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內湖區明湖國民小學99學年度第1學期四年級健體領域健康課程教學計畫

格式
doc
大小
201 KB
頁數
18
上傳者
陳美華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0-07-14,离现在 15 104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臺北市內湖區明湖國民小學99學年度第1學期

【四】年級【健體】領域【健康】課程教學計畫


  1. 編寫者:四年級全體教師


  1. 課程目標:

1.由身體狀況的改變,體認人成長的事實,並了解人在不同時期的發育速度不同。

2.接受自己身體變化的事實,並學會照顧自己。

3.探討影響人生長發育的因素。

4.了解維持健康的方法,並願意在生活中實行。

5.了解人體各系統的組成及功能。

6.了解身體活動與系統合作的關係,並運用身體做出各種不同的活動。

7.認識骨骼、肌肉系統,並了解骨骼、肌肉系統的運作方式。

8.藉由活動的過程,展現身體運動能力,並能察覺同儕間體適能的差異。

9.了解運動與體適能的關係及可能增進體適能的身體活動。

10.解讀體適能護照中的指標,使學童了解自己的體適能狀況。

11.運用校園運動設備積極參與運動,以提升體適能。

12.能評估危險情境的可能處理方法及其結果。

13.能了解個人安全行為,會影響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14.能說明運動傷害的處理步驟。

15.了解運動傷害發生的原因與影響。

16.了解舞獅的歷史淵源及本土文化活動之介紹。

17.能知道節慶活動中可能發生的危險。

18.認識六大類食物對人體的功能,並建立不偏食及均衡飲食的習慣。

19.能依照金字塔的飲食原則,及依年齡、性別和身體活動決定,以攝取適量且均衡的食物。

20.運用每日飲食指南的食物類別及份量來選擇食物,檢視並改進自己的飲食習慣。

21.了解偏食及攝取過剩或不足所造成的健康問題。

22.能正確判斷出不正確的飲食習慣,並能給自己正確的飲食決定。


  1. 教材內容(來源):四上南一版 « 健康與體育 »

  2. 教學計畫:

主題

單元

領域及

重大議題

能力指標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節數

主要評量方式

教學資源

備註

壹、奇妙的身體

一、成長的身體



1.由身體狀況的改變,體認人成長的事實,並了解人在不同時期的發育速度不同。


【活動一】不一樣的我
(
)成長偵查隊

1.教師請學童觀察帶來的照片及衣物,並說一說發現了什麼?

2.學童的這些發現代表什麼意思?

3.教師問學童:你們從出生到現在有沒有長大?舉例說說看。

()不一樣的我:發現自己和一、二年級時,有什麼不一樣?

()成長的變化

1.請學童討論:參考三位小朋友身高記錄圖,討論6歲時,他們的身高有什麼不同?兩位哥哥在15歲時,身高的變化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壹、奇妙的身體

一、成長的身體


1-2-1
1-2-3
7-2-1


資訊教育

4-2-1


性別平等教育

3-2-4




2.接受自己身體變化的事實,並學會照顧自己。












3.探討影響人生長發育的因素。


2.查出自己的身高紀錄,和紀錄圖中的小朋友比較看看,在相同年紀時,你的身高是比較高還是比較矮的?

3.請學童判斷一下,自己在哪一個成長階段,成長的速度有沒有比較快?

4.對於成長速度比自己慢的同學,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他們?為什麼?

()教師歸納:成長不僅僅是身體外觀的改變,能力和想法也有許多改變,另外,人在不同時期的發育也不同,要留意自己身體的變化,並好好照顧自己。


【活動二】影響成長發育的因素

()超級比一比

1.請學童和同學比比看,誰的身高最高?誰的身高最矮?

2.誰的體重最重?誰的體重最輕?

3.共同討論:為什麼同年齡人身高會有很大的差異?是什麼因素影響人的生長發育?

()國際擂臺賽

1.和外國人比比看,哪些國家的人身高比較高?哪些比矮?體重是不是也有差異?

2.共同討論:這些差異是什麼因素造成的?

()全家樂融融

1.你的長相哪個部份像媽媽?哪個部份像爸爸?

2.爸爸、媽媽喜歡的活動,你也會喜歡嗎?

()生長激素的分泌會影響生長發育,分泌過多會產生巨人症;分泌不足會導致身材特別矮小。

()請學童觀對照自己的身高、體重資料,是否大致符合成長速度比較圖?

