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東埔國民小學110學年度社會科三年級第一學期教學教案

格式
docx
大小
52.05 KB
頁數
18
上傳者
wen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07-01,离现在 4 11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附件2-5(一、二、三/七、八、九年級適用)


南投縣東埔國民小學 110學年度部定課程計畫

【第一學期】

領域

/科目

社會

年級/班級

三年級,共1

教師

戴君惠

上課週/節數

每週3 節,21 週,共63


課程目標:

1.家庭生活奠定適應各種團體的基礎。

2.遵守家庭倫理規範,維持家庭成員的良好關係。

3.認識校園環境及校園安全規範。

4.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善用學習資源的方法。

5.藉由認識學校生活,進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6.在校園中學習合作與競爭,並懂得感謝為我們服務的人。

7.透過主題探究與實作,發現校園中的美好事物。

教學進度

核心素養

教學重點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跨領域(選填)

週次

單元名稱

第一單元 我的家庭

1課 家庭的組成

-E-A1

-E-A3

-E-C3

1.透過圖像觀察與討論,覺察家庭有不同成員的組成方式。

2.了解並區分家庭成員改變的因素,並知道無論家庭成員產生什麼變化,都要珍惜與家人的相處。

3.透過訪問家人,了解自己姓名的由來,覺察不同族群姓名的命名方式會不一樣,要了解差異並彼此尊重。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人權教育】

E5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E9 認識生存權、身分權的剝奪與個人尊嚴的關係。

【家庭教育】

E1 了解家庭的意義與功能。

E2 了解家庭組成與型態的多樣性。

E5 了解家庭中各種關係的互動(親子、手足、祖孫及其他親屬等)

E7 表達對家庭成員的關心與情感。

【多元文化】

E6 了解各文化間的多樣性與差異性。

第一單元 我的家庭

2課 親人的往來

-E-A1

-E-A3

-E-C3

1.透過圖像觀察與經驗分享,覺察親人間互動的狀況,了解維繫親人感情的方式。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人權教育】

E5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E9 認識生存權、身分權的剝奪與個人尊嚴的關係。

【家庭教育】

E1 了解家庭的意義與功能。

E2 了解家庭組成與型態的多樣性。

E3 察覺家庭中不同角色,並反思個人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

E4 覺察個人情緒並適切表達,與家人及同儕適切互動。

E5 了解家庭中各種關係的互動(親子、手足、祖孫及其他親屬等)

E6 覺察與實踐兒童在家庭中的角色責任。

E7 表達對家庭成員的關心與情感。

【品格教育】

E3 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第一單元 我的家庭

2課 親人的往來

-E-A1

-E-A3

-E-C3

1.透過圖像觀察與經驗分享,了解對鄰居、長輩的正確稱呼,且知道正確的稱呼鄰居、長輩是一種表達尊敬的方式。

2.透過完成自我介紹九宮格,覺察自己的興趣、個性,了解個人在家庭與學校的角色定位。

3.透過上臺自我介紹,學會聆聽他人的意見,並表達自己的看法。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人權教育】

E5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E9 認識生存權、身分權的剝奪與個人尊嚴的關係。

【家庭教育】

E1 了解家庭的意義與功能。

E2 了解家庭組成與型態的多樣性。

E3 察覺家庭中不同角色,並反思個人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

E4 覺察個人情緒並適切表達,與家人及同儕適切互動。

E5 了解家庭中各種關係的互動(親子、手足、祖孫及其他親屬等)

E6 覺察與實踐兒童在家庭中的角色責任。

E7 表達對家庭成員的關心與情感。

【品格教育】

E3 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第二單元 家庭與倫理

1課 家庭的功能

-E-A1

-E-C1

-E-C2

1.透過圖像觀察與討論,覺察家庭具備照顧與關懷的功能。

2.列舉自己應有的權利與保護自己的方法,發生狀況時,能選擇適當管道尋求他人協助。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檔案評量

