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型社會下的消費行為與階級流動

格式
doc
大小
92.5 KB
頁數
17
上傳者
許峰銘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7-10-22,离现在 18 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M型社會的消費行為

Ps:紅色與褐色部分是學生我自行標記重點的地方,以供參考。

M型社會來了!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986
作者:曠文琪

「歡迎來到新世界!」這是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最近送給台灣人的一句話;你別再以為,只要咬牙忍一忍,好日子還會回來,你可能已經從中產階級淪落到「下流社會」而不自知……


九月底,財經報紙頭條出現斗大標題,英商渣打銀行宣布,以新台幣四百億元收購新竹商銀。緊接著,十月四日,滙豐銀行、花旗銀行又爭相提供高價購併華僑銀行。

同一天傳出,大眾電信也將出售全數股權,交易金額超過新台幣七十億元,爭取卡位的外資包括麥格理、卡萊爾、新橋、高盛等。不止金融、電信產業,在有線電視市場,過去一年,外資將行情炒高一倍,東森、台灣寬頻、中嘉等一一被外資收購。一波外資軍團正虎視眈眈的登陸台灣。

N鏡頭轉進房地產市場,最讓消費者震驚的是,剛結束的九二八房地產檔期,台北房價創十年新高,天母地區出現挑戰每坪八十萬元關卡的預售豪宅案,內湖區豪宅建案將挑戰每坪五十萬元。一份「購屋痛苦指數」調查報告顯示,要進駐台北市(三十五坪預售屋),一般民眾平均需十八四年不吃不喝。

這些看似不相關的新聞,其實代表的是台灣經濟與社會板塊的大變動,它正形成一波大海嘯。全球化的趨勢已席捲台灣,隨著購併案越多,人員被精簡的機會越大,更多中產階級將被淘汰,當浪潮落下,台灣的財富將被重新分配,貧者越貧,富者越富,沒人躲得過。

當世界改變,你還是屬於台灣中間的一群人嗎?以下提供你三個自我檢視的問題:一,房貸造成你很大的壓力嗎?二,你不想結婚更不想養兒育女?三,你為小孩未來的教育經費憂心?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說,如果其中有一個以上的答案是肯定的,代表你已經在這波浪潮中,被淘汰到中低階層而不自知。

九月,《商業周刊》採訪小組飛往日本專訪大前研一。看完我們帶來台灣二十年來可支配所得的成長數字後,他送給台灣的第一句話是:「歡迎來到新世界!(Welcome to the new world!)」他說,在這個新世界當中,「你的薪水最高峰,平均是在四十歲左右,過了這個尖峰,便鮮有機會升官或加薪。你也別再以為,只要咬牙忍一忍,好日子還會回來。」

去年,大前研一針對中產階級消失的現象,以二十年的觀察,寫下了《M型社會》一書,震撼日本,這也是亞洲第一本針對此現象提出全面解決方案的書,小自個人,大至國家,他說,這是關鍵時刻,人們必須擬定新戰略。

關卡:日本八成民眾淪為中下階層 四大證據顯示台灣步上後塵

所謂的M型社會,指的是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富者在數位世界中,大賺全世界的錢,財富快速攀升;另一方面,隨著資源重新分配,中產階級因失去競爭力,而淪落到中下階層,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在中間這塊,忽然有了很大的缺口,跟「M」的字型一樣,整個世界分成了三塊,左邊的窮人變多,右邊的富人也變多,但是中間這塊,就忽然陷下去,然後不見了。

根據大前的統計,去年日本已有八成人口,淪入中低收入階層!在這個新形態的社會裡,如果企業與個人都不展開自救,政府又繼續往錯誤的方式施政,惡性循環下,社會的失業率和物價將年年上揚,收入永遠跟不上物價,整個社會對於未來,都將失去積極性。

事實上,美國比日本更早步入了M型社會。現在,美國最有錢的前一%家庭,只要拿出財富中僅一%的收入,等於社會底層兩千萬家庭的收入總和。攤開台灣的數字,大前研一斷言:「台灣已經出現日本當初的徵兆,成為M型社會!」

證據一,從一九八
0年到去年,台灣依照個人可支配所得五等份分析,最窮與最富的一群人,其財富的年複合成長率分別為七.0三%與七.一二%,但中間族群的財富,成長幅度卻僅六.五八%。

長期觀察台灣貧富差距現象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解讀,這代表台灣中間的族群正在撕裂中,「他們未來的機會越來越少,如果不能向上走(成為上流社會),就是往下沉淪(成為下流社會)。」