()我要長高:養成運動的習慣可以使你長得更高一些。說說看,你會怎麼做?

()充足且均衡的營養也可以使你長得更高一些。

3


口語評量
操作評量
觀察檢核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教師:
1.
情境圖(身高紀錄圖)

2.情境圖(影響成長發育的因素)

3.健康記錄表、情境圖(生長發育加油站)
學生:
1.
準備自己從小到大的照片或衣物、健康記錄表。

2.回家調查自己從小到大的身高體重數據。


壹、奇妙的身體

一、成長的身體










4.了解維持健康的方法,並願意在生活中實行。

()師生歸納:影響生長發育的因素(詳見P.17教材補充)

1.遺傳 2.營養

3.內分泌 4.性別

5.種族 6.運動 7.環境


【活動三】生長發育加油站

()請學童回顧生長發育的影響因素,將因素分為可改變與不可改變兩類,並分組報告。

()健康生活:請學童說說看,兩位學童的行為哪一位可以促進身體健康或發育良好?教師揭示情境圖,逐項討論這些行為如何維持健康?

()重點提示:

1.充足睡眠可以恢復疲勞,而睡眠不足除了使人精神不濟也會影響身體腺體的分泌,生長遲緩。

2.均衡的飲食:每日攝取足量且均衡的營養,可使身體能正常運作。

3.適當的運動:運動可以刺激新陳代謝,分解脂肪,增強心肺功能。

4.保持愉快的心情:可以練習用談話、運動、音樂欣賞來保持愉快的心情,並與他人和氣相處。

5.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遠離疾病的不二法門。小朋友,說說看你的衛生習慣有哪些?

()師生歸納:了解維持健康的方法之後,要為健康而努力執行,除了可以擁有健康的身體之外,還可以促進身體的發育呢!






壹、奇妙的身體

二、奇妙的身體




【活動一】認識身體
()將全班分為六組,分別請學童於課前利用網路或圖書館蒐集呼吸、消化、循環、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的組成及功能的資料。

()人體系統介紹:教師說明體由許多系統組成,是一個複雜的

精密組合,再請各組分別報告:





壹、奇妙的身體

二、奇妙的身體


1-2-1
1-2-2



性別平等教育

3-2-4


資訊教育

4-2-1



1.了解人體各系統的組成及功能。











系統是由哪些器官組成的?器官之間如何分工又各司其職?

呼吸系統

()教師指導學童討論哪些環境會影響呼吸系統的健康?在空氣汙染的環境中,如汽、機車排放廢氣、二手菸、廚房排放油煙,呼吸系統的運作會受影響,要如何改善?

()在無煙的環境中,呼吸系統較能正常且健康的運作,如郊外、山上、無二手菸、無汽、機車或工廠排放廢氣的環境。

()無煙害的環境空氣較乾淨,吸入的空氣在過濾時較不會讓肺臟有所損傷,能保護呼吸系統。在日常生活中,應儘量減少進出公共場所,多到戶外接觸大自然,在健康的環境中活動。

消化系統

()討論課文中的三個情境:說一說,經常便秘或拉肚子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何改善?

()經常便秘或拉肚子的解決策略,如便秘可藉由飲食習慣改善,多吃青菜、水果、高纖食物、多喝水等;常拉肚子可能是消化系統有問題,最好就醫治療。

循環系統

()教師指導學童討論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養成好習慣,以促進心臟、血管正常且健康的運作,如:良好而規律的運動習慣、注意飲食(避免高油脂、高糖、高膽固醇等食物)、保持適當體重等方法。

骨骼系統和肌肉系統

()教師指導學童討論增進骨骼和肌肉良好發展的方法,如:均衡的飲食、正確的姿勢、適當的運動習慣。

神經系統

()教師指導學童討論:當走路不小心跌倒時,神經系統怎麼指揮身體?

1.神經由皮膚接收到感覺傳至大腦,產生痛覺,並指揮手去檢查傷口。

3


口語評量
操作評量
觀察檢核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教師:
1.
情境圖(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骨骼系統和肌肉系統、神經系統)

2.教學卡(人體立牌)


壹、奇妙的身體

二、奇妙的身體



2.眼睛看到紅色的血,神經將感覺傳至大腦,大腦下命令,去找護士阿姨擦藥!

