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品質評估表(題本)

格式
pdf
大小
2.81 MB
頁數
99
作者
tmue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2-11-07,离现在 12 35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教育部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品質評估表 

(題本) 

 

 

教育部國教司委託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林佩蓉教授研訂 

計畫主持人:林佩蓉教授 

協同主持人:張斯寧教授 

專案助理:張建博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II 

 

 

 

壹、  學習環境規劃……………………………………1 

 學習區整體規劃……………………………… 1 

 學習區教師角色………………………………7 

 語文區…………………………………………11 

 美勞區…………………………………………14 

 益智區(數學)………………………………17 

 益智區(操作/組合玩具) ……………………20 

 積木區…………………………………………23 

 扮演區…………………………………………26 

 烹飪區…………………………………………28 

 

 科學區…………………………………………31 

 音樂區(或音樂教室)………………………34 

 木工區…………………………………………36 

 玩沙區…………………………………………39 

 玩水區…………………………………………43 

 種植/飼養區…………………………………46 

 大肌肉遊戲區…………………………………49 

貳、  班級經營…………………………………………53 

 作息規劃………………………………………53 

 增進師生及同儕關係…………………………62 

目  錄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III 

 

 常規制定與執行………………………………66 

 幼兒不適應行為之回應與輔導………………68 

 建立班級文化…………………………………69 

 親師關係建立與經營…………………………71 

參、  課程規劃與實施………………………………73 

 課程與教學規劃………………………………73 

 教學實施………………………………………78 

 學習評量與教學評鑑…………………………88 

肆、  教保人員的專業發展…………………………92 

 教保人員的專業態度…………………………92 

 教保人員的專業發展…………………………95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品質評估表 

壹、學習環境規劃 

 

學習區規劃

 

 

一、 

學 

習 

區 

整 

體 

規 

 

 

1.1.1 

設置適宜的學習

區數量 

活動室內設置 3 個(含)以下的

學習區(含活動室外之走廊,

但不含全園室外)

 

活動室內設置 4 個學習區(含

活動室外之走廊,但不含全園

室外) 

活動室內設置 5 個學習區(含

活動室外之走廊,但不含全園

室外) 

活動室內設置 6 個(含)以上的

學習區(含活動室外之走廊,

但不含全園室外),並視活動

室空間面積、幼兒年齡、興趣

與需求、課程發展做彈性調

整。 

1.1.2 
規劃原則能配合

動線、學習區性

質、教學型態、課

程特色 

學習區之規劃未依據乾濕分

離、動靜分明、性質關連之特

性做安排 

學習區之規劃動線流暢,並依

乾濕分離(例如:美勞區靠

近水源)、動靜分明(例如:

積木區和語文區有所距離與

區隔)、性質關連(例如:積

木區/扮演區、益智區/科學區

等)之原則,將各個學習區做

合宜的安排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學

習區之規劃能與主題或方案

課程相互配合,或能彰顯、呈

現課程教學之意涵或理念(例

如:蒙特梭利、華德福、高瞻

等課程模式),將各個學習區

做合宜的安排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學

習區之規劃能彰顯本土、社區

及多元文化之特色,將各個學

習區做合宜有效的安排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一、 

學 

習 

區 

整 

體 

規 

 

 

 

1.1.3 

合宜的開放時段 

 

週作息完全未規劃學習區時

段,或規劃轉銜、入園離園時

間開放學習區 

學習區的開放時段每週至少

安排三次,每次至少持續 40

分鐘 

學習區的開放時段每週至少

安排三次,每次至少持續 50

分鐘 

學習區的開放時段每週至少

安排四次,每次至少持續 60

分鐘,並視幼兒實際需求作彈

性調整 

 

 

1.1.4 

適切清楚的運作

流程 

學習區之運作未有固定流

程,教師隨性進行 

學習區之運作會依照選區、實

作、收拾、分享之流程進行 

學習區之運作會依照各區新

材料介紹、選區、幼兒作計

、實作、收拾、分享之流程

進行 

學習區之運作會依照各區新

材料介紹、選區、幼兒作計

畫、實作、收拾、分享、回饋

檢討之流程進行,教師會引導

或提醒幼兒下次能依據回饋

檢討作計畫 

 

 

 

 

 

1.1.5 

幼兒有自由的選

擇權 

 

學習區之選擇以教師指派或

安排為主,或安排小組輪流到

各學習區操作 

 

學習區以幼兒自由選擇為原

則,但教師會鼓勵幼兒輪流、

均衡選擇各學習區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能

視個別幼兒之特殊需求或狀

況作適度的引導(例如:四處

遊蕩、蜻蜓點水的幼兒),或

安排弱勢幼兒之補救教學活

動,或安排各小組幼兒輪流參

與教師規劃之單元主題教學

活動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協助幼兒依據特質、興趣、能

力及想要探究的議題或解決

的問題,引導幼兒選擇合宜學

習區或跨區,以進行作深入探

究,延伸及深化幼兒的學習。

例如:娃娃家/扮演角的幼兒

跨去創作角製作偶,再到扮演

角扮演。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一、 

學 

習 

區 

整 

體 

規 

 

 

 

 

1.1.6 

清楚明瞭的空間

開放程度與層次

性 

 

學習區為完全開放之空間,家

具、教具櫃大都靠牆擺放,或

學習區之空間規劃會造成教

師的視線被家具設備、柱子或

裝飾品遮蔽,不易清楚看到所

有學習區幼兒的活動 

 

學習區採半開放空間,家具、

教具櫃低矮,教師可清楚看到

所有學習區幼兒的活動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能

依據學習區之屬性調整空間

之開放程度(例如:大型積木

建構區為開放之空間、閱讀區

為半開放之空間、獨處區為隱

密之空間)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活

動室空間或學習區之規劃能

有層次性─不同高度之設計

(例如:設置小舞台、小閣樓

空間等),使幼兒可藉由不同

高度清楚看到所有學習區幼

兒的活動 

 

 

 

1.1.7 

適宜的參與人數 

 

無論學習區空間大小及設備

多寡,教師將每個學習區都規

劃相同的幼兒參與人數 

教師會依照學習區空間大

小、設備多寡及開放數量,規

劃每個學習區的幼兒參與人

數,且以多元方式(例如:掛

牌、黏貼等)清楚標示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教

師能適時依據少數幼兒之特

殊需求作彈性調整(例如:有

些幼兒想跟該區的好朋友進

行合作遊戲,或某區有幼兒之

前的作品尚未完成,可優先選

區,適度增加該區人數)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教

師能與幼兒共同討論,依據全

班幼兒需求、探究情形及主題

活動延伸狀況作各區參與人

數的彈性調整 

 

 

 

 

1.1.8 

家具

設備與材質符

合幼兒的人體工

學,可彈性組合,

且有美感 

學習區的家具設備不符合幼

兒的人體工學 

學習區的家具設備符合幼兒

的人體工學(例如:座椅的高

度能讓幼兒雙腳著地,符合幼

兒的身高),能依放置位置作

合宜之規劃(例如:教具櫃長

度以 120 公分為主;教具櫃

的高度若用作學習區區隔使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學

習區的家具設備能彈性組合

多變化(例如:有輪子裝置,

可方便移動),依教學用途做

合宜之規劃(例如:工作桌椅

可組構、拆解成不同形狀或型

式)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學

習區的家具設備能搭配活動

室整體的空間美感,以柔和、

簡潔、和諧為原則,提供幼兒

視覺美感經驗(例如:形狀、

色彩、材質、裝置藝術等)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一、 

學 

習 

區 

整 

體 

規 

劃 

 

 

用 60~90 公分左右,但若是

靠牆擺放的教具櫃則使用 90

~120 公分左右),且安全易

清洗 

 

 

1.1.9 

各學習區之功能

定位清楚,內容材

料安全而豐富,反

映多元文化 

各學習區的定位不清楚,內

容、材料的規劃與學習區的命

名、功能不完全相符(例如:

不同學習區的內容、材料混合

放置,或某學習區與教師的資

料或雜物放置在同一教具櫃) 

各學習區的定位清楚,提供基

本安全的教玩具及材料工具

(例如:無毒漆、零件完整不

鬆脫之教玩具),內容、材料

的規劃與學習區的命名、功能

相符(參考各學習區環境規畫

的指標)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能

配合幼兒之年齡與能力,提供

足量安全多樣的教玩具及材

料工具、配件、參考資源,以

及可單獨操作或合作的遊戲

(例如:棋類、大富翁等)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各

學習區能提供反映性別平等

及多元文化的教玩具及材料

工具、配件、參考資源 

 

 

 

 

1.1.10 

各學習區內容均

能分類、分層次放

置,且標示清楚 

 

各學習區的材料未能分類、整

齊的放置,或未標示清楚 

 

各學習區的材料能分類、整齊

的放置(例如:益智區將拼

圖、棋類、桌上遊戲等分類放

置),並標示清楚(例如:以

透明的盒子放置,或以照片、

圖形標示) 

 

各學習區的材料能分類、整齊

的放置,能依據幼兒年齡層做

合宜的標示系統,使幼兒易於

理解(例如:3 歲幼兒以照片、

4 歲以圖形、5 歲以數字及符

號作標示)   

 

各學習區的材料,能依據性質

功能及難易度分類分層次放

置標示清楚,且標示清楚,能

引導幼兒依據個人能力自行

選擇適合之難易度,並持續作

自我挑戰(例如:益智區的拼圖

類,能依據片數多寡、線索的

複雜度、平面/立體,依難易

度以 1~6 標示放置)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一、 

學 

習 

區 

整 

體 

規 

劃 

 

 

 

 
 

 
 1.1.11 
學習區內容定期

更換 

各學習區之內容少有更換 

各學習區之內容每學期會定

期調整或更換 

各學習區之內容會配合主題

定期調整或更換 

各學習區之內容會依據幼兒

使用的實際需求或主題課程

需要,隨時調整或更換 

 

 

 
 1.1.12 
教玩具之定期檢

視、清洗或消毒 

每學年檢視、清洗或消毒教玩

具一次 

每學期會定期檢視、消毒教玩

具一次,或視實際需求立即進

行消毒(例如:班上出現腸病

毒幼兒),並留有紀錄,以維

持教玩具的衛生、安全與完整

性 

每學期會定期檢視、消毒教玩

具兩次,或視實際需求立即進

行消毒(例如:班上出現腸病

毒幼兒),並留有紀錄,以維

持教玩具的衛生、安全與完整

性 

每個月會定期檢視、消毒教玩

具一次,並視實際需求立即進

行消毒(例如:班上出現腸病

毒幼兒),並留有紀錄,以維

持教玩具的衛生、安全與完整

性 

 

 

 

 

1.1.13 

幼兒作品展示空

間及方式符合安

全原則、高度適

宜,能讓幼兒參與 

除美勞區外,其他學習區並未

規劃幼兒作品的展示空間 

教師會依據學習區性質規劃

幼兒作品的展示空間,且展示

方式能考量幼兒的安全及視

線高度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能

配合幼兒年齡層,引導幼兒自

行張貼佈置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教

師會與幼兒共同討論,各學習

區作品的展示空間與展示方

式(例如:視覺藝術用懸掛或

張貼,雕塑作品用高低擺放方

式),且能兼顧活動室、展示

空間和作品的和諧與美感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一、 

學 

習 

區 

整 

體 

規 

劃 

 

 
註:「學習區」係指班級內設置數種不同類型,可供幼兒自由探索之區域。 
 

:代表無法立即觀察到的資訊,應佐以與園所教師的訪談或相關資料(例如:園務檔案與紀錄、教學檔案、教學日誌、

教學反思、學習檔案等)的蒐集,進行客觀且正確的判斷。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學習區教師角色

 

 

 

 

、 

學 

習 

 

教 

師 

角 

 

 

 

 
 1.2.1 
重視幼兒自由遊

戲 

 

教師認為幼兒的自由遊戲沒

有紓壓或任何學習價值 

教師重視幼兒的自由遊戲,體

認幼兒在遊戲中抒發情緒、紓

解壓力的價值 

 

教師重視幼兒的自由遊戲,體

認幼兒在遊戲中抒發情緒、紓

解壓力的價值外,並體認幼兒

在遊戲中社會互動、人際溝通

的價值 

教師重視幼兒的自由遊戲,體

認幼兒在遊戲中有抒發情

緒、紓解壓力、社會互動及人

際溝通的價值外,並認為遊戲

對於幼兒的學習有相當大的

幫助 

 

 1.2.2 
重視幼兒合作遊

戲、合作學習 

教師未鼓勵各學習區之幼兒

同儕互動交流、進行合作遊

戲,或共同完成任務 

教師會鼓勵各學習區之幼兒

與友伴互動交流、進行合作遊

戲,或共同完成任務 

教師會鼓勵各學習區不同能

力、特質的幼兒互動交流、進

行合作遊戲或共同完成任務 

教師會鼓勵不同學習區、不同

能力、特質的幼兒互動交流、

進行合作遊戲或共同完成任

務。 

 

 

 

1.2.3 

教師適時調整參

與的角色 

教師不參與學習區的活動,做

其他的事(例如:處理行政業

務、準備接下去的教學活動、

改作業、寫聯絡本、和家長聊

天等);或過度介入、干擾幼

兒的遊戲(例如:直接要求幼

兒依照教師的構想、期望進行

教師會在旁觀察,原則上不介

入幼兒的遊戲 

 

教師會在旁觀察,適時紀錄幼

兒遊戲的進行,若有需要,教

師會主動參與幼兒的遊戲,以

幫助幼兒遊戲能順利進行(例

如:美容院缺客人、醫院缺病

人,教師就扮演客人或病人的

角色,或穿針引線協助想加入

教師會多方面蒐集資訊(例

如:觀察、主動提問、化身扮

演遊戲中的角色與幼兒互動

等),嘗試理解幼兒的遊戲構

想與發展方向,視幼兒的需要

及情況,隨時調整自己在學習

區的角色(例如:視幼兒的遊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 

學 

習 

 

教 

師 

角 

 

 

 

扮演游戲) 

又缺乏策略的幼兒加入,扮演

另一位客人或病人的角色),

但不會干擾幼兒遊戲之進行 

戲型態、內容或狀況,選擇旁

觀、參與或介入引導),並使

用適當的 

鷹架策略,引導

幼兒進一步思考及想像,以協

助幼兒延伸遊戲或推進幼兒

的能力表現 

 

 

 

1.2.4 

引導幼兒進行遊

戲/工作,能計

畫、事後操作、檢

討,並作修正調整 

教師未能以合宜的語言或行

動介紹或示範,引導幼兒事前

計畫,事後檢討、操作、修正、

調整,或工作(例如:幼兒僅

能以教師規定的某種方式操

作) 

 

幼兒進行遊戲或工作時,教師

能配合班級幼兒之年齡層,以

合宜的語言或行動介紹或示

範,引導幼兒事前構想或計

畫,再實作、執行計畫。 

教師能以合宜的語言、行動介

紹或示範,引導幼兒在執行過

程中,思考、計畫、按計畫執

行、發現與解決問題,事後並

作檢討 

 

教師能配合班級幼兒的個別

差異,適時提出開放性的問

題,引導幼兒思考、計畫、按

計畫執行、發現與解決問題,

並鼓勵幼兒分享說明他們的

構想,解釋他們的推理過程,

檢討幼兒的計畫、執行過程及

結果,甚至提出未來計畫修

正、調整的目標或策略 

 

1.2.5 

教師適時協助幼

兒解決問題 

教師未適時協助幼兒解決問

題(例如:未關注、未提供幼

兒所需材料;未回應幼兒的求

助) 

 

教師適時協助幼兒解決問題

(例如:幼兒發生衝突事件、

幼兒遇到困難主動求救,或材

料不足需要補充)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能

主動協助學習能力較弱或學

習明顯不穩定之特殊需求幼

兒(例如:遊走各區的幼兒)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教

師能評估班級個別幼兒的學

習狀況與能力表現,因應每位

幼兒的需求及個別差異,採取

合宜的策略,協助幼兒解決問

題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 

學 

習 

 

教 

師 

角 

 

 

 

 

 

 

1.2.6 

鼓勵幼兒發揮創

意 

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教師仍

規定幼兒以單一的方式玩玩

具或進行活動(例如:規定幼

兒只能用某種方式玩玩具;只

能模仿、按照教師展示的成品

製作),或未提供幼兒足夠的

時間,讓幼兒探索發揮創意 

 

在既定的主題活動或材料

下,教師仍會鼓勵幼兒發揮創

意,嘗試以不同於教師展示的

成品、示範的方式,進行探

索、操作、創作 

教師會鼓勵幼兒發揮創意,嘗

試以不同方式遊戲、以不同媒

材、工具,自由探索、操作、

創作,或以不同表徵方式呈現

主題(例如:繪畫、肢體表演、

口語等) 

教師會鼓勵、適切引導幼兒藉

由小組討論、激發構想、發揮

創意,嘗試結合不同媒材、工

具、技法或表徵方式,進行合

作遊戲或合作創作 

 

1.2.7 

正向回應幼兒的

作品表現 

教師對幼兒的作品表現未予

回應 

教師對幼兒的作品表現會給

予肯定 

 

教師對幼兒的作品表現給予

肯定及鼓勵,且會具體說明理

由 

 

教師對幼兒的作品表現給予

肯定及鼓勵,能具體說明理由

並進一步引導下一階段的探

究方向與目標 

 

 

 
 1.2.8 
針對學習區表現

紀錄內容重點 

教師未做學習區紀錄,或只記

錄幼兒選擇了哪一學習區 

教師能針對幼兒在學習區中

社會行為及學習態度的表現

情形作個別觀察記錄,記錄幼

兒在哪一學習區、操作什麼、

和誰一起操作、學習態度之表

現情形(例如:幼兒會專注、

收拾、好好愛惜玩教具、會遵

守使用規則及常規等)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

教師能紀錄幼兒學會哪些新

的概念、技巧或能力(例如:

幼兒會和同儕一起閱讀故

事、創作故事、畫出故事腳

本、製作道具和演出故事等)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記錄統整其探索及能力發展

的改變歷程(例如:幼兒在益

智區之拼圖片數增加、策略多

元、自行設計製作拼圖)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10 

 

 

 

、 

學 

習 

 

教 

師 

角 

 

 

 

 

 
 1.2.9 
多元化的記錄方

式 

教師未運用任何方式進行觀

察紀錄   

教師會選擇一種方式進行觀

察紀錄(例如:選區紀錄表、

學習區檢核表、照片、軼事紀

錄等)   

教師會選擇二種方式,針對幼

兒的選區或能力進行觀察記

錄(例如:選區紀錄表、學習

區檢核表、照片、軼事紀錄等) 

 

教師能以多元、動態之方式記

錄幼兒學習區的探究歷程(例

如:照片、影片、錄音、軼事

紀錄、幼兒設計圖、幼兒學習

週誌等) 

 
 1.2.10 
有效運用紀錄結

果 

未能依據紀錄結果作教學之

改善 

 

能依據紀錄結果針對幼兒在

學習區中學習態度及社會行

為的表現情形作合宜之輔導 

 

能依據紀錄結果針對幼兒在

學習區中,所表現之學習能

力,作合宜之引導或調整更換

學習區材料,以符合幼兒學習

需求 

運用紀錄結果,作為學習區與

主題課程規劃或教師鷹架幼

兒學習能力之依據 

 

 

 
 1.2.11 
善用社區資源 

未善用社區各項資源 

善用社區物力資源,充實學習

區之內容(例如:運用家長所

提供之材料、繪本、教具、玩

具;或運用社區廠商所生產剩

餘的材料與物品) 

善用社區物力及人力資源,帶

領學習區的活動(例如:邀請

家長、社區義工進入學習區參

與協助) 

善用社區多元資源,定期安排

社區人士進入學習區參與協

助,並能依據課程需要,不定

期安排參訪社區機構(例如:

圖書館),或邀請相關專家(例

如:語文區邀請繪本作家、專

家)分享交流 

註:「鷹架策略」係指成人或較有能力的同儕,給予幼兒適時的引導及輔助,以幫助幼兒發展出更大的潛能。 



:代表無法立即觀察到的資訊,應佐以與園所教師的訪談或相關資料(例如:園務檔案與紀錄、教學檔案、教學日誌、

教學反思、學習檔案等)的蒐集,進行客觀且正確的判斷。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11 

 

語文區 

 

語文區

 

 

 

一、 

語 

文 

區 

環 

 

 

 

 

 

 

 

1.3.1 

妥適的空間規劃 

容納空間不足;沒有足夠的光

線(提供檯燈或靠窗戶);及

未安排展示型之書架、可供幼

兒書寫的桌椅 

 

為獨立、半封閉的寧靜區域;

可容納 3-6 人之空間;有足

夠的光線(提供檯燈或靠窗

戶),讓白板或閱讀區照度

500-800 Lux;有設置一座展

示架及書櫃,及可供幼兒書寫

(塗鴉)的桌椅,活動室內桌

面照度至少 350 Lux 

 

有設置兩座幼兒圖書展示架

及書櫃(例如:主題書區、作

家書區、推薦繪本書區),書

櫃有明顯標示,可讓幼兒自由

取放(例如:書背有不同形

狀、顏色之標籤,或提供書

籤、書插);並提供柔軟舒適

的擺設(例如:小沙發) 

 

有設置三座(含)以上幼兒圖

書展示架,書櫃有明顯標示,

提供柔軟舒適的擺設,並能掌

握語文區的美感,整體空間氣

氛之營造,以柔和、簡潔、和

諧為原則,各類家具的擺設、

配色能搭配和諧,提供幼兒視

覺美感經驗(例如:牆壁、家

具色彩採溫暖的淡色系、照明

是自然採光、家具及各項配件

盡量挑選天然原木材質,如:

木頭、棉麻等;運用窗簾布幔

與綠色小植栽,搭配溫馨美感

的環境)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12 

 

 

 

 

 

 

一、 

語 

文 

區 

環 

 

 

 

 

 

 

 

 

 

1.3.2 

多元的教材種類 

雖有提供圖書,但多為知識

性、以文字為主的圖書,缺乏

故事性繪本 

 

圖書種類有兩種(例如:繪

本、童謠、童話、資訊書、幼

兒雜誌等);圖書內容能配合

班級幼兒的年齡差異(例如:3

歲幼兒的班級多提供遊戲書

或以圖為主的圖書,5 歲幼兒

的班級多提供圖文比例相當

的圖書) 

圖書種類有三種;圖書內容能

依據圖文比例做分類,配合班

級幼兒的興趣及個別差異,並

能清楚標示(例如:閱讀能力

較弱的幼兒提供圖多字少的

繪本,閱讀能力較佳的幼兒提

供圖文比例相當的繪本) 

圖書種類豐富多樣,至少四種

(含)以上(例如:不同畫風、不

同類型);能依據圖書內容之

難易度作分級(例如:  故事長

短、生活經驗故事或想像故

事、故事情節複雜度),並能

提供性別平等、多元文化的圖

書(例如:東南亞不同國家文

化;客家、閩南、原住民等不

同族群文化) 

 

 

1.3.3 

豐富的教材數量 

圖書數量不足,語文區中每位

幼兒可取用繪本之數量低於

2 本 

圖書數量足夠、完整無缺頁、

狀況良好,語文區中每位幼兒

可取用繪本之數量至少 3 本 

圖書數量豐富、完整無缺頁、

狀況良好,語文區中每位幼兒

可取用繪本之數量至少 4 本 

圖書數量豐富、完整無缺頁、

狀況良好,語文區中每位幼兒

可取用繪本之數量至少 5 本 

 

1.3.4 

*適宜的相關材

料配件 

僅提供市售的讀寫練習本或

學習單 

配合 4-6 歲幼兒的發展階

段,有提供識字的活動配件

(例如:姓名國字蓋印、圖文

配對卡、印戳、印章、印臺)、

語文教具(例如:看圖說故

事、記憶遊戲等);

1

提供幼

配合 3-6 歲幼兒的發展階

段,提供幼兒易操作之錄放音

機、有聲書光碟、耳機、電腦、

單槍投影機、網路等;且教師

能配合主題教學自製語文教

具作佈置(例如:偶、故事圖、

提供幼兒設計、自製語文教具

作佈置(例如:各式偶、圖文

配對卡等)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13 

 

 

 

 

 

一、 

語 

文 

區 

環 

 

 

 

 

 

 
 

兒探索書寫的工具(麥克筆、

蠟筆、粗大三角鉛筆)和紙(便

條紙、筆記簿、硬紙夾) 

兒歌海報、學習區探索脈絡

圖、經驗圖表等);

2

提供繪

本或故事的偶或配件、絨布

板、偶戲台 

 

1.3.5 

加入幼兒作品的

展示 

未規劃兒歌、韻文海報之張貼

及作品展示空間,或作品展示

未符合幼兒的視線高度 

有規劃兒歌、韻文海報之張貼

及作品展示空間,且符合幼兒

的視線高度,並定期調整或更

換 

有規劃幼兒讀寫記錄或作品

之展示空間,並張貼創作的照

片或記錄 

呈現幼兒語文創作歷程的記

錄或作品(例如:幼兒創作之

錄音帶、小書、自編自創兒歌

海報等) 

註: 

1.語文區之內涵可包含聽、說、讀、寫(手的練習、視覺區辨、錄音、有聲書、聽覺區辨、演戲、注音符號、數字、識字等)

 

2.語文區之器材可包含:桌子、椅子、沙發、軟墊、靠枕、地毯、各式圖書、錄放音機、耳機、燈具、書寫用具、紙張、印
泥等 
3.語文區之配件可包含:序列圖卡、絨布板、圖章、圖片、海報、偶戲台等 

 

1

表示 5 歲活動室可以提供,3-4 歲活動室則允許不用提供 

2

表示可以放在扮演區,視幼兒需要彈性使用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14 

 

美勞區 

 

美勞區

 

 

 

 

 

一、 

美 

勞 

區 

環 

境 

 

 

 

 
 

 

 

 

 

 

1.4.1 

妥適的空間規劃 

容納空間不足;沒有足夠的光

線(提供檯燈或靠窗戶);僅

提供幼兒個人的美勞用品

盒、著色本或市售半成品的美

勞材料包 

 

可容納 3-6 人之空間;設置

地點靠近水源,或能方便取得

用水,有足夠的光線,活動室

內桌面照度至少 350 Lux;有

規劃寬廣的桌面,易清理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能

依照摺(剪)紙、畫畫、版畫、

捏塑、編織縫工、回收資源之

創作等不同藝術創作形式做

空間規劃,並安排未完成作品

之放置區、已完成作品之晾乾

區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掌握美勞區的美感,整體空間

氣氛之營造,以柔和、簡潔、

和諧為原則,各類家具的擺

設、配色能搭配和諧,提供幼

兒貼近生活與學習主題並符

合幼兒心智的視覺美感經驗

(例如:依幼兒心智需求、學

習興趣,提供多元文化及性別

平等的藝術圖像) 

 

 

 

1.4.2 

多元的工具及材

料種類 

提供市售的美勞材料包,或提

供二種(含)以下不同創作類

型之工具及材料 

 

提供三種不同創作類型之工

具及材料,能配合班級幼兒的

年齡差異(例如:3 歲幼兒的

班級多提供塗鴉、撕貼、搓揉

的活動,5 歲幼兒的班級多提

供編織、雕塑、摺紙、立體工

的活動),且材料、工具安全

無虞、狀況良好(例如:無毒

的黏土、顏料,安全剪刀等) 

提供四種不同創作類型之工

具及材料,並能配合課程主題

及班級幼兒的興趣及個別差

異,提供合宜的活動 

 

提供五種(含)以上不同創作

類型之工具及材料,能依據工

具、材料之難易度作分級,配

合課程主題及班級幼兒的興

趣及個別差異,提供合宜的活

動,並落實性別平等、多元文

化之原則(例如:男生從事編

織、缝工活動,女生從事木

工、雕塑活動)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15 

 

 

 

 

 

 

 

一、 

美 

勞 

區 

環 

境 

 

 

 

 

 

 
 

 

 

1.4.3 

適宜的相關材料

配件 

未提供清潔工具及防水配備

(例如:防水衣或工作服等) 

提供方便使用的清潔工具及

防水配備(例如:防水衣或工

作服等) 

提供方便使用的清潔工具、防

水配備(例如:防水衣或工作

服等),以及藝術創作相關的

圖畫書或工具書 

 

提供方便使用的清潔工具、防

水配備、藝術創作相關的圖畫

書或工具書、材料、配件,且

落實性別平等、多元文化之原

則(例如:東南亞不同國家文

化;客家、閩南、原住民等不

同族群文化) 

 

 

 

 

1.4.4 

加入幼兒作品的

展示及創作歷程 

未有作品展示空間;未提供幼

兒姓名章(貼)及日期章,讓

幼兒註記在自己的作品上 

 

有作品展示空間;視幼兒年齡

層及需要,提供幼兒姓名章

(貼)及日期章,讓幼兒註記

在自己的作品,並定期調整或

更換 

 

能依照不同藝術創作形式,規

劃 幼 兒 作 品 之 展 示 空 間(例

如:幼兒畫作會以相框固定並

懸掛起來、立體創作的展示方

式 能 讓 幼 兒 以 不 同 角 度 觀

賞),引導幼兒自行張貼,並

保留幼兒未完成的作品 

 

 

能依照不同藝術創作形式,規

劃幼兒作品之展示空間,由幼

兒自行選擇展示的成品、照片

或記錄,並呈現幼兒藝術創作

的發展歷程 

 

註: 

1.  美勞區的內涵包含:平面繪畫(線畫、水彩畫、蠟筆畫、水墨畫、拼貼畫、混合素材繪畫)

、立體造型(摺紙、陶塑、

立體拼貼)

、工藝(編織、串珠、縫工)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16 

 

 

 

 

 

 

一、 

美 

勞 

區 

環 

境 

 

 

 

 

2.  美勞區的器材可包含:水槽、桌子、椅子、櫥櫃、畫架、曬衣繩和衣夾、紙箱、塑膠布、各式畫具及顏料、各式裁切

工具、裝訂工具、各種紙張、黏土、縫織工具及針線、布料等 

3.  美勞區的工具可包含:畫架、畫筆、工具書、圍兜、黏貼固定及裁切之工具等 

4.  美勞區的材料可包含:各式紙類、回收資源、各式顏料、黏土麵糰、縫工編織、拼貼材料等,回收資源材料指的是空

罐、空盒、紙箱、各式紙張布料及其他裝飾品等 

5.  美勞區的配件可包含:抹布、清潔用具等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17 

 

益智區(數學) 

 

益智區

 

 

 

 

一、 

益 

智 

區 

(數學) 

環 

 

 

 

 

 

 

 

 

1.5.1 

妥適的空間規劃 

容納空間不足;沒有足夠的數

學教玩具(例如:只放置 2-3

籃/盒數學教玩具) 

 

可容納 3-6 人之空間;有規

劃一座開放式的教具櫃;操作

的桌面或地面照度至少 350 

Lux;教玩具整齊的擺放 

 

配合幼兒人數,有規劃兩座開

放式的教具櫃,充分運用空間

特性(例如:利用窗檯、壁面)

展示教玩具,並依據教玩具的

屬性及大小,規劃合宜操作的

桌面或地面區域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營造益智區的美感,各類家具

的擺設、配色能搭配和諧,照

明是自然採光、家具及各項配

件盡量挑選天然原木材質,

如:木頭、棉等 

 

 

 

 

1.5.2 

多元的教材種類 

僅提供市售套裝的數學教材

或學習單,或活動室內多為商

業廣告的教玩具,(例如:速

食餐廳、教材附贈的玩具) 

 

玩具、教具符合幼兒的年齡

層,提供至少兩類數學教玩具

(例如:數、測量、空間圖形、

解決問題、關係邏輯等),安

全完整、狀況良好 

 

玩具、教具符合幼兒的年齡

層,提供至少三類數學教玩

具,且每類提供不同遊戲形式

的教玩具,以鼓勵幼兒合作進

行規則性遊戲(例如:空間圖

形-迷宮、六形六色、七巧板;

關係邏輯-俄羅斯娃娃、套套

杯;解決問題-撲克牌、棋類、

大富翁) 

 

玩具、教具符合幼兒的年齡

層,提供四類以上、每類提供

多種不同遊戲形式的教玩

具,且內容能落實多元文化之

原則(例如:不同國家的數學遊

戲)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18 

 

 

 

 

 

 

 

一、 

益 

智 

區 

(數學) 

環 

 

 

 

 
 

 

 

1.5.3 

豐富的教玩具數

量 

未提供可操作的數學教玩

具,或選區的每位幼兒僅有一

種選擇 

配合幼兒選區人數,提供可操

作的數學教玩具,每位幼兒至

少可以有兩種選擇 

配合幼兒選區人數,提供可操

作的數學教玩具,每位幼兒至

少可以有三種選擇 

 

 

配合幼兒選區人數,提供可操

作的數學教玩具,每位幼兒至

少可以有四種選擇   

 

 

 

1.5.4 

適宜的配件、相關

材料資源 

玩具教具的配件不完整,或未

提供相關材料配件或圖文資

料 

玩具教具的配件完整(例如:

圖卡/照片、骰子、遊戲底板、

棋子與棋盤等),並提供玩具

教具原本所附的圖文資料(例

如:教玩具說明書、作品照

片、相關圖片),提供幼兒操

作的參考 

玩具教具的配件完整,除提供

玩具教具原本所附的圖文資

料外,亦提供幼兒操作的其他

圖文資料或幼兒作品紀錄(例

如:幼兒創作的六形六色圖

鑑、照片、紀錄或組合步驟圖

等) 

玩具教具的配件完整,提供幼

兒操作可參考的各種圖文資

料或幼兒作品紀錄,以及適宜

的配件、相關材料資源,讓幼

兒設計、自製益智教玩具(例

如:自製研發的拼圖、大富

翁、迷宮、規則性遊戲等) 

 

 

 

1.5.5 

加入幼兒作品的

展示 

 

 

 
 

未展示幼兒教玩具的作品,或

作品展示未符合幼兒的視線

高度 

 

 

 

有 展 示 幼 兒 教 玩 具 的 作 品 

(例如:牆面或櫃面),且作品展

示高度符合幼兒的視線,並定

期調整或更換 

 

有展示幼兒教玩具的作品、作

品照片及記錄,作品展示高度

符合幼兒的視線,引導幼兒自

行張貼,並保留幼兒未完成的

作品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展示幼兒教玩具的設計圖、作

品步驟圖、作品集及討論紀錄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19 

 

 

 

 

 

 

一、 

益 

智 

區 

(數學) 

環 

境 

 

 

 

 

註: 

1.  益智區之內涵包含:數與量(測量)

、空間圖形(迷宮、六形六色、七巧板、有把手或沒把手及不同片數的拼圖)

、關係

邏輯(分類,例:以生活中各類物品(瓶蓋、石頭、鑰匙、貝殼等)進行分類遊戲、以顏色/形狀/大小之二元或三元向

度進行分類遊戲;大小序列,例:

「俄羅斯娃娃」

「套套杯」

;時間序列,例:

「植物生長過程之圖卡」、

「生活事件之圖

卡」

、解決問題(大富翁、撲克牌、棋類,例:

「井字棋」

「五子棋」

「葡萄棋」

「蛇棋」

「象棋」

)等規則性遊戲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20 

 

益智區(操作/組合玩具) 

 

益智區 

 

 

 

 

一、 

益 

智 

區 

(操作) 

環 

 

 

 

 
 

1.6.1 

妥適的空間規劃 

容納空間不足;沒有足夠的操

作玩具(例如:只放置 2-3 籃/

盒操作玩具) 

 

設置地點避開主要動線,以櫃

子、地墊與其他區域做區隔,

可容納 3-6 人之空間;有規

劃一座開放式的教具櫃,玩具

擺放整齊;若有

鋪設地墊

時,在與教具櫃交接處,宜預

留拿取玩具的動線,以方便幼

兒取拿 

 

 

有規劃兩座開放式的教具

櫃,以及合宜操作的空間,可

依據玩具的屬性及大小、幼兒

人數及組合建構之需求,作彈

性調整或延伸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營造益智區的美感,各類家具

的擺設、配色能搭配和諧,照

明是自然採光、家具及各項配

件盡量挑選天然原木材質,

如:木頭、棉線等 

 

 

 

 

1.6.2 

多元的玩具種類 

僅提供教材附贈的小包裝玩

具,或商業廣告的玩具(例

如:速食餐廳或超商附贈的玩

具) 

 

玩具符合幼兒的年齡層,提供

至少兩類

操作玩具(例如:

生活自理、組合建構、堆疊、

手眼協調、交通、童玩玩具

等),安全完整、狀況良好 

玩具符合幼兒的年齡層,提供

至少三類操作教玩具,且每類

提供不同遊戲形式的玩具,以

鼓勵幼兒合作進行規則性遊

戲 

 

 

玩具符合幼兒的年齡層,提供

四類以上、每類提供多種不同

遊戲形式的玩具,且內容能落

實多元文化之原則(例如:各國

童玩)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21 

 

 

 

 

 

 

 

一、 

益 

智 

區 

(操作) 

環 

 

 

 

 

 

1.6.3 

豐富的玩具數量 

未提供操作玩具,或選區的每

位幼兒僅有一種選擇 

配合幼兒選區人數,提供操作

玩具,每位幼兒至少可以有兩

種選擇 

配合幼兒選區人數,提供操作

玩具,每位幼兒至少可以有三

種選擇 

 

 

配合幼兒選區人數,提供操作

玩具,每位幼兒至少可以有四

種選擇   

 

 

1.6.4 

適宜的

配件、相

關材料資源 

玩具的配件不完整,或未提供

相關材料配件或圖文資料 

玩具的配件完整,並提供玩具

原本所附的圖文資料(例如:

玩具說明書、作品照片、相關

圖片),提供幼兒操作的參考 

玩具的配件完整,除提供玩具

原本所附的圖文資料外,亦提

供幼兒操作的其他圖文資料

或幼兒作品紀錄(例如:幼兒

創作的陀螺圖鑑、照片、紀錄

或組合步驟圖等) 

 

玩具的配件完整,提供幼兒操

作可參考的各種圖文資料或

幼兒作品紀錄,以及適宜的配

件、相關材料資源,讓幼兒設

計、研發玩法 

 

 

 

 

1.6.5 

加入幼兒作品的

展示 

未展示幼兒玩具的作品,或作

品展示未符合幼兒的視線高

度 

 

 

 

有展示幼兒玩具的作品,且作

品 展 示 高 度 符 合 幼 兒 的 視

線,並定期調整或更換 

 

 

 

有展示幼兒玩具的作品、作品

照片或記錄,作品展示高度符

合幼兒的視線,引導幼兒自行

張貼,並保留幼兒未完成的作

品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展示幼兒玩具的設計圖、作品

步驟圖、作品集或討論紀錄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22 

 

 

 

 

 

 

一、 

益 

智 

區 

(操作) 

環 

 

 

 

 

 

 

 
 

 
註: 

1.  益智區之家具可包含:矮櫃、桌子、椅子、地墊 

2.  益智區之玩具可包含:生活自理(例:衣飾框、倒水、扣鈕扣及拉拉鍊)、組合建構玩具(例:雪花片、樂高、百利智慧

片、H 型組合玩具)、堆疊玩具(例:骨牌、小型ㄇ字木頭積木)、手眼協調玩具(例:螺絲釘/螺絲帽、

串珠、鑰匙/鎖、穿線遊戲、鋼珠棒棒)