證據二,台灣的痛苦指數(失業率加上物價指數),創下二十年來新高,達到六.四三。

證據三,去年,台灣的名目平均薪資年增率低於消費者物價年增率,這中間的落差代表的是,我們的加薪幅度趕不上物價的漲幅,也就是說,我們的荷包不斷縮水。再根據主計處發布的最新統計,過去五年,台灣二十三個縣市中,高達十三個縣市,其家戶的每年可支配所得都是衰退的,例如雲林縣、澎湖縣分別減少一萬九千元與一萬六千元。

證據四,二00八年,台灣將成為老年化國家,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八六%,超過聯合國標準。這個數據直指,台灣踏入M型社會大門後,就很難回頭。因為,台灣將陷入老年少子化的困窘,手上握有鈔票的人大都是不愛花錢的高齡者,這會使整個社會的財富無法流動,原來的中產階級要賺錢翻身的機會也將變少

反映在現實生活,每個人的痛苦感開始上升。根據衛生署的統計,自殺是去年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九名,台灣平均每天有十一個人自殺,看精神科門診的人越來越多,振興復健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嚴烽彰說,「現在精神科變得很熱門,」他苦笑著,全球化的趨勢越演越烈,他的病患有增無減。

他剛見過一位銀行高階主管,在金控合併風潮下,眼見同事一個個被迫離開,卻不知道自己何時會被取代,這種危機意識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最後,他躲在家裡,不敢去上班,被家人強迫來看診。

也有位在寵物店工作的年輕人,三十多歲,總覺得領的薪水永遠不夠,最後,他開始去幻想未來,刷卡從電視購物買了二十台筆記型電腦,說是以後創業要用的,但要怎麼做,他根本沒有計畫,還沒創業就成為卡奴。這種行為雖然看來令人啼笑皆非,但背後藏著更深的悲哀。

節流:與其寄望政府解決問題 不如自我進行四大意識革命

我們該怎麼做?才能擺脫那永無終止的痛苦感?

意識革命一:別再相信過去的社會常識

大前研一開宗明義要大家拋棄過去的社會常識。以前,景氣不好,日子過得苦,政府就靠降息、提高貨幣供給來刺激經濟,但事實證明,不管是現在的日本或台灣,即使利率都陸續創下世界新低,但,現在是社會與消費心態的結構改變,這套方式並不適用。

「不要再把一切問題的解決都寄望政府,政府正是問題之所在。」大前研一認為,未來的政府,只會不斷製造更多的負債,企圖向人民徵收更多的稅收,來救助窮人,但這不能根本的解除所有人的痛苦。

因此,大前研一認為,所有人要自救,要忘記過去「只要靜靜的做,就會加薪、升遷」的價值觀,因為真實的未來,並非如此。

意識革命二:體認收支落差,學習自救

弔詭的是,很多人感覺到痛苦,卻沒有付諸任何行動,因為他們無法接受事實。

林萬億看過太多類似個案,他們雖有工作能力,經濟上卻非常困窘。通常這群人向下滑落時,會經歷四階段的心理,一、試圖掩飾;二、自我催眠未來會東山再起;三、發現做不到後,就會拒絕承認現實;四、最後把自己隔離在原有生活圈之外。

嚴烽彰舉一個病人為例,「本來他是個傳統產業的大老闆,生意失敗了。半年前他坐著賓士車來,其實那輛賓士已經被查封,他只是幫別人顧車,但是他捨不得過去的生活,想要有那個排場,他還是忍不住偶爾跑去高爾夫球場,好像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林萬億觀察,「關鍵不在於變窮,」而是大家無法接受自己的收入降低,消費與社會生活圈卻仍停留在原來的位置,中間的落差,就是痛苦來源,這種痛苦又比原來的窮人更深。世新社會心理學助理教授徐富珍指出,這在心理學上稱為「認知失調」。

當台灣富者越富,台北市一個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每月要到十萬元以上,才算是水準之上後,許多薪水還在三、四萬元上下游移的人,就出現這種失調的症狀。