()教師指導學童討論:手被門夾到時,你會有什麼神經反應?引導學童討論:「神經接收到觸覺、視覺或聽覺等訊息後,傳達至大腦或脊髓,會產生哪些行為反應?

()教師歸納結論:平常就要注意身體的保健,注意系統的運作是否正常,如果有異狀,要儘快就醫檢查。

()教師補充說明:除了以上六大系統,人體還有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可另做資料蒐集及介紹。

()系統的合作

1.人體系統大多數是在互相合作間完成各項活動,如下:

(1)吃東西=骨骼系統+肌肉系統+消化系統。

(2)打球=骨骼系統+肌肉系統+神經系統。

(3)懷孕=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

2.如果系統出了狀況,身體將受到的影響,例如:

(1)因車禍造成脊髓或神經系統受傷,將會癱瘓或成為植物人。

(2)心臟或血管疾病使循環系統無法正常運作,可能引起高血壓、心臟病等不適症狀,或者中風甚至死亡。

(3)如果骨骼發育不良,可能會有雞胸、脊柱側彎或身材矮小等情況。

(4)肌肉若發生系統無力或漸漸僵硬,會使人無法動彈,無法自行活動。


【活動二】從事適當的身體活動

()從事適當的身體活動

1.運動可以展現神經系統、骨骼系統及肌肉系統的協調性。選擇適當的身體活動,可以增進各系統的正常運作,使身體更健康。





壹、奇妙的身體

二、奇妙的身體




2.了解身體活動與系統合作的關係,並運用身體做出各種不同的活動。

2.跳繩、球類運動、爬山、爬竿、騎腳踏車、游泳等運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及增進骨骼、肌肉發展等,增進身體的成長與發育。

()教師指導學童進行下面這些活動。

()體驗活動

1.三人跳繩:兩人負責各拉跳繩兩邊迴旋,第三人從中跳過,以不絆倒繩子即過關。繩子迴旋速度可視學童程度加快或減慢。

2.賽跑:每位學童距離50公尺,跑完後將棒子交給下一位接棒者繼續進行活動。強調以不落棒及跑完全程為目標。

3.爬竿:學童在爬竿下就位,聽教師哨音開始往上爬,碰到頂部就滑下來。如有學童無法達成,可在一半的位置綁上繩子做記號,只需爬到一半即可過關。

4.爬山:鼓勵學童與家人從事戶外活動,如爬山、騎腳踏車,可增進身體健康,也能增加感情。

5.球類運動:四人一組,相距34公尺,將球傳給他人並接住他人投來的球,以不掉球為標準,視時間決定每人傳接的次數。

6.游泳:游泳可增進心肺功能,教師可鼓勵學童至合格泳池學習游泳,或規畫游泳課,讓學童習得游泳技能。

()動腦時間

1.做完體驗活動後,請學童想一想並發表:在以上的體驗活動中,自己有哪些動作做得最好?做不好的要如何改進?

2.如果系統有不健康的情形,對身體會有什麼影響呢?

()教師歸納:人體各系統分工合作,才能讓身體正常運作或進行各項動作,但是各系統的健康需要自己用心維護,因此,每個人都要選擇健康的行為來保持自己身體的健康。



口語評量
操作評量
觀察檢核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3.跳繩、呼拉圈、接力棒、音樂。


壹、奇妙的身體

三、身體的律動

1-


1-2-2


1.認識骨骼、肌肉系統,並了解骨骼、肌肉系統的運作方式。



【活動一】身體的活動
(
)教師指導學童進行體驗活動:

1.站立中,舉起右手,再輕輕放下。

2.站立中,再慢慢蹲下。

()討論剛才所做的動作,是運用身體哪些部位?如:骨骼、肌肉系統、神經系統等,這些系統要如何合作才能順利完成動作。

()參考活動:全班進行「老師說」的活動。

1.教師指定動作由學童完成,但動作指令前需加「老師說」,否則犯規。

2.教師指定動作應包括:原地跳躍、彎腰手觸地、舉手或抬腳、立正、轉頭等動作,讓學童體會肢體不同部位的運動。

3.請學童討論剛所做的動作,是運用哪些身體部位?要用哪些身體系統才能順利完成這些動作?

