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課綱動力機械群校訂科目參考資料與課程修訂特色

格式
doc
大小
1.07 MB
頁數
87
上傳者
SuperXP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7-11-23,离现在 17 33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附件3-2職業學校「動力機械群」

課程綱要修訂特色參考資料


壹、修訂過程及大事紀要 3

一、修訂緣起 3

二、修訂流程 3

三、修訂理念 4

四、修訂特色 4

五、大事記要 5

貳、校訂參考資料 8

一、動力機械群所屬科別適用之校訂參考科目分析表 8

二、校訂參考科目教學綱要 9

()汽車學(Automotive Mechanics) 9

()汽車學Ⅱ(Automotive Mechanics) 12

()汽車底盤實習(Automotive Chassis Practice) 17

()汽車電系實習(Automotive Electrical Practice) 19

()汽油噴射引擎原理與實習(Gasoline Injection Engine and Practice) 21

()工程機械學Ⅰ(Engineering Machinery ) 25

()工程機械學Ⅱ(Engineering Machinery ) 28

()專題製作實習(Project Practice) 31

()機電整合實習(Mechtronics Practice) 33

()工程機械綜合實習(Engineering Machinery General Practice ) 35

(十一)往復式發動機原理與實習(Reciprocating Engin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37

(十二)渦輪發動機原理與實習(Turbine Engin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41

(十三)飛機學概論與實習(Introduction to Airplane and Practice) 44

(十四)飛機載重平衡與實習(Aircraft Weight & Balance and Practice) 47

(十五)航空技術英文及實習(Aero Technique English and Practice) 50

(十六)直昇機原理與實習(The Principles of Helicopter and Practice) 53

(十七) 汽油噴射引擎(Gasoline Injection Engine) 56

(十八) 車輛電系實習(Automotive Eletrical Practice) 60

叁、95暫綱與98課綱之課綱內容差異說明 62

肆、動力機械群95暫綱與98課綱之設備基準差異說明 86

伍、動力機械群委員名單 90


壹、修訂過程及大事紀要


一、修訂緣起

今日社會、人文、經濟、生活結構面臨各種變革,各行各業競爭壓力不斷上升,技職教育也應不斷地調整、改變,以契合時代潮流。技職學校之類科分類由75年之兩類43科,至89年之778科,現今整合為15。「95職業學校群科課程暫行綱要」業由教育部於9425日公告,並自95學年度起實施。95暫綱其部定課程發展以統整學科、加強專業核心能力為主軸,並融入後期中等教育共同核心科目,以培育國人共通的基本素養。然95暫綱之實施,必經初期探索、發現問題、意見回饋等過渡階段,期能不斷研修,使課綱更臻善。預計於98學年度實施正式課程綱要。

課程綱要之發展乃掌握時代的脈動,並參考先進國家技職教育課程之改革方向,訂定群科能力指標,並以能力指標為發展軸線,進行課程之縱向銜接及橫向整合,並根據「學校本位」之精神進行課程規劃,以充分凸顯技職教育的特色,以「能力本位」為課程規劃之核心。落實技職教育的專業能力養成,培養真正符合產業界、企業界需求之技職體系畢業生。

職校課程動力機械群綱要修定,兼顧升學、就業兩個方向。以能力指標確定課程教學階段,並將技藝競賽、證照、檢定融入課程規劃之配套措施,並依據各項基礎研究相關議題,如:「先進國家技職課程教育課程改革方向之研究」、「建構高職各學群專業能力指標之研究」、「職業學校類科整合模式研究」等研究結果,作為本次課程綱要之修訂原則及課程發展長遠性之考量依據,以進行技職教育的重新定位,彰顯技職教育的課程特色。

動力機械群課程綱要發展小組,配合職業學校群科課程規劃工作圈之規範與標準,研擬98學年度起實施之動力機械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促使高職於98學年度起與高中同步推動新課程。


二、修訂流程

動力機械群課程綱要修訂發展之流程如下:

1.蒐集各校對於95職業學校各群科課程暫行綱要」(以下簡稱95暫綱)之意見。

2.分析群內所對應各科之能力指標。

3.確定科核心能力。

4.群能力指標之分析與建立。

5.分析群集之適當性。

6.確定群核心科目與學分數(部定專業與實習科目)

7.撰寫動力機械群核心科目之課程綱要。

8.將完成之課程綱要送回課程規劃工作圈進行彙整。

9.課程綱要審查通過後,進行公聽會。

10.撰寫動力機械群設備基準。

11.設備基準審查通過後,進行公聽會。

12.公告98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


三、修訂理念

為發展配合時代潮流並符合各校實際需求及培養未來產企業需求之畢業生之課程,「動力機械群課程綱要」發展規劃理念如下:

1.以「95暫綱」為基礎,檢視課程內容,並進行必要之調整。

2.掌握時代的脈動,並參考先進國家技職教育課程之改革方向,訂定動力機械群及所屬各科之能力指標,並以能力指標為發展軸線,進行課程之縱向銜接及橫向整合。

3.根據「學校本位」之精神進行課程規劃,以充分凸顯技職教育的特色,並以「能力本位」為課程規劃之核心。

4.發展動力機械群的能力指標及「學校本位」課程的能力指標,以落實技職教育的養成,培養真正符合產業界、企業界需求之技職體系畢業生。

5.配合教育部規劃「中小學一貫課程體系暨普中、後中行政工作小組」之重要決議,將之納入課程規劃,以落實中小學課程之銜接。


四、修訂特色

動力機械群課程綱要之修訂,係參考過去之基礎,符合目前之需要,並顧及未來之發展,其特色如下:

1.分析動力機械群及所屬各科之能力指標,並以能力指標為發展軸線,進行課程之縱向銜接及橫向整合,使課程之修訂有明確目標與正確方向。

2.著重學生基礎能力之培養,加強其繼續學習的志趣與能力。兼顧學生升學與就業之需求。

3.動力機械群規劃之核心課程,涵蓋陸上及空中之交通運輸機具、原動機、農業生產動力機具與工程動力機具等領域,符合所屬各科(汽車科、重機科、農業機械科、飛機修護科)之需求,也提供更多選擇給學生於未來發展。

4.動力機械群課綱委員包括:(1)大專學者代表:提供大專實務教學、課程發展經驗、指導課綱研修、發展。(2)業界學者代表:提供業界專業知能,融入課綱研修理念。(3)高職教師代表:參與撰擬或修訂該科之部定科目、設備基準及各科專業課程發展機制。全盤考量,以使課綱更臻完善。

5.根據「學校本位」之精神進行課程規劃,以充分凸顯技職教育的特色,核心課程大幅縮訂,增大各校辦學及課程自主空間,各校可依學校與地域資源,配合學生志趣與需要,訂定合理之必修與選修課程,或發展新課程以彰顯辦學特色,發揮學生潛力。

6.融入技能檢定、證照、各級競賽於課程中。

7.編寫校訂參考科目之教學綱要供各校參考,以利各校發展校本課程,齊一全國職校課程水準。


五、大事記要

9504

參加職校課程暫行綱要推動暨課程綱要研修第1次會議。

9505

參加職校課程暫行綱要推動暨課程綱要研修第2次會議。

9506

參加職校課程暫行綱要推動暨課程綱要研修第3次會議。

9507

成立動力機械群課程綱要修訂小組,由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研發長洪政豪教授擔任召集人。

9507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召開動力機械群課程綱要發展小組會前會。

9508

參加職校課程暫行綱要推動暨課程綱要研修第4次會議。

9508

召開動力機械群課程綱要發展小組第1次會議(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9508

召開動力機械群課程綱要發展小組第2次會議(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9509

參與98課程綱要總綱草案中區公聽會(臺中家商)

9509


「建構高職各學群專業能力指標研究」第1次群召集人說明會(臺灣科技大學IB202) 會議室。

9509

召開動力機械群課程綱要發展小組第3次會議(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9509

繳交動力機械群課綱小組期中報告。

9509


「建構高職各學群專業能力指標研究」召集人說明會能力分析工作坊(臺師大綜合大樓509)

9510

召開動力機械群課程綱要發展小組第4次會議(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9510


參與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主辦之「先進國家技職教育課程改革方向」工作坊,瞭解各國技職課程改革之重要理念與方法。

9511


「建構高職各學群專業能力指標研究」第2次群召集人說明會(臺灣科技大學IB202) 會議室。

9511

召開動力機械群課程綱要發展小組第5次會議(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9511

進行動力機械群課綱草案第1次審查(松山家商)

9512



「建構高職各學群專業能力指標之研究」第3次群召集人說明會議(臺灣師範大學科技學院二樓研討二室) ,並繳交「動力機械群專業能力分析成果報告」。

9601

進行動力機械群課綱草案第2次審查(松山家商)

9601

參加職校課程暫行綱要推動暨課程綱要研修第5次會議。

9601

繳交動力機械群課綱小組期末報告。

9601

參加96年度動力機械群第1次委員會議(彰師大附工)

9603


參加工作圈假臺中高農舉辦之「高職群科中心學校與98課綱發展小組對談」會議。

9603

參加96年度動力機械群第2次委員會議(彰師大附工)

9604


參與98群科課程綱要草案南區公聽會(高雄高工),說明課綱草案並蒐集各方意見。

9604


參與98群科課程綱要草案北區公聽會(松山家商),說明課綱草案並蒐集各方意見。

9604


參與98群科課程綱要草案中區公聽會(臺中家商),說明課綱草案並蒐集各方意見。

9604

完成並繳交動力機械群設備標準草案。

9605

參加職校課程暫行綱要推動暨課程綱要研修第6次會議。

9605

進行動力機械群設備標準草案第1次審查。

9605

進行動力機械群課綱草案第3次審查(松山家商)

9605

進行動力機械群設備標準草案第2次審查。

9605


參與「98職業學校課程綱要暨設備標準校對工作坊」說明會,開始進行課綱校正。

9605

參加96年度動力機械群第3次委員會議(彰師大附工)

9606


參加工作圈假松山家商舉辦之「職業學校98課綱及學生進路推動策略

對談」會議。

9606

進行設備標準草案網路公聽會。

9607

進行動力機械群設備標準草案第3次審查。

9607

98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草案及「98課程設備標準」草案總校正。

9608

修正動力機械群課綱小組委員名單

9609

修正動力機械群課綱小組委員通訊錄

9610

填報群科中心學校97年度工作計畫的建議表

9610

修正動力機械群95暫綱與98課綱設備標準差異分析」

9610

參加「設備標準總校正會議」(松山家商)



貳、校訂參考資料

一、動力機械群所屬科別適用之校訂參考科目分析表

科別


科目(學分數)

汽車科

重機科

飛機修護科

農機科

汽車學(3)



汽車學Ⅱ(3)



汽車底盤實習(4)



汽車電系實習(4)




汽油噴射引擎原理與實習(4)




工程機械學(2)




工程機械學Ⅱ(2)




專題製作實習(2)




機電整合實習(3)




工程機械綜合實習(3)




往復式發動機原理與實習(3)




渦輪發動機原理與實習(3)




飛機學概論與實習(4)




飛機載重平衡與實習(2)




航空技術英文及實習(1)




直昇機原理與實習(2)




汽油噴射引擎(3)




車輛電系實習(4)




合計--

科目數

(學分數)

5

18學分

5

12學分

6

15學分

5

17學分


二、校訂參考科目教學綱要

()汽車學(Automotive Mechanics)

2-1 汽車學Ⅰ科目大要

學分數:3

建議開課學期:第一學年第一學期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認識各種汽車引擎之名稱、規格及用途,熟悉各種汽車引擎之工作原理,瞭解各種汽車引擎之理論計算。主要教學內容包含:汽油引擎本體系統、燃料系統、點火系統、潤滑系統、冷卻系統、汽車排放污染氣體控制系統等。教學實施應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使學生有正確的觀念,教師可配合實物或實驗方式輔助教學,利用圖表、幻燈片、投影片、電腦媒體等輔助教學。

2-2 汽車學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汽車學(Automotive Mechanics)

二、科目屬性:一般專業

實習實驗實務

三、適用科別或模組

汽車科

農機科

科別

科別

模組

模組

模組

模組

四、開課必要性簡要說明:動力機械中汽油引擎專精課程,更是動力機械群汽車科核心知識,群科特色科目。

五、學分數:3

六、先修科目:無

七、課程目標:

()認識汽油引擎各系統的工作原理,加強實際應用知識。

()熟悉汽油引擎各機件的構造,功用與工作情形。

()具汽油引擎的維護、檢驗及相關機件的使用能力。。

八、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

1.緒論

1.汽車與汽車工業概述。

2.汽車工業發展史。

3.汽車的類別。

4.汽車的基本構造。

2


2.汽油引擎本體系統

1熱機概述。

2.熱機定義。

3.內燃機,外燃機的定義與分類。

4.往復式活塞引擎的分類與工作原理。

5.其他型式的引擎分類與工作原理。

6.引擎本體的構造。

7.引擎本體各部機件的構造與功用。

8.引擎的分類。

9.引擎的性能。

16


2-2 汽車學教學綱要()

3.燃料系統

1.燃料與燃燒。

2.燃料的種類與性質。

16



3.空氣與汽油的混合比。

4.汽油的燃燒。

5燃料系統的機件。

6.化油器的分類,構造與工作原理。

7.汽油噴射系統的分類,構造與工作原理。

8.LPGCNG及其他型式燃料系統的構造與工作原理。

9.增壓系統的分類,構造與工作原理。

10.燃料蒸發控制系統的構造與功用。

11.其他機件的構造與功用。



4.點火系統

1.點火系統概述。

2.點火系統的功能。

3.點火系統的分類。

4.點火時間控制與引擎性能。

5.接點式點火系統。

6.接點式點火系統的構造與工作原理。

7.各部機件的構造與功用。

8.電子式點火系統。

9.電子點火系統的概述與工作原理。

10.分電盤式電子點火系統的構造與工作原理。

11.無分電盤式電子點火系統的構造與工作原理。

10


5.潤滑系統

1潤滑概述。

2.潤滑油的功能。

3.潤滑油的分類與添加劑。

4.潤滑油的劣化。

5.潤滑系統各機件。

6.引擎潤滑的方式。

7.各部機件的構造與功能。

8.曲軸箱通風的構造與功能。

3


6.冷卻系統

1.冷卻系統概述。

2.冷卻系統的功能。

3.冷卻系統的分類與構造。

4.各部機件的構造與功能。

3


2-2 汽車學教學綱要()

7.汽車排放污染氣體控制系統

1.汽車排放污染氣體概述。

2.污染氣體的種類及對人體的影響。

3.影響排出污染物的因素。

4



4.汽車污染氣體排放標準與測試。

5.減少排放污染氣體的處理方法與對策。



九、實施要點:

()教材編選

1.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選取生活化之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之興趣。

