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0
,离现在 3
年 20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新北市海洋教育體驗路線
路線名稱
新北市野柳地質公園的地質地形探究和海洋文化走讀
編撰者
野柳國小
張錦霞校長
適用年段
國小中高年級
路線類型
□生態環境 ■人文歷史 ■休閒遊憩 ■社區走讀
■場館參訪 □職涯教育 □水域活動
教學目標
1. 認識野柳地質公園的地質地形與海洋的關係。
2. 觀察和探究地質公園地形岩石特色和演化歷程。
3. 了解野柳的漁村文化與生活的關係。
*實際操作海洋獨木舟技能學習體驗。(停留時間長可增加課程)
路線規劃
出發
→野柳地質公園停車場(9:00)→野柳地質公園(2 小時) →野柳漁
村導覽
(1 小時)→上車(12:00)
*海王星碼頭獨木舟體驗需半天。(停留時間長可增加課程)
路線詳細說明與介紹
一、行政支持與安全風險管理
1. 活動前:
(1) 進行課程規劃與活動安排:可上網野柳地質公園網站
https://www.ylps.ntpc.edu.tw/p/406-
異想世界繪本,先進行背景知識的學習建構。
(2) 場地勘查:
a. 野柳地質公園為天然的地質地形面貌,地面高地起伏不平整,較無遮蔭
處,應穿著舒適布鞋和防曬衣物。另須注意天氣預報和上網查詢是否關閉
園區訊息。
b. 園區分三區,可事先依園區地圖規劃學習路線。(可讓學生分組自行規劃)
(3) 活動交通與相關場域確認預約:
a. 野柳地質公園網站
b. 瑪鋉漁村文化生活協會
http://sixstar.moc.gov.tw/blog/vasai93
2. 活動中:
(1)
提醒學生地面不平整須注意安全。
(2)
地質公園的岩石景觀禁止攀爬,注意地面化石勿踩踏。行進觀察遵循路線指
示並請勿超越紅線警示區。園區靠近海邊潮間帶沒有申請或園區人員帶領,
請勿進入。
(3)
園區分為三區,可事先製作學習單,讓學生依地圖或導覽人員帶領進行探索
學習。
3. 活動後:
(1)可進行學習單的課程學習分享,對野柳地質公園的岩石進行分析比較。
(2)可和其他不同的地質公園進行地質地形的分析比較,認識不同的地質形成和地
形景觀特色。
學生活動提醒:
1.做好防曬工作,適時補充水分。
2.野柳地質公園為觀光景點,遊客多,需專心跟隨解說老師,避免脫隊。
課程活動
地點
跨領
域
核心素養
海洋教育議題暨
戶外教育實質內涵
教學準備與
教學提醒
地質公園
的異想世
界
野柳地質
公園
自然
綜合
自-E-A2 能運用好奇心
及想像能力,從觀察、
閱讀、思考所得的資訊
或數據中,提出適合科
學探究的問題或解釋
資料,並能依據已知的
科學知識、科學概念及
探索科學的方法去想
像可能發生的事情,以
及理解科學事實會有
不同的論點、證據或解
釋 方式。
綜 -E-A2 探 索 學 習 方
法,培養思考能力與自
律負責的態度,並透過
體驗與實踐解決日常
生活問題。
戶 E3 善用教室外、
戶外及校外教學,
認識生活環境(自
然或人為)
。
戶 E5 參加學校校外
教學活動,參訪生
態、環保、地質、文
化…的 戶外學習。
1.預約地質
公園解說導
覽。
2.學習單
野柳海洋
文化探索
趣
野柳漁村
社會
綜合
社-E-A2 敏覺居住地方
的社會、自然與人文環
境變遷,關注生活問題
及其影響,並思考解
決方法。
綜 -E-A2 探 索 學 習 方
法,培養思考能力與自
律負責的態度,並透過
體驗與實踐解決日常
生活問題。
海 E4(海洋社會)
認識家鄉或鄰近的
水域環境與產業。
戶 E3 善用教室外、
戶外及校外教學,
認識生活環境(自
然或人為)
。
戶 E5 參加學校校外
教學活動,參訪生
態、環保、地質、文
化…的戶外學習。
1. 預 約 漁 村
解說導覽。
2.學習單
二、課程活動設計
課程活動一地質公園的異想世界
地點
野柳地質公園
(雨天備案:野柳國小地質舞臺和世界地質牆)
時間
2 小時
教學目標
1.認識野柳地質公園的砂岩地質與海洋的關係。
2.了解地質公園結核、節理和風化作用所構成的岩石特色。
3.探究蕈狀岩的演化歷程和和燭臺石形成的原因。
4.覺察地質公園景觀的自然變化,能珍惜愛護大自然環境。
教學流程
(一) 地質公園環境探索:從野柳地質公園的平臺觀察周遭環境,發現東海、