【人權教育】

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E7 認識生活中不公平、不合理、違反規則和健康受到傷害等經驗,並知道如何尋求救助的管道。

【家庭教育】

E1 了解家庭的意義與功能。

E3 察覺家庭中不同角色,並反思個人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

E9 參與家庭消費行動,澄清金錢與物品的價值。

E11 養成良好家庭生活習慣,熟悉家務技巧,並參與家務工作。

第二單元 家庭與倫理

1課 家庭的功能

-E-A1

-E-C1

-E-C2

1.探究家庭教育的功能,覺察不同家庭所重視的價值有所不同,並能主動分擔家庭事務。

2.指出家庭消費與收入的關係,覺察儲蓄的重要性,體會儲蓄的價值與好處。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檔案評量

【人權教育】

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E7 認識生活中不公平、不合理、違反規則和健康受到傷害等經驗,並知道如何尋求救助的管道。

【家庭教育】

E1 了解家庭的意義與功能。

E3 察覺家庭中不同角色,並反思個人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

E9 參與家庭消費行動,澄清金錢與物品的價值。

E11 養成良好家庭生活習慣,熟悉家務技巧,並參與家務工作。

第二單元 家庭與倫理

2課 家庭的倫理

-E-A1

-E-C1

-E-C2

1.透過古今圖像觀察與討論,覺察傳統孝道是家庭倫理的基礎。

2.了解與家人相處的正確方式,覺察彼此想法的差異,培養互相尊重與接納的態度。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檔案評量

【人權教育】

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E4 表達自己對一個美好世界的想法,並聆聽他人的想法。

【家庭教育】

E4 覺察個人情緒並適切表達,與家人及同儕適切互動。

E5 了解家庭中各種關係的互動(親子、手足、祖孫及其他親屬等)

E7 表達對家庭成員的關心與情感。

第二單元 家庭與倫理

2課 家庭的倫理

-E-A1

-E-C1

-E-C2

1.體會發揮家庭倫理的價值,培養服務社會的情懷,關注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檔案評量

【人權教育】

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E4 表達自己對一個美好世界的想法,並聆聽他人的想法。

【家庭教育】

E4 覺察個人情緒並適切表達,與家人及同儕適切互動。

E5 了解家庭中各種關係的互動(親子、手足、祖孫及其他親屬等)

E7 表達對家庭成員的關心與情感。

第三單元 自治與安全

1課 班級的自治活動

-E-C2

1.了解班級自治意義,培養正確觀念,並實際召開班級會議,討論班級公共事務。

2.認識並了解班級幹部的工作職責,並能依據同學的特質,透過選舉,推選出適合班級幹部職責的人。

3.明瞭班級共同約定的產生方式及重要性,培養並遵守民主生活應有的態度。

1.口頭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人權教育】

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E5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品德教育】

E3 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法治教育】

E4 參與規則的制定並遵守之。

E7 認識責任

第三單元 自治與安全

2課 校園安全

-E-A3

-E-C1

1.舉例說明校園安全規範的項目。

2.理解並遵守校園安全規範。

3.列舉校園危險的地方。

1.口語評量

2.紙筆評量

3.實作評量

【安全教育】

E8 了解校園安全的意義。

E9 學習相互尊重的精神。

E10 關注校園安全的事件。

【人權教育】

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E5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品德教育】

E3 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法治教育】

E4 參與規則的制定並遵守之。

E7 認識責任。

第三單元 自治與安全

2課 校園安全

-E-A3

-E-C1

1.理解保護自己的方法,避免在校園內發生危險。

2.透過班級會議的討論,能學會聆聽他人的意見,並表達自己的看法;也體會到同儕合作的好處。

3.透過制定與遵守班級守則,澄清及珍視自己的角色與權利,並具備責任感。

1.口語評量

2.紙筆評量

3.實作評量

【安全教育】

E8 了解校園安全的意義。

E9 學習相互尊重的精神。

E10 關注校園安全的事件。

【人權教育】

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E5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品德教育】

