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況味──〈第九味〉學習單

格式
pdf
大小
485.13 KB
頁數
10
作者
Dalon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3-05-30,离现在 2 14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人生況味──〈第九味〉學習單 

                                                     設計者:中正高中  楊雅婷 

一、引起動機 

《商業周刊》編輯劉佩修、吳錦勳,在「生命之宴」主題專刊如是寫到:

「一日三餐,人的一生

會吃進多少餐飯,入口的不管是佳餚美饌或粗茶淡飯,待被腸胃磨盡,到底留存什麼滋味,至今
依舊令我們魂牽夢縈?……人對味道是有感情的,這些味道往往不在食物本身,而在這味道伴隨

的記憶。……這些味道,經歷年深月久的催熟,彷彿都有了自己的生命、自己的重量。懸念這些

滋味,總令人心頭一熱,將人拉回生命原初的感動,在這些刻骨銘心的滋味裡,找到了人生最原

初的力量。」在周杰倫的〈爺爺泡的茶〉這首歌詞裡面寫到:

「爺爺泡的茶有一種味道叫做家」

那麼,在你的記憶中,有哪一個味道是讓你印象深刻的嗎?那道食物或是飲品為什麼讓你如此念

念不忘?當時和你一起品嘗的人是誰?你還記得當時的味覺和香氣嗎?徐國能在〈第九味〉中憶

起一位故人──曾先生,在曾先生過往的談論中蘊含味覺與人生哲理,翻開書卷,讓〈第九味〉

帶我們一一領略人生況味。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chive/Article?StrId=19715

 

 

 

二、飲食文學 

「飲食文學」包含飲食的感官層次、心理感覺、人生滋味、文化觀察與飲食資訊、情報等,即

為所謂的飲食書寫。

 

作家焦桐表示:「飲食文學的精神在於對萬物、對人的真心」。飲食文學最好的例子就是蘇

軾,他曾寫出《東坡酒經》、《豬肉頌》等,從食物展現偏遠屬地的風土民情與百姓疾苦。

 

  飲食文學的書寫主題可分為: 

一、回憶人情懷鄉書寫 

    飲食文學作家多懷想故鄉的作品,筆下的滋味多停留於回憶的滋味。 

二、旅行見聞美食書寫 

    作家是美食家亦為生活家,書寫旅行經驗與異國美食,作品中常有個人體悟。 

三、庶民小吃飲食書寫 

    作家介紹臺灣庶民小吃,相當貼近生活。認為庶民小吃蘊含庶民文化,且是人與人情感溝通

的橋樑。 

四、烹調料理食物書寫 

    飲食作品記錄各地的飲食經驗之外,也分享實際烹煮、調味,類似敘述式食譜的書寫方式,

型塑出自己的飲食美學。 

※請根據下列表格中的「介紹說明」判斷關於飲食文學作家的「分類」配對,對應正確的請打勾: 

 

  代表作家 

介紹說明 

分類 

□ 

 

 

林文月 

分別於 1996 年及 1999 年推出《飲酒及與飲酒相關的記》

《飲

膳札記》二書,奠定其在飲食文學的地位。藉飲食回憶師恩、

師友飲宴、親情,筆觸細膩典雅,被蕭蕭譽為是梁實秋的傳

人。 

旅行見聞

美食書寫 

background image

 

□ 

 

 

唐魯孫 

出版了十餘本與飲食有關的散文,包括:

〈中國吃〉

〈南北看〉

〈天下味〉……等,提及中國大陸各地飲食的特色,但大多

以介紹北京的吃食為焦點,融合了他對於故鄉的懷念。 

旅行見聞

美食書寫 

□ 

 

 

梁實秋 

《雅舍談吃》收錄 57 篇飲食散文,以飲食連結他的成長經

歷、童年回憶、戰亂流離、留學生時期,可以說是他的一部

個人成長史。 

回憶人情

懷鄉書寫 

 

 

 

