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活動手冊附加章節

pdf
2.98 MB
50 頁
Hsu, Christie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活動手冊的附加章
1. 引言
在「動物生活」活動手冊第二版出版後,由於各界的期望而催生出了此篇關於常見家
禽「雞」的補充章節。此篇內容則由巴伐利亞自然保護暨景觀管理學院以及教師培訓
與人事管理學院合作編寫而成。
關於「雞」有相當的多的主題可探討,如家禽動物種類的生物多樣性、如何從尊重生
命的角度來取用及利用家禽(家畜)、消費者行為導向的飼養方式等等。
在學校內實際飼養雞隻則提供了許多教學示範的機會,許多學生都對於實際與活生生
的動物接觸相當感興趣甚至著迷,隨時都準備好了來實地研究「雞」的一切。
除了專業知識及研究方法的學習,在這個主題上的活動也同時能培養學子的個人或社
會技能,如信任、責任感及專注。
關於教學計劃的建議
關於「雞」的主題可延伸多種學習目標,在不同層級的學校專業科目都有相關敘述。
對於教學計劃的建議,於第五章第 13 頁有更詳細的介紹以及範例。
2. 關於「雞」的小知識
雞的生物學介紹
雞是鳥類 (Aves) 且屬於脊椎動物,生活習性上具有空間領域性。從演化史上來說,雞
是由恐龍演化而來,始自 6500 萬年前的白堊紀就存在有似鳥類的恐龍(如翼手龍)。而
後約 40 kg 重的塔羅斯龍屬蜥蜴(Talos sampsoni)則已發展出與現代雞類極為相近的身體
構造。
雞在生物種類中即為一屬類,目前最原始的物種為印度的紅原雞,是最早在東亞及地
中海地區被馴化的雞種,進而到世界其他地方。在 150 年來的飼育之下,目前已發展
出許多不同的物種。目前的飼育方式則主要分為家禽飼養以及混種飼養。
雞的身體構造基本上就是鳥類典型的身體構造,對於飛行而形成的器官變化具有下列
特徵:
在氣室內的管狀骨使能保持較輕的重量,但仍具有支撐並有助於穩定性。
羽毛帶柄,且柄上又有許多分枝,每一分枝的小羽又帶鈎並成拱形,使得彼此間能
夠如魔鬼氈般緊緊相扣。
具有空氣動力學的翅膀構造。
實際上相較於飛行,擁有健壯腿部的雞更善於奔跑。雞的基本體溫比一般哺乳動物
大約 4042 ℃。
羽毛由角質蛋白所構成,重量很輕且幾乎覆蓋整個身體。較大型的羽毛主要長於主導
身體活動的部位,如翅膀及尾羽,小型的羽毛則覆蓋其他身體部分。另外,羽毛也具
有調節體溫的功能。透過規律的換毛,則能替換掉磨損的羽毛來維持羽毛的最佳功能
性。
雞的嗅覺並不靈敏,是以觸覺來覓食;雖然沒有外耳,但雞的聽覺相當敏銳。雞擁有
能感覺震動的器官,能夠提早感測到敵人的接近而有所防範。雞的眼睛在左右兩側,
但透過轉頭的方向變換,整體視覺半徑達到完全的 360 度。然而雞的視覺需要足夠的
光線(亮度),在暗處或是晚上光線較差時,雞的視覺範圍約只有 515 m 左右,且只能
看見大約的輪廓。在顏色方面,雞能分辨紅色、藍色和綠色。
繁殖
雞在交配時相當顯眼,公雞會跳到蹲下的母雞肩上,在跳躍的同時以喙啄向母雞的頸
部並咬住,母雞便會將頭低下並豎起尾羽。公雞接著將生殖器擠向母雞的尾羽豎起散
開處(即為母雞的生殖器,與肛門相當靠近),以自己的尾羽遮住並射精。
交配後的母雞便會下蛋(產卵),當母雞要產卵前會大聲地咯咯叫來預告,接下來孵蛋的
期間則不太活動,而小雞的孵化通常也不容易觀察到,因為都在母雞的覆蓋下發生。
當小雞孵化後,如俗話所說的,母雞會把小雞藏在牠的羽翼下,當看到一隻坐的直挺
挺的母雞時,你可能不知道牠的羽翼下藏了多少隻的小雞,偶爾可能從羽翼的縫隙看
到小雞的頭鑽出。當母雞要外出覓食時,會將小雞集中在牠的腳的周圍行走。正在撫
育小雞的母雞警覺性非常高,任何微小的潛在危險都會引起牠的注意。在孵化的幾天
後,小雞也相當喜歡在母雞的身上爬上爬下,而在大約三周後,小雞已經稍微能飛行,
便會與母雞一同在樹下或橫木棲息。
雞的行為模式
即使現在的雞都已經是被馴化的家禽,但仍保有其祖先的原始行為特性。雞為群體生
活的動物,其群體通常由一隻公雞、數隻母雞及小雞所組成。每個群體的活動範圍大
約是棲息處(夜晚休息的橫木)為中心,直徑 7080 m 的區域。當雞在休息時,仍會以
雞爪緊抓住樹枝,以避免在休息的狀態失去支撐而跌落。
群體的階級排序
公雞的功能與職責並不只是和母雞交配,還必須帶領及保護群體。公雞會讓群體知道
食物的存放地點,陪伴母雞回到巢裡下蛋,而後再陪伴母雞回到群體。雞能辨認出屬
於同一群體的成員,而在群體之中的階級排序則由年紀、雞冠的大小以及自信程度來
決定。雞群體的階級排序是很嚴謹的,而由單一隻公雞獨權統領。
飛行與尋找遮蔽
白天的時候雞大都在地面活動,只在休息或有危險的情況才會飛到較高處。雞會避免
讓自己暴露在毫無遮蔽的平地,容易成為老鷹等掠食性大型鳥類的獵物,因此傾向沿
著有遮蔽處活動,如灌木叢、矮樹叢或樹籬的邊緣。
雞爪與進食
雞屬於雜食性動物,其食物來源相當多樣性。植物方面如漿果、種子及嫩芽,而動物
方面則有蠕蟲和昆蟲。雞主要在地面覓食,以爪子在地上翻找。除了中午時間的休息
雞白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戶外覓食。
蛋雞對於食物養分的要求較高,每天需進食約 120130 g,食物來源主要為玉米、小
麥及黃豆或大豆。飼養蛋雞的飼料成本佔了所有成本的一半,除此之外,新鮮乾淨的
水也能促進蛋雞的產卵效能。蛋雞每天的飲水量是飼料的兩倍,大約是 250300 ml
日光浴與沙浴
無論是春天或冬天,雞都喜愛在白天的陽光下
伸展四肢做日光浴,陽光的照射除了能溫暖身
體,更能避免生病,因為紫外線的輻射能殺死
細菌。另外,陽光照射對於身體裡維他命 D
的形成也相當重要。雞也相當喜愛沙浴,牠們
會以爪子在地上挖出大小適合的凹洞,然後將
全身窩進洞裡,使大部分的羽毛都能覆蓋在沙
中,這有助於保護雞不沾染寄生蟲或螨蟲。
產卵()
母雞會在群體附近較陰暗的角落,用草及樹葉建造軟質的巢來準備產卵。每天或每兩
天的早晨母雞會在巢裡產下至少一顆蛋,最多可達 68顆蛋。接著母雞便開始孵蛋,
孵蛋期約為三周左右,且體溫會維持在 37 ℃。在孵蛋期間,母雞只有在覓食、排泄及
做日光浴或沙浴時才會短暫離開。母雞會在孵蛋時用喙適時地撥動巢裡的蛋,使蛋與
蛋之間保持適當間隔,這樣成長中的小雞的蛋殼才不會太過靠近而黏在一起。21 天之
後蛋就會孵化,沒有孵化的蛋則被母雞直接遺留在巢裡。
2:啼叫的公雞與母雞 (圖片來源:Bioland e.V.)