2.教材中之專有名詞與翻譯名稱,應符合教育部規定,若無規定,則參照國內書刊或習慣用語,且能與其他專業學科所使用者相同。

3.建議依學校學生之背景及特性,採用部定審查合格且適當之汽車學教材。

()教學方法

教師可配合實物,可參酌採取下列教學法等綜合運用:講述法、發表法、答法、練習法、分組討論法、問題導向學習法、自學輔導法、觀摩法。

()教學評量

教學評量方式宜多樣化,除紙筆測驗外,應配合單元目標,採用實測、討論、口頭問答、隨堂測驗、作業、專題研究或分組報告等方法。

()教學資源

1.一般參考資料:與汽車學領域教學有關之手冊、產品掛圖、錄影帶、電腦媒體及產品說明書等。

2.視聽教學設備:幻燈機、投影機、錄放影機、電視機、音響、螢幕、電腦、攝影機等。

3.期刊雜誌:與汽車學領域教學相關資料。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教材應條理分明,循序漸進,使學生易於吸收瞭解。

2.配合教師研究、學生自修等之需求,購置各類汽車學領域參考工具書、期刊、雜誌等。

3.為提升教學成效,學校可適時舉辦校外工廠參觀。

4.校應購置各類教學相關媒體設備。



()汽車學Ⅱ(Automotive Mechanics)

2-3 汽車學Ⅱ科目大要

學分數:3

建議開課學期:第一學年第二學期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認識各種汽車底盤之名稱、規格及用途,熟悉各種汽車底盤之工作原理,瞭解各種汽車底盤之構造。主要教學內容包含:汽車傳動系統、汽車煞車系統、汽車懸吊系統、汽車轉向與車輪系統等。教學實施應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使學生有正確的觀念,教師可配合實物或實驗方式輔助教學,利用圖表、幻燈片、投影片、電腦媒體等輔助教學。

2-4 汽車學Ⅱ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汽車學(Automotive Mechanics)

二、科目屬性:一般專業

實習實驗實務

三、適用科別或模組

汽車科

農機科

科別

科別

模組

模組

模組

模組

四、開課必要性簡要說明:動力機械汽車科汽車底盤專精課程,讓學生了解汽車底盤構造、功用及作用原理,同屬群科特色科目。

五、學分數:3

六、先修科目:汽車學

七、課程目標:

()認識汽車底盤各系統的工作原理,加強實際應用知識。

()熟悉汽車底盤各機件的構造、功用與工作情形。

()具汽車底盤的維護、檢驗及相關機件的使用能力。

八、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

1.緒論

1.汽車底盤概述。

2.汽車底盤的種類。

3.汽車底盤的構造與功能。

4


2.傳動系統

1.傳動系統概述。

2.傳動系統的構造與功能。

3.傳動系統的工作情形。

4.四輪傳動的功能、構造與工作原理。

5.離合器總成。

6.離合器的功能、種類與構造。

7.離合器的工作情形。

8.離合器操控機構的構造與工作情形。

9.變速箱總成。

10.變速箱的功能、種類與構造。

11.變速箱的工作情形。

18


2-4 汽車學Ⅱ教學綱要()


12.變速箱換檔機構的構造與工作情形。

13.自動變速箱總成。

14.自動變速箱的功能、種類與構造。

15.自動變速箱的工作情形。

16.自動變速箱各部機件的構造與工作情形。

17.傳動軸總成。

18.傳動軸的功能、種類、構造與工作原理。

19.萬向接頭的功能、種類、構造與工作原理。

20.滑動接頭的功能、構造與工作原理。

21.車軸總成。

22.終檔齒輪組的功能、構造與工作原理。

23.差速器的功能、種類、構造與工作原理。

24.後軸的功能、種類與構造。

25.前軸的功能、種類與構造。



2-4 汽車學Ⅱ教學綱要()

3.煞車系統

1.煞車系統概述。

2.煞車原理。

3.煞車距離與煞車效果的關係。

4.煞車油。

5.油壓煞車機構。

6.煞車總泵的功能、構造與工作原理。

7.煞車總泵輔助增壓器的功能、種類、構造與工作原理。

8.車輪煞車裝置的功能、種類、構造與工作原理。

9.手煞車裝置的功能、構造與工作情形。

10.防止車輪鎖住煞車(ABS)與防滑煞車(TCS)機構。

11.ABS煞車裝置的工作原理。

12.ABS煞車裝置的功能與構造。

13.ABS煞車裝置的工作情形。

14.TCS煞車裝置的工作情形。

15.空氣煞車的構造與工作情形。

16


4.懸吊系統

1.車身與車架。

2.車身的種類與構造。

6



3.車架的種類與構造。

4.懸吊機構。

5.整體式懸吊機構的功能、種類與構造。

6.獨立懸吊機構的功能、種類與構造。

7.彈簧的功能、種類、構造與工作情形。

8.避震器的功能、種類、構造與工作情形。

9.其他新式懸吊控制機構的功能、種類與構造。



2-4 汽車學教學綱要()

5.轉向與車輪系統

1.轉向機構概述。

2.轉向原理。

3.轉向機構的功能、種類、構造與原理(包含四輪轉向機構)

4.動力轉向機構的功能、種類、構造與原理。

5.車輪定位。

6.車輪定位概述。

7.車輪校正各項因素的功能、構造與工作情形。

8.車輪。

9.輪圈的功能、種類與構造。

10.輪胎的功能、種類、構造與工作原理。

11.車輪平衡與調換。

12.輪胎編號、輪胎氣壓與輪胎負載的關係。

10


九、實施要點:

()教材編選

1.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選取生活化之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之興趣。

2.教材中之專有名詞與翻譯名稱,應符合教育部規定,若無規定,則參照國內書刊或習慣用語,且能與其他專業學科所使用者相同。

3.建議依學校學生之背景及特性,採用部定審查合格且適當之汽車學Ⅱ教材。

()教學方法

教師可配合實物,可參酌採取下列教學法等綜合運用:講述法、發表法、問答法、練習法、分組討論法、問題導向學習法、自學輔導法、觀摩法。

()教學評量

教學評量方式宜多樣化,除紙筆測驗外,應配合單元目標,採用實測、討論、口頭問答、隨堂測驗、作業、專題研究或分組報告等方法。

2-4 汽車學教學綱要()

()教學資源

1.一般參考資料:與汽車學Ⅱ領域教學有關之手冊、產品掛圖、錄影帶、電腦媒體及產品說明書等。

2.視聽教學設備:幻燈機、投影機、錄放影機、電視機、音響、螢幕、電腦、攝影機等。

3.期刊雜誌:與汽車學Ⅱ領域教學相關資料。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教材應條理分明,循序漸進,使學生易於吸收瞭解。

2.配合教師研究、學生自修等之需求,購置各類汽車學Ⅱ領域參考工具書、期刊、雜誌等。

3.為提升教學成效,學校可適時舉辦校外工廠參觀。

4.學校應購置各類教學相關媒體設備。


()汽車底盤實習(Automotive Chassis Practice)

2-5 汽車底盤實習科目大要

學分數:4

建議開課學期:第一學年第二學期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瞭解汽車底盤工作原理、維修方法,能熟練並正確地閱讀修護手冊、零件手冊、電路圖等,具有保養、更換、安裝、調整測試汽車底盤能力與職場環境保護觀念。主要教學內容包含:離合器總成檢修、變速箱檢修、傳動軸檢修、前軸總成檢修、後軸總成檢修等測試及調整。教學實施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使學生有正確的觀念,配合實物教學,利用圖表、投影片、電腦媒體等實施輔助教學。

2-6 汽車底盤實習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汽車底盤實習(Automotive Chassis Practice)

二、科目屬性:一般專業

實習實驗實務

三、適用科別或模組

汽車科

農機科

科別

科別

模組

模組

模組

模組

四、開課必要性簡要說明:結合汽車學Ⅱ,使學生更能順利接軌技能檢定、技能競賽或就業等進路發展。

五、學分數:4

六、先修科目:無

七、課程目標:

()認識汽車底盤各項機件的構造、規格及工作原理

()熟練地拆卸、分解、檢修、組合、安裝及調整底盤的基本技能

()養成敬業樂群、負責、勤奮、有秩序、有計畫及安全的工作態度。

八、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

1.工廠()環境與設備介紹

1.工廠()安全與衛生介紹。

2.消防與急救示範與說明。

3.工場人事組織。

4.職場環保相關知識。

2


2.離合器總成檢修

1.離合器總成拆裝。

2.離合器各機件檢查。

3.離合器安裝及調整。

4.離合器控制機件拆裝、檢查、調整。

5.離合器油壓控制機構加注煞車油、排放空氣。

6.離合器踏板高度、自由行程檢查、調整。

16


3.變速箱檢修


1.手排檔變速箱的拆卸、分解、檢查。

2.手排檔變速箱的組合、安裝。

3.換檔機構檢修。

14


2-6 汽車底盤實習教學綱要()

4.傳動軸檢修


1.傳動軸總成的拆裝。

2.滑動接頭、十字軸型萬向接頭的分解、檢查、組合。

8


5.前軸總成檢修

1.前輪轂總成拆卸、檢查、組合、安裝。

2.前輪軸軸承更換。

3.前輪驅動軸拆卸、分解、檢查、組合、安裝。

16


6.後軸總成檢修

1.後軸總成的拆裝。

2.驅動軸、軸承、油封的檢查。

16


九、實施要點:

()教材編選

1.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選取符合產業界實務化之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教材中之專有名詞與翻譯名稱,應符合教育部之規定,若無規定,則參照國內書刊或習慣用語,且能與其他專業學科所使用者相同。

3.建議依學校學生之背景及特性,採用部定審查合格且適當之汽車底盤實習教材。另外可視學校設備及學生學習狀況自行編製適當教材。

()教學方法

1.本科目為實習科目。

2.如需至工廠()或其他場所實習,得分組上課,每班最多以二組為限。

3.以教師講解、示範,學生操作實習為原則。

()教學評量

1.包括過程評量、總結性評量。

2.過程評量著重於學生操作實習過程及學習態度的綜合表現。

3.各實習單元結束之總結性評量,包含成品、實習報告、口試或筆試等之整體表現。

()教學資源

1.各項實習設備應以學校實際狀況整合或新購。

2.相關的掛圖、幻燈片、投影片、錄影帶、電腦軟體、光碟片等。

3.視聽教學設備:幻燈機、投影機、錄放影機、電視機、電腦、攝影機等。

4.期刊雜誌:與汽車底盤原理及實習教學有關之資料。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實習前應講解該項實習之目的、相關知識及汽車底盤在動力機械的應用。

2.技能標準依各校設備狀況及學生程度自行訂定。

3.實習完畢後,應確實實施設備保養,使學生瞭解保養重於修護之重要性。


()汽車電系實習(Automotive Electrical Practice)

2-7 汽車電系實習科目大要

學分數:4

建議開課學期:第二學年第一學期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瞭解汽車電系工作原理、維修方法,能熟練並正確地閱讀修護手冊、零件手冊、電路圖等,具有保養、更換、安裝、調整測試汽車電系能力與職場環境保護觀念。主要教學內容包含:儀器設備使用、電瓶檢驗、起動系統配線與檢修、充電系統配線與檢修、電子點火系統檢修、聲光系統檢修等測試及調整。教學實施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使學生有正確的觀念,配合實物教學,利用圖表、投影片、電腦媒體等實施輔助教學。

2-8 汽車電系實習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汽車電系實習(Automotive Electrical Practice)

二、科目屬性:一般專業

實習實驗實務

三、適用科別或模組

汽車科

科別

科別

科別

模組

模組

模組

模組

四、開課必要性簡要說明:因應汽車大量運用電子化產品之趨勢,使學生學以致用。

五、學分數:4

六、先修科目:無

七、課程目標:

()認識汽車電氣及各機件的構造、規格及工作原理。

()熟練地拆卸、分解、檢修、組合、安裝及調整各電系元件的基本技能,且能正確使用工具與儀器。

()養成敬業樂群、負責、勤奮、有秩序、有計畫及安全的工作態度。

八、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

1.工廠()環境與設備介紹

1.工廠()安全與衛生介紹。

2.消防與急救示範與說明。

3.工場人事組織。

4.職場環保相關知識。

2


2.儀器設備使用

1.儀器設備的使用。

2.電流表、電壓表、電阻表。

3.比重計、充電機及電瓶測試器。

2


3.電瓶檢驗

1.電瓶的保養、檢查。

2.電瓶的充電。

3.電瓶性能測試。

4


4.起動系統配線與檢修

1.起動系統配線。

2.檢查起動系統功能。

3.起動開關檢查。

4.起動馬達分解、檢查、組合。

5.起動馬達性能測試。

16


2-8 汽車電系實習教學綱要()

5.充電系統配線與檢修

1.充電系統配線。

2.發電機拆裝、皮帶緊度調整。

3.發電機分解、檢查、組合。

4.檢驗調整器功能。

5.檢查充電系統功能。

16


6.電子點火系統檢修

1.電子點火系統配線。

2.檢查點火系統功能。

3.保養與故障排除。

16


7.聲光系統檢修

1.喇叭系統配線與檢修

2.頭燈系統配線與檢修

3.轉向燈路系統配線與檢修

4.其他車上燈路系統配線與檢修

16


九、實施要點:

()教材編選

1.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選取符合產業界實務化之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教材中之專有名詞與翻譯名稱,應符合教育部之規定,若無規定,則參照國內書刊或習慣用語,且能與其他專業學科所使用者相同。

3.建議依學校學生之背景及特性,採用部定審查合格且適當之汽車電系實習教材。另外可視學校設備及學生學習狀況自行編製適當教材。

()教學方法

1.本科目為實習科目。

2.如需至工廠()或其他場所實習,得分組上課,每班最多以二組為限。

3.以教師講解、示範,學生操作實習為原則。

()教學評量

1.包括過程評量、總結性評量。

2.過程評量著重於學生操作實習過程及學習態度的綜合表現。

3.各實習單元結束之總結性評量,包含成品、實習報告、口試或筆試等之整體表現。

()教學資源

1.各項實習設備應以學校實際狀況整合或新購。

2.相關的掛圖、幻燈片、投影片、錄影帶、電腦軟體、光碟片等。

3.視聽教學設備:幻燈機、投影機、錄放影機、電視機、電腦、攝影機等。

4.期刊雜誌:與汽車電系實習教學有關之資料。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實習前應講解該項實習之目的、相關知識及汽車電系在動力機械的應用。

2.技能標準依各校設備狀況及學生程度自行訂定。

3.實習完畢後,應確實實施設備保養,使學生瞭解保養重於修護之重要性。

()汽油噴射引擎原理與實習(Gasoline Injection Engine and Practice)

2-9 汽油噴射引擎原理與實習科目大要

學分數:4

建議開課學期:第三學年第一學期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認識各種汽油噴射引擎之工作原理、規格、用途、維修方法,能熟練並正確地閱讀修護手冊、零件手冊、電路圖等,具有保養、更換、安裝、調整測試汽油噴射引擎能力與職場環境保護觀念。主要教學內容包含:燃料系統工作原理與檢修、空氣導入系統、電腦控制輸入系統工作原理與檢修、電腦功能、電腦控制輸出系統工作原理與檢修、機械式汽油噴射引擎工作原理與檢修、廢氣控制系統、KE-機械電子式汽油噴射系統等。教學實施應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使學生有正確的觀念,教師可配合實物或實驗方式輔助教學,利用圖表、幻燈片、投影片、電腦媒體等輔助教學。

2-10 汽油噴射引擎原理與實習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汽油噴射引擎原理與實習(Gasoline Injection Engine and Practice)

