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主題課程在學前階段的初探——以某附幼為例

格式
doc
大小
61 KB
頁數
11
上傳者
SuperXP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7-06-19,离现在 18 13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96






多元文化世界主題課程推行在學前階段之初探

-以某一附幼為例






研究人

服務單位:南投縣竹山鎮雲林國民小學

研究人員

主稿人:吳智惠

協助人員:湯瓊惠




96 6 22

多元文化世界主題課程推行在學前階段之初探

-以某一附幼為例

雲林國小吳智惠、湯瓊惠


壹、緒論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社會結構改變,近幾年班上新台灣之子逐漸增加,因應國際化、全球化腳步的來臨,讓研究者深思身為第一線的幼教師應帶給幼兒什麼樣的世界觀,如何培養他們跨文化的適應力,以及什麼樣的觀念態度來認同自己的文化並尊重、欣賞不同文化之差異。

在本園申請輔導方案前,研究者與協同教師一同討論未來世界主題課程規劃一致認為從幼兒最貼切的生活經驗出發較能引起幼兒共鳴,因此課程規劃的方向以食衣住行四個主題擬定主題網進行教學活動設計,也為了符合主題發展的「核心概念」,我們做了極大的改變拋棄方便且完整的坊間教材,以自編教材方式來推動多元文化教育,期能使課程的進行達成主題目標。

二、研究目的



貳、文獻探討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意義

Banks Banks1993)、Sleeter Grant1998)認為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目標是要為兩性團體、來自不同族群文化團體的學生和特殊學生促進教育平等理想(引自Banks, 1998)。綜觀國內外學者(Banks Banks, 1993)、陳伶艷(2000)、黃肖萍(2005)的看法,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可歸納為以下四點:1.協助不同性別、種族、弱勢族群及社會階層的學生發展出基本的學術能力。2.訓練學生以客觀公正的觀點面對族群、種族和文化問題時提供不同角度的思考方式。3.教導學生以尊重、欣賞的態度去看待各種不同的文化。4.改變學校整體環境,如教師的態度、學校行政措施、與社區的關係。因此在規劃多元文化課程時教師應瞭解多元文化的教育意義應是透過學校教育教導幼兒對族群一視同仁,培養他們以欣賞及尊重的態度去瞭解各種文化的差異,並促進不同族群、文化、性別、社會階層學生的學習成就。

二、多元文化課程目標

劉美慧、陳麗華(2000)歸納多元文化課程目標如下:

(一)認知方面

1、瞭解與認同己文化:多元文化教育希望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透過對自己傳統文化的認識,認同自己的文化,並願意為保存文化盡一份心力。

2、瞭解文化的多樣性

多元文化教育希望學生透過對異文化的學習,瞭解不同族群的歷史、文化背景、生活方式與觀點,進而瞭解國家與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以及不同文化的平等地位。

(二)情意方面

1、培養自我概念

多元文化教育希望弱勢族群學生培養積極的自我意象,進而肯定自我,培養自尊自重感。

2、消除刻板印象與偏見

多元文化教育希望學生瞭解刻板印象、偏見與歧視的形成及其影響,再透過省思的過程,檢視自己是否具有偏見、刻板印象與歧視,並進而消除種族、性別與階級中心主義。

(三)技能方面

1、培養群際關係能力

多元文化教育希望提供學生與不同族群學生合作的機會,進而促進不同文化背景學生相處的能力。

2、培養多元觀點

多元觀點係指從不同族群與文化的角度分析事件與議題,也是一種批判思考能力。

多元文化課程方案的設計應以多元文化目標為依據,課程規畫的方向應兼顧認知、情意、技能方面,以培養幼兒跨文化的能力。


參、研究方法與歷程

一、研究場域

本研究所屬之幼稚園為研究者所任教的幼稚園,設園至今已有十二年,目前普通班一班、學生30名,學前啟幼班一班、學生6名。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普通班46歲混齡生(20位女生、10位男生),大班生23名、中班生7名。

三、研究參與者

1.研究者:研究者八十四年考上公幼教師,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畢業,從事幼教工作十二年,國小代課5年。

2.協同參與者:湯師八十五年國立嘉義大學幼教系畢業,與研究者同班搭擋12年,目前在國立嘉義大學幼教研究所進修。

3.學者專家:葉教授為研究者園所進行輔導方案之輔導教授,協助研究者釐清研究中所發生的問題,進行討論意見溝通,並提供解決策略。

四、資料收集

1.觀察記錄:利用每日角落活動時間800900做觀察,其次是主題活動進行時以錄影機攝影記錄幼兒活動情形。

2.教學日誌及省思札記:每日記錄教學過程並針對當日教學內容過程、幼兒反應、問題解決時使用的策略等過程記錄下來。

3.專業對談:研究者在進行研究中與輔導教授及協同搭擋進行專業對談,所獲得的建議、啟示、策略的產生等資料。


肆、研究歷程呈現

本研究歷程以研究者進行主教「環遊世界」「多彩多姿衣世界」兩個主題為研究歷程之探討:

策略一、以具體實物、拉近世界各國距離

一、問題的形成

幼兒的世界觀很重要,在課程進行前研究者一直思考要如何切入世界主題,讓那麼遠的事物拉近到孩子的眼前。

二、實施過程

當研究者在設計世界文化主題課程前,參考多套書籍包括曉明出版社出版之「世界博物館」三采文化之「世界文化地圖書」、、、、摘錄平日我們常看到、聽到的相關資料,並著手搜集自己從國外帶回的紀念品或向同事朋友商借圖片、國外文物;其中包含荷蘭鬱金香木雕花、木鞋、澳洲無尾熊玩偶、俄羅斯娃娃以及上網搜詢中國萬里長城、美國自由女神、日本櫻花圖片,做國家大集合著名景物介紹並以此設計六國景物配對學習單。

三、策略省思及評估

穿穿荷蘭木鞋、抱抱無尾熊或是從配對遊戲中讓幼兒認識不同國家著名景觀或紀念品,雖然為幼兒的世界觀開啟萌芽之路但對未曾出國的幼兒外國的景物仍是很遙遠,它在地球的哪一端;況且幼兒操作一段時間後就沒興趣,研究者與協同搭擋一同討論此現象,發現問題點只有六個國家無法擴展孩子的世界觀,因此幼兒會漸漸失去興致,我應在下一個主題探討加入更多國家相關的元素。


策略二、運用幼兒喜歡的事物、增進學習的興趣

一、問題的形成

我在進行繪本教學「This is the way we go to school」介紹不同國家幼兒上學的方式,有些方式是孩子們從未體驗過的,他們非常有興趣一直問這是哪個國家。從主題課程引導及情境布置啟發幼兒一連串的好奇心、探究力我應該好好把握這個契機。

二、實施過程

在進行「特別的交通工具」小主題探索時,便利商店正推出哆啦A夢世界各國磁鐵,班上多數幼兒也有搜集他們會拿著磁鐵一同討論國家景物;因此研究者進行主題探索時每說到一個國家,就請幼兒在世界地圖上找一找它在哪?並將哆啦A夢磁鐵黏上以加深幼兒的印象,而看磁鐵找國家慢慢引發幼兒討論更多國家議題。

三、策略省思及評估

教學活動中運用幼兒正熱門的話題成功帶入課堂中,幼兒有興趣才能引起共鳴。哆啦A夢是孩子喜歡的卡通我們隨著卡通人物環遊世界,看看不同的景物。研究者觀察幼兒在角落操作哆啦A夢磁鐵尋找國家地理位置,發現一個小問題認字能力佳的幼兒可以看字配對但認字能力弱者該怎麼協助他呢?經與搭擋商討教學策略激盪出很棒的點子,我們再購買一張世界地圖在不同國家位置上黏上哆啦A夢磁鐵,幼兒再用另外一組磁鐵就可以找到想去的國家;有協同教學者的支持真是一大助力,可以共同解決問題也能提供研究者資源上的協助。(省思日誌,2006.10.13


策略三、以繪本引導增強情意教學

一、問題的形成

輔導教授到園輔導在研究者進行教學活動後,針對課程設計方向、教學內容做專業對談給予研究者建議,多元文化教育不應只著重在認知方面,在情意教學方面也很重要,如何在多元文化課程中培養幼兒自我概念、消除偏見與刻板印象,這些都是課程規劃應考量的地方。

二、實施過程

配合節慶中秋節我們製作中式月餅,並進行繪本教學「小莉的中秋節」介紹韓國人過中秋節掃墓、祭祖、跳民俗舞的習俗和吃「松片」食的文化,研究者設計學習單讓幼兒畫出韓國人過中秋節與我們不同之處,以瞭解及欣賞不同族群的文化;培養幼兒文化知覺態度也是研究者重視的一環,例如:繪本「穿背心的野鴨-寶兒」、「小貓玫瑰」說故事,讓幼兒學會自我認同及瞭解每個人之間差異進而接納他人。

三、策略省思及評估

情意教學是教師在推動多元文化課程較困難的地方,也較不易以觀察方式來評量幼兒是否達到情意目標。但繪本的引導是最佳模式以圖文介紹加以動人聲調說故事,並與幼兒討論引發幼兒思考、批判的能力再透過省思活動,讓幼兒擁有正確的價值觀。

策略四:我們來學媽媽的家鄉話

一、問題的形成

有一天小賢、小佶的媽媽來接他們,說著不太標準的國語引發孩子的好奇心,藉此機會再一次向孩子說明小賢的媽媽從越南坐飛機嫁到台灣,我們一起來找找看越南在地圖哪個地方?我們也來說說越南話好嗎?孩子給我的回應竟是熱烈說:「好」。