韓良露 

《美味之戀──人在臺北,玩味天下》、《食在有意思:韓良

露與朱利安的美味情境》

,內容結合旅行經驗,介紹異國的飲

食特色或美食,作品中帶有個人的體悟。 

回憶人情

懷鄉書寫 

□  5 

李昂 

《愛吃鬼的華麗冒險》結合旅行經驗,內容介紹異國的飲食

特色或美食,體察各地的人文風情,充滿歡笑與冒險的饕客

之旅。 

回憶人情

懷鄉書寫 

□ 

 

 

 

 

焦桐 

 

主編《臺灣飲食文選Ⅰ、Ⅱ》

,於 2007 年開始推出年度飲食散

文選集,是飲食文學的作家當中,較有系統的介紹飲食的一

位。臺灣味道三部曲:

《臺灣味道》

《臺灣肚皮》

《臺灣舌頭》

將飲食文學聚焦至地方性的書寫,焢肉飯、燒肉粽、九層

塔……等諸多臺灣庶民小吃,貼近大家的生活。  

庶民小吃

飲食書寫 

□ 

 

 

 

 

 

蔡珠兒 

《紅燜廚娘》有烹飪菜餚的私房心得,而《種地書》是化身

為都市農婦,從種菜到烹調的樂趣。飲食作品除了記錄香港

或是世界各地的飲食經驗之外,也分享實際烹煮、調味,類

似敘述式食譜的書寫方式,讓讀者也能嘗試料理,似乎更能

靠近飲食本身以及作者提及的思想或情感。 

烹調料理

食物書寫 

(參考資料:王皖佳《臺灣飲食文學的類體形構與演變》碩士論文、楊惠椀《八○年代以來臺灣

飲食散文研究》碩士論文) 

 

三、作者導讀 

1.作者簡介 

    徐國能,東海大學中文系、碩士班畢業,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文學博士,現任教於臺

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徐國能致力於中國古典詩詞的研究,創作領域則橫跨古典與現代。以現

代散文最為人所知,內容多以語文教育與懷舊抒情為主。 

    作品描摹細膩,體悟深刻,風格雋永典雅。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散文首獎、

《時報》文學

獎散文獎等。

《第九味》

《煮字為藥》

《寫在課本留白處》等。 

2.《第九味》簡介 

    《第九味》為作者二○○三年出版的首本散文集,二○一四年推出十週年經典珍藏版。據珍

藏版內容,分為四輯,輯一「昨日之歌」是作者對過往光陰的巡禮,從童年住家的街道,吟詠到

在東海就學時,常流連駐足的學校周邊商店,作者以感性細膩的筆調鋪陳懷舊歲月。輯二「飲饌

之間」收錄作者得獎散文,嫻熟的文字、對烹飪與人生間的深刻體悟,賦予飲食文學新的意境,

蘊無味於有味。第三輯「雪地芭蕉」描述作者觀畫寫詩讀詩讀史的心得,鞭闢入裡的解析,對人

生的獨到見解,談史論志時的開闔磅礡氣魄,呈現作者纖細之外的另一面貌。第四輯「毒」繼續

論詩、論棋、論人生。清麗雅致的生活小品,如亭亭夏荷,淡淡吐露季節的芬芳。作者徐國能以

background image

 

細緻的筆調巡禮往昔光陰,談及童年住家、求學時光、飲饌美食、讀詩觀畫心得,有其獨到的見

解與感懷:每一番記憶都是動人的意念,只有行過人生,

「第九味」才顯得益發有情有味。

〈第九

味〉一文榮獲二○○○年文建會第三屆大專文學獎的首獎。 

3.〈第九味〉寫作背景 

    對人事充滿依戀的徐國能以健樂園餐廳裡大廚們的手藝、食道、刀工為隱喻,寄託懷想,

〈第

九味〉中寫道:

「那逝去的像流水,像雲煙,多少繁華的盛宴聚了又散散了又聚,多少人事在其

中,而沒有一樣是留得住的。」徐國能以大廚與餐廳為線索,開展全文。透過懷舊思人,帶出曾

先生對料理的獨特見解,進而多方體察,辨食物之味也辨人生之味。全文以古典為文字質地,藉

小說情節虛實交錯地編織出這篇細膩的飲食書寫之作。 

    焦桐〈CL 憂鬱的滋味──序徐國能散文集第九味〉

「第九味〉懷念當年「健樂園」大廚曾先

生,文字簡潔俐落,對話活潑生動。曾先生的知味、辨味功力在你筆下,竟帶著高深莫測的神祕

味,真羨慕你從小就得到如此高人指點。我尤其佩服他談論辣甜鹹苦四主味,和酸澀腥沖四賓味,

見解高超。」焦桐賞析此文,感佩此文飲食八味的洞見。 

    徐國能則在訪談中說:

「到底第九味是什麼呢?我沒有把所謂的第九味寫出來到底是什麼,

其實我的目的就是希望讀者能有根據他們自己的經驗、他們自己的感情,去發揮、猜測第九味到

底是什麼。」最後留下未解的謎團,等待讀者在情境中自己解讀、品會,也是〈第九味〉耐人尋

味之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42ip0WPSrU 現代文作家專訪 L2 第九味 徐國能) 

1.根據上述的相關簡介,請問下列關於作者徐國能的說明,有錯誤的是:  

□徐國能致力於中國古典詩詞的研究,創作領域則橫跨古典與現代 

□徐國能以現代散文最為人所知,內容多以語文教育與懷舊抒情為主 

□徐國能的作品描摹細膩,體悟深刻,風格雋永典雅,曾獲文學獎散文獎等 

□徐國能的作品有《第九味》、《煮字為藥》、《蘋果的滋味》

 

 

2.根據上述的相關簡介,下列說明正確的是: 

□《第九味》一書曾於二○○○年獲《聯合報》文學獎散文首獎

 

□《第九味》珍藏版內容分為四輯:昨日之歌。飲饌之間、雪地芭蕉、藥

 

□《第九味》輯二「飲饌之間」除了飲食體悟之外,也兼論詩、論棋、論人生

 

□《第九味》以細緻的筆調巡禮往昔光陰,對回憶與過往,有其獨到的見解與感懷 

 

3.請閱讀〈第九味〉寫作背景,請問根據徐國能在訪談的回答,他為何沒有在文章中明白寫出

「第九味」是什麼? 

答: 

 

 
 

四、課文理解 

1.段旨大作戰: 

任務一「段落大意」

:請逐段閱讀文本,接著思考附註的「段落大意──參考選項」,選出最適合

對應的選項。

 

background image

 

任務二「新聞標題」

:所謂的「段落大意」已經無法吸引讀者目光,文句最好能貼近時代與讀者,

寫出讓人一目了然,且又想一窺究竟的「標題」

。而如何寫出吸人的標題呢?

請觀看下列影片,學習如何成為一位優秀小編,讓我們一起輕鬆下標題吧!  

影片參見:如何下標題-──公民記者 123 第 18 集 

http://www.peopo.org/news/12442

 

 

段落 

任務一:段落大意 

任務二:新聞標題

(參考示例)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第七段 

 

 

第八段 

 

 

第九段 

 

 

第十段 

 

 

第十一段 

 

 

第十二段 

 

 

第十三段 

 

 

background image

 

※附註:段落大意──參考選項: 

(A)作者再去麵店尋找曾先生,卻遍尋不著 

(B)曾先生未明言第九味的真義,留下想像空間 

(C)介紹曾先生與一般廚師不同之處 

(D)曾先生談起了喫,作者覺得彷彿回到健樂園 

(E)作者在澎湖與曾先生重逢 
(F)羅中將氣憤喜宴無大廚排席,曾先生從此失蹤 

(G)健樂園倒閉,餐廳的算盤變成珠算課的工具 

(H)曾先生的背景與作者父親的體會 

(I)曾先生講辣甜鹹苦四味,蘊含人生道理 

(J)曾先生離開導致健樂園餐廳結束營業 

(K)大廚在餐廳中的功能 

(L)作者父親廚藝佳,但佩服曾先生 

(M)引出大廚曾先生 

2.第一段中,作者引出曾先生所使用的手法是: 