、交通玩具(例:火車軌道組)、童玩(例:陀螺、彈珠、沙包、

ㄤˊ阿鏢)等 

3.益智區之配件可包含:小型組合建構玩具的底板、人物/玩偶、建築物(例:農莊、商店、醫院、學校等)、動植物、交通工

具相關配件(例:橋樑、隧道、路燈、號誌、汽車模型)、紙張與書寫工具等 

 

*  表示園所若未鋪設地墊,則允許不適用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23 

 

積木區 

 

積木區 

 

 

一、 

積 

木 

區 

環 

 

 

 

 

 

 

 

1.7.1   

妥適的空間規劃 

 

容納空間不足;設置地點未避

開主要動線;沒有足夠的積木

(例如:只放置 2-3 籃/盒積木) 

 

 

 

設置地點避開主要動線,以櫃

子、地墊與其他區域做區隔,

可容納 3-6 人之空間;有規

劃一座開放式的教具櫃,積木

擺放整齊;若有

鋪設地墊,

以平整不易移動為佳,在與教

具櫃交接處,宜預留拿取積木

的動線,以方便幼兒取拿 

有規劃兩座開放式的教具

櫃,以及合宜操作的空間,可

依據積木的屬性及大小、幼兒

人數及組合建構之需求,作彈

性調整或延伸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設

置區域靠近扮演區,兩區材料

共用,以激發幼兒社會性扮演

遊戲的進行。另外,亦能營造

積木區的美感,各類家具的擺

設、配色能搭配和諧,照明是

自然採光、家具及各項配件盡

量挑選天然材質,如:木頭、

布料等 

 

 

 

1.7.2 

多元的積木種類

與數量 

提供的積木數量不足  (例

如:只放置 1-2 籃積木);積

木及配件未符合安全原則(例

如:無破損、安全無毒的材質

等) 

提供至少一類積木(例如:自

製大積木、長城積木、單位積

木等),數量足夠 3-6 位幼兒

同時使用,且狀況良好 

 

依幼兒年齡層、興趣提供至少

二類積木(例如:長城積木、

單位積木等),每類數量足夠

3-6 位幼兒同時使用,或提供

一整套樣式完整、足量且狀況

良好的積木,可在室內外搭建

大型的作品 

 

 

依幼兒年齡層、興趣、能力、

遊戲型態提供至少三類積木

(例如:長城積木、單位積

木、空心大積木等),每類數

量足夠 3-6 位幼兒同時使

用,或提供一整套樣式完整、 

標準尺寸、足量且狀況良好

的積木,可在室內外搭建大型

的作品,以鼓勵幼兒進行合作

性建構遊戲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24 

 

 

 

 

一、 

積 

木 

區 

環 

 

 

 

 

 

 

 
 

 

 

 

 

1.7.3 

適宜的相關材料

配件 

未提供基本且符合安全標準

之積木配件 

提供基本且符合安全標準之

積木配件(例如:動物、人偶、

交通工具、建築物等),配件

完整且狀況良好 

提供基本且符合安全標準之

積木配件,以及能引發幼兒建

構積木的相關照片圖片、故事

繪本、資源書及圖鑑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視幼兒搭建的需要,適時提供

開放性、合宜的道具及配件

(例如:布塊、樹枝、小石頭、

木屑等),或安排戶外教學活

動,以鼓勵幼兒作品之搭建,

將積木之建構遊戲擴展為扮

演遊戲(例如:戶外教學、參

觀社區、幼兒以積木及配件搭

建出社區)   

 

 

 

 

1.7.4 

加入幼兒作品的

展示 

未提供積木的成品展示及保

留作品之空間(櫃面或地面) 

提供積木的成品展示作品之

空間(櫃面或地面),符合幼

兒的視線高度,並提供幼兒積

木作品命名、分享、展示積木

作品的機會,並定期調整或更

換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作

品有加註幼兒姓名、名稱及創

作時間,並有規劃作品照片之

展示及保留幼兒作品之空間

(包含園內空間),引導幼兒

自行張貼,並保留幼兒未完成

的作品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有

規劃幼兒設計圖、作品步驟

圖、作品集或討論記錄之展示

空間,呈現幼兒積木創作歷程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25 

 

 

 

 

 

一、 

積 

木 

區 

環 

 

 

 

 

 

 

 

 

 

註: 

1.  積木區器材可包含:大型、中型、小型箱積木、空心積木、泡綿積木、單位積木、自製大積木(例如:紙盒或紙箱,但

缺少穩定性)

、大型紙積木、舒柔墊等。 

2.  積木的形狀包含:立方體、三角體(等邊直角三角形)

、1/2 立方體(正方形短柱)

、2 倍立方體(正方形長柱)

、長方體、

方體、一個面的板塊積木、3 倍長方體、圓柱、半圓柱、四角椎體、球形、半球形、圓柱、半圓柱、棒狀正四角柱、不

規則型積木(例如:L 型、台型、坐型)等。 

3.  配件可包含:玩具、陸海空各類交通工具、動物、指標、人偶、家具、鐵軌(含:道路拼組圖、迴轉軌道、山洞)等。 

4.  配件之開放性材料可包含:紙、筆、橡皮筋、繩子、剪刀、膠帶、管子、空紙盒、衛生紙捲筒、樹枝、石頭等。 

5.  單位積木之標準尺寸:一個單位積木為長 5.5 吋、寬 3.75 吋、高 1.375 吋,另有半單位、二單位和四單位;主要的形狀

有基本塊、方柱、圓柱、小三角、大三角、斜坡、1/2 三角方柱、底板、T 形塊、圓形、橢圓、圓形拱塊、哥德拱門、羅

馬拱門、哥德門、小拱壁、大拱壁、小叉形、大叉形。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26 

 

扮演區 

 

扮演區 

 

 

一、 

扮 

演 

區 

環 

 

 

 

 

 

 

 

1.8.1   

妥適的空間規劃 

容納空間不足;僅靠牆設置塑

膠、木製之流理台、廚房用具 

 

有可容納 3-6 人之空間,且

明確劃分的戲劇遊戲區域,並

規劃一座多功能的櫃子,以供

吊掛衣物或收納幼兒扮演所

需相關物品等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能

視幼兒需要或配合單元、主題

更換場景,若空間足夠,會同

時規劃不同但相關的空間、場

景(例如:家庭-客廳、臥室、

家事處理區;醫院-掛號/領

藥區、候診區、看診區、病房)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視幼兒需求與幼兒共同討論

規劃扮演遊戲所需空間、場景 

 

 

1.8.2 

多樣的素材、多元

的種類與數量 

僅提供市售塑膠廚具,未提供

相關配件,或提供不同尺寸大

小、無法相互搭配的蔬果模型

及餐具;或僅提供市售娃娃、

布偶及配件;或所提供之物品

未維持清潔衛生或安全 

提供低結構、低真實、可供幼

兒想像扮演之素材(例如:大小

尺寸不同的布料、圍巾、手

帕、木屑、紙等);或提供常

見角色之服裝、配件及安全衛

生、可使用的設備、用具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能

配合幼兒年齡層,及不同場景

之需要,提供足量、多樣素

材、多元種類的角色之服裝、

配件(例如:全身鏡,配合主

題、社會角色之服飾等),及

設備、用具(例如:生活工具、

傢具、戲偶和偶台等)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所

提供之服裝、配件、工具、用

具,能呈現性別平等及多元文

化之概念(例如:各國、各族

群的娃娃、服飾或相關配件

等)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27 

 

 

 

 

一、 

扮 

演 

區 

環 

 

 

 

 

 

 

 

 

1.8.3 

營造適合扮演的

情境 

未營造能引發幼兒角色扮演

的情境,未提供相關物品、配

件、佈景 

提供相關物品、配件、佈景,

營造能引發幼兒角色扮演的

情境 

教師運用圖片、繪本故事引導

幼兒,或與幼兒共同討論,規

劃、建構角色扮演的情境(例

如:立招牌、拉布幕隔間等) 

 

 

教師運用多元策略鼓勵幼兒

自行共同規劃、建構角色扮演

的情境,並激發幼兒的延伸扮

演活動 

 

 

 

1.8.4 

幼兒扮演過程之

分享與呈現 

未提供幼兒以口語分享角色

扮演過程的機會 

經常提供幼兒以口語分享角

色扮演過程的機會 

 

 

經常提供幼兒以口語、繪畫方

式 分 享 角 色 扮 演 過 程 的 機

會,並呈現幼兒角色扮演過程

的照片、繪畫紀錄 

 

能以多元方式(例如:口語、

繪畫、照相、攝影)記錄、呈

現幼兒角色扮演過程,包含自

製道具、佈景、腳本等的修正

改變紀錄 

 

 

註: 

1.  扮演區的主題可包含:家庭扮演(廚房、親子、手足、家務)

、社區機構(職業[醫生護士、郵差、商店])

、想像角色(恐

龍、鬼屋)

、文化(過年節慶、客家、原住民、新住民、外來文化[潑水節])等。 

2.  扮演區的器材、素材可包含:地毯、地墊、立架、矮櫃、小床、鏡子(可照全身的)

、桌子、椅子;大小尺寸不同的布料、

圍巾、手帕、木屑、紙等等。 

3.  扮演區的配件可包含:配合主題的服裝(各種族、各種職業服飾)

、紙箱、布料製品(桌巾、圍巾)

、道具(玩具鈔票、

梳子、電話、手套、眼鏡、奶瓶)

、各種族群的娃娃等。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28 

 

 

烹飪區 

 

烹飪區

 

 

 

一、 

烹 

飪 

區 

環 

 

 

 

 

1.9.1 

妥適的空間規劃 

 

容納空間不足;沒有足夠的光

線(未提供檯燈或靠窗戶) 

 

有可容納 2-4 人的足夠烹飪

空間與幼兒尺寸的桌椅;設置

地點在活動室中,靠近插座以

及水源,或方便取得用水的地

方;室內桌面照度至少 350 

Lux 

 

烹飪空間能依食物調理方式

的不同,規劃出不同的區域

(例如:和麵區、秤重區、壓

模區、烘烤區、切菜區、品嚐

區) 

規劃可以讓小組幼兒學習獨

立使用及創作新食譜的烹飪

區,空間可延伸設置餐廳或用

餐區,以激發幼兒社會性合作

遊戲的進行 

 

 

1.9.2 

多元的材料、器具

種類與數量 

只放置一些廚房玩具來進行

扮演遊戲,或未能配合幼兒之

年齡與能力,提供一些基本的

真正廚房家具、器具讓幼兒進

行簡單的食物烹煮 

配合幼兒之年齡與能力,提供

一些基本的真正廚房家具、器

具讓幼兒進行簡單的食物烹

煮(例如:烤土司、泡茶、打

果汁);所提供的烹飪器材,

完整安全(例如:避免尖銳的

物品,刀子、磨碎器、易碎的

器皿)且狀況良好 

 

 

配合幼兒之年齡、能力、興趣

及探索主題,提供足量、易操

作之真實廚房家具、器具讓幼

兒進行食物烹煮(例如:烤蛋

糕、烤餅乾、煮湯圓、煎蛋、

做發糕、做布丁和果凍、愛玉

製作等)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提供耐熱玻璃器皿或部份透

明之蒸籠、烤箱,讓幼兒看見

食物在烹煮或烘焙過程中的

物理變化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29 

 

 

 

 

一、 

烹 

飪 

區 

環 

 

 

 

 

 

 

 

 

 

1.9.3 

適宜的相關器具

與資源 

未提供能引發幼兒烹飪的食

譜卡或相關圖畫書 

製作或提供包含圖片和文字

說明的食譜卡(例如:將每一

步驟都按順序排列,護貝後張

貼或用透明膠帶貼起來)與健

康安全相關的海報,並

  *

針對

有立即危險之器材或工具(例

如:刀子、磨碎器和削皮器、

易碎品、高溫器材等),教師

事前有作說明或製作圖像的

安全提示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並

提供能引發幼兒烹飪的相關

圖畫書(例如:阿布做蛋糕)、

自製食譜書或圖卡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並

提供多元文化與族群之食譜

及烹飪經驗 

 

 

 

1.9.4 

幼兒烹飪過程之

紀錄與呈現 

 

 

 

 
 

未展示幼兒所製作食物的成

品 

 

在烹飪區的桌面展示幼兒所

製作食物的成品 

 

在烹飪區的桌面展示幼兒所

製作食物的成品,並張貼幼兒

為所製作食物畫的圖、作品照

片,由幼兒自行張貼作品的照

片或記錄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有

規劃幼兒設計圖、材料製作步

驟圖、食譜書或討論紀錄之展

示空間,幼兒的製作過程或實

驗記錄能呈現出幼兒探索、操

作、實驗、發現的歷程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30 

 

 

 

 

 

 

 

一、 

烹 

飪 

區 

環 

 

 

註: 

1.  烹飪區之器材可包含: 

*測量:塑膠/金屬量匙、塑膠/金屬量杯(量乾的材料)、耐熱量杯(量液體)、水壺等 

*烘焙/烹煮:鋁箔、平底鍋、有蓋子的鍋子、麵包刷/烤肉刷、麵包/餅乾/吐司模型/杯子蛋糕/蛋糕模型及烤盤(金屬製和

耐熱玻璃製)、烤餅乾用的紙、保鮮膜、攪拌碗、擀麵棍等 

*裝置/器具:攪拌器、蔬菜削皮器、舀冰淇淋的勺子/挖甜瓜球的勺子、開罐器、冰桶、烤箱、烤麵包機、鬆餅機、三明

治製作機、電鍋、電炒鍋/電磁爐、榨汁器或電動果汁機、計時器、磨碎器、缽和杵/研磨器等 

*用具:奶油刀或餐刀、漏勺、篩網或過濾器、濾鍋、搗碎器、大小鍋鏟、打蛋器、漏斗、安全剪刀/廚房用剪刀、菜瓜布、

長柄杓、三明治用的抹刀、橡膠刮刀、鍋架、大小湯匙、餐墊、盤子、餐具等 

*配備:圍裙、裝飾蛋糕用的奶油擠花器、耐熱墊和耐熱手套、砧板等 

*材料:各種蔬菜、水果、麵粉、米粉、沙拉油、奶油、各種調味料等 

*清潔用品:洗碗盆、瀝乾架、紙巾和抹布等 

*食譜:包含圖片和文字說明的食譜卡/海報,護貝後張貼或用透明膠帶貼起來 

2.  烹飪區的安全應顧慮:確定所有的電插頭都不會負荷過重;沒有用到的插座也都要加上安全蓋;尖銳刀子、研磨機或磨

碎器,須放在幼兒拿不到的地方;尖銳、高熱的危險器具須在大人的監督下,幼兒才能使用;清楚知道某位幼兒對某些

特定食物過敏,不提供這類食物給過敏幼兒;用乾的隔熱手套來拿熱鍋或熱的食物;插電插頭時,手要是乾的;用深鍋

或平底鍋時,要使用木製湯匙,金屬製品會非常燙;隔熱墊、圍裙、廚房紙巾,都要放在遠離火源的地方;只能握在把

手的地方;切東西的時候,要把手指頭彎曲像「爪子」一樣,如此指尖才不會被切到;於烹飪區附近放置方便取拿的滅

火器;緊急事故應變計畫或相關電話張貼在明顯之處 

*  表示或可先收藏起來,確認幼兒受過訓練,遵守安全規則才開放使用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31 

 

科學區 

 

科學區

 

 

 

一、 

科 

學 

區 

環 

 

 

 

 

 

 

1.10.1 

妥適的空間規劃 

   

容納空間不足;沒有足夠的光

線(未提供檯燈或靠窗戶);   

 

可容納 3-6 人之空間;設置

地點靠近水源、電源,且空氣

流通;有規劃可供操作的桌

面、地面或壁面;有足夠的光

線,室內桌面照度至少 350 

Lux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能

依幼兒探索興趣、主題或內容

的不同,規劃出不同的探索區

域(例如:光影在壁面、磁鐵

在桌面、風和空氣在戶外、齒

輪滾動在地面等)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空

間大小及內容規劃,會視幼兒

需要及配合單元主題作彈性

調整,或延伸至室外區域 

 

 

 

1.10.2 

多元的教材種類

與數量 

教具材料內容抽象、偏離幼兒

生活經驗,幼兒無法具體觀察

或操作(例如:張貼九大行星

海報),或僅使用坊間教材所

附之材料包 

配合幼兒之年齡層,提供兩類

完整安全、狀況良好的科學教

具或操作器材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能

配合科學活動的性質及教學

主題,提供三類、足量的教具

(例如:風車、混色陀螺、磁

鐵連結組合、萬花筒、齒輪遊

戲、可變透鏡等)與器材(例

如:觀察工具-放大鏡、顯微

鏡等;測量工具-天平、量杯

等;紀錄工具-紙筆、照相機

等)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提

供多種類且適量的科學教具

或操作器材;設置透明之觀察

實驗箱,擺放方式讓幼兒從四

面八方不同角度都可觀察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32 

 

 

 

 

一、 

科 

學 

區 

環 

 

 

 

 

 

 

 

1.10.3 

適宜的相關工

具、物品與器材 

未提供必要、完整的工具、相

關物品與器材 

配合科學活動性質,提供必

要、完整的工具、相關物品與

器材(例如:觀察礦石,要有

各式礦石、放大鏡、紀錄表);

針對有立即危險之器材或

工具(例如:電器、易碎玻璃、

高溫器材),教師事前有作說

明或製作圖像的安全提示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能

提供配件及參考的圖文資

料、資訊書、圖鑑或視聽教材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提供幼兒設計、自製科學區教

玩具作佈置(例如:自己設計

之陀螺、天平、紙飛機、自製

彈珠台、光影遊戲等) 

 

 

 

1.10.4 

幼兒觀察、實驗過

程之紀錄與展示 

未在科學區的桌面、壁面展示

幼兒所觀察實驗的結果與紀

錄 

 

 

在科學區的桌面、壁面展示幼

兒所觀察實驗的結果,並定期

調整或更換 

 

除展示幼兒所觀察實驗的結

果,在科學區的壁面亦張貼幼

兒為觀察實驗所畫的工作紀

錄表、紀錄圖、照片,由幼兒

自行張貼作品的照片或記錄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規劃幼兒設計圖、實驗步驟

圖、觀察實驗小書或討論紀錄

之展示空間,幼兒的製作過程

或實驗記錄能呈現出幼兒假

設、操作、實驗、發現的歷程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33 

 

 

 

 

一、 

科 

學 

區 

環 

 

 

註: 

1.  「實驗區」之器材可包含:各式測量工具、模型、鏡子、水盆、剪刀、玻璃杯、膠帶、水管、漏斗、燒杯、刀片;配件 

                                                      可包含:各式磁鐵、迴紋針、竹筷、橡皮筋、紙杯、吸管等 

2.  科學區之主題可包含:動物、植物、磁力、空氣、水、電、土、石、聲音、光與影、身體、生存環境、生命科學等;亦

可將「種植/飼養區」及「烹飪區」納入科學區 

 

*  表示或可先收藏起來,確認幼兒受過訓練,遵守安全規則才開放使用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34 

 

音樂區(或音樂教室) 

 

音樂區

 

 

 

一、 

音 

樂 

區 

環 

 

 

 

 

 

 

1.11.1 

妥適的空間規劃 

 

容納空間不足;或有設置音樂

區,但僅張貼五線譜,或提供

成人使用之樂器(例如:風琴) 

 

可容納 3-6 人之操作空間,

設置地點避開主要動線;有規

劃一座開放式的樂器櫃,有規

劃貼有節奏圖卡或歌謠海報

之牆面或櫃面 

有規劃兩座開放式易取拿的

教具櫃,及彈性延伸的空間,

可隨著幼兒音樂之需求作調

整。 

 

在音樂區中劃分出多個區域

(例如:三角鐵區、木琴區、

沙鈴區、音磚區等),並視幼

兒課程及活動需要調整場地

大小、情境佈置、樂器種類 

 