肢體語言與聲音表現
公雞的啼叫與母雞的咯咯叫聲是最為人知的雞叫聲。公雞的啼叫有兩種功能:公雞以
啼叫來宣示地盤以及群體中的領導地位。
1:做沙浴的雞 (圖片來源:Axel Hilckmann)
雞以肢體語言與叫聲來表示不同的情緒與狀況:
放鬆的狀態-溫和的咯咯聲 (例如在做沙浴時、理毛或是其他緩和的動作)
表示友善-偶爾拉長音的咯咯聲(表示對事物感興趣時)
冷漠、不感興趣時-走開
迴避行為-通常是靜靜地在尋找遮蔽物
壓力過大-通常在壓力之下會顯得無精打采
焦慮-激動的咯咯叫,甚至是尖叫或大叫 (例如在逃跑時或尋找藏身處)
逐漸增強的恐懼-迅速到達藏身處便僵止不動,直到恐懼感消退
攻擊性-短促、有節奏的咯咯聲,伸長的頸部以及誇張展開的羽毛(翅膀)
雞物種多樣性的意義
在西元前一世紀時,北歐地區也開始以雞為家禽飼
養,其中以凱爾特人為代表。法國的凱爾特人以及
羅馬人甚至將他們所飼養的雞以「高盧」來命名
(拉丁語的「雞」即為「高盧 (gallus))。羅馬人飼
養雞隻也非常盛行,甚至發展出許多不同顏色的物
種。直至 20 世紀中期,雞在中歐可算是最重要的
家禽種類之一,為人類提供雞蛋、羽毛、雞肉以及
肥料。
為了增進雞隻育種的品質以及進口不同種類的雞,
巴伐利亞在 150 年前成立了雞隻飼養協會。而在
1960 年代針對雞蛋及雞肉的需求,發展出了特定
的混種技術。在那時最為著名且受人喜愛的代表物
種是施瓦本的奧格斯
堡雞,這種雞相當健
壯,且很能適應巴伐
利亞施瓦本的高原氣
候。但由於育種技術
不斷的發展,許多更
高產能的雞隻種類的
出現大大影響了奧格
斯堡雞的地位,雖然
奧格斯堡雞同時可提
供人類雞蛋與雞肉,
每隻蛋雞每年約可產下 150180 顆的白殼蛋,但與後來
發展出的物種相比還是少得多。在雞肉的肉質上,奧格斯
堡雞甚至比不上傳統飼養的肉雞。因此,目前奧格斯堡雞
已瀕臨絕種,全世界的總數已經少於數百隻。
目前許多古老的物種都只能透過家禽協會的特殊育種來保
存,這些物種雖然無法提供人類大量的蛋,但是其外觀特
徵卻特殊美麗。對於整個家禽養殖業來說,保存這些特殊
34:雞的物種可由體型大小、外
觀及顏色等部分來區別,體型大小的區
間約在 1525 cm。左邊的圖 3是世界上
最小的雞-玲瓏雞(矮腳雞);右邊的圖 4
為婆羅門雞,體型最大者超過 70 cm
高。(圖片來源:Michael von Lüttwitz)
5:毛色鮮豔華麗的奧格斯堡
雞是巴伐利亞地區代表性的原
生雞種。杯型的肉髯及似皇冠
的雞冠是牠的特徵。(圖片來
源:Michael von Lüttwitz)
物種也同時保留了一些原始物種的基因物質。對於有機農牧業來說,這也為未來更多
用途的發展保留了物種基因潛力。
雞所擁有的基因資源對於所有的物種都非常的重要,關聯性如下:
生產雞肉、雞蛋及羽毛
•自給自足的能力,在大部分的環境條件下都能適應並有足夠的生產量
•強健及對疾病的抵抗力
美學及文化上的價值,例如在某些特殊利基市場上的應用。
不論是出於道德上、經濟方面、生態方面或是社會方面的原因,維持並保護雞的物種
多樣性都是相當重要的:就道德上的責任及未來世代的公平性而言,人類有義務應維
持生物多樣性。在基本法中就已經提到,「為了未來世代的自然環境以及生活基礎,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重要的責任。」(基本法,第 20a )
雞對於人類的食物來源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雞已經被人類飼育超過千年以上,這是
相當長的過程。但雞的基因潛力卻面臨了逐漸消失的危險,這是未來育種研究與技術
發展的重要課題。
混種飼育
現代相當盛行的混種飼育,針對不同目的有不同的方
法:有的方式是針對雞肉的肉質,有的則是能優化雞
蛋的產量。但最後也只有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方式才
會廣為家禽養殖業者所使用。
混種的方式,是以經過嚴格試驗及挑選後的優良品種
來交叉配種,而後飼育成具有更高效能且更健壯的品
種。但配種後的雞隻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飼養後,其生
產力仍會下降甚至喪失。因此,必須從配種出來的品
種之基因著手,以維持混種飼育的雞隻品質,而這樣
的飼育方式則須仰賴企業式的研究與經營來操作。
針對雞蛋生產的蛋雞混種飼育,通常會選用以下四個種類的母雞來做混種:重量較輕
的、白色的、重量適中的以及褐色的。褐色的雞種通常較不容易受驚,因此適合自由
放養。蛋殼的顏色取決於基因,一般來說,紅色耳垂的雞會產下褐色的蛋,白色耳垂
的雞則會產下白色的蛋。
3. 作為家禽的雞
肉雞與蛋雞
大約從 50 年前開始,養殖業者已經針對肉雞與蛋雞發展了不同的飼育方式。以蛋雞來
說,約在一歲半產下了約 300 顆蛋之後就會被宰殺,而不會生蛋的公雞則通常在出生
一天後就會被宰殺。而肉雞的飼養通常都只限於 30 天左右,在這短短的 30 天內以大
量的飼料密集餵食,使其迅速從毛絨絨的小雞長到 1.6 kg,大部分的重量及生長都會
在雞胸以及雞腿的部分。除了上述的方式之外,還有傳統的長期飼養以及新興的有機
生態飼養,這兩種飼養方式養出的雞隻通常都可重達 2.53.5 kg 以上。
6:在現代的農牧業經常以混種的方
式飼育,藉此能提高雞肉或雞蛋的生產
量。(圖片來源:Helmut Sachsenhauser)
肉雞的飼養方式通常就是過度的餵食,這是傳統飼養方式不會見到的。而迫使肉雞快
速生長造成的問題,便是因為要特別針對增加肉雞雞胸肉的量,對於雞隻來說,這樣
的快速生長會造成血液循環不良以及腿骨因生長產生的高度疼痛。有些如此過度餵養
的雞隻根本難以行動,牠們明明都還是處於幼年,卻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只能靜止不
動。如此種種以商業為目的的飼養方式,在道德方面以及動物保育方面引起爭議。
在家禽養殖業中,對於肉雞仍存在有較正常的飼養方式,在雞隻出生 811 周的區間,
依餵食的密集度來決定是否適合宰殺。較前述過度餵食的方式來說,這種正常飼育的
雞隻來得較為強壯。
雞平均每年會產下 300 顆蛋,包括受精與未受精的蛋。雞每天都可能下蛋,有時母雞
甚至同一天會從卵巢排出兩顆卵細胞但只下一顆蛋,那麼這顆蛋裡頭就會有兩顆蛋黃
(雙黃蛋)。雞的壽命可達數年之久,但雞蛋的產量從出生的一年之後就會急速下降。因
此,母雞通常會在一至一歲半時被宰殺,而後由更年輕的母雞所取代。
「老母雞」的說法源自於從前的時代,
那時人們會將下過蛋的母雞(如前述一歲
至一歲半的母雞,雞蛋產量少)宰殺並烹
調,可能煲煮成雞湯或做成醬汁,這樣
的母雞具有很好的肉質,美味且油脂較
少。但由於現代的速食文化,用以烹調
的老母雞需求下降,因此許多的母雞被
宰殺後就直接被丟棄,而不多加運用。
當母雞在換毛時便不會下蛋,換毛時期
是母雞再生更新的時候,已獲得更好的
羽毛。再換毛過後的雞蛋產量會大幅增
加,且蛋的品質也會提高。
經濟方面的意義
通常來說,肉雞在剛孵化時約為 40 g 重,三天後成長至兩倍,一周後達五倍,一個月
後則長到 38 倍,此時便達到可宰殺的程度。紀錄上來說最高效率的飼育,是 1.6 kg
飼料可獲得 1 kg 的雞肉。但對於其他動物來說,飼料的需求較高,以豬來說需要 3
的飼料,牛則需要 8倍。以目前每隻雞宰殺後可獲得 1.5 kg 的雞肉來衡量,在 50 年前
需要 3倍的飼料及兩倍的飼養時間。
家禽飼養業者將肉雞改造成能在一年內快速產肉的機器,其方法是藉由穀物類的飼料
來製造出便宜且富含蛋白質的雞肉,美國的歷史學家 William Boyd 也曾經專題研究過。
(相關資料來源:SZ 雜誌,第 47 期,2010) 這樣的產肉機器進食飼料的速度是一般蛋雞
的兩倍,即使在營養已經足夠的情況,這樣的雞隻仍會不斷進食。到最後這樣的雞隻
多半只能靜止不動,因為牠們的骨頭生長速度趕不上胸部及腿部。對於飼主來說這樣
的靜止不動是件好事,因為不會有能量的消耗而造成體重更快速的增加。
1960 年,整年度約有 60 億隻的雞為了供給人類食用而被宰殺,此後每年更增加到
450 億隻之多。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資料統計,直至 2018 年,雞與豬輪流蟬
聯供給人類肉品的冠軍。雞肉在全世界如此大獲全勝的現象,並不只在於基因上的優
良,而是從剛孵化的小雞到變成雞胸肉的過程,已經被改造得如同工廠生產一般,可
預測性高且效率也高。
7:肉雞的發展階段:在一個月之內就能成長 38
倍而達到能宰殺的程度。(圖片來源:Hermann Netz)
根據德國 2012 年的統計資料顯示,每
人每年約吃掉 217 顆蛋 (相當於 13.3
kg)(相關資料來源:BMELV 2013)