二、科目屬性:一般專業

實習實驗實務

三、適用科別或模組

汽車科

科別

科別

科別

模組

模組

模組

模組

四、開課必要性簡要說明:內燃機燃料供給的必然趨勢,符合科技發展與時勢趨向。

五、學分數:4

六、先修科目:無

七、課程目標:

()認識汽油噴射引擎燃料系統的工作原理及相關知識。

()熟悉汽油噴射引擎燃料系統各機件的功用與工作情形。

()培養汽油噴射引擎燃料系統的維護,檢查及相關機件的使用能力。

()使學生能熟練、正確地閱讀修護手冊、零件手冊、電路圖等。

()培養學生具備保養與調整汽油噴射引擎之能力。

()培養學生具備更換汽油噴射引擎零組件之能力。

()培養學生具備職場環境保護觀念與素養。

八、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

1.工廠()環境與設備介紹

1.工廠()安全與衛生介紹。

2.消防與急救示範與說明。

3.工場人事組織。

4.職場環保相關知識。

2


2.汽油噴射引擎概述

1.概述。

2.汽油噴射的方式。

3.汽油噴射三大系統介紹。

4.汽油噴射之裝置。

5.汽油噴射系統的優點。

6


2-10 汽油噴射引擎原理與實習教學綱要()

3.燃料系統工作原理與檢修

1.燃料系統之元件。

2.汽油泵。

3.汽油濾清器。

4.汽油脈動緩衝器。

5.輸油管。

6.調壓器。

7.噴油嘴。

8.冷車起動噴油嘴和溫控時間開關。

6


4.空氣導入系統

1.進氣流動。

2.節氣門體。

3.空氣室。

4.空氣活門。

4


5.電腦控制輸入系統工作原理與檢修

1.概述。

2.轉速感知器和曲軸位置感知器。

3.空氣流量計(Air Flow Ssensor)

4.空氣質量計(Mass Air Flow Sensor)

5.熱膜片式空氣質量計。

6.岐管壓力感知器(Mainfold Absolute Pressure)

7.大氣壓力感知器(APS)

8.水溫感知器(CTS)(THW)

9.進氣溫度感知器(ATS)(THA)

10.節氣門位置感知器(TPS)

11.爆震感知器(Knock)

12.車速感知器(VSS)

13.含氧感知器(O2)

14.電瓶開關。

15.起動開關(STA)

16.冷氣開關(A/C)

17.動力轉向油壓開關。

18.駐車/空檔開關(P/N)

16


2-10 汽油噴射引擎原理與實習教學綱要()

6.電腦功能

1.概述。

2.中央處理單元(CPU)

3.唯讀記憶器(ROM)

4.隨機存取記憶器(RAM)

5.輸入單元。

6.輸出單元。

7.故障檢診(ECM Mode)

6


7.電腦控制輸出系統工作原理與檢修

1.概述。

2.電子燃油噴射(EFI)

3.電腦點火正時(Electronic Spark Timing)(EST)

4.汽油泵控制。

5.怠速控制。

6.故障檢診(Diagnosis)

12


8.機械式汽油噴射引擎工作原理與檢修

1.概述。

2.空氣系統。

3.燃料系統。

8


9.廢氣控制系統

1.汽車污染氣體的來源。

2.汽車污染氣體產生的原因。

3.汽車排放空氣污染物之危害。

4.汽車廢氣排放標準。

5.汽車污染氣體的處理。

6.積極式曲軸箱通風。

7.汽油蒸發汽控制(Evaporative Emission Control)(EEC)

8.廢氣再循環(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9.觸媒轉化器

8


10.KE-機械電子式汽油噴射系統

1.概述。

2.燃料系統。

3.燃料計量。

4.運轉狀態修正。

4


2-10 汽油噴射引擎原理與實習教學綱要()

九、實施要點:

()教材編選

1.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選取生活化之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之興趣。

2.教材中之專有名詞與翻譯名稱,應符合教育部規定,若無規定,則參照國內書刊或習慣用語,且能與其他專業學科所使用者相同。

3.建議依學校學生之背景及特性,採用部定審查合格且適當之汽油噴射引擎原理與實習教材。

()教學方法

教師可配合實物,可參酌採取下列教學法等綜合運用:講述法、發表法、問答法、練習法、分組討論法、問題導向學習法、自學輔導法、觀摩法。

()教學評量

教學評量方式宜多樣化,除紙筆測驗外,應配合單元目標,採用實測、討論、

口頭問答、隨堂測驗、作業、專題研究或分組報告等方法。

()教學資源

1.一般參考資料:與汽油噴射引擎領域教學有關之手冊、產品掛圖、錄影帶、電腦媒體及產品說明書等。

2.視聽教學設備:幻燈機、投影機、錄放影機、電視機、音響、螢幕、電腦、攝影機等。

3.期刊雜誌:與汽油噴射引擎領域教學相關資料。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教材應條理分明,循序漸進,使學生易於吸收瞭解。

2.配合教師研究、學生自修等之需求,購置各類汽油噴射引擎領域參考工具書、期刊、雜誌等。

3.為提升教學成效,學校可適時舉辦校外工廠參觀。

4.學校應購置各類教學相關媒體設備。



()工程機械學Ⅰ(Engineering Machinery )

2-11工程機械學Ⅰ科目大要

學分數:2

建議開課學期:第三學年第一學期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認識各種工程機械組成機件之名稱、規格及用途,熟悉各種重型動力機具工作原理,瞭解各種重型動力機具之特性與功能。主要教學內容包含:工程機械發展歷程、工程機械基本組成系統、各式工程機械特性與功能、動力傳動系統與液壓控制系統等。教學實施應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使學生有正確的觀念,教師可配合實物或實驗方式輔助教學,利用圖表、幻燈片、投影片、電腦媒體等輔助教學。

2-12工程機械學Ⅰ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工程機械學(Engineering Machinery )

二、科目屬性:一般專業

實習實驗實務

三、適用科別或模組

重機科

科別

科別

科別

模組

模組

模組

模組

四、開課必要性簡要說明:瞭解各種重型動力機具之特性與功能,加強實際應用知識。

五、學分數:2

六、先修科目:無

七、課程目標:

()認識工程機械各系統的工作原理,加強實際應用知識。

()熟悉各種工程機械組成機件的構造,功用與作動原理。

()強化工程機械的修護保養、檢驗及相關儀器的使用能力。

八、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

1.緒論

1.工程機械發展史。

2.工程機械的類別。

3.工程機械的基本構造。

2


2.各式工程機械構造、特性與原理

1.推土機構造與功用。

2.挖土機構造與功用。

3.裝載機構造與功用。

4.平路機構造與功用。

5.壓路機構造與功用。

6.挖吊機構造與功用。

7.鑽岩機構造與功用。

8.傾卸車構造與功用。

9.牽引機構造與功用。

10


3.動力傳送系統

1.離合器的分類,構造與工作原理。

2.機械式(手排)變速箱的分類,構造與工作原理。

8


2-12工程機械學Ⅰ教學綱要()


3.液壓作動式變速箱的分類,構造與工作原理。

4.驅動線的分類,構造與工作原理。

5.末級傳動的分類,構造與工作原理。



4.驅動系統


1.驅動系統概述。

2.驅動系統的功能。

3.驅動系統的分類。

2


5.末級傳動系統

1.末級傳動系統的功能。

2.末級傳動系統的分類。

3.末級傳動系統作動原理。

4.末級傳動系統各式角齒與盆型齒輪之組合。

5.末級傳動系統潤滑的方式。

4


6.靜液壓驅動系統

1.靜液壓驅動系統的功能。

2.靜液壓驅動系統的分類。

3.各部機件的構造與作動原理。

4


7.工程機械液壓控制系統

1.液壓系統分類,構造與工作原理。

2.液壓系統的組成元件。

3.液壓系統在各式工程機械應用實例。

6


2-12工程機械學Ⅰ教學綱要()

九、實施要點:

()教材編選

1.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選取生活化之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之興趣。

2.教材中之專有名詞與翻譯名稱,應符合教育部規定,若無規定,則參照國內書刊或習慣用語,且能與其他專業學科所使用者相同。

3.建議依學校學生之背景及特性,採用部定審查合格且適當之教材。

()教學方法

教師可配合實物,可參酌採取下列教學法等綜合運用:講述法、發表法、問答法、練習法、分組討論法、問題導向學習法、自學輔導法、觀摩法。

()教學評量

教學評量方式宜多樣化,除紙筆測驗外,應配合單元目標,採用實測、討論、口頭問答、隨堂測驗、作業、專題研究或分組報告等方法。

()教學資源

1.一般參考資料:與工程機械學Ⅰ領域教學有關之手冊、產品掛圖、錄影帶、電腦媒體及產品說明書等。

2.視聽教學設備:幻燈機、投影機、錄放影機、電視機、音響、螢幕、電腦、攝影機等。

3.期刊雜誌:與工程機械學Ⅰ領域教學相關資料。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教材應條理分明,循序漸進,使學生易於吸收瞭解。

2.配合教師研究、學生自修等之需求,購置各類工程機械學Ⅰ領域參考工具書、期刊、雜誌等。

3.為提升教學成效,學校可適時舉辦校外工廠參觀。

4.學校應購置各類教學相關媒體設備。


()工程機械學Ⅱ(Engineering Machinery )

2-13 工程機械學Ⅱ科目大要

學分數:2

建議開課學期:第三學年第二學期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認識各種工程機械組成機件之名稱、規格及用途,熟悉各種重型動力機具工作原理,瞭解各種重型動力機具之特性與功能。主要教學內容包含:工程機械氣動控制系統、工程機械電動控制系統、工程機械振動控制系統、承載系統與轉向系統、煞車系統等。教學實施應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使學生有正確的觀念,教師可配合實物或實驗方式輔助教學,利用圖表、幻燈片、投影片、電腦媒體等輔助教學。

2-14 工程機械學Ⅱ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工程機械學(Engineering Machinery )

二、科目屬性:一般專業

實習實驗實務

三、適用科別或模組

重機科

科別

科別

科別

模組

模組

模組

模組

四、開課必要性簡要說明:瞭解各種控制系統的構造及工作原理,並培養應用分析能力。

五、學分數:2

六、先修科目:無

七、課程目標:

()認識工程機械各系統的工作原理,加強實際應用知識。

()熟悉各種工程機械組成機件的構造,功用與作動原理。

()強化工程機械的修護保養、檢驗及相關儀器的使用能力。

八、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

1.氣動控制系統

1.氣動控制系統的分類,構造與工作原理。

2.氣動控制系統在振動機械應用分析。

3.氣動控制系統在煞車系統應用分析。

6


2.電動控制系統

1.電動控制系統的分類,構造與工作原理。

2.電動控制系統在挖土機應用分析。

3.電動控制系統在電動機應用分析。

4.電動控制系統在柴油引擎應用分析。

8


3.振動控制系統

1.振動控制系統的分類,構造與工作原理。

2.壓路機的分類,構造與工作原理。

3.打樁機的分類,構造與工作原理。

4.碎石機的分類,構造與工作原理。

6


2-14 工程機械學Ⅱ教學綱要()

4.承載系統


1.承載系統概述。

2.承載系統的功能。

3.承載系統的分類。

4.輪式及履帶式承載系統構造分析。

6


5.轉向系統

1.轉向系統的功能。

2.轉向系統的分類。

3.轉向系統作動原理。

4.半液壓式及全液壓式轉向系統構造分析。

4


6.煞車系統

1.煞車系統的功能。

2.煞車系統的分類。

3.煞車各部機件的構造與作動原理。

4.煞車系統在各式工程機械應用實例。

6


2-14 工程機械學Ⅱ教學綱要()

九、實施要點:

()教材編選

1.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選取生活化之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之興趣。

2.教材中之專有名詞與翻譯名稱,應符合教育部規定,若無規定,則參照國內書刊或習慣用語,且能與其他專業學科所使用者相同。

3.建議依學校學生之背景及特性,採用部定審查合格且適當之教材。

()教學方法

教師可配合實物,可參酌採取下列教學法等綜合運用:講述法、發表法、問答法、練習法、分組討論法、問題導向學習法、自學輔導法、觀摩法。

()教學評量

教學評量方式宜多樣化,除紙筆測驗外,應配合單元目標,採用實測、討論、口頭問答、隨堂測驗、作業、專題研究或分組報告等方法。

()教學資源

1.一般參考資料:與教學領域有關之手冊、產品掛圖、錄影帶、電腦媒體及產品說明書等。

2.視聽教學設備:幻燈機、投影機、錄放影機、電視機、音響、螢幕、電腦、攝影機等。

3.期刊雜誌:與工程機械學Ⅱ領域教學相關資料。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教材應條理分明,循序漸進,使學生易於吸收瞭解。

2.配合教師研究、學生自修等之需求,購置各類工程機械學Ⅱ領域參考工具書、期刊、雜誌等。

3.為提升教學成效,學校可適時舉辦校外工廠參觀。

4.學校應購置各類教學相關媒體設備

()專題製作實習(Project Practice)

2-15 專題製作實習科目大要

學分數:2

建議開課學期:第三學年第一學期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熟悉重型動力機具設備內部構造中各種常用的機構組合與互相搭配應用原則,透過創思構想,繪製動力流程與故障判別工作圖,並能依據機具作動特性的需求,選擇適當的機械元件與電控及氣液壓控制系統等,規劃正確且有效率的修護工作程序,且應用儀器與工具具於修護過程中。對於欲修護的機具,能作正確的裝配與組合,達成機構所要求的功能。教學方法宜以提供學生就業或繼續進修所需能力為基礎,引發其學習動機,導出若干有關問題,然後採取解決問題的步驟。教師教學時,應以和日常生活有關的事務作為教材。

2-16 專題製作實習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專題製作實習(Project Practice)

二、科目屬性:一般專業

實習實驗實務

三、適用科別或模組

重機科

科別

科別

科別

模組

模組

模組

模組

四、開課必要性簡要說明:強化工程機械專業領域基本知識與實務的連結,奠定良好的實務基礎。

五、學分數:2

六、先修科目:工程機械學、工程機械學

七、課程目標:

()能熟悉各種動力機械的基本操作。

()能將修護構思具體化,並規劃工作程序圖。

()能依據工作程序圖的需求,選擇適切的工具及及技巧。

()能將修護機具的工作程序做合理化的安排。

()能應用工具與儀器,以提高修護工作精確度與效率。

()能將修護機具依據工作手冊的要求,作正確的裝配與組合。

八、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

1.專題構想()

1.模仿。

2.應用原理。

2


2.修護的限制因素

1.可使用的機器條件。

2.材料的取得。

3.工具的應用。

4.費用。

5.修護技術。

6


3.專題構想()繪圖

1構想圖。

2.草圖。

3.零件表及工資工時規劃。

6


2-16 專題製作實習教學綱要()

4.採購

1.認識採購流程。

2.材料規格編寫。

3.申請材料。

4.驗收。

6


5.維修流程安排及設計

1.安排修護流程。

2.編排進度。

3.組裝。

10


6.品質管制

1.修護驗收。

6


九、實施要點:

()教材編選

1.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選取符合產業界實務化之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教材中之專有名詞與翻譯名稱,應符合教育部之規定,若無規定,則參照國內書刊或習慣用語,且能與其他專業學科所使用者相同。