徐富珍舉例,有人會告訴自己這種狀況沒問題,名牌照買、卡照刷,結果成為卡奴。更多人則會自我否定,認為自己失敗無能,永遠買不起自己想買的東西,挫折感越來越深。

但其實,人們有第三條路可以選擇。大前研一主張,別再拿過去的尺,來衡量現在的生活。「面對收入減少、負擔增加,生活者必須立刻改革自己的意識,重建自己的人生戰略。」

《窮得有品味》的作者亞歷山大(Alexander von Schonburg)也呼應此一說法,「變窮,就是優質管理的開始」。當你開始針對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做一番檢討時,你可以排出優先順序,知道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東西,放棄不必要的事物,最後,你可以既節儉,又贏回生活品質。


意識革命三:重新分配有限資源

大前研一就認為,「買房子、車子與投資小孩的教育經費,」這些過去大家認為人生最需要投資的三項事,其實根本沒有必要。

「為什麼大家這麼執著想買房子?這種執著的『購屋信仰』,其實就是人人都認為自己是社會的中堅階層此一意識下的產物。年輕時薪水低無所謂,大家總覺得,反正未來自然會加薪、會升職,就算日子會過得拮据些,在三十五歲至四十五歲的時候,都一定要編列房貸預算……」

但當你的薪水不再增加時,你還要幫自己背上這麼大的負擔嗎?其實,人要改變心態,只是一念之間。

三十年前,美國也出現所得兩極化,當時美國的消費者心態就產生很大變化,反正花錢也無法擁有車子,乾脆需要的時候再租就好了。事實上,養一輛車加上停車費與維修費用,假設每週才開一兩次,倒不如租車划算。這就跟美國現在很多公寓,都是共用洗衣機的道理相同。

《窮得有品味》一書指出,太多的消費,都是意識形態工業對我們洗腦的結果,比如說,旅行社告訴我們,旅行值得我們追求。但科學早就證明,度假會讓人變笨,如果度假三週,保證智商比出發前降低三%。但這不代表你就不要旅行,不過,別接受休閒商人規畫的夢想,去找專屬於你自己,真正有辦法實現的夢想。如果旅遊只是走馬看花,那乾脆待在家裡。


大前研一也主張,與其投資金錢在小孩的教育上,不如投資時間。

根據主計處統計,即使再辛苦,台灣的家長每個月都會湊出平均四千元的教育費給孩子。但事實上,「把孩子的教育問題外包給老師是最糟糕的模式!」大前研一說,教導你小孩的老師,並沒有挫折與社會經驗,他們教導你小孩的價值觀,可能也很有問題,父母與其浪費金錢,倒不如投資時間在小孩身上,把自己當活教材,把社會的殘酷面告訴孩子,磨練他們的求生力。

而且父母辛苦的工作,存錢讓孩子去補習班,反而讓孩子成為外食一族,吃速食食物,健康變差,這些都是無形的成本,在我們重新規畫自己的損益表時,也應該把它盤算在內。

此刻的台灣,從台北、宜蘭、到台東,就有三個家庭嗅到這股氣氛,拋開傳統的中產階級社會意識,重建自己的人生戰略,興起「花小錢過快樂生活」的新運動。他們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雖然收入打折,但平均每月支出也大幅降低二五%至六二%,幸福感卻比以前大幅提升三
0%以上。

意識革命四:定位要清楚

個人要自救,企業也需要。當中產階級消失後,企業也必須擬定新的銷售戰略。未來,只有兩種客戶,一種是上層階級客戶,他們越來越有錢,也越來越奢華,若鎖定他們,你必須有能力走徹底的奢華路線。


而另一種,也是最大的市場,則是中低階層的客戶,他們的人數逐年暴增,面孔卻和過去的窮人截然不同,他們不吝惜多付一點價格,得到高品質、好感覺與貼心服務的產品,這就是所謂的「新奢華產品」:感覺上流階層、價格下流階層


這是個既新且龐大的商機,卻也是個嚴酷的考驗,企業必須能夠利用最少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率,從降低庫存、嚴控成本、活用IT設備、重新檢視物流體系的能力,才可能做到。

西班牙成衣品牌Zara,就是活用IT設備很好的例子。Zara被譽為時裝界的「戴爾電腦」,新產品從設計理念到成品上架僅需十天,每年可以提供一萬種以上的商品,客戶每年回購次數平均有十七次。這個品牌很少打折,因為它的產品充滿時尚設計感,但價格卻不高。
Zara有一套縝密的資訊系統,可以迅速串聯全球三千個門市,門市小姐把顧客的愛好與詢問度輸入後,總部可以第一時間判斷新產品趨勢,而立刻反應,不受歡迎的產品一週內立刻下架,以減少庫存。