E3 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法治教育】

E4 參與規則的制定並遵守之。

E7 認識責任。

十一

第四單元 學習與成長

1課 學習的方法

-E-A1

1.覺察中年級與低年級學習內容的異同,了解增加的學習科目及學習內容,對自己的幫助。

2.釐清自己學習上所遇到困難,提出改進的策略,確實執行,並隨時檢討反省改進。

3.透過記錄,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跟正確的學習方法。

1.口頭評量

2.實作評量

【人權教育】

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品德教育】

E1 良好生活習慣與德行。

E2 自尊尊人與自愛愛人。

E7 知行合一。

【生涯規劃教育】

E4 認識自己的特質與興趣。

E6 覺察個人的優勢能力。

E7 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E11 培養規劃與運用時間的能力。

十二

第四單元 學習與成長

1課 學習的方法

-E-A1

1.了解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學習權利,是應具備的態度與精神。

2.記錄自己放學後或假日時間所從事的學習活動,並思考自己活動安排的妥善性及待改進之處。

1.口頭評量

2.實作評量

【人權教育】

E3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品德教育】

E1 良好生活習慣與德行。

E2 自尊尊人與自愛愛人。

E7 知行合一。

【生涯規劃教育】

E4 認識自己的特質與興趣。

E6 覺察個人的優勢能力。

E7 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E11 培養規劃與運用時間的能力。

十三

第四單元 學習與成長

2課多元的學習

-E-A3

1.能說明學校所舉辦的活動項助與內容。

2.能覺察學校舉辦的活動對我們的幫助。


1.口語評量

2.紙筆評量

【生涯規劃教育】

E7 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戶外教育】

E1 善用教室外、戶外及校外教學,認識生活環境(自然或人為)。

E7 參加學校校外教學活動,認識地方環境,如生態、環保、地質、文化等的戶外學習。

十四

第四單元 學習與成長

2課多元的學習

-E-A3

1.能覺察主動爭取學習機會的重要性。

2.能參與討論,提出自己想要的學習活動。

1.口語評量

2.紙筆評量

【生涯規劃教育】

E7 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戶外教育】

E1 善用教室外、戶外及校外教學,認識生活環境(自然或人為)。

E7 參加學校校外教學活動,認識地方環境,如生態、環保、地質、文化等的戶外學習。

十五

第五單元 和諧的相處

1課 班級裡的人際關係

-E-C2

1.了解自我特色,並能透過觀察,覺察班上同學的特色。

2.透過製作與贈送卡片,表達對老師的感謝。

3.學習與來自不同文化、不同族群的同學相處的方式,並培養尊重對方的態度。

4.運用六合法,完整描述幫助同學的經過及感受。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人權教育】