3.建議依學校學生之背景及特性,採用業界常用之相關原理手冊。另外可視學校設備及學生學習狀況自行編製適當教材。

()教學方法

1.本科目為實習科目。

2.如需至工廠()或其他場所實習,得分組上課,每班最多以二組為限。

3.以教師講解、示範,學生操作實習為原則。

()教學評量

1.包括過程評量、總結性評量。

2.過程評量著重於學生操作實習過程及學習態度的綜合表現。

3.各實習單元結束之總結性評量,包含成品、實習報告、口試或筆試等之整體表現。

()教學資源

1.各項實習設備應以學校實際狀況整合或新購。

2.相關的掛圖、幻燈片、投影片、錄影帶、電腦軟體、光碟片等。

3.視聽教學設備:幻燈機、投影機、錄放影機、電視機、電腦、攝影機等。

4.期刊雜誌:與專題製作實習教學有關之資料。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實習前應講解該項實習之目的、相關知識及專題製作在動力機械的應用。

2.技能標準依各校設備狀況及學生程度自行訂定。

3.實習完畢後,應確實實施設備保養,使學生瞭解保養重於修護之重要性。

()機電整合實習(Mechtronics Practice)

2-17 機電整合實習科目大要

學分數:3

建議開課學期:第三學年第二學期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瞭解機電整合工作原理、維修方法,能熟練並正確地閱讀修護手冊、零件手冊、電路圖等,具有保養、更換、安裝、調整測試動力機具機電系統能力與觀念。主要教學內容包含:儀器設備、機構組合、電控系統、基本電腦控制結構、故障檢修等測試及調整。教學實施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使學生有正確的觀念,配合實物教學,利用圖表、投影片、電腦媒體等實施輔助教學。

2-18 機電整合實習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機電整合實習(Mechtronics Practice)

二、科目屬性:一般專業

實習實驗實務

三、適用科別或模組

重機科

科別

科別

科別

模組

模組

模組

模組

四、開課必要性簡要說明:使學生熟悉動力機具電控系統之原理及操作方法,並能熟悉相關檢定術科內容,以取得證照。

五、學分數:3

六、先修科目:無

七、課程目標:

()認識動力機具電控系統及各機件的構造、規格及作動控制原理。

()熟練地拆卸、分解、檢修、組合、安裝及調整各總成的基本技能,且能正確使用工具與儀器。

()養成敬業樂群、負責、勤奮、有秩序、有計畫及安全的工作態度。

八、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

1.儀器設備

1.儀器設備的使用。

2.電流表、電壓表、電阻表。

3.示波器。

6


2.輸入設備

1.各式感知器的選用與檢查。

2.感知器性能測試。

12


3.控制核心系統

1.控制核心系統配線。

2.規劃控制核心系統功能。

3.控制程式寫作。

4.控制核心性能測試。

12


4.輸出設備

1.各式馬達配線。

2.各式馬達拆裝、調整。

3.各式馬達分解、檢查、組合。

4.檢驗馬達控制器功能。

12


2-18 機電整合實習教學綱要()

5.系統整合與測試

1.系統配線。

2.檢查系統功能。

3.除錯與故障排除。

12


九、實施要點:

()教材編選

1.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選取符合產業界實務化之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教材中之專有名詞與翻譯名稱,應符合教育部之規定,若無規定,則參照國內書刊或習慣用語,且能與其他專業學科所使用者相同。

3.建議依學校學生之背景及特性,採用部定審查合格且適當之機電整合實習教材。另外可視學校設備及學生學習狀況自行編製適當教材。

()教學方法

1.本科目為實習科目。

2.如需至工廠()或其他場所實習,得分組上課,每班最多以二組為限。

3.以教師講解、示範,學生操作實習為原則。

()教學評量

1.包括過程評量、總結性評量。

2.過程評量著重於學生操作實習過程及學習態度的綜合表現。

3.各實習單元結束之總結性評量,包含成品、實習報告、口試或筆試等之整體表現。

()教學資源

1.各項實習設備應以學校實際狀況整合或新購。

2.相關的掛圖、幻燈片、投影片、錄影帶、電腦軟體、光碟片等。

3.視聽教學設備:幻燈機、投影機、錄放影機、電視機、電腦、攝影機等。

4.期刊雜誌:與機電整合實習教學有關之資料。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實習前應講解該項實習之目的、相關知識及機電整合在動力機械的應用。

2.技能標準依各校設備狀況及學生程度自行訂定。

3.實習完畢後,應確實實施設備保養,使學生瞭解保養重於修護之重要性。

()工程機械綜合實習(Engineering Machinery General Practice )

2-19 工程機械綜合實習科目大要

學分數:3

建議開課學期:第三學年第一學期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瞭解工程機械工作原理、維修方法,能熟練並正確地閱讀修護手冊、零件手冊、電路圖等,具有保養、更換、安裝、調整測試工程機械能力與觀念。主要教學內容包含:動力傳送系統、轉向系統、煞車系統、承載系統、末級傳動系統檢修等測試及調整。教學實施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使學生有正確的觀念,配合實物教學,利用圖表、投影片、電腦媒體等實施輔助教學。

2-20 工程機械綜合實習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工程機械綜合實習(Engineering Machinery General Practice )

二、科目屬性:一般專業

實習實驗實務

三、適用科別或模組

重機科

科別

科別

科別

模組

模組

模組

模組

四、開課必要性簡要說明:強化工程機械專業領域基本知識與實務的連結,並能熟悉相關檢定術科內容,以取得證照。

五、學分數:3

六、先修科目:無

七、課程目標:

()認識工程機械各機件的構造、規格及工作原理。

()熟練地拆卸、分解、檢修、組合、安裝及調整各總成的基本技能,且能正確使用工具與儀器。

()養成敬業樂群、負責、勤奮、有秩序、有計畫及安全的工作態度。

八、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

1.動力傳送系統

1.動力傳送系統結構。

2.檢查動力傳送系統功能。

3.動力傳送系統組件分解、檢查、組合。

4.動力傳送系統性能測試。

6


2.轉向系統

1.轉向系統結構。

2.檢查轉向系統功能。

3.轉向系統組件分解、檢查、組合。

4.轉向系統性能測試。

12


3.煞車系統

1.煞車系統結構。

2.檢查煞車系統功能。

3.煞車系統組件分解、檢查、組合。

4.煞車系統性能測試。

12


4.承載系統

1.承載系統結構。

2.檢查承載系統功能。

12


2-20 工程機械綜合實習教學綱要()


3.承載系統組件分解、檢查、組合。

4.承載系統性能測試。



5.末級傳動系統

1.末級傳動系統結構。

2.檢查末級傳動系統功能。

3.末級傳動系統組件分解、檢查、組合。

4.末級傳動系統性能測試。

12


九、實施要點:

()教材編選

1.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選取符合產業界實務化之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教材中之專有名詞與翻譯名稱,應符合教育部之規定,若無規定,則參照國內書刊或習慣用語,且能與其他專業學科所使用者相同。

3.建議依學校學生之背景及特性,採用部定審查合格且適當之工程機械綜合實習教材。另外可視學校設備及學生學習狀況自行編製適當教材。

()教學方法

1.本科目為實習科目。

2.如需至工廠()或其他場所實習,得分組上課,每班最多以二組為限。

3.以教師講解、示範,學生操作實習為原則。

()教學評量

1.包括過程評量、總結性評量。

2.過程評量著重於學生操作實習過程及學習態度的綜合表現。

3.各實習單元結束之總結性評量,包含實習報告、口試或筆試等之整體表現。

()教學資源

1.各項實習設備應以學校實際狀況整合或新購。

2.相關的掛圖、幻燈片、投影片、錄影帶、電腦軟體、光碟片等。

3.視聽教學設備:幻燈機、投影機、錄放影機、電視機、電腦、攝影機等。

4.期刊雜誌:與工程機械綜合實習教學有關之資料。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實習前應講解該項實習之目的、相關知識及工程機械的應用。

2.技能標準依各校設備狀況及學生程度自行訂定。

3.實習完畢後,應確實實施設備保養,使學生瞭解保養重於修護之重要性。

(十一)往復式發動機原理與實習(Reciprocating Engin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2-21 往復式發動機原理與實習科目大要

學分數:3

建議開課學期:第三學年第一學期

本科目目標在使學生瞭解往復式發動機之歷史、發展、理論、種類、結構、組件及次系統等裝置,並說明其檢查、檢驗、保養、修理、拆裝、故障分析判斷及一致性適航性檢查。主要教學內容包含:發動機各系統。教學實施應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使學生有正確的觀念,教師可配合實物或實驗方式輔助教學,利用圖表、幻燈片、投影片、電腦媒體等輔助教學。

2-22 往復式發動機原理與實習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往復式發動機原理與實習(Reciprocating Engin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二、科目屬性:一般專業

實習實驗實務

三、適用科別或模組

飛機修護科

科別

科別

科別

模組

模組

模組

模組

四、開課必要性簡要說明:發動機是飛機的主要動力原,發動機維修在整個飛機修護工業來講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在學校必須教學生了解發動機原理及基本修護觀念。

五、學分數:3

六、先修科目:無

七、課程目標:

()暸解往復式發動機(Reciprocating Engine)之原理、保養、維護與修理和拆裝調整實務。

()瞭解往復式發動機之各項次系統與組合件之原理、保養、維護與修理實務。

()FAA章節作一完整的教學,讓學生在校能學得到最佳的。

八、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

1.往復式發動機

1.往復式發動機之歷史與發展。

2.往復式發動機之原理。

3.往復式發動機種類。

4.往復式發動機性能。

5.相關術語。

6.往復式發動機組成及分類。

7.曲軸的種類。

8.連桿。

9.活塞。

10.汽缸。

11.汽門。

12.汽門操縱機構。

13.汽門間隙裝調。

14.螺旋槳減速齒輪。

14


2-22 往復式發動機原理與實習教學綱要()

2.進氣及排氣系統

1.進氣系。

2.進氣系防冰。

3.增壓進氣系。

4.渦輪增壓系。

5.排氣系的類型。

6.消音器與熱交換器。

3


3.發動機汽油及汽油計算

1.往復式發動機汽油。

2.往復式發動機汽油系。

3.汽化器。

4.汽油計算。

5.注油系。

9


4.發動機點火和電子系統

1.發電機。

2.馬達。

3.往復式發動機起動系。

4.電瓶點火系。

5.磁電機點火系。

6.輔助點火系。

7.磁電機維護。

8.分電盤。

9.點火線束。

10.火星塞。

6


5.發動機潤滑油和冷卻系統

1.潤滑油的物理性質。

2.潤滑油的種類。

3.滑油分布。

4.潤滑系組件。

5.滑油系維護。

6.更換滑油。

7.滑油分析。

8.氣冷。

9.液冷。

10.溫度指示系。

11.整流罩。

6


2-22 往復式發動機原理與實習教學綱要()

6.發動機防火保護系統

1.防火系。

2.火警偵測與警告。

3.偵煙器。

4.檢查與測試。

5.火災的類別。

6.滅火系。

3


7.發動機移除及更換

1.拆發動機。

2.吊發動機。

3.装發動機。

4.目視檢查。

5.結構檢查。

6.尺寸檢查。

7.測試。

8.安裝。

9.地面測試準備。

10.發動機防腐。

11.儲存。

7


8.發動機維修及操作

1.操作往復式發動機起動。

2.儀表維護實作。

3.往復式發動機維護。

4.往復式發動機故障研判。

5.汽門裝調。

6.檢查。

7.檢查報告。

6


2-22 往復式發動機原理與實習教學綱要()

九、實施要點:

()教材編選

1.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選取生活化之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之興趣。

2.教材中之專有名詞與翻譯名稱,參照國內書刊或習慣用語,且能與其他專業學科所使用者相同。

()教學方法

教師可配合實物,可參酌採取下列教學法等綜合運用:講述法、發表法、問答法、練習法、分組討論法、問題導向學習法、自學輔導法、觀摩法。

()教學評量

教學評量方式宜多樣化,除紙筆測驗外,應配合單元目標,採用實測、討論、口頭問答、隨堂測驗、作業、專題研究或分組報告等方法。

()教學資源

1.一般參考資料:與往復式發動機領域教學有關之手冊、產品掛圖、錄影帶、電腦媒體及產品說明書等。

2.視聽教學設備:幻燈機、投影機、錄放影機、電視機、音響、螢幕、電腦、攝影機等。

3.期刊雜誌:與往復式發動機領域教學相關資料。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教材應條理分明,循序漸進,使學生易於吸收瞭解。

2.配合教師研究、學生自修等之需求,購置各類往復式發動機領域參考工具書、期刊、雜誌等。

3.為提升教學成效,學校可適時舉辦校外工廠參觀。

4.學校應購置各類教學相關媒體設備。

(十二)渦輪發動機原理與實習(Turbine Engin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2-23 渦輪發動機原理與實習科目大要

學分數:3

建議開課學期:第三學年第二學期

本科目目標在使學生瞭解渦輪發動機之歷史、發展、理論、種類、結構、組件及次系統等裝置,並說明其檢查、檢驗、保養、修理、拆裝、故障分析判斷及一致性適航性檢查。主要教學內容包含:發動機各系統。教學實施應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使學生有正確的觀念,教師可配合實物或實驗方式輔助教學,利用圖表、幻燈片、投影片、電腦媒體等輔助教學。

2-24 渦輪發動機原理與實習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渦輪發動機原理與實習(Turbine Engin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二、科目屬性:一般專業

實習實驗實務

三、適用科別或模組

飛機修護科

科別

科別

科別

模組

模組

模組

模組

四、開課必要性簡要說明:發動機是飛機的主要動力原,發動機維修在整個飛機修護工業來講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在學校必須教學生了解發動機原理及基本修護觀念,渦輪發動機是目前民用航空主要使用的發動機。

五、學分數:3

六、先修科目:無

七、課程目標:

()暸解渦輪發動機(Turbine Engine) 之原理、保養、維護與修理和拆裝調整實務。

()瞭解渦輪發動機之各項次系統與組合件之原理、保養、維護與修理實務。

()FAA章節作一完整的教學,讓學生在校能學得到最佳的。

八、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

1.渦輪發動機

1.渦輪發動機之歷史與發展。

2.渦輪發動機之原理。

3.渦輪發動機種類。

4.渦輪發動機性能。

5.渦輪發動機組成及分類。

6.壓縮器段。

7.燃燒室段。

8.渦輪段。

9.排氣段。

10.附件段。

11.發動機次系統。

12.渦輪螺旋槳發動機。

13.渦輪軸發動機。

19


2-24 渦輪發動機原理與實習教學綱要()