()教師歸納:有強健的肌肉、健康的骨骼,才能讓我們方便進行各種運動,但要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活動,才能避免受傷


1


口語評量
操作評量
觀察檢核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教師:
教學卡(人體立牌)



貳、秀出活力來

四、運動體能好


1-2-3

3-2-2

4-2-1

4-2-2


性別平等教育
1-2-2

1-2-3



活動一】健康跑跳碰

() 身體魔術師

1.教師先帶領學童進行510分鐘熱身操,並注意讓身體各部位的關節伸展開來。

2.教師先示範動作圖形,並鼓勵學童盡力依圖形完成動作。

3.動作說明:

(1)動作一:前弓後箭步,身體挺胸慢慢往前挺,雙手漸漸往後伸直,手掌打開。

(2)動作二: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雙手慢慢後舉向上,雙手掌漸漸握住。

(3)動作三:身體前傾,雙腳一前一後打直,膝蓋打直,身體漸漸往下,雙手掌碰地。

(4)動作四:左腳直立,右手拉著右腿漸漸抬起,左手伸直平行,身體保持平穩。



口語評量
操作評量
觀察檢核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教師:
哨子馬表、墊子、跳繩、呼拉圈數個


學生:

體適能護照


貳、秀出活力來

四、運動體能好


1-2-3

3-2-2

4-2-1

4-2-2


性別平等教育
1-2-2

1-2-3








1.藉由活動的過程,展現身體的運動能力,並能察覺同儕間體適能的差異。























2.了解運動與體適能的關係及可能增進體適能的身體活動。




4.提醒學童於活動中觀察其他同儕的表現。

5.在每個動作結束後,找出優異學童予以獎勵並讓學童發表感言

6.活動結束後,教師與學童討論,並由討論過程中引導說明學童間表現差異的原因。

()超級比一比

1.全班分成兩組,哨聲響起,兩組中的第一位組員同時出發,依序完成跑步、仰臥起坐15下、單腳跳呼拉圈、跳繩跑跳回原點,第二位組員再出發。

2.關卡與關卡之間用跑到下一關

3.組員先完成關卡的小組獲勝。

4.提醒學童於活動中觀察其他同儕的表現。

5.活動結束後,教師與學童討論,並由討論過程中引導說明學童間表現差異的原因。

()綜合活動:

1.和學童討論與分享活動過程。

2.讓學童發表意見,並引導讓學童了解體適能的意涵。


【活動二】體能好,展活力

()教師說明運動對健康及體能的重要性:

1.身體質量指數反應出你的身體是否肥胖或瘦弱。肥胖易造成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太瘦弱則易造成抵抗力較弱,容易生病;而運動可以讓我們維持良好的身體質量指數,使我們更健康。

2.良好的肌力、肌耐力,可使肌肉及關節等部位有較好的保護,達到減緩受傷的防護效果。

3.具有良好柔軟度的人,肢體活動的範圍較大,動作也就更靈活,且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

4.良好的心肺耐力,運動起來更輕鬆,不易感到勞累。

()教師說明可增進體適能的活動:

1.跳繩、踢足球可以使肌肉變得更結實、有力,長期從事該運動可以增強肌力、肌耐力。

3


口語評量
操作評量
觀察檢核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教師:
哨子馬表、墊子、跳繩、呼拉圈數個
學生:

體適能護照


貳、秀出活力來

四、運動體能好


1-2-3

3-2-2

4-2-1

4-2-2


性別平等教育
1-2-2

1-2-3








2.了解運動與體適能的關係及可能增進體適能的身體活動。

































3.解讀體適能護照中的指標,使學童了解自己的體適能狀況。



4.運用校園運動設備積極參與運動,以提升體適能。


2.常常從事慢跑、游泳這兩項運動,可以增強心肺耐力,使活動時,呼吸順暢,不易疲勞。

3.常做伸展操,可以增強柔軟度,使姿勢改變更靈活,運動時較不會受傷。

4.體重變重時,運動可以讓體重變輕嗎?

()生活體適能:

1.做伸展操時,我的腰彎不下來

2.爬個樓梯就上氣不接下氣。

3.蹲著一下子,腳就又痠又麻。

4.分組討論,遇到上列情形,可以在平日生活中如何增強體適能?