 

 

 

 

 

1.11.2 

教材種類與數量 

園所有提供樂器,但只在上

「奧福音樂課」使用,或未提

供基本的樂器 

配合幼兒之年齡層,提供基本

的樂器(例如:響板、搖鈴、

木魚、三角鐵、沙鈴等);樂

器的使用符合安全標準,完整

且狀況良好 

配合幼兒之年齡與能力,提供

足量、多樣、符合安全標準

節奏樂器(例如:鼓、刮胡、

鈴鼓、音磚、音鐘、木琴、鐵

琴等)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依

據本土文化特色或節慶,提供

民俗相關的音樂遊戲與活動

(例如:舞龍舞獅、山歌、相

聲等)

,所提供之音樂、歌謠、

樂器強調文化多元性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35 

 

 

 

一、 

音 

樂 

區 

環 

 

 

 

 

1.11.3 

適宜的相關材料

配件 

非專業音樂教師,僅準備奧福

老師所需之相關材料配件或

圖文資料 

提供音樂相關圖文資料(例

如:相關圖書、樂譜、音符掛

圖、音符卡片等),豐富幼兒

的音樂演奏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能

提供演奏需要之相關配件及

器材(例如:錄音帶、錄放音

機、節拍器、樂譜或音樂光

碟、彩帶、呼拉圈、絲巾等)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提供幼兒設計、自創音樂或相

關教玩具遊戲作佈置(例如:

自己設計之節奏海報、改編歌

曲、為偶劇配樂演奏等) 

 

 

1.11.4 

幼兒作品創作過

程之紀錄與展示 

不清楚幼兒音樂創作過程的

紀錄與展現方式,故未呈現幼

兒創作的作品 

 

在音樂區展示幼兒創作的作

品,並定期調整或更換 

 

在音樂區展示幼兒創作的作

品外,壁面可張貼幼兒創作歷

程的照片,由幼兒自行張貼作

品的照片或記錄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有

呈現幼兒音樂創作的記錄或

作品(例如:幼兒創作之錄音

帶、影片等) 

 

註: 

1.  樂器可包含:鼓、刮胡、響板、搖鈴、木魚、三角鐵、沙鈴、音磚、音鐘、木琴、鐵琴等 

2.  音樂區相關器材可包含:錄音帶、錄放音機、光碟播放機、音樂光碟等 

3.  音樂區相關配件可包含:相關圖書、彩帶、呼拉圈、絲巾、樂譜、音符掛圖、音符卡片等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36 

 

木工區 

 

木工區

 

 

 

一、 

木 

工 

區 

環 

 

 

 

 

 

 

 

1.12.1 

妥適的空間規劃 

容納空間不足;設置地點未避

開主要動線 

 

可容納 2-4 人之操作空間;

設置地點避開主要動線,並以

櫃子與其他區域做兩面或三

面的區隔,有規劃一座開放式

的工具和材料櫃,有符合幼兒

身高的木工桌面讓幼兒釘、鋸

木頭,並在與教具櫃交接處,

預留拿取木頭的動線;地面容

易清理 

有規劃兩座開放式易取拿的

教具櫃,及彈性延伸的空間,

可隨著幼兒釘、鋸積木之需求

作調整。 

 

 

在木工區中劃分出多個區

域,如:切鋸區、槌打區、磨

沙區、上色區等,視幼兒需要

及課程主題做場地大小、情

境、器材之更換 

 

 

 

 

 

 

1.12.2 

多元的教材種類

與數量 

有設置木工區,但以成人使用

為主,且工具及材料不安全,

不適合幼兒使用 

提供安全的材料(例如:鉗子

與榔頭的把手都是緊緊釘牢

的,釘子存放在安全的地方)

和工具(例如:軟性材質的木

頭、大小適中的釘子、工具尺

寸適合幼兒們使用操作) 

配合幼兒之年齡與能力,提供

多樣、足量且安全的工具(例

如:各類鋸子、釘子、槌子、

拔釘器、鉗子、螺絲起子及各

類測量工具)與材料(例如:各

類木材、樹枝、圓木、壓舌

板),並規劃有效的收納系統

(例如:以透明的小型收納盒

放置圖釘、螺絲釘、螺帽、螺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視

幼兒需要或配合單元、主題,

更換材料及工具的難易度、多

元性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37 

 

 

 

 

一、 

木 

工 

區 

環 

 

 

 

 

 

 

 
 

栓;櫃架用來擺放一些可以歸

納分類的工作手套、量尺、扳

手、膠水、鉛筆等) 

 

 

 

 

1.12.3 

適宜的相關材料

配件 

木工區以成人使用為主,故未

提供符合幼兒安全之木工工

具與配件 

提供方便使用的清潔工具(例

如:小掃把、小畚箕),

對有立即危險之器材或工具

(例如:鋸子、尖銳物品、熱

熔槍、磨砂機等),教師事前

有作說明或有製作圖像的安

全提示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能

提供木工創作相關的圖畫

書、工具書或照片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提供性別平等、多元文化的木

工創作資源(例如:客家、閩

南、原住民等不同族群文化;

東南亞不同國家文化) 

 

 

 

 

1.12.4 

幼兒作品創作過

程之紀錄與展示 

木工區以成人使用為主,故未

有幼兒作品展示空間 

有作品展示空間,並定期調整

或更換;視幼兒年齡層及需

要,提供幼兒姓名章(貼)及

日期章,讓幼兒註記在自己的

作品立牌上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能

依照不同木工創作形式,規劃

幼兒作品之展示空間,並由幼

兒自行展示創作的成品、照片

或記錄;並提供保留幼兒木工

作品之空間,讓幼兒能延續或

修正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有

呈現幼兒木工創作歷程的記

錄或作品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38 

 

 

 

 

 

 

 

一、 

木 

工 

區 

環 

 

 

 

註: 

1.  木工區器材可包含:木材(軟性木材、較硬木材、各種不同尺寸的暗榫、枝條、壓舌板)

;保護安全的工具(調整的夾

鉗,適合幼兒尺寸的工具手套、安全護目鏡)

;工具(各類鋸子,例如:橫切鋸、鋼鋸、線鋸、榔頭、木槌、前端附有

拔釘錘且手把是不繡鋼材質的榔頭)

;塑形工具(例如:銼刀、手握式鑽孔機、刨刀、磨砂機、砂紙、不同種類的螺絲

起子、鉗子、老虎鉗、鑷子)

;連接物(例如:平頭釘、各種不同釘頭及各種不同長度的釘子、不同類型及尺寸的螺絲

釘、螺帽、螺栓)

;測量工具(例如:鉛筆、尺、量角器、測量用軟尺)等 

2.  配件可包含:砍下的樹幹、圓木、緞帶、布織品、小蓋子、剪刀、大剪刀、細繩、紗線、小塊的地毯等 

 

*  表示或可先收藏起來,確認幼兒受過訓練,遵守安全規則才開放使用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39 

 

以下學習區可擺設於室內或戶外

    玩沙區(室內、戶外擇一評估即可) 

 

玩沙區 

 

 

一、 

玩 

沙 

區 

環 

 

 

 

 

 

室 

 

 

內 

 

 

 

 

 

 

 

 

 

1.13.1 

妥適的空間

規劃 

容納空間不足,或無妥適規劃  室內設置可容納 2-4 人左右

之沙桌或沙箱;設置地點靠近

水源,能與其他安靜的學習區

及主要動線隔開,且地面易清

洗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沙

桌的一端或兩端設置低矮的

架子,可免於動線的干擾,也

可放置工具及材料;沙桌或沙

箱鄰接牆壁,可將工具掛在牆

壁的掛鉤上。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玩

沙區與玩水區設置在相鄰近

之區域,提供幼兒探索沙的乾

濕性 

 

 

 

1.13.2 

多元的教材

種類與數量 

有設施,但未提供相關的工

具、配件或玩具讓幼兒使用

(例如:有沙箱,但未提供玩

沙工具) 

配合幼兒之年齡層,提供基本

的工具(例如:勺子、鏟子、

湯匙、水桶、篩網等);設備

與材料的使用符合安全及衛

生標準,完整且狀況良好 

 

 

 

 

配合幼兒之年齡、興趣及探索

主題,提供多樣、足量、符合

安全及衛生標準的工具(例

如:倒、挖、盛、抹平、扮演、

做模、攜帶、移動的工具與材

料等);或以容易被倒出的材

料來取代沙子(例如:米、豆、

玉米片等)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提供可塑形的沙或土,鼓勵幼

兒用沙或水進行不同的活

動,並視幼兒需要或配合單

元、主題作材料與工具的更換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40 

 

 

 

 

 

一、 

玩 

沙 

區 

環 

 

 

 

 

 

 

 

室 

 

 

 

 

 

 

 

1.13.3 

適宜的相關

材料配件 

未提供防水圍兜、基本的配件

及清潔工具 

提供防水圍兜、基本的配件

(例如:人偶、模型),與方

便使用的清潔工具(例如:小

掃把、小畚箕) 

配合幼兒之興趣及探索主

題,提供多樣與足量的配件

(例如:玩具車、人偶、貝殼、

樹枝、石頭等)、玩沙相關之

書籍(例如:有關種植的書、

機器使用在建築工地的書),

鼓勵不同能力的幼兒使用,以

促進幼兒建構與進行扮演遊

戲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提

供的配件能反映在地社區文

化(例如:在產沙石的社區,

提供玩具挖土機及卡車讓幼

兒進行扮演)。 

 

 

 

1.13.4 

幼兒作品創

作過程之紀

錄與展示 

未展示幼兒創作的作品 

 

在玩沙區的桌面展示幼兒創

作的作品,並定期調整或更換 

 

在玩沙區的桌面展示幼兒創

作的作品外,並在壁面張貼幼

兒創作的作品照片,由幼兒自

行張貼作品的照片或記錄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有

呈現幼兒創作的歷程,實驗記

錄能呈現出幼兒假設、操作、

實驗、發現的歷程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41 

 

 

 

 

一、 

玩 

沙 

區 

環 

 

 

 

 

 

 
 

 

 

 

 

戶 

 

 

 

 

 

 

 

1.13.1 

妥適的空間

規劃 

容納空間不足;未靠近水源且

不通風 

室外沙坑之大小可容納 3-6

幼兒;玩沙的空間寬敞,靠近

水源,日照良好,空氣流通且

能擋風之處(風力大小不足以

將沙吹走);未使用時有加蓋

(或樹籬加網),避免貓狗進

入;且會定期翻沙、曝曬與清

洗玩具。 

室外沙坑之大小能容納 6-8

位幼兒(約 16m²);玩沙的

空間寬敞,靠近水源,日照良

好,空氣流通且能擋風之處;

未使用時有加蓋(或樹籬加

網),避免貓狗進入;且會定

期翻沙、曝曬與清洗玩具;沙

坑、沙桌鄰接牆壁,可將工具

掛在牆壁的掛鉤上。   

 

 

 

室外沙坑之大小能容納 8-10

位幼兒(約 20m²);玩沙的

空間寬敞,靠近水源,日照良

好,空氣流通且能擋風之處;

未使用時有加蓋(或樹籬加

網),避免貓狗進入;且會定

期翻沙、曝曬與清洗玩具;沙

坑周圍有設置長板凳般的椅

子,以使沙坑成為一個獨立的

區域,幼兒也可坐在一旁觀

看;沙區與水區設置在相鄰區

域,提供幼兒探索沙的乾濕

性。 

 

 

1.13.2 

多元的教材

種類與數量 

有設施,但未加以使用 

 

配合幼兒之年齡層,提供基本

工具(例如:勺子、鏟子、

湯匙、水桶、篩網等),設備

與材料的使用符合安全及衛

生標準,完整且狀況良好。 

 

配合幼兒之年齡、興趣及探索

主題,提供多樣、足量、符合

安全及衛生標準的工具(例

如:倒、挖、盛、抹平、扮演、

做模、攜帶、移動的工具與材

料等),鼓勵不同能力的幼兒

使用,以促進幼兒建構與進行

扮演遊戲。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視

幼兒需要或配合單元、主題作

材料與工具的更換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42 

 

 

 

 

 

 

 

一、 

玩 

沙 

區 

環 

 

 

 

 

 

1.13.3 

適宜的相關

材料配件

 

未提供玩沙工具與配件或清

潔工具 

 

 

配合幼兒之年齡層,提供基本

配件(例如:室內-人偶、

模型),及方便使用的清潔工

具(例如:小掃把、小畚箕) 

 

 

配合幼兒之年齡、興趣及探索

主題,提供多樣與足量的配件

(例如:玩具車、人偶、貝殼、

樹枝、石頭等)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提

供的配件能反映在地社區文

化(例如:在產沙石的社區,

提供挖土機及卡車讓幼兒進

行扮演)。 

 

 

註: 

1.  玩沙區的器材可包含以下: 

*挖的器材(勺子、鏟子、湯匙、壓舌器、棍子等) 
*雕塑模型(模型、桶子、杯子、不同大小的塑膠容器等) 
*抹平器材(小鏟子、抹刀、刮泥板等) 
*建造器材(箱子、各類積木、大的樂高積木、圍籬、棍子、木材、貝殼、松木的圓錐體、乾淨的碗等) 
*植栽器材(人造花、真的植物或花、石頭、岩石等) 
*倒的器材(不同容積的量杯;量匙;寬口/窄口不同尺寸容器不同形狀但其體積相同的容器等) 
*填滿倒空的器材(不同尺寸的大小桶子、塑膠容器、乾淨杯子、馬克杯及淺的盤子等) 
*解決問題的設備(不同大小的漏斗;管子等) 
*篩的器材(篩子等)   
*運載工具(推土車、挖土機、垃圾車、不同的小車子等)   

2.  配件可包含:用來表現不同的文化、多元性及職業的人偶;動物;昆蟲;爬蟲類;魚;樹枝;毬果;塑膠的寶石、不同

形狀及大小的石頭;大的硬幣;化石;有顏色的石頭;貝殼;木片;空罐等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43 

 

玩水區 

 

玩水區 

 

 

一、 

玩 

水 

區 

環 

 

 

 

 

 

 

 

1.14.1 

妥適的空間規劃 

   

容納空間不足,或未提供相關

的工具、配件或玩具讓幼兒使

用 

設置地點靠近水源,能與主要

動線隔開;水深符合安全規

範;玩水區之地面設施易於清

理、保持乾燥(有排水、防滑

設施)、定期換水(例如:有

水灑出時,馬上抹乾以防止幼

兒滑倒,或將橡膠有排孔的門

墊放在水桌四週以防止滑倒)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玩

水區的一端或兩端設置低矮

的架子,可免於動線的干擾,

也可放置工具及材料,或將工

具掛在鄰接牆壁的掛鉤上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玩

沙區與玩水區設置在相鄰近

之區域,提供幼兒探索沙的乾

濕性。 

 

 

1.14.2 

多元的教材種類

與數量 

有設施,但未使用(例如:有

水池,但無水也無相關玩具)

或未提供基本的玩水玩具 

配合幼兒之年齡層,提供基本

玩具及防水配備(例如:量

杯、有刻度的鋼瓶、防水衣、

勺子、湯匙、水桶、瓶罐、水

桶等);設備與材料的使用符

合安全及衛生標準,完整且狀

況良好 

配合幼兒之年齡、興趣及探索

主題,提供多樣、足量、符合

安全及衛生標準的玩具(例

如:裝、倒、盛、漏、轉攜帶、

移動的玩具與材料等)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視幼兒需要或配合單元、主題

(例如:浮沈、吸收)作材料

與玩具的更換(例如:石頭、

塑膠蛋、玩具船、海綿等),

鼓勵幼兒用沙或水進行不同

的活動,並視幼兒需要或配合

單元、主題作材料與玩具的更

換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44 

 

 

 

 

一、 

玩 

水 

區 

環 

 

 

 

 

 

 

 

 

 

1.14.3 

適宜的相關材料

配件 

未提供防水圍兜、基本的配件

及清潔工具 

提供幼兒防水圍兜或穿泳

衣、基本的配件(例如:人偶、

水中發條玩具、噴水瓶、噴水

槍),與方便使用的清潔工具

(例如:抹布、拖把) 

 

 

配合幼兒之興趣及探索主

題,提供多樣與足量的配件

(例如:船、人偶、水車、水

管、有洞的罐子等等)、玩水

相關之書籍(例如:有關水實

驗和遊戲的書),鼓勵不同能

力的幼兒使用,以促進幼兒建

構與進行扮演遊戲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提供的配件能反映在地社區

文化(例 1:外配多的社區,

提供盆子、水,讓幼兒進行潑

水節活動扮演;例 2:在接山

泉水社區,提供竹片或管子,

讓幼兒進行接水、導水的建構

活動;例 3:在農村地區,提

供幼兒建構農田灌溉引水溝

渠之建構活動材料配件;例

4:在有水壩的地區,讓幼兒

進行水壩的建構活動。) 

 

註: 
 

1.  玩水區的器材、配件可包含以下: 

*大的容器、小的容器、小池子、水槽、塑膠游泳池、淺水坑(例如:下大雨時的戶外小水窪) 

*水的特性(不同大小且有把手的容器、噴水瓶、在水桌放冰塊或以冷凍成不同形狀的冰塊) 

*溶化(糖、飲料粉、鹽、吉露果子凍、碎紙等) 

*娛樂消遣(磁性魚/魚竿等)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45 

 

 

 

 

一、 

玩 

水 

區 

環 

 

 

 

 

*填滿及倒空(湯匙、勺子、有勾槽的長勺子、量杯、有刻度的鋼瓶、小的水壺、水罐、底片盒及放食物的盒子、噴水瓶、

藥用點滴瓶等)   

*角色扮演(清潔員的水桶、抹布、肥皂、橡膠清潔器、刷子、橡膠手套、筒狀刷子、噴水瓶、圍裙等) 

*沈與浮(冰棒棍、線管、軟木塞、泡沫塑料的盤子、木碎、果蓋、大理石及鈕扣、錫箔做的球、羽毛、網球及高爾夫球、

石頭、塑膠蛋、玩具船等) 

*水的流動(水車、水管、有洞的罐子等) 

*吸收(海綿、泡棉、器材、紙、藥用點滴、食用色素、紙巾等)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46 

 

種植/飼養區 

 

種植/飼養區

 

一、 

種 

植 

飼 

養 

區 

環 

 

 

 

 

1.15.1 

妥適的空間規劃 

   

容納空間不足;或雖有設置種

植/飼養區,但只放置 1-2 盆

植物或飼養一種寵物 

 

可容納 3-6 人之空間;設置

地點靠近水源、電源,且空氣

流通;有規劃可供操作的桌

面、地面或壁面,動線清楚,

不互相干擾;有足夠的光線,

室內桌面照度至少 350 

Lux,並注重衛生,有定期清

理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能

依幼兒探索興趣、主題或內容

的不同,規劃出不同的探索區

域(例如:例行照顧、觀察、

種植、飼養、實驗之空間等),

配合幼兒之年齡、能力與興

趣,提供合宜的種植/飼養活

動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空

間大小及內容規劃,會視幼兒

需要及配合單元主題作彈性

調整,或延伸至室外區域(例

如:規劃生態飼養區域) 

 

 

 

 

 

1.15.2 

多元的教材種類 

教具材料內容抽象、偏離幼兒

生活經驗,幼兒無法具體觀察

或操作(例如:科學實驗寶盒) 

配合幼兒之年齡層,提供不具

毒性的植物,或飼養不具危險

性的寵物;提供部份用來種

植、飼養、觀察與清潔的器

材,完整安全、狀況良好 

 

配合種植/飼養活動的性質及

教學主題,提供多樣、足量的

教具(例如:魚缸、盆栽、養

植菌包、水耕植物、飼養箱、

甲蟲模型等)與器材(例如:

照顧工具-剪刀、小鏟子、培

養皿、玻璃罐、澆水器;觀察

工具-放大鏡、顯微鏡等;測

量工具-天平、尺等;紀錄工

具-紙筆、照相機等)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提供多種類且適量的種植/飼

養教具或操作器材;設置透明

之觀察箱,擺放方式可讓幼兒

從四面八方不同角度都可觀

察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47 

 

 

一、 

種 

植 

飼 

養 

區 

環 

 

 

 

 

 

 

 

 

1.15.3 

適宜的相關材料

配件 

未提供必要完整的工具、相關

物品與器材 

配合種植/飼養活動性質,提

供必要完整的工具、相關物品

與器材(例如:養魚要有魚

缸、放大鏡、紀錄表、飼料、

換水設施、水溫計等);

針對

有立即危險之器材或工具(例

如:電器、易碎玻璃、高溫器

材),教師事前有作說明或製

作圖像的安全提示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能

提供配件及參考的圖文資

料、資訊書、圖鑑或視聽教材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提供幼兒設計、自製種植/飼

養教玩具或觀察紀錄作佈置

(例如:觀察記錄、探索小

書、栽種成果等) 

 

 

 

 

1.15.4 

幼兒作品創作過

程之紀錄與展示 

未在種植/飼養區的桌面、壁

面展示幼兒所觀察實驗的結

果與紀錄 

 

 

 

在種植/飼養區的桌面、壁面

展示幼兒所觀察實驗的結

果,並定期調整或更換;或製

作「照顧者姓名、日期」及「已

澆水/已餵食」圖卡之工作記

錄(以班級或幼兒為單位皆

可)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能

在種植/飼養區的壁面張貼幼

兒為觀察實驗所畫的工作紀

錄表、觀察圖表、照片,由幼

兒自行張貼與布置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幼

兒的工作或觀察記錄能呈現

出假設、操作、實驗、發現的

歷程 

 

註: 

1.  種植/飼養區之工具可包含:剪刀、小鏟子、培養皿、玻璃罐、魚缸、測量工具、記錄工具、澆水器;配件可包含:植

物、小昆蟲、寵物、飼料等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48 

 

 

 

 

一、 

種 

植 

飼 

養 

區 

環 

 

 

 

 
 

2.  「觀察區域」之器材可包含:玻璃罐、魚缸、放大鏡、記錄工具、測量工具(如直尺)

;配件可包含:植物、礦石、標

本等 

3.  「生態飼養箱」係指提供動植物符合原生條件的種植/飼養環境,從原生地遷移部份至活動室中,待主題結束後,再將

其遷回原生地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49 

 

大肌肉遊戲區 

 

大肌肉遊戲

 

一、 

大 

肌 

肉 

遊 

戲 

區 

環 

 

 

 

 

 

 

1.16.1 

妥適的空間規劃 

 

容納空間僅能容納 15 人以下

(戶外-28m

2

以下;室內-

56 m

2

以下);由於空間受

限,較少提供相關的移動性遊

具、玩具讓幼兒使用 

 

有可容納至少 15 人之空間

(戶外-至少 28m

2

;室內-

至少 56 m

2

);依據大肌肉活

動性質與功能,規劃至少 2

區大肌肉活動區域,妥善的動

線規劃(例如:明顯的等候

線、遵循方向),針對有危險

之設施,設置緩衝空間   

 

 

有可容納至少 30 人之空間

(戶外-至少 60m

2

;室內-

至少 120m

2

;依據大肌肉活

動性質與功能,規劃至少 3

區大肌肉活動區域,並提供相

關的移動性遊具、玩具讓幼兒

安全使用 

有可容納至少 45 人之空間

(戶外-至少 90m

2

;室內-

至少 180m

2

;依據幼兒遊戲

發展,由師生運用開放性的材

料或設備,自由規劃、建構情

境,規劃 4 區(含)以上大肌

肉活動區域 

 

 

1.16.2 

適當的開放時段 

有設置大肌肉遊戲區,但每週

僅開放 1~2 次給幼兒使用 

每週至少開放 2 次以上給幼

兒使用 

 

 

 

 

 

 

每週至少開放 3 次以上給幼

兒使用 

 

每週至少開放 4 次以上給幼

兒使用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50 

 

 

一、 

大 

肌 

肉 

遊 

戲 

區 

環 

 

 

 

 

 

 

1.16.3 

多元的教材種類

與數量 

由於空間受限,室內外僅設置

3 項以下之大肌肉技巧體能

設施 

 

配合幼兒之年齡層,提供至少

6 類大肌肉技巧(例如:走、

爬、跳、鑽、攀爬、溜滑、平

衡、擺盪、騎乘等)之體能設

施,每類大肌肉技巧提供至少

1 項設施(例如:平衡木、攀

爬架、隧道、攀網、滑梯、鞦

韆等);設備與材料的使用符

合安全及衛生標準,完整且狀

況良好。 

 

配合幼兒之年齡、興趣及探索

主題,提供多樣、足量、符合

安全及衛生標準的大肌肉技

巧體能設施,提供至少 8 類大

肌肉技巧之體能設施,每類大

肌肉技巧提供多樣性、多型態

的設施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依據本土文化特色或節慶,提

供民俗相關的大肌肉遊戲與

活動(例如:竹竿舞、踩高蹺、

舞龍舞獅、跳繩、打陀螺、跳

橡皮筋等),提供至少 10 類

大肌肉技巧之體能設施,每類

大肌肉技巧提供多樣性、多型

態的設施 

 

 

 

 

1.16.4 

適宜的相關材料

配件 

提供基本大肌肉活動玩具與

配件,但未向幼兒說明使用方

式 

配合幼兒之年齡層,提供基本

配件(例如:安全提示的說

明或圖案、車道、情境圖片如

鱷魚池、雲朵等) 

 

配合幼兒之年齡、興趣及探索

主題,提供多樣與足量的配件

(例如:騎乘區有停車區、候

車區、交通號誌、站牌、加油

站、修車廠、方向指示箭頭

等),鼓勵不同能力的幼兒使

用,以促進幼兒建構與進行扮

演遊戲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提供幼兒設計、自製大肌肉活

動玩具作建構(例如:自己設

計循環體能活動項目、小組規

劃騎乘-扭扭車、腳動車、踏

板車《兩輪、三輪、輔助輪》、

腳踏車、玩具汽車路徑和規則

等)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51 

 

 

一、 

大 

肌 

肉 

遊 

戲 

區 

環 

 

 

 

 

1.16.5 

幼兒作品創作過

程之紀錄與展示

(適用室內) 

 

 

不清楚大肌肉遊戲創作過程

的紀錄與展現方式,故未展示

幼兒創作的作品 

 

若為室內大肌肉活動,在大肌

肉活動區展示幼兒創作的作

品 

 

 

若為室內大肌肉活動,在大肌

肉活動區展示幼兒創作的作

品,且張貼幼兒活動過程的照

片及記錄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呈現出幼兒探索、操作的歷程 

註: 

1.  大肌肉活動包含晨間律動、體能活動及戶外遊戲活動,所以雖每日至少需提供 30 分鐘大肌肉活動時間,但教師仍可彈

性選擇使用大肌肉遊戲區的時間。

 

2.  大肌肉技巧可包含下述幾類: 

各項身體技能活動 

走-走路(走直線、走曲線、往前走、倒退走)

、走迷宮、跑步、快跑、折返跑、障礙跑 

爬-匍匐前進(身體)

、爬行(四肢)

、攀爬架、攀網、攀岩、爬杆、爬樓梯、鑽洞(鑽籠)或隧道 

跳躍-向前跳、雙腳跳、單腳跳、立定跳遠、跳房子、跳繩(雙腳向前)

、跳橡皮筋 

跨越-走木樁 
拉推-拔河、滾鐵罐、拉推車、推輪胎、推大籠球 
翻滾-側滾、翻筋斗(向前、向後) 
旋轉-身體及各部位轉動(上下左右前後、單人或雙人或多人) 
懸重-單槓、雙槓、拉環、吊單槓(抓握)

、吊環懸重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52 

 

 

一、 

大 

肌 

肉 

遊 

戲 

區 

環 

 

 

協調-溜滑梯(直或彎的、寬或窄的、封閉或開放的、坐或躺或腳夾)

、呼拉圈、打陀螺 

平衡(擺盪)-平衡木、蹺蹺板、平衡球、踩高蹺、搖椅浪船、鞦韆、搖木馬 
騎乘-扭扭車、腳動車、踏板車(兩輪、三輪、輔助輪)

、腳踏車、玩具汽車 

球類-投擲(目標遠近)

、接球、滾球、踢球、打球、傳球 

綜合身體技能活動 

循環體能活動-綜合運用以上大肌肉技巧之遊戲設施或體能活動 
音樂遊戲活動-律動、舞蹈(竹竿舞、舞龍舞獅)

、模仿動物行為動作 

團體遊戲活動-大風吹、木頭人、紅綠燈、躲貓貓、氣球傘、滑溜布 

3.  大肌肉活動區域可包括: 
騎乘車道區-硬地面的區域,專門提供扭扭車、腳動車、踏板車(兩輪、三輪、輔助輪)

、腳踏車、玩具汽車使用 

開放區-可進行團體遊戲、扮演、競賽、搭建或移動式的遊戲設施 
遊戲設施區-有設置固定式單項或綜合式的遊戲設施 

 
*表示大肌肉遊戲區在室內者適用,在室外者允許不適用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53 

 

貳、班級經營 

 

作息安排

 

 

 

一、 

作 

息 

規 

劃 

 

 

 
 

 2.1.1 
作息內容規劃均

衡得宜 

 

每日的作息隨興安排;或有作

息表,但完全未按照作息表進

行活動;或全日作息安排皆以

30-40 分鐘為單位,依據不同

學科、教材或讀本、才藝課程

呈現(例如:語文、數學、科

學、音樂等) 

 

 

每日作息安排以團體/小組、

學習區/個別探索時間、戶外

大肌肉活動、餐點、午休、接

送等時段為原則,且按照作息

表進行活動 

 

每日作息皆均衡安排動、靜態

及室內外活動,且按照作息表

進行活動 

 

 

每日作息內容能依幼兒計畫

作彈性調整(例如:幼兒討論

決定當天部分作息進行之流

程,由吃早餐→團討→分組,

調整成分組製作餐點→吃點

心→團討) 

 

 2.1.2 

作息時間長短安

排得宜 

作息各時段之長度,未能配合

幼兒之年齡層作適宜之規劃

(例如:3 歲幼兒之作息皆以

團體活動為主) 

每日作息各時段之長度適

宜,能配合幼兒之年齡層(例

如:年齡層越低,團體活動時

間越短、自由探索時間越長)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每

日作息各時段之長度能視幼

兒能力與發展需要作彈性調

整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每日作息各時段之長度能反

園本位課程、課程模式之

特色(例如:配合學習區、主

題、方案教學型態做規劃)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54 

 

 

 

 

 

 

 

一、 

作 

息 

規 

劃 

 

 

 

 

 

 

 2.1.3 
安排合宜的學習

區/

個別探索時

間 

 

未能安排學習區域或個別探

索時間;或學習區的開放僅作

為填補空白時間之用(例如:

轉銜時間、作為寫完功課後的

酬賞,或入園後、上課及放學

前之時段) 

 

 

 

 

除了每日入園及離園時段安

排 30 分鐘的學習區時間外,

另每週至少在 9:00~16:

00 之間安排二次學習區的開

放時間,每次至少持續 40 分

鐘 

除了每日入園及離園時段安

排 30 分鐘的學習區時間外,

另每週至少在 9:00~16:

00 之間安排三次學習區的開

放時間,每次至少持續 50 分

鐘 

除了每日入園及離園時段安

排 30 分鐘的學習區時間外,

另每週至少在 9:00~16:

00 之間安排四次學習區的開

放時間,每次至少持續 60 分

鐘,並視幼兒實際需求作彈性

調整 

 

 

 

 
 2.1.4 
安排合宜的故事

時間 

每週安排三次以下愛心家長

或教師說故事、讀繪本的活動 

 

 

 

 

 

每週安排至少三次愛心家長

或教師說故事、讀繪本的活動

(例如:接送時間、學習區時

間、午睡時間、團體時間) 

 

 

 

 

每週安排至少四次愛心家長

或教師說故事、讀繪本、改編

故事、故事接龍或看圖說故事

的活動 

 

 

 

 

每天安排愛心家長或教師說

故事、讀繪本、改編故事、故

事 接 龍 或 看 圖 說 故 事 的 活

動,並安排幼兒每週一次說故

事、讀繪本、改編或自創故事

(書)、演故事的活動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55 

 

 

 

 

 

 

 

 

一、 

作 

息 

規 

 

 

 

 

 

 
 

 2.1.5 
安排合宜的大肌

肉活動時間 

 

每日未能安排大肌肉活動(包

含:晨間律動、體能活動或戶

外遊戲活動);或大肌肉活動

時間的開放僅作為填補空白

時間之用 

 

 

每日均安排大肌肉活動,每日

至少 30 分鐘,每週另外安排

1 次體能活動,每次至少 30

分鐘 

 

 

除每日均安排大肌肉活動 30

分鐘外,每週另外安排 2 次以

上體能活動,每次至少 30 分

鐘 

 

 

 

除每日均安排大肌肉活動 30

分鐘外,每週另外安排 3 次以

上體能活動,每次至少 30 分

鐘,此外,能配合天候季節做

合宜之調整(例如:夏天避開太

陽直射時段) 

 

2.1.6 

引導幼兒瞭解每

日作息 

 

老師未向幼兒說明每日作息

流程 

 

 

每日在打招呼、點名時間,會

向幼兒介紹當日要進行的重

要活動,且讓幼兒知道該活動

開始與結束的時間(例如:長

針到 12 時,我們就要收玩

具;分享結束,我們就要吃點

心)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能

以幼兒理解的照片、圖示、符

號或文字呈現當日的作息時

間表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

幼兒能自行討論設計作息流

程與時間的呈現方式 

 

 

註:「園本位課程」即學校本位課程,係指以園所的教育理念及幼兒的需要為核心,以園所的教育人員為主體,根據園所的

情境、特色及資源,改編教材、課程或自行創新課程。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56 

 

 

 

 

 

 

一、 

作 

息 

規 

 

 

 

 

 

 

 

 
 

註:「個別探索」時間:指幼兒在規劃有多樣學習區域的開放教室中,可依個人興趣與能力,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學習區域,
進行個別探索活動。它可以選擇「學習類型」

,也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社會接觸」

。 

 

:代表無法立即觀察到的資訊,應佐以與園所教師的訪談或相關資料(例如:園務檔案與紀錄、教學檔案、教學日誌、
教學反思、學習檔案等)的蒐集,進行客觀且正確的判斷。 

 

*  表示小班及中班允許不適用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57 

 

 

個人日常安排 

 

 

一、 

作 

息 

規 

劃 

 

 

 

 

 
 

廁 

喝 

 

 2.1.7 
妥善安排如

廁、喝水 

的進行方式 
 

全班一起按照教師的指令如

廁或喝水 

如廁、喝水能以小組方式進

行,幼兒等待時間合宜,且教

師能適時在旁引導協助 

在課程進行過程中,教師對於

如廁、喝水能依照幼兒個別需

求進行,且能隨時掌握幼兒的

狀況與動態(例如:注意幼兒

如廁時間的長短,有無回活動

室) 

在各種情境下,教師能依照幼

兒年齡層及當下教學需要,作

彈性且合宜的調整(例如:在

園內課程進行時,可以考量幼

兒個別需求的進行,但戶外教

學時必須考量到幼兒的安全

性,所以應調整為集體如廁模

式;或是天氣炎熱時,喝水量

要增加) 

 

 

 

餐 

點 

 

 
 

 

2.1.8 

妥善分配餐

點時間與餐

點份量 

 

點心與正餐時間間隔不到 1

個半小時,餐點份量不足或過

量 

 

點心與正餐時間間隔 1 個半

小時,餐點份量適中,並能配

合特殊需求幼兒做調整(例如:

視過敏源不提供過敏幼兒該

項食物、蠶豆症幼兒不能吃蠶

豆) 

 

 

點心與正餐時間間隔 1 個半

小時以上,餐點份量會依據幼

兒的年齡層作調整,並配合幼

兒的咀嚼能力,調整烹調食物

的大小(例如:把青菜剪短、肉

塊剪小) 

點心與正餐時間的間隔長

短、餐點的份量及烹調食物的

大小,會主動觀察瞭解每位幼

兒的個別需求作合宜調整(例

如:教師發現幼兒腸胃不適,

主動關心了解,調整成清淡的

食物)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58 

 

 

 

 

一、 

作 

息 

規 

劃 

 

 

 

 

 

 
 

 

 

 

餐 

 

 

點 

 

 2.1.9 

妥善安排餐

點進行方式 

 

餐 點 進 行 方 式 全 班 一 起 開

始、一起結束,拉長幼兒等待

的時間(例如:當老師在分配

點心時,幼兒無所事事、趴

著、小手放後面或要求幼兒背

誦唐詩兒歌等) 

餐點進行方式能以小組方式

進行,幼兒等待時間合宜,且

教師能適時在旁引導協助 

餐點進行方式能配合幼兒個

別需求(例如:先用完餐的幼

兒,可進行個別的活動,包

括:收拾清理、如廁、閱讀、

玩玩具),且教師能隨時掌握

幼兒的狀況與動態 

 

餐點進行方式能配合課程需

要或節慶活動進行(例如:過

年圍爐、元宵湯圓、端午粽

子、中秋月餅製作與品嚐) 

 2.1.10 
營造愉悅的

用餐氣氛 

餐 點 時 間 要 求 幼 兒 安 靜 進

食,禁止交談;或是要求幼兒

進行朗誦 

 

 

餐 點 時 間 容 許 幼 兒 小 聲 交

談,但要提醒幼兒口中有食物

時,不宜交談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餐

點時間教師能與幼兒們坐在

一起,注意幼兒的用餐狀況,

並愉悅的用餐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餐

點時間教師每日與不同幼兒

們坐在一起,注意幼兒的用餐

狀況,並愉悅的用餐 

 

 

 

午 

 

睡 

2.1.11 

妥善安排午

睡時段與時

間 

午餐結束後,立刻進行午睡;

午睡時間不足或太長,未依據

幼兒年齡層作規劃 

 

午 餐 及 午 睡 時 間 間 隔 半 小

時,且午睡時間之安排,大、

中班幼兒以 1 個半小時;小班

以 2 個小時為原則,混齡班以

最低年齡層幼兒為原則 

 

 

午餐後有提供幼兒半小時靜

態活動的時間  (例如:散步、

閱讀、自由遊戲等),再依據

年齡層安排合宜之午睡時間 

 

午餐及午睡時間的間隔長短

及所進行的活動,會依據幼兒

年齡層及個別需求作彈性調

整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59 

 

 

 

 

 

 

一、 

作 

息 

規 

劃 

 

 

 

 

 

 

 

 

午 

 

 

 

2.1.12 

午睡時教師

能有效引導

幼兒鋪被與

收拾 

由教師統一為幼兒舖被、收拾

整理 

 

由教師視情況為幼兒舖被、收

拾整理 

 

視幼兒能力,由教師引導、協

助幼兒舖被、收拾整理 

 

配合幼兒之年齡與能力,鼓勵

幼兒自行舖被、收拾整理 

 2.1.13 
午睡時教師
能有效引導

幼兒入睡 

 

教師無任何引導,直接要求所

有幼兒皆要入睡 

午睡時間有安排固定流程(例

如:先鋪床→上廁所→躺下→

關燈→睡覺),教師藉由一些

引導方式協助幼兒入睡,例

如: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或平

靜溫和的故事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能

針對難以入睡的幼兒能加以

安撫(例如:輕拍背部)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針對不午睡或提早睡醒的幼

兒,給予彈性調整及合宜的活

動(例如:看故事) 

 

轉 

銜 

時 

 

 