這樣的數據來推算,若要使全德國的人
每年都有足夠的蛋食用,雞蛋的進口是
必須的。
消費行為與市場趨勢
烤肉不再只是周日的休閒娛樂,現在則
是日常可見的菜色,由商店裡肉品櫃台
琳瑯滿目的豐富肉類產品陳列可見一斑。
歐盟的「營養與健康」報告指出,現代
人對肉類的攝取已經是過度的狀況。由
海因利希伯爾基金會、法國世界外交論
衡月刊以及德國環保與自然保育聯盟的
報告指出,約有 85 % 的德國人幾乎每
天都會食用肉品和香腸。跟 19 世紀中
期相比,現代德國人肉類的攝取量是那
時的 4倍,是 100 年前的 2倍,而男
性的肉類攝取量又高過於女性。大多數
的肉類都是以便宜的價格由超級市場購
入,傳統屠宰業經營的肉舖幾乎每年關
掉近 500 家的店面。報告裡也指出,
德國每年平均每人的肉品攝取量高達
89 kg,而家禽類肉品就佔了 18.9 kg
(資料來源:www.bvdf.de)
儘管許多人並不認同大量養殖的方式,
但事實上有機養殖家禽肉品的銷售量仍
佔所有肉品的極少數,根據 2010 年的
統計,有機家禽肉品的市占率只有 2 %
而有機雞蛋則是 9 %。根本的原因,是
價格導向,畢竟大量養殖的方式能壓低
成本,另外則歸功於廣告迷惑人心的說
詞。
以雞蛋為例,歐盟自 2004 1月開始
規定蛋品外包裝的內容標記需含有蛋品
的產地,此舉出人意料地急遽地改變了
市場狀況。來自囚禁式籠養的雞蛋產品
市占率大幅地由 60 % 下降到只剩 5 %
雞肉肉品也同樣被規定須標記產地,還
加上飼養方式,此舉可謂為一大進步。
而目前只有生態有機農產業者能達到規
定的標準。
8:飼養方式的發展可反應出消費方式的改變。大多
數家庭購買的蛋品現在大多來自地面飼養、自由放養以
及有機飼養。(資料來源:德國聯邦食品及農業部 2013)
9:在果園的褐色混種雞。相對於大量養殖,自由放
養對於動物()來說更能符合人道原則。足夠的活動空
間使得雞隻能保持足夠的距離,避免推擠及壓力。棚養
的方式也能在室內的空間提供足夠的空間。(圖片來
源:Stallbau Wieland)
102012 年統計的蛋雞飼養方式 v.s.飼養空間。棚
養方式的市占率遠超過其他種類。(資料來源:德國聯
邦食品及農業部的蛋品市場報告。
http://berichte.bmelv-statistik.de/DFB-0100200-2010.pdf)
雞肉與雞蛋產品價格與飼養方式
巴伐利亞地區最常見的蛋雞飼養方式
為地面棚養,根據 2012 年的報告就
佔了 64 %,小量飼養及傳統籠養了
15 %,而自由放養占 13 %,而成本偏
高的生態有機飼養只占 8 %
對於雞隻飼養方式的探討一直存在,
到底應給予每隻雞多大的活動空間,
針對不同品種適合的飼養方式,雞舍
的設置與飼料的質量都對雞肉與雞蛋
產品的品質與價格有直接的影響。雞
肉與雞蛋產品的「內在品質」也成為
消費者的考量之一,例如雞隻是否遭
受痛苦的飼養方式,飼育方法與環境
是否符合人道與保育動物原則,以及選用的飼料品質或是飼料來源為本國穀物。因此
產生了許多地區性(當地)的飼養業者,由於較短的運輸路線而有利於環保並能緩解交通
運輸的負荷,對於地區性的發展也有長遠的好處。這些並不顯而易見的產品背景,是
很值得讓學生進行探討的,事實上雞隻的飼養方式直接影響了價格。
各種評定標準(產品的背景)
飼養方式:例如傳統籠養/小量圈養,自由放養,地面棚養,生態有機飼養。
飼料的品質:例如本地(本國)農產品,或進口穀物,生態有機飼料,或混和了動物性
蛋白及黃豆。
疾病的預防:例如抗生素的使用。
飼養空間與密度:例如雞群的壓力與飼養空間的關係。
4. 雞作為家禽而衍生的道德議題
為提供人類膳食而飼養家禽,其實存在著許多道德上的爭議。特別針對動物在被飼養
時遭受的折磨痛苦(傳統籠養),以及越來越受到重視的環境保護與動物保育,特別發人
深省。建議在課堂中的討論,將飼養與宰殺分開討論。可先就飼養方式與學生進行探
討:於此也可激發學生反思自己在動物性產品的購買行為以及飲食習慣。而對於宰殺
相關的討論,對於學生來說可能容易激起負面情
緒而顯得太過沉重,在這方面的教學計畫應審慎
考量。教師也可蒐集相關資料,提供學生經常討
論的相關主題及論點,學生也可自由發揮來提出
探討的議題。
飼養方式的問題與探討-課堂的入門點
建議的可能作法:讓學生事先在網路上查找相關
資料,以研討會、角色扮演甚至是脫口秀的方式
較佳的飼養條件以及品質較好
的飼料與價格是正相關的!
道德方面的學習目標 (動物飼養方式)
了解隱藏在不同利益團體背後的道德
價值與準則。(高年級的課程:道德
方面的爭議與準則衝突)
了解目前歐洲甚至全世界在動物飼養
上的道德因素之複雜性,並承認某些
道德上的要求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在人類以自身利益為出發點的情況
下,了解並探討正確且人道地對待動
物的可能性。
來探討各個不同利益團體以及相關議題。這些探討議題也可與政治學及法律做結合。
而現今飼養方式的改變也具有鼓勵大眾參與政治的意義,這讓人們知道,如此的改變
不只能發生在其他國家,在德國也是可行的。
針對本質上的意義及原則進行討論
為了滿足人類膳食的基本需求
在這個方面的中心價值便是以人類的健康及福利為主要目的,人類必須仰賴食物來供
給營養。而在目前的人類營養供給的食物中,若是在缺乏肉類的情況下往往導致營養
不良的情況,但也只有在高度發展的工業國家社會中,才有完整的肉類供給作為食物
營養。但在現在也存在著爭議,富含肉類的飲食習慣一定比較營養嗎?由另一個層面
來看這個議題,事實上在工業國家社會中的肉類及動物性產品卻由於成本低廉的大量
養殖生產方式而導致品質不佳。
討論:對於人類生活(生命)來說,雞蛋的攝取一定是必要的嗎?多少的攝取量才是健康
的?以人類健康為出發點,什麼樣品質的雞蛋才是好的?(雞蛋的產品品質應該用什麼
樣的標準來控管?)雞蛋的應用有哪些?(包括以乾燥的蛋粉之再製品)
避免痛苦
在動物保育方面,以反對大量養殖的工業化生產方式為立場,其最高原則便是要避免
動物在養殖生產過程中受苦。但我們確實知道動物正在受苦嗎?人類如何能感知到動
物遭受的痛苦?而動物遭受的痛苦與人類道德上的關聯性為何?(在歷史上以及不同的
人類文化社會中是否有許多相同或不同的情況?)
論述:由自身的經驗為出發點,人類是會因為行動受限而感到痛苦的,由生物學的知
識可以得知,雞與人類有某些類似的感官器官及神經系統,藉著類比推理的方式,可
由雞的行為及健康狀況了解到牠們的生活情況。但我們並無法得知,雞是否擁有理性
或感性或是對未來的想法,這個部分是人類所獨有的特性,也正因為如此,人類社會
才有所謂的「道德」,在道德中才會有所謂「受苦」這樣的概念。(根據定義,痛並不
等於受苦)
最早為動物權益發難的是英國著名的哲學家 Jeremy Bentham (1748-1832,英格蘭),他
說:「最重要的問題不是牠們是否能理性思考或是說話,而是牠們是否會受苦。」
針對「痛」與「受苦」兩個概念的差異與區別,以及雞(動物)的自我意識、興趣、擬人
行為等等,可作為中高年級的討論素材。(主題舉例:我們真的知道,動物何時受苦?)
低年級的討論素材:如何能減少動物受苦?由遭受較為人道的方式養殖的雞生產出來
的蛋,對人類有什麼樣的意義?
保護自然
A) 以世代公平性作為最大主訴,人類有責任義務保護所有的自然資源,維持生態自然
環境的永續性。
B) 了解並尊重大自然的價值,更出於對於宇宙萬物的敬畏,人類應維持生態自然環境
的永續性。
任務/討論:什麼樣的人提出了這些論點?人類對於自然保育的責任到底有多大?我們
如何得知,自己的行為是否能有助於自然生態的永續?有許多的科幻小說或電影都以
這樣的概念為主軸來闡述。
公平性
A) 全球效應:經濟市場應如何對應及轉變,而不會傷害到某些特定族群的利益?(例如:
在貧瘠的地區實行單一作物種植,正如在以肉食為主的北方地區只種植飼料作物)
B) 世代公平性
C) 社會公平性(或是國家及國際公平性):每個人都應該要能負擔得起生活所需的肉類
及動物性產品,而由於雞的易於飼養且低成本,讓上述的需求變得可能。社會及國
家的公平性,是許多對於貧窮的農業地區的發展援助計畫中很重要的部分。
文章閱讀建議,藉以分析道德方面的論點
雖然過去十年間在大量養殖方面已經有長足的進步(德國於 2009 年已全面禁止用金屬
籠圈養動物),但將大量雞隻放置在狹小不見天日的空間裡的家禽工廠仍十分多見且令
人不安。這樣的情況提供了許多的討論主題,可用於各級學校的課程教學。
在大量飼養的情況,許多的動物都生活在極狹小的空間。大部分的情況下,牧場在一
個空間裡只會飼養一種動物。以蛋雞為例,同一空間裡甚至有多達 2萬隻雞。大量飼
養生產出的產品雖然成本低廉,但也有壞處。這樣養殖的雞隻多半體質虛弱容易生病,
因此需要使用許多的藥物來補強。當人們食用這些雞隻的雞肉或雞蛋,也可能因為藥
物的殘留而受害。在動物保護方面也有許多的觀點反對大量養殖,有哪些呢?