2.進氣及排氣系統

1.進氣導管。

2.渦輪排氣系。

3.反推力器。

4.消音器。

5.冷卻裝置。

5


3.發動機燃油及燃油計量

1.燃油特性。

2.渦輪燃油系。

3.燃油控制器。

4.燃油噴嘴。

5.加壓/漏放瓣。

5


4.發動機點火和電子系統

1.發電機。

2.馬達。

3.渦輪發動機起動系。

4.電力系組件。

5.電容器放電。

6.火星塞。

7.點火檢查與維護。

5


5.發動機潤滑油和冷卻系統

1.潤滑油的物理性質。

2.潤滑油的種類。

3.類別系統。

4.滑油系維護。

5.更換滑油。

6.滑油分析。

4


6.發動機防火保護系統

1.防火系。

2.火警偵測與警告。

3.偵煙器。

4.檢查與測試。

5.火災的類別。

6.滅火系。

3


7.發動機拆除及更換

1.拆發動機。

2.拆發動機的準備工作。

3.吊發動機。

4.裝發動機。

6


8.發動機維修及操作

1.不當的起動。

2.渦輪發動機的維護。

3.渦輪發動機檢查修理。

4.渦輪發動機的故障研判。

7


九、實施要點:

()教材編選

1.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選取生活化之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之興趣。

2.教材中之專有名詞與翻譯名稱,參照國內書刊或習慣用語,且能與其他專業學科所使用者相同。

()教學方法

教師可配合實物,可參酌採取下列教學法等綜合運用:講述法、發表法、問答法、練習法、分組討論法、問題導向學習法、自學輔導法、觀摩法。

()教學評量

教學評量方式宜多樣化,除紙筆測驗外,應配合單元目標,採用實測、討論、口頭問答、隨堂測驗、作業、專題研究或分組報告等方法。

()教學資源

1.一般參考資料:與渦輪發動機領域教學有關之手冊、產品掛圖、錄影帶、電腦媒體及產品說明書等。

2.視聽教學設備:幻燈機、投影機、錄放影機、電視機、音響、螢幕、電腦、攝影機等。

3.期刊雜誌:與渦輪發動機領域教學相關資料。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教材應條理分明,循序漸進,使學生易於吸收瞭解。

2.配合教師研究、學生自修等之需求,購置各類渦輪發動機領域參考工具書、期刊、雜誌等。

3.為提升教學成效,學校可適時舉辦校外工廠參觀。

4.學校應購置各類教學相關媒體設備。

(十三)飛機學概論與實習(Introduction to Airplane and Practice)

2-25 飛機學概論與實習科目大要

學分數:4

建議開課學期:第一學年第二學期

本科目目標在使學生瞭解飛機之理論、種類、結構、組件及次系統等裝置,並說明其檢查、檢驗、保養、修理、拆裝、故障分析判斷及一致性適航性檢查。主要教學內容包含:飛機各系統。教學實施應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使學生有正確的觀念,教師可配合實物或實驗方式輔助教學,利用圖表、幻燈片、投影片、電腦媒體等輔助教學。

2-26 飛機學概論與實習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飛機學概論與實習(Introduction to Airplane and Practice)

二、科目屬性:一般專業

實習實驗實務

三、適用科別或模組

飛機修護科

科別

科別

科別

模組

模組

模組

模組

四、開課必要性簡要說明:學飛機修護必須要先了解飛機整體及飛行原理、飛機各部分零組件及氣動力觀念。

五、學分數:4

六、先修科目:無

七、課程目標:

()認識飛機之外觀,各部分結構與系統及組成件飛行動作,空氣動力學概述操作及調整,維護要領等及實作。

()培養遵守各項安全規定之良好工作習慣。

()FAA章節作一完整的教學,讓學生在校能學得到最佳的。

八、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

1.飛機結構

1.飛機組成部分。

2.飛機結構。

3.飛機相名詞解釋。

5


2.飛行原理

1.大氣結構。

2.牛頓定律。

3.伯努力原理。

4.飛機設計。

9


3.飛行動力學

1.飛機所受之力。

2.飛機姿態。

3.失速。

2


4.飛行控制

1.主要控制面。

2.次要控制面。

3.輔助控制面。

4.輔助升力裝置。

3


2-26 飛機學概論與實習教學綱要()

5.飛機系統

1.飛機系統

2


6.飛行儀表

1.動靜壓儀表。

2.陀螺儀表。

3.磁羅盤。

4.電子儀表。

9


7.飛行手冊及文件

1.飛行文件。

2.飛機文件。

3.維修文件。

4


8.載重與平衡

1.載重控制。

2.重心平衡及穩定。

7


9.飛機性能

1.重要性能參數介紹。

2.起飛及著陸性能。

3.速度區分法。

5


10.大氣理論

1.大氣結構。

2.大氣變化。

3.飛航應用。

4.航空器與大氣層。

7


11.天氣報告、預測及圖表

1.氣象觀測。

2.氣象服務分類。

3.氣象簡報。

4.航空氣象報告。

5.航空氣象預報。

6.氣象圖表。

5


12.機場操作

1.機場類型。

2.資料來源。

3.機場標誌與信號。

4.航空氣象報告。

5.航空氣象預報。

6.無線電通訊。

7.空中交通管制系統。

5


13.空域

1.管制空域。

2.非管制空域。

3.特殊空域。

4.民航局補充規定。

3


2-26 飛機學概論與實習教學綱要()

14.導航

1.目視飛行。

2.經緯度區分。

3.定位計算。

4.飛行計畫。

5.無線電導航。

6


九、實施要點:

()教材編選

1.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選取生活化之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之興趣。

2.教材中之專有名詞與翻譯名稱,參照國內書刊或習慣用語,且能與其他專業學科所使用者相同。

()教學方法

教師可配合實物,可參酌採取下列教學法等綜合運用:講述法、發表法、問答法、練習法、分組討論法、問題導向學習法、自學輔導法、觀摩法。

()教學評量

教學評量方式宜多樣化,除紙筆測驗外,應配合單元目標,採用實測、討論、口頭問答、隨堂測驗、作業、專題研究或分組報告等方法。

()教學資源

1.一般參考資料:與飛機領域教學有關之手冊、產品掛圖、錄影帶、電腦媒體及產品說明書等。

2.視聽教學設備:幻燈機、投影機、錄放影機、電視機、音響、螢幕、電腦、攝影機等。

3.期刊雜誌:與飛機領域教學相關資料。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教材應條理分明,循序漸進,使學生易於吸收瞭解。

2.配合教師研究、學生自修等之需求,購置各類飛機領域參考工具書、期刊、雜誌等。

3.為提升教學成效,學校可適時舉辦校外工廠參觀。

4.學校應購置各類教學相關媒體設備。

(十四)飛機載重平衡與實習(Aircraft Weight & Balance and Practice)

2-17 飛機載重平衡與實習科目大要

學分數:2

建議開課學期:第二學年第二學期期

本科目目標在使學生瞭解飛機載重與平衡理論、種類及計算方法。主要教學內容包含:各類飛機的載重與平衡。教學實施應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使學生有正確的觀念,教師可配合實物或實驗方式輔助教學,利用圖表、幻燈片、投影片、電腦媒體等輔助教學。

2-28 飛機載重平衡與實習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飛機載重平衡與實習(Aircraft Weight & Balance and Practice)

二、科目屬性:一般專業

實習實驗實務

三、適用科別或模組

飛機修護科

科別

科別

科別

模組

模組

模組

模組

四、開課必要性簡要說明:使學生瞭解在飛機裝載貨物及乘客時,必須計算如何分配裝載位置及重量。

五、學分數:2

六、先修科目:無

七、課程目標:

FAA章節作一完整的教學,讓學生在校能學得到最佳的。

八、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

1.載重與平衡控制

1.為何需要載重與平衡。

2.載重控制。

3.載重影響。

4.改變重量。

5.穩定與平衡控制。

3


2.載重與平衡理論和文件

1.理論。

2.文件。

7


3.飛機稱重及決定空重重心

1.飛機稱重。

2.稱重的設備。

3.準備稱重工作。

4.決定空重重心。

2


4.民航機載重與平衡計算之操作

1.決定裝載重量和飛機重心。

2.多發動機飛機載重與平衡計算。

6


5.修理或變更之重心改變

1.設備清單。

2.載重與平衡修正紀錄。

3.使用重量、力臂和力矩計算。

4.空重重心範圍。

3


2-28 飛機載重平衡與實習教學綱要()


5.裝載重心檢查。

6.配重。



6.載重與平衡控制-大航空器

1.秤重需求。

2.決定空重與空重重心。

3.MAC%決定飛機裝載重心。

4機載秤重系統。

5.決定貨物變動所引起的重心改變。

6.移動貨倉之間的貨物對重心之影響。

7.考慮地板裝載限制,決定貨物托盤裝載。

8.決定最大酬載。

9.決定燃油放油時間。

6


7.載重與平衡控制-直昇機

1.直昇機載重與平衡操作。

2.決定直昇機的裝載重心。

3


8.使用計算器計算載重與平衡

1.使用電子計算器解決載重與平衡問題。

2.使用E6-B飛航計算器解決載重與平衡問題。

3.使用專用電子飛航紀錄器。

4.使用一般電子計算器解決載重與平衡問題。

6


2-28 飛機載重平衡與實習教學綱要()

九、實施要點:

()教材編選

1.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選取生活化之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之興趣。

2.教材中之專有名詞與翻譯名稱,參照國內書刊或習慣用語,且能與其他專業學科所使用者相同。

()教學方法

教師可配合實物,可參酌採取下列教學法等綜合運用:講述法、發表法、問答法、練習法、分組討論法、問題導向學習法、自學輔導法、觀摩法。

()教學評量

教學評量方式宜多樣化,除紙筆測驗外,應配合單元目標,採用實測、討論、口頭問答、隨堂測驗、作業、專題研究或分組報告等方法。

()教學資源

1.一般參考資料:與飛機載重與平衡領域教學有關之手冊、產品掛圖、錄影帶、電腦媒體及產品說明書等。

2.視聽教學設備:幻燈機、投影機、錄放影機、電視機、音響、螢幕、電腦、攝影機等。

3.期刊雜誌:與飛機載重與平衡領域教學相關資料。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教材應條理分明,循序漸進,使學生易於吸收瞭解。

2.配合教師研究、學生自修等之需求,購置各類飛機載重與平衡領域參考工具書、期刊、雜誌等。

3.為提升教學成效,學校可適時舉辦校外工廠參觀。

4.學校應購置各類教學相關媒體設備。

(十五)航空技術英文及實習(Aero Technique English and Practice)

2-29 航空技術英文及實習科目大要

學分數:1

建議開課學期:第二學年第一學期

本科目目標在使學生瞭解飛機的一般基本航空術語,提高英文的聽、寫及閱讀技術手冊、維護表格能力。主要教學內容包含:飛機及發動機各部位及零組件。教學實施應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使學生有正確的觀念,教師可配合實物或實驗方式輔助教學,利用圖表、幻燈片、投影片、電腦媒體等輔助教學等。

2-30 航空技術英文及實習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航空技術英文及實習(Aero Technique English and Practice)

二、科目屬性:一般專業

實習實驗實務

三、適用科別或模組

飛機修護科

科別

科別

科別

模組

模組

模組

模組

四、開課必要性簡要說明:飛機維修技術手冊均為英文攥寫,若學飛機修護不了解專業英文完全無法執行現階段工作。

五、學分數:1

六、先修科目:無

七、課程目標:

()提高英文的聽、寫及閱讀技術手冊、維護表格能力。

()提升一般基本航空術語之認識,進而加強自行閱讀外語航空書籍和技術手冊、技術命令之能力。

()FAA章節作一完整的教學,讓學生在校能學得到最佳的。

八、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

1.AIRCRAFT GENERAL

1.AIRCRAFT GENERAL

1


2.AIRCRAFT SYSTERMS

1.AIRCRAFT SYSTERMS

1


3.STRUCTURES

1.STRUCTURES

1


4.PROPELLERS/ROTORS

1.PROPELLERS/ROTORS

1


5.POWER PLANT

1.POWER PLANT

1


6.OTHERS

1.OTHERS

1


7.ATA100中文註解

1.ATA100中文註解。

1


8.ATA100-00(部分)中文註解

1.ATA100-00(部分)中文註解。

1


2-30 航空技術英文及實習教學綱要()

9.TEXT

1.ATA21

2.ATA23/24

3.ATA24

4.ATA27

5.ATA29

6.ATA31/34/77

7.ATA51~57/ATA60~67

8.ATA70~80

6


10.TEXT中文翻譯

1.ATA21空調系統。

2.ATA23/24通訊/導航系統。

3.ATA24電力系統。

4.ATA27控制及操縱面。

5.ATA29液壓系統。

6.ATA31/34/77飛機儀表系統。

7.ATA51~57/ATA60~67飛機結構。

8.ATA70~80發動機。

4


九、實施要點:

()教材編選

1.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選取生活化之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之興趣。

2.教材中之專有名詞與翻譯名稱,參照國內書刊或習慣用語,且能與其他專業學科所使用者相同。

()教學方法

教師可配合實物,可參酌採取下列教學法等綜合運用:講述法、發表法、問答法、練習法、分組討論法、問題導向學習法、自學輔導法、觀摩法。

()教學評量

教學評量方式宜多樣化,除紙筆測驗外,應配合單元目標,採用實測、討論、口頭問答、隨堂測驗、作業、專題研究或分組報告等方法。

()教學資源

1.一般參考資料:與飛機及發動機領域教學有關之手冊、產品掛圖、錄影帶、電腦媒體及產品說明書及飛機與發動機等。

2.視聽教學設備:幻燈機、投影機、錄放影機、電視機、音響、螢幕、電腦、攝影機等。

3.期刊雜誌:與飛機及發動機領域教學相關資料。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教材應條理分明,循序漸進,使學生易於吸收瞭解。

2.為提升教學成效,學校可適時舉辦校外工廠參觀。


(十六)直昇機原理與實習(The Principles of Helicopter and Practice)

2-31 直昇機原理與實習科目大要

學分數:2

建議開課學期:第一學年第一學期

本科目目標在使學生瞭解直昇機之歷史、發展、理論、種類、結構、組件及次系統等裝置,並說明其檢查、檢驗、保養、修理、拆裝、故障分析判斷及一致性適航性檢查。主要教學內容包含:直昇機各系統。教學實施應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使學生有正確的觀念,教師可配合實物或實驗方式輔助教學,利用圖表、幻燈片、投影片、電腦媒體等輔助教學。

2-32 直昇機原理與實習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直昇機原理與實習(The Principles of Helicopter and Practice)

二、科目屬性:一般專業

實習實驗實務

三、適用科別或模組

飛機修護科

科別

科別

科別

模組

模組

模組

模組

四、開課必要性簡要說明:直昇機屬旋翼機,在原理及運用上和一般定翼機不盡相同,直昇機在飛行器部分占有一席地位,使用的地方也相當多,所以飛機修護教學也須學習。

五、學分數:2

六、先修科目:無

七、課程目標:

()認識直機的外觀、各部分結構與系統、翼面形狀與直昇機之升力和阻力之關係,飛行原理和調整以及平衡等之要領。

()暸解直昇機(Relicopter)之原理、保養、維護與修理和拆裝調整實務。

()FAA章節作一完整的教學,讓學生在校能學得到最佳的。

八、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

1.概論

1.直昇機發展簡史。

2.什麼是直昇機。

3.直昇機的用途。

7


2.直昇機的飛行原理

1.直昇機是怎麼飛起來的。

2.升力的產生。

3.扭力的產生。

4.離心力的產生。

3


3.空氣動力學

1.機翼面。

2.機翼面的形狀。

3.壓力中心。

4相對風。

5.衝角。

8


2-32 直昇機原理與實習教學綱要()