E2 關心周遭不公平的事件,並提出改善的想法。

E5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E6 覺察個人的偏見,並避免歧視行為的產生。

E7 認識生活中不公平、不合理、違反規則和健康受到傷害等經驗,並知道如何尋求救助的管道。

【品德教育】

E2 自尊尊人與自愛愛人。

E3 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法治教育】

E8 認識兒少保護。

十六

第五單元 和諧的相處

1課 班級裡的人際關係

-E-C2

1.透過敘述與同學爭吵的經過,覺察並反省處理事件的方式與態度。

2.思考如何保護自己與同學的方法,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人權教育】

E2 關心周遭不公平的事件,並提出改善的想法。

E5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E6 覺察個人的偏見,並避免歧視行為的產生。

E7 認識生活中不公平、不合理、違反規則和健康受到傷害等經驗,並知道如何尋求救助的管道。

【品德教育】

E2 自尊尊人與自愛愛人。

E3 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法治教育】

E8 認識兒少保護。

十七

第五單元 和諧的相處

2課 平等與尊重

-E-C2

1.透過觀察,明瞭男生與女生的在外表上的差異,並列舉出社會上普遍對男女生不同的期望或認知。

2.透過思考與討論,歸納出破除傳統社會性別刻板印象的論點。

3.依據自己的興趣及專長,了解自己未來想從事的行業,並體會只要有能力及興趣,不分男女都有公平發展的權利。

4.思考並發表在家裡以及在學校,侵犯隱私權及身體自主權的行為,並找出保護的方式。

5.透過思考解決策略,實際遇到狀況時,能隨機應變。

6.藉由分析觀察,分辨出屬於正向性格的特質表現,並以班上人氣王當做榜樣,學習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E1 認識生理性別、性傾向、性別特質與性別認同的多元面貌。

E3 覺察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了解家庭、學校與職業的分工,不應受性別的限制。

E4 認識身體界限與尊重他人的身體自主權。

E5 認識性騷擾、性侵害、性霸凌的概念及其求助管道。

【人權教育】

E10 認識隱私權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品德教育】

E2 自尊尊人與自愛愛人。

E3 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E6 同理分享。

十八

第六單元 學校與我

1課 合作與競爭

-E-C2

1.能覺察合作的重要性。

2.能說明需透過分工合作的事情。

3.能覺察尊重他人在分工合作時的重要性。

4.能規劃執行,透過溝通合作完成一件任務。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品德教育】

E3 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十九

第六單元 學校與我

1課 合作與競爭

-E-C2

1.能覺察競爭的優點

2.能同理成功與失敗時的感受。

3.能分析、自省,從失敗中獲取經驗,面對下一次的挑戰。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品德教育】

E3 溝通合作與和諧人際關係。

二十

第六單元 學校與我

2課 學校是個小社會

-E-C2

1.能說明校園中為我們服務的人或團體。

2.能說明他們為我們提供服務的內容。

3.能規劃執行,對校園中為我們服務的人或團體表達感謝。

4.能覺察學校制定規範的目的。

5.能尊重他人的學習權益。

6.能遵守校規、參與活動,善盡學生的本分。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品德教育】

E2 自尊尊人與自愛愛人。

【法治教育】

E3 利用規則來避免衝突。

【戶外教育】

E6 學生參與校園的環境服務、處室的服務。

二十一

主題探究與實作單元

讓班級更美好

-E-A2

-E-C1

1.透過日常觀察,對班級環境提出生活中的問題,並可提出具體可行的解決問題。

2.從省思心得的撰寫,辨別探究行動中的執行事實與自己的觀察意見。

3.透過探究活動,協助解決班級生活中的問題;並能善盡責任,發揮自己在班級中的角色功能,以維護自己及同學的權益。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品德教育】

E1 良好生活習慣與德行。

EJU4 自律負責。



南投縣東埔國民小學 110學年度部定課程計畫

【第二學期】

領域

/科目

社會

年級/班級

三年級,共1

教師

戴君惠

上課週/節數

每週3 節,21 週,共63


課程目標:

1.了解家鄉居民的生活,認識家鄉的各種場所和設施的功能。

2.介紹家鄉的活動內容與功能,並學習接納、包容不同的文化。

3.知道交易工具的演變,並養成良好的消費態度。

4.了解購物需注意的事項與規範,並透過選擇性的消費,達到環保及公益的友善消費。

5.探索地名與家鄉的關係。

6.藉由家鄉的歷史故事及改變,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家鄉的自然與人文風貌。

7.透過主題探究與實作,以具體行動愛護家鄉。

教學進度

核心素養

教學重點

評量方式

議題融入/

跨領域(選填)

週次

單元名稱



開學準備週



第一單元 居住地方的生活

1課 我們居住的地方

-E-A2

-E-C1

1.知道現今的行政單位組成,並能覺察在不同情境中,對居住地方的感受與意見具有差異性。

2.了解村里、鄉鎮市區的重要機關及其服務內容,並能善用這些機關,珍視自己所享有的權利。

3.覺察自己在居住地方應有的角色責任,並能對居住地方的問題,提出能力所及的解決方法。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人權教育】