 

2.1.14 

轉銜時間流

暢 

 

轉銜時間未作規劃,時間拖延

擠壓到每日作息原來所規劃

的活動時間 

 

 

 

轉銜時間流暢,未擠壓到每日

作息規劃的活動時間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轉

銜時間能使用有趣、有變化的

小活動或遊戲作串接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

轉 銜 時 間 能 讓 幼 兒 輪 流 設

計、帶領小活動或遊戲作串接

( 例 如 : 由 幼 兒 帶 唱 主題兒

歌、手指謠或配合音樂做創意

肢體動作)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60 

 

 

 

 

 

 

一、 

作 

息 

規 

劃 

 

*  表示允許小班不適用 

 

:代表無法立即觀察到的資訊,應佐以與園所教師的訪談或相關資料(例如:園務檔案與紀錄、教學檔案、教學日誌、 

教學反思、學習檔案等)的蒐集,進行客觀且正確的判斷。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61 

 

 

接送時間

 

 

 

 

 

一、 

作 

息 

規 

 

 

 

 

2.1.15 

入園時段有妥善

的規劃 

 

大部分幼兒到園時,教師未主

動問候或打招呼且未安排合

宜之活動 

 

大部分幼兒到園時,教師會親

切問候,並引導幼兒自行放好

衣物、書包、背袋或餐袋等,

針對遲到之幼兒能協助參與

活動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幼

兒入園後有安排合宜之學習

活動(例如:簽到、說故事、

學習區/個別探索活動等)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針對到園時有分離焦慮、情緒

困擾的幼兒,能主動關心、擁

抱、安撫情緒,並提供個別化

的協助 

 

 

 

 

 

 

2.1.16 

離園時段有妥善

的規劃 

 

幼兒離園時段未有完善的規

劃,要求幼兒排隊或集中在特

定區域安靜等待,直到廣播叫

到姓名才能離開 

 

 

 

幼兒離園時段有完善的規

劃,教師會為幼兒整理儀容,

幼兒會事先整理好作品、通知

單、書包、背袋或餐袋等,安

排易於管理的團體活動(例如:

放映卡通影片),以等待家長

接送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教

師能利用接送時間,與家長交

換相關訊息(例如:親師活動

邀請、託藥情形、提醒次日要

攜帶的物品),此外,能針對

父母延遲來接的幼兒,提供有

趣的團體或非學科性的社團

活動(例如:踢足球、下棋)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對出現負向情緒的幼兒主動

關心、安撫情緒,並提供個別

化的協助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62 

 

 

建立關係

 

 

二、 

增 

進 

師生

及 

同儕

關 

係 

 

 

 

 

立 

係 

 

 

 

 2.2.1 
隨時掌握幼

兒出缺席狀

況 

 

教師未必會每天點名,即使有

點名,也不會追蹤幼兒缺席之

原因 

 

每天都會點名(可設計不同的

形式)、記錄幼兒出缺席情

形,並追蹤幼兒缺席之原因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能

針對出缺席不穩定的幼兒,以

多元方式(例如:電話、簡訊、

電子郵件)表達關切,並與家

長溝通幼兒出席穩定的重要

性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教

師能協助家長,讓家長瞭解幼

兒出缺席狀況與學習的關聯

性,並能鼓勵幼兒上學,提高

幼兒之出席率 

 

 2.2.2 
公平合理對

待不同背景

之幼兒 

教師不重視弱勢或特殊家庭

背景幼兒的學習情形,對他們

的學習表現並無期待 

 

教師有注意到不同家庭背景

幼兒的學習情形,但對所有幼

兒的學習表現有一致的目標 

 

教師能依據不同家庭背景幼

兒的能力、需求,適時調整對

個別幼兒在學習表現上的期

待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教

師能不因外貌、性別、族群、

社經地位之別,公平對待所有

幼兒,提供適當的方法、時

間、機會,讓每位幼兒都能充

分學習、發揮潛能 

 2.2.3 
充分利用時

間與幼兒建

立關係 

 

教師與幼兒的互動以團體活

動進行時為主,私下很少與個

別幼兒互動 

 

教師會利用時間與有需要關

注的幼兒互動或閒話家常 

 

教師會利用時間,嘗試與班上

每位幼兒都有個別互動或閒

話家常的機會 

 

教師能隨時關照班上每位幼

兒並能配合幼兒年齡層與氣

質的個別差異,採取合宜的關

係建立策略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63 

 

 

 

 

二、 

增 

進 

師生

及 

同儕

關 

係 

 

 

 

立 

係 

 

 

 

2.2.4 

教師態度正

向溫暖且尊

重信任幼兒 

 

教師態度冷淡,忽視幼兒,讓

幼兒難以親近;教師經常以命

令式的口氣與幼兒互動;或教

師會嘲諷幼兒(例如:你怎麼

動作跟烏龜一樣慢、你怎麼跟

流氓一樣) 

 

教師以溫暖、支持的態度與幼

兒互動(例如:聲音愉悅、經

常微笑、和幼兒親切互動);

教師能以中立客觀的語言與

幼兒互動(例如:跟幼兒客觀

描述他的行為表現,不加上教

師個人負向的主觀批判)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教

師能以肢體語言顯示其對幼

兒的尊重、接納,並建立相互

信賴的關係(例如:點頭擁

抱、放低身體、眼神接觸、專

注傾聽);教師能以積極正向

的語言(包含口語跟肢體)與

幼兒互動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教

師的肢體語言顯示出樂於與

幼兒互動相處(例如:喜歡幼

兒、喜歡與幼兒一起工作,且

樂在其中);教師能以嘗試理

解幼兒想法感受與需求意圖

的語言,與幼兒互動(例如:

我知道你很難過,因為小明不

借你玩具,讓你很傷心) 

 

 

 

 
 2.2.5 
教師能敏銳

覺察幼兒的

情緒感受 

教師未能敏銳覺察幼兒的情

緒狀態,並作合宜的回應 

教師能敏銳覺察幼兒的情

緒,並做合宜的回應(例如:

同理感受、主動安慰)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針

對情緒不好的幼兒,教師能敏

銳覺察、同理感受,並以合宜

的策略引導幼兒抒發、調整情

緒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教

師能配合幼兒氣質的個別差

異,並以合宜的策略引導幼兒

抒發、調整情緒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64 

 

 

 

二、 

增 

進 

師生

及 

同儕

關 

係 

 

 

 

 

係 

 

 

 
 2.2.6 
引導幼兒建

立同儕關係 

 

教師不特意鼓勵幼兒間的互

動 

 

教師會提醒幼兒間的接觸與

互動,鼓勵幼兒多交朋友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教

師會安排小組活動,讓幼兒有

機會和不同的幼兒互動交朋

友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教

師會和幼兒具體討論交朋友

的方法,讓幼兒瞭解如何建立

與維持友誼(例如:要有禮

貌、幫助別人、與其他幼兒一

起玩遊戲、分享自己的玩具

等) 

 

 

 
 2.2.7 
協助特殊需

求幼兒建立

同儕關係 

 

教師不重視、不會協助特殊需

求幼兒與同儕發展適當的社

交技巧(例如:教師忽視害

羞、孤立、被排斥幼兒的社交

需求) 

 

 

教師會安排較熱心、有社交能

力的幼兒,照顧、帶領特殊需

求幼兒,並和他作朋友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教

師會協助特殊需求幼兒與同

儕,發展適當的社交技巧(例

如:教師會示範社交技巧)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教

師以案例、繪本、戲劇等方式

向幼兒做說明,和全班幼兒討

論與特殊需求幼兒交朋友的

方法,讓幼兒理解並接納其他

同儕的個別差異 

 

 
 2.2.8 
積極維護幼

兒的隱私權 

 

教師在幼兒面前,跟別人談論

或評論班上幼兒的隱私 

 

 

 

教師能顧及幼兒隱私,不在全

班幼兒面前談論班上幼兒的

問題,並能保護幼兒個人隱私

不外洩 

 

 

教師能積極維護幼兒的隱私

(例如:尊重肖像權、進行幼

兒研究要徵求家長同意、幼兒

個人與家庭隱私資料的不外

流) 

 

教師能引導幼兒了解隱私權

的重要性,並提醒幼兒不向陌

生人透露個人與家庭的隱私

資料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65 

 

 

 

二、 

增 

進 

師生

及 

同儕

關 

係 

 

 

係 

 
 2.2.9 
有效處理幼

兒的衝突事

件 

 

對於幼兒間負面和傷害性的

互動,教師通常予以忽視 

 

 

 

 

對於幼兒間衝突、負面的互

動,教師會注意、介入,對於

傷害性的互動會即時加以制

止 

 

 

 

 

對於幼兒間衝突、負面和傷害

性的互動,教師會積極引導幼

兒使用正向的策略處理解決

(例如:引導幼兒在衝突時,

以溝通、協商、輪流替代吵架) 

 

 

 

教師能適時以幼兒常見衝突

的案例做說明,讓幼兒了解衝

突發生的原因,並和幼兒討論

合宜解決衝突的方式,以預防

未來類似衝突事件之發生 

 

 

 

:代表無法立即觀察到的資訊,應佐以與園所教師的訪談或相關資料(例如:園務檔案與紀錄、教學檔案、教學日誌、
教學反思、學習檔案等)的蒐集,進行客觀且正確的判斷。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66 

 

 

常規制定

 

 

 

 

三、 

常 

規 

制 

定 

與 

執 

行 

 

 
 2.3.1 
引導幼兒參與訂

定常規,並落實執

行 

班級常規由教師制定,且班級

常規之執行不一致,未能加以

落實 

班級常規由教師制定,且大多

能加以落實 

班級常規由師生共同討論、制

定,並確實遵守 

班級常規由師生共同討論、制

定與執行,但會依據不同狀況

做檢討修正,師生樂於共同遵

守 

 

 

 

 

 

 

 
 2.3.2 
常規內容制定正

向且合理 

 

 

 

 

 
 

班級常規內容有部份不合理

(例如:一位幼兒不小心打翻

食物,全班罰站;上課時,規

定幼兒小手一律放後面),或

經常以負向(制止性)的語言

敘述(例如:不能講話、不准

奔跑) 

班級常規制定之內容合理(例

如:用餐時可以小聲交談、氣

氛歡愉),是以正向(明確而

肯定)方式敘述(例如:請輕

聲細語、請慢走),且教師會

做清楚示範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班

級常規制定之內容合理、具

體,與幼兒的生活經驗密切相

關,能以幼兒理解的文字、符

號或圖示方式呈現,並以多元

方式引導幼兒理解常規制定

的理由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班

級常規制定之內容簡明扼

要,讓幼兒易於理解與遵守,

且能依據幼兒之個別差異或

突發狀況作彈性調整(例如:

對於特殊需求的幼兒,要給予

更多的時間讓他們完成)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67 

 

 

 

三、 

常 

規 

制 

定 

與 

執 

行 

 

 

 
 2.3.3 

協同教師能分工

合作落實常規之

執行 

 

班上兩位以上之教師,對於班

級常規未能達成共識,並出現

意見分歧狀況 

 

 

 

 

班上兩位以上之教師,彼此對

於班級常規之制定內容能達

成共識 

 

 

 

 

班上兩位以上之教師,彼此對

於班級常規之制定內容能達

成共識,在執行上均能落實,

且寬嚴一致 

 

 

 

 

班上兩位以上之教師,彼此對

於班級常規之制定內容與執

行,能依據個別幼兒班級狀

況,或特殊事件作彈性調整,

發揮合作互補的功能 

 

 

 

*  表示該班級有兩位教師者,方適用此項指標,若班級內只有一位教師,允許不適用 

:代表無法立即觀察到的資訊,應佐以與園所教師的訪談或相關資料(例如:園務檔案與紀錄、教學檔案、教學日誌、
教學反思、學習檔案等)的蒐集,進行客觀且正確的判斷。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68 

 

 

處理方式 

 

四、 

幼兒

不適

應行

為之

回應

 

輔導 

 

 

 

 2.4.1 
主動關注幼兒的 

不適應行為 

 

教師針對幼兒不適應行為視

而不見,未作處理,或實施體

罰、威脅、口語上之羞辱。 

 

教師會主動關注幼兒之不適

應行為,並嘗試理解行為發生

的原因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教

師針對幼兒不適應行為能予

以同理,並引導幼兒理解行為

與後果之間的關係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教

師會與幼兒共同討論,持續追

蹤與評估問題解決策略的執

行成效,並適時調整或修正策

略   

 
 2.4.2 
妥善處理幼兒之

不適應行為 

 

教師針對幼兒不適應行為,未

能配合幼兒之年齡層提供適

宜的問題解決策略 

教師針對幼兒不適應行為,能

配合幼兒之年齡層與能力,提

供合宜的問題解決策略,儘快

為幼兒解決問題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教

師能配合幼兒之氣質、不同語

言、文化背景之各類型家庭,

提供適宜的問題解決策略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教

師能鼓勵、引導幼兒自行提出

合宜的問題解決策略,必要時

可介入提供建議 

 

 
 2.4.3 
親師合作妥善處

理幼兒不適應行

為 

教師針對幼兒不適應行為,未

主動與家長溝通,並作適宜的

回應 

教師針對幼兒不適應行為,能

主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瞭解

幼兒不適應行為的問題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教

師能提供家長建議與策略,並

多方蒐集相關資訊,以理解行

為發生的原因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教

師能與家長討論在家如何因

應處理的策略,並應園家共同

配合,協助幼兒適應 

 

註:不適應行為可解釋為「顯著異於常態而妨礙幼兒正常生活適應的行為。」 

 
:代表無法立即觀察到的資訊,應佐以與園所教師的訪談或相關資料(例如:園務檔案與紀錄、教學檔案、教學日誌、
教學反思、學習檔案等)的蒐集,進行客觀且正確的判斷。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69 

 

 

 

班級文化 

 

五、 

建 

立 

班 

級 

文 

化 

 

 2.5.1 
建立尊重差異的
班級文化 

教師針對不同語言、文化之幼

兒表現出偏見或歧視(例如:

教師批判、嫌棄具不同文化特

色之食物或物品) 

 

 

 

 

 

教師針對不同語言、文化以及

各類型家庭幼兒,能真誠接納

與支持(例如:支持「國語非

母語」的孩子,允許幼兒以其

母語作為溝通之工具);並對

幼兒所表現的偏見或歧視,教

師會適時介入與輔導(例如:

教師與幼兒討論各種族間的

差異,或制定規則來公平對待

他人)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教

師依課程主題需求能主動蒐

集資訊,在活動室內帶入不同

文化之日常生活用品、器物、

玩具、故事等,以幫助幼兒彼

此間的相互理解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教

師依課程主題需求能主動邀

請其家人參與學校之活動,或

安排多元文化相關之教學活

動(例如:在每天的作息流程

中安排民族風味的餐點、播放

不同文化的音樂或歌謠、規劃

不同文化的主題活動),以幫

助幼兒彼此間的相互理解與

尊重接納 

 

2.5.2 

形塑互動良好的

班級氣氛 

 

班級氣氛重視同儕競爭(例

如:經常使用個人或分組競

賽) 

 

班級氣氛重視同儕分工,以進

行活動或完成任務 

 

班級氣氛強調同儕間的合

作,以進行活動或完成任務 

 

班級氣氛強調同儕間自主性

的討論、合作與問題解決,以

進行活動或完成任務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70 

 

 

 

五、 

建 

立 

班 

級 

文 

化 

 

2.5.3 

營造相互合作的

學習情境 

 

教師未鼓勵或不重視幼兒間

的互相合作 

 

教師會鼓勵幼兒在生活事務

上互相合作(例如:玩具收拾

好的幼兒幫助還沒收拾好的

幼兒)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教

師會鼓勵幼兒在學習上互相

合作(例如:會組合陀螺、摺

紙的幼兒指導不會摺紙、組合

陀螺的幼兒)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教師鼓勵每位幼兒以其專長

或優勢能力,在生活事務或學

習上,能主動與其他幼兒相互

合作 

 

 

2.5.4 

引導幼兒參與公

共事務 

教師未提供幼兒參與班級任

何公共事務的機會 

 

教師會鼓勵少數有能力的幼

兒參與及協助班級公共事務

(例如:指派班上有能力的幼

兒或讓全班幼兒輪流擔任小

幫手) 

 

教師提供幼兒輪流參與班級

公共事務的機會   

教師引導幼兒自主參與班

級、園內或社區公共事務 

:代表無法立即觀察到的資訊,應佐以與園所教師的訪談或相關資料(例如:園務檔案與紀錄、教學檔案、教學日誌、
教學反思、學習檔案等)的蒐集,進行客觀且正確的判斷。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71 

 

 

親師關係 

 

六、 

親 

師 

關 

係 

建立 

與 

經營 

 2.6.1 
有 效 協 助 家 長 對

班 級 教 保 服 務 有

所瞭解 

家長未有機會瞭解教師所進

行教保服務的理念、宗旨、計

劃與內容 

 

教師會主動提供家長書面資

料或家長手冊,以協助家長瞭

解教師所進行教保服務的理

念、宗旨、計劃與內容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教

師會定期提供班級經營、課程

教學之相關資料,例如:親師

聯絡簿、幼兒作品(集),或舉

辦親師座談,讓家長瞭解與配

合教師所進行教保服務的理

念、宗旨、計劃與內容。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教

會建置班級部落格,或定期

安排教學參觀、家長參與教學

等活動,以面對面跟家長說

明、溝通教保理念與教學活

動,並回應與解釋家長的各類

疑慮,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在班

級中的發展與學習狀況。 

 2.6.2 
充 分 運 用 家 長 資

源 

家長未有機會參與孩子在園

內的學習歷程 

 

 

教師會安排家長協助園內行

政事務,並視教保活動需要,

會偶爾安排家長進班擔任志

(如:說故事、戶外教學的協

助) 

教師會不定期邀請家長提供

各類資源與人力專長,以支援班

級之教保活動(如:參與戲劇演

出、烹飪插花等專長之示範分

享、在角落擔任教學志工) 

教師會每週定期邀請家長提

供各類資源與人力專長,以支援

班級之教保活(如:參與特定角

落的活動帶領,或進行個別或小

組教學) 

 2.6.3 
與 家 長 保 持 良 好

的互動與溝通 

家長沒有機會入園瞭解幼兒在

園內的生活與學習狀況 

 

能藉由每日接送時段或不定期

的電訪,與一些家長溝通,以幫

助家長了解幼兒在園內生活與

學習狀況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每

學期舉辦一次以上學校日,邀

請每位家長入園觀察,並進行

親師座談等活動,以了解幼兒

在園內生活與學習狀況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每

學期會分組安排家長參觀,進行

深度晤談,並視個別家長需求,

提供諮詢服務,以幫助家長深入

了解幼兒在園內生活學習與發

展狀況、以及需協助與輔導之處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72 

 

 

六、 

親 

師 

關 

係 

建立 

與 

經營 

 

 2.6.4 
規 劃 實 施 合 宜 的

親職教育 

教師認為幼兒家長稱職與否,不

是幼兒園教師能力所及,或不屬

於教師工作範圍,不需要主動提

供家長親子資訊或辦理親子活

動 

 

 

教師會提供家長口頭上的教

養建議,並定期舉行例行性的

親子活動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教

師會依多數家長的需求定期提

供各類教養相關資訊(親職文

摘、教養書籍、親職網頁、藝

文展演等)或辦理班級親子活

動、親職講座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視家長的特殊需求,主動提供

教養諮詢服務,並為家長規劃與

提供不同形式的父母成長活動 

 

 

 2.6.5 
尊 重 接 納 不 同 社

會 文 化 背 景 的 家

長 

教師對於來自各種社會文化背

景家庭(例如:單親、隔代、繼

親、寄養、原住民、新住民、特

殊需求幼兒、經濟弱勢、高風

險等家庭)的家長,不主動接

觸、不嘗試瞭解   

 

 