□藉由開門見山法,直接敘寫曾先生是地位崇高、有思想、學位的大廚,常說出人生哲理 

□藉由烘雲托月法,由父親總把曾先生說過的口頭禪當作是自己的至理名言來帶出曾先生 

 

3.作者父親說:

「吃是為己,穿是為人。」這句話的意思可能是: 

答; 

  

 

 

4.第二段中,作者從不同層面描寫曾先生並非一般的廚師,請填入適合的選項內容:  

參考選項:穿著、工作、身價、稱呼、氣質 

(1)【

 

稱呼

   

】:大家稱呼他為「先生」以表示尊敬,與一般以廚師的姓稱呼其為某廚有別 

(2)【 

穿著

   】:不穿廚師的圍裙而穿斜衫、長袍,外表乾乾淨淨,沒有沾染到廚房的油煙 

(3)【 

氣質

   】:一臉清癯貌,眼神凜然,比起廚師,他更像畫家、詩人、教授,氣質高雅 

(4)【 

工作

   】:不需要作菜,只負責試菜,廚房再怎麼忙他都不用動手,只悠閒地看報紙 

(5)【 

身價

   】:作者的父親花大錢,還套交情,才請得曾先生來餐廳裡當大廚,身價不菲 

 

5.第三段中作者如何藉由母親的廚藝來烘托出曾先生的廚藝境界高超,敘述正確的是: 

□母親手藝極佳,電話指導人做菜,卻被父親鄙夷。父親刀工絕佳卻又極度推崇曾先生 

□母親手藝極佳能夠電話指導人做菜,父親刀工絕佳,出神入化,兩人皆受曾先生的指導 

 

6.下列第四段文句,可以看出曾先生建立出自己的品牌形象的敘述是:(多選) 

□擔任大廚時,排席會認真的監督其他廚師並親自品識菜餚 

□因為是有些名氣的大廚師身兼數家「大廚」

,謂之「通灶」 

□管理食材時,不中飽私囊(自己帶酒)

、公私分明有原則 

 

background image

 

7.第七段中的敘述可以看出曾先生對健樂園的結束,有直接影響的為:(多選) 

□那回羅中將嫁女兒,

「健樂園」與「新愛群」都想接下這筆生意,結果羅中將賣曾先生一個面

子,點的是曾先生排的席,有百桌之餘,這在當時算是樁大生意,而羅中將又是同鄉名人,

父親與趙胖子摩拳擦掌準備了一番,但曾先生當晚卻不見人影,一陣雞飛狗跳,本來父親要

退羅中將的錢,但趙胖子硬說不可,一來沒有大廚排席的酒筵對羅中將面子上不好看,二來

這筆錢數目實在不小,對當時已是危機重重的「健樂園」來說是救命仙丹,趙胖子發誓一定
好好做,不會有差池 

□這趙胖子莫看他一臉肥相,如彌勒轉世,論廚藝卻是博大精深,他縱橫廚界也有二三十年,是

獨當一面的人物。那天看他油汗如雨,如八臂金剛將鏟杓使得風雨不透。本來宴會進行得十

分順利,一道一道菜流水般地上,就在最後關頭,羅中將半醺之際竟拿起酒杯,要敬曾先生

一杯,場面一時僵住。事情揭穿後,羅中將鐵青著臉,銧鐺一聲扔下酒杯,最後竟有點不歡

而散 

□幾個月後「健樂園」都沒再接到大生意,衛生局又經常上門噪囉,清廉得不尋常 

□父親本不善經營,負債累累下終於宣布倒閉 

 