根據專家的研究與建議,雞隻的飼養應有人道的生態環境,至少需以自然永續的原則
為本來進行。更具體來說,飼養雞隻時應提供足夠的活動空間,餵養使用的飼料也應
來自有機生態的環境。這樣的飼養標準也同樣適用於牛和豬,因此,作為一個生態飼
養牧場應限制飼養的動物數量,動物數量與空間的關係與比例明顯且重要的。在牧場
的開放空間裡需同時種植用以餵養動物的飼料作物,而動物排放的糞便也能作為飼料
作物的肥料。就正確且人道的飼養方式而言,被飼養的動物能相互接觸但同時擁有足
夠的活動空間,而生態牧場裡是不允許大量飼養的。
需求與供應 (思考自己的消費行為:每天都一定要吃肉或是雞蛋嗎?)
在過去 50 年來大量飼養的繁盛,是來自人類對於肉類及動物性產品需求的不斷增加。
長久以來,良好平衡的食物生產一直是農業政策的重要目標,在所有的家禽家畜中,
家禽類-特別是雞的飼料使用是最好的,且較不會觸犯宗教禁忌。在飼養量快速增加
的情況下,屠宰場的規模也相對的擴大來使得成本降低。低成本促成了低價產品,提
高了大型農牧場的市場競爭力。但反面來說,實際上產生了許多的「家禽工廠」,大
量的雞隻在極狹小的空間裡痛苦地被飼養,而由於大量飼養必須使用的抗生素殘留在
雞肉當中,也為人類帶來健康上的疑慮。媒體經常有相關主題的報導,也經常有人大
聲疾呼反對這樣的大量飼養,但都只能短暫獲得人們的注意力。若未能得到大眾的共
同參與,這樣的情況短時間內都很難有所改變。
動物保護團體這麼說
「將動物限制在狹窄且密閉的空間裡飼養,是不可能不使用藥物來輔助的。藥物使用
並不單單只是藥物方面的問題,而是制度面的問題;即便動物保護法做出相關的法令
修改,聯邦政府仍對於動物因大量飼養遭受的折磨及衍生出的疾病問題視而不見。」
家禽類肉品及產品被驗出的抗生素含量清楚地顯示出動物在大量飼養情況下遭受的痛
苦。於此同時,這個問題也點出了消費行為與動物保護之間密切的關聯。(Thomas
Schröder,德國動物保護聯盟新聞稿,2012 918 日,http://www.tier-
schutzbund.de/information/hingergrund/landwirtschaft/antibiotika.html).
農牧業代表這麼說
「人道且出於保護動物的飼養方式一直是德國農民家庭對於所有飼養的家畜家禽的重
要訴求,基於生態理由,我們農民飼養之時也會以動物的福祉做考量。」(德國農民協
DBV 的觀點,2012 27)「我們不會厭倦於向外界說明,每一個雞棚雞圈的
建造絕對是出於保護動物的角度,而藥物的使用上也絕對盡量降到最低的程度。」(
國農民協會主席 Gerd Sonnleitner2012 216 )「消費者必須對價格有正確的認
知,價格是影響飼養方式的最主要原因。」(德國農業協會生態代表 Heinrich Graf von
Bassewitz2012 119 日,資料來源:
http://www.verbraucherbildung.de/3690.html)
消費者這麼說
根據 2008 年的國家消費飲食調查結果,在受訪的 2萬個德國人當中,大約 70 % 的人
以飼養方式是否人道作為消費時的考量。2012 年消費者中心聯邦協會的調查指出,飼
養方式在商店及產品端的標記說明,是很難被驗證的。許多的生產者便以此漏洞,運
用精巧的話術來包裝商品,掩蓋其產品真正的來源。在缺乏清楚標示情況下,價格成
了大多數消費者的參考指標。因此,產品上誠實且正確的標示是必要的。(資料來源:
http://www.verbraucherbildung.de/3690.html)
政府官員這麼說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直接參與食物的生產。特別是動物飼養的環節,現今的農牧
業已經是以高標準進行生產。」聯邦農業部長 Ilse Aigner 2012 11 27 日這麼說。
農業部長也同時批評了廣告業,「若有任何人暗示過去 50 年來農牧業已經不再有不實
廣告,也不能責怪消費者有上當的感覺。」(資料來源:
http://www.verbraucherbildung.de/3690.html)
發展援助組織這麼說
許多南歐較貧窮的國家,都是以種植提供肉品工業的飼料作物維生。藉由歐盟經濟上
的資助,也避免了肉類以低價方式在發展中國家的傾銷情況。為了避免全球性的糧食
不足,發展中國家的小農需要更多的支持。(國際公共論壇主席 Cornelia Füllkrug-
Weinzierl2013)
為了人類膳食而宰殺家畜家禽的道德疑慮
若要以動物的宰殺作為直接討論主題,較適用於高年級的課程,因為這樣的主題涉及
許多層面,包括傳統以及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 (每個家庭每天可能都會購買及烹煮肉
),甚至關乎對於動物的喜愛而衍生的感情,諸如此類種種在動物宰殺的議題上可能
對學生造成較大的情感負擔。這個主題也可以與其他學科結合成跨領域的課程,如宗
教及道德學方面,事實上,動物宰殺這個議題確實與歷史、哲學及宗教都有相關,以
人類的社會本質為出發點,可探討比較人類的互相屠殺與動物宰殺在意義上與實質上
的相同或不同。
討論本質上的價值與原則
道德地位-理性、自我意識、未來的利益
問題:就道德層面而言來禁止為了他人利益的殺戮行為,
追根究柢是以什麼樣的原因來禁止呢?大多數的評論標
準出自於人類的種種特質 (如理性、自我意識、傾向、
未來的利益以及人生計畫)。上述的種種特性多為人類或
某些特定種類的動物所有,如大猩猩及海豚,人類與這
些動物具有自我意識 (能認知到鏡子裡的影像是自己) 以及有能力解決複雜的問題。針
對這些動物,哲學家 Peter Singer 主張是絕對不能宰殺的,因為人類本身很難與這些動
物就自身經驗上證明而清楚劃出界線。生物學在這個方面無法提供解答。
另一個出自於人類尊嚴的重要理由,可藉康德的名言來闡述:人,實則一有理性者,
所以存在,是由於自身是個目的,並非只是提供這個或那個意志利用的工具-為了他
人利益的宰殺(屠殺)便是一種被其他意志利用而工具化的表現。(康德形而上學的基本
論述) 康德更進一步闡述,基於教育的目的,更不應該虐待動物。
另一種說法,則是出自於對宇宙萬物的敬畏,如探險家史懷哲所說:「我的生命對我
來說充滿了意義,我身旁的這些生命一定也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如果我要別人尊重我
的生命,那麼我也必須尊重其他的生命。」人類為了自身的膳食而去殺害取用其他的
動植物,是否與尊重生命的概念有所牴觸呢?其實不然,史懷哲的意思並不是完全的
禁止宰殺,而是希望人類對於所有的生命資源都以更尊重及永續的角度適度地運用,
即便只是為了人類未來的存亡這也是相當重要的。(可考量適合的學生族群/年級,一
同觀賞電影「阿凡達」並探討此一主題)
小心:經常出現如下的論述:「動物也會為了生存而殺害其他動物,那麼人類為什麼
不能?」這是經典的謬論:現在的人類已經不是完全生活在大自然裡的,我們是受到
道德規範所約束的。
避免動物遭受痛苦
使動物避免遭受痛苦的論點,並不等於禁止宰殺。我們應該如此設想,當這些家畜家
禽完全沒有未來意識,那麼牠們就不會因為生命縮短而感到難過,我們更應該以儘可
能減輕痛苦與壓力方式來宰殺。出於這樣的論點,有人主張無痛的人道宰殺方式,這
樣的方式有許多的必備條件,如避免長程的運輸等等。最理想的狀況,便是將家禽或
家畜在飼養處就近屠宰,但這樣的方式卻也帶來成本管理以及衛生方面的疑慮。
課程建議:可在報章雜誌或網路上尋找相關主題的文章,或瀏覽動物保護組織的網站
參閱相關訊息,讓學生討論並提出自己的想法,可分成正反兩方互相論述。最終的討
論:是否贊成素食主義?人類為了生存一定要宰殺動物嗎?什麼樣的宰殺方式是可接
受的呢?