教師對來自各種社會文化背景

家庭(例如:單親、隔代、繼親、

寄養、原住民、新住民、特殊需

求幼兒、經濟弱勢、高風險等

家庭)的家長會願意接觸、禮貌

對待,並針對特定家庭需求,配

合政府既定的政策,提供資源上

的協助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教

師能以較開放、尊重對待接納各

種社會文化背景家庭的家長,並

主動提供各類社區資源之資

訊,鼓勵有需求之家長能善加運

用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教

師能進一步接觸與瞭解每個家

庭在結構、家長氣質與生活經驗

的差異性(如:教育程度、社經

地位、健康狀況等),給予個別

化的服務,並協助園所家長彼此

接納,建立彼此信任的夥伴關係 

 

 

:代表無法立即觀察到的資訊,應佐以與園所教師的訪談或相關資料(例如:園務檔案與紀錄、教學檔案、教學日誌、
教學反思、學習檔案等)的蒐集,進行客觀且正確的判斷。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73 

 

參、課程規劃與實施 

 

課程規劃 

一、 

課 

程 

與 

教 

學 

規 

劃 

 3.1.1 
清楚的課程規劃

依據 

 

未作課程規劃,或課程未依據

教育部頒布之教保目標作規

劃 

 

課程規劃能依據教育部頒布

之教保目標作規劃,且將健康

衛生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

育、品格教育、性別平等教育

及多元文化教育等議題融入

園所課程 

課程規劃除了能依據教育部

頒布之教保目標作規劃外,亦

能配合園所課程模式,參考各

類資源(含坊間教材、網路資

源、數位典藏等)自編合宜的

課程 

課程規劃除了能依據教育部

頒布之教保目標作規劃外,並

能依學校目標、在地文化自編

合宜的

園本位課程 

 

 3.1.2 
以幼兒本位為課

程規劃原則 

課程未能依據幼兒的能力與

需求作規劃 

課程能依據幼兒的能力與需

求作規劃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課

程規劃能依據幼兒感興趣的

探究議題作延伸或彈性調整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課

程規劃能考量 3-6 歲幼兒年

齡層間縱向的連貫 

 

 3.1.3 

*1

以課程的統整與 

平衡為規劃原則 

課程規劃未能考量各主題所

涵蓋學習領域之平衡,是採分

科教學 

 

課程規劃能統整不同學習領

域,不採分科方式進行教學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課

程規劃能考量每學年上下學

期各主題所涵蓋學習領域之

平衡(例如:有的主題為

「水」、「昆蟲」

『科學領域』,

有 的 主 題 規 劃 為 「 我 的 家

庭」、「各行各業」、『社會領

域』)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課

程規劃能考量不同學年間各

主題所涵蓋學習領域縱向之

平衡與連貫(例如:各學習區

域裡目標要連貫,幼兒的發展

能力亦要連貫,如果大肌肉已

經發展,就可以接觸小肌肉的

課程活動)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74 

 

 

一、 

課 

程 

與 

教 

學 

規 

劃 

 

 
 

 3.1.4 
規劃合宜的鄉土

語言課程 

未規劃鄉土語言課程;鄉土語

言課程以市售教材為主,課程

內容與園所單元主題內容無

關,也不符合幼兒的生活經

驗,或以海報的方式指字教導

幼兒吟唱兒歌或歌謠 

 

 

鄉土語言課程的內容規劃,符

合幼兒的生活經驗,上課方式

以兒歌、歌謠配合實際操作的

活動進行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鄉

土語言課程規劃能以一個或

數個完整的主題方式進行,配

合主題安排符合幼兒生活經

驗的內容及學習方式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鄉

土語言課程規劃的主題與內

容能融入生活及主題課程中 

 3.1.5 

*2

規劃合宜的外語

課程 

幼兒園有規劃外語課程,是以

「培養流利的外語能力」為目

標,採全日或半日之外語課

程,或聘任外籍老師教授英語

課程 

外語課程規劃是以「促進文化

學習與國際了解」而非「培養

流利的外語能力  」為目標,

且教學皆安排在課後時段,未

提供全日或半日之外語課程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外

語課程上課內容能與園所單

元、主題課程內容相關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外

語課程的規劃能將主題與內

容融入生活及主題課程中 

 

註:「園本位課程」即學校本位課程,係指以園所的教育理念及幼兒的需要為核心,以園所的教育人員為主體,根據園所的 

情境、特色及資源,改編教材、課程或自行創新課程。 

註:「平衡」指的是課程規劃盡量提供不同領域之主題及活動,而非指各領域之主題及活動數量、比重皆相同,可視課程教 

學取向做合宜之調整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75 

 

 

 

一、 

課 

程 

與 

教 

學 

規 

劃 

 

 
 

*  1.  若園所課程取向為學習區、蒙特梭利、華德福等課程取向,則允許不適用 

*  2.  幼兒園如未規劃外語課程允許不適用 

 
:代表無法立即觀察到的資訊,應佐以與園所教師的訪談或相關資料(例如:園務檔案與紀錄、教學檔案、教學日誌、
教學反思、學習檔案等)的蒐集,進行客觀且正確的判斷。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76 

 

 

教學活動設計 

 

一、 

課 

程 

與 

教 

學 

規 

劃 

 
 

 3.1.6 
設計合宜的教材

內容 

活動設計完全依使用之現成

教材進行,未做活動前準備 

 

活動設計會視幼兒與課程需

要,參考現成教材加以選擇或

改編,並做活動前之準備或設

計延伸活動   

活動設計為園所自編,事前有

擬定單元或主題教學目標,規

劃出主題網(含概念、學習領

域或活動),並依據主題蒐集

各項資源(例如:教材教具、

幼兒圖書等) 

 

活動設計為園所自編,是在教

學過程中,依據幼兒的能力、

興趣及特殊需求作彈性調

整,由師生共同討論決定 

 

 3.1.7 
教材內容符合幼

兒需求 

活動內容之安排未能符合各

年齡層幼兒之興趣、發展狀態 

 

活動內容之安排能符合各年

齡層幼兒之興趣、發展狀態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活

動內容之安排能考量各年齡

層幼兒之生活經驗,從幼兒園

所在地之生活情境中選材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考量個別差異,以符合班級中

不同能力、興趣、需求、語言、

文化背景、各類型家庭及特殊

幼兒之需求 

 

 3.1.8 
教材內容規劃適

切具完整性 

活動內容以讀、寫、算為主,

並強調重複練習、精熟技能或

認知概念的學習 

 

活動內容涵蓋多元學習領域

(例如:認知、語文、社會、

情緒、美感、身體動作等),

動靜穿插且能兼顧認知、情

意、技能之學習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領

域活動間有深淺層次與邏輯

關係,隨著幼兒探究問題的脈

絡自然產生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活

動內容能依據幼兒探究問題

的層次作延伸,或提高任務的

難度,以深化幼兒的學習或團

體合作的機會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77 

 

 

 

一、 

課 

程 

與 

教 

學 

規 

劃 

 

3.1.9 

主題與學習區之

活動能相互配合 

 

主題與學習區的活動無相關 

配合主題在學習區增設主題

區,提供與主題相關的情境佈

置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能

在一些學習區提供與主題相

關的活動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能

配合主題在一些學習區安排

延伸活動,以加深加廣幼兒的

學習 

 

 3.1.10 

規劃佈置合宜的

學習情境 

未配合單元或主題佈置學習

情境,或學習情境佈置以張貼

各式現成海報為主(例如:注

音符號表、數字表、英文字母

表、身體構造圖) 

配合單元或主題規劃,教師能

佈置學習情境(例如:主題相

關之實物或照片、兒歌圖、學

習單、幼兒作品) 

配合單元或主題課程,教師引

導幼兒共同規劃、佈置學習情

境(例如:課程網絡圖,

經驗

圖表、幼兒的設計圖和創作) 

 

 

隨著單元或主題課程的發

展,提供幼兒自行討論規劃,

調整學習情境的佈置,能呈現

幼兒學習歷程或課程發展歷

程 

 

註:「經驗圖表」指的是師生進行課程教學時,教師或幼兒自行將幼兒學習或經驗過的先備經驗統整於圖表中。 

*表示園所若未設單元、主題課程者,則允許不適用 

 
:代表無法立即觀察到的資訊,應佐以與園所教師的訪談或相關資料(例如:園務檔案與紀錄、教學檔案、教學日誌、
教學反思、學習檔案等)的蒐集,進行客觀且正確的判斷。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78 

 

 

教材呈現 

 

 

二、 

教 

學 

實 

施 

 

 

 

 

 

 3.2.1 
善用各類教學資

源 

未使用各項資源輔助教學,或

所提供之資源與教學內容、概

念或活動目標不完全符合 

能善加利用學校或幼兒園現

有資源,適當運用相關圖片、

教材或實物輔助教學;且所提

供之教學資源能正確清楚呈

現教材,符合教學內容或活動

目標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能

善加利用家長資源,邀請家長

成為教學人力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善加利用在地社區與多元文

化各項資源,有效輔助教學 

 3.2.2 
教學資源之來源

豐富多元 

教學資源之使用,以現成教材

所提供的資源為主(例如:兒

歌掛圖、海報、配件、布偶、

字卡等),或以漫畫式圖片、

電視商業玩偶作為教學資源 

能配合課程主題,提供圖像、

照片、影片或電子白板等非實

物、非實際情境之教學資源為

主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能

配合課程主題,以提供實物、

模型等教學資源為主,強調生

活中的感官體驗與實物操作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配合課程主題性質,交互使用

各類教學資源,並配合課程發

展需要,帶領幼兒到社區中的

自然生態與藝術人文實際情

境觀察、探索、研究 

 3.2.3 
合宜引導幼兒使

用教學資源 

全班幼兒使用單一、多元的材

料,依照固定步驟,完成一致

性的作品 

 

全班幼兒使用單一、多元的材

料,教師能鼓勵幼兒以不同於

教師示範、引導的方式探索、

創作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教

師能提供多元的媒材(含科技

媒材),鼓勵幼兒以不同的表

徵方式自由創作(例如:繪

畫、肢體表演、口語等)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教

師能鼓勵、適切引導幼兒進行

小組討論、合作創作 

:代表無法立即觀察到的資訊,應佐以與園所教師的訪談或相關資料(例如:園務檔案與紀錄、教學檔案、教學日誌、
教學反思、學習檔案等)的蒐集,進行客觀且正確的判斷。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79 

 

 

教學方法 

 

二、 

教 

學 

實 

施 

 

 

 

3.2.4 

教師表達能力清

晰,能清楚解說教

學內容 

 

 

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使用擴

音設備講述,或使用的語詞過

於艱深,幼兒不易理解 

 

教學過程中,教師多以自然、

適當的音量與幼兒互動,並使

用幼兒能理解的語彙作表達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教

師使用幼兒能理解的語彙作

表達,並且運用相關圖片教材

或實物做輔助教學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教

師能依據幼兒不同能力、興

趣、需求、語言、文化背景、

各類型家庭及特殊幼兒之需

求,調整所使用的語彙 

 

 

 

 

 

3.2.5 

依學習領域特性

選擇多元、適切的

教學方法 

不分學習領域,教學採單一方

法進行(例如:講述法、問答

法、示範法、練習法)   

教學以教師主導為主,不分學

習領域,能採多種方法進行

(例如:講述法、問答法、觀

察法、討論法、故事教學法) 

教學以師生共同探究為主,並

配合學習領域之特性,採多種

方法進行  (例如:科學領域之

教學採觀察法、實驗法、討論

法等、語文領域之教學採討論

法、戲劇扮演、發表教學等) 

教學以幼兒共同探究為主(例

如:問題解決、

探究教學

法、同儕合作學習、

發現教

學法等),並配合學習領域之

特性,靈活運用多元之教學方

法,強調情境教學,提供幼兒

真實生活事件之問題解決任

務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80 

 

 

教學型式 

 

 

二、 

教 

學 

實 

施 

 

 

 

 
 

 

 

 

 

3.2.6 

善用團體、小組、

個別學習方式 

教學以團體教學為主,由教師

講述、示範操作,幼兒在一旁

觀看,未提供幼兒探索、參與

操作之機會 

 

教學以團體教學為主,小組教

學為輔,由教師講述、示範操

作,再分組操作 

 

教學除團體教學、小組教學

外,並能提供個別幼兒持續在

學習區主動操作、自行探索、

延伸學習之機會 

教師能依據不同活動目的或

教學目標,靈活運用團體、小

組、個別學習方式,以符合幼

兒之個別差異及需求,例如:

有時由個別探索→小組合作

→團體討論,有時由團體討論

→小組合作→個別探索;或能

嘗試提供不同社群相互學習

的機會,包括:興趣、能力、

分齡、混齡或融合教育等不同

分組方式 

 

 

 

 3.2.7 

善用協同教學 

採輪流教學,非主帶教師完全

不參與課室中教學之進行;班

級內有兩個以上老師,採輪流

教學,協帶老師未參與教學 

 

 

搭班教師能配合主帶教師,協

助課程的進行;班級內有兩個

以上老師,採輪流教學,協帶

老師協助秩序維持或處理幼

兒問題 

 

 

採協同教學,同時進行自己所

負責的教學,彼此分工;班級

內有兩個以上老師,採協同教

學,讓課程活動順利進行 

 

 

採協同教學,兩位教師適時互

相觀摩學習、溝通分享、學習

調整改變,落實合作機制;班

級內有兩個以上老師,採合作

教學,互相補位,且經常共同

討論課程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81 

 

 

 

 

 

 

 

二、 

教 

學 

實 

施 

 

 
 3.2.8 
善用跨班、跨部、

跨校的教學型式 

不重視班級內跨組、跨角落同

儕間的學習分享、交流與合作 

 

強調班級內跨組、跨角落同儕

間的學習分享、交流與合作 

 

強 調 園 內 跨 班 級 的 同 儕 互

動,或與國小部(安親班)兒童

的學習分享、交流與合作 

 

強調跨社區園所、跨地區、跨

文化同儕間的學習分享、交流

與合作 

 

 

*表示該班級有兩位教師者,方適用此項指標,若班級內只有一位教師,允許不適用。 

 
註:「探究教學法」指的是尋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可經由探究的過程,練習科學方法;同時,探究的過程中,可
發現問題,同時也可以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註:「發現教學法」指的是個人依據先前或新獲得的學習結果,將資料重新組織或組合,以獲得新的了解和洞察力。亦即,
要學生探求未知的領域與知識的運用。 

 

:代表無法立即觀察到的資訊,應佐以與園所教師的訪談或相關資料(例如:園務檔案與紀錄、教學檔案、教學日誌、
教學反思、學習檔案等)的蒐集,進行客觀且正確的判斷。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82 

 

 

小組/團體討論

 

 

 

二、 

教 

學 

實 

施 

 

 

 

 
 

 3.2.9 
師生討論頻率合

宜 

 

師生間很少進行討論;或討論

時間太長,導致幼兒失去專注

力及討論動機 

教師每週安排至少 2 次團體

討論,每次討論 10~15 分

鐘,並能依照幼兒年齡層做調

整 

教師每週安排至少 3 次團體

討論,每次討論 10~20 分

鐘,並能依照討論議題之難易

度做調整 

教師每週安排至少 4 次團體

討論,每次討論 10~30 分

鐘,並能視討論議題之難易

度、課程需求及幼兒參與情形

做調整 

 

 

3.2.10 

有效掌握團體討
論之原則 

教師未能依據課程需要設計

問題,帶討論時,十分隨性,

無特定目的,或經常偏離主

題,無法聚焦討論 

教師會依據課程需要設計相

關問題,並合宜掌握討論之目

的,能聚焦討論,不偏離主題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討

論內容能有層次,且由淺入深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教

師能在討論過程中,適時納入

幼兒主動提出、想要討論,且

與主題相關的內容   

 

 

 3.2.11 
善用問答技巧 

 

教師經常使用選擇性的問題

(例如:

「可不可以?」

「好不

好?」),或「什麼」(what)

之類封閉性的問題,以瞭解幼

兒的意圖及偏好(例如:「你

教師經常使用「為什麼」

「如

何做」之類開放性的問題,以

瞭解幼兒的先備知識、經驗概

念(例如:「你是怎麼做出來

的?」、「怎麼辦?」)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或

追問幼兒「因果推理」

「為什

麼」(why)之類的問題(例

如:你怎麼發現、知道的?),

並於聽答後,能歸納整理幼兒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教

師能將討論過程以幼兒能理

解的方式做記錄(例如:圖

示),並依據記錄做檢視或延

伸活動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83 

 

 

 

 

 

 

二、 

教 

學 

實 

施 

 

 

想做什麼?」

「你最不喜歡的

(事情)是什麼?」) 

 

的回答,並繼續延伸問題,鼓

勵幼兒進一步思考及想像,會

問幼兒比較性的問題,「他們

有什麼一樣、不一樣的地

方?」 

 

3.2.12 

提供每位幼兒發
表機會 

教師會提供少數特定幼兒自

由發表機會,或經常自問自

答,未等待幼兒回應   

教師經常會讓班上多數舉手

的幼兒輪流有發表的機會,也

會提供足夠的時間等待幼兒

的回應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教

師會依據課程需要設計問

題,並適時邀請不主動舉手的

幼兒發表 

教師會依據課程需要設計問

題,能視每位幼兒的能力、特

質、興趣、專長,合宜提供每

位幼兒主動發展、發問的機會 

   

 

3.2.13 

給予正向肯定的

回應 

 

教師經常忽視幼兒的訊息(包

含:口語、肢體語言及眼神

等);幼兒回答正確時,教師

視為理所當然,未給予肯定;

幼兒回答錯誤或未針對問題

回答時,教師會直接負向批評

幼兒 

 

教師能隨時注意、接收幼兒的

訊息;幼兒回答正確時,教師

能予以肯定;幼兒回答錯誤或

未針對問題回答時,教師不直

接負向批評幼兒,可邀請其他

幼兒繼續作答 

 

 

 

教 師 能 正 確 解 讀 幼 兒 的 訊

息,並作建設性的回饋;當幼

兒無法回答、回答錯誤或未針

對問題回答時,教師能適度提

示線索,以鼓勵幼兒嘗試想想

再作答 

 

 

教師能鼓勵給予無法回答、回

答錯誤或未針對問題回答的

幼 兒 自 己 主 動 找 答 案 的 機

會,讓幼兒學習檢視、發現並

解決自己的問題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84 

 

 

 

3.2.14 

有效引導幼兒進

行小組/同儕討論 

 

教師未使用小組或團體討論

的形式,且班級內同儕間鮮少

相互討論 

 

教師偶爾會使用小組討論的

形式,並為幼兒統整出討論結

果 

 

教師有時會使用小組討論的

形式,並協助幼兒統整出討論

結果 

 

教師會經常使用小組討論的

形式,鼓勵幼兒自行統整出討

論結果,並嘗試以圖示做紀錄 

 

 

二、 

教 

學 

實 

施 

 

3.2.14-1 
簡要記錄討論重

點 

教師未使用文字或圖示記錄

師生討論過程或結果 

教師能使用簡易文字記錄師

生討論之結果 

教師能使用幼兒易於理解的

圖文、數字、符號記錄師生討

論過程重點及結果 

教師能使用圖表重新整理組

織師生討論過程的重點,並以

幼兒易易於理解的圖示、數

字、符號呈現 

 

 

3.2.14-2 

有效運用討論記

錄,延伸設計主題

教學活動 

未能依據討論記錄作為了解

幼兒先備經驗概念,或延伸課

程與教學活動之參考 

能依據討論記錄針對班級大

多數幼兒之興趣,調整或延伸

主題教學活動 

能依據討論記錄針對班級大

多數幼兒之先備經驗、能力、

概念,延伸設計合宜的主題教

學活動 

能依據討論記錄針對班級所

有幼兒之先備經驗、能力、概

念,延伸設計合宜的、多樣性

符合個別差異的主題教學活

動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85 

 