8.文章第十段作者再次遇到曾先生時,曾先生的改變有:

(多選) 

□已經變成禿頭老人           □不再讀《中央日報》、《天下味》 

□精神頹喪意志消沉           □眼角落寞與滄桑 

□滿身廚房的由氣味           □磨破的袖口油漬斑斑 

□不再喝白金龍了 

 

9.〈第九味〉中的味覺意象,請完成文意梳理。 

味覺 

意象 

人生道理 

【 

 

】  【

王者

】 

象徵君子應自重的道理,如果像昏君,人人都可欺負

你。 

【 

 

】  【

后妃

【秋月春風】 

淑女應當淡雅,如果是太露骨的諂媚就會令人反感。 

過膩之甜最令人反感,是露骨的諂媚。 

【 

 

】  【

舊時王謝堂前燕

】 

尋常事物之中,往往有不尋常之處。 

【 

 

】 

隱逸者

晚秋之菊

【冬雪之梅】 

苦味要等眾味散盡方才知覺。 

有些不尋常的人、事、物,要到最後才會發現。 

第九味 

覺得天地間充滿了學問,一啄一飲都是一種寬慰。 

 

10.下列文句,皆是本文敘述味道的文句,請問下列哪兩項是作者詢問「九味」的意思,下列曾先

生的回答,敘述正確的有:

(多選) 

□曾先生嗜辣,說這是百味之王,正因為是王者之味,所以他味不易親近,有些菜中酸甜鹹澀

交雜,曾先生謂之「風塵味」,沒有意思。辣之於味最高最純,不與他味相混,是王者氣

象,有君子自重之道在其中,曾先生說用辣宜猛,否則便是昏君庸主,綱紀凌遲,人人可

欺,國焉有不亡之理?而甜則是后妃之味,最解辣,最宜人,如秋月春風,但用甜則尚淡,

才是淑女之德,過膩之甜最令人反感,是露骨的諂媚。 

background image

 

□曾先生說道:鹹最俗而苦最高,常人日不可無鹹但苦不可兼日,況且苦味要等眾味散盡方才

知覺,是味之隱逸者,如晚秋之菊,冬雪之梅,而鹹則最易化舌,入口便覺,看似最尋常不

過,但很奇怪,鹹到極致反而是苦,所以尋常之中,往往有最不尋常之處,舊時王謝堂前

燕,就看你怎麼嘗它,怎麼用它。 

□曾先生說:「一般人好喫,但大多食之無味,要能粗辨味者,始可言喫,但真正能入味之

人,又不在乎喫了,像那些大和尚,一杯水也能喝出許多道理來。」 

□辣甜鹹苦是四主味,屬正;酸澀腥沖是四賓味,屬偏。偏不能勝正而賓不能奪主,主菜必以

正味出之,而小菜則多偏味,是以好的筵席應以正奇相生而始,正奇相剋而終……。 

 

11.請問曾先生有明確回答作者「第九味」是什麼嗎?作者的領悟是? 

答: 

  

 

12.以上四段文字中,哪一段你最有感觸或收穫,為什麼?(文長 80 字以內) 

答:

  

 

 

 

 

13.以下為杜甫的〈樂遊園歌〉及說明、語譯,請閱讀下列的資料之後回答問題。 

杜甫〈樂遊園歌〉(晦日賀蘭楊長史筵醉中作) 

樂遊古園崒森爽,煙綿碧草萋萋長。公子華筵勢最高,秦川對酒平如掌。 

長生木瓢示真率,更調鞍馬狂歡賞。青春波浪芙蓉園,白日雷霆夾城仗。 

閶闔晴開詄蕩蕩,曲江翠幕排銀榜。拂水低徊舞袖翻,緣雲清切歌聲上。 

卻憶年年人醉時,只今未醉已先悲。數莖白髮那抛得,百罰深杯亦不辭。 

聖朝亦知賤士醜,一物自荷皇天慈。此身飲罷無歸處,獨立蒼茫自詠詩。 

 