反觀其他高級品牌,從設計到出貨時間長,商品的週轉率也不高,所以過期貨必須降價四成。而一般平價成衣,則採計畫性一次大量生產,無法跟上時尚,稍有品味的消費者也看不上眼。

「如果用對策略,這將是個贏家通吃的世界,」大前研一說。
M型社會,定位清楚「誰是你的客戶?」後,就成功了一半

開創:拋棄別人幫你設定的尺 重建自我價值觀,找自己的路

「經濟新浪潮來襲,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改革者,」台大經濟系教授熊秉元也表示,我們或許無力改變大環境,卻有權利決定,自己是觀眾,還是演員


九月二十九日,台中大坑,純黃的文心蘭在陽光下更耀眼。四十一位有著不同身分的白領族,聚集在此參加農委會推出的園丁計畫,包括多位科技新貴,而從事貿易的莫綠妮,是其中之一。

她說,這幾年供應商全都移往大陸,她的員工人數只剩下十年前的三分之一,營業額少了一半以上,但她不想跟著去大陸,「那裡陷阱太多,我計畫拿儲蓄去當農夫,重新開始。」站在一旁的林先生頻頻點頭,他在公家機關服務,薪水永遠趕不上物價,對未來,他充滿著無力感。

園丁計畫原本提供一個班級、四十個名額,卻出現三千多人爭搶名額的熱況,後來只好多開十七班。雖然在這五天的課程裡,學員們見識到農夫靠天吃飯的風險與辛苦,最後也不一定真的會成為農夫。但是最起碼,他們為自己種下希望的種子。

此外,「這三年來,尋求微型創業的人數是倍數成長,今年,還出現科技人或是中高階的白領,主動諮詢創業的可能。」居家與小型企業(SOHO)協會秘書長張庭庭說。今年,SOHO處理的諮詢案件高達兩千件以上。

大家都在找出路,每個人適合的方式也都不會一樣。大前研一說,最重要的是,「拋棄別人幫你設定的尺,重新建立自我價值觀。」當舊舞台謝幕,新舞臺已經升起,你,是否願意給自己再次站在鎂光燈下的機會?


秋遊熱門景點 團費不漲反跌

更新日期:2007/09/16 09:17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M型社會效應,估計今年暑假旅行社業務平均衰退兩成左右,七月份航空旅客人次減少八‧二%,航空旅遊業者在後續的四個月,針對國內旅遊行為的改變,紛紛推出平價與優惠旅遊行程針對日益興盛的個人旅遊強化自由行套裝旅遊,另針對金字塔尖端的旅客,打造特殊行程,但是市場大勢難違,秋季旅遊的熱門景點,包括紐西蘭、澳洲吳哥窟埃及、布拉格等,團費未漲反跌,接下來的賞楓之旅也有待觀察。

中國時報旅行社總經理趙政岷指出,今年旅遊業經營特別辛苦,以日本航線來說,暑假航空公司的機位大幅增加,赴日旅遊人次卻少了約八%,加上今年暑假大旺季內竟然有旅行社倒閉,銀行緊縮信用,部分航空公司出發前一天才收費的規定,提前到七天前收費,因此財務狀況不好的旅行業,在暑假都賺不到錢的情況下,很難度過今年秋冬。

時報旅遊針對市場消費型態的改變,增加銷售澳門、麗星郵輪等平價、優惠行程,另一方面設計推出高價行程,例如最近推出的北京深度文化之旅,邀請了北京旅遊專家吳駿聲與精通歷史文化的作家葉言都擔任旅遊達人,為團員說故事,甚至談盜墓者的「特殊行規」,打破傳統旅遊動線,四萬多元的團費,叫好又叫座。

雄獅旅行社副總經理黃信川認為,現在的旅遊市場大淡旺季已經越來越不明顯,消費者為避開暑假上漲的費用,改在平常出遊,旅客對於品牌與信用也越來越重視,雄獅去年逆勢成長,今年估計全年營業額可以從去年的一八五億提高到二二○億,九月份估計成長率將高達四成五。

另外雄獅透過e化平台,在網站上銷售兩千多項國際旅遊行程,六百多項國內旅遊行程,光是香港線的機票,就有一百二十多項選擇,這些是無法靠人工來說明推介的,公司並可以透過每日上網的十八到二十萬人次,明確掌握旅客的喜好。另一方面雄獅持續加強實體介面的服務,全省設有二十九個據點,台北忠孝復興店提供二四十小時服務,商務客臨時要出國,半夜開票清晨就可以出發。

企業員工旅遊與獎勵旅遊也是雄獅與時報旅行社爭取的對象,雄獅今年包下一家大企業四千五百多人的澳洲旅遊,根據顧客需要打造,例如績優員工在飛機上提供的繡有個人名字的專用靠枕,晚間有放煙火活動,還曾經在美國租用過航空母艦扮派對,安排公司總裁搭直昇機登艦。

十大書坊花蝶館近期媒體報導

M型社會閱讀新主義!