 

校外教學

 

 

 

二、

 

教 

學 

實 

施 

 

 
 3.2.15

   

校外教學次數安

排得宜 

 

未能配合主題或單元教學,安

排校外教學活動 

 

每年配合主題或單元教學,安

排校外教學活動至少 2 次 

 

每 學 期 配 合 主 題 或 單 元 教

學,安排相關之校外教學活動

至少 2 次 

依據班級課程或幼兒討論議

題需要,平均每個月安排 1

次校外教學活動 

 
 3.2.16 
妥善安排校外教

學前之準備活動 

校外教學前,僅公告地點及提

醒幼兒注意事項 

 

校外教學前,教師能針對場

地、活動與目的做介紹,以引

發幼兒學習動機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教

師能針對校外教學之議題,引

導幼兒做資料蒐集及討論(例

如:能與幼兒討論做出校外教

學紀錄表)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教

師能鼓勵幼兒提出想要探究

或解決的問題,並思考過程中

應如何做記錄 

 

 
 3.2.17 
妥善安排校外教

學後之延伸活動 

校外教學後,並沒有做分享或

是回顧 

校外教學後,教師能針對校外

教學的所見所聞做分享或是

回顧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教

師能引導幼兒畫出印象深刻

的部份並做分享討論,教師要

能歸納重點並可以跟校外教

學前的目的相呼應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教

師能依據幼兒的反應與探究

問題之興趣及層次作延伸活

動 

註:「校外教學」涵蓋社區參訪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86 

 

 

注意事項

 

 

 

二、 

教 

學 

實 

施 

 

 

 

 

 

 
 3.2.18 
掌握幼兒安全的

原則進行教學 

 

教學前未能告知幼兒重要安

全事項,或教學過程中未能留

意或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例

如:教師炒蕃薯葉給幼兒看,

油噴出來危及幼兒;使用充氣

游泳池未顧及幼兒的安全;沙

坑未設計完善,貓狗大便危及

幼兒健康安全) 

 

 

教學前能告知幼兒重要安全

事項(例如:使用剪刀、針線

或刀子切東西時,要注意安

全),且教學過程中能隨時留

意或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教

師能依據幼兒不同年齡層與

能力,告知與引導(舉例:引

導幼兒事先穿戴圍兜兜、鋪塑

膠桌布,提醒使用範圍及步

驟)幼兒重要安全事項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教

師能與幼兒共同討論重要安

全事項,並做成檢核表或步驟

圖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 3.2.19 
掌握個別幼兒的

學習能力、需求與

步調進行教學 

 

 

教師依照預定之教學計畫進

行,以同樣的步調帶領幼兒生

活或學習,未依據教學過程中

幼兒的反應與行為表現調整

教學活動 

教師原則上會依照預定之教

學計畫進行,以穩定、合宜的

步調帶領幼兒生活或學習,但

會依據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幼

兒的反應與行為表現適度調

整教學活動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教

師會針對基本能力不足或發

展遲緩的幼兒實施補救教學

或調整步調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教

師能配合幼兒不同能力的個

別差異,適度調整教學活動或

步調,除針對基本能力不足或

發展遲緩之幼兒實施補救教

學,並針對發展成熟或學習步

調較快之幼兒實施延伸或深

化教學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87 

 

 

 

 

 

二、 

教 

學 

實 

 

 

 

 

 

3.2.20 

對幼兒學習表現

給予正向回饋與

建議 

 

教師對於幼兒之行為表現及

作品視為理所當然,並未給予

正向回應,或教師經常以幼兒

那裡做得不好的方式回應幼

兒 

教師針對幼兒行為表現及作

品常使用讚美(例如:「你好

棒!」「你好厲害喔!」) 

 

教師針對幼兒行為表現及作

品,能具體描述出特點或優

點,明確予以肯定及鼓勵(例

如:這個 30 片的拼圖很難,

可是你都沒有放棄,還把它完

成,而且我發現你愈拼愈快,

有找到拼圖的好方法!) 

 

教師針對幼兒行為表現及作

品,能具體描述出特點或優

點,明確予以肯定及鼓勵,並

提出幼兒可繼續努力或挑戰

之建議(例如:這個 30 片的

拼圖很難,可是你都沒有放

棄,還把它完成!要不要試試

看,再挑戰這個 50 片的拼

圖?) 

 

 

 
:代表無法立即觀察到的資訊,應佐以與園所教師的訪談或相關資料(例如:園務檔案與紀錄、教學檔案、教學日誌、
教學反思、學習檔案等)的蒐集,進行客觀且正確的判斷。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88 

 

 

學習評量 

 

 

三、 

學習

評量

 

教學

評鑑 

 

 3.3.1 
適切實施

兒童發

展篩檢表 

 

未使用「兒童發展篩檢表」對

班上每位幼兒的發展進行篩

檢 

 

教師會每年使用「兒童發展篩

檢表」對班上所有幼兒進行篩

檢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教

師及家長能同步使用「兒童發

展篩檢表」,並依據篩檢結果

與家長溝通、再評估與再確認

結果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將篩檢出之特殊需求量幼兒

進行通報、轉介早療相關單

位,並建立個別化教育計畫,

持續進行追蹤 

 

 3.3.2 
規劃並實施適切

學習評量方式 

 

以紙筆測驗或各項學科能力

檢定通過率(例如:珠心算檢

定、英文能力檢定、唐詩背誦

能力檢定)評量幼兒在園學習

成果 

 

以總結性評量為主,評量項目

能 配 合 單 元 或 主 題 教 學 內

容,以檢核表、學習單或幼兒

作品等方式評量幼兒之學習

表現 

 

 

強調學習歷程,以幼兒表現評

量為主,採多元方式進行評量

(例如:幼兒觀察紀錄、檢核

表、作品、照片、錄音帶、錄

影帶、設計圖等),以瞭解個

別幼兒發展與學習 

 

以系統性之檔案評量為主,教

師依據課程目標及學習歷程

訂定評量指標,依序將幼兒活

動過程中之作品、照片、影

片,對話討論及觀察紀錄,有

系統的彙整、評析與建檔,以

評量幼兒的發展與學習狀況 

 

 3.3.3 
規劃並實施適切

的學習評量次數 

 

每學年實施一次幼兒學習評

量,並留有紀錄(例如:幼兒

觀察紀錄、檢核表、學習單或

幼兒作品集等) 

每學年實施兩次幼兒學習評

量,並留有紀錄(例如:幼兒

觀察紀錄、檢核表、學習單或

幼兒作品集等)   

每學年實施三次幼兒學習評

量,涵蓋上學期初的起始點評

量、上學期末及下學期末的總

結性評量 

每學年實施四次幼兒學習評

量(例如:每次進行之單元、

主題、方案或各類課程有實施

幼兒個別化評量)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89 

 

 

 

三、 

學習

評量

 

教學

評鑑

 

 3.3.4 
向家長適當說明

學習評量的實

施,並善用評量結

果 

 

未提供家長幼兒發展與學習

評量的訊息與結果,或提供家

長評量結果,但未加以解釋;

或將評量結果作為幼兒間排

名、比較之用 

   

 

適時提供家長幼兒發展與學

習評量的訊息與結果,並能向

每位幼兒家長解釋評量結果 

 

 

 

適時提供家長幼兒發展與學

習評量的訊息與結果,向每位

幼兒家長解釋評量結果,並依

據評量結果,規劃或調整個

別、小組與團體之課程教學,

或規劃個別化計畫 

 

對未達發展目標之幼兒,除學

校的個別化教學或補救教學

外,能引導家長配合園所在家

輔導幼兒(例如:幼兒大肌肉

活動表現較差,建議家長多帶

幼兒去戶外活動),並協助尋

找相關資源,定期再進行追蹤

評量 

 

 

註:「兒童發展篩檢表」係為內政部兒童局規定幼托園所於每年定期使用,以評估幼兒發展情形、篩檢特殊需求幼兒,其內

容可自行上各縣市衛生局(處)網站查詢。 

 

:代表無法立即觀察到的資訊,應佐以與園所教師的訪談或相關資料(例如:園務檔案與紀錄、教學檔案、教學日誌、

教學反思、學習檔案等)的蒐集,進行客觀且正確的判斷。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90 

 

 

教學評鑑

 

 

 

 

 

三、 

學習

評量

 

教學

評鑑 

 

 

 

 3.3.5 
規劃並實施適切

的自我教學評鑑

次數 

未規劃與實施教學評鑑 

每學年規劃與實施一次教學

評鑑,並留有紀錄(教學省

思、教學檔案、教學檢核表、

教學活動紀錄、教學計劃、觀

察紀錄、教學會議等)   

每學期規劃與實施一次教學

評鑑,並留有紀錄(教學省

思、教學檔案、教學檢核表、

教學活動紀錄、教學計劃、觀

察紀錄、教學會議等) 

 

每單元主題規劃與實施一次

教學評鑑,並留有紀錄(教學

省思、教學檔案、教學檢核

表、教學活動紀錄、教學計

劃、觀察紀錄、教學會議等) 

 3.3.6 
規劃並實施適切

的自我教學評鑑

方式 

 

教師僅在日誌中作流水帳之

記錄(例如:只記錄每日教學

流程、要點、出缺席、點心午

餐內容或準備的材料等),未

能針對課程教學進行省思或

評鑑 

 

教師能運用單一方式進行教

學評鑑(例如:教學省思、教

學檔案、教學檢核表、教學活

動紀錄等)   

教師能運用至少兩種方式進

行教學評鑑或省思,並提出改

進策略 

 

 

教師能夠以多元、動態之方式

呈現課程歷程與成效(例如:

教學影片、課程 ppt 簡報、

課程記實或教學檔案等)並進

行深度省思 

 3.3.7 
規劃並實施適切

的自我教學評鑑

內容 

 
 

教師自我評鑑內容著重於影

響課程教學的外在因素(例如:

班上弱勢幼兒比例高、園所資

源不足、城鄉差距、家長觀念

不同) 

 

教師自我評鑑內容能對個人

教學技巧進行檢討(例如:時間

分配與流程安排、教學準備、

資源運用的合宜性) 

 

教師自我評鑑內容能對幼兒

的能力表現與教學目標的達

成情形進行檢討(例如:師生實

際表現與預期表現的差異、學

習前後的差異)  並針對可能

的問題提出改善的策略 

教師自我評鑑內容能對個人

的教育哲學、課程與教學信念

進行深度反思,並針對教學實

務上如何落實與創新提出策

略、付諸行動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91 

 

 

 

三、 

學習

評量

 

教學

評鑑 

 

 

 

 3.3.8 
妥善安排其他專

業人員協助進行

教學評鑑 

未安排其他專業人員協助進

行教學評鑑 

 

 

能安排園長或教保主任入班

觀察、使用檢核表及討論,協

助教師進行教學評鑑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能

安 排 其 他 班 級 教 師 入 班 觀

察、使用檢核表及討論,協助

教師進行教學評鑑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能

安排園外專業人士入園入班

觀察、使用檢核表及討論,協

助教師進行教學評鑑 

 

 3.3.9 
善用評鑑結果 

 

未能依據評鑑結果作教學之

改善 

   

 

能依據評鑑結果作為自我教

學之改善(例如:學習材料的

添購、學習環境或生活作息的

調整、教學方法之改變等) 

運用評鑑結果,作為個人專業

成長計畫或參與在職研習課

程之依據 

 

 

 

運用評鑑結果,作為園內課程

發展計畫或教師在職研習課

程規劃之依據 

:代表無法立即觀察到的資訊,應佐以與園所教師的訪談或相關資料(例如:園務檔案與紀錄、教學檔案、教學日誌、
教學反思、學習檔案等)的蒐集,進行客觀且正確的判斷。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92 

 

肆、教保人員的專業發展 

 

專業態度

 

 
 
 

一、

教保

人員 

的 

專業 

態度 

 

 

 

 

 

 

 
 4.1.1 
維持成熟穩定的

情緒 

 

教師情緒容易受環境影響而

起伏變化頻繁,尤其是當幼兒

有非期望行為之表現時,更容

易引發教師負向的情緒 

 

教師情緒穩定,不輕易發怒,

若發怒時,能覺察自己的情緒

狀態,不遷怒幼兒(例如:尋找

代理人接手,自己離開現場) 

教師情緒穩定,不輕易發怒,

若發怒時,能覺察自己的情緒

狀態,並知道如何盡速妥善處

理自己的情緒(例如:以正向方

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教師情緒穩定,能充分掌握及

調節自己的情緒狀態,且能教

導幼兒面對教師生氣時,合宜

的因應策略(例如:教師預先教

導幼兒以語言或行動提醒教

師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避免

繼續生氣或遷怒幼兒) 

 

 

 

 
 4.1.2 
善於與同儕溝通

合作 

 

教師與同事會各自完成所分

配的教學或行政工作職責,僅

在他人的提醒或要求下,針對

發生的問題或特殊事件進行

溝通 

 

教師會主動與同事進行教學

或行政事務上的溝通,將彼此

的工作職責分配清楚,並討論

彼此如何相互合作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協

同過程中遇到問題時不推

拖,會互相補位、協助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若

溝通過程中彼此意見不一致

時,能相互尊重且傾聽瞭解對

方的想法,剖析各項想法的利

弊得失,依據彼此的優勢劣

勢,進一步協調以找出最佳的

合作模式或解決方案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93 

 

 

 

 

一、 

教保

人員 

的 

專業 

態度 

 

 

 

 

 
 

 4.1.3 
願 意 投 入 時 間 與

精力 

未能在上班時間內將班級份

內的事務完成,亦不願意投入

額外的時間與精力去完成 

 

能在上班時間內盡力將班級

份內的事務及園所分配的行

政事務完成,若未完成或想把

事務做得更好,亦願意投入額

外的時間與精力去完成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並

願意花額外的時間進行親師

溝通、家庭訪問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並

願意投入推動社區幼教工作 

 

 4.1.4 
具 備 自 我 反 思 的

能力 

在他人的提醒或要求下,針對

已發生的問題或特殊事件進

行自我反思;反思的內容在於

針對教學過程中之技術層面

作檢討(例如:時間掌握、是

否依照既定的步驟流程進

行、是否提供足夠的材料、工

具、講解是否清楚) 

教師能針對已發生的問題或

特殊事件進行自我反思;反思

的內容在於針對教學過程中

內容的取材與組織呈現方式

作檢討。包括:主題教學活動

設計是否扣合目標、內容是否

難易適中,符合班及幼兒年齡

層、教學內容呈現及進行引發

幼兒的參與度作反思檢討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教

師能主動覺察發生的問題,擬

定因應策略,採取行動;反思

的內容在於針對教學過程

中,班級大多數幼兒之回應表

現作分析,檢討是否達成主題

課程之教學目標,活動目標及

課程目標有哪些幼兒達成,哪

些幼兒未達成,原因何在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教

師評估檢討策略的有效性,並

避免同樣問題再發生,或在下

次問題又發生時力求改進。反

思的內容在於,針對整學期或

整學年的教學過程及幼兒之

回應與表現,檢討整體課程是

否符合園所特色或幼教總目

標,是否有連貫性、均衡性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94 

 

 

 

 

 

 

一、

教保

人員 

的 

專業 

態度 

 

 

 

 

 
 4.1.5 
信守幼教專業倫

理守則 

 

教師不熟悉幼教專業倫理守

則之內容;或能遵守「幼教專

業倫理守則」部分內容 

 

 

 

 

教師熟悉幼教專業倫理守則

之內容,在不違反個人利益或

破壞人際關係考量下,能遵守

「幼教專業倫理守則」,尋求

個人可以處理範圍內的解決

方法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能

主動與利害關係人溝通討

論,尋求可行的解決方法,以

盡力維護幼兒的權益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當

面對複雜的倫理兩難問題

時,能信守「幼教專業倫理守

則」,即使可能與個人利益相

衝突,仍然能權衡利弊得失,

在不損及幼兒的權益下,主動

與利害關係人溝通討論,尋求

有效可行的解決方法,以盡力

維護所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 

 

 

:代表無法立即觀察到的資訊,應佐以與園所教師的訪談或相關資料(例如:園務檔案與紀錄、教學檔案、教學日誌、

教學反思、學習檔案等)的蒐集,進行客觀且正確的判斷。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95 

 

 

專業成長

 

 

 

 

二、

教保

人員 

的 

專業 

發展 

 

 

 

 

 

 

 4.2.1 
積 極 參 與 研 習 活

動 以 增 進 專 業 知

能 

教師參與經核准校內、外研習

活動未滿 18 小時 

 

教師積極參與經核准校內、外

研習活動至少 18 小時 

教師積極參與經核准校內、外

研習活動至少 36 小時 

 

教師積極參與經核准校內、外

研習活動至少 54 小時 

 

 

 
 4.2.2 
持續透過多元管

道與方法追求幼

教新知 

教師不常利用身邊或園所的

書籍、刊物蒐集相關的幼教新

知 

教師經常會主動利用身邊或

園所的書籍、刊物蒐集相關的

幼教新知 

除教師會主動利用身邊或園

所的書籍、刊物外,並會利用

網路資源及研習活動,蒐集相

關的幼教新知 

除教師會主動利用書籍刊

物、網路資源、研習活動及社

區資源中心,蒐集相關的幼教

新知外,並能實際進行行動研

究 

 

 

 
 4.2.3 
積極與專業人士

分享幼教工作心

得 

 

不常運用正式及非正式管

道,積極主動與園內同事分享

交流專業工作心得,例如:參

與園內的教學會議、教學觀

摩、接受同儕視導 

 

 

經常運用正式及非正式管

道,積極主動與園內同事分享

交流專業工作心得,例如:參

與園內的教學會議、教學觀

摩、接受同儕視導 

 

除了符合層級 2 之描述外,並

邀請輔導員或輔導教授入園

與教師對話討論,積極參與縣

市幼兒園教師專業工作交流

的相關活動,例如:辦理或參

與地方性教學分享、或課程發

表會 

 

除了符合層級 3 之描述外,並

能有效運用外部資源,邀請輔

導員或輔導教授長期駐園與

教師對話討論,積極參與全國

各地區的幼兒園教師分享交

流專業工作心得,或出版園所

課程與教學的論文、刊物、書

籍 

background image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出處  ◎

 

96 

 

 

 

 

 

 

二、

 

教保

人員 

的 

專業 

發展 

 

 

 

 

 

 

 
 4.2.4 

積極參與教保人

員專業社群 

 

教師未加入幼教專業組織成

為會員 

教師會參與以園方加入幼教

專業組織所舉辦的各項活動 

教師以個人身份主動參與幼

教專業組織成為會員,並積極

參與組織所舉辦的各項活動 

教師以個人身份主動參與幼

教專業組織成為會員,除積極

參與組織所舉辦的各項活動

外,並投入組織的各項工作

(例如:擔任志工、幹部) 

 

 

 
 4.2.5 
因應幼兒教育變

革 

 

未注意或未配合幼兒教育變

革,依然進行個人或園所原本

教育與保育的各項工作 

在他人要求下,能配合幼兒教

育變革,進行教育與保育各項

準備工作,以不違反相關法規

為原則 

能主動因應幼兒教育變革,積

極完成教育與保育各項準備

工作,以符合相關法規 

 

能主動因應幼兒教育變革,積

極實驗、研發教育與保育實

務,以符合相關法規,並落實

幼兒教育的專業理念 

 

 

註:幼教專業組織指的是有立案且由受過幼兒教育專業訓練之教保人員所組織的專業團體(例如:教師會、教保人員協會、
中華民國幼教改革研究會、國際兒童教育協會中華民國分會(ACEI)、中國幼稚教育學會等) 

 
:代表無法立即觀察到的資訊,應佐以與園所教師的訪談或相關資料(例如:園務檔案與紀錄、教學檔案、教學日誌、
教學反思、學習檔案等)的蒐集,進行客觀且正確的判斷。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