 

background image

 

一、什麼是腹瀉:

 

24 小時內有軟便或水便的狀況且排便大於三次

以上或是每日的糞便量大於 200 公克稱為腹瀉。 

急性腹瀉是指腹瀉時間小於 2 週,常合併有嘔吐、

發燒及腹痛等症狀。若大於 4 週以上稱為慢性腹瀉。 
嚴重的腹瀉會造成脫水、電解質不平衡、營養不良、
免疫功能降低、增加壓力性損傷及全身性感染的風
險。 

但是有 2 種病況需要作區別,一種是假性腹瀉,

因糞便停滯積塞在直腸內不能排出,刺激直腸黏膜,
使大便以稀水狀態由硬糞塊周圍不自主地滲漏出來,
造成大便次數增加。另一種是排便失禁、不自主的排
便,大多數的原因為神經肌肉疾病或肛門直腸構造上
的問題所造成。 

 

 
二、造成腹瀉的原因: 

(一)感染:多數是因為細菌所產生的毒素造成發炎。 
(二)藥物:如瀉劑、制酸劑、抗生素等。 
(三)飲食:如麥麩、水果、辛辣食物、酒精等。 
(四)消化吸收不良:如乳糖不耐症,指身體無法完全

消化乳糖,因此在食用乳製品後,會有腹瀉、排
氣和脹氣等情況。 

https://www.peekme.cc/post/916382 

background image

 

(五)疾病:腫瘤如結腸癌和胃腸道惡性淋巴瘤;胃腸

道功能障礙性疾病如腸躁症(腹痛、腹脹、腹瀉、
便秘等症狀反覆或交替出現);原發性腸發炎如慢
性潰瘍性腸炎;內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等。 

(六)情緒:不安、恐懼、緊張、激動、興奮、憂慮、

壓力都有可能會造成自主神經失調,使得腸道蠕
動亢進及黏液增加而造成腹瀉。 

三、如何治療腹瀉? 

輕微的腹瀉不需就醫,但嚴重的腹瀉可能因水份

和電解質的失衡而導致死亡,因此需要住院治療。除
了給病人補充水份、電解質、養份等支持性療法外,
須針對不同病因進行治療。 

常見緩解腹瀉症狀藥物有:吸附劑(吸收過多的

消化液)

、抗分泌劑(降低分泌消化液)、鴉片類衍生

劑(減緩腸胃蠕動)

、抗膽鹼製劑(放鬆腸胃道肌肉)

抗生素(感染控制)等。 

四、如何照護腹瀉問題?

 

(一)觀察腹瀉次數、顏色及性質。 
(二)注意水份及電解質的補充,可選擇含鈉、鉀量高

的液體物,如:運動飲料、果汁等;若尿液顏色
變深或嘴唇乾裂,可能代表水份不足。 

 

https://donnadiet.com/archives/4978 

background image

 

(三)避免含乳糖成份、刺激性及油膩食物,如:限制

乳製品的使用、咖啡、濃茶、辣椒及油炸食品。 

 
(四)急性腹瀉的時候需暫時禁食 6〜8 小時,讓腸道休

息。視胃腸可以負擔的程度增加,少量多餐,從
清淡的流質(開水、米湯)或細軟易消化的半流
質飲食(軟面條、大米粥),再食用軟質食物(瘦肉
泥、稀飯)。 

 
 
(五)注意肛門口周圍皮膚有無破皮及感染問題。 
(六)不要隨意服用止瀉藥物,以免影響消化系統自行

排除病菌的機會,應遵照醫師指示。 

(七)減少腸蠕動,應保持情緒平穩,適當休息,減少

焦慮心情。 

 

https://www.ihealth.com.tw/article/%E8%85%B8%E8%83%83%E7%82%8E/ 

https://medebm.blogspot.com/2018/08/fasting-guideline.html 

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7%B1%B3%E6%B9%AF 

background image

 

(八)若腹瀉不止、大便有血、發燒、腹痛厲害、反覆

嘔吐及脫水(呼吸加快、口腔黏膜乾燥、小便量減
少、小便顏色變深及心跳變快)等症狀,應儘速就
醫。 

 
(九)預防腹瀉須注重飲食與個人衛生,勿食用未經煮 

熟的食物或未煮沸的水,勤洗手。 

五、結論 

輕微的腹瀉不需就醫,注意飲食原則,少量多餐,

避免含乳糖成份、刺激性及油膩食物;急性腹瀉先禁
食 6〜8 小時,讓腸道休息,注意水份及電解質的補充,
適當休息,保持情緒平穩。 

若出現腹瀉不止、大便有血、發燒、腹痛厲害、

反覆嘔吐及脫水等症狀,需儘速就醫,除了補充水份、
電解質、養份等支持性療法外,了解造成腹瀉原因,
對症下藥,針對不同病因進行治療。 

預防腹瀉需注重飲食與個人衛生,勤洗手,勿食

用未經煮熟的食物或未煮沸的水,以上才是根本之
道。 

六、參考資料 

白宗平、許馨尹(2015)‧免疫力正常之成年人的感染性腹

瀉 ‧ 家 庭 醫 學 與 基 層 醫 療 , 30(8) , 228-233 。

DOI:10.6965/FMPMC 

https://xsj.699pic.com/image/487922.html 

background image

 

高以信、柯美伶、蘇盈惠(2010).癌末病人腹瀉之處置.

寧療護雜誌,15

(3),342-357。 

DOI:10.6537/TJHPC.2010.15(3).6 

劉雪娥(2017).

成人內外科護理(上冊)

(七版).華杏。 

Bisanz,  A.,  Tucker,  A.  M.,  Amin,  D.  M.,  Patel,  D.,  Calderon,  B.  B., 

Joseph,  M.  M.,  etal.  (2010).  Summary  of  the  causative  and 
treatment  factors  of  diarrhea  and  theuse  of  a  diarrhea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tool  to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Gastroenterology 

Nursing, 33(4), 268–281.doi:10.1097/SGA.0b013e3181e94307 

DuPont,  H.  L.  (2014).  Acute  infectious  diarrhea  in  immunocompetent 

adult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370(16), 1532-1540. 
doi: 10.1056/NEJMra1301069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