台北補習街南陽街的「橋大書店」倒閉、民生報的熄燈,代表M型社會已經來臨,人民消費行為轉變“量入為出,由買變租”、“高感覺,低價格”的信念。2007年租書產業預期上揚!

參考網址:http://www.starfly.com.tw/starfly/starfly_mediadetail.asp?fid=694


2006-12-04/經濟日報/A9/綜合新聞】

M型消費崛起新奢華商品竄紅

2006/12/04 17:22

記者黃啟菱、黃仁謙

台北遠東飯店花費4,000多萬元重修的馬可波羅餐廳日前重新開幕。重新裝潢後的餐廳,不但設備更豪華、座位數比以前少了四個,但整體的餐飲價格降了二成。

這一次整修,遠東飯店砸下重金投資了4,000多萬元,以香港酒店當紅的極簡美學,重新打造馬可波羅餐廳,以亮紅、鵝白及沉黑三色系為主軸,融入各種幾何圖案,所有餐具都是來自日本和德國的名牌;連服務生的制服都請名師重新設計。

頂級飯店餐飲降價

物超所值開拓新客層

鎖定年輕族群,新的馬可波羅餐廳也新規劃了情人雅座,讓情侶們可以一邊用餐、一邊遠眺台北101大樓的美景,在這裡用餐,有如置身香港頂級酒店。

為何調降價格?台北遠東飯店協理徐芳指出,決定調降二成售價,主要是為了接近年輕族群,吸引更多年輕族群到飯店來消費。面對社會環境的改變,每一家飯店都需要再開拓新客層,價格變便宜,並不見得是壞事,只要客人夠多,同樣能夠獲利

除了遠東飯店外,台北君悅飯店也有類似作法。日前,台北君悅邀請米其林一星主廚來台,還特別規劃了1,300元就可以在寶艾餐廳享受三道米其林主廚創意料理的方案。

位在林森北路的華泰王子飯店也改裝一樓的自助餐廳,變身為「楓丹西餐廳」,提供最頂級的牛排,起價六、七百元,就可以享受到美國頂級牛排。

華泰王子飯店協理丁原偉指出,現在的消費市場,高消費族群的客人雖沒有消失,但並不容易接觸。反而是具有高消費能力的中產階級更值得關注,如何營造出物超所值的「新奢華感」,將成為行銷主流。

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預言,M型社會將來臨。未來社會上只有兩種階層:一種是上層階級,越來越有錢、奢華;另一種是中低階層。這群人占絕大多數,他們需要的是「新奢華產品」。

餐飲業一向是消費市場風向球。五星級觀光飯店則悄悄的調降價格,向中產階級靠攏。這種M型社會新消費觀也反映在服裝上。

現在,女性消費者在選購衣服時,會想辦法把路邊攤穿成名牌貨。許多服裝雜誌和電視節目上的造型名家,也不斷教導如何用最便宜的價格穿出好品味。

在消費力寒冬中,女人的包包裡沒錢,是百貨與專櫃精品的最大挑戰。但女人沒錢還是想要美,卻為網拍市場與開架式美妝品帶來無限商機

環顧所有通路,最「奢華且便宜」的通路,非路邊攤與網拍莫屬。而網拍可挑選眼光獨到、貨源特殊的賣家,滿足女人想要穿的跟別人不一樣的虛榮心,常常價格還比路邊攤便宜。只要願意花時間尋找,用小錢買到好衣服的可能性,遠大於其他通路。

路邊攤穿成名牌貨

網拍開架式商機驚人

因此,在各百貨使出渾身解數引起民眾的購物慾的同時,網拍市場卻不斷成長。據資策會統計,明年網拍和網路購物市場,可超過2,200億元。Yahoo!奇摩電子商務部經理余倩梅說,據內部統計,今年Yahoo!奇摩拍賣總成交量,較去年同期成長15%。其中,又以女裝類別成長20%最為驚人,每個月成交件數有50萬件。