野柳岬、單面山、海灣等,了解因為海水的搬運堆積和侵蝕形成地質公
園的砂岩地形。加上波浪侵蝕、岩石風化、板塊運動以及構造運動等地
質作用的影響,形成奇岩怪石。
(二) 觀察認識結核、節理和風化作用:
1、結核-是形成沈積岩過程中比較堅硬的岩石。常見構成「結核」的礦
物有碳酸鈣、黃鐵礦與褐鐵礦。
2、節理-是岩石或岩層的天然破裂面(裂縫)。
3、風化作用-風化是指岩石礦物及岩體暴露在大氣圈下的蝕變及分解作
用;岩石經日曬和風雨等氣候、生物、化學或物理長期作用下,受到
破壞而崩解成土壤的變化現象。
(三) 探究歸納地質成因和特色:地質公園園區第一區:
1、蕈狀岩的演化歷程和特色-無頸期、粗頸期、係頸期和斷頭期。蕈狀
岩頭部是鈣質砂岩,頸部是泥質砂岩。讓學生依特徵找尋不同期的
蕈狀岩。
2、薑石-不規則結核和節理所構成。
3、燭臺石-在海邊的岩石,因地殼變動產生節理裂縫,海浪沿著裂縫進
行漩渦式沖刷而形成圓潤燭臺,尚須於燭臺上有一顆堅硬的結核,
才形成燭臺石。可讓學生依結核大小和節理深淺來判斷比較燭臺石
的年紀大小。
4、生痕化石-沉積岩在形成過程中,會將生物活動所遺留下的痕跡保留
下來,若環境允許就會形成化石。
(四) 探究歸納地質成因和特色:地質公園園區第二區:
1、女王頭-蕈狀岩,形似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
2、仙女鞋-海蝕地形,薑石的一種,不規則結核,透過堅硬的鈣質岩塊
和節理形成。
3、地球石-圓形結核。
4、吹孔現象-因海浪衝擊與岩石間空氣擠壓而形成的噴氣現象。
(五) 探究歸納地質成因和特色:地質公園園區第三區:
豆腐岩-砂岩地層中,由二組近乎垂直的節理裂縫,經風化侵蝕後形成
格子狀有如豆腐而稱之。
(六) 學習心得與省思:讓孩子學習珍惜大自然的知識寶庫,並愛護生態環
境,落實生活實踐。
*延伸課程:可和臺灣及世界不同的地質公園進行比較分析,擴展地質學
習。
活動提醒
穿著布鞋,注意環境安全並做好防曬保護。
配合學習單進行海洋地質課程學習。
輔助資源
聯繫窗口
野柳國小教導處
02-24922512 分機 13
野柳地質公園
課程活動二
-野柳海洋文化探索趣
地點
野柳漁村社區
(雨天備案:野柳國小漁事文化館)
時間
1 小時
教學目標
1. 認識野柳的水域環境和相關產業。
2. 了解野柳的漁村文化和宗教信仰。
3. 觀察探究野柳社區生活型態和海洋的關係。
教學流程
(一) 野柳漁港(野柳國小漁事文化館)
1. 認識不同的捕魚船隻和簡單的捕魚設備。
2. 觀察海鮮餐廳的不同水產品和學習海鮮選擇(臺灣海鮮選擇指南網站)。
(二) 保安宮
1. 了解保安宮和神明淨港的文化故事。
2. 欣賞在地宗教信仰的廟宇藝術。
(三) 咕咾石屋
1. 探討靠海生活就地取材的漁村建築。
2. 觀察咕咾石屋的建築特色和功用。
(四) 瑪鋉居
1. 探訪百年閩南建築瑪鋉居,觀察建築特色。
2. 了解早期漁村生活的相關設施和用具。
(五)學習心得與省思:讓孩子透過環境和文化的學習能更懂得珍惜海洋資源。
活動提醒
1. 注意安全,做好防曬工作,適時補充水分。
2. 攜帶野柳社區地圖,避免迷路。
輔助資源
/
聯繫窗口
野柳國小教導處
02-24922512 分機 13(漁事文化館導覽和獨木舟體驗)
瑪鋉協會蔡彩芳總幹事
0919293017
教學實施
■學習單
▓學習心得
■平台網站
-野柳地質公園網站
野柳國小網站
https://www.ylps.ntpc.edu.tw/p/406-1000-
臺灣海鮮選擇指南
https://fishdb.sinica.edu.tw/seafoodguide/index.html
■教學影片
-野柳石光夜訪女王-野柳異想世界(榮獲動畫片榮獲 2021
德國柏林旅展金城門獎生態旅遊類五顆星首獎
)
https://m.youtube.com/watch?v=b6BBwUaP9zk&feature=youtu.be
預期效益
1. 透過實地體驗踏查,認識並探究野柳地質公園的地質地形,學習
海洋與地質地形形成的關係。
2. 走讀漁村人文,認識漁村生活特色,並了解靠海維生的在地居民
與海洋之間的生活連結。
3.透過海洋節慶故事,了解在地的民俗風情、宗教信仰和海洋文
化。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