6.變距角。

7.傾角。

8.上蹺角。

9.撲動角。

10.翼間徑面。

11.旋轉軸。

12.旋轉面。

13.旋翼碟。

14.翼間徑面、旋轉面與旋翼碟三者之關係。

15.地面效應。

16.傳導升力。

17.橫流效應。

18.陀螺原理。

19.鐘擺作用。

20.不均勻升力。

21.後退旋翼失速。

22.壓縮效應。

23.動力下沉。

24.自動旋轉。

25.地面共震。



4.影響直昇機效能的幾項因素

1.密度、高度對直昇機效能的影響。

2.載重量對直昇機效能的影響。

3.起飛、滯空與落地時的風向對直昇機效能的影響。

5


5.載重平衡與負荷係數

1.載重與平衡。

2.負荷係數。

4


6.直昇機之震動與安定性

1.直昇機之震動。

2.直昇機之安定性。

9


2-32 直昇機原理與實習教學綱要()

九、實施要點:

()教材編選

1.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選取生活化之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之興趣。

2.教材中之專有名詞與翻譯名稱,參照國內書刊或習慣用語,且能與其他專業學科所使用者相同。

()教學方法

教師可配合實物,可參酌採取下列教學法等綜合運用:講述法、發表法、問答法、練習法、分組討論法、問題導向學習法、自學輔導法、觀摩法。

()教學評量

教學評量方式宜多樣化,除紙筆測驗外,應配合單元目標,採用實測、討論、口頭問答、隨堂測驗、作業、專題研究或分組報告等方法。

()教學資源

1.一般參考資料:與直昇機領域教學有關之手冊、產品掛圖、錄影帶、電腦媒體及產品說明書等。

2.視聽教學設備:幻燈機、投影機、錄放影機、電視機、音響、螢幕、電腦、攝影機等。

3.期刊雜誌:與直昇機領域教學相關資料。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教材應條理分明,循序漸進,使學生易於吸收瞭解。

2.配合教師研究、學生自修等之需求,購置各類直昇機領域參考工具書、期刊、雜誌等。

3.為提升教學成效,學校可適時舉辦校外工廠參觀。

4.學校應購置各類教學相關媒體設備。


(十七) 汽油噴射引擎(Gasoline Injection Engine)

2-33汽油噴射引擎科目大要

學分數:3

建議開課學期:第三學年第一學期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認識各種汽油噴射引擎之名稱、規格及用途,熟悉各種汽油噴射引擎之工作原理,瞭解各種汽油噴射引擎之構造。主要教學內容包含:燃料系統、空氣導入系統、電腦控制系統輸入、電腦功能、電腦控制系統輸出、機械式汽油噴射引擎、廢氣控制系統、KE-機械電子式汽油噴射系統等。教學實施應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使學生有正確的觀念,教師可配合實物或實驗方式輔助教學,利用圖表、幻燈片、投影片、電腦媒體等輔助教學。

2-34汽油噴射引擎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汽油噴射引擎(Gasoline Injection Engine)

二、科目屬性:一般專業

實習實驗實務

三、適用科別或模組

農機科

科別

科別

科別

模組

模組

模組

模組

四、開課必要性簡要說明:使學生認識噴射引擎各機件的構造及工作原理。從噴射引擎實習能熟練的拆卸、分解、檢修、組合、安裝及調整各總成的基本技能。

五、學分數:3

六、先修科目:無

七、課程目標:

()認識汽油噴射引擎燃料系統的工作原理及相關知識。

()熟悉汽油噴射引擎燃料系統各機件的功用及工作情形。

()培養汽油噴射引擎燃料系統的維護,檢查及相關機件的使用能力。

八、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

1.汽油噴射引擎概述

1.概述。

2.汽油噴射的方式。

3.汽油噴射三大系統介紹。

4.汽油噴射之裝置。

5.汽油噴射系統的優點。

6


2.燃料系統

1.燃料系統之元件。

2.汽油泵。

3.汽油濾清器。

4.汽油脈動緩衝器。

5.輸油管。

6.調壓器。

7.噴油嘴。

8.冷車起動噴油嘴和溫控時間開關。

6


2-34汽油噴射引擎教學綱要()

3.空氣導入系統

1.進氣流動。

2.節氣門體。

3.空氣室。

4.空氣活門。

3


4.電腦控制系統輸入

1.概述。

2.轉速感知器和曲軸位置感知器。

3.空氣流量計(Air flow sensor)

4.空氣質量計(Mass Air flow sensor)

5.熱膜片式空氣質量計。

6.岐管壓力感知器(Mainfold absolute pressure)

7.大氣壓力感知器(APS)

8.水溫感知器(CTS)(THW)

9.進氣溫度感知器(ATS)(THA)

10.節氣門位置感知器(TPS)

11.爆震感知器(Knock)

12.車速感知器(VSS)

13.含氧感知器(O2)

14.電瓶開關。

15.起動開關(STA)

16冷氣開關(A/C)

17.動力轉向油壓開關。

18.駐車/空檔開關(P/N)

9


5.電腦功能

1.概述。

2.中央處理單元(CPU)

3.唯讀記憶器(ROM)

4.隨機存取記憶器(RAM)

5.輸入單元。

6.輸出單元。

7.故障檢診(ECM Mode)

6


6.電腦控制系統輸出

1.概述。

2.電子燃油噴射(EFI)

3.電腦點火正時(Electronic Spark Timing)(EST)

4.汽油泵控制。

5.怠速控制。

6.故障檢診(Diagnosis)

9


2-34汽油噴射引擎教學綱要()

7.機械式汽油噴射引擎

1.概述。

2.空氣系統。

3.燃料系統。

6


8.廢氣控制系統

1.汽車污染氣體的來源。

2.汽車污染氣體產生的原因。

3.汽車排放空氣污染物之危害。

4.汽車廢氣排放標準。

5.汽車污染氣體的處理。

6.積極式曲軸箱通風。

7.汽油蒸發汽控制(Evaporative Emission Control)(EEC)

8.廢氣再循環(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9.觸媒轉化器

6


9.KE-機械電子式汽油噴射系統

1.概述。

2.燃料系統。

3.燃料計量。

4.運轉狀態修正。

3


2-34汽油噴射引擎教學綱要()

九、實施要點:

()教材編選

1.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選取生活化之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之興趣。

2.教材中之專有名詞及翻譯名稱,,應符合教育部規定,若無規定,則參照國內書刊或習慣用語,且能與其他專業學科所使用者相同。

3.建議採用部定審查合格之汽油噴射引擎教材。

()教學方法

教師可配合實物,可參酌採取下列教學法等綜合運用:講述法、發表法、問答法、練習法、分組討論法、問題導向學習法、自學輔導法、觀摩法。

()教學評量

教學評量方式宜多樣化,除紙筆測驗外,應配合單元目標,採用實測、討論、口頭問答、隨堂測驗、作業、專題研究或分組報告等方法。

()教學資源

1.一般參考資料:與汽油噴射引領域教學有關之手冊、產品掛圖、錄影帶、電腦媒體及產品說明書等。

2.視聽教學設備:幻燈機、投影機、錄放影機、電視機、音響、螢幕、電腦、攝影機等。

3.期刊雜誌:與汽油噴射引領域教學相關資料。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教材應條理分明,循序漸進,使學生易於吸收瞭解。

2.配合教師研究、學生自修等之需求,購置各類汽油噴射引領域參考工具書、期刊、雜誌等。

3.為提升教學成效,學校可適時舉辦校外工廠參觀。

4.學校應購置各類教學相關媒體設備。

(十八) 車輛電系實習(Automotive Eletrical Practice)

2-35車輛電系實習科目大要

學分數:4

建議開課學期:第三學年第一學期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瞭解車輛電系工作原理、維修方法,能熟練並正確地閱讀修護手冊、零件手冊、電路圖等,具有保養、更換、安裝、調整測試汽車電系能力及職場環境保護觀念。主要教學內容包含:儀器設備、電瓶、.起動系統、充電系統、電子點火系統檢修等測試及調整。教學實施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使學生有正確的觀念,配合實物教學,利用圖表、投影片、電腦媒體等實施輔助教學。

2-36車輛電系實習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車輛電系實習(Automotive Eletrical Practice)

二、科目屬性:一般專業

實習實驗實務

三、適用科別或模組

農機科

科別

科別

科別

模組

模組

模組

模組

四、開課必要性簡要說明:使學生認識車輛電氣各機件的構造及工作原理。能熟練的拆卸、分解、檢修、組合、安裝及調整各總成的基本技能。

五、學分數:4

六、先修科目:無

七、課程目標:

()認識車輛電氣及各機件的構造、規格及工作原理。

()熟練地拆卸、分解、檢修、組合、安裝及調整各總成的基本技能,且能正確使用工具及儀器。

()養成敬業樂群、負責、勤奮、有秩序、有計畫及安全的工作態度。

八、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

1.儀器設備

1.儀器設備的使用。

2.電流表、電壓表、電阻表。

3.比重計、充電機及電瓶測試器。

4


2.電瓶

1.電瓶的保養、檢查。

2.電瓶的充電。

3.電瓶性能測試。

4


3.啟動系統

1.起動系統配線。

2.檢查起動系統功能。

3.起動開關檢查。

4.起動馬達分解、檢查、組合。

5.起動馬達性能測試。

20


4.充電系統

1.充電系統配線。

2.發電機拆裝、皮帶緊度調整。

3.發電機分解、檢查、組合。

20


2-36車輛電系實習教學綱要()


4.檢驗調整器功能。

5.檢查充電系統功能。



5.電子點火系統

1.電子點火系統配線。

2.檢查點火系統功能。。

3.保養與故障排除。

24


九、實施要點:

()教材編選

1.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選取生活化之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之興趣。

2.教材中之專有名詞及翻譯名稱,應符合教育部規定,若無規定,則參照國內書刊或習慣用語,且能與其他專業學科所使用者相同。

3.建議採用部定審查合格之車輛電系實習教材。另外可視學校設備及學生學習狀況自行編製適當教材。

()教學方法

1.本科目為實習科目。

2.如需至工廠()或其他場所實習,得分組上課,每班最多以二組為限。

3.以教師講解、示範,學生操作實習為原則。

()教學評量

1.包括過程評量、總結性評量。

2.過程評量著重於學生操作實習過程及學習態度的綜合表現。

3.各實習單元結束之總結性評量,包含成品、實習報告、口試或筆試等之整體表現。

()教學資源

1.各項實習設備應以學校實際狀況整合或新購。

2.相關的掛圖、幻燈片、投影片、錄影帶、電腦軟體、光碟片等。

3.視聽教學設備:幻燈機、投影機、錄放影機、電視機、電腦、攝影機等。

4.期刊雜誌:與車輛電系實習教學有關之資料。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實習前應講解該項實習之目的、相關知識及車輛電系在動力機械的應用。

2.技能標準依各校設備狀況及學生程度自行訂定。

3.實習完畢後,應確實實施設備保養,使學生瞭解保養重於修護之重要性。

叁、95暫綱與98課綱之課綱內容差異說明

項目

說明

備註

一、部定專業與實習科目異動情形

維持95暫綱


二、部定專業與實習科目


科目名稱:

機械工作法及實習

*科目大要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瞭解機械工作法及其在動力機械維修工作上之重要性。主要教學內容包含:基本量具使用、基本維修工具使用、基本機械工作法之鋸切、銼削、研磨與拋光、鑽孔、攻螺絲、螺絲拆裝、電銲、氣銲設備使用等。教學實施前應先使學生明瞭實習目標及安全注意事項,教學活動中應重視示範與個別輔導,操作實習時

六、教材大綱

1.工場環境與工作機具介紹

1.1工場安全與衛生。

1.2消防與急救示範及說明。

1.3工場人事組織。

1.4各類工作機具。

1.5職場環保相關知識。

2.量具使用

2.1直尺的使用。

2.2游標卡尺的使用。

2.3分厘卡的使用。

2.4角尺的使用。

2.5水平儀的使用。

2.6千分錶量表的使用。

2.7量具維護與保養。

3.鋸切

3.1虎鉗規格、安裝與保養。

3.2使用虎鉗夾持工作物。

3.3鋸條的選擇及安裝。

3.4手工鋸鋸切法要領。

3.5扁料的鋸切。

3.6塊料的鋸切。

4.鑽孔

4.1鑽頭種類與選用。

4.2手提電鑽鑽孔實習。

4.3鑽床鑽孔實習。

4.4斷頭螺絲處理實習。

4.5手提電鑽、鑽床維護與保養。

分配節數:86

5.攻、螺紋

5.1攻絲工具的認識與使用。

5.2攻絲鑽頭的計算。

5.3攻螺紋。

5.4螺絲模的種類與使用。

5.5絞鉸螺紋。

6.螺絲拆裝

6.1螺絲規格的認識。

6.2各類墊圈的認識。

6.3手工具的認識與使用。

6.4氣、電動工具的認識與使用。

6.5螺樁與螺管的拆裝。

6.6斷頭螺絲處理。

分配節數:24

7.氣銲施工要領

7.1點火。

7.2火焰調整。

7.3壓力調整。

7.4無銲條之平銲練習。

7.5平銲對接練習。

7.6ㄒ型角銲平銲。

7.7氧乙炔切割手動切割。

分配節數:128

備註:

1.氣銲施銲方法。

21.氣銲銲條與銲藥使用須知。

32.氣銲火焰的種類特性及其應用。

43.氣銲施工注意事項。

5.施銲操作事項。

6.銲炬及銲條握法。

74.施銲的方法。

8.銲條添加的方法。

8.電銲設備介紹

8.1電銲之基本原理。

8.2電銲設備及構造。

8.4電銲之安全裝備及工具使用。

8.3電銲條種類及構造。

8.5電銲之工作安全施工注意事項。

9.電銲施工要領

9.1電銲之起弧織動方法。

9.2平銲對接練習。

9.3水平ㄒ型角銲。

9.4保護氣體電弧銲。

9.5銲道品質判斷。

分配節數:1216

備註:

1.電銲的基本原理

1起弧的基本要領。

2織動運行的種類及要領。

3銲道清潔方法。

4銲道對電流大小的判斷,對電弧長度、運行速度的影響

、實施要點

()教材編選

1.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選取生活化之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之興趣。

2.教材中之專有名詞與翻譯名稱,應符合教育部規定,若無規定,則參照國內書刊或習慣用語,且能與其他專業學科所使用者相同。

3.建議依學校學生之背景及特性,採用部定審查合格且適當之機械工作法及實習教材。另外可視學校設備及學生學習狀況自行編製適當教材。

()教學方法

1.本科目為實習科目。

2.如需至工廠()或其他場所實習,得分組上課,每班最多以二組為限,每組最低人數不得少於十五人

3.以教師講解、示範,學生操作實習為原則。

符號說明:

刪除

新增

科目名稱:

動力機械概論

*科目大要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認識各種動力機械之名稱、規格及用途,熟悉各種動力機械之工作原理,瞭解各種動力機械之理論計算。主要教學內容包含:緒論、蒸氣動力機外燃機、內燃機、替代能源應用空氣機械、泵、水輪機、空氣機械、揚升機械、拖曳和推拉機械與搬運機械起重搬運機械等。教學實施應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使學生有正確的觀念,教師可配合實物或實驗方式輔助教學,利用圖表、幻燈片、投影片、電腦媒體等輔助教學。

六、教材大綱

1.緒論

1.1緒言。

2.2能量的來源。

3.3動力之型態。

4.能源與動力之關係。

4.4能量守恆與功-能轉換。

分配節數:48

備註:

1.能量的來源應包含非再生能源與再生能源。

2.再生能源應包含生質能、水力、地熱、風力、太陽光電與太陽熱能、海洋潮汐與波浪。

2.蒸氣動力機

2.1鍋爐。

2.22.3蒸氣渦輪機。

2.32.2蒸氣交換機熱交換器

2.4.史特靈引擎。

3.蒸氣動力機內燃機

1.往復式內燃機的構造及工作循環。

2.內燃機的燃料及燃燒。

3.汽油引擎的理論工作原理。

4.柴油引擎的理論工作原理。

5.汽油引擎之主要裝置。

6.柴油引擎之主要裝置。

7.汽油引擎與柴油引擎之比較。

8.其他型式引擎迴轉式引擎。

9.引擎之運轉性能與各種效率。

10.燃氣渦輪機。

分配節數:2420

4.替代能源應用

1.生質酒精汽油引擎。

2.生質柴油引擎。

3.瓦斯引擎。

4.氫氣引擎。

5.油電混合動力車。

6.燃料電池。

7.鋰離子電池。

8.太陽能電池。

分配節數:10

備註:

瓦斯引擎包括壓縮天然氣與液化石油氣引擎。

45.空壓機械

56.