「網拍商品較便宜選擇又多,花小錢就能買時尚,是網拍市場快速發展最大的原因。」余倩梅說。

美妝保養市場也開始出現消費力道的轉移。許多消費者捨棄高階品牌,轉往美妝店內的開架產品。據屈臣氏統計,今年上半年開架式保養品較去年同期成長兩成,開架式的化妝品成長幅度更超過五成。

看準這波浪潮,資生堂集團趁勢推出高階開架品牌,包括保養品牌「AQUA LABEL」與「in-tegrate」彩妝系列,鎖定的主力客群是比以往高一點的Office Lady ,訴求開架價格、專櫃品質,並首開台灣開架品牌分眾先例。

電視購物體察趨勢

中價位商品銷路變差

此外,保養品牌「heme」原本主要客層為年輕美眉,近來發表的新品「in SHEER」與「淨潤白」,也拉高目標族群年齡層至25歲。開架品牌過去都鎖定小女孩,現在也把Office Lady納入消費族群,強調低價高品質,搶挖專櫃客源。

消費型態M型化也出現在電視購物。富邦momo台的總經理林啟峰說,觀察最近的消費者行為,會發現高檔精品很多人買、物美價廉的產品也很暢銷反而是中價位商品賣得越來越不好,有往上或向下流動的趨勢

林啟峰說,momo台觀察到這個趨勢後,未來將調降中價位商品的販售比重,以因應M型化的消費型態。


M型消費,兩極花費《財訊月刊》

高價商品不在乎價格,低價商品則是錙銖必較。」已經成了現代都會人的消費型態,這樣兩極化的消費趨勢,在二00七年將會有加劇的可能,而且兩極化消費會不斷出現在服飾、皮件、化妝品、汽車、房地產、旅行、飲食等生活習慣上。

根據尼爾森媒體研究機構在2006年十月中所公布的消費行為調查顯示,台灣已經邁入「兩極消費」的時代,這群消費人口高達五成,約有八百七十萬人,年齡分布集中在二十至三十九歲之間,受高等教育,且擁有中上收入的都會型中產階級。

高價不在乎,低價能省則省
三十歲的小惠就是好的案例,她是個朝九晚七的上班族,看看她身上的裝扮,身穿在G2000買的套裝,約兩千元,手上拿著要價三萬元的GUCCI包,脖子上戴著夜市買的一條兩百元的假珍珠項鍊,每天早上騎著五十CC的摩托車上班,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混搭族」,也是「M型消費」的一員。小惠過去是愛買一族,產品不分貴賤,只要喜歡就會買,但去年初爆發卡債風暴後,小惠的消費謹慎多了,平時不打折的時候絕對不進百貨公司買衣服,在路邊攤買一、兩百元的商品不僅要貨比三家,還要猛殺價,殺五、六十元就覺得賺到了,但到名牌店消費卻又不手軟,愈高價、限量的皮包,愈能吸引她掏卡來刷。

助長兩極消費的原因是,台灣平均國民所得近六年來維持在一萬五千美元上下,所得成長趨緩,低收入戶卻每年平均以六%的速度增加,
2006年第三季低收入戶達到八萬六七0二戶,創下歷史新高,所得分配的惡化使得中產階級消費意願不振。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李仁芳分析,兩極消費現象最常發生在景氣不好產業停滯物價指數高漲失業率高民生痛苦指數高居不下的環境,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會往兩端靠攏,中間消費力減弱,以前稱為「啞鈴消費」,現在流行的名詞則為「M型消費」。

現今台灣約有九十萬台商到大陸,且台灣人口出生率屢創新低,不婚與晚婚的人口增加,以及外籍新娘與大陸配偶有三十多萬人,台幹外移、人口減少、低收入的外籍人口增加,李仁芳認為,這些因素都是造成台灣整體消費力減弱的主因,加上大學畢業生的薪資所得沒有增加,一位大學畢業生平均薪資為二萬三,跟十年前一樣,加深了貧窮感,對於一般性的東西減少消費,使得零售市場萎縮。但相對的,中上階級的消費動能不減!當有錢人在股市與全球賺錢,富者愈富,豪宅價格才能愈開愈高。


「M型消費」不是台灣的專利,在歐美日等已開發國家中已行之有年,波士頓顧問集團(BCG)資深副總裁麥可.席維斯坦(Michael J. Silverstein)所著的《便宜是好事》一書,即提到美國在九四年至
0四年間,高價位的汽車市場成長八%,低價汽車成長四%,中價位則萎縮一二%;電視機高價市場成長三三%,低價成長七%,中價位減少四0%,中價位萎縮的情況也發生在洗衣機、旅館、食品雜貨與女用服飾上。