【語譯】歡樂地遊逛樂遊園,樂遊園樹木參天,碧草連綿,楊長史的筵席設在園中最高處,拿著酒杯俯望
秦川,覺得地平坦如掌一般。眾人用長生木瓢舀酒痛飲,還準備了鞍馬盡情地遊賞。芙蓉園春波浩蕩,儀
仗列隊夾城,威嚴的氣勢有如白日雷霆。春天晴好,宮門開啟,裡面又深又廣。曲江池畔華美的帳幕,掛
著輝煌華麗的匾額。舞袖翻飛,拂水流連;歌聲清亮,直上雲霄。我回想起年年遊賞酒醉的情形,如今身
未醉而心已先悲了啊!時光流逝,白髮漸生,罰我千百杯酒我也不推辭。朝廷也知道我卑賤無才,能得一
醉,我就該感激皇天的恩典了!飲罷,我無處可歸,獨自佇立在蒼茫的原野上吟詠詩歌。 

【說明】此詩當作於天寶十年(西元七五一年)

。詩題下有自注「晦日賀蘭楊長史筵醉中作」

,是杜

甫赴楊長史的筵席後所作。杜甫此時在長安多年,未授實職,一生理想和抱負難以實現,藉詩抒發

感慨。

「晦日」為陰曆每月最後一天,此指正月晦日,唐代的重要節日中和節。樂遊園,即樂遊原,

漢宣帝時建,始稱樂遊苑,在長安東南郊,地勢最高,四望寬敞,為唐代遊賞勝地。全詩可分三段,

「樂遊古園崒森爽」以下六句為第一段,交代環境與當時筵席的盛況、賓主盡歡;

「青春波浪芙蓉

園」以下六句為第二段,寫玄宗出遊的排場,聲勢浩蕩與飲宴奢華;

「卻憶年年人醉時」以下八句

為第三段,歌舞昇平的太平盛世,但杜甫反而憂慮起來,藉酒澆愁,感嘆自己年老不得志,從身世

之感寫到時世之悲。 

background image

 

(1)關於詩意的理解,下列正確的請打勾: 

 

(2)請找出課文中提及〈樂遊園〉的段落、場景對應: 

 

 

五、延伸閱讀 

〈第九味〉及〈恆久的滋味〉兩篇文章皆談到了味覺,亦由味覺領悟出許多人生的道理,請

閱讀蔣勳〈恆久的滋味〉再回答下列問題。 

蔣勳〈恆久的滋味〉

 

人的一生,會經歷許多味覺,這些味覺停留在記憶中,成為生命的滋味。  

小時候,喜歡吃糖,甜味停留在孩童時代記憶,不只是口腔四周的快樂,同時呼喚起許多滿

足、幸福、受寵的回憶。 

幾乎每一個兒童都有過愛吃糖的記憶,在許多民族的語言文字中,「糖」、「甜」,都已經

不單單只是生理味覺上的反應,「sweet」、「candy」也同時包含了滿足、幸福、愛等等心理上

的感覺。 

 

原詩 

文意理解 

□ 

樂遊古園崒森爽,煙綿碧草萋萋長。  表達登上樂遊園所見的清幽環境。 

□ 

公子華筵勢最高,秦川對酒平如掌。  形容公子看著宴席高朋滿座的盛況。 

□ 

青春波浪芙蓉園,白日雷霆夾城仗。  表達芙蓉園得皇帝浩蕩出遊的大陣仗。 

□ 

拂水低徊舞袖翻,緣雲清切歌聲上。  呈現樂遊園四周青山綠水景色優美。 

□ 

數莖白髮那抛得,百罰深杯亦不辭。  呈現作者有千杯不醉的好酒量。 

□ 

此身飲罷無歸處,獨立蒼茫自詠詩。  表達作者內心蒼涼、前途茫然。 

段落/出現的場景 

意義 

第六段/ 

作者小時候放學,將書包往那幅金光閃

閃的「

〈樂遊園歌〉

」下一丟。

 