主題「動物宰殺」-相關參考文章來源
www.zeit.de/2010/33/Vegetarismus-Essay
道德學方面的學習目標 (動物宰殺)
認知與了解道德方面的價值與原
(爭議),包括贊成或反對以人
類膳食為目的地動物宰殺。
了解以道德層面來說視為正當的
行為。
•表述自己的意見。
www.freitag.de/autoren/kathrin-zinkant/durfen-wir-tiere-toten
www.urgeschmack.de/die-ethik-des-fleischverzehrs/
關於動物飼養與宰殺相關主題的進一步資訊
http://www.tierschutzbund.de
德國動物保護聯盟針對動物保育以及人道飼養的資訊
http://www.tierschutzmachtschule.at
奧地利動物保育組織針對家畜家禽的相關課程資訊及教材
http://www.provieh.de
針對人道的動物飼養的協會對於大量飼養的評論
http://www.planet-schule.de/wissenspool/ware-tier/inhalt/sendungen.html
德國
SWR
WDR
頻道的共同專案,包含關於家畜家禽以及動物「貨物」化的紀錄
http://de.wikipedia.org/wiki/Geflügelproduktion#Die_10_umsatzst.C3.A4rksten_Unterne
hmen_der_Gefl.C3.BCgelwirtschaft_in_Deutschland
http://www.zeit.de/2010/33/Vegetarismus-Essay
http://www.freitag.de/autoren/kathrin-zinkant/durfen-wir-tiere-toten
http://www.urgeschmack.de/die-ethik-des-fleischverzehrs/
5. 教學計劃的相關連結
「雞」的主題可規劃多種目的的教學計畫,如下將針對各級學校建議不同層面的教學
計畫。
小學
以「雞」為主題的教學計劃可提供如下目的的課程:
跨學科的教學目標及指導方針
。增進對自然的理解
。建立對自然萬物的注意及敬畏
。學習以負責任的態度及行為對待動物
。連結不同學科的相關知識進行專案導向的學習計畫
。讓學校同時作為學習及生活空間
。開拓自身的休閒興趣以及學生的可塑性
。開放學校空間
本地課程及實作課程的特性
。由體驗、感受及實作各層面來建立本地課程及技術課程的全面性
學習專業知識及操作技能 (如藉由動物實驗來訓練觀察、飼養及照護的能力)
。以事實情況培養獨立思考與分析的能力
。培養調查及發現的能力,以專案的方式引導學習
本地課程及實作課程的目標
。培養對動物的注意力及責任感
。學習認知動物的需求
。生活習慣與行為的相關知識
。領會人道行為的意義
。學習挑選正確的營養成分
。了解並考量飼養動物的正確方式
。學習承擔責任
。學習評估飼養動物可能的時間與金錢花費
。認識並重視動物保育法規
中學
5年級: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的教學計畫及目標
。周遭環境中的動物
。寵物或家禽家畜的體型特徵、生活方式以及典型的行為模式
。了解人類對於世界及環境的責任以及人道行為的重要
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的教學計畫中,特別會列舉哺乳類動物作為學習素材。學生們
可以「雞」做為討論鳥類時的主題,加以闡述並比較。也可藉由「雞」的主題,往
自然科學及意識方面延伸,帶入對於人道行為以及環保議題的討論。
對於跨學科教程的建議:
德文課:以「雞」為主題的文章閱讀 (Wilhelm Busch:馬克斯和莫里茲),撰寫雞
的簡介,紀錄描寫雞的生活,或是關於雞的任何自由創作。
數學課:計數,計算飼料的重量以及飼養雞隻的成本,雞蛋銷售等等
藝術教育/手作課程:以毛料做出小雞,塑造不同的雞的形象,如發瘋的雞、驕傲的
公雞,幫雞蛋著色,建造雞棚或雞圈。
音樂課:教唱關於雞的歌謠。
實科中學
6 年級:物種多樣性、脊椎動物
7 年級:動物的行為模式
10 年級:基因學的應用:育種
其他建議項目詳見高級中學的部分
高級中學
5年級
自然與科技 (科目),自然科學的要點
主題「光」
。照明時間與雞產卵頻率的關聯 (光的作用)
。使用顯微鏡在光的下面觀察並了解羽毛的精細結構
主題「空氣」
。鳥類翅膀之於飛行的作用方式 (飛行動力學、仿生學)
。實際以羽毛做出翅膀,並與機械性的機翼結構做比較 (飛行動力學、仿生學)
。氣候對於羽毛質地的影響,以及衍伸出鳥類理毛的必要性,換毛的優缺點
主題「材質與材料」
。羽絨的隔熱性 (材料特性)
。弧形的羽毛的穩定性及承重能力,並與機械結構做比較 (仿生學)
主題「環境與生活」
。作為營養成分的雞蛋與蛋白質
。以學校花園暫時地飼養雞隻
。羽絨的氣溫調節功能
自然與科技,生物學要點
•主題「生物學-生物教學
。以雞為例講解生物的特徵
。就地球歷史的角度來排列出雞在生物圈中的地位/位置
6年級
自然與科技,生物學要點,以雞來舉例說明
主題「在不同生活空間中的脊椎動物
。鳥類的體型特徵 (骨骼及內部器官)
。雞的生活,平胸類鳥類的解剖特徵 (體格)
。雞的肺部構造與呼吸,比較鳥類與人類這方面的異同
。比較鳥類與人類體溫的異同
。飛行為鳥的典型移動方式,而飛行對於雞的生活意義為何?
。人道的飼養雞隻方式,反觀目前的大量飼養方式
。大自然中雞的覓食策略
。鳥類的繁殖過程
。鳥類從受精到孵化,直至長成成鳥的發展階段
。雞的社會行為 (如階級制度、不同的叫聲代表的不同意義、安慰行為等等)
。瀕危的雞的物種,其物種特性以及目前的保育措施
。保存瀕危及古老物種的必要性
。不同功能的雞,如蛋雞、肉雞、觀賞雞等
。在歷史進程中,雞是如何被馴化且發展形成不同的功能
。仿生學:比較弧形羽毛與機械構造的異同
8年級
生物學
主題「演化論:以自然科學角度闡述物種的形成
。爬蟲類特徵的演化,如鱗片、鳥類前肢功能的演進
。物種的同源性及類比,以雞為例來闡述鳥類
。以雞的育種闡釋基因變異的意義,以雞育種的成效來證明基因的變化性
。以雞的育種闡釋演化論的物種淘汰方式,以及演化淘汰而形成的物種多樣性
9年級
生物學
主題「以雞為例,闡述神經及賀爾蒙系統的訊息接收與處理」
。雞在交配、繁殖、產卵及孵化期間賀爾蒙如何作為訊息的載體
主題「健康與成癮性」
。以業餘方式飼養雞隻來觀察生物多樣性之美以及探討疾病防治與成癮行為
主題「遺傳學的基礎」
。以雞的特徵為例,闡述蛋白質合成物在基因上鑄造出的特性
主題「免疫系統與抵抗力」
。以雞的大量飼養為例,闡述由此產生的對人有危害的疾病,以及特殊物種保育上
的困難並認識動物保育法規。
主題「基因工程的基礎」(或是「免疫系統與抵抗力」)
。由於抗生素在雞隻大量飼養上的過度應用,造成了人類細菌的抗藥性提高
10 年級
生物學
主題「人類的新陳代謝」
。作為食物的雞蛋以及作為重要營養的蛋白質之於人類體內合成與代謝的意義
。細胞由胺基酸合成蛋白質與雞蛋的蛋白質
主題「生物間的基本相互關係
。非生物環境因素對於雞的意義,如氣溫、光、水以及土地
。生物環境因素對於雞的意義,如天敵、寄生蟲、獵物以及養分等等
主題「應用生物學」
。考量生態平衡的不同雞蛋生產方式
。考量生態平衡的不同雞肉生產方式
。藉由雞的排泄物做為肥料來提高農作物產量
。藉由雞的飼養來實行病蟲防治,如蝸牛及其卵的滅殺
11 年級
生物學
主題:以雞為例說明「基因學與基因工程」
。基因突變的結果
。顯性及隱性的基因作用
。居間的基因作用
。孟德爾定律的運用
。不完整的顯性基因
。附加的多重基因
。遺傳連鎖效應
。基因置換,如雞隻大量飼養造成的禽流感與人類流感
。動物育種帶來的混種優勢
主題「人類作為環境因素對生物多樣性及生物數量的影響」
。鳥類的繁殖策略,以及雞的分類
。人類馴化動物並作為經濟上的應用對於物種多樣性的影響
。業餘的育種對物種多樣性的貢獻
12 年級
生物學
主題「演化」
。以雞的物種為例闡述現代的生物多樣性
。以雞的物種為例闡述不同物種的同源性及類比
。雞與其他鳥類物種之間的趨同演化
。比較雞的物種與鳥類物種的基因突變與重組
。選擇對雞的演化和其品種繁殖的重要性
。以雞的物種為例闡述因繁殖情況與地理位置而影響的物種形成
主題「神經系統的訊息處理」
。雞的學習過程與意義
主題「行為生物學」
。雞的本能行為與行為模式,及其先決條件
。生物學家 Erich von Holst 針對雞的本能行為的研究
。雞的模擬行為
。比較人為孵化以及自然孵化,卡斯柏豪澤實驗
。雞的特徵
。調節原則:了解各種行為對雞造成的刺激及意義 (有條件的刺激方式)
。雞的溝通方式 (香農-施拉姆模式)
。雞的訊息傳導及接收方式
。導致雞產生攻擊性行為的變數,進而探討大量飼養可能造成的問題
。如何管理雞的攻擊行為
。賀爾蒙對於雞的攻擊行為的影響
。食物供給、資源運用以及環境因素對於雞產生攻擊行為的影響
。雞的交配與性行為
。雞的交配方式與一夫多妻制
。評論不同的雞隻飼養方式
建議的研討會主題
。比較過去與現在雞的行為模式
。校園中飼養的雞的行為模式
。以行為學探討雞的行為模式
。雞的育種,人類的馴化對於生物演化的影響
。雞蛋
。飼養雞的基因
。雞的物種演化
。比較野雞與人類飼養的雞的生活條件的不同。
。烤雞翅或是紅酒燉雞?-家禽類在行為條件與食物品質上的關聯。
6. 其他延伸資訊
參考書目
Schmidt, H. & Proll, R. (2011):
家禽種類大全:525 種類,包括寵物、農牧場家禽以及歷史上展覽過的種類Ulmer
Verlag, Stuttgart
包含各式各樣的家禽種類,並附有簡潔易懂的簡介描述以及彩色圖片。
Barber, J. et al. (Hrsg., 2012):
雞,歷史,生物學,種類Haupt Verlag, Bern
本書包含了雞的生物學特徵以及行為模式的概要描述,以及
40
種為人類喜愛的雞的
物種的詳細介紹。同時實際探訪記錄了養雞人家的日常,為相當有用的工具書。
Unterweger, W.-D. & Unterweger, U. (2010):
雞的書-保持快樂雞的實用指南,第 4版。Aufl., Leopold Stocker Verlag, Graz
這本練習冊展示了從馴養到飼養和治療疾病的過程,以及如何自然繁殖和養殖物種