美國的中產階級在收入有限的情況下,消費行為往「升級消費」和「好省消費」兩極化發展,他們甘願花更多的錢買優質商品、選擇豪華旅遊團,為的是要與時尚及上流社會結合;面對一般商品時,則以省錢為主,到大賣場找便宜貨,其餘的能不買就不買。

事實上,「M型消費」在台灣的百貨市場感受最明顯,以寢具為例,業者調查,一、兩萬元的高價寢具及低價位一、兩千元的寢具商品熱賣,但中價位的六、七千元寢具業績不如預期,消費力的確趨往兩端。

豐田兩極化策略成功

過去走中價位名牌成名的美國品牌COACH,就看上了這種「M型消費」的趨勢,從今年起,要朝頂級精品路線開發,捉住
10%最頂級消費者的胃口,且COACH預估未來幾年頂級精品的營業額會占總體營收的一五%以上。

日本豐田(TOYOTA)汽車則是全球兩極消費趨勢的最大贏家。豐田擁有平民價格的TOYOTA 品牌,五、六十萬元就可以買到,也有高級豪華配備的Lexus(凌志),每台售價從百萬元起跳,但還是連續七年蟬聯台灣高級房車銷售的第一名,不僅台灣,美國、歐洲都對豐田車愛不釋手,06年,豐田躍登全球汽車業龍頭,顯示豐田遊走兩極市場的策略成功。

消費市場兩極化至少會延續十年,各式各樣的高價和低價市場會不斷成長,中階市場則只會萎縮。」麥可在《便宜是好事》書中如此預測。台灣也感染了這個全球性的趨勢,「M型消費」行為將會左右0七年以及往後數年的台灣消費市場,花錢,成了一件「非大即小」的事。


創業投資新聞

M型購車觀

M型社會議題發燒,隨著全球化帶動資源重新分配的效應日益明顯,逐漸拉大的貧富差距,也正逐漸改變消費市場的樣貌,不但商品市場朝精品化量販化的極端發展,生活型態也出現極簡樂活高價奢華的兩種樣態,反應在汽車商品的新趨勢,也開始出現M型化的購車行為。

正如很多男人無法理解,為何女人總是願意砸下上班族一個月的薪水,換來一個塑膠帆布材質所謂的名牌手提包一樣;女人也很難想像,為何男人總是熱愛超級跑車,甚至總愛穿上印有某個所喜歡的超跑品牌衣服在身上,卻抵死不願意穿上印有其他平價車款品牌的T-Shirt,這其中,不只是品牌意識作祟,也透露出汽車市場也和商品市場一樣,精品化的消費趨勢愈來愈明顯。

超跑熱賣車市精品化

更精確地說,這樣的趨勢從新車市場的銷售狀況亦可洞悉。去年國內汽車市場總銷售規模大幅衰退近三成,從原本的50萬輛下滑至36萬輛水準,但高級車市場的衰退幅度卻相對輕微,新車售價動輒700萬元的超級跑車,更幾乎出現逆勢成長的契機,其中又以去年由台灣蒙地拿正式取得本地代理權的義大利國寶Ferrari,千萬天價的車價似乎並未嚇壞多金的貴公子,不但到港新車搶購一空,市場更傳出,有意入主Ferrari的買家不但要排隊個1~2年才能交車,更得繳交一筆數十萬元的訂金,搶手的程度,令總代理也十分意外。

不只是一年只有數十輛配額的Ferrari出現搶車潮,上個月總代理永業公司發表的新款Porsche Cayenne頂級運動休旅車,售價從328萬元的Cayenne,到售價668萬元的Cayenne Turbo,預計全年在台將至少售出200部以上,Porsche今年更訂出全年挑戰300輛的銷售目標,企圖刷新Porsche在台有史以來最高的銷售目標。

再往雙B品牌瞧瞧,BMW M系列跑車及M-Benz AMG的豪華房車/跑車版本,市場銷售狀況也相當穩定,更是總代理汎德與台灣戴姆勒克萊斯勒兩家代理商今年主攻的重點市場,每個月兩位數的銷售數字,絲毫不受車市風寒影響,顯示台灣多金嗜車的超跑消費族群,正逐年成長當中。