1.離心泵

2.往復泵。

3.旋迴轉泵。

4.真空泵

45.特殊泵。

分配節數:46

備註:

真空泵應包含:

1.迴轉式真空泵。

2.渦輪分子真空泵。

3.冷凍式真空泵。

4.油擴散式真空泵。

67.水輪機

1.帕爾登水輪機。

2.法式水輪機。

3.軸流水輪機。

4.水輪機的運轉性能。

5.水輪機的相似定律。

65.水輪機的各種現象。

分配節數:86

7.揚升機械

1.鍊條。

2.繩。

3.吊車。

4.升降機。

分配節數:4

8.拖曳和推拉機械

1.吊車。

2.絞車。

3.工業用車(搬運機)

分配節數:4

9.搬運揚升機械

1.堆高機。

2.拖板車。

3.起重機。

分配節數:4

10.連續搬運機械

1.架空搬運。

2.空氣和螺旋搬運。

3.帶式輸送機。

4.滾子輸送機。

5.裙板輸送機。

6.板條輸送機。

7.刮板輸送機。

分配節數:8

8.起重搬運機械

8.1鍊條。

8.2繩。

8.3吊車。

8.4升降機。

8.5捲揚機。

8.6工業用車(搬運機)

8.7堆高機。

8.8拖板車。

8.9起重機。

8.10連續搬運機械。

分配節數:10

、實施要點

()教材編選

1.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選取生活化之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之興趣。

2.教材中之專有名詞與翻譯名稱,應符合教育部規定,若無規定,則參照國內書刊或習慣用語,且能與其他專業學科所使用者相同。

3.建議依學校學生之背景及特性,採用部定審查合格且適當之機械工作法及實習教材。另外可視學校設備及學生學習狀況自行編製適當教材。

符號說明:

刪除

新增

科目名稱:

引擎原理及實習

*科目大要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瞭解汽油引擎工作原理、維修方法,能熟練並正確地閱讀修護手冊、零件手冊、電路圖等,具有保養、更換、安裝、調整測試引擎能力與職場環境保護觀念。主要教學內容包含:引擎本體與附屬系統零組件的認識、檢查、拆裝、維修、測試及調整。教學實施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使學生有正確的觀念,配合實物教學,利用圖表、投影片、電腦媒體等實施輔助教學。



六、教材大綱

2.引擎工作原理

備註:

盡可能採用實物模型、影帶、光碟片、投影片、圖表等教具配合視聽媒體教學。

3.引擎本體與附屬組件認識

3.1引擎本體系統。

3.2進、排氣系統。

3.3燃料系統。

3.4引擎排放污染防治裝置。

43.5引擎控制系統。

3.6感測器。

4.引擎分解、清洗與組合

4.1修護手冊的認識及使用。

4.2引擎分解。

4.3引擎各機件的清洗。

4.4引擎重要零件尺寸量測。

4.5引擎組合與試動。

5.氣系統維修

5.1空氣濾清器更換。

5.2節氣門體清洗與更換。

5.3其他空進氣系統機件檢修。

、實施要點

()教材編選

1.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選取生活化之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之興趣。

2.教材中之專有名詞與翻譯名稱,應符合教育部規定,若無規定,則參照國內書刊或習慣用語,且能與其他專業學科所使用者相同。

3.建議依學校學生之背景及特性,採用部定審查合格且適當之機械工作法及實習教材。另外可視學校設備及學生學習狀況自行編製適當教材。

()教學方法

1.本科目為實習科目。

2.如需至工廠()或其他場所實習,得分組上課,每班最多以二組為限,每組最低人數不得少於十五人。

3.以教師講解、示範,學生操作實習為原則。

符號說明:

刪除

新增

科目名稱:

液氣壓原理及實習

六、教材大綱

2.氣壓系統基本原理介紹

2.1氣壓基本概念。

2.2壓力之定義及使用單位。

2.3氣壓傳動的優缺點。

4.氣壓系統圖圖形符號。

分配節數:42

3.氣壓元件介紹及實習

3.1空壓機之種類、構造及作用原理。

3.2氣壓缸之種類、構造及作用原理。

3.3氣壓馬達之種類、構造及作用原理。

3.4氣壓系統各類型控制閥之符號、構造、功用及作用情形及工作原理。

1.方向控制閥。

1.1止回閥。

1.22/2方向閥。

c.3/2方向閥。

d.4/3方向閥。

e.5/2方向閥。

F1.3梭動閥。

G1.4雙壓閥。

H1.53/2極限開關。

2.流量控制閥。

2.1單向節流閥。

2.2雙向節流閥延時閥

3.壓力控制閥。

1.1調壓閥。

A1.2切斷閥。

B1.3溢流閥(釋壓閥)

C1.4減壓閥。

D1.5順序閥。

e.延時閥。

4.其他閥類。

5.氣壓系統圖。

46.氣壓基本迴路實習

6.1方向控制迴路。

6.2壓力控制迴路。

6.3流量控制迴路。

6.4迴路之認識及動作分析。

57.氣壓迴路應用於動力機械之介紹。

分配節數:1820

4.液壓系統基本原理介紹

4.1液壓基本概念。

4.2巴斯原理與液壓傳動。

4.3液壓裝置組成認識。

4.壓力的定義及使用單位。

54.4液壓傳動的優缺點。

6.液壓系統圖圖形符號。

分配節數:42

5.液壓油及油封認識

5.1液壓油分類、顏色及味道與識別。

5.2液壓油的黏度及其影響。

5.3液壓油及油封的選用及正確使用方法。

分配節數:42

6.液壓元件介紹及實習

6.1液壓泵的種類、構造及應用工作原理。

6.2液壓缸之種類、構造及應用工作原理。

6.3液壓馬達之種類、構造及應用工作原理。

6.4液壓系統各類型控制閥之符號、構造、功用及作用情形及工作原理。

1.方向控制閥。

1.1止回閥。

1.22/2方向閥。

c.3/2方向閥。

d.4/3方向閥。

e.5/2方向閥。

F1.33/2極限開關。

2.流量控制閥。

2.1單向節流閥。

b.雙向節流閥。

C2.2壓力補償式流量控制閥。

D2.3分流閥。

3.壓力控制閥。

3.1調壓閥。

A3.2切斷閥。

B3.3溢流閥(釋壓閥)

C3.4減壓閥。

D3.5順序閥。

e.延時閥。

4.其他閥類。

5.液壓輔助元件介紹。

5.1貯液儲油箱。

5.2過濾器。

5.3液壓油冷卻器。

5.4蓄壓器。

(4)5.5流量計。

(5)5.6壓力錶表。

6.液壓系統圖。

67.液壓基本迴路實習。

7.1方向控制迴路。

7.2壓力控制迴路。

7.3流量控制迴路。

7.4迴路之認識與動作分析。

78.液壓應用於動力機械之迴路介紹。

分配節數:1820

7.電氣控制氣壓元件迴路

7.1.常用的電氣元件。

7.1.1開關。

7.1.2繼電器。

7.1.3計時器。

7.1.4計數器。

7.1.5壓力開關。

7.1.6感測器

(6)7.1.7電磁閥。

7.2基本電氣控制氣壓迴路認識。

7.3可程式控制器之認識。

分配節數:612

8.液氣壓系統應用實習

8.1工業機械之應用實習。

8.2飛機迴路之應用實習。

8.3車輛系統之應用實習。

8.4其他應用實習。

分配節數:1612

、實施要點

()教材編選

1.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選取生活化之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之興趣。

2.教材中之專有名詞與翻譯名稱,應符合教育部規定,若無規定,則參照國內書刊或習慣用語,且能與其他專業學科所使用者相同。

3.建議依學校學生之背景及特性,採用部定審查合格且適當之機械工作法及實習教材。另外可視學校設備及學生學習狀況自行編製適當教材。

()教學方法

1.本科目為實習科目。

2.如需至工廠()或其他場所實習,得分組上課,每班最多以二組為限,每組最低人數不得少於十五人。

3.以教師講解、示範,學生操作實習為原則。

符號說明:

刪除

新增

科目名稱:

電子概論與實習

六、教材大綱

2.認識儀器與信號

2.1基本波形與信號產生器使用方法簡介。

2.2示波器使用方法簡介。

2.3電源供應器的調整方法。

2.4其他設備。

3.二極體

3.1二極體的工作原理。

3.2常用二極體介紹。

3.3整流電路。

3.4濾波電路。

3.5稽納二極體的使用。

3.6特殊二極體介紹。

4.電晶體

4.1雙極性電晶體的原理。

4.2雙極性電晶體偏壓的認識。

4.3電晶體放大電路。

4.4場效電晶體的原理。

4.5場效電晶體偏壓的認識。

5.基本放大

5.1放大的原理。

5.2基本電晶體放大電路介紹。

5.3基本場效應電晶體放大電路。

5.4多級放大電路介紹。

5.5功率放大電路。

8.基本邏輯電路

8.1基本邏輯閘。

8.2電子電路套裝軟體應用基本邏輯電路。

8.3常用IC特性與應用。

備註:

舉例實習基本邏輯閘與真值表關係、電子電路套裝軟體介紹

、實施要點

()教材編選

1.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選取生活化之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之興趣。

2.教材中之專有名詞與翻譯名稱,應符合教育部規定,若無規定,則參照國內書刊或習慣用語,且能與其他專業學科所使用者相同。

3.建議依學校學生之背景及特性,採用部定審查合格且適當之機械工作法及實習教材。另外可視學校設備及學生學習狀況自行編製適當教材。

()教學方法

1.本科目為實習科目。

2.如需至工廠()或其他場所實習,得分組上課,每班最多以二組為限,每組最低人數不得少於十五人。

3.以教師講解、示範,學生操作實習為原則。

符號說明:

刪除

新增

科目名稱:

電工概論與實習

六、教材大綱

2.直流電路

2.1歐姆定理。

2.2克希荷夫定理。

2.3串、並聯電路的定義及量測。

2.4直流網路分析。

2.5電功率的計算及量測。

分配節數:1215

3.磁與電

3.1磁的特性與單位。

3.2電磁效應。

3.3電磁開關原理及檢測。

3.4直流暫態現象。

5.交流電路

5.1交流電的產生。

5.2交流電路及功率的計算。

5.3交流電路的功率計算。

分配節數:1215

8.常用電機設備與維修訓練

1.工廠電源和配電方式。

2.屋內配線方式。

3.照明器具。

4.電熱器具(電鍋、烤箱、電器)

5.電路控制及檢測。

6.電機保護設備。

備註:

1.本項目為常用電機設備,作為選擇性參考教學,目的在增加生活應用實例。

2.本項可列為實習參考項目。

3.電機用電安全與檢測安全為本項教學重點。

分配節數:6

、實施要點

()教材編選

1.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選取生活化之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之興趣。

2.教材中之專有名詞與翻譯名稱,應符合教育部規定,若無規定,則參照國內書刊或習慣用語,且能與其他專業學科所使用者相同。

3.建議依學校學生之背景及特性,採用部定審查合格且適當之機械工作法及實習教材。另外可視學校設備及學生學習狀況自行編製適當教材。

()教學方法

1.本科目為實習科目。

2.如需至工廠()或其他場所實習,得分組上課,每班最多以二組為限,每組最低人數不得少於十五人。

3.以教師講解、示範,學生操作實習為原則。

符號說明:

刪除

新增

科目名稱:

機電識圖與實習

科目名稱:

機電識圖與製圖實習(Mechatronics Drawing and Practice)

六、教材大綱

1.製圖設備與儀器的用法

1.1識圖與製圖之重要性。

1.2圖紙的規

1.3製圖儀器的使用與保養製圖設備與用具。

分配節數:42

2.線法、字法及應用幾何畫法

2.1線條的種類與畫法。

2.2工程字的寫法。

2.3直線的畫法等分線段、圓弧與角。

2.4平行線的畫法。

2.5垂直線的畫法。

2.6切線與切點的畫法。

2.7多邊形畫法。

2.8相切與切線。

分配節數:128

3.正投影

3.1正投影視圖畫法投影法與投影圖之種類。

3.2正投影練習第一角與第三角投影。

3.3點、線、面、體之投影。

3.4視圖線條之意義。

3.5視圖之選擇與排列。

3.6線條之優先順序

3.7正投影視圖畫法。

3.8識圖與製圖練習。

分配節數:1218

4.尺寸標註與註解

4.1比例尺尺度種類。

4.2尺寸度標註方法。

4.3比例。

4.4尺度標註順序。

5.輔助視圖與特殊視圖

5.1輔助視圖畫法單斜面與局部輔助視圖。

5.2特殊視圖畫法局部視圖。

5.3轉正視圖。

5.4中斷視圖。

5.5虛擬視圖。

分配節數:64

6.剖視圖

6.1剖視圖畫法割面與剖面。

6.2全剖面與半剖面。

6.3局部剖面及輔助剖面。

6.4旋轉及移轉剖面。

6.5轉正剖面。

6.6不加剖視之部位。

分配節數:1210

7.電機電子符號

7.1電機電子符號畫法基本電路元件。

7.2電源。

7.3接點。

7.4電路。

7.5半導體元件。

8.電路圖

8.1電路圖畫法。

8.2電路圖畫法之基本原則。

8.3電子應用電路。

分配節數:68

9.管路圖

9.1管系圖畫法管路與管路圖。

9.2管路符號。

9.3平面管路圖。

分配節數:68

、實施要點

()教材編選

1.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選取生活化之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之興趣。