E2關心周遭不公平的事件,並提出改善的想法。

【家庭教育】

E13熟悉與家庭生活相關的社區資源。

第一單元 居住地方的生活

2課 居住地方的設施

-E-A2

-E-C1

1.透過圖像觀察與討論,認識居住地方的設施及服務項目。

2.探討居住地方的設施受到改變的因素,並知道無論如何改變,都要珍惜和善用它們。

3.運用方法及策略,進行資料的蒐集與閱讀,具體描述居住地方的設施。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環境教育】

E4覺知經濟發展與工業發展對環境的衝擊。

【科技教育】

E1了解平日常見科技產品的用途與運作方式。

【資訊教育】

E10了解資訊科技於日常生活之重要性。

第二單元 居住地方的活動

1課 為我們服務的人

-E-A2

-E-B1

1.觀察自己生活周遭活動情形,認識為我們服務的人。

2.透過模擬、討論等活動,辨別不同工作的人,他們的工作內容及性質。

3.覺察不同工作的人提供我們生活上各項服務,我們要透過具體方式表達感謝之意。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人權教育】

E5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生涯規劃教育】

E2認識不同的生活角色。

E9認識不同類型工作/教育環境。

【生命教育】

E7發展設身處地、感同身受的同理心及主動去愛的能力,察覺自己從他者接受的各種幫助,培養感恩之心。

第二單元 居住地方的活動

1課 為我們服務的人

-E-A2

-E-B1

1.觀察自己生活周遭活動情形,認識為我們服務的人。

2.透過模擬、討論等活動,辨別不同工作的人,他們的工作內容及性質。

3.覺察不同工作的人提供我們生活上各項服務,我們要透過具體方式表達感謝之意。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人權教育】

E5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生涯規劃教育】

E2認識不同的生活角色。

E9認識不同類型工作/教育環境。

【生命教育】

E7發展設身處地、感同身受的同理心及主動去愛的能力,察覺自己從他者接受的各種幫助,培養感恩之心。

第二單元 居住地方的活動

2課 多樣的居民活動

-E-B1

-E-C1

-E-C3

1.知道並感受到地方居民有不同的文化與生活方式,並能尊重與欣賞不同文化的特色。

2.以食物為例,理解文化因居民間的交流後,可能產生合作或創新,並再影響當地的文化。

3.能將文化衝突、合作或創新的故事案例精華,轉化成為圖畫,並進行口頭分享。

4.培養對居住地方不同文化的感受力,並能積極參與文化活動以表達對不同文化衝突、合作或創新的關懷。

5.透過里長照片的猜謎活動,表達對居住地方社會事物與環境的關懷。

6.透過訪問里長的前置準備活動,學會對社會事物(里長)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7.透過訪問里長的活動,了解不同群體(職業),應受到理解。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人權教育】

E5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原住民族教育】

E11參與部落活動或社區活動認識原住民族文化。

【多元文化教育】

E4理解到不同文化共存的事實。

E5願意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並發展群際關係。

E6了解各文化間的多樣性與差異性。

【生命教育】

E7發展設身處地、感同身受的同理心及主動去愛的能力,察覺自己從他者接受的各種幫助,培養感恩之心。

【生涯規劃教育】

E2認識不同的生活角色。

E9認識不同類型工作/教育環境。

第二單元 居住地方的活動

2課 多樣的居民活動

-E-B1

-E-C1

-E-C3

1.知道並感受到地方居民有不同的文化與生活方式,並能尊重與欣賞不同文化的特色。

2.以食物為例,理解文化因居民間的交流後,可能產生合作或創新,並再影響當地的文化。

3.能將文化衝突、合作或創新的故事案例精華,轉化成為圖畫,並進行口頭分享。

4.培養對居住地方不同文化的感受力,並能積極參與文化活動以表達對不同文化衝突、合作或創新的關懷。

5.透過里長照片的猜謎活動,表達對居住地方社會事物與環境的關懷。

6.透過訪問里長的前置準備活動,學會對社會事物(里長)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7.透過訪問里長的活動,了解不同群體(職業),應受到理解。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人權教育】