二、實施過程

在進行「媽媽家鄉話」主題活動前我向小賢的媽媽請教越南話「早安」、「再見」怎麼說,第一次聽了不是很熟悉趕緊拿筆請她寫在紙上寫上越南文字,自己再用羅馬拼音註記回家練了又練總是不流暢,為此問題我好困擾尋求湯師的協助,她提醒我可以利用錄音筆錄下來再反覆練習必能流暢,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自己已有的工具卻不會利用真是可惜,我該多利用視聽器材來輔助教學。研究者隔天再請小賢媽媽說一次讓我錄下來,回家不斷的練習終於學會了也不再害怕自己會教錯,我們在每日上學時用不同語言道早安並於團討前自己再用三種外國語(越南、日語、英語)和幼兒說聲早安,研究者發現幼兒漸漸會用越南話和我道早安而且說的很好,孩子就像一塊海綿吸收的快也學的快。我也設計一張海報「我會用不同語言說早安」讓幼兒記錄自己早上用哪種語言道早安,放學時我們也會用三國語言說再見大家都覺的很有趣。

三、策略省思及評估

在自己學習越南話過程中能深刻體會越南媽媽的辛苦,自己學一、兩句就需花一段時間練習,還怕說的不標準(省思日誌2006.10.16);離開家鄉的外籍媽媽需要適應新環境又要學習新的語言是何等辛苦與無助,給與新住民家庭關懷提供他們教養子女的方法是我們教師所能做的事。研究者這幾次主動向越南媽媽請益過程中感受到她的熱忱,小賢媽媽知道我們在進行多國語言教學還主動拿越南兒歌CD給我們,在課堂上我們也一同欣賞好聽的越南兒歌,這也是我和幼兒們第一次聽越南兒歌既好聽畫面也很生動。在往後多元文化課程的推動研究者將朝文化認同及異文化共融方向進行。

策略五、小小模特兒、各國服裝走秀

一、問題的形成

當世界文化主題進行到「多彩多姿衣世界」主題課程設計時,研究者與輔導教授對談時教授提到以幼兒為主角並以不一樣的活動方式讓幼兒體會及瞭解各國服飾之美;而本校又是南投縣新移民學習中心有東南亞服飾可借用,因此研究者想以「世界服裝走秀」為主題畫下完美句點(2006.12.07專業對談)。

二、實施過程

以往在教學上偏重認識西方文物,對東南亞文物的探討與瞭解較少;在活動籌畫期間除研究者自己添購韓國服飾,請同仁向成教班的外籍媽媽借家鄉幼兒服裝,也向新移民學習中心借外國服飾並在聯絡簿上請家長提供傳統服裝。進行走秀前研究者與幼兒討論要如何讓大家知道我們要舉辦「世界服裝秀」,幼兒們提到要畫海報、邀請函,他們利用角落時間動手設計並邀請學前班及一年級的小朋友參與我們的活動。活動開鑼了!幼兒選取自己喜歡的服裝有越南、泰國、日本、韓國、中國、夏威夷、美國西部牛仔裝、印尼、、、,孩子們依序走上教室舞台有的靦靦、有的大方也有像職業模特兒擺出可愛的模樣,每個人都深具特色在掌聲中我們為世界文化衣的主題畫下精彩的句點。

三、策略省思及評估

從畫海報、設計邀請函、走秀活動幼兒都是最佳男女主角,在體驗中孩子認識不同國家服飾,瞭解不同國家衣的文化;在實施多元文化教育「合作方式」也是研究者運用教學法之一,在群體中每個人應學會接納不同的意見並與同儕合作完成任務。雖然幼兒年紀小要他們彼此合作剛開始有些困難,但多給幼兒練習的機會經過一段時間終究能看到他們成熟的合作與討論問題。


伍、結論與建議

在探究多元文化世界主題實施歷程,有以下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以具體實物、圖片及幼兒喜愛的事物較能引起幼兒對世界文化探索的興趣。

2、透過繪本或圖畫書介紹在情意教學方面實施效果最好。

3、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主題切入並讓幼兒實際體會,最能引發幼兒參與世界文化活動的興緻。

4、借用外籍媽媽的支援並透過學習新住民文化活動,可培養幼兒對新住民文化的尊重及瞭解。


二、建議

(一)對幼稚園教師的建議

1、多閱讀世界文化相關書籍及雜誌,增加自己對國外事物、人文特色的瞭解並擴展視野洞察國際動態。

2、參加「多元文化教育」研習,增進自己對多元文化課程方案設計規畫的能力。

3、多給予新住民家庭關懷及協助,建立對新移民和諧共融的園所情境。

4.改變傳統教師教、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多以討論、分組合作方式進行主題課程探討。

(二)對幼教行政單位的建議

1、研究單位能提供學前階段多元文化課程相關研究報告,供幼教師參考。

2、舉辦「多元文化教育」研習活動提昇教師多元文化課程信念與知能。




參考文獻

陳伶艷(2000)。花蓮縣國小校長多元文化教育認知與實際辦學情形之研究。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肖萍(2005)。美國的多元文化教育。教師雜誌,121

劉美慧、陳麗華(2000)。多元文化課程發展模式及其應用。花蓮師院學報,10101126

Banks, James, A.、李苹綺譯(1998)。多元文化教育概述。台北:心理。

Banks, J.A.,Banks,C.A.M.Eds(1993). Multicultural EducationIssues and Perspectives2nd ed..BostonAllyn and Bacon.

Sleeter, C.E., Grant, C.A.(1998). Making choices for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Five Approaches to Race, Class and Gender. Columbus, OHMerrill.


11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