2.教材中之專有名詞與翻譯名稱,應符合教育部規定,若無規定,則參照國內書刊或習慣用語,且能與其他專業學科所使用者相同。

3.建議依學校學生之背景及特性,採用部定審查合格且適當之機械工作法及實習教材。另外可視學校設備及學生學習狀況自行編製適當教材。

()教學方法

(1)本科目為實習科目。

(2)如需至工廠()或其他場所實習,得分組上課,每班最多以二組為限,每組最低人數不得少於十五人。

(3)以教師講解、示範,學生操作實習為原則。

符號說明:

刪除

新增

科目名稱:

應用力學

*科目大要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認識基礎之力學原理與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上,以作為日後自學或進修的基礎。主要教學內容包含:力學緒論、同平面力系、摩擦、直線運動、平面的性質、曲線運動、動力學基本定律及應用、功與能、行駛性能等。教學實施應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使學生有正確的觀念,教師可配合實物或實驗方式輔助教學,利用圖表、幻燈片、投影片、電腦媒體等輔助教學。

六、教材大綱

2.同平面力系

分配節數:68

3.摩擦

3.1摩擦的種類。

3.2摩擦定律。

3.3摩擦角與靜止角。

3.4滑動摩擦與滾動摩擦

3.5摩擦在機械上的運用。

3.6煞車來令片之摩擦。

3.7離合器片之摩擦。

3.8皮帶輪(撓性皮帶)之傳輸力。

分配節數:46

4.直線運動

4.1運動的種類。

4.2速度與加速度。

4.3自由落體。

4.4相對運動。

5.垂直拋體。

分配節數:45

備註:

本節各校可彈性選擇

5.曲線運動

分配節數:45

6.平面的性質

6.1慣性矩和截面係數。

6.2平行軸定理與迴轉半徑。

6.3極慣性矩。

6.4簡單面積之慣性矩。

6.5組合面積之慣性矩。

分配節數:4

76.動力學基本定律及應用

7.功與能

7.1功與能。

7.2動能與位能。

7.3功率與應用。

7.4能量不滅定律。

7.5能的損失與機械效率。

分配節數:46

9.行駛性能

9.1行駛阻力。

9.2引擎馬力與扭力。

9.3驅動力與牽引力。

9.4煞車力與煞車距離。

分配節數:4


、實施要點

()教材編選

1.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選取生活化之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之興趣。

2.教材中之專有名詞與翻譯名稱,應符合教育部規定,若無規定,則參照國內書刊或習慣用語,且能與其他專業學科所使用者相同。

3.建議依學校學生之背景及特性,採用部定審查合格且適當之機械工作法及實習教材。另外可視學校設備及學生學習狀況自行編製適當教材。

()教學方法

1.先說明簡單原理,再配合實例解說。

2.教師應多指定習題,供學生練習,以增加學習效果成效。

3.若干重要公式,宜在課堂推導之,使學生能完全了解公式之由來。

符號說明:

刪除

新增

科目名稱:

機件原理

*科目大要

本科目目標在協助學生認識各種機件之名稱、規格及用途,熟悉各種機件組成機構之功用及各種運動機構之原理。主要教學內容包含:緒論、螺旋、螺旋連接件、鍵與銷、彈簧、軸承及軸的連接裝置、帶輪、鏈輪、摩擦輪齒,齒輪、輪系制動器凸輪等。教學實施應注意基本觀念解說,避免深奧理論,使學生有正確的觀念,教師可配合實物或實驗方式輔助教學,利用圖表、幻燈片、投影片、電腦媒體等輔助教學。

四、先修科目物理


六、教材大綱

2.螺旋

分配節數:43

7.帶輪

7.1撓性傳動。

7.2帶與帶輪。

7.3皮帶長度。

4.速比。

57.4塔輪。

7.5鍊條傳動。

7.6鍊條種類及構造。

7.7撓性傳動速比。

分配節數:34

8.鏈輪

1.鍊條傳動。

2.鍊條種類及構造。

3.速比。

分配節數:3

8.摩擦

1.摩擦輪傳動原理。

2.摩擦輪種類與構造。

3.速比。

分配節數:2

9.齒輪

分配節數:34

、實施要點

()教材編選

1.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選取生活化之教材,以激發學生學習之興趣。

2.教材中之專有名詞與翻譯名稱,應符合教育部規定,若無規定,則參照國內書刊或習慣用語,且能與其他專業學科所使用者相同。

3.建議依學校學生之背景及特性,採用部定審查合格且適當之機械工作法及實習教材。另外可視學校設備及學生學習狀況自行編製適當教材。

()教學方法

1.先說明簡單原理,再配合實例解說。

2.教師應多指定習題,供學生練習,以增加學習效果成效。

3.若干重要公式,宜在課堂推導之,使學生能完全了解公式之由來。

符號說明:

刪除

新增

三、校訂參考科目

科目名稱:

­­汽車學

動力機械中汽油引擎專精課程,更是動力機械群汽車科核心知識,群科特色科目。


科目名稱:

­­­­汽車學Ⅱ

動力機械汽車科汽車底盤專精課程,讓學生了解汽車底盤構造、功用及作用原理,同屬群科特色科目。


科目名稱:

­­­­汽車底盤實習

結合汽車學Ⅱ,使學生更能順利接軌技能檢定、技能競賽或就業等進路發展。


科目名稱:

­­汽車電系實習

因應汽車大量運用電子化產品之趨勢,使學生學以致用。


科目名稱:

­­汽油噴射引擎原理與實習

內燃機燃料供給的必然趨勢,符合科技發展與時勢趨向。


科目名稱:

­­工程機械學

瞭解各種重型動力機具之特性與功能,加強實際應用知識。


科目名稱:

­­工程機械學Ⅱ

瞭解各種控制系統的構造及工作原理,並培養應用分析能力。


科目名稱:

­­專題製作實習

強化工程機械專業領域基本知識與實務的連結,奠定良好的實務基礎。


科目名稱:

­­機電整合實習

使學生熟悉動力機具電控系統之原理及操作方法,並能熟悉相關檢定術科內容,以取得證照。


科目名稱:

­­工程機械綜合實習

強化工程機械專業領域基本知識與實務的連結,並能熟悉相關檢定術科內容,以取得證照。


科目名稱:

­­往復式發動機原理與實習

發動機是飛機的主要動力原,發動機維修在整個飛機修護工業來講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在學校必須教學生了解發動機原理及基本修護觀念。


科目名稱:

­­渦輪發動機原理與實習

發動機是飛機的主要動力原,發動機維修在整個飛機修護工業來講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在學校必須教學生了解發動機原理及基本修護觀念,渦輪發動機是目前民用航空主要使用的發動機。


科目名稱:

­­飛機學概論與實習

學飛機修護必須要先了解飛機整體及飛行原理、飛機各部分零組件及氣動力觀念。


科目名稱:

­­飛機載重平衡與實習

使學生瞭解在飛機裝載貨物及乘客時,必須計算如何分配裝載位置及重量。


科目名稱:

­­航空技術英文及實習

飛機維修技術手冊均為英文攥寫,若學飛機修護不了解專業英文完全無法執行現階段工作。


科目名稱:

­­直昇機原理與實習

直昇機屬旋翼機,在原理及運用上和一般定翼機不盡相同,直昇機在飛行器部分占有一席地位,使用的地方也相當多,所以飛機修護教學也須學習。


科目名稱:

­­­­汽油噴射引擎

使學生認識噴射引擎各機件的構造及工作原理。從噴射引擎實習能熟練的拆卸、分解、檢修、組合、安裝及調整各總成的基本技能。


科目名稱:

­­­­車輛電系實習

使學生認識車輛電氣各機件的構造及工作原理。能熟練的拆卸、分解、檢修、組合、安裝及調整各總成的基本技能。



肆、動力機械群95暫綱與98課綱之設備基準差異說明

部定科目名稱

異動項目

差異說明

備註

機械工作法及實習

教室

主要規格:240180平方公尺()以上

符號說明:

刪除新增

教學設備:


2.針盤量表(附磁座及V型台)

數量及單位:10520103015


3.砧板

數量及單位:10520103015


4.內徑分厘卡

數量及單位:105組、2010組、3015


5.外徑分厘卡

數量及單位:105組、2010組、3015


8.手提砂輪機

主要規格:1/4HP ()以上

數量及單位:102204308


9.固定砂輪機

主要規格:1/4HP、單相()以上

數量及單位:4284128


10.鑽床

主要規格:0.51/2HP()以上


11.手提電鑽

主要規格:AC 110V350W()以上

數量及單位:52104158


14.氧乙炔銲接設備

數量及單位:10520103015


15.手動切割

主要規格:氧乙炔銲接切割使用

數量及單位:52104156


16.氧乙炔銲炬

主要規格:氧乙炔銲接使用

數量及單位:51015


1617.氣體調節器

數量及單位:10520103015


1718.平板

主要規格:4530cm ×4530cm()以上


1819.工作台



1920.電銲機

數量及單位:10520103015


2021.虎鉗

數量及單位:102020403060


22.CO2電銲機

主要規格:220V,輸出電流50A~200A()以上

數量及單位:123


23.氬銲機

主要規格:220V,輸出電流4A~150A()以上

數量及單位:123


說明:

2.「十字螺絲起子、一字螺絲起子、尖嘴鉗、斜口鉗、梅開扳手、管扳手、無頭螺絲扳卸器、各類銼刀(平銼、平銼、半圓銼、三角銼、什錦銼、方銼)、電纜輪座、榔頭、活動扳手、注油壺、鑽頭、直尺、角尺、水平儀、圓孔鋸、左螺牙絲攻組、鉸刀、套筒、絲攻及螺絲模、銲接保護器具」等教學物品均屬教學應準備者,雖因規格繁雜而未列入設備基準表中,各校應依實際教學規劃配置需求之規格及數量。


引擎原理及實習

教室

主要規格:240180平方公尺()以上

符號說明:

刪除新增

教學設備:


5.特殊修護工具



6.電瓶性能試驗器

數量及單位:52104156


7.空氣壓縮機

主要規格:5~10HP12Bar全自動150~300L


8.三用電表

主要規格:數位式或指針式,符合國際安規

數量及單位:201040206030

備註:數位式及指針式皆需具備


9.工作台

主要規格:1.2m~×2m


10.扭力扳手

主要規格:2~14kg-m0.5~12kg-m,可配合設備調整規格範圍


11.工具車

數量及單位:10520103015


15.真空表

數量及單位:10520103015


16.水箱壓力試驗器

數量及單位:458101215


17.汽缸壓力表

數量及單位:458101215


18.汽缸漏氣試驗器

數量及單位:458101215


19.機油濾清器拆裝工具

數量及單位:458101215


20.活塞環擴張器

主要規格:125mm(含以)

數量及單位:51015


21.汽門彈簧壓縮器

主要規格:四缸(含以)

數量及單位:51015


22.量缸表

主要規格:50~150mm

數量及單位:51015


23.厚薄規

主要規格:25/

數量及單位:51015


液氣壓原理及實習

教室

主要規格:240180平方公尺()以上

符號說明:

刪除新增

教學設備:


1.空氣壓縮機

主要規格:5~10HP全自動12Bar150~300L


4.液壓訓練實習教具

主要規格:各元件均可快速安裝在液壓訓練教具上及具快速接頭,得教具所附各元件均可在教學板上快速拆裝,並具備快速接頭做管路連接,且可視設備、場地、元件類型性能、驅動元件、安裝方式、方向控制、功能輸出、電位等調整


5.電氣控制液氣壓元件訓練實習教具

主要規格:直流24V各元件均可快速安裝在教學板上及具快速接頭,得教具所附各元件均可在教學板上快速拆裝,並具備快速接頭做管路連接,且可視設備、場地、元件類型性能、驅動元件、安裝方式、方向控制、功能輸出、電位等調整


6.氣壓訓練實習教具

主要規格:各元件均可快速安裝在教學板上及具快速接頭,得教具所附各元件均可在教學板上快速拆裝,並具備快速接頭做管路連接,且可視設備、場地、元件類型性能、驅動元件、安裝方式、方向控制、功能輸出、電位等調整


說明:

2.「十字螺絲起子、一字螺絲起子、尖嘴鉗、斜口鉗、螺絲櫃、電水比重計、鯉魚鉗、梅開扳手、榔頭、活動扳手、注油壺、套筒」等教學物品均屬教學應準備者,雖因規格繁雜而未列入設備基準表中,各校應依實際教學規劃配置需求之規格及數量。


電子概論與實習

教室

名稱:電子實驗室習工場

主要規格:240180平方公尺()以上

符號說明:

刪除新增

教學設備:



2.電路模擬軟體

數量及單位:451(23)901(46)1351(69)


5.函數波形產生器

主要規格:10Hz~10MHz()以上

數量及單位:102030


65.三用電表

主要規格:數位式或指針式,符合國際安規

數量及單位:201040206030

備註:數位式及指針式皆需具備


76.信號產生器

主要規格:2HZ~6MHZ10HZ~10MHZ()以上,含函數波形


7.電系工作桌

主要規格:附電源插座

數量及單位:51015


電工概論與實習

教室

名稱:電子實驗室習工場

主要規格:240180平方公尺()以上

符號說明:

刪除新增

教學設備:



10.伺服馬達

主要規格:100W/5000rpm

數量及單位:51015


1011.變壓器



1112.電阻、電感、電容量測表

數量及單位:10520103015


1213.相位表

數量及單位:10520103015


1314.

數量及單位:10520103015


1415.電源供應器



1516.信號產生器

主要規格:2HZ~6MHZ10HZ~10MHZ()以上,含函數波形


1617.電系工作桌

數量及單位:10520103015


機電識圖與製圖實習

教室

主要規格:240135平方公尺()以上

符號說明:

刪除新增

教學設備:


1.萬能製圖儀

主要規格:可以完全繪製A12()以上圖紙之尺寸

數量及單位:4523904613569


2.萬能製圖桌

主要規格:氣壓式,桌面A12 ()以上尺寸,可調整傾斜度,附磁性桌墊

數量及單位:4523904613569


3.製圖椅

主要規格:五輪氣壓式,可調整高度

數量及單位:4523904613569


5.桌邊櫃

數量及單位:4523904613569


說明:

1.本設備基準適用之科目為:機電識圖與製圖實習



伍、動力機械群委員名單

小組名稱

姓名

學校/公司

單位

職稱

召集人

洪政豪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動力機械工程系

教授兼研發長

祕書

陳宜正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動力機械工程系

講師

職群學者

蔡建雄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車輛工程系

副教授

職群學者

王士嘉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飛機工程系

助理教授

職群學者

李建興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動力機械工程系

講師

職群學者

李景峰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工業教育系

副教授

職群學者

黃榮文

國立彰師大附工

校長室

校長

職校代表

陳東欽

國立海山高工

汽車科

教師

職校代表

張啟俊

國立台南高工

飛機修護科

主任

職校代表

周碩彥

國立桃園農工

重機科

教師

職校代表

陳瑞洲

國立彰師大附工

汽車科

主任

職校代表

張志銨

國立嘉義高工

汽車科

教師

職校代表

黃明貴

國立嘉義高工

汽車科

教師

職校代表

林隆正

國立中正高工

汽車科

主任

職校代表

雷偉斌

國立北港農工


主任

業界代表

劉昇祥

吳哥航空公司


機務協理



2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