來看M型市場的另一個極端,國產車市場平價品牌,尤其是售價低於60萬元的掀背小車,隨著新生世代逐漸湧進職場,也帶動了新一波的購車熱潮,甚至是過去被認為是次級市場的中古車市,去年過戶領牌數也在新車市場一片衰退聲中逆勢成長,商機似有逐漸加溫的味道,成為M型化市場另一個觀察指標。

掀背小車過去在國內車市,僅有Nissan March以及後來停產的福特嘉年華Festiva,但隨著年輕消費族群逐漸成為市場購買主力,從前年起,延續Suzuki Solio的熱賣,帶動包括Suzuki SwiftToyota Yaris,以及Ford FocusNissan Tiida五門車款的上市熱潮,本月Mitsubishi推出的Colt Plus,更將這波小車熱炒到最高潮,過去被一線車廠認為有如雞肋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小車級距,頓時竟成為市場目光匯集的焦點。

至於中古車市的動態,事實上,去年以來,中古車市場交易轉趨熱絡,和裕隆、和泰等一線國產車廠近年來佈局中古車市、建置二手車大型拍賣平台,以及發展透明化的鑑價系統有一定的關聯性存在,大幅改善了過去消費者對中古車交易的黑箱化疑慮,加上購買中古車也開始出現低利分期、保固與售後服務,和新車交易一樣的權益保障,也吸引了更多預算有限的消費者進場尋找滿足代步需求的車輛。

M型化中型房車遭邊緣化

汽車市場的M型化現象,除高單價超跑熱賣,對照國產車銷售大縮水外,還有另一層不同面向的意涵,那就是過去市場主流的中大型房車市場占有率,正逐漸被更大型的休旅車與更小型的性能鋼砲掀背車款所分食中大型房車市場逐漸衰退的跡象,相當程度如同M型社會議題所闡述,中產階級正逐漸消失的新興社會現象


中大型房車過去是家庭房車與行政主管用車的首選,也是中產階級的首選,這樣的購車習性,其實在汽車發明後的過去100年來,都是全球各市場皆然的現象,但跨進21世紀後,全球汽車工業開始出現休旅車及運動休旅車等革命性的新概念,並吹起所謂的RV風,而這些跨越級距的多元化RV新車種,除了讓消費者眼花撩亂、開始學著分辨SUVLSUVMPVMini Van等市場新名詞,更讓中大型房車首度嚐到被市場冷落的滋味。

從國產車廠這幾年的新產品上市計畫來看,中大型房車依舊靠Toyota CamryNissan TeanaHonda Accord獨撐大局,且就算是該級距銷售冠軍的Camry,月販台數也僅勉強維持在2000輛左右,不若當年Nissan Cefiro動輒每月3000~4000輛的亮麗銷售成績,且除了銷售排名在前2名的車款尚能維持突破千台水準的月銷台數,其餘廠牌的國產中大型房車幾乎是賠錢在賣,根本無法達到國產化車款獲利基礎的經濟規模,三陽現代在對岸市場相當叫座的新款Hyundai Sonata,就算搭載時下最熱門的VG Turbo柴油引擎,進口新車並以國產車的價格推出,卻仍遭遇極大的銷售壓力,堪稱是目前車市成長動能最欠缺的級距。

而這個趨勢不只出現在台灣車市,從全球各大新車展所推出的概念車款,即可看出傳統中大型房車逐漸式微的趨勢,取而代之的,是乘坐空間可以彈性運用、融合Crossover概念的高底盤車款,濃厚的休旅風格,呼應與對照的,也是當前樂活LOHAS生活的概念。

量販vs個性

因此,當人們隨著消費型態改變、所得分配而出現M型化之後,職業與生活型態的樣貌也愈趨多元,靠著創意與個人風格的小型創業SOHO族興起,休閒生活逐漸被重視,再再都牽動了用車需求的轉變,房車設計不是趨於RV化就是跑格化,造就了前瞻購車思考的另一種M型化趨勢。

M型社會對龐大的中產受薪階級,提出在全球化浪潮下,財富分配不患寡患不均的危機觀點,但M型購車觀的市場論點,則是對照出21世紀的汽車商品,已步入量販vs.個性的二分主張,擺盪在兩端的消費者,正等著車廠推出更有趣或最便宜的新車,至於其他的,就不是那麼絕對必要了。


摘錄自http://www.boss888.com.tw/news/main.asp?action=Show&WW=D&news_id1=34649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