()教師舉例說明增進體適能的運動:

1.身體質量指數:能規律且適度的運動。

2.肌力、肌耐力:可從事單槓引體向上、伏地挺身、仰臥起坐、跳繩、跑步等動作。

3.柔軟度:靜態、動態伸展操、舞蹈、體操。

4.心肺耐力:慢跑、游泳、有氧舞蹈、登山。

()師生歸納:良好的體適能可以讓我們輕鬆的從事運動;要培養良好的體適能,得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


【活動三】健康體能自己來

()教師說明肌力與肌耐力的意義與重要性。

1.身體是由脂肪及非脂肪組織所組成,兩者間的比例為身體組成,其計算方式為體重÷(身高公尺的平方),過高顯示肥胖,過低顯示瘦弱。

2.肌力指肌肉產生最大力量的能力;肌耐力指肌肉持續收縮的能力。

3.柔軟度是關節的最大活動範圍,使四肢和軀幹充分伸展而不會感到疼痛的一種能力。

4.心肺耐力所代表的是身體整體氧氣供輸系統運作的能力,擁有



口語評量
操作評量
觀察檢核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教師:
哨子馬表、墊子、跳繩、呼拉圈數個
學生:

體適能護照


貳、秀出活力來

四、運動體能好



好的心肺耐力,運動起來更輕鬆,不易感到勞累。

()教師帶領學童體驗教科書上的活動,並引導學童分辨是在增強哪一項體適能?

()測量體適能之後,對照體適能護照,說說自己的體適能狀況。

()和同學討論看看,可以運用校園的運動器材及設備來促進哪些體適能呢?

()教師歸納:積極參與運動提升體適能,可以增強抵抗力,維持身體的健康與活力。





貳、秀出活力來

五、安全又健康


5-2-3

5-2-5


人權教育
2-2-1


1.能評估危險情境的可能處理方法及其結果。


【活動一】安全真重要
()教師指導學童討論單獨登山可能發生的危險。

1.迷路:路況不熟或遇未設指標的岔路時,容易迷路。

2.跌傷:路況不良或迷路時,可能跌倒造成扭傷、擦傷、骨折等傷害,甚至跌落山谷,求救無門。

3.天候改變:山區天氣多變,尤其午後常發生雷陣雨、濃霧、氣溫降低等狀況。

4.被蜂螫:山上常有野生的蜜蜂或毒蛇,若被咬傷恐有生命危險。

5.其他:遇落石、身體突然不適、天黑看不清路、使家人擔心……等。

()藉由情境圖的討論,讓學童知道單獨從事戶外活動需有大人陪同。

()教師歸納結論:單獨一個人從事戶外活動,如登山、戲水,可能會發生危險,因此,要有充足的準備,並有大人陪同,才能安全的進行活動。

騎腳踏車時……

()教師指導學童探討情境圖中的小明可能發生什麼危險?

1.跌傷:輕則擦傷、扭傷,重則骨折、腦震盪,甚或死亡。

2.撞傷別人:因小明不守騎車規則,可能造成別人受傷。



口語評量
操作評量
觀察檢核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教師:

蒐集、布置運動傷害的資料、圖片、情境圖(運動傷害的處理方式)。
















貳、秀出活力來

五、安全又健康


5-2-3

5-2-5


人權教育
2-2-1























2.能了解個人行為,會影響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能說明運動傷害的處理步驟。


















3.被別人撞傷:可能遭對向來車撞傷。

4.其他:跌倒而被腳踏車壓傷、刺傷……等,或被汽機車撞傷等危險情況。

()教師指導學童討論並給予正確建議,讓小明能安全的進行活動。

1.要戴安全帽。

2.不要單手騎車。

3.要遵守騎車規則。

4.不要蛇行。 5.其他。

()教師歸納結論:從事任何活動,都要遵守規則,要注意自己及他人的安全,才能安全的進行活動。


【活動二】運重傷害的處理

()運動傷害「RICE」的原則:

1. RRest)休息:當運動傷害發生時,如扭傷……應立即停止運動,為了減少疼痛、腫脹或出血及防止傷勢惡化,應立刻休息

2. IIcing)冰敷:受傷後越早冰敷越好,在受傷部位冰敷,不但能止血、止腫,還有止痛、鬆筋的效果。每次冰敷的時間為1015分鐘,最多不超過20分鐘,間隔510分鐘再冰敷一次,冰敷時應襯上毛巾以避免凍傷。

3. CCompression)壓迫:用彈性繃帶實行壓迫性包紮,可以止血,減輕腫脹的程度,同時減輕因腫脹而產生的疼痛現象。

4. EElevation)抬高:抬高受傷部位,使其高於心臟,可減少流至患處的血量,避免持續出血。

()師生共同討論:學童自由發表課後心得,教師隨時補充運動傷害的正確處理方法。

()教師歸納

1.冷敷時,如果使用乙基氯化物噴射,可能會使皮膚的溫度降到攝氏,容易發生凍傷。

2.如果產生腫痛、瘀血時,可使用「冷熱交替式水療」,將患部

4























口語評量
操作評量
觀察檢核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教師:

蒐集、布置運動傷害的資料、圖片、情境圖(運動傷害的處理方式)。
















貳、秀出活力來

五、安全又健康
























4.了解運動傷害發生的原因與影響。

浸在38°的水中約5分鐘,立刻改浸在10°16°冷水中12分鐘,交替五次後浸在熱水中,再抬高綁上繃帶即可改善腫脹。

3.受傷時,切記冷靜處理,若傷勢不能控制,要及早就醫,也不能在傷勢未痊癒前過早開始運動,應遵照醫師指示復健,才能享受運動的樂趣,並得到健康。

()師生共同歸納

1.運動傷害的發生是可以預防的

2.處處能小心,生活就安全。

3.傷害發生時,盡速就醫,就能越早康復。


【活動三】健康真重要

運動傷害的預防

()問題討論:

1.你或親友曾因運動而受傷嗎?

2.是怎麼發生的?

3.怎樣處理?

4.在復原的過程中,必須有一段時間往返醫院接受治療與復健,也必須忍受許多生活上的不便、身體的不適等生理與心理上的問題,平常也要小心保護傷處,避免再次受傷而延長復原時間。

()教師指導學童討論在復原的過程中,該怎麼調整自己,以適應生活中的不便?

1.腳受傷了需坐輪椅,體育課只能一旁觀看;上下樓不方便;上廁所不方便;需要家人或同學許多幫助。

2.手受傷了,不能握筆寫字;不能畫圖;不能拿筷子;很多事情需要他人幫忙。

()教師指導學童探討傷處剛復原需注意哪些事情?如腳傷剛好,不能馬上做劇烈運動;在走廊上行走要靠邊慢慢走,避免被碰撞而導致二次受傷。手傷剛好,尚不十分靈活,最好不要拿重物,可以請同學幫忙。可以練習用左手做事,接受他人幫忙知道感恩。

()教師指導學童共同歸納:只要遵守醫師指示做漸進式的復健






















口語評量
操作評量
觀察檢核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教師:

蒐集、布置運動傷害的資料、圖片、情境圖(運動傷害的處理方式)。































4.了解運動傷害發生的原因與影響。

活動,等完全復原後,就可以繼續從事自己喜愛的運動了。

()歸納:大多數的運動傷害都是因為不小心造成的,在從事運動之前,要先知道預防運動傷害的方法,才能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

【活動四】動得健康,動得安全

()指導學童探討教科書情境圖中,哪些是安全的?哪些容易受傷?讓學童根據安全與不安全的情形加以比較。

1.先暖身。

2.在操場打球與在教室旁打球。

3.穿涼鞋打球。

4.運動後做緩和運動。

()教師指導學童討論,除了教科書中提到的之外,從事各項運動還有哪些要注意的事情,才能動得健康,動得安全?

()教師歸納說明:

1.什麼是運動傷害?運動傷害是指在活動中,因疏忽所造成的身體傷害,如:扭傷、肌肉拉傷、挫傷、撞傷等。

2.當運動方式不正確或沒有注意安全時,就很容易造成運動傷害。

()運動傷害的預防法則

1.穿合適的衣服和鞋子運動。

2.選擇安全的運動環境。3.充分的暖身及做緩和動作。

4.遵守運動規則。

5.在曾經受傷或容易受傷的部位,要做好事前保護。

6.長時間運動之後,必須要有充分的休息。

7.不熟悉的運動或器材,如爬竿、單槓、平衡木等……,應請專人指導後再進行。

8.遵守運動場所的正確使用方法。

()教師歸納說明:在復原的過程中,應遵照醫師指示做漸進式的復健活動,等完全復原後,就可以繼續從事自己喜愛的運動。




口語評量
操作評量
觀察檢核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教師:

蒐集、布置運動傷害的資料、圖片、情境圖(運動傷害的處理方式)。
















參、天生好手

八、舞獅真好玩


4-2-5


5-2-1


  • 人權

教育
2-2-1






1.了解舞獅的歷史淵源及本土文化活動之介紹



























2.能知道節慶活動中可能發生的危險。

【活動一】認識舞獅
()舞獅源由及種類︰舞獅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古代的舞獅陣容與舞姿非常壯觀、熱鬧。現今,國內及海外僑居地在逢年過節、地方節慶、國家喜慶,亦常有舞獅的風俗,而舞獅所用的獅頭,則是採用雄獅的模樣,威武雄壯,並代表頂天立地的氣概、尚武精神的發揚。舞獅種類有許多差異,大致分為南、北獅或臺灣獅及亮麗的廣東獅。

()廣東獅造型華麗,舞法以高樁表演為主;臺灣獅之造型面貌威猛,舞法以地面上的手腳法為主。

()舞獅運動雖然有趣,但運動前要注意下列安全事項:

1.選擇場地:運動場地的選擇很重要,不要在積水或斜坡地,選擇平坦的草地,無尖銳的物體,如:玻璃碎片、碎石子、樹枝等。

2.依運動種類及項目選擇穿著輕便的服裝,如:鞋子、衣服等。

3.聽從教師或教練指導,確實知道動作要領及注意事項。


【活動二】活動的安全

()目的:了解生活環境中所存在的危機及處理方法。

()方法

1.教師說明節慶活動中潛藏的危險,如:燃放鞭炮不慎,易引起火災;秩序混亂易造成推擠意外;社區節慶表演或體育活動造成的傷害等。

2.和同學討論這些活動還潛藏了哪些危險?該如何預防及尋求協助呢?

3.全班分組或和父母親討論解決方法。

4.除了教科書中的活動之外,在生活周遭還有哪些活動容易產生危險?

()教師歸納:不論從事任何活動,都不要燃放鞭炮,遵守秩序及規定,以避免意外的發生。

2


口語評量
操作評量
觀察檢核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教師:
獅頭、輕快的錄音帶、鑼、鈸、鼓、錄放音機、榮譽卡、情境圖(舞獅配樂)或教學輔助VCD


肆、活躍的精靈

九、健康齊步走


1-2-1
1-2-3
2-2-1
2-2-2



性別平等教育
1-2-5

1-2-6

家政教育
4-2-4





1.認識六大類食物對人體的功能,並建立不偏食及均衡飲食的習慣


































【活動一】認識食物的營養

()食物魔法秀

1.詢問學童肚子餓的時候會怎樣?(想吃東西)

2.吃了食物還餓嗎?食物施了什麼魔法讓你不餓了?(把食物變成營養素)

()營養素現形記

1.教師事先準備六個布偶,請六位學童各扮演一種營養素。

2.上臺說明每種營養素的食物來源及功能。

()營養素知多少

1.少吃或不吃蔬菜、水果,會引起哪些症狀?

2.油脂類攝取過多,容易導致什麼疾病?

3.吃得太多或吃得不夠,會產生哪些身體狀況。

()師生共同歸納

1.醣類的食物來源為五穀根莖類,主要功能為提供身體活動所需熱量。

2.蛋白質的食物來源為蛋豆魚肉,主要功能為修補組織。

3.脂肪的食物來源為油脂類,主要功能為提供能量。

4.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來源為蔬菜類、水果類,主要功能為調節生理機能。

5.水分的食物來源為開水、湯、飲料、水果等,主要功能為運送食物、調節體溫。

6.每種食物所含的營養素都會有些不同,我們應廣吃各種食物,才能得到各種營養素。


【活動二】健康的飲食

()飲食與健康

1.每個人除了應攝取六大類食物外,每類食物的攝取量也要有適當的比例。

2.發下每生一張「簡易食物代換量」,請學童參考「飲食金字塔」,檢核自己的飲食是否均衡?是否符合「飲食金字塔」的標準?