以餐廳牆壁上金光閃閃的「

〈樂遊園歌〉

,象徵著餐廳

昔日的【  

興盛

  

。 

第十一段/ 

作者於澎湖偶遇曾先生,引用:

「樂遊古

園崒森爽」等四句。

 

作者聽曾先生談論【 

味覺

 

】對應的【 

人生道理 

恍惚間已經回到往日曾先生名聲鼎盛之時。曾先生的

地位崇高,也像是俯瞰著眾人與廚師們,品嘗著一道道

菜餚,備受尊敬。 

第十一段/ 

作者想起往事,引用:

「卻憶年年人醉時,

只今未醉已先悲。」

 

如今,餐廳已倒閉,曾先生也滄桑衰老了,甚至必須

親自下廚,一想到這邊作者還沒【  

喝醉 

 

】就已經

覺得【  

悲傷 

 

。 

第十三段/ 

事過境遷,作者有時會翻出〈樂遊園歌〉

吟哦一番。

 

呼應作者研讀【 

中文系

 

】的背景。此外,〈樂遊園

歌〉蘊含對於【 

人生際遇變化

 

】的感慨,這更是作

者當時的心情寫照。 

background image

 

甜味如果是人生第一個嚮往的味覺,甜味停留在記憶裡,也就有了童年全部的幸福感受。人

不會一直停留在童年,因此人也不會一直滿足生命裡只有甜味。甜味是幸福,但是甜味太多,也

覺得膩。  

我不知為什麼開始喜歡上了酸味。 

大概是在身體發育之後,十二、三歲左右,被稱為青少年,被稱為慘綠少年 ,好像沒有熟

透的果實,透著一種青澀的酸味。沒有放糖的檸檬汁,鹽醃漬的青芒果,那種酸,好像初初嘗到
生命裡的一種失落、悵惘 ,一種不嚴重的感傷。 

酸是一種味覺嗎? 

為什麼我們說一個人「好酸」,當然不是他身上的氣味,而是他透露出的一種在得不到時的

一點點忌妒、譏刺、不滿足的憤怨委屈吧。記憶裡嗜吃甜食的童年,偶然吃到母親調了許多醋的

麵條,立刻皺起眉頭,酸得全身皺縮起來,那時還不懂得「酸」的意味。等到我在青少年時期,

擠了滿滿一杯純檸檬汁,不放糖,咕嘟咕嘟喝著,忽然彷彿懂了生命原來除了「甜」,還有別種

滋味。  

但我品味著「酸」的時候,還是不能了解,為什麼母親頓頓飯都吃苦瓜,極苦極苦的瓜,加

上極臭極臭的豆豉,加上極辣極辣的辣椒,極鹹的小魚乾,用熱油爆炒,還沒有吃,遠遠聞著,

撲鼻一陣鹹、辣、臭、苦,嗆鼻 刺激的氣味,嗆到使人喉頭都是哽咽,嗆到眼淚止不住。我長

大之後,看著母親耽溺 在這樣的味覺裡,聽她敘述戰亂裡人的流離,她描述炸彈下來,剛才說

話的人,不見了,腸子飛起來,掛在樹上。她在鹹、辣、臭、苦裡,回憶著她五味 雜陳的一生

嗎?  