的方法。
Peitz, B. & Peitz, L. (2012):
雞的飼養,第 8版。Ulmer Verlag, Stuttgart
本書提供了關於雞行為模式的專業知識:重要的物種,人道的飼養方式及保健。除
了雞的體型特徵及行為模式,也包含了正確的雞隻飼養方式與條件,如雞棚的設置
與空間規劃,飼料與照護,幼雞的撫育與育種,還有最後的屠宰以及雞肉與雞蛋的
運用。
Bauer, W. (2013):
如何建造雞圈,第 2版。Eugen Ulmer, Stuttgart
對於業餘飼養者來說相當傑出的工具書,包含了詳細的建造指示。除了硬體的建
造,也特別著眼於內部空間以及周遭環境的規劃建議。
Deerberg, F., Joost-Meyer zuBakum, R. & Staack, M. (Hrsg., 2004):
生態的家禽產品製造,餵食(飼料)與管理Bioland Verlags GmbH, Mainz
Bauer, W. (2007):
矮腳雞Verlag Eugen Ulmer
關於容易飼養的矮腳雞相關的入門工具書,對於小花園來說適於飼養的物種,連孩
童都能夠照護。
Schweizer Tierschutz (Hrsg., 2012):
雞的行為模式 (須知)Merkblatt. www.tierschutz.com
Waiblinger, S. & Otterstedt, C. (Hrsg., 2012):
出於保護動物立場的干預。慕尼黑人類與動物基金會 (www.buendnis-mensch-und-
tier.de/pages/forschung/positionspapier.htm)
Six, A. (2008):
雞的撫育與育種,第 5版。Aufl., Verlag Oertel & Spörer, Reutlingen
對育雛和飼養雞的所有實用疑問和問題的良好指導。
Six, A. & Müller, B. (2007):
雞和水禽的遺傳Verlag Oertel und Spörer, Reutlingen
海因利希伯爾基金會、法國世界外交論衡月刊以及德國環保與自然保育聯盟 (Hrsg.,
2013):
肉類地圖集,動物性食品的統計數據與事實www.boell.de/downloads/2013-01-
Fleischatlas.pdf
圖文並茂地描述肉類製造與全球的關聯以及對人類與環境的影響。
Badura, J. (1999):
人類與動物的道德,動物保育倫理相關UTZ-Verlag, München
Mari, F. & Bunzel, R. (2007):
全球的雞,雞胸肉與雞翅-那剩下的部份誰吃了?Verlag Brandes & Apsel, Frankfurt
Singer, P. (1984):
可實踐的倫理道德Reclam Verlag
其他資訊與教材講義
www.kindernetz.de/oli/tierlexikon
包含豐富的雞的相關知識以及短片
(
建議
3
年級以上使用
)
www.vs-material.wegerer.at
以雞為主題的教材講義,可適用於跨學科教程
http://hamsterkiste.de/01/Huhn/
適合幼童的學習教材,可配合主題活動
2
「雞的行為」或是主題活動
4
「孵蛋」來使
www.wdr.de/tv/wissenmachtah/bibliothek/eierstabil.php5
適於幼童的解說,關於蛋殼的特性
www.huehner-info.de/haehne/hahn_koerperbau.htm
關於雞的詳細資訊,包括各個身體部位
基因學/基因突變
http://de.wikipedia.org/wiki/Silver-Locus
雞的基因組與突變
www.ulmer.de/Erwartete-Genotypen-fuer-phaenotypische-Merkmale-von-einheimischen-
belgischen-Huehnerrassen
預期的基因型及顯性特徵資訊
http://bucknersfarmeloso.bplaced.net/far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
e&id=40&Itemid=118
顯性遺傳的綠色蛋殼:南美洲的阿羅卡納母雞生出的淺綠色雞蛋
www.paedagogik.net/wochenthemen/vererbungslehre/intermediaer.html
以安達魯西亞雞的羽毛顏色為例,其黑色與白色同樣鮮明地呈現在後代,甚至形成
了界於黑與白之間的顏色。
http://fss.plone.uni-giessen.de/fss/fbz/fb09/institute/ith/oh/rassenvielfalt/ras-
sen_pdf/huehnerrassen/file/Huehnerrassen.pdf
不明顯的顯性特徵及隱性遺傳
http://de.wikipedia.org/wiki/Vogelgrippe_H5N1
禽流感與人類流感的病毒基因交換
人工育種與自然育種
www.ktzv-hoehenkirchen-siegertsbrunn.de/wissenswertes-1/kunstbrut-naturbrut/
www.bruja.de/pdf/bus.pdf
http://moenchengladbachergefluegel1979.sharepoint.com/Pages/VomEibiszumKueken.as
px
行為學 (如特性、社會行為、調節行為等等) 以及演化
www.wissenschaftlicher-gefluegelhof.de/proj.php
影片:威利想知道,第 60 集:天啊!好大顆的雞蛋
適合孩童觀賞的影片,關於雞蛋的來源,雞的飼養方式以及世界上最大的蛋。
相關網站
www.rassegefluegel-bayern.de
關於雞隻飼養以及育種的概要,集合了巴伐利亞地區超過
40
個常見的雞的物種,是
認識不同物種的好機會。
www.bioland.de
比較傳統飼養與生態飼養方式的不同,包含了相關的有聲書
(
體驗農夫生活
)
以及許
多遊戲式的學習活動
www.bmelv.de/SharedDocs/Standardartikel/Landwirtschaft/Tier/Tierhaltung
關於德國的雞隻飼養方式以及市場發展
www.bmelv.de/SharedDocs/Downloads/Landwirtschaft/Markt-Statistik/Kennzahlen-
Eiermarkt.pdf
德國雞蛋市場的影響參數
http://www.jahnschule-harthausen.d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
w=category&layout=blog&id=54&Itemid=73
以實際在校園中
(
小學
)
飼養雞隻的活動為例,記錄了雞在校園中成功飼養的情況。
特別強調此飼養活動對於學生及學習風氣的正面影響。
www.grundschule-muenchhausen.de/Schulh%C3%BChner.html
某小學長時間飼養烏骨雞的案例。
7. 有關單位
巴伐利亞家禽物種協會提供了認識不同家禽物種的機會,在 10 月至 12 月間有相關
展覽。
www.rassegefluegel-bayern.de/kull_manfred_korr/bezirks.html
上述協會的相關網站,對於多樣物種認識相當有幫助,特別是校內的飼養計畫相當
建議參考此網站資訊。
www.rassegefluegel-bayern.de
巴伐利亞家禽物種協會網站
8. 法律上的建議以及正確與雞的相處方式
前述提及在校園內飼養雞隻的活動,需要事前完善的準備。教師應事先講授關於雞的
行為模式以及飼養方式的要點。單純只飼養母雞大致上不會有法律上的問題,若要飼
養公雞則應與校園附近的居民先行商討。
可由專業的養雞戶提供健康的雞隻,並向養雞戶尋求在雞圈/雞棚建造以及環境設置方
面的建議。
根據動物保護法規第一章第二條的規定,可出於教育目的借用雞隻來作暫時的飼養,
但不能作為商業用途。這樣的暫時飼養活動以六周為限,且只能作為學校教育的用途。
雞舍
動物保護及家禽家畜飼養法規第 13 章詳列了對於動物飼養設施的最低要求。在接下來
的主題活動 1「雞的生活」以及主題活動 2「雞舍」當中,依據法規的最低要求列出了
建議的硬體設置方式,以提供較佳的飼養條件。較重要的項目如下:
13 蛋雞的飼養棚舍的要求
2條:棚舍內的大小需至少 2.5 m2,能讓所飼養的雞隻種類能有適合的活動空間;
(....) 針對蛋雞的飲食、休憩、沙浴以及雞窩都應有適當的規劃與設置。
3條:雞舍的建築應包含可開關的照明設備,照明設備的設置至少為雞舍內硬體設
備的 3 %,並能平均地提供雞舍內所有區域的照明。
4條:雞舍內應設置合乎法規的通風設備,以保持雞舍內最低程度的空氣品質,根
據飼養雞隻的數量,空氣中的氨含量不得超過 10 cm3/m3以及 20 cm3/m3的穩定空氣品
質。
5條:飼養雞隻的必要硬體設置如下
1. 雞舍內需讓每隻雞都有足夠的地面空間;
2. 飼料餵食裝置,使每隻雞都能攝取到相同份量的飼料;
3. 飲水餵食裝置,提供流動的水,並使每隻雞都能攝取到相同份量的水分,飲水盆
應具有足夠的大小,能容納 10 隻雞同時飲水;
4. 應為每隻雞規劃休憩的窩,在窩裡能舒展四肢且安心產卵,絕對禁止使用金屬網
籠;
5. 以鬆軟的稻草鋪設供雞隻休閒的區域,可在此區域磨爪子、做沙浴等等;
6. 裝設供雞隻休憩的橫木,需與牆面及稻草區保持適當間隔,雞隻可在此不受打擾
地休息;
7. 特別裝設供雞隻抓握的區域,作為四肢及爪子伸展之用。
6條:雞舍內不可有暴露在外的電線,以避免雞隻暴露在觸電的危險中。
雞隻的照護
必須指派主要負責人員,如教師作為雞舍的管理者,管理者需在飼養期間內持續地管
控雞隻的情況並照護雞隻。管理者(教師)可分配具體任務給學生,制定適當的照護計畫,
但整體的照護是不能間斷的,管理者即便是在周末或假日也需監管雞隻的飼養狀況。
動物保護及家禽家畜飼養法規第 14 章針對監管、餵食及照護有如下的規定:
1條:飼養雞隻的人須確保:
1. 每隻雞在固定時間都需攝取適當的水分;
(......)