E5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原住民族教育】

E11參與部落活動或社區活動認識原住民族文化。

【多元文化教育】

E4理解到不同文化共存的事實。

E5願意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並發展群際關係。

E6了解各文化間的多樣性與差異性。

【生命教育】

E7發展設身處地、感同身受的同理心及主動去愛的能力,察覺自己從他者接受的各種幫助,培養感恩之心。

【生涯規劃教育】

E2認識不同的生活角色。

E9認識不同類型工作/教育環境。

第三單元 消費與生活

1課 人人有消費

-E-A3

1.覺察生活中的消費及消費工具,理解人們可以依需求選擇不同的消費方式。

2.理解生活資源有限,應評估後再消費。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科技教育】

E1了解平日常見科技產品的用途與運作方式。

第三單元 消費與生活

2課 聰明的消費

-E-A1

1.覺察消費欲望與需求的差異,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2.辨識廣告訊息及流行風潮的影響,學習做合宜的消費決定。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生命教育】

E3理解人是會思考、有情緒、能進行自主決定的個體。

第三單元 消費與生活

2課 聰明的消費

-E-A1

1.覺察消費欲望與需求的差異,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2.辨識廣告訊息及流行風潮的影響,學習做合宜的消費決定。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生命教育】

E3理解人是會思考、有情緒、能進行自主決定的個體。

十一

第四單元 消費與選擇

1課 消費停看聽

-E-C1

1.學習消費時應注意商品的基本標示,判斷選擇購買的合適性。

2.認識合宜的消費行為與消費者的權益,維護自己與他人的消費權益。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十二

第四單元 消費與選擇

1課 消費停看聽

-E-C1

1.學習消費時應注意商品的基本標示,判斷選擇購買的合適性。

2.認識合宜的消費行為與消費者的權益,維護自己與他人的消費權益。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十三

第四單元 消費與選擇

2課 消費改變生活

-E-A2

1.覺察消費對環境產生的影響,且能舉例說明。

2.覺察生活中有許多對環境友善的消費,並指出個人能做到環保的消費行為。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環境教育】

E6覺知人類過度的物質需求會對未來世代造成衝擊。

十四

第四單元 消費與選擇

2課 消費改變生活

-E-A2

1.覺察消費對環境產生的影響,且能舉例說明。

2.覺察生活中有許多對環境友善的消費,並指出個人能做到環保的消費行為。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環境教育】

E6覺知人類過度的物質需求會對未來世代造成衝擊。

十五

第五單元 家鄉的地名

1課 地名的由來

-E-A2

-E-B1

-E-C3

1.從具體的地名事例中,分辨其與自然環境或居民活動之關係,了解家鄉地名的命名方式。

2.透過認識家鄉地名的由來,了解家鄉的歷史變遷,並進而表達對家鄉事務的關懷。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閱讀素養教育】

E4中高年級後需發展長篇文本的閱讀理解能力。

【海洋教育】

E14了解海水中含有鹽等成份,體認海洋資源與生活的關聯性。

【原住民族教育】

E6了解並尊重不同族群的歷史文化經驗。

十六

第五單元 家鄉的地名

1課 地名的由來

-E-A2

-E-B1

-E-C3

1.從具體的地名事例中,分辨其與自然環境或居民活動之關係,了解家鄉地名的命名方式。

2.透過認識家鄉地名的由來,了解家鄉的歷史變遷,並進而表達對家鄉事務的關懷。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閱讀素養教育】