2


口語評量
操作評量
觀察檢核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教師:
1.
情境圖(食物的營養素)、蒐集及布置有關食物營養素的資料、圖片、準備六個布偶。




2.情境圖(飲食金字塔)、教學卡(簡易食物代換量)。




肆、活躍的精靈

九、健康齊步走



1-2-1
1-2-3
2-2-1
2-2-2



性別平等教育
1-2-5

1-2-6
家政教育
4-2-4



2.能依照飲食金字塔的原則,及依年齡、性別和身體活動決定,以攝取適量且均衡的食物



























3.每日飲食包括三餐及點心,如果學童有吃點心的習慣,也應將點心計算在內。

()營養的三餐

1.理想的三餐分配是「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

2.營養的早餐讓人精神飽滿、情緒穩定;午餐吃得飽能讓人活力充沛,而晚餐為了讓腸胃休息、減少脂肪累積,應該盡量吃得少。

3.現在有許多人因為怕胖,故意省略某一餐,這是很不健康的做法,應提醒學童。

()評鑑菜單

1.教師出示三張菜單海報,請學童用簡易食物代換量表來核算,三張海報各類食物份量約是多少。

2.請學童比對「飲食金字塔」說一說哪一張圖的量,最適合一般人所需。

3.教師補充說明:日需量並非一成不變,可依年齡、性別、個人活動量而有增減。

4.依年齡:兒童、青少年應增加五穀根莖類、奶類及蛋、豆、魚、肉類的攝取量,尤其應增加一個蛋或一杯牛奶;老年人則可適量減少油脂類、五穀根莖類的攝取,多吃蛋、豆、魚、牛奶、蔬菜和水果等食物。

5.依運動量:運動量越多時,消耗能量越多,應增加五穀根莖類的攝取,補充熱量,瘦肉、蛋、魚、蝦、豆類等製品也是必需的,並能多吃水果、蔬菜。

6.依工作量:用腦工作者應多補充蛋白質、維生素較豐富的食物,如:大豆類食物、蛋、豆、魚、蝦、水果、蔬菜等,這些食物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對人腦有重要作用。

()問題與討論:多量運動消耗體能愈多時,食量是否改變?






口語評量
操作評量
觀察檢核
行為檢核
態度評量



教師:
1.
情境圖(每日飲食指南)、簡易食物代換量(114)

2.教學卡(簡易食物代換量)。


肆、活躍的精靈

九、健康齊步走









3.運用每日飲食指南的食物類別及分量來選擇食物,檢視並改進自己的飲食習慣。






















4.了解偏食及攝取量過剩或不足所造成的健康問題。


5.能正確判斷出不正確的飲食習慣,並能給自己正確的飲食決定。

()師生共同歸納:均衡攝取各種營養素和個人適量的食物,才能健康的成長。


【活動三】我的飲食

()請學童把昨天所吃的食物名稱、份量記錄下來,並將有攝取到的種類、數量,用色筆塗在飲食金字塔,最後統計一下,是否符合日需量。

()和家人討論這項結果,看看是否需要調整飲食型態;如果不需要,則維持現狀,如果需要改進,要找出應增減的食物類別及份量,進行改善計畫。

()三天後再記錄一次所吃的食物種類和份量,看看是否符合日需量。

()教師應鼓勵學童維持健康的飲食習慣。

()教師指導學童,將顏色塗在白色區域。

()此活動亦可於課後做為作業的指導。

()利用時間依據個人的不同,提出來共同討論,再次澄清學童的飲食概念。

【活動四】吃什麼,吃多少,有關係

()請學童共同討論不正確飲食引起的現象。

1.不喜歡吃蔬菜及水果會造成什麼現象?

2.喜歡油炸的食物及飲食常多油膩,在身體上會產生哪些威脅健康的情況?

3.經常攝取過量的食物,身體會造成哪些問題?

4.偏食或經常營養攝取不足,容易造成身體哪些問題?

()檢視自己的飲食是否有以上之情形?如何改進?

()探討缺乏不同營養素對身體有哪些影響?


1




肆、活躍的精靈

九、健康齊步走



()師生共同歸納

1.合理充分的營養素是維持身體健康、預防疾病、保持充沛活力的方法。

2.從日常均衡的飲食中可獲得合理充分的營養素。

3.要遵從適量的飲食和均衡營養的飲食原則,從小建立良好飲食習慣。







評量週

總複習


能跨








  1. 評量項目:

評量項目

表現優異

表現良好

已經做到

繼續加油

仍需努力

1.了解增進健康的行為和方法,並願意在生活中實行。






2.能體會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及身體保健的方法。






3.了解及判斷不均衡飲食和攝取量對身體的影響,

並能建立自己正確飲食的觀念。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