3. 雞舍內外的棚架、圈欄都應定時清潔,所有雞隻會接觸到的物品都應定時清潔並
消毒;
4. 必須依照上述規定圈養雞隻,才能使雞隻有舒適的生活環境並習慣。
與雞相處
教師應採取多種措施來教導學生細心且負責任地與雞隻相處並照顧雞隻,可設置的醒
目的告示牌並寫上標語,如「注意!雞出沒!」,隨時提醒學生站在雞隻的立場,注
意自己與雞隻的相處與行為。
教師應與學生一同討論並制定照護雞隻時須遵守的規定:
說話音量要放輕,絕對不能尖叫或大叫!雞是很容易
受到驚嚇的。學生在照護雞隻時,應注意使雞隻能在放
鬆的狀態被觀察。
絕對不能勉強雞隻做任何事情!應尊重雞的意願,任
何事情都是在自願的情況下發生。
須能辨認雞隻產生壓力的情況。須能在狀況發生前就辨認出雞隻的情緒是否感到壓
力過大,如冷淡、恐懼 (激動的叫聲甚至是尖叫)、害怕 (逃跑、躲藏),且要能懂得
如何處理。只要發生任一個如上的情況,就立刻遠離雞隻,讓雞冷靜。
在餵食雞隻後或任何與雞隻接觸的狀況後,須立刻清洗雙手以及鞋子,因為雞隻可
能經常隨地排泄。
進行餵食相關的實驗須限制在 15 分鐘內,依經驗顯示,15 分鐘後雞隻的食慾會大
幅下降。
重要:與雞隻的相處絕對不能涉及任
何傷害雞或是造成雞疼痛、折磨的舉
(動物保護法第 1),用於暫時性
雞隻飼養的雞須從特定單位取得,這
些雞隻較不會對人感到陌生及害怕。
切忌飼養不熟悉人類的雞隻種類。
雞不是玩具,和人類一樣是生物,也會感到痛苦及害怕與雞隻相處時應特別小心且
保持尊重的態度,應提供雞隻良好的生活條件,
避免雞隻感到害怕或痛苦及受到傷害。透過飼養
雞隻的小心謹慎也是對於所有生物的尊重,包括
人類、動物及大自然。在飼養活動開始時,可商
請養雞戶在第一堂課指導學生正確與雞隻相處的
方式及注意事項。
如何照護對待以人工孵化器孵出的小雞
34年級以上的學生可以直接用手接觸(捧握)剛孵化的小雞,最好是讓小雞放置在一
隻手的手心,再用另一隻手小心輕柔的覆蓋,這樣的方式能讓小雞保暖且快速地入睡。
若小雞大聲的啼叫,就表示小雞對環境還不適應,此時應放輕雙手抓握的緊度,盡量
安撫小雞。
針對 12年級的學生,建議將小雞放置在軟墊上觀察,學生可用雙手輕輕地圍繞這小
雞,但不能用力擠壓。
只要小心謹慎地對待,小雞就不會在被學生用雙手包覆時感到壓力。小雞在出生時並
不知道母雞的樣子,如同大多數的鳥類,剛出生的小雞通常會到處亂跑。此時的小雞
並不知道人類與雞的分別,因此通常對人類還不會感到害怕。因此,小雞通常能在人
類溫暖的手心裡入睡,如同被母雞的羽翼覆蓋著一樣。
重要:在飼養期間若發生任何意外或不尋
常的狀況,教師應立即通知養雞戶前來處
理,如雞隻拒絕進食以及排泄異常等等。
通常這些情況代表雞隻可能生病,而應立
刻將雞隻送回養雞戶治療處理。
9. 主題活動
各活動的基本目標
認識雞的物種多樣性
了解雞的物種之於人類的意義
認識並了解雞的自然行為與各種聲音代表的意義
認識飼養雞隻必需的條件與生活空間
培養對生命的責任感
學習小心謹慎地對待家禽家畜
體驗鳥類成長的階段
了解人道飼養方式、高品質飼料與產品價格間的關聯,學習評估雞肉或雞蛋的品質
認識並探討關於家禽家畜飼養的道德議題
主題活動
A 1 雞的物種多樣性
A 2 雞的生活
A 3 孵蛋;雞的孵化
A 4 關於雞蛋的實驗
A 5 建造雞舍
附錄
附錄 A 1_1 德國的雞種類
附錄 A 1_2 其他國家的雞種類
附錄 A 2 家禽;褐色及白色的雞,多用途的雞 (3 張圖片)
附錄 A 3 比較不同的蛋
附錄 A 4_1 雞蛋上編碼代表什麼?
附錄 A 4_2 作為食物的雞蛋
附錄 A 5 以蛋雞為例:飼養方式與價格有什麼關係?
附錄 A 6 肉雞的生活-不同點
附錄 A 7 飼養六隻雞的雞舍建造計畫
主題活動 1
雞的物種多樣性
本活動的專業背景知識
物種多樣性是雞隻育種的根本,而育種的目
的主要是為了促進環境條件的改善,包括了
氣候適應、疾病或細菌的演變以及害蟲防治
等等。現今的育種主要針對少數的物種,主
要希望能提高生產效能並擴大用途。但這樣
的育種方式卻使得家禽家畜物種的基因多樣
性快速下降,在 IUCN 物種紅色名錄中有 17
種德國當地的雞已被歸類為「近危」的程度
(資料來源:http://www.g-e-h.de/geh/index.
php/die-rote-liste/rote-liste-pdf)。隨著這樣
的基因多樣性下降,也使得未來的育種喪失
許多可能的發展潛力。
這個主題本質上的意義,除了是關於家禽類
的基因多樣性,更是要闡述基因多樣性對於
育種的意義。而在雞隻飼養須注意的知識,
如不同物種的特性以及適合的飼養與對待,對於未來的世代也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針對家禽,人類最重視的是其針對環境適應相當重要的生物特性。以雞來說,特別是
其生長速度與進食,雞蛋的產量與品質,以及雞本身的身體健壯度。多用途的雞則能
同時供給人雞蛋與雞肉,且使得剛出生的小雞免於一死,因為對於蛋雞飼養戶來說,
小公雞不具生產效益,故在出生時就宰殺作為雞肉販賣。
活動執行
(針對低年級至中學 5年級提出以下活動執行的建議)
準備活動:說出雞的身體部位/器官名稱,學習專業生物知識
1. 引言:使用公雞的圖片,讓學生任意以自己從圖片上看到想到的來描述,之後教師
在黑板上展示公雞各部位的部分拼圖。
2. 發展:以簡短的介紹或是資料卡的方式講解雞的部位名稱,學生自行叫出雞的各部
位名稱並完成拼圖。
3. 小測驗/作業:關於雞身體部位的講義
4. 加深印象:使用不同種類雞的圖片再次講解雞的部位名稱
準備活動:雞的物種多樣性
1. 引言:展示不同種類雞的圖片,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說出自己特別感興趣的是哪
張圖片。教師接著引導對各圖片的討論,能藉此加深學生對雞的身體部位名稱的學
習。
2. 發展:以小組方式來撰寫不同物種的雞的特性簡介。每個小組分配到一張圖片以及
該物種的資訊,自行描繪出雞的輪廓,以學到的正確生物名稱來標示出雞的特徵。
3. 加深印象:展示三張不同用途的雞的圖片
這幾種雞都為人類所飼養及利用,但外觀看起來卻相當不同。為什麼會有不同用
活動目標
認識雞的物種多樣性
了解雞的物種之於人類的意義
找出雞的物種與生物多樣性的關聯
季節:9月、3-8
級別:小學、國中
執行:中等
活動材料準備
附錄 A 1_1 德國的雞種類
附錄 A 1_2 其他國家的雞種類
附錄 A 2 家禽
附錄 A 3 比較不同的蛋
途的雞的物種?各種類又有什麼重要性?