E4中高年級後需發展長篇文本的閱讀理解能力。

【海洋教育】

E14了解海水中含有鹽等成份,體認海洋資源與生活的關聯性。

【原住民族教育】

E6了解並尊重不同族群的歷史文化經驗。

十七

第五單元 家鄉的地名

2課 探索家鄉地名

-E-A2

-E-B1

-E-B2

-E-C3

1.運用資料收集、摘取重點及整理,探索家鄉地名的由來。

2.透過探索家鄉地名,理解家鄉的命名受到自然環境或居民活動所影響。

3.聆聽與分享家鄉地名探索的心得,表達對愛護家鄉之情。

4.透過臺灣各地舊地名的猜謎活動,表達對居住地方社會事物與環境的關懷。

5.透過上網查資料,學會蒐集與學習主題相關的資料,判讀其正確性,摘取相關資料中的重點,製作成簡易的圖表,並加以說明。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原住民族教育】

E6了解並尊重不同族群的歷史文化經驗。

【科技教育】

E4體會動手實作的樂趣,並養成正向的科技態度。

【閱讀素養教育】

E5發展檢索資訊、獲得資訊、整合資訊的數位閱讀能力。

十八

第六單元 家鄉的故事

1課 家鄉的老故事

-E-A2

-E-B1

-E-C3

1.透過對先民故事的蒐集、分享與討論,了解家鄉發展過程中先民的努力及環境的變遷。

2.透過對傳說的蒐集、分享與討論,知道不同族群的慶典、風俗的由來及蘊含的教育意義。

3.思考家鄉故事的意涵,體會先民的付出及對家鄉發展的意義。

4.透過文本的閱讀與討論,認識排灣族琉璃珠的由來與傳說故事。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閱讀素養教育】

E4中高年級後需發展長篇文本的閱讀理解能力。

【原住民族教育】

E6了解並尊重不同族群的歷史文化經驗。

【品德教育】

E1良好生活習慣與德行。

十九

第六單元 家鄉的故事

1課 家鄉的老故事

-E-A2

-E-B1

-E-C3

1.透過對先民故事的蒐集、分享與討論,了解家鄉發展過程中先民的努力及環境的變遷。

2.透過對傳說的蒐集、分享與討論,知道不同族群的慶典、風俗的由來及蘊含的教育意義。

3.思考家鄉故事的意涵,體會先民的付出及對家鄉發展的意義。

4.透過文本的閱讀與討論,認識排灣族琉璃珠的由來與傳說故事。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閱讀素養教育】

E4中高年級後需發展長篇文本的閱讀理解能力。

【原住民族教育】

E6了解並尊重不同族群的歷史文化經驗。

【品德教育】

E1良好生活習慣與德行。

二十

第六單元 家鄉的故事

2課 家鄉故事新發現

-E-A2

-E-C3

1.透過訪談活動與討論,了解家鄉環境變遷與形成的文化特色都是家鄉故事的一部分。

2.觀察家鄉生活環境及文化特色,覺察家鄉的發展與居民活動之間的關聯。

3.分析生活中的不同觀點,判斷個人選擇的合宜性。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多元文化教育】

E1了解自己的文化特質。

E4理解到不同文化共存的事實。

二十一

主題探究與實作

家鄉特派員

-E-A2

-E-A3

-E-C1

1.透過生活經驗的分享,覺察家鄉裡的生活問題。

2.透過實地的觀察與訪問,探究問題發生的原因。

3.整理分析問題相關資料,評估適當的問題解決方法。

4.實際執行問題解決方案,記錄過程與結果,並進行分享與省思。

1.口語評量

2.實作評量

3.紙筆評量

【品德教育】

E1良好生活習慣與德行。

E6同理分享。

E7知行合一。

【環境教育】

E3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而保護重要棲地。

:

  1. 本表格係依〈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課程計畫備查作業參考原則〉設計而成。

  2. 計畫可依實際教學進度填列,週次得合併填列。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