五味雜陳,說的是味覺,但也是人生。 

人生應該只有甜味嗎?還是在長大的過程,一步一步,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生命經驗的擴

大,我們的味覺也在經驗不同的記憶?我在甜味裡記憶幸福滿足,在酸味裡學習失落的悵惘,在

辣味裡體會熱烈放肆逾越規矩的快感。 

我終於也學會了品嘗苦味,在母親臨終的時刻,我懷抱著她的身體,在她耳邊誦念「金剛

經」 ,我懂得一種苦味,比甜味安靜,比酸味豐富,比辣味深沉莊嚴。我難以形容,但是我知

道,我不能拒絕生命裡這樣苦味,我終於知道:我多麼眷戀不捨,母親還是要走,我也終於知道:

我人生的滋味大部分從母親處學來。  

從小到大,記憶裡最不能忘記的滋味都從母親的菜飯裡學來。我們很少上餐廳,母親總是一

邊摘菜葉,一邊娓娓說著故事,她用小火煎著一條赤鯮,魚的酥香的氣味久久停留在空氣中,至

今也似乎沒有消逝。母親的菜有糖醋,有鹽漬,有抹了花椒的辛香,有酸辣,有辣苦,也有臭豆

腐奇特使人迷戀的臭香。她教會了我去品嘗各種味覺,品嘗各種味覺混合的不可言喻的滋味。  

但是母親的滋味裡有一種儀式,她會特別慎重料理,那滋味卻只是米麥五穀的平淡。 

每一年過年,母親要蒸一百個饅頭,發麵的麵頭 要特別挑選過,蒸鍋裡的水,大火煮沸,

蒸氣白煙繚繞,饅頭要蒸得白胖圓滿,用來在年夜祭拜祖先,也象徵預兆一年的平安祥和。母親

在揭開蒸籠的蓋子時,慎重莊嚴肅穆的表情,使我難忘,她沒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是她有生活的
虔誠。 

饅頭飽滿豐圓,透著淡淡五穀的香。我負責的工作是在每一個饅頭正中心用筷子點一個紅

點。紅染料用天然胭脂調成液體,用筷子頭蘸著,剛好一個圓圓的紅點。母親在一旁叮嚀:要點

在正中心哦!那時候還沒入學,大概四、五歲,我也開始學會了慎重莊嚴的舉止。 

我如此貼近那些饅頭,好像麥子在土地裡、陽光裡、雨水裡的全部飽實的生命都給了我,平

淡悠長而且沉著 ,在所有的滋味之上,是更恆久的滋味吧! 

background image

10 

 

文章來源:「現代文學網站」https://si.secda.info/modern_literature/?p=7398

 

1.根據上文,味覺與作者人生階段的對應,下列對應錯誤的是: 

□甜:以喜歡吃糖的甜味,喚起滿足、幸福、受寵的童年階段 

□酸:以沒有熟透的果實、青澀的酸味比喻青澀的少年階段 
□辣:以花椒的辛香味來象徵無懼未來勇闖人生的青壯階段 
□苦:以苦瓜的苦味來象徵母親臨終時身為人子的眷戀不捨 

2.根據上文,作者在酸味裡,所體悟的人生經驗是:

 

□莊嚴肅穆的態度             □學習失落的悵惘

 

□放肆越矩的快感             □幸福快樂的心情

 

3.關於〈恆久的滋味〉一文的寫作手法,下列分析說明錯誤的是: 

□巧用象徵:運用祭祖前煮的苦瓜,表達對生命的敬仰與追思,象徵恆久的滋味。 
□善用設問:

「酸是一種味覺嗎?」

「她在鹹、辣、臭、苦裡,回憶著她五味雜陳的一生嗎?」

以問句引起讀者省思,也深化文意 

□善用排比如第六段以「我懂得一種苦味,比甜味安靜,比酸味豐富,比辣味深沉莊嚴。」以

此回應主題,開啟下文 

□善用比喻:以各種意象、味覺比喻人生道理,如:

「五味雜陳,說的是味覺,但也是人生」 

4.文中指出何種味道在所有的滋味之上,是最「恆久的滋味」

 

□失去至愛的苦痛滋味         □放肆踰矩的熱烈滋味 

□混合不可言喻的滋味         □米麥五穀的平淡滋味 

 

5.〈恆久的滋味〉與〈第九味〉兩篇文章對味覺有「相同」看法之處,都認為不宜過多的是: 

□甜味    □酸味    □辣味   □苦味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