講解兩個不同用途的物種在身體構造及功能性方面的差別。
準備活動:雞的行為
1. 引言:母雞的聲音(CD):先播放休憩中的雞發出的聲音,讓學生自由表達意見。再
播放激動的雞叫聲 我是否能從叫聲中辨認出雞當下的情緒?
2. 發展:藉由閱讀資料或是觀賞影片來介紹雞的習性,資料閱讀可以小組方式進行,
最後讓各小組在黑板上分成兩大部分寫下認識到的雞的習性-安靜、休憩時的習性,
以及激動時的行為。
3. 加深印象:角色扮演,讓學生扮演養雞人,然後介紹飼養雞隻以及與雞相處的原則
當人在雞舍時,應該小心謹慎自己的行為以及與動物的相處。
活動執行:探訪雞舍 (2小時)
探訪雞舍行前準備
1. 關於雞的知識問答:準備關於雞的相關知識問卷,如雞的用途種類、每隻雞平均可
產下的雞蛋數量、雞的餵食與飼養條件等等,分發給參與的學生並進行討論,學生
可帶著問卷在進行探訪時就問卷上的題目找尋答案。
2. 在探訪的同時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雞吃什麼?飼養雞隻的條件為何?在不同的情
況下雞會出現什麼樣的行為?
3. 商請適合的養雞戶來介紹巴伐利亞地區的家禽物種協會。(www.raasegefluegel-
bayern.de/kull_manfred_korr/bezirks.html)
4. 與上述提及的養雞戶約定會面。
雞舍實地探訪:
1. 所需時間:上午時間,最多不超過 2小時。
2. 雞舍主人或農場主人先與參與探訪的學生問候。
3. 簡短介紹雞舍,如展示雞飼料並解說雞飼料的成份來源,也可讓學生參與餵食,收
集雞蛋等等。學生可隨時向雞舍主人提出問題。
活動結語:反思探訪過程的觀察,教師檢閱學生填寫完的知識問卷。
問卷內容也可以蛋雞與肉雞的行為模式與飼養方式的比較作為主題。
主題活動 2
雞的生活
本活動的專業背景知識
針對關於動物的相關學習的先決條件,是要建
立人類與動物間長久且正面的互動關係。相當
重要的一點是,教師須以身作則的來示範小心
謹慎的態度和與動物正確的相處方式。
「雞的生活」的活動給予學生在校內學習時也
有親身接觸雞的體驗。培養學生對於動物保持
尊重並以責任心對待的前提,是要先建立學生
與動物的情感聯繫;出於這樣的理由且在學生
自願進行的情況下,教師應與學生約定固定照
護雞隻的時間 (如午休時間),讓學生能在安靜
的環境下觀察雞隻。
當照護雞隻時 (如清潔環境與餵食),須得到雞隻的信賴且在環境中舒適安心地待著。
因此,可以小組形式分派照護雞隻的任務,並固定每種任務執行照護的人(學生),需指
/安排假日照護的人手。
在照護過程中教師可適時針對生產與飼養的主題來講授探討,讓學生在與雞隻近距離
接觸且逐漸熟悉的情況下了解更多相關的知識。如:我們飼養的這些雞最適合/喜愛的
飼養方式及條件為何?有什麼樣的特性?
活動執行
活動計畫前的準備
與全校教職員及活動相關人士共同討論活動計畫。
事先分配責任歸屬!應先確定負責採購以及主要照顧雞隻的人選,特別是主管照顧
雞隻的教師,需注意避免雞隻感染疾病以及監督學生照護雞隻的狀況。
應事先規定活動期間於假日時負責照顧雞隻的學生或教師。
事先說明關於雞舍設備以及飼料的費用報銷方式。
購置或自行建造雞舍圍欄 (見主題活動 5)
建議:可與職業學校的木工課教師聯繫合作,或尋求校外的贊助來購置雞舍硬體設
備,又或者可使用適合的花園小屋。
與選定地點的屋主商討細節。
建置雞舍,應注意防風及採光 (建議面朝南、東南、西南,但不能朝北),以圍欄圍
住且不能讓人直接進入。不可設置在菜園或觀賞植物園內。(蔬菜及植物會被雞隻啄
)
鋪設稻草區域,六周的活動時間需要大約 10 kg 的稻草。
規劃讓雞隻自由活動的區域,以每隻雞 4 m2來計算。
活動目標
培養對生命的責任感
•學習與活生生動物應小心謹慎地對待
•觀察物種的典型行為模式以及認識並
分辨各種叫聲/發聲的代表意義
•認識並了解正確且適合的飼養行為、
高品質的飼料與產品價格間的關聯性
•討論動物飼養方面的道德問題
季節:3-7
級別:小學、國中、高中
執行:容易
餵食雞隻的飼料應由原本的養雞戶提供,不可自行替換飼料,若有飼料的贊助商,
也要事先說明清楚。飼料的用量以大約每隻雞每天 130 g 來計算 (花費約為每公斤
60 分歐元),以 6周內飼養六隻雞來說,大約需要 2530 歐元的飼料費用。
應選擇較安靜且體重適中的雞來飼養。
從建議的養雞戶來取得適合的雞,大約 56隻。選用的雞隻若全部都是一樣的顏色,
則需在每隻雞的腳繫上不同顏色的腳環來區別。雖然雞在白天
多半不會隨便啼叫,飼養的地點仍應小心考量,雞隻製造的聲
音可能會打擾到附近鄰居。因此在飼養之前必須先知會附近鄰
居,並得到同意。
在活動開始時,請養雞戶先示範如何正確地抓取雞隻,以一隻手輕輕握住頭部,另
一隻手則從胸骨處抱起。絕對不能抓翅膀,因為雞的翅膀是相當敏感的部位
課程中的準備
先討論雞的行為模式以及學生們與雞相處的行為方式。特別注意當雞表現不尋常時
-如不尋常的消極狀態等等,可能是某些狀況的警訊。
事先規定每天的雞隻照護事項。
先行分配學生的照護任務。
照護任務的細節事項:
上午 (例如:從 8點開始)
。將雞隻從雞舍放出,在花園自由活動,可依據天氣情況調整。
。注意雞隻飲水狀況,視情況加水。
。餵食飼料,注意如何混和飼料。
。檢查雞隻的進食狀況,注意是否有雞隻落單沒有進食。
中午
尋找並收集雞蛋 (原因:雞通常在上午時段下蛋;在校內飼養的情況,不建議讓雞
蛋自然孵化)
傍晚
。在天黑前將雞隻帶回雞舍裡,離開雞舍時必須將門關好上鎖。
每周至少一次要將雞舍內的糞便清理乾淨。
觀察的小提示
在活動之初,需先讓雞隻適應環境,因此第一周
的所有活動應在雞舍內進行。從第二周開始便能結
合課程來觀察雞隻或進行其他雞舍外的活動。
•事先與學生約定觀察雞隻的時間 (如下課時間)
關於活動任務(作業)的建議
外觀方面:辨認雞隻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關於雞的小提示:當每天早
8點鐘讓公雞在空地自由
活動時,公雞會立刻啼叫。
觀察活動建議在第二周之後再開始,此
時雞隻已經適應環境也對學生較熟悉。
描述雞隻的不同點
辨認公雞與其他雞的不同
根據特徵分辨出每隻雞
一同為每隻雞命名
為每隻雞撰寫簡介 (除了描述性的撰寫,也可用繪畫來表現)
完成的簡介:包括雞的名字、外觀描述(繪畫)、雞在群體中的階級、最喜愛的飼料等
觀察雞群的階級制度:
哪隻雞總是第一個進食?
哪隻母雞的地位最高?
是否發生不尋常的事件,如雞隻間互相攻擊?
小提示:持續觀察數天
觀察雞的行為
區別出某些特定的行為模式
特定行為模式的發生頻率 (如啄咬物品、以爪子抓磨、沙浴等等)
小提示:觀察特定行為 510 分鐘並記錄,可製作相關圖表以利紀錄
當有人進入雞舍時,雞群如何反應?
雞如何反應各種情緒?高興、激動、好奇、無聊、疲倦、恐懼等等
是否觀察到某隻在群體中與眾不同的雞?
雞群是否有階級制度?每隻雞在群體中的階級順序為何?
雞的感官當中,哪一項特別靈敏?
雞優於人的(感官)能力為何?
雞最喜歡待的地方/角落是什麼樣子?
我們飼養的雞隻是否喜歡早起?在一天當中的不同時間以及夜晚,雞都在做什麼?
餵食:雞喜歡那種食物/飼料?
針對此主題可進行的小實驗:用不同的小碗盛裝不同的東西放置在雞隻面前,沙拉
葉、麥片、黃粉蟲、蚯蚓、胡蘿蔔、小麥、燕麥、泡軟的麵包、沙子及小石頭。
雞先吃哪種?
重複上述的實驗
可在實驗前讓學生預估,看誰猜中雞喜歡吃的食物
疑難解答:為什麼雞會吃小石頭
道德議題的討論
對於高年級生可進行道德議題的討論,相關建議可見第 4